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23130U - 散热基座均力结构 - Google Patents

散热基座均力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23130U
CN217523130U CN202221357795.8U CN202221357795U CN217523130U CN 217523130 U CN217523130 U CN 217523130U CN 202221357795 U CN202221357795 U CN 202221357795U CN 217523130 U CN217523130 U CN 2175231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dissipation base
heat
screw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5779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雪辉
李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Vital Component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5779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231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231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231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基座均力结构,包含:一散热基座、一压制件、一调整件;该散热基座具有一上侧面、一下侧面、一第一螺孔与该四隅设有至少一穿孔,并该等穿孔对应穿设一螺锁组件以将该散热基座得固定于一发热源上方,并令该散热基座的下侧面接触该发热源;该压制件设置于该散热基座的上侧面,一第二螺孔贯穿该压制件上、下两侧;该调整件具有一螺杆,螺杆的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则具有一旋钮部,该螺杆的自由端对应穿设于前述第一、二螺孔,并由通过操作该旋钮部旋动该螺杆迫使该压制件向该散热基座中央处抵压,借以产生均匀的向下压力。

Description

散热基座均力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基座均力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增散热基座或导热组件与发热源更为均匀贴合的散热基座均力结构。
背景技术
导热组件与散热组件为一种常见用来做为与发热源接触传导热量的搭配组合,而一般导热组件常选用导热性较佳的基座再搭配热管或均温板将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均匀导出或传导至远方进行散热,然而热管或均温板皆需要通过基座进行固定或基座与设置于发热源周遭的固定座进行固定。
参阅图1a、图1b,为现有散热模块示意图,现有主板上具有至少一发热源 1,并通过一散热器4对应与该发热源1接触以提供解热,为令该散热器4可与该发热源1固定组设,于该发热源1周围设置有一固定座2,并通过螺锁的方式于该散热器4四隅对应与该固定座2进行锁固结合后,令该散热器4与该发热源1进行贴合热传导解热。
现行为了提供电子设备高效能的运算能力,故采用了高效能高功率的芯片,当芯片进行运算时产生了相当高热量的热量,传统运算芯片外部具有封装外壳将该芯片包覆于其内部壁免芯片受损,而由于随着芯片的运算效能提升,芯片进行运算工作时将产生较以往芯片更高的温度,又因封装于芯片的外部的封装外壳已影响该芯片的散热及向外导热的效率,则多数芯片已改为裸晶形态进行设置,其表面并无保护的封装外壳,且该裸晶表面并非为一平整的表面,故当该散热器4固定于该发热源1(裸晶)上方时与该发热源1接触必须逐一调整锁固点位及锁固的力量,使得以令散热器4与该发热源1紧密贴合并防止锁固力量过大造成将发热源1(裸晶)压毁破裂等问题发生,但由于该组装工作是通过人工或机械手臂操作电动起子进行螺锁的作业,在生产在线组装作业进行速度相当快,故无法逐一依序以对角方向进行锁固固定螺丝并且逐一调整锁固的力道,而是每一固定螺丝皆为快速的一次锁固到位,容易造成四个角落受力不均的现象,则无法确实将散热器4完整平贴于该发热源1的上方,并且确保散热器4 与该发热源1间的锁固力道是否为适当的锁固力道。
再者,未依照对角的方式进行锁固,容易造成该散热器4仅只有四个角落紧密与该固定座2结合贴合,而对应位于该散热器4中央位置处的发热源1因该散热器4四周下压力造成散热器4中央处产生向上凸起造成变形,令该散热器4中央处因拱起向上而与该发热源1之间产生间隙无法紧密贴合形成热阻抗,而造成受热不均或热传导失效的现象发生,再者,若散热器4一次性的直接向下锁固力过大容易将裸晶压裂造成损毁。
所以如何改善该散热器4可完整全面性的紧密贴合该发热源1,实为该项业者首重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增加散热基座更全面产生均匀的向下压力并确保与发热源紧密贴合并且可控制散热基座与该发热源结合力道的散热基座均力结构。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基座均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散热基座,具有一上侧面、一下侧面以及一第一螺孔,该散热基座的四隅各设有至少一穿孔,该穿孔穿设一螺锁组件,用于将该散热基座固定于一发热源的上方,散热基座的下侧面接触该发热源;
一压制件,设置于该散热基座的上侧面,其具有一上侧、一下侧及一贯穿上、下两侧的第二螺孔;
一调整件,具有一螺杆,该螺杆的一端具有一旋钮部,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对应穿设于前述第一螺孔、第二螺孔,通过操作该调整件旋动该螺杆,能够迫使该压制件向该散热基座中央处产生均匀的向下压力。
所述的散热基座均力结构,其中:该散热基座对应与一固定基座或一电路基板或一导热组件进行锁固结合。
所述的散热基座均力结构,其中:所述螺杆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能够迫使该螺杆锁入该第一螺孔、第二螺孔。
所述的散热基座均力结构,其中:该压制件是呈一字型或十字型或X字型或n字型或口字型的板体或片体或条体或框体。
所述的散热基座均力结构,其中:该散热基座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所述第一螺孔设于该第一侧。
所述的散热基座均力结构,其中:该旋钮部为一横杆,该横杆与该螺杆呈垂直设置。
所述的散热基座均力结构,其中:该压制件设置于该散热基座的上侧面的中央处。
所述的散热基座均力结构,其中:所述穿孔贯穿所述散热基座的该上侧面及该下侧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操作该调整件旋动该螺杆迫使该压制件向该散热基座中央处产生均匀的向下压力,以及通过该调整件可微调整该散热基座与该发热源的接触力,可循序增加向下压制力,防止该散热基座将该发热源过度压制造成发热源破裂损毁。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示意图;
图1b为现有技术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基座均力结构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基座均力结构第一实施例立体组合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基座均力结构第一实施例组合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基座均力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
附图标号说明:发热源1;固定座2;热管3;基座4;散热基座5;上侧面51;下侧面52;穿孔53;第一螺孔54;压制件6;上侧6a;下侧6b;第二螺孔61;调整件7;螺杆71;旋钮部72;螺锁单元8;固定基座9;发热源10;导热组件1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附图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2、图3a、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基座均力结构立体分解及组合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散热基座均力结构,包含:一散热基座5、一压制件6、一调整件7;
该散热基座5具有一上侧面51及一下侧面52,分设于该散热基座5的上、下两侧,该散热基座5具有至少一穿孔53及一第一螺孔54,所述第一螺孔54 设于该上侧面51,所述第一螺孔54可为一贯穿该散热基座5的贯穿孔设置,或采一盲孔的设置,该散热基座5的穿孔53设于该散热基座5的四隅并贯穿所述散热基座5的上侧面51及一下侧面52,该等穿孔53可通过一螺锁单元8贯穿后,将该散热基座5固定于一发热源10的上方,并令散热基座5的下侧面52 接触该发热源10,或与欲相组合的单元相互结合固定,如与一固定基座或一电路基板或一导热组件进行锁固结合,本实施例以固定基座9作为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
所述压制件6具有一上侧6a及一下侧6b,设置于该散热基座5的上侧面 51的中央处,并通过其下侧6b与该散热基座5的上侧面51接触,一第二螺孔 61贯穿该压制件6上、下两侧6a、6b,该压制件6是呈一字型或十字型或X字型或米字型或n字型或口字型的板体或片体或条体或框体,本实施例是以一字型作为说明实施例,但并不引以为限,由该压制件6提供均匀的向下压力迫使该散热基座5不仅四隅具有向下压力,同时包含中央处也具有全面性的向下加压力。
该调整件7具有一螺杆71,该螺杆71的一端具有一旋钮部72,另一端则为自由端,该旋钮部72为一横杆可与该螺杆71呈垂直设置令两者呈一T字型,该螺杆71外部具有一外螺纹,该螺杆71的自由端是对应穿设于前述第一、二螺孔54、61,操作该旋钮部72令所述螺杆71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可迫使该螺杆71的自由端锁入该第一、二螺孔54、61内,并令该压制件6向该散热基座5紧密贴合,由该压制件6给予该散热基座5中央处的向下压制力,令该散热基座5对发热源10可紧密的贴合,不产生间隙进以提升热传导效能,该调整件7可提供微调该压制件6与该散热基座5之间的结合力,即该压制件6提供该散热基座5向发热源的向下压力,防止当发热源为裸晶态样时过度的向下压力造成裸晶表面破裂损毁等情况发生。
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基座均力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在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该散热基座5与该发热源10之间具有容置空间55,其中该容置空间55内具有至少一导热组件11,所述导热组件11迭设于该发热源10上方,所述压制件6可迫使该散热基座5产生均匀的向下力,令该导热组件11可与该发热源10更为紧密结合,所述导热组件11为一热管或一均温板,本实施例是以热管作为说明实施例,但并不引以为限。
复参阅图2、图3a、图3b,如图所示,当在该散热基座5的四隅的该等穿孔53通过一螺锁单元8快速贯穿后令该散热基座5与该固定基座9锁固定位组合,再通过该调整件7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迫使该螺杆71锁入该第一、二螺孔54、61,迫使该压制件6慢慢向该散热基座5中央处贴合并由该压制件6对该散热基座5中央处提供一向下的压制力,此一动作令原仅有四个角落固定而中央处与发热源10未紧密贴合的该散热基座5中央处产生均匀的下压力,使该散热基座5对该发热源10施以均匀的向下压制力,令该散热基座5与发热源10 之间不产生间隙进以提升热传导效能。
本实用新型主要在于提供一种可增加散热器与发热源之间的均匀受力,借此可令热传导更为均匀导热,并有效改善未紧密贴合处产生热阻的问题,并且可提供该散热基座5与该发热源10一种微调整结合力道的结构。

Claims (8)

1.一种散热基座均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散热基座,具有一上侧面、一下侧面以及一第一螺孔,该散热基座的四隅各设有至少一穿孔,该穿孔穿设一螺锁组件,用于将该散热基座固定于一发热源的上方,散热基座的下侧面接触该发热源;
一压制件,设置于该散热基座的上侧面,其具有一上侧、一下侧及一贯穿上、下两侧的第二螺孔;
一调整件,具有一螺杆,该螺杆的一端具有一旋钮部,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对应穿设于前述第一螺孔、第二螺孔,通过操作该调整件旋动该螺杆,能够迫使该压制件向该散热基座中央处产生均匀的向下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基座均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基座对应与一固定基座或一电路基板或一导热组件进行锁固结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基座均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能够迫使该螺杆锁入该第一螺孔、第二螺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基座均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压制件是呈一字型或十字型或X字型或n字型或口字型的板体或片体或条体或框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基座均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基座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所述第一螺孔设于该第一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基座均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旋钮部为一横杆,该横杆与该螺杆呈垂直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基座均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压制件设置于该散热基座的上侧面的中央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基座均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贯穿所述散热基座的该上侧面及该下侧面。
CN202221357795.8U 2022-05-31 2022-05-31 散热基座均力结构 Active CN2175231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57795.8U CN217523130U (zh) 2022-05-31 2022-05-31 散热基座均力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57795.8U CN217523130U (zh) 2022-05-31 2022-05-31 散热基座均力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23130U true CN217523130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89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57795.8U Active CN217523130U (zh) 2022-05-31 2022-05-31 散热基座均力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231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74119A (en) Conforming heat sink assembly
US7200006B2 (en) Compliant thermal interface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JP5733893B2 (ja) 電子部品装置
JP5324773B2 (ja) 回路モジュー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TWI818284B (zh) 散熱裝置
JP2001085877A (ja) 突起部を有する受熱面を備えたヒートシンク
JP4433875B2 (ja) 発熱部品の放熱構造と、この放熱構造における放熱部材の製造方法
CN217523130U (zh) 散热基座均力结构
TW202015501A (zh) 多層電路板結構
TWI522032B (zh) 散熱模組
CN112509994A (zh) 半导体器件固定装置、散热组件和半导体器件的安装方法
CN217546601U (zh) 散热固定座均力结构
TWM633392U (zh) 散熱固定座均力結構
CN114885590A (zh) 散热基座均力结构
CN216650328U (zh) 一种光模块及电子设备
JP2010135459A (ja) 半導体パッケージおよび放熱器
CN114885589A (zh) 散热固定座均力结构
TWI819634B (zh) 散熱基座均力結構
JP3225642U (ja) プリント基板用ヒートシンクアセンブリ
TWM631969U (zh) 散熱基座均力結構
JPH11163232A (ja) 電子部品の放熱装置
TWI804334B (zh) 散熱固定座均力結構
CN217691142U (zh) 散热座均力结构
JP6399022B2 (ja) 冷却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ヒートシンク搭載方法
JPS60171751A (ja) Icの放熱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