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16201U - 自动上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上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16201U
CN217516201U CN202221426740.8U CN202221426740U CN217516201U CN 217516201 U CN217516201 U CN 217516201U CN 202221426740 U CN202221426740 U CN 202221426740U CN 217516201 U CN217516201 U CN 217516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rotating
automatic feeding
material taking
fee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2674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存辉
王德福
董其龙
李腾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ling Shenzhen Intelligent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ling Shenzhen Intelligent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ling Shenzhen Intelligent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ling Shenzhen Intelligent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2674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16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16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16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其包括:支架部,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部;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固定于所述转动轴,并随所述转动轴同步转动;以及取放料机构,所述取放料机构设置于所述转动板,其中,所述取放料机构设置为至少三个,所述至少三个取放料机构沿以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轴线为中心的圆均匀分布。

Description

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自动化的飞速发展,行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大环境下,产品的制作周期显得尤为重要,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成为多数自动化设备设计重中之重。
自动化上料设备是自动化生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决定了生产线的生产节拍。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化上料设备仅能实现设备的上料,其一般具有取料位置和上料位置,由此当无聊需要在上料设备上被进一步处理时,这种设备将无法应用于该场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其包括:
支架部,
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部;
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固定于所述转动轴,并随所述转动轴同步转动;以及
取放料机构,所述取放料机构设置于所述转动板,其中,所述取放料机构设置为至少三个,所述至少三个取放料机构沿以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轴线为中心的圆均匀分布。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上料装置,所述转动板呈正多边形,所述取放料机构设置于所述转动板的角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上料装置,所述取放料机构包括:
取放料模块,所述取放料模块能够被控制以能够取料和放料;以及
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转动板,并且所述取放料模块设置于所述转轴,以便所述取放料模块能够沿所述转轴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上料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上料装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主动转动部,所述主动转动部设置于所述转动轴,并随所述转动轴同步转动;以及
从动转动部,所述从动转动部设置于所述转轴,所述主动转动部和从动转动部之间通过传动件传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上料装置,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至少部分与所述主动转动部配合,并且所述传动带的至少部分与所述从动转动部配合。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上料装置,所述转动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张紧轮,所述至少两个张紧轮中的两个张紧轮位于所述主动转动部的两侧,所述传动带的外表面与所述张紧轮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上料装置,所述取放料模块包括气动块,所述气动块的内部形成有气动管路,所述气动块上设置有吸盘,以通过向吸盘施加负压实现取料,并通过向吸盘施加正压实现放料。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上料装置,所述转轴的内部形成为中空状,并且中空的转轴形成为供气管路的一部分。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上料装置,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转动板的两侧,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有取放料模块,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旋转接头。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上料装置,所述转动轴的内部形成为至少三个气体管路,所述转轴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气体管路的一端。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上料装置,每个所述转动轴的气体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于多通道气动滑环的输出端口。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上料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转动轴转动。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上料装置的不同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取放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具体为:
100自动上料装置
110支架部
120转动轴
130转动板
140取放料机构
141取放料模块
142转轴
143旋转接头
150驱动装置
160驱动组件
161主动转动部
162从动转动部
163传动件
164张紧轮
170多通道气动滑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一些方式的各种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另外地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在附图中使用交叉影线和/或阴影通常用于使相邻部件之间的边界变得清晰。如此,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与否均不传达或表示对部件的具体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示出的部件之间的共性和/或部件的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者要求。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性的目的,可以夸大部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来执行具体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
当一个部件被称作“在”另一部件“上”或“之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部件时,该部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部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然而,当部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部件时,不存在中间部件。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气连接等,并且具有或不具有中间部件。
为了描述性目的,本公开可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在……下”、“下”、“在……上方”、“上”、“在……之上”、“较高的”和“侧(例如,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从而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部件与另一(其它)部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图包含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部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部件将随后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部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以及它们的变型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要注意的是,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大约”和其它类似的术语被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如此,它们被用来解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的值的固有偏差。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至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上料装置的不同角度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自动上料装置100,其包括:支架部110、转动轴120、转动板130和取放料机构140等结构。
本公开中,所述支架部110形成为所述自动上料装置100的座部件,当本公开的自动上料装置100在使用时,能够通过将支架部110安装于其他部件的方式,使得自动上料装置100被整体上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部110可以通过多个板部件连接而成,板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钉连接,也可以为焊接等。
所述转动轴12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部110;例如,所述支架部110可以设置有轴承孔,所述轴承孔内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能够支撑所述转动轴120转动。
本公开的自动上料装置100可以包括驱动装置150,所述驱动装置150设置于所述支架部110,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轴120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150可以为电机,当然,所述驱动装置150也可以选择为其他的能够产生转动的装置。
本公开中,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装置150通过带传动结构驱动所述转动轴120转动,当然,所述带传动结构也可以被其他的传动结构所替换,例如齿轮传动结构和链轮链条结构等。
更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150与转动轴120之间的传动结构能够实现减速运动,从而能够提高转动轴120和转动板130转动的稳定性。
本公开中,所述转动板130固定于所述转动轴120,并随所述转动轴120同步转动;例如,所述转动轴120可以固定于所述转动板130的转动中心,由此使得所述转动板130的转动半径较小。
在一个实现形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转动板130形成为正三角形,由此使得所述自动上料装置具有三个工位;另一方面,当需要四个等工位的时候,可以将转动板130设置为正四边形等结构。
也就是说,所述转动板130呈正多边形,所述取放料机构140设置于所述转动板130的角部,其中,所述正多边形为正三边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等形状。更优选地,所述转动板130的角部可以形成为圆角。
所述取放料机构140设置于所述转动板130,其中,所述取放料机构140设置为至少三个,所述至少三个取放料机构140沿以所述转动轴120的转动轴120线为中心的圆均匀分布。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所述取放料机构140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所需要的工位数进行调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本公开中,所述取放料机构140可以包括:取放料模块141和转轴142等部件。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取放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所述取放料模块141能够被控制以能够取料和放料;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放料模块141包括气动块,所述气动块的内部形成有气动管路,所述气动块上设置有吸盘,以通过向吸盘施加负压实现取料,并通过向吸盘施加正压实现放料,此时取放料的物料可以为生产标贴、合格证等纸质物品。
当然,除上述通过气动方式来取放料以外,当本公开的自动上料装置用于对铁制品进行上下料时,所述取放料模块141也可以形成为通过磁吸原理来取放料。另外,所述取放料模块141也可以通过气缸或者电缸等结构来驱动夹爪实现物料的夹取。
所述转轴14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转动板130,并且所述取放料模块141设置于所述转轴142,以便所述取放料模块141能够沿所述转轴142转动。
由此所述取放料模块141不仅能够实现与转动板130一起公转,也能够以所述转轴142的轴线自转。
所述转轴142的内部形成为中空状,并且中空的转轴142形成为供气管路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所述转轴142能够与所述气动块的气动管路连通,以将正压气体和负压气体施加至吸盘。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转轴142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转动板130的两侧;相应地,所述转轴142的一端连接有取放料模块141,并使得所述取放料模块141与支架部110位于转动板130的两侧;所述转轴142的另一端连接有旋转接头143,并且所述旋转接头143与所述支架部110位于所述转动板130的同一侧。
本公开的上料装置100还包括:驱动组件160,所述驱动组件160用于驱动所述转轴142转动。
所述驱动组件160可以为带传动组件,也可以为齿轮传动组件或者链轮传动组件等,以下以带传动组件为例来进行说明。
此时,所述驱动组件160可以包括:主动转动部161和从动转动部162等结构。
所述主动转动部161设置于所述转动轴120,并随所述转动轴120同步转动;相应地,所述主动转动部161优选为同步带轮。
所述从动转动部162设置于所述转轴142,所述主动转动部161和从动转动部162之间通过传动件163传动,此时,所述从动转动部162为同步带轮,所述传动件163为传动带,例如同步带。
本公开中,所述传动带的至少部分与所述主动转动部161配合,并且所述传动带的至少部分与所述从动转动部162配合。
更具体地,所述转动板13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张紧轮164,所述至少两个张紧轮164中的两个张紧轮164位于所述主动转动部161的两侧,所述传动带的外表面与所述张紧轮164接触。相应地,所述主动转动部161和从动转动部162位于所述传动带所围合的区域内,相应地,所述张紧轮164位于所述传动带所围合的区域的外部。
本公开中,在取放料模块141通过负压吸附和正压释放的原理来取放物体时,所述转动轴120的内部形成为至少三个气体管路,所述转轴142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143连接于所述转动轴120的气体管路的一端。
本公开中,所述转轴142与转动轴120的管路连接处可以位于所述转动轴120的侧壁,也就是说,所述转动轴120的内部所形成的气体管路具有径向延伸的部分。
每个所述转动轴120的气体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于多通道气动滑环170的输出端口,由此能够使得转动轴120内的每一个气动管路都能被独立地控制;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可以通过控制多通道气动滑环170的管路设置和选择,使得取放料机构140在部分工位取料,部分工位保持物料和部分工位释放物料,由此实现物料的自动上下料。
如图1所示,当所述转动板130转动,其中某一个取放料机构140位于第一工位时,取放料机构140被控制以吸附物料,例如产品三包凭证等;随着转动板130的转动,该取放料机构140被转动至第二工位,在该工位可以为上述物料进行处理,例如对上述物料印刷生产日期等信息;然后转动板130继续转动,该取放料机构140被转动至第三工位,可以停止向取放料机构140提供负压或者向取放料机构140提供正压,从而使得带有生产日期等信息的产品三包凭证放在包装盒内,随生产线流走。
由此,本公开的自动上料装置结构紧凑,节省空间;并且可以将两种工艺同步进行,省去了单个工艺制作工程中来回取放料的动作,精简设备的同时极大的缩短了生产节拍;而且本公开的自动上料装置通过一个动力源实现四个不同的动作(转动板130的转动和取放料机构140的自转),结构精巧,控制简单,制作成本低廉;而且通过气动滑环和旋转接头的设置,使得本公开的自动上料装置在高速作业的同时,避免气路缠绕。
本公开中,驱动不同的取放料机构140的从动转动部162可以选择不同齿数的同步带轮,由此可以使得该取放料机构140在不同的工位时,能够获得预设的姿态。当然,所述同步带轮的齿数也可以相同。此时,可以不设置同步带轮,并使得取放料机构140保持在相同的姿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部,
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部;
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固定于所述转动轴,并随所述转动轴同步转动;以及
取放料机构,所述取放料机构设置于所述转动板,其中,所述取放料机构设置为至少三个,所述至少三个取放料机构沿以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轴线为中心的圆均匀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呈正多边形,所述取放料机构设置于所述转动板的角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放料机构包括:
取放料模块,所述取放料模块能够被控制以能够取料和放料;以及
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转动板,并且所述取放料模块设置于所述转轴,以便所述取放料模块能够沿所述转轴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主动转动部,所述主动转动部设置于所述转动轴,并随所述转动轴同步转动;以及
从动转动部,所述从动转动部设置于所述转轴,所述主动转动部和从动转动部之间通过传动件传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至少部分与所述主动转动部配合,并且所述传动带的至少部分与所述从动转动部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张紧轮,所述至少两个张紧轮中的两个张紧轮位于所述主动转动部的两侧,所述传动带的外表面与所述张紧轮接触。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放料模块包括气动块,所述气动块的内部形成有气动管路,所述气动块上设置有吸盘,以通过向吸盘施加负压实现取料,并通过向吸盘施加正压实现放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内部形成为中空状,并且中空的转轴形成为供气管路的一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转动板的两侧,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有取放料模块,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旋转接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的内部形成为至少三个气体管路,所述转轴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气体管路的一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转动轴的气体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于多通道气动滑环的输出端口。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转动轴转动。
CN202221426740.8U 2022-06-08 2022-06-08 自动上料装置 Active CN217516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26740.8U CN217516201U (zh) 2022-06-08 2022-06-08 自动上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26740.8U CN217516201U (zh) 2022-06-08 2022-06-08 自动上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16201U true CN217516201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92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26740.8U Active CN217516201U (zh) 2022-06-08 2022-06-08 自动上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162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68427B2 (ja) 自動曲げシステム及びこの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マニピュレータ
JP3722598B2 (ja) 2アーム方式の搬送用ロボット装置
US20110048157A1 (en) Mechanical arm assembly
JPH10329059A (ja) 2アーム方式の搬送用ロボット装置
CN217516201U (zh) 自动上料装置
CN116093446B (zh) 动力电池包胶装置及包胶方法
EP0534455B1 (en) Work mounting apparatus
JPH07237745A (ja) 異径容器用容器保持具
JPS5836448B2 (ja) 環形けい光ランプ製造方法
JP3667647B2 (ja) 球状体表面へのテープ類の均等巻きつけ装置
CN214421764U (zh) 一种自动码垛自动助力装置
CN111924524A (zh) 一种复合式吸盘机构、夹爪和转运装置
CN111619910B (zh) 定位机构及贴标机
CN114999995A (zh) 一种晶圆翻转机构
CN115070970A (zh) 一种工件夹持组件及一种线切割机
JP4169514B2 (ja) 渦巻状電極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H101243A (ja) フィルム材固定機構
CN217859887U (zh) 取放料装置及组装生产线
CN212268801U (zh) 一种复合式吸盘机构、夹爪和转运装置
CN218808877U (zh) 一种软管印刷机高速机械手
JPS6039084A (ja) ロボット装置
CN216682219U (zh) 一种取放料夹具及机械手
CN219339870U (zh) 一种旋转式中转机构
CN213264590U (zh) 一种取料装置
JPH09286532A (ja) 枚葉紙給紙装置および枚葉紙給紙方法ならびに枚葉紙搬送装置および枚葉紙搬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