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96417U - 中置电机的装配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中置电机的装配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96417U
CN217496417U CN202221693576.7U CN202221693576U CN217496417U CN 217496417 U CN217496417 U CN 217496417U CN 202221693576 U CN202221693576 U CN 202221693576U CN 217496417 U CN217496417 U CN 2174964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gs
hole
flange
hanger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357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绍俊
范清泉
刘海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357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964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964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964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置电机的装配结构及电动自行车,装配结构包括吊架、中置电机、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吊架设有多对凸耳,每对凸耳沿吊架的宽度方向对称布置,第一侧的凸耳均设有第一通孔,第二侧的凸耳均设有第二通孔;中置电机设有多个凸台,每个凸台设于一对凸耳之间,凸台的一侧设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螺孔,凸台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内嵌装有锁紧螺母;利用第一螺栓连接第一通孔和螺孔,利用第二螺栓连接第二通孔与锁紧螺母,通过增加第二螺栓与锁紧螺母的组合结构对吊架与中置电机进行锁紧,使装配结构更加稳定可靠,有效防止吊架与中置电机出现松脱,安装效率也得到提升。

Description

中置电机的装配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置电机的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动自行车通过吊架安装中置电机,然而吊架结构设计不够合理,结构稳定性不高,一些螺纹配合结构存在失效风险,导致中置电机容易发生偏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中置电机的装配结构,增加锁紧螺母与螺栓的组合结构进行装配,有效提高结构稳定性,安装效率也得到提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中置电机的装配结构的电动自行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中置电机的装配结构,包括:
吊架,设有多对凸耳,多对所述凸耳沿所述吊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对所述凸耳沿所述吊架的宽度方向对称布置于所述吊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的所述凸耳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侧的所述凸耳均设有第二通孔;
中置电机,设有多个凸台,每个所述凸台设于一对所述凸耳之间,沿所述吊架宽度方向,所述凸台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螺孔,所述凸台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内嵌装有锁紧螺母;
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螺孔,所述第二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锁紧螺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置电机的装配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吊架上设置多对凸耳,多对凸耳沿吊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将每对凸耳沿吊架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在吊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第一侧的凸耳均设有第一通孔,第二侧的凸耳均设有第二通孔;通过凸耳与中置电机上的凸台对应进行连接,在凸台的一侧设有螺孔,另一侧设有第三通孔,并在第三通孔内嵌装锁紧螺母,利用第一螺栓连接第一通孔和螺孔,使吊架的一侧与凸台的一侧固定连接;利用第二螺栓连接第二通孔与锁紧螺母,使吊架的另一侧与凸台的另一侧固定连接,通过增加第二螺栓与锁紧螺母的组合结构对吊架与中置电机进行锁紧,且利用锁紧螺母的特性能够实现第二螺栓与锁紧螺母的自锁,使装配结构更加稳定可靠,有效防止吊架与中置电机出现松脱,安装效率也得到提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紧螺母的外周壁设有花键,所述花键与所述第三通孔内周壁配合,使所述锁紧螺母紧固于所述第三通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置电机包括第一壳体和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凸边,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凸边,所述第一凸边与所述第二凸边配合形成所述凸台,所述第一凸边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凸边的宽度,所述第三通孔设于所述第一凸边,所述螺孔设于所述第二凸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紧螺母的外周壁设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位于所述第一凸边与所述第二凸边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吊架设有三对所述凸耳,三对所述凸耳沿所述吊架的长度方向呈非直线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置电机设有中轴,垂直于所述中轴的轴向的投影面上,三个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中轴之间的距离分别为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128.3mm-129.3mm,所述第二距离为66.3mm-67.3mm,所述第三距离为63.9mm-64.9mm;三个所述第一通孔和三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吊架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吊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板、中间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与所述中间板之间通过第一过渡连接部相连,所述中间板与所述右侧板通过第二过渡连接部相连,其中两对所述凸耳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过渡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过渡连接部,另一对所述凸耳设于所述右侧板远离所述中间板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过渡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过渡连接部均为圆弧过渡连接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吊架设有沿所述吊架长度方向平行延伸的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所述第一侧的所述凸耳设于所述第一凸筋,所述第二侧的所述凸耳设于所述第二凸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动自行车,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中置电机的装配结构。
电动自行车采用上述实施例的装配结构,通过增加第二螺栓与锁紧螺母的组合结构对吊架与中置电机进行锁紧,且利用锁紧螺母的特性能够实现第二螺栓与锁紧螺母的自锁,使装配结构更加稳定可靠,有效防止吊架与中置电机出现松脱,有利于提升电动自行车的装配效率,整体稳定性也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吊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中置电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锁紧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吊架与中置电机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吊架100;凸耳110;第一凸耳101;第二凸耳102;第一通孔103;第二通孔104;第一侧120;第一凸筋121;第二侧130;第二凸筋131;左侧板140;中间板150;第一过渡连接部151;第二过渡连接部152;右侧板160;
中置电机200;第一壳体210;第二壳体220;凸台230;第一凸边231;第三通孔2311;第二凸边232;螺孔2322;锁紧螺母240;花键241;限位凸缘242;中轴250;
第一螺栓300;
第二螺栓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非全部实施例。
目前,电动自行车通常会借助连接架或者吊架在车架上安装中置电机,实现电机助力输出的目标。然而相关技术中,连接架或吊架的结构设计很不够合理,存在生产用料较多,体型庞大笨重,装配不方便又较复杂;且装配后电机容易发生偏位,甚至一些螺纹配合存在失效风险,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松动失去稳定性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利用吊架安装中置电机的装配结构,装配结构更加稳定可靠,有效防止吊架与中置电机出现松脱,安装效率也得到提升。
具体参考图1至图6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置电机的装配结构,适用于电动自行车,下面以具体示例对中置电机的装配结构进行说明。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置电机的装配结构,包括吊架100和中置电机200,吊架100上设置有三对凸耳110,三对凸耳110沿吊架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对凸耳110包括沿吊架100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凸耳110。也就是说,实施例中吊架100设置有六个凸耳110,两两对称布置在吊架100的第一侧120和第二侧130,第一侧120和第二侧130可理解为沿吊架100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的两侧,不限于吊架100的两侧边缘位置。实施例中第一侧120和第二侧130分别靠近吊架100的边缘。其中三个凸耳110排列位于第一侧120,第一侧120的凸耳110为第一凸耳101;另外三个凸耳110排列位于第二侧130,第二侧130的凸耳110为第二凸耳102,一个第一凸耳101和一个第二凸耳102对称配合组成一对凸耳110,所有第一凸耳101上设有第一通孔103,所有第二凸耳102上设有第二通孔104。
参照图2所示,实施例的中置电机200的上表面设有三个凸台230,每个凸台230与一对凸耳110对应连接,具体是一对凸耳110之间的间距与凸台230的宽度匹配,使凸台230能够置于一对凸耳110之间进行连接。其中,每个凸台230的一侧设有螺孔2322,另一侧设有第三通孔2311,第三通孔2311内嵌入装配有锁紧螺母240,使锁紧螺母240能够固定在凸台230内。需要说明的是,每对凸耳110之间设计了合适的间隙,装配时,每对凸耳110能够与相应的凸台230进行卡合,然后通过螺栓进行锁紧,如此可将中置电机200与吊架100固定在一起,装配简便,结构稳固。
参照图6所示,装配时,吊架100对应置于中置电机200的上表面,使每对凸耳110能够对应一个凸台230;定位后第一凸耳101和第二凸耳102分别排列位于凸台230的两侧,每个凸台230的螺孔2322与第一通孔103对应,通过第一螺栓300穿过第一通孔103与螺孔2322连接,使第一凸耳101与凸台230固定连接;每个凸台230的第三通孔2311与第二通孔104对应,由于第三通孔2311内预装有锁紧螺母240,利用第二螺栓400穿过第二通孔104与锁紧螺母240连接,使第二凸耳102与凸台230固定连接。由于锁紧螺母240具有自锁特性,在第二螺栓400与锁紧螺母240连接时,利用第二螺栓400与锁紧螺母24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能够起到自锁作用,进一步提高第二螺栓400与锁紧螺母240紧固性,避免出现螺纹配合失效的风险,耐用性更高,使凸耳110与凸台230的装配结构更加稳定可靠,有效防止吊架100与中置电机200出现松脱;而且安装简便快捷,也有利于提升安装效率。
参照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锁紧螺母240的外周壁设有花键241,锁紧螺母240通过花键241与第三通孔2311内周壁配合,使锁紧螺母240紧固于第三通孔2311内。可以理解的是,锁紧螺母240外表面沿周向设置多个齿,相邻齿之间形成槽,齿与槽配合从而形成花键241,使花键241与第三通孔2311连接时受力更加均匀,且齿数较多,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连接结构强度高,从而使锁紧螺母240紧固在第三通孔2311内,避免锁紧螺母240出现松脱。锁紧螺母240的内周壁设有螺纹,锁紧螺母240通过螺纹与第二螺栓400配合连接,实现锁紧螺母240与第二螺栓400的自锁连接。
参照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中置电机200包括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第一壳体210与第二壳体220对接相连组成中置电机200的外壳。其中,在第一壳体210的边缘位置设有第一凸边231,在第二壳体220的边缘位置设置与第一凸边231匹配的第二凸边232。当第一壳体210与第二壳体220装配到位后,第一凸边231与第二凸边232能够配合形成凸台230。这样通过凸耳110与凸台230连接,不仅能够将吊架100与中置电机200固定连接,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壳体210与第二壳体220连接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边231和第二凸边232的表面均为圆弧面,便于吊架100连接于凸台230。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实施例中,沿中置电机200的宽度方向,第一凸边231的宽度较小,第二凸边232的宽度较大,使第一凸边231的宽度小于第二凸边232的宽度。在第一凸边231上设置第三通孔2311,在第二凸边232上设置螺孔2322,也就是说锁紧螺母240装配在第一凸边231上,锁紧螺母240的长度与第一凸边231的宽度匹配,使锁紧螺母240的花键241能够与第三通孔2311紧密配合。可理解到,通过在第一凸边231上增加锁紧螺母240,能够明显提高第一凸边231与第二凸耳102连接的稳定性,相对于第二凸边232直接采用螺孔2322与第一螺栓300的连接方式,在确保第一凸边231与第一壳体210连接强度的情况下,可以减小第一凸边231的宽度,加工容易实现,有利于节省成本。
参照图4和图5所示,图4所示为第一螺栓300的实施例结构图,图5所示为第二螺栓400的实施例结构图。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螺栓300的长度大于第二螺栓400的长度,使第一螺栓300能够匹配第二凸边232的宽度尺寸,以将第一凸耳101与第二凸边232进行固定连接;第二螺栓400能够匹配第一凸边231的宽度尺寸,以将第二凸耳102与第一凸边231进行固定连接。第一螺栓300和第二螺栓400均设有螺帽,便于将凸耳110进行限位锁紧。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3所示,锁紧螺母240沿轴向的一端的外周壁设有限位凸缘242,限位凸缘242沿锁紧螺母240的周向延伸呈环状,限位凸缘242的外径大于锁紧螺母240的直径。参照图2所示,在装配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时,将锁紧螺母240预设装配到第一凸边231,锁紧螺母240位于限位凸缘242的一端朝向第二凸边232,在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装配到位后,限位凸缘242被限定在第一凸边231与第二凸边232之间,使限位凸缘242无法移动,这样通过限位凸缘242对锁紧螺母240起到限位作用,有效避免锁紧螺母240松脱。而且可理解到,限位凸缘242与第一凸边231和第二凸边232相抵接,相互产生摩擦力,起到防滑作用,进一步提高锁紧螺母240装配结构的可靠性。
参照图1所示,实施例中吊架100为异形板材,整体大致呈U形状,沿吊架100的长度方向,吊架100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板140、中间板150及右侧板160,左侧板140与中间板150之间通过第一过渡连接部151相连,使左侧板140与中间板150之间具有折弯角度;中间板150与右侧板160通过第二过渡连接部152相连,使右侧板160与中间板150之间具有折弯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吊架100可通过板材一体折弯成型,在左侧板140与中间板150之间形成第一过渡连接部151,在中间板150与右侧板160之间形成第二过渡连接部152,制作容易实现,结构强度高。参照图1所示,第一过渡连接部151和第二过渡连接部152均为圆弧过渡连接结构,安装更加便利。而且实施例中将凸耳110设置在第一过渡连接部151和第二过渡连接部152的位置。具体的,第一对凸耳110设于第一过渡连接部151,第二对凸耳110设于第二过渡连接部152,第一过渡连接部151和第二过渡连接部152位置的结构强度相对较高,有利于提高第一对凸耳110和第二对凸耳110的结构强度,第三对凸耳110设置在右侧板160远离中间板150的一端,也即是右侧板160的末端。
参照图1所示,三对凸耳110分布在吊架100的不同位置,分布位置的连线大致呈三角形状,具体来说,三个第一凸耳101位于第一侧120且呈三角形分布,三个第二凸耳102位于第二侧130且呈三角形分布;可理解到,参照图2所示,三个凸台230分布位置也呈三角形,使凸耳110与凸台230能够相互配合进行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不在一条直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第一侧120的三个第一通孔103沿吊架100的长度方向呈非直线分布;第二侧130的三个第二通孔104沿吊架100的长度方向呈非直线分布,这样在第一侧120的三个第一通孔103可以确定在同一平面,在第二侧130的三个第二通孔104可以确定位于另一平面,相对于通孔沿直线分布的连接结构,本实施例的第一通孔103和第二通孔104采用三角形的分布形式,配合三角形分布的凸台230,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吊架100与中置电机200连接的稳定性。
参照图6所示,图6所示为吊架100与中置电机200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吊架100沿中置电机200的周向围设在中置电机200的上侧,三个第一通孔103和三个第二通孔104的分布位置不同,实施例对第一通孔103和第二通孔104的分布位置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考虑到每对凸耳110中第一通孔103和第二通孔104沿吊架100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因此,实施例中以第一通孔103为示例进行说明,以中置电机200的中轴250作为参照点,每个第一通孔103与中轴250之间的距离不相同,垂直于中轴250的轴向的投影面上,位于第一过渡连接部151位置的第一通孔103与中轴250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L1,第一距离L1的取值范围为128.3mm-129.3mm;位于第二过渡连接部152位置的第一通孔103与中轴250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L2,第二距离L2的取值范围为66.3mm-67.3mm;位于右侧板160末端位置的第一通孔103与中轴250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L3,第三距离L3的取值范围为63.9mm-64.9mm。三个第二通孔104与中轴250之间的距离可参照上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的限定,具体不再赘述。
可理解到,第一通孔103和第二通孔104的布局位置采用上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所示的范围进行限定,得到的分布位置经过大量的理论仿真分析以及实际测试验证而确定,同时也对凸台230上的螺孔2322和锁紧螺母240的位置作出限定,并且也对装配后的吊架100与中置电机200的整体结构做对应的测试验证,通过上述的优化设计能够确保中置电机200与吊架100的连接强度,保证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及耐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1所示,在吊架100设有第一凸筋121和第二凸筋131,第一凸筋121和第二凸筋131均沿吊架100长度方向平行延伸,具体由左侧板140为起点,第一凸筋121和第二凸筋131依次经过左侧板140、第一过渡连接部151、中间板150、第二过渡连接部152和右侧板160,并一直延伸至右侧板160的末端。其中,第一凸筋121所在的位置为第一侧120所对应的位置,第二凸筋131所在的位置为第二侧130所对应的位置。第一凸耳101沿第一凸筋121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二凸耳102沿第二凸筋131的长度方向分布。通过增加第一凸筋121和第二凸筋131可进一步提高凸耳110的结构强度,可靠性更高。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凸筋121和第二凸筋131之间的间距可根据第一凸耳101和第二凸耳102之间的间距而设定,且对凸台230的宽度进行进一步的限定,具体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定凸台230的宽度以及第一凸耳101和第二凸耳102之间的间距,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此外,第一凸筋121、第二凸筋131、第一凸耳101、第二凸耳102与吊架100为一体成型结构,整体强度更高,利用该实施例的吊架100与中置电机200进行装配,高效地利用空间,结构得到充分的优化,结构非常紧凑,有利于节省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凸耳110和凸台230的数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数量,根据使用场景需求可在吊架100上设置四对或更多的凸耳110,同时中置电机200上设置相应数量的凸台230,保证吊架100与中置电机200装配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电动自行车,该电动自行车采用上述实施例的装配结构,装配时,吊架100上每对凸耳110能够对应一个凸台230;定位后第一凸耳101和第二凸耳102分别排列位于凸台230的两侧,每个凸台230的螺孔2322与第一通孔103对应,通过第一螺栓300穿过第一通孔103与螺孔2322连接,使第一凸耳101与凸台230固定连接;每个凸台230的第三通孔2311与第二通孔104对应。通过在第三通孔2311内预装有锁紧螺母240,利用第二螺栓400穿过第二通孔104与锁紧螺母240连接,使第二凸耳102与凸台230固定连接。由于锁紧螺母240具有自锁的特性,在第二螺栓400与锁紧螺母240连接时,利用第二螺栓400与锁紧螺母24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能够起到自锁作用,进一步提高第二螺栓400与锁紧螺母240紧固性,避免出现螺纹配合失效的风险,耐用性更高,使凸耳110与凸台230的装配结构更加稳定可靠,有效防止吊架100与中置电机200出现松脱;而且安装简便快捷,有利于提升电动自行车整体的安装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中置电机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吊架,设有多对凸耳,多对所述凸耳沿所述吊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对所述凸耳沿所述吊架的宽度方向对称布置于所述吊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的所述凸耳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侧的所述凸耳均设有第二通孔;
中置电机,设有多个凸台,每个所述凸台设于一对所述凸耳之间,沿所述吊架宽度方向,所述凸台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螺孔,所述凸台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内嵌装有锁紧螺母;
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螺孔,所述第二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锁紧螺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母的外周壁设有花键,所述花键与所述第三通孔内周壁配合,使所述锁紧螺母紧固于所述第三通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置电机包括第一壳体和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凸边,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凸边,所述第一凸边与所述第二凸边配合形成所述凸台,所述第一凸边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凸边的宽度,所述第三通孔设于所述第一凸边,所述螺孔设于所述第二凸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母的外周壁设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位于所述第一凸边与所述第二凸边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设有三对所述凸耳,三对所述凸耳沿所述吊架的长度方向呈非直线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置电机设有中轴,垂直于所述中轴的轴向的投影面上,三个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中轴之间的距离分别为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128.3mm-129.3mm,所述第二距离为66.3mm-67.3mm,所述第三距离为63.9mm-64.9mm;三个所述第一通孔和三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吊架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板、中间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与所述中间板之间通过第一过渡连接部相连,所述中间板与所述右侧板通过第二过渡连接部相连,其中两对所述凸耳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过渡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过渡连接部,另一对所述凸耳设于所述右侧板远离所述中间板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过渡连接部均为圆弧过渡连接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5至8任一项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设有沿所述吊架长度方向平行延伸的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所述第一侧的所述凸耳设于所述第一凸筋,所述第二侧的所述凸耳设于所述第二凸筋。
10.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中置电机的装配结构。
CN202221693576.7U 2022-06-30 2022-06-30 中置电机的装配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Active CN2174964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3576.7U CN217496417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中置电机的装配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3576.7U CN217496417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中置电机的装配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96417U true CN217496417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42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3576.7U Active CN217496417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中置电机的装配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964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307851B1 (en) Mounting mechanism for an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compressor
JP2002502473A (ja) 冷却ファンおよびモータ用ねじり−ロック取付装置
CN217496417U (zh) 中置电机的装配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US6540617B2 (en) Flange yoke for a universal joint and a universally jointed shaft
CN210437257U (zh) 一种转向节
CN210910082U (zh) 一种用于机器人关节的正反螺纹快速连接机构
CN219242409U (zh) 紧固部件、隔热板组件和车辆
CN214849324U (zh) 一种连接器用tpa卡子
CN217207639U (zh) 一种组合型齿轮配合板
CN215257725U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塑胶齿轮箱
CN211474808U (zh) 差速器、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CN216598036U (zh) 穿线连接器
CN219883687U (zh) 充电座壳体、充电座和充电座组件
CN213776275U (zh) 一种耐用型齿轮结构组件
CN219782319U (zh) 一种排气杠杆安装结构、锅盖总成及压力锅
CN217145643U (zh) 全地形车
JPH0742034U (ja) シールコネクタ
CN220198975U (zh) 驱动组件和车辆
CN218207363U (zh) 一种加固型组合紧固件
CN215171488U (zh) 销轴组件
CN211266602U (zh) 电机
CN212100289U (zh) 连接装置和集装箱
CN211684622U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总成和车辆
CN211259322U (zh) 一种防火门安全防松紧固部件
CN214533846U (zh) 一种齿轮组合加固安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