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02204U - 贴屏工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贴屏工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02204U
CN217502204U CN202220747053.XU CN202220747053U CN217502204U CN 217502204 U CN217502204 U CN 217502204U CN 202220747053 U CN202220747053 U CN 202220747053U CN 217502204 U CN217502204 U CN 2175022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side wall
magnetic
piece
pas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4705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074705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022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022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022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屏工装设备,属于显示屏贴装技术领域。所述贴屏工装设备包括第一贴装模块和第二贴装模块,其中,第一贴装模块设有第一凹腔,以用于对放置在第一凹腔的第一待贴件进行磁吸定位;第二贴装模块设有第二凹腔,以用于对放置在第二凹腔的第二待贴件进行磁吸定位;第一贴装模块和第二贴装模块相互扣合时,第一待贴件和第二待贴件相互正对贴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屏工装设备可实现第一待贴件和第二待贴件的居中对准贴合,有利于提高贴屏质量。

Description

贴屏工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贴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屏工装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屏占比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屏边框尽可能变窄且组装合缝尽可能小,以提高整机的美观效果。窄边框意味着屏在前壳上的粘胶宽度也变窄,组装公差变小,如果组装公差过大,可能会导致屏与前壳组装时屏偏向一侧,而相对侧中屏和前壳的缝隙会变大,影响整机美观效果、密封效果差以及测试时屏脱落等问题。现有CCD贴屏机在使用时,屏和前壳难以居中对准,容易引发上述问题。此外,现有贴屏工装夹具,为避免划伤前壳,需要在工装夹具表面包裹绒布,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绒布容易被磨损,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更换绒布,会造成批次性的贴屏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屏工装设备,旨在解决现有贴装设备在进行大屏占比终端设备的前壳和屏相互贴合时存在难以居中对准的问题。
一种贴屏工装设备,包括:
第一贴装模块,所述第一贴装模块设有第一凹腔,所述第一贴装模块用于对放置在所述第一凹腔的第一待贴件进行磁吸定位;
第二贴装模块,所述第二贴装模块设有第二凹腔,所述第二贴装模块用于对放置在所述第二凹腔的第二待贴件进行磁吸定位;
所述第一贴装模块和所述第二贴装模块相互扣合时,所述第一待贴件和所述第二待贴件相互正对贴合。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屏工装设备,第一贴装模块设有第一凹腔,以用于对放置在第一凹腔中的第一待贴件进行磁吸定位,第二贴装模块设有第二凹腔,以用于对放置在第二凹腔中的第二待贴件进行磁吸定位,第一贴装模块和第二贴装模块相互贴合时,经过磁吸定位的第一待贴件和第二待贴件能够相互正对贴合,从而实现了第一待贴件和第二待贴件居中对准贴合,进而可以有效减小第一待贴件和第二待贴件贴装过程中的缝隙尺寸,提高贴装精准度,使得第一待贴件和第二待贴件相互贴合后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测试时不易开脱,有利于提高贴屏质量。此外,还可有效避免贴合过程对第一待贴件和第二待贴件的划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屏工装设备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贴装模块放置第一待贴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贴装模块放置第二待贴件的仰视示意图;
图5为沿图4中B-B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屏工装设备与气动系统连接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贴装模块和第二贴装模块扣合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贴屏工装设备;
11、第一贴装模块;110、第一凹腔;1101、第一内侧壁;1102、第二内侧壁;1103、第三内侧壁;1104、第四内侧壁;111、第一基座组件;1111、第一座体;1112、第一磁性件;112、第一支撑组件;113、第一夹持组件;1131、第一夹持件;11311、第一托持部;11312、第一弹性夹紧部;1132、第二磁性件;
12、第二贴装模块;120、第二凹腔;1201、第五内侧壁;1202、第六内侧壁;1203、第七内侧壁;1204、第八内侧壁;121、第二基座组件;1211、第二座体;1212、第三磁性件;122、吸持组件;123、第二夹持组件;1231、第二夹持件;12311、第二托持部;12312、第二弹性夹紧部;1232、第四磁性件;
13、定位组件;
20、第一待贴件;
30、第二待贴件;
40、气动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组合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屏工装设备10及其零部件如图1至图7所示。
请参阅图1、图3、图5和图7,贴屏工装设备10包括第一贴装模块11和第二贴装模块12。其中,第一贴装模块11设有第一凹腔110,第一贴装模块11用于对放置在第一凹腔110的第一待贴件20进行磁吸定位;第二贴装模块12设有第二凹腔120,第二贴装模块12用于对放置在第二凹腔120的第二待贴件30进行磁吸定位,第一贴装模块11和第二贴装模块12相互扣合时,第一待贴件20和第二待贴件30相互正对贴合。即,第一待贴件20经过第一贴装模块11磁吸定位后,第一待贴件20的局部自第一凹腔110凸出至第一凹腔110外,以使得当第一贴装模块11和第二贴装模块12相互扣合时,第一待贴件20能够和第二待贴件30相互贴合;或者,经过第二贴装模块12磁吸定位后,第二待贴件30的局部自第二凹腔120凸出至第二凹腔120外,以使当第一贴装模块11和第二贴装模块12相互扣合时,第一待贴件20能够和第二待贴件30相互贴合;或者,经过第一贴装模块11磁吸定位后,第一待贴件20的局部自第一凹腔110凸出至第一凹腔110外,且经过第二贴装模块12磁吸定位后,第二待贴件30的局部自第一凹腔110凸出至第二凹腔120外,以使当第一贴装模块11和第二贴装模块12相互扣合时,第一待贴件20能够和第二待贴件30相互贴合。第一贴装模块11和第二贴装模块12的结构均具有磁吸功能,从而可以实现对第一待贴件20和第二待贴件30的磁吸定位和贴合,一方面,能够使得第一待贴件20和第二待贴件30居中正对贴合,可以有效提高第一待贴件20和第二待贴件30的对准精度,提高贴装精度;另一方面,避免直接接触定位对第一待贴件20和第二待贴件30的刮伤。
具体地,第一贴装模块11包括第一基座组件111、第一支撑组件112和第一夹持组件113。其中,第一基座组件111包括第一座体1111和多个第一磁性件1112,第一凹腔110设于第一座体1111,并且第一凹腔110的开口设置在第一座体1111的端面,多个第一磁性件1112间隔环设于第一凹腔110的内侧壁。第一支撑组件112用于支撑第一待贴件20。第一夹持组件113包括第一夹持件1131和多个第二磁性件1132,并且第二磁性件1132的数量与第一磁性件1112的数量相同,每个第二磁性件1132对应一个第一磁性件1112设置在第一夹持件1131的边缘,第二磁性件1132和与之对应设置的第一磁性件1112之间具有间隙,并且相互对应设置的第一磁性件1112和第二磁性件1132的极性相反或相同,从而可以使得对应设置的第一磁性件1112和第二磁性件1132相互吸引或者相互排斥,使得第一夹持组件113在吸引力或者排斥力的作用下空间位置发生变化,并由第一夹持组件113携带第一待贴件20移动至适当的空间位置,且第一夹持组件113和第一待贴件20的空间位置相对于第一支撑组件112发生移动,由此实现对第一待贴件20的磁吸定位。
请参阅图2和图3,示例性的,第一凹腔110具有第一内侧壁1101、第二内侧壁1102、第三内侧壁1103和第四内侧壁1104。其中,第一内侧壁1101和第二内侧壁1102相对设置,第三内侧壁1103和第四内侧壁1104相对设置;设置在第一内侧壁1101的第一磁性件1112和设置在第二内侧壁1102的第一磁性件1112关于第一凹腔110的中心线对称并且磁力大小相同,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待贴件20靠近第一内侧壁1101的一端所受到的作用力与靠近第二内侧壁1102的一端所受到的作用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最终将第一待贴件20调节至第一内侧壁1101与第二内侧壁1102连线的中心位置,使得第一待贴件20与第一内侧壁1101的距离和与第二内侧壁1102的距离相同。而设置在第三内侧壁1103的第一磁性件1112和设置在第四内侧壁1104的第一磁性件1112关于第一凹腔110的中心线对称且磁力大小相同,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待贴件20靠近第三内侧壁1103的一端所受到的作用力与靠近第四内侧壁1104的一端所受到的作用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最终将第一待贴件20调节至第三内侧壁1103与第三内侧壁1103连线的中心位置,使得第一待贴件20与第三内侧壁1103的距离和与第四内侧壁1104的距离相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内侧壁1101和第三内侧壁1103、第三内侧壁1103之间均具有过渡的倒角,以实现自然过渡,而第二内侧壁1102和第三内侧壁1103、第四内侧壁1104之间同样均具有过渡的倒角。倒角结构的设计,可以避免放置在第一凹腔110中的第一待贴件20被划伤。当然,第一凹腔110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如内侧壁为环形壁,即在第一凹腔110的开口在水平面的正投影所围成的面积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等,具体可以根据第一待贴件20的形状调整。
请参阅图2和图3,示例性的,第一支撑组件112包括多个球体,所有的球体设于第一凹腔110且能够相对于第一座体1111滚动,通过球体来支撑第一待贴件20,使得第一待贴件20可相对于第一凹腔110移动,即放置在第一凹腔110中的第一待贴件20,由球体支撑,当第一磁性件1112和第二磁性件1132之间发生磁力作用使得第一夹持组件113携带第一待贴件20调节空间位置时,第一待贴件20与球体之间的相对移动,可以有效减小第一待贴件20移动过程中与第一支撑组件112的摩擦力,以避免因摩擦力过大而划伤第一待贴件20,有利于第一待贴件20空间位置顺滑平稳的调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凹腔110的底部设限位槽(图中未标示),限位槽用于限制球体的运动距离,可以有效避免球体与第一凹腔110的内侧壁相互贴靠而影响其支撑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贴装模块11包括保持架(图中未标示),保持架安装于第一凹腔110内,以用于将多个球体隔开且限制球体的运动距离。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球体具有支撑点,支撑点用于支撑第一待贴件20,并且支撑点至第一凹腔110的开口端的距离小于第一待贴件20的厚度,从而可以使得放置在第一支撑组件112上的第一待贴件20可以自第一凹腔110中凸出至第一凹腔110外,以有利于与第二待贴件30贴合。
请参阅图2和图3,示例性的,第一夹持件1131包括第一托持部11311和多个第一弹性夹紧部11312。通过第一托持部11311和第一弹性夹紧部11312,可以对第一待贴件20进行托持和夹紧,防止第一待贴件20从第一夹持件1131上脱落,同样可以防止第一夹持件1131从第一待贴件20上脱落,还可以保证在第一待贴件20相对位置的两个第一弹性夹紧部11312的连线的中心点落在第一待贴件20的中心线上,以确保磁吸作用能将第一待贴件20调节至合适的空间位置。其中,每个第一弹性夹紧部11312均与第一托持部11311连接,并且每个第一弹性夹紧部11312至少安装有一个第二磁性件1132。第一弹性夹紧部11312连接于第一托持部11311的边缘,并且在第一夹持件1131放入第一凹腔110时,每个第一弹性夹紧部11312与安装有第一磁性件1112的部位相互对应,以使得每个第一弹性夹紧部11312上安装的第二磁性件1132与第一凹腔110内侧壁上的第一磁性件1112相对。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弹性夹紧部11312安装有一个第二磁性件1132,第一凹腔110内侧壁对应的部位同样设有一个第一磁性件1112;而另一些替代的方案中,每个第一弹性夹紧部11312安装有两个第二磁性件1132,第一凹腔110的内侧壁对应的部位同样设有两个第一磁性件1112。如当与第一内侧壁1101正对的第一弹性夹紧部11312安装有一个第二磁性件1132时,第一内侧壁1101设有一个第一磁性件1112,同时,第二内侧壁1102正对的第一弹性夹紧部11312安装有一个第二磁性件1132,第二内侧壁1102设有一个第一磁性件1112,从而使得第一内侧壁1101和第二内侧壁1102这两个相对方向对第一夹持组件113产生的磁力相同、方向相反,以有效调节第一待贴件20的空间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只要满足第一内侧壁1101和第二内侧壁1102的第一磁性件1112的磁性相同、第三内侧壁1103和第四内侧壁1104的第一磁性件1112的磁性相同即可,而不需要第一内侧壁1101和第三内侧壁1103、第四内侧壁1104相同。当然,第一内侧壁1101、第二内侧壁1102、第三内侧壁1103以及第四内侧壁1104中,第一磁性件1112的磁性均相同也可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内侧壁1101正对的第一弹性夹紧部11312的数量为多个,则第一内侧壁1101设置的第一磁性件1112的数量和与第一内侧壁1101正对的第一弹性夹紧部11312的数量相同。
请参阅4和图5,示例性的,第二贴装模块12包括第二基座组件121、吸持组件122和第二夹持组件123。其中,第二基座组件121包括第二座体1211和多个第三磁性件1212,第二凹腔120设于第二座体1211,并且第一凹腔110的开口设置在第一座体1111的端面,多个第三磁性件1212间隔环设于第二凹腔120的内侧壁。吸持组件122用于吸持第二待贴件30。第二夹持组件123包括第二夹持件1231和第四磁性件1232,并且第四磁性件1232的数量与第三磁性件1212的数量相同,每个第四磁性件1232对应一个第三磁性件1212相设置在第二夹持件1231的边缘,第四磁性件1232和与之对应设置的第三磁性件1212之间具有间隙,并且相互对应设置的第三磁性件1212和第四磁性件1232的极性相反或相同,从而可以使得对应设置的第三磁性件1212和第四磁性件1232相互吸引或者相互排斥,使得第二夹持组件123在吸引力或者排斥力的作用下空间位置发生变化,并由第二夹持组件123携带第二待贴件30移动至适当的空间位置,且第二夹持组件123、吸持组件122和第二待贴件30的空间位置相对于第二凹腔120的空间位置发生移动,由此实现对第二待贴件30的磁吸定位。
请参阅图4和图5,示例性的,第二凹腔120具有第五内侧壁1201、第六内侧壁1202、第七内侧壁1203和第八内侧壁1204。其中,第五内侧壁1201和第六内侧壁1202相对设置,第七内侧壁1203和第八内侧壁1204相对设置;设置在第五内侧壁1201的第三磁性件1212和设置在第六内侧壁1202的第三磁性件1212关于第二凹腔120的中心线对称并且磁力大小相同,从而可以使得第二待贴件30靠近第五内侧壁1201的一端所受到的作用力与靠近第六内侧壁1202的一端所受到的作用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最终将第二待贴件30调节至第五内侧壁1201和第六内侧壁1202连线的中心位置,使得第二待贴件30与第五内侧壁1201的距离和与第六内侧壁1202的距离相同。而设置在第七内侧壁1203的第三磁性件1212和设置在第八内侧壁1204的第三磁性件1212关于第二凹腔120的中心线对称且磁力大小相同,从而使得第二待贴件30靠近第七内侧壁1203的一端所受到的作用力与靠近第八内侧壁1204的一端所受到的作用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最终将第二待贴件30调节至第七内侧壁1203和第八内侧壁1204连线的中心位置,使得第二待贴件30与第七内侧壁1203的距离和与第八内侧壁1204的距离相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五内侧壁1201和第七内侧壁1203、第八内侧壁1204之间均具有过渡的倒角,以实现自然过渡,而第六内侧壁1202和第七内侧壁1203、第八内侧壁1204之间同样均具有过渡的倒角。倒角结构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放置在第二凹腔120中的第二待贴件30被划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二贴装模块12和第一贴装模块11相互扣合时,第五内侧壁1201与第一内侧壁1101位于同侧,第七内侧壁1203与第三内侧壁1103位于同一侧,以有利于第一待贴件20的中心和第二待贴件30的中心在第一凹腔110底部的正投影相互重合,从而可以有利于减小贴装缝隙并获得密封性好的贴装效果。当然,第二凹腔120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如内侧壁为环形壁,即在第二凹腔120的开口在水平面的正投影所围成的面积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等,具体可以根据第二待贴件30的形状调整。
请参阅图4和图5以及图6,示例性的,吸持组件122包括多个吸嘴,每个吸嘴均与第二凹腔120活动连接以使吸嘴能在水平方向移动,吸嘴的作用是用于吸持第二待贴件30,使得第二待贴件30被固定在第二凹腔120中。在吸持第二待贴件30时,吸嘴与气动系统40连通,以由气动系统40提供动力供吸嘴吸持或者放下第二待贴件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凹腔120的底部开设有多个通孔(图中未标示),通孔的数量与吸嘴的数量相同,每个通孔对应一个吸嘴设置,气动系统40的管路穿过通孔与吸嘴连通,气动系统40启动时,吸嘴贴靠在第二待贴件30的表面,气动系统40吸气时,吸嘴和第二待贴件30之间形成真空环境,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从而能够吸持第二待贴件30,当第二贴装模块12与第一贴装模块11相互贴合时,第一凹腔110和第二凹腔120相互扣合,并且第二待贴件30与第一待贴件20正对时,气动系统40放气,吸嘴与第二待贴件30分离,第二待贴件30则与第一待贴件20相互贴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通孔间隔均布在第二凹腔120的底部,以使多个吸嘴间隔均匀设置以利于对第二待贴件30的吸持和放置,从而提高对第二待贴件30转移的平稳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嘴吸持第二待贴件30后,第二待贴件30的局部自第二凹腔120中凸出至第二凹腔120外,以利于第二待贴件30和第一待贴件20相互贴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嘴与第二凹腔120的活动连接为通过万向接头实现连接,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活动连接的方式。
请参阅图4和图5,示例性的,第二夹持件1231包括第二托持部12311和多个第二弹性夹紧部12312。通过第二托持部12311和第二弹性夹紧部12312,可以对第二待贴件30进行托持和夹紧,防止第二夹持件1231从第二待贴件30上脱落,还可以保证在第二待贴件30相对位置的两个第二弹性夹紧部12312的连线的中心点落在第二待贴件30的中心线上,以确保磁吸作用能将第二待贴件30调节至合适的空间位置。其中,每个第二弹性夹紧部12312均与第二托持部12311连接,并且每个第二弹性夹紧部12312至少安装有一个第四磁性件1232。第二弹性夹紧部12312连接于第二托持部12311的边缘,并且在第二夹持件1231放入第二凹腔120时,每个第二弹性夹紧部12312与安装有第三磁性件1212的部位相互对应,以使得每个第二弹性夹紧部12312上安装的第四磁性件1232与第二凹腔120内侧壁上的第三磁性件1212相对。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弹性夹紧部12312安装有一个第四磁性件1232,第二凹腔120内侧壁对应的部位同样设有一个第三磁性件1212;而另一些替代的方案中,每个第二弹性夹紧部12312安装有两个第四磁性件1232,第二凹腔120的内侧壁对应的部位同样设有两个第四磁性件1232。如当与第五内侧壁1201正对的第二弹性夹紧部12312安装有一个第四磁性件1232时,第五内侧壁1201设有一个第三磁性件1212,同时,第六内侧壁1202正对的第二弹性夹紧部12312安装有一个第四磁性件1232,第六内侧壁1202设有一个第四磁性件1232,从而使得第五内侧壁1201和第六内侧壁1202这两个相对方向对第二夹持组件123产生的磁力相同、方向相反,以有效调节第二待贴件30的空间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只要满足第五内侧壁1201和第六内侧壁1202的第三磁性件1212的磁性相同、第七内侧壁1203和第八内侧壁1204的第三磁性件1212的磁性相同即可,而不需要第五内侧壁1201和第七内侧壁1203、第八内侧壁1204相同。当然,第五内侧壁1201、第六内侧壁1202、第七内侧壁1203以及第八内侧壁1204中,第三磁性件1212的磁性均相同也可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与第五内侧壁1201正对的第二弹性夹紧部12312的数量为多个,则第五内侧壁1201设置的第三磁性件1212的数量和与第五内侧壁1201正对的第二弹性夹紧部12312的数量相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贴装模块12还包括万向滚珠机构,万向滚珠机构安装于第二凹腔120,以辅助支撑第二待贴件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万向滚珠机构包括万向滚珠和固定件,固定件与第二座体1211连接并用于对万向滚珠进行限位。通过设置万向滚珠机构,可以将第二夹持组件123夹持的第二待贴件30直接放置在第二凹腔30内以进行磁吸定位,经过磁吸定位后,再由吸持组件122吸持第二待贴件30,从而可以有效减小吸持组件122先吸持对磁吸定位产生的阻力,第二待贴件30被吸持组件122吸持后,第二贴装模块12翻转180°,并与第一贴装模块11相互扣合。
请参阅图1、图6和图7,示例性的,贴屏工装设备10还包括定位组件13,通过设置定位组件13,当第一贴装模块11和第二贴装模块12相互扣合时,定位组件13用于将第一贴装模块11和第二贴装模块12进行固定,以提高第一待贴件20和第二待贴件30的贴合牢固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组件13包括多个定位柱。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柱可以是螺柱或者螺栓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柱与第一贴装模块11连接,而第二贴装模块12则设有相应的定位孔,当第一贴装模块11和第二贴装模块12相互扣合时,定位柱自第一贴装模块11穿设第二贴装模块12,从而可以使得第一贴装模块11和第二贴装模块12相互紧靠,提高第一待贴件20和第二待贴件30的贴合牢固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柱也可以与第二贴装模块12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柱与第一座体1111连接,定位孔设置在第二座体1211上,或者定位柱与第二座体1211连接,定位孔则设置装载第一座体1111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贴装模块11和第二贴装模块12相互扣合时,第一磁性件1112在第一凹腔110底部的正投影围成第一区域,而第三磁性件1212在第一凹腔110底部的正投影围成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具有间距,以避免第一磁性件1112和第三磁性件1212之间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而导致第一贴装模块11和第二贴装模块12难以相互扣合。当然,如果第一磁性件1112和第三磁性件1212均只在水平方向上有磁力作用,则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相互交叉或者相互重合。同样地,第二磁性件1132在第一凹腔110底部的正投影围成第三区域,而第四磁性件1232在第一凹腔110底部的正投影围成第四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之间具有间距,以避免第二磁性件1132和第四磁性件1232之间相互磁吸或者相互排斥而导致第一夹持组件113和第二夹持组件123之间难以相互扣合,当然,如果第二磁性件1132和第四磁性件1232均只在水平方向上有磁力作用,则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可以相互交叉或者相互重合。
对于本实施例中的任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待贴件20可以是前壳,也可以是屏,而屏包括玻璃、触摸板(TP)和显示屏(LCD),并且玻璃、TP和LCD依次层叠设置。当第一待贴件20是前壳时,第二待贴件30则是屏;而当第一待贴件20是屏时,第二待贴件30则是前壳。
下面结合图1至图7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屏工装设备10的基本工作过程:
(1)第一夹持组件113夹持第一待贴件20,然后转移至第一凹腔110中,放置在第一支撑组件112上,由第一支撑组件112支撑,第一凹腔110内的第一磁性件1112与第一夹持组件113中的第二磁性件1132相互作用,使得第一待贴件20携带第一夹持组件113在第一支撑组件112上移动,当第一待贴件20的中心在第一凹腔110底部的正投影和第一凹腔110的中心在第一凹腔110底部的正投互重合,即第一待贴件20居中时,停止移动。
(2)将第二基座组件121与气动系统40连通,并且第二夹持组件123夹持第二待贴件30,然后第二基座组件121携带吸持组件122吸持第二待贴件30,使得第二待贴件30和第二夹持组件123进入第二凹腔120中,第二凹腔120内的第三磁性件1212与第二夹持组件123中的第四磁性件1232相互作用,使得第二待贴件30携带第二夹持组件123在第二凹腔120内移动,同时吸持组件122吸持第二待贴件30,同样跟随第二待贴件30移动,当第二待贴件30的中心在第二凹腔120底部的正投影和第二凹腔120的中心在第二凹腔120底部的正投互重合,即第二待贴件30居中时,停止移动。
(3)第二贴装模块12与第一贴装模块11相互贴合,使得第一凹腔110的开口和第二凹腔120的开口相互正对,通过定位组件13将第一贴装模块11和第二贴装模块12压紧,即可使得第一待贴件20和第二待贴件30相互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1)和(2)并不作为操作顺序的限定,并且当第二贴装模块12包括万向滚珠机构时,第二凹腔120朝向上方开口,将第二待贴件30放置于第二凹腔120中,以有万向滚珠机构支撑第二待贴件30,第二待贴件30在磁吸作用下,相对万向滚珠机构发生移动,移动至第二待贴件30的中心在第二凹腔120底部的正投影和第二凹腔120的中心在第二凹腔120底部的正投互重合,即第二待贴件30居中时,停止移动。然后吸持组件122吸持第二待贴件30,吸持组件122吸持第二袋贴件30后,第二贴装模块12整体翻转180°并,与第一贴装模块11相互贴合。
现有CCD贴屏机使用的是纯机械式的贴屏夹具,具体的原理是把屏和点上胶水的前壳分别装进夹具里,然后用夹具沿组装方向推动屏幕,使屏和前壳粘贴在一起。这种贴屏方式,一方面,夹具对前壳和对屏的定位都是依靠其外形进行定位,前壳及屏的外形制造尺寸的波动会影响到组装后的装配效果;另一方面,容易产生点胶不良导致测试时屏脱落或者导致在使用过过程中粉尘或者水汽进入屏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屏工装设备10相对于CCD贴屏机而言,可以实现第一待贴件20和第二待贴件30的居中定位,因此具有更精准的贴屏精度,能够有效提高贴屏良品率;并且相对于CCD贴屏机而言,具有更低的设备成本和使用成本。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贴屏工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贴装模块,所述第一贴装模块设有第一凹腔,所述第一贴装模块用于对放置在所述第一凹腔的第一待贴件进行磁吸定位;
第二贴装模块,所述第二贴装模块设有第二凹腔,所述第二贴装模块用于对放置在所述第二凹腔的第二待贴件进行磁吸定位;
所述第一贴装模块和所述第二贴装模块相互扣合时,所述第一待贴件和所述第二待贴件相互正对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屏工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装模块包括第一基座组件、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一夹持组件;
所述第一基座组件包括第一座体和多个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凹腔设于所述第一座体,所述多个第一磁性件间隔环设于所述第一凹腔的内侧壁;
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待贴件;
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数量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数量相同的第二磁性件,每个所述第二磁性件对应一个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件的边缘,且相互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的极性相反或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屏工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腔具有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
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内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内侧壁和所述第四内侧壁相对设置;
设于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内侧壁的所述第一磁性件关于所述第一凹腔的中心线对称且磁力大小相同;
设于所述第三内侧壁和所述第四内侧壁的所述第一磁性件关于所述第一凹腔的中心线对称且磁力大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屏工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多个球体,所述多个球体设于所述第一凹腔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座体滚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屏工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腔的底部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球体运动距离的限位槽;
或者,所述第一贴装模块包括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安装于所述第一凹腔内,以用于将多个所述球体隔开且限制所述球体的运动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屏工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托持部和多个第一弹性夹紧部,每个所述第一弹性夹紧部均与所述第一托持部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一弹性夹紧部至少安装有一个所述第二磁性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贴屏工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贴装模块包括第二基座组件、吸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
所述第二基座组件包括第二座体和多个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二凹腔设于所述第二座体,所述多个第三磁性件间隔环设于所述第二凹腔的内侧壁;
所述吸持组件用于吸附第二待贴件;
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夹持件和数量与所述第三磁性件的数量相同的第四磁性件,每个所述第四磁性件对应一个所述第三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件的边缘,且相互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三磁性件和所述第四磁性件的极性相反或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屏工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腔具有第五内侧壁、第六内侧壁、第七内侧壁和第八内侧壁;
所述第五内侧壁和所述第六内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七内侧壁和所述第八内侧壁相对设置;
设于所述第五内侧壁和所述第六内侧壁的所述第三磁性件关于所述第二凹腔的中心线对称且磁力大小相同;
设于所述第七内侧壁和所述第八内侧壁的所述第三磁性件关于所述第二凹腔的中心线对称且磁力大小相同;
和/或,所述第二贴装模块还包括万向滚珠机构,所述万向滚珠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二凹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屏工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持组件包括多个吸嘴,每个所述吸嘴均与所述第二凹腔活动连接以使所述吸嘴能在水平方向移动;
每个所述吸嘴用于与气动系统连通,以由所述气动系统提供动力供所述吸嘴吸放所述第二待贴件;
和/或,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托持部和多个第二弹性夹紧部,每个所述第二弹性夹紧部均与所述第二托持部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二弹性夹紧部至少安装有一个所述第四磁性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贴屏工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屏工装设备还包括定位组件,当所述第一凹腔和所述第二凹腔相互扣合时,所述定位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贴装模块和所述第二贴装模块进行固定。
CN202220747053.XU 2022-03-31 2022-03-31 贴屏工装设备 Active CN2175022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47053.XU CN217502204U (zh) 2022-03-31 2022-03-31 贴屏工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47053.XU CN217502204U (zh) 2022-03-31 2022-03-31 贴屏工装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02204U true CN217502204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47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47053.XU Active CN217502204U (zh) 2022-03-31 2022-03-31 贴屏工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022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91338A (zh) * 2022-11-10 2023-02-03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91338A (zh) * 2022-11-10 2023-02-03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502204U (zh) 贴屏工装设备
CN109352563B (zh) 一种曲面盖板玻璃吸附治具
KR20120048640A (ko) 기판처리 시스템, 기판홀더, 기판홀더쌍, 기판접합장치 및 디바이스의 제조방법
CN213111533U (zh) 真空吸盘装置及搬运装置
CN107359443B (zh) 一种弹簧针连接器模组及充电器
CN211840854U (zh) 一种磁性部品组装工装
CN108747269B (zh) 一种基于ccd对位的摆片组件装配装置
CN113042954A (zh) 焊接辅助治具
CN216327812U (zh) 电池托盘涂胶打钉设备及其定位装置
CN211920100U (zh) 夹具
WO2016115740A1 (zh) 洗碗机内胆底座组件及其装配设备和装配方法
CN211490267U (zh) 焊接辅助治具
CN213483730U (zh) 一种用于半导体芯片装配的气浮球体装置
CN213415477U (zh) 螺母正反插入取出翻转治具
CN209390632U (zh) 压电石英器件的邦定夹具
CN218909040U (zh) 芯片抓取装置
CN216927722U (zh) 一种机械臂末端夹杯结构
CN219237509U (zh) 一种贴膜夹具
CN219521916U (zh) 磁吸式装配工装
CN220787591U (zh) 机器人贴装设备中的磁充贴辅料线体
CN220114897U (zh) 一种贴膜治具
CN218260760U (zh) 一种汽车轮眉的双工位机器人取料转运装置
CN215681196U (zh) 一种贴附治具
JP2750999B2 (ja) 薄肉体の吸着装置
CN216278832U (zh) 贴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