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54117U - 衬套及前叉组件 - Google Patents

衬套及前叉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54117U
CN217554117U CN202221261790.5U CN202221261790U CN217554117U CN 217554117 U CN217554117 U CN 217554117U CN 202221261790 U CN202221261790 U CN 202221261790U CN 217554117 U CN217554117 U CN 2175541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hing
main body
front fork
vibration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6179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仇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ghtway Innov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ightway Innov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ghtway Innov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ightway Innov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6179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541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541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541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衬套及前叉组件,属于骑行设备技术领域。其中,衬套包括:衬套主体;以及安装件,与衬套主体的外圆周连接,适于与目标物安装以使衬套主体安装于目标物上;其中,衬套主体具有限位部及减振部,限位部沿第一方向分布于衬套主体上,减振部沿第二方向分布于衬套主体上,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平行;衬套主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限位部适于限制衬套主体的移动幅度,减振部适于减缓衬套主体的振动幅度。通过上述设置,可保证骑行设备的前叉组件的平顺度,同时降低前叉组件受到外力作用时的振动,提高骑行设备整体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衬套及前叉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骑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衬套及前叉组件。
背景技术
骑行设备是一种简单的省力运动器械,骑行设备既可以用电驱动,也可以用脚蹬地滑行,而且,骑行设备既可以作为运动产品使用,也可以作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因此,骑行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适合近距离郊游或每日通勤。
骑行设备在骑行过程中会遇到石子或凹坑等障碍,亦或是受到撞击,从而致使骑行设备整体振动。为了减缓传递至骑行设备的前叉组件的振动以保证骑行设备整体的稳定性,一般采用弹簧减振方式或实心衬套悬架减振方式。然而,上述的减振方式并不能保证骑行设备于其移动方向上的平顺度,继而降低骑行设备整体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保证骑行设备在振动时与其移动方向上的平顺度,进而提高骑行设备整体的舒适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衬套,包括:
衬套主体;以及
安装件,与所述衬套主体的外圆周连接,适于与目标物安装以使所述衬套主体安装于所述目标物上;
其中,所述衬套主体具有限位部及减振部,所述限位部沿第一方向分布于所述衬套主体上,所述减振部沿第二方向分布于所述衬套主体上,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不平行;
所述衬套主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限位部适于限制所述衬套主体的移动幅度,所述减振部适于减缓所述衬套主体的振动幅度。
可选地,上述的衬套,所述衬套主体设置有沿第一方向相对分布的槽孔,所述槽孔贯穿所述衬套本体设置;
所述槽孔具有靠近所述安装件设置的第一内壁,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壁上;
所述衬套主体的剩余部分作为所述减振部。
可选地,上述的衬套,所述槽孔还具有靠近所述衬套主体的中心设置的第二内壁,所述限位部靠近所述衬套主体的中心设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内壁之间存在间距。
可选地,上述的衬套,所述限位部自所述第一内壁朝向所述衬套主体的中心凸伸形成。
可选地,上述的衬套,所述衬套主体和所述安装件的材质为橡胶。
可选地,上述的衬套,所述衬套本体包括第一主体及第二主体,所述限位部和减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上;
所述第二主体贯穿所述第一主体的中心设置。
可选地,上述的衬套,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二主体和所述安装件通过同时硫化的工艺形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前叉组件,所述前叉组件适于连接骑行设备的龙头和前轮,包括:
前叉本体,与所述龙头连接,所述前叉本体具有安装部;以及
衬套,设置在所述安装部内,以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前轮连接;
其中,所述衬套为如上所述的衬套。
可选地,上述的前叉组件,所述衬套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内时,所述限位部沿所述骑行设备的移动方向分布,所述减振部沿所述骑行设备的高度方向分布;
所述骑行设备的移动方向作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骑行设备的高度方向作为所述第二方向。
可选地,上述的前叉组件,所述衬套通过所述安装件与所述安装部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有限位部和减振部,限位部沿第一方向分布,减振部沿第二方向分布,且衬套主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限位部适于限制衬套主体的移动幅度从而保证骑行设备的前叉组件的平顺度,减振部适于减缓衬套主体的振动幅度从而降低前叉组件受到外力作用时的振动,提高骑行设备整体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衬套主体;11-限位部;12-减振部;13-槽孔;14-第一主体;15-第二主体;
2-安装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衬套,适于安装于骑行设备的前叉组件上,以减缓振动传递至前叉组件上,继而提高用户使用舒适度。
骑行设备可以为滑板车等。以滑板车为例,其为一个拥有两个或者更多车轮的小平台,用户可被支撑于该平台上,通过驱动力驱动滑板车进行移动,以达到省力省时的效果。其中,上述的驱动力可以为电机的驱动力,此时,该滑板车实际为电动滑板车。亦或者,是用户蹬踏地面产生的驱动力,此时,该滑板车实际为脚蹬滑板车。
并且,为了保证滑板车整体的轻便性,滑板车整体基本以铝为主材料制作而成。相应的,当滑板车在骑行过程中遇到石子或凹坑等障碍时,亦或是受到撞击时,由于滑板车整体较轻的缘故,会致使滑板车整体振动较大。同时,前叉组件上设置有衬套,前摇臂连接衬套与前轮继而连接前叉组件和前轮。因此,当滑板车的车轮遇到振动时,会导致整个前摇臂振动,继而带动衬套整体振动,从而引起前叉组件整体的振动,继而降低用户使用感受。
为了减缓传递至滑板车的前叉组件的振动以保证滑板车整体的稳定性,一般采用弹簧减振方式或实心衬套悬架减振方式。然而,上述的减振方式并不能保证滑板车于其移动方向上的平顺度,继而降低滑板车整体的舒适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中的衬套包括衬套主体1及安装件2,安装件2与衬套主体1的外圆周连接,进而与目标物安装以使衬套主体1安装于目标物上。其中,该目标物即为上述的前叉组件。在本实施例中,安装件2和衬套主体1的材质皆为橡胶,该类材质能够有效减缓振动。其中,安装件2与衬套主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粘接、紧固件连接等方式。为了实现安装件2与衬套主体1整体的减振效果,安装件2与衬套主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优选为粘接。
习知的,衬套的结构一般为圆柱状。由上述可知,安装件2与衬套主体1的外圆周连接,故该安装件2的形状与衬套主体1的形状相同。即,在本实施例中,衬套主体1和安装件2的皆为圆柱状。或者,安装件2整体的形状不做限定,但是安装件2具有容置部,该容置部的形状与衬套主体1的形状相同。即,衬套主体1和容置部的形状皆为圆柱状。此时,该容置部即为开设在安装件2上的容置孔。
具体的,衬套主体1具有限位部11及减振部12,限位部11沿第一方向分布于衬套主体1上,减振部12沿第二方向分布于衬套主体1上,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平行。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设置。其中,第一方向为滑板车的移动方向,而第二方向则为滑板车的高度方向。衬套主体1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限位部11适于限制衬套主体1的移动幅度,减振部12适于减缓衬套主体1的振动幅度。
故而,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于第二方向上设置于减振部12,用于减缓衬套主体1于第二方向上的振动,以达到吸振作用。而于第二方向上设置有限位部11为防止连接衬套和前轮的前摇臂因为振动的原因前后振动大,以使衬套主体1移动至限位部11处缓冲停止,从而起到于滑板车的移动方向上减缓振动的效果,继而保证在骑行滑板车的平顺度。
衬套主体1设置有沿第一方向相对分布的槽孔13,即,槽孔13设置有两个,两个槽孔13沿第一方向分布。槽孔13具有靠近安装件2设置的第一内壁,限位部11设置在第一内壁上。槽孔13还具有靠近衬套主体1的中心设置的第二内壁,限位部11靠近衬套主体1的中心设置的一端与第二内壁之间存在间距,以使衬套主体1在受到振动时有缓冲空间。
当滑板车受到振动时,衬套主体1于第一方向上移动时,因为槽孔13的存在而造成衬套主体1在外力作用下挤压,直至移动至限位部11处停止。可见,通过设置有限位部11,有效减缓衬套主体1于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并且,通过设置有限位部11,防止与衬套连接的前摇臂在移动过程中与前叉组件触碰从而产生损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槽孔13不贯穿衬套本体设置。此时,槽孔13具有底壁。而为了实现上述的减缓振动的目的,该底壁的厚度较薄,以在外力作用下衬套主体1移动以将该底壁挤压为准,在此不对底壁的厚度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槽孔13贯穿衬套本体设置。此时,当衬套主体1在外力作用下移动时,由于槽口贯穿设置且衬套主体1为橡胶,可将槽口挤压移动。
其中,上述的槽孔13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为月牙形、弧形、方形等形状,只需能够使得衬套主体1在外力作用下能够通过槽孔13被挤压即可。
相应的,限位部11的形状也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为月牙形、弧形、方形等形状,只需达到限位的目的即可。并且,为了减少生产制造工艺,限位部11自第一内壁朝向衬套主体1的中心凸伸形成,从而方便在生产制造时能够一体注塑,无需分别生产后进行组装。
相应的,衬套主体1的剩余部分作为减振部12。即,衬套主体1未设置有槽孔13的部分都为都为减震部。由此可见,减震部呈实心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实心的设置可于第二方向上提供较大的刚度,在受到垂直冲击力时,该刚度能够起到缓冲吸振作用,从而达到减振的效果。
衬套本体包括第一主体14及第二主体15,限位部11和减振部12设置在第一主体14上,第二主体15贯穿第一主体14的中心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4即为衬套内芯,第二主体15即为连接部,该连接部用于连接前摇臂,以使得前摇臂通过衬套与前叉组件连接。其中,第一主体14上设置有贯穿孔,第二主体15设置在该贯穿孔内。
为了保证衬套整体的刚度及减振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4、第二主体15和安装件2通过同时硫化的工艺形成。即,第一主体14、第二主体15和安装件2一体硫化。硫化又称交联、熟化,其通过在橡胶中加入硫化剂和促进剂等交联助剂,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使线型大分子转变为三维网状结构的过程,从物性上即是塑性橡胶转化为弹性橡胶或硬质橡胶的过程。其中,第一主体14、第二主体15和安装件2采用的硫化方法为常规,本实施例不对硫化方法做具体限定。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有限位部11和减振部12,限位部11沿第一方向分布,减振部12沿第二方向分布,且衬套主体1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限位部11适于限制衬套主体1的移动幅度从而保证骑行设备的前叉组件的平顺度,减振部12适于减缓衬套主体1的振动幅度从而降低前叉组件受到外力作用时的振动,提高骑行设备整体的舒适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前叉组件,其具有安装部,衬套设置在该安装部内。其中,该衬套为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的衬套。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为设置在前叉组件上的安装孔,且该安装孔位于前叉组件的底端,该底端的丈量方向为第二方向。
为了保证衬套与前叉组件连接的稳固性,衬套通过安装件2与安装部过盈配合。即,在该实施例中,安装件2的形状与安装部的形状相适配,且衬套整体的直径略大于安装部的直径,以使衬套安装于安装部内时,安装件2与安装部呈过盈配合状。并且,通过将安装件2与安装部过盈配合,也可进一步减小振动,从而提高舒适性。
值得注意的是,衬套安装于安装部内时,限位部11沿骑行设备的移动方向分布,减振部12沿骑行设备的高度方向分布。同样的,骑行设备的移动方向作为第一方向,骑行设备的高度方向作为第二方向。
习知的,前叉组件适于连接骑行设备的龙头和前轮。由上述实施例1可知,以骑行设备为滑板车,因此,前叉组件的一端与龙头连接,前叉的另一端通过前摇臂与前轮连接。衬套位于前叉组件的安装部内,前摇臂与衬套连接以实现与前叉组件的连接。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套主体;以及
安装件,与所述衬套主体的外圆周连接,适于与目标物安装以使所述衬套主体安装于所述目标物上;
其中,所述衬套主体具有限位部及减振部,所述限位部沿第一方向分布于所述衬套主体上,所述减振部沿第二方向分布于所述衬套主体上,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不平行;
所述衬套主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限位部适于限制所述衬套主体的移动幅度,所述减振部适于减缓所述衬套主体的振动幅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主体设置有沿第一方向相对分布的槽孔,所述槽孔贯穿所述衬套本体设置;
所述槽孔具有靠近所述安装件设置的第一内壁,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壁上;
所述衬套主体的剩余部分作为所述减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孔还具有靠近所述衬套主体的中心设置的第二内壁,所述限位部靠近所述衬套主体的中心设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内壁之间存在间距。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自所述第一内壁朝向所述衬套主体的中心凸伸形成。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主体和所述安装件的材质为橡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本体包括第一主体及第二主体,所述限位部和减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上;
所述第二主体贯穿所述第一主体的中心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二主体和所述安装件通过同时硫化的工艺形成。
8.一种前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组件适于连接骑行设备的龙头和前轮,包括:
前叉本体,与所述龙头连接,所述前叉本体具有安装部;以及
衬套,设置在所述安装部内,以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前轮连接;
其中,所述衬套为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衬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内时,所述限位部沿所述骑行设备的移动方向分布,所述减振部沿所述骑行设备的高度方向分布;
所述骑行设备的移动方向作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骑行设备的高度方向作为所述第二方向。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通过所述安装件与所述安装部过盈配合。
CN202221261790.5U 2022-05-24 2022-05-24 衬套及前叉组件 Active CN2175541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1790.5U CN217554117U (zh) 2022-05-24 2022-05-24 衬套及前叉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1790.5U CN217554117U (zh) 2022-05-24 2022-05-24 衬套及前叉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54117U true CN217554117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99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61790.5U Active CN217554117U (zh) 2022-05-24 2022-05-24 衬套及前叉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541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94205Y1 (ko)
KR100337308B1 (ko) 차량의 서스펜션 암 부싱
CN209776031U (zh) 一种减震器、自行车减震车轮及减震自行车
CN217554117U (zh) 衬套及前叉组件
CN202491683U (zh) 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承装置
CN103057392B (zh) 一种发动机悬挂总成
CN202140492U (zh) 新型副车架悬置
CN108313184B (zh) 电动单车的减震结构
CN104930114A (zh) 双作用减振器
CN210027780U (zh) 一种减震机构
CN210652653U (zh) 一种后拉杆悬置
CN203272562U (zh) 汽车减震器橡胶连杆
CN204161025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的上连接板
CN203974522U (zh) 发动机液压悬置
CN205674771U (zh) 一种减振轮毂
CN203500348U (zh) 副车架铰链减振器
CN206703925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支架垫
CN110626135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轮胎的减震装置
CN220974451U (zh) 一种滑板车前摇臂
CN205573527U (zh) 电动汽车底盘悬挂总成
CN211730968U (zh) 稳定杆衬套及稳定杆总成
CN203211291U (zh) 电动真空泵与安装支架间连接用弹性减震装置
CN217099580U (zh) 一种汽车摆臂
CN217152655U (zh) 一种减震型支撑轴承
CN202125554U (zh) 一种齿形减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