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14922U - 一种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14922U
CN217514922U CN202221690613.9U CN202221690613U CN217514922U CN 217514922 U CN217514922 U CN 217514922U CN 202221690613 U CN202221690613 U CN 202221690613U CN 217514922 U CN217514922 U CN 217514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absorber
mounting point
side mounting
rear shock
body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06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兵
颜伏伍
吴勇
雷超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06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149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14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149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的顶面呈四边形结构,且顶面的一相对侧均向下弯折并形成两个支撑部;支架本体的边缘翻折并分别固定在侧围加强横梁、C柱内板、后轮罩上,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盒状空间。采用本实用新型,由于支架本体的一对相对侧弯折形成支撑部,且支架本体的安装位于多个工件的连接处,并同时与侧围加强横梁、C柱内板、后轮罩连接;使得支架本体安装后可形成一个盒装的空间,有效地提升该处的动刚度与稳定性,利于减振器安装后稳定性的提高,有效降低车内路噪。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振器支架,特别是一种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
背景技术
当纯电动汽车行驶在粗糙路面时,由于缺少传统燃油车发动机、进排气噪声掩蔽,在乘客仓内路噪变得更加突出。因此电动汽车路噪控制相对于传统燃油车更加严格。
目前,市场上中、高端电动SUV汽车后悬架一般采用多连杆结构,因受空间、结构限制,通常后减震器在车身侧的安装点布置于后轮罩上,后轮罩属于薄板件,刚度低,容易将路面激励通过减震器传递至后轮罩振动放大,进而导致车内路噪大,造成乘客抱怨。因此提升车身侧后减震器安装点动刚度是NVH工程师控制路噪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后轮罩内侧为乘客仓或储物箱,传统加强支架通常会占用部分车内空间,导致车内使用空间减小。本专利设计一种汽车车身侧后减震器安装点加强支架(简称加强支架,下同),在不牺牲车内使用空间前提下,能有效提升后减震器安装点动刚度,降低车内路噪。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减振器安装点动刚度不足,导致车内路噪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有效提升支架安装点动刚度的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的顶面呈四边形结构,且顶面的一相对侧均向下弯折并形成两个支撑部;支架本体的边缘翻折并分别固定在侧围加强横梁、C柱内板、后轮罩上,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盒状空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由于支架本体的一对相对侧弯折形成支撑部,且支架本体的安装位于多个工件的连接处,并同时与侧围加强横梁、C柱内板、后轮罩连接;使得支架本体安装后可形成一个盒装的空间,有效地提升该处的动刚度与稳定性,利于减振器安装后稳定性的提高,有效降低车内路噪。
进一步地,顶面呈类梯形状,顶面另一相对侧向外翻折以形成第一搭接边,支撑部的外侧向外翻折以形成第二搭接边。支架本体通过第一搭接边、第二搭接边与对应工件焊接相连。
进一步地,两个第一搭接边分别固定在侧围加强横梁、后轮罩上;第二搭接边分别固定在C柱内板、后轮罩上。
进一步地,侧围加强横梁和C柱内板呈人字形排列,支架本体位于人字形的下侧,并通过第一搭接边、第二搭接边分别连接至人字形撇捺处的后轮罩、C柱内板。有效增强侧围加强横梁和C柱内板焊接处的强度,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提升支架本体的支撑刚度。
进一步地,两个第一搭接边均设有多个焊接面,焊接面间设有凸起的加强筋。焊接面分设有多个,焊接时与对应工件的贴合效果好,加强筋保证第一搭接边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顶面的另一相对侧平行设置,且其中的短边固定在侧围加强横梁上,长边固定在后轮罩上。
进一步地,顶面上开设有多个长条形减重孔。
进一步地,减重孔处设有沉台。实现轻量化的同时增强顶面的支撑刚度。
进一步地,减重孔非平行排列,减重孔的个数为两个。
进一步地,两个支撑部均为弧面。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支架本体的一对相对侧弯折形成支撑部,且支架本体的安装位于多个工件的连接处,并同时与侧围加强横梁、C柱内板、后轮罩连接;使得支架本体安装后可形成一个盒装的空间,有效地提升该处的动刚度与稳定性,利于减振器安装后稳定性的提高,有效降低车内路噪。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第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第二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第三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第四个角度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顶面;2、支撑部;3、第一搭接边;4、第二搭接边;5、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通过在汽车称身后侧设置减振器支架的方式,提升减振器安装点的动刚度,有效抑制路面经后减震器传递至后轮罩(响应点)的噪声;本申请达到兼顾车内使用空间,提升效果、工艺等多项指标及要求。支架本体的边界线在整车Y向(即车内)不超过后轮罩内侧轮廓,不影响车内使用空间;在减重孔5边沿设计3mm深沉台,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增加壁板结构支撑刚度;整个结构采用焊接形式,制造工艺简单且搭接强度高;本申请还考虑了轻量化设计,有利于整车轻量化和成本控制。
一种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的顶面1呈四边形结构,且顶面1的一相对侧均向下弯折并形成两个支撑部2;支架本体的边缘翻折并分别固定在侧围加强横梁、C柱内板、后轮罩上,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盒状空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由于支架本体的一对相对侧弯折形成支撑部2,且支架本体的安装位于多个工件的连接处,并同时与侧围加强横梁、C柱内板、后轮罩连接;使得支架本体安装后可形成一个盒装的空间,有效地提升该处的动刚度与稳定性,利于减振器安装后稳定性的提高,有效降低车内路噪。
进一步地,顶面1呈类梯形状,顶面1另一相对侧向外翻折以形成第一搭接边3,支撑部2的外侧向外翻折以形成第二搭接边4。支架本体通过第一搭接边3、第二搭接边4与对应工件焊接相连。
进一步地,两个第一搭接边3分别固定在侧围加强横梁、后轮罩上;第二搭接边4分别固定在C柱内板、后轮罩上。
进一步地,侧围加强横梁和C柱内板呈人字形排列,支架本体位于人字形的下侧,并通过第一搭接边3、第二搭接边4分别连接至人字形撇捺处的后轮罩、C柱内板。有效增强侧围加强横梁和C柱内板焊接处的强度,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提升支架本体的支撑刚度。
进一步地,两个第一搭接边3均设有多个焊接面,焊接面间设有凸起的加强筋。焊接面分设有多个,焊接时与对应工件的贴合效果好,加强筋保证第一搭接边3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顶面1的另一相对侧平行设置,且其中的短边固定在侧围加强横梁上,长边固定在后轮罩上。
进一步地,顶面1上开设有多个长条形减重孔5。
进一步地,减重孔5处设有沉台。实现轻量化的同时增强顶面1的支撑刚度。
进一步地,减重孔5非平行排列,减重孔5的个数为两个。
进一步地,两个支撑部2均为弧面。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非由上述描述的实施方式来限定,而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来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顶面(1)呈四边形结构,且所述顶面(1)的一相对侧均向下弯折并形成两个支撑部(2);所述支架本体的边缘翻折并分别固定在侧围加强横梁、C柱内板、后轮罩上,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盒状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1)呈类梯形状,所述顶面(1)另一相对侧向外翻折以形成第一搭接边(3),所述支撑部(2)的外侧向外翻折以形成第二搭接边(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搭接边(3)分别固定在所述侧围加强横梁、所述后轮罩上;所述第二搭接边(4)分别固定在所述C柱内板、所述后轮罩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加强横梁和所述C柱内板呈人字形排列,所述支架本体位于所述人字形的下侧,并通过所述第一搭接边(3)、第二搭接边(4)分别连接至人字形撇捺处的所述后轮罩、所述C柱内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搭接边(3)均设有多个焊接面,所述焊接面间设有凸起的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1)的另一相对侧平行设置,且其中的短边固定在所述侧围加强横梁上,长边固定在所述后轮罩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1)上开设有多个长条形减重孔(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5)处设有沉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5)非平行排列,所述减重孔(5)的个数为两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部(2)均为弧面。
CN202221690613.9U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 Active CN2175149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0613.9U CN217514922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0613.9U CN217514922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14922U true CN217514922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93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0613.9U Active CN217514922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149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05541B2 (en)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371642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20130049391A1 (en)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12124427B (zh) 车架式车辆的车辆结构
CN103625563A (zh) 前车身加强结构
CN113443022A (zh) 一种提高汽车机舱前端总成nvh性能的结构
KR20200080706A (ko) 전기 자동차용 프레임
CN217514922U (zh) 一种电动汽车后减震器车身侧安装点加强支架
JP2022095517A (ja) スペースフレーム車両のトレーリングアームマウンティング構造
CN111098931B (zh) 一种白车身后部总成结构
CN210139907U (zh) 卡车、车身及其车身骨架
CN214396958U (zh) 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车身和汽车
CN211223612U (zh) 一种新型车身后围结构
CN112441126B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CN211416938U (zh) 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
CN217227233U (zh) 车辆的减震塔组件和车辆
CN207208224U (zh) 车辆翼子板加强结构、车辆翼子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535770U (zh)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220764500U (zh) 一种可y向拓展的汽车平台及汽车
CN213109515U (zh) 侧围内板总成、白车身和车辆
CN216401133U (zh) 一种新型的横梁结构、车身骨架总成及汽车
CN209757267U (zh) 空气室结构、空气室总成和车辆
CN212685720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前减震器侧边梁焊接总成
CN214451361U (zh) 通风罩总成、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CN217730560U (zh) 一种新型副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