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96280U - 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96280U
CN217496280U CN202220608114.4U CN202220608114U CN217496280U CN 217496280 U CN217496280 U CN 217496280U CN 202220608114 U CN202220608114 U CN 202220608114U CN 217496280 U CN217496280 U CN 2174962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rument panel
hinge
edge line
line
pane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0811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鹏
曹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0811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962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962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96280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0168 priority patent/WO2023174114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dashbo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 B60R21/216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characterised by a tear line for defining a deployment ope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4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仪表板总成和车辆,仪表板总成包括仪表板骨架,仪表板骨架与气囊框相连,气囊框包括本体、气囊门和连接本体和气囊门的铰链,仪表板骨架包括与铰链相对的特征区,特征区包括朝远离铰链方向凹陷的外凸部,外凸部沿铰链的轴向延伸,仪表板骨架上还设有沿铰链的轴向延伸的弱化线,弱化线位于外凸部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仪表板总成具有在气囊爆出时不易产生碎片,气囊爆出安全性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仪表板总成上一般设有用于为加工弱化线进行定位的特征线,而为了避免应力集中,一般设置特征线与弱化线具有一定的间距。然而该设置在气囊爆破时仪表板总成容易沿特征线碎裂,进而存在仪表板总成在气囊爆破时易有碎片跟随爆出,气囊爆出安全性差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仪表板总成,该仪表板总成具有在气囊爆出时不易产生碎片,气囊爆出安全性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总成包括仪表板骨架,所述仪表板骨架与气囊框相连,所述气囊框包括本体、气囊门和连接所述本体和所述气囊门的铰链,所述仪表板骨架包括与所述铰链相对的特征区,所述特征区包括朝远离所述铰链方向凹陷的外凸部,所述外凸部沿所述铰链的轴向延伸,所述仪表板骨架上还设有沿所述铰链的轴向延伸的弱化线,所述弱化线位于所述外凸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总成,特征区中朝外凹陷的外凸部便于作为加工弱化线的特征结构,且弱化线设置于外凸部处,在气囊爆破时仪表板骨架可以直接沿弱化线断裂,不会受到外凸部的影响,有效避免弱化线断裂处碎片的产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和所述气囊门均与所述仪表板骨架相连,所述铰链与所述特征区间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凸部背离所述铰链的表面为外凸圆弧面,所述外凸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5mm-1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凸圆弧面的各位置高度沿远离所述气囊门的方向依次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仪表板骨架还包括与所述气囊门相对的弱化区,所述弱化区与所述特征区衔接,所述特征区还包括朝所述铰链凹陷的内凹部,所述内凹部沿所述铰链的轴向延伸,所述内凹部位于所述外凸部朝向所述弱化区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囊门有两个并沿所述仪表板骨架的前后方向排列,所述特征区有一个并与所述弱化区的后端衔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凹部背离所述铰链的表面为内凹圆弧面,所述内凹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15mm-2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凸部还包括沿所述仪表板骨架的前后方向相对的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所述第一边缘线位于所述第二边缘线背离所述气囊门的一侧,所述第一边缘线和所述弱化线之间的距离小于3mm,和/或,所述第二边缘线和所述弱化线之间的距离小于3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凹部还包括沿所述仪表板骨架的前后方向相对的第三边缘线和第四边缘线,所述第四边缘线位于所述第三边缘线背离所述第二边缘线的一侧,所述第一边缘线和所述第四边缘线之间的距离为12mm-2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特征区还包括衔接所述内凹部和所述外凸部的过渡部,所述过渡部的内外表面均为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仪表板总成还包括遮挡层,所述遮挡层贴附在所述仪表板骨架的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凸部的内表面设有沿所述弱化线间隔分布的多个弱化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仪表板总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技术优势与上述实施例的仪表板总成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总成的俯视图,其中,隐藏遮挡层。
图2是图1中A的剖视图。
图3是图2在特征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总成在弱化线处的示意图,其中,气囊未爆破。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总成在弱化线处的示意图,其中,气囊爆破并冲击气囊门。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总成在弱化线处的示意图,其中,气囊爆出仪表板骨架外。
附图标记:
100、仪表板总成;1、仪表板骨架;11、特征区;111、外凸部;112、内凹部;113、过渡部;12、弱化区;2、气囊框;21、本体;22、气囊门;23、铰链;3、气囊;4、遮挡层;41、软质填充层;42、表皮;5、弱化线;6、第一边缘线;7、第二边缘线;8、第三边缘线;9、第四边缘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总成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总成100包括仪表板骨架1,仪表板骨架1与气囊框2相连,气囊框2包括本体21、气囊门22和连接本体21和气囊门22的铰链23。仪表板骨架1包括与铰链23相对的特征区11。其中,特征区11与铰链23间隔开。本体21和气囊门22均通过摩擦焊与仪表板骨架1的内表面焊接,气囊3安装于本体21上。
特征区11包括朝远离铰链23方向凹陷的外凸部111,外凸部111沿铰链23的轴向延伸,仪表板骨架1上还设有沿铰链23的轴向延伸的弱化线5,弱化线5位于外凸部111上。其中,铰链23的轴向为气囊门22的枢转轴线的长度方向,其与车辆的左右方向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总成100,特征区11中朝外凹陷的外凸部111便于作为加工弱化线5的特征结构,且弱化线5设置于外凸部111处,在气囊3爆破时仪表板骨架1可以直接沿弱化线5断裂,不会受到外凸部111的影响,有效避免弱化线5断裂处碎片的产生。
需要说明地,外凸部111为仪表板骨架1的结构弱化处,通过将弱化线5设置于外凸部111,使得外凸部111在弱化线5处的抗撕裂强度最低。如图4-图6所示,在气囊3爆破时,气囊门22首先冲击仪表板骨架1,此时,仪表板骨架1沿弱化线5断裂,同时断开外凸部111与仪表板骨架1其余部分的连接处,外凸部111不易碎裂产生碎片。此外,本实施例中,仪表板骨架1的前后方向为车辆的前后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21和气囊门22均与仪表板骨架1相连,铰链23与特征区11间隔开。通过设置本体21与仪表板骨架1相连,铰链23不再与外凸部111相连,由此有效避免外凸部111因与铰链23连接而产生表面质量问题,保证了特征区11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凸部111背离铰链23的表面为外凸圆弧面,外凸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5mm-15mm。
该尺寸的外凸部111在弱化线5断裂时有效避免应力集中,进而不易碎裂产生碎片,保证了气囊3爆破安全。而且,该设置也便于在特征区11的内侧形成供铰链23容置的空间,保证气囊门22和本体21与仪表板本体21的有效焊接。
具体地,外凸圆弧面的圆弧半径可以为5mm、10mm和15mm。在外凸部111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一定的基础上,当外凸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5mm时,特征区11在外凸部111处更具有辨识度,保证其作为特征结构的功能,当外凸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15mm时,外凸部111能够更有效地避免应力集中,进而更不易碎裂产生碎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凸圆弧面的各位置高度沿远离气囊门22的方向依次增大。如图4-图6所示,即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外凸部111的后端上翘,由此,在气囊3爆破以致仪表板骨架1沿弱化线5断裂时,外凸部111在后端处断开,即外凸部111整体分离,外凸部111更不易碎裂产生碎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仪表板骨架1还包括与气囊门22相对的弱化区12,弱化区12与特征区11衔接,特征区11还包括朝铰链23凹陷的内凹部112,内凹部112沿铰链23的轴向延伸,内凹部112位于外凸部111朝向弱化区12的一侧。
该设置使得特征区11的内侧形成便于铰链23容置的空间,也方便气囊门22与弱化区12的有效焊接。而且,特征区11同时包括外凸部111和内凹部112,在加工弱化线5时更易辨认,作为特征结构的效果好。
具体地,气囊门22焊接在弱化区12上,本体21焊接在仪表板骨架1除特征区11和弱化区12的部分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气囊门22有两个并沿仪表板骨架1的前后方向排列,特征区11有一个并与弱化区12的后端衔接。
由此在气囊3爆破时,有效避免位于弱化区12后方的弱化线5断裂的同时产生碎片,进而避免碎片随着气囊3向后溅射在受保护的乘员上,保证了气囊3爆破安全性。
需要说明地,也可以在弱化区12的前端衔接一个特征区11,由此也有效避免在位于弱化区12前方的弱化线5处因气囊3爆裂而产生碎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凹部112背离铰链23的表面为内凹圆弧面,内凹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15mm-20mm。
该尺寸的内凹部112在弱化线5断裂时有效避免特征区11处应力集中,进而不易碎裂产生碎片,保证了气囊3爆破安全。而且,该设置也便于在特征区11的内侧形成供铰链23容置的空间,保证气囊门22和本体21与仪表板本体21的有效焊接。
具体地,内凹圆弧面的圆弧半径可以为15mm、17mm和20mm。在内凹部112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一定的基础上,当内凹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15mm时,特征区11在内凹部112处更具有辨识度,保证其作为特征结构的功能,当外内凹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20mm时,内凹部112能够更有效地避免应力集中,进而更不易碎裂产生碎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外凸部111还包括沿仪表板骨架1的前后方向相对的第一边缘线6和第二边缘线7,第一边缘线6位于第二边缘线7背离气囊门22的一侧。第一边缘线6和弱化线5之间的距离小于3mm,和/或,第二边缘线7和弱化线5之间的距离小于3mm。
由此,在气囊3爆破以致弱化线5断裂时,仪表板骨架1可以沿着第一边缘线6或第二边缘线7断裂,外凸部111的结构不易受到气囊3爆破的影响,进而不易碎裂产生碎片,保证了气囊3爆出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凹部112还包括沿仪表板骨架1的前后方向相对的第三边缘线8和第四边缘线9,第四边缘线9位于第三边缘线8背离第二边缘线7的一侧,第一边缘线6和第四边缘线9之间的距离为12mm-20mm。
由此,在该宽度范围内的特征区11,恰好能够形成供铰链23隐藏的空间,空间利用率高,且避免了气囊框2焊接位置和该区域接触,保证了气囊门22和本体21与仪表板骨架1的有效焊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特征区11还包括衔接内凹部112和外凸部111的过渡部113,过渡部113的内外表面均为平面。过渡部113实现外凸部111和内凹部112的光滑衔接,有效避免特征区11发生应力集中而碎裂。
在一些实施例中,仪表板总成100还包括遮挡层4,遮挡层4贴附在仪表板骨架1的外表面。
遮挡层4包括软质填充层41和表皮42,起到装饰作用,保证仪表板总成100的外形美观度和触摸舒适度。遮挡层4在各位置的厚度均相等,由此仪表板总成100同样可以在特征区11形成明显的凸起和凹陷特征,便于辨认。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凸部111的内表面设有沿弱化线5间隔分布的多个弱化槽。
多个弱化槽降低了弱化线5的撕裂强度,气囊3打开并作用在弱化区12时,弱化区12能够在弱化槽处撕裂打开,以实现气囊3的爆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仪表板总成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技术优势与上述实施例的仪表板总成100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仪表板骨架,所述仪表板骨架与气囊框相连,所述气囊框包括本体、气囊门和连接所述本体和所述气囊门的铰链,所述仪表板骨架包括与所述铰链相对的特征区,所述特征区包括朝远离所述铰链方向凹陷的外凸部,所述外凸部沿所述铰链的轴向延伸,所述仪表板骨架上还设有沿所述铰链的轴向延伸的弱化线,所述弱化线位于所述外凸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和所述气囊门均与所述仪表板骨架相连,所述铰链与所述特征区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部背离所述铰链的表面为外凸圆弧面,所述外凸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5mm-1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圆弧面的各位置高度沿远离所述气囊门的方向依次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骨架还包括与所述气囊门相对的弱化区,所述弱化区与所述特征区衔接,所述特征区还包括朝所述铰链凹陷的内凹部,所述内凹部沿所述铰链的轴向延伸,所述内凹部位于所述外凸部朝向所述弱化区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门有两个并沿所述仪表板骨架的前后方向排列,所述特征区有一个并与所述弱化区的后端衔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部背离所述铰链的表面为内凹圆弧面,所述内凹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15mm-20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部还包括沿所述仪表板骨架的前后方向相对的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所述第一边缘线位于所述第二边缘线背离所述气囊门的一侧,所述第一边缘线和所述弱化线之间的距离小于3mm,和/或,所述第二边缘线和所述弱化线之间的距离小于3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部还包括沿所述仪表板骨架的前后方向相对的第三边缘线和第四边缘线,所述第四边缘线位于所述第三边缘线背离所述第二边缘线的一侧,所述第一边缘线和所述第四边缘线之间的距离为12mm-20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区还包括衔接所述内凹部和所述外凸部的过渡部,所述过渡部的内外表面均为平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总成还包括遮挡层,所述遮挡层贴附在所述仪表板骨架的外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部的内表面设有沿所述弱化线间隔分布的多个弱化槽。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仪表板总成。
CN202220608114.4U 2022-03-18 2022-03-18 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174962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08114.4U CN217496280U (zh) 2022-03-18 2022-03-18 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PCT/CN2023/080168 WO2023174114A1 (zh) 2022-03-18 2023-03-07 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08114.4U CN217496280U (zh) 2022-03-18 2022-03-18 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96280U true CN217496280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47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08114.4U Active CN217496280U (zh) 2022-03-18 2022-03-18 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96280U (zh)
WO (1) WO202317411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4114A1 (zh) * 2022-03-18 2023-09-21 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37421A1 (de) * 1998-08-18 2000-02-24 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Armaturentafel
JP2007153069A (ja) * 2005-12-02 2007-06-21 Takata Corp 内装パネルアッセンブリ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2153207A (ja) * 2011-01-25 2012-08-16 Kanto Auto Works Ltd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814207B2 (en) * 2011-05-24 2014-08-2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Instrument panel integrally including an airbag door
CN202641599U (zh) * 2012-05-19 2013-01-02 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仪表板气囊装置
CN209813910U (zh) * 2019-03-01 2019-12-20 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软质仪表板
CN217496280U (zh) * 2022-03-18 2022-09-27 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4114A1 (zh) * 2022-03-18 2023-09-21 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74114A1 (zh) 2023-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03614B1 (en) Vehicle seat
CN217496280U (zh) 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KR101230829B1 (ko) 조수석 에어백의 도어힌지 구조
US8336906B2 (en) Sealing assembly for air bag door
KR100890774B1 (ko) 차량용 에어백 도어
US20120119477A1 (en) Combined structure of outer upper center pillar reinforcement and seat belt bracket
US8944460B2 (en) Air bag chute topper system
CN209813910U (zh) 一种软质仪表板
US20030146649A1 (en) Front pillar panel assembly structure of a vehicle
JP5120436B2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22074136A (ja) 車両用bピラー
US7976057B2 (en) Automotive milled PSIR scoring with interlaced interfaces
JP3647571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カバー
JP2008155849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カバー体
CN107487380B (zh) 车辆用前发动机罩
JP5316488B2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2145000A (ja) エアバッグドアの開裂構造
JP4198488B2 (ja)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ドア
CN115431766A (zh) 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JP5952703B2 (ja) 車両用ドアトリム
KR100452845B1 (ko) 자동차용 차체 일체형 연료 탱크
JP6866776B2 (ja) 車両用リアアンダミラー取付構造
JP5768668B2 (ja) 車両のサイドドア構造
JP3066998U (ja) エアバッグドア
JP4614796B2 (ja) エアバッグド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