CN217568760U - 一种丁苯胶乳聚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丁苯胶乳聚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68760U
CN217568760U CN202221732605.6U CN202221732605U CN217568760U CN 217568760 U CN217568760 U CN 217568760U CN 202221732605 U CN202221732605 U CN 202221732605U CN 217568760 U CN217568760 U CN 2175687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uldron
main
cauldron body
fixedly connected
main piv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326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卫生
刘培元
季永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Longju Synthetic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Longju Synthet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Longju Synthetic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Longju Synthet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3260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687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68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687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化工原料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丁苯胶乳聚合装置,其包括釜架,所述釜架上架设有釜体,釜体内设置有搅拌组件,釜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搅拌组件的驱动组件,釜体的出料口连通有运输管道,釜体外套设有夹套,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主转轴,所述主转轴贯穿所述釜体的顶盖且转动连接于所述釜体的顶盖上,所述主转轴上垂直固定连接有横轴,所述横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主桨叶,所述主桨叶缠绕于所述横轴上且呈螺旋状。本申请具有减少原料残留于聚合釜内的量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丁苯胶乳聚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化工原料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丁苯胶乳聚合装置。
背景技术
丁苯胶乳是由不同比例的苯乙烯和丁二烯经乳液聚合而成的,而丁苯胶乳的聚合使用的则是聚合釜,聚合釜通过搅拌和加热使苯乙烯和丁二烯经乳液聚合成丁苯胶乳,在聚合完成之后,需要将聚合物运输至脱气釜中进行脱气处理。
现有技术一般是通过将管道连通于聚合釜的出料口和脱气釜的进料口之间,使聚合物进行运输,但是由于刚聚合完成的聚合物具有一定的粘性,在聚合釜内的原料进行下料时容易粘附于聚合釜的内壁上,而若是残留于聚合釜内的原料过多,不仅造成原料的浪费,而且会导致产品的质量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减少原料残留于聚合釜内的量,本申请提供一种丁苯胶乳聚合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丁苯胶乳聚合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丁苯胶乳聚合装置,包括釜架,所述釜架上架设有釜体,釜体内设置有搅拌组件,釜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搅拌组件的驱动组件,釜体的出料口连通有运输管道,釜体外套设有夹套,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主转轴,所述主转轴贯穿所述釜体的顶盖且转动连接于所述釜体的顶盖上,所述主转轴上垂直固定连接有横轴,所述横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主桨叶,所述主桨叶缠绕于所述横轴上且呈螺旋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主桨叶缠绕于横轴上且呈螺旋状,而且主桨叶水平设置,主桨叶可以看成是许多不同角度桨叶的组合,在转动时,由于主桨叶的角度不断变化,釜体中原料的流向呈水平环向流、径向流和轴向流,使原料会朝向主转轴循环搅拌,并且主桨叶为螺旋状,使主转轴方向的搅拌速度较为均匀,且垂直于主转轴径向的搅拌速度较大,从而使原料更好的循环搅拌,减小原料残留于聚合釜内的量。
可选的,所述主转轴上设置有多组所述横轴,多组所述横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主桨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组横轴且横轴的两端均设置主桨叶,可以使釜体内的原料更好的被搅拌,并且多组主桨叶沿主转轴的径向排列,可以更好的使原料循环于釜体内,并且更好的朝向主转轴循环搅拌,从而减小原料残留于聚合釜内的量。
可选的,所述主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副横轴,所述副横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柔性刮片,所述柔性刮片垂直于所述副横轴设置,所述柔性刮片的一侧抵于所述釜体的内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刮片贴着釜体的内侧壁,可以将挂在釜体内壁上的原料挂落,从而减小原料残留于聚合釜内的量。
可选的,所述柔性刮片沿所述釜体的高度方向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刮片倾斜设置,在副横轴转动时,可以使被刮落的原料朝向釜体的底部留去,使挂在釜体内壁上的原料更好的被排出,从而减小原料残留于聚合釜内的量。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主皮带轮,所述主转轴贯穿出所述釜体的顶盖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釜架上,所述主转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副皮带轮,所述副皮带轮上设置有皮带,所述皮带转动连接于所述主皮带轮和副皮带轮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上固定主皮带轮,主转轴上固定副皮带轮,在主皮带轮和副皮带轮上转动连接皮带,从而驱动主转轴转动,主皮带轮、副皮带轮和皮带可以减小驱动电机的转速,从而控制主转轴的转速,防止转速过快而使聚合反应出现爆聚现象,聚合物爆聚会大大的增加粘度,使原料更难下料,减少爆聚可以有效减小原料残留于聚合釜内的量。
可选的,所述釜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固定夹头,所述主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夹头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转轴通过固定夹头与釜架固定,对主转轴进行定位,且使主转轴稳定转动,不易发生偏移。
可选的,所述夹套内设置有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沿所述釜体的高度方向缠绕于所述夹套内,所述冷却水管的进水口连通有循环水池,所述冷却水管的出水口也与所述循环水池连通,所述循环水池上设置有用于对循环水池中的水进行冷却的冷水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管可以对釜体进行冷却,并且冷却水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与循环水池连通,使冷却水可以循环使用,节约资源,并且循环水池内的水通过冷水机进行冷却,可使对釜体降温后的水进行冷却。
可选的,所述釜体的底部设置有电恒温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料在下料时,若是温度过低,流动性则会变差,通过电恒温板对釜体底部进行恒温处理,使原料保持较好的流动性,使原料更好的从运输管道运输至下一个装置内。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在主转轴上设置横轴,在横轴上设置主桨叶,将主桨叶缠绕于横轴上且呈螺旋状,而且主桨叶水平设置,在转动时,由于主桨叶的角度不断变化,釜体中原料的流向呈水平环向流、径向流和轴向流,使原料会朝向主转轴循环搅拌,从而使原料更好的循环搅拌,减小原料残留于聚合釜内的量;
驱动电机通过主皮带轮、副皮带轮和皮带来驱动主转轴转动,从而控制主转轴的转速,防止转速过快而使聚合反应出现爆聚现象,可以有效减小原料残留于聚合釜内的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釜体内部及搅拌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釜架;11、釜体;12、运输管道;13、夹套;14、顶盖;15、固定夹头;16、电恒温板;2、搅拌组件;21、主转轴;22、横轴;23、主桨叶;24、副横轴;25、柔性刮片;3、驱动组件;31、驱动电机;32、主皮带轮;33、副皮带轮;34、皮带;4、冷却组件;41、冷却水管;42、循环水池;43、冷水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丁苯胶乳聚合装置。参照图1,丁苯胶乳聚合装置包括釜架1,釜架1上架设有釜体11,釜体11底部开设有下料口,釜体11的下料口处连通有运输管道12,运输管道12上设置有阀门,运输管道12用于将聚合好的原料通入下一装置内,釜体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14,顶盖14通过固定锁件与釜体11固定,釜体11内设置有用于搅拌原料的搅拌组件2,釜架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搅拌组件2的驱动组件3。
参照图1和图2,搅拌组件2包括主转轴21,主转轴21贯穿顶盖14且可转动,主转轴21上固定连接有横轴22,横轴22设置有四组且沿主转轴21的轴向方向排列且均垂直于主转轴21设置,横轴22的两端均设置有主桨叶23,主桨叶23沿横轴22的轴向方向缠绕于横轴22上,主桨叶23呈螺旋状,主转轴21上固定连接有副横轴24,副横轴2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柔性刮片25,柔性刮片25通过金属夹架与副横轴24固定,柔性刮片25沿釜体11的高度方向倾斜设置,柔性刮片25的一侧抵于釜体11的内侧壁,柔性刮片25可将挂在釜体11内壁上的原料刮落。
参照图1和图2,釜体11外套设有夹套13,夹套13内设置有冷却组件4,冷却组件4包括冷却水管41,冷却水管41沿釜体11的高度方向缠绕于夹套13内,冷却水管41呈蛇形盘布,釜架1上还设置有循环水池42,冷却水管41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与循环水池42连通,循环水池42上还设置有用于冷却水的冷水机43,对釜体11进行冷却的水可通过循环水池42进行循环使用,釜体11的底部还设置有电恒温板16,电恒温板16可使原料保持较好的流动性。
参照图2和图3,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电机31,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竖直朝向釜体11设置,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主皮带轮32,釜架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固定夹头15,主转轴21朝向顶盖1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夹头15内,主转轴21上同轴固定连接有副皮带轮33,所述副皮带轮33上设置有皮带34,皮带34转动连接于主皮带轮32和副皮带轮33上,主皮带轮32、副皮带轮33和皮带34带可以减小驱动电机31的转速,从而控制主转轴21的转速,防止转速过快而使聚合反应出现爆聚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丁苯胶乳聚合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将釜体11架于釜架1上,将主转轴21固定于固定夹头15上后,将主皮带轮32和副皮带轮33通过皮带34连接,将缠绕于夹套13内的冷却水管41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与循环水池42连通,将釜体11的出料口与运输管道12连通,从釜体11的进料口倒入原料,启动驱动电机41,驱动电机41带动主转轴21转动,主桨叶23对原料进行搅拌,使原料会朝向主转轴21循环搅拌,柔性刮片25将挂在釜体11内侧壁上的原料刮落,冷却水管41可对釜体11进行冷却,冷水机43可对循环水池42内的水进行冷却,原料聚合完成后,打开运输管道12上的阀门将原料运输至下一装置。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丁苯胶乳聚合装置,包括釜架(1),所述釜架(1)上架设有釜体(11),釜体(11)内设置有搅拌组件(2),釜架(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搅拌组件(2)的驱动组件(3),釜体(11)的出料口连通有运输管道(12),釜体(11)外套设有夹套(13),釜体(1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14),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2)包括主转轴(21),所述主转轴(21)贯穿所述釜体(11)的顶盖(14)且转动连接于所述釜体(11)的顶盖(14)上,所述主转轴(21)上垂直固定连接有横轴(22),所述横轴(2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主桨叶(23),所述主桨叶(23)缠绕于所述横轴(22)上且呈螺旋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苯胶乳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转轴(21)上设置有多组所述横轴(22),多组所述横轴(22)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主桨叶(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苯胶乳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转轴(21)上固定连接有副横轴(24),所述副横轴(2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柔性刮片(25),所述柔性刮片(25)垂直于所述副横轴(24)设置,所述柔性刮片(25)的一侧抵于所述釜体(11)的内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丁苯胶乳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刮片(25)沿所述釜体(11)的高度方向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苯胶乳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电机(31),所述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皮带轮(32),所述主转轴(21)贯穿出所述釜体(11)的顶盖(14)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釜架(1)上,所述主转轴(21)上同轴固定连接有副皮带轮(33),所述副皮带轮(33)上设置有皮带(34),所述皮带(34)转动连接于所述主皮带轮(32)和副皮带轮(3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苯胶乳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釜架(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固定夹头(15),所述主转轴(2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夹头(15)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苯胶乳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13)内设置有冷却组件(4),所述冷却组件(4)包括冷却水管(41),所述冷却水管(41)沿所述釜体(11)的高度方向缠绕于所述夹套(13)内,所述冷却水管(41)的进水口连通有循环水池(42),所述冷却水管(41)的出水口也与所述循环水池(42)连通,所述循环水池(42)上设置有用于对循环水池(42)中的水进行冷却的冷水机(4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苯胶乳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1)的底部设置有电恒温板(16)。
CN202221732605.6U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丁苯胶乳聚合装置 Active CN2175687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32605.6U CN217568760U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丁苯胶乳聚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32605.6U CN217568760U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丁苯胶乳聚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68760U true CN217568760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34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32605.6U Active CN217568760U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丁苯胶乳聚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687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99124U (zh) 一种用于化工设备的搅拌均匀可散热的搅拌器
CN217568760U (zh) 一种丁苯胶乳聚合装置
CN106745615A (zh) 冷却结晶器
CN209490508U (zh) 一种结晶罐
CN207591724U (zh) 一种立式搅拌罐
CN204996378U (zh) 一种混合搅拌机
CN206476793U (zh) 冷却结晶器
CN209865933U (zh) 一种用于制备高粘度盐水的盐水制备装置
CN210675196U (zh) 一种乳化聚合反应釜
CN219882974U (zh) 一种塑料混合机的冷却装置
CN211988220U (zh) 一种吸水树脂原料用搅拌罐
CN215428988U (zh) 一种带有自动加料装置的化工聚合釜
CN218131313U (zh) 一种搅拌装置
CN206881794U (zh) 汽车胶生产线自动研磨装置
CN206715920U (zh) 一种高分子化学成合成搅拌容器
CN112007528A (zh) 一种固液速溶混合装置及其应用
CN219502607U (zh) 一种带有粉碎功能的搅拌设备
CN217472764U (zh) 一种高效刮壁式连续冷却结晶机
CN215611530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二氧化碲反应调和釜
CN214926925U (zh) 一种塑料管材挤出机
CN212629706U (zh) 一种智能食品真空滚揉机
CN220940029U (zh) 一种溶解搅拌机
CN220759138U (zh) 一种降温回收dbd母液物料的装置
CN213050611U (zh) 一种循环式原料药还原釜
CN214486543U (zh) 饮料生产用调配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