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95914U - 一种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95914U
CN217495914U CN202221763378.3U CN202221763378U CN217495914U CN 217495914 U CN217495914 U CN 217495914U CN 202221763378 U CN202221763378 U CN 202221763378U CN 217495914 U CN217495914 U CN 217495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vehicle
handle
bracket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6337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树平
高东
蒋雷雷
魏春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Group ORV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6337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959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95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959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侧围板、支架、固定件以及拉手;所述支架包括本体以及从所述本体延伸的多个延伸板,所述多个延伸板均与所述侧围板连接;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拉手固定在所述本体上。通过设置上述结构,通过在车辆上设置拉手,为驾乘人员坐上高底盘的车辆提供抓握位置,从而降低上车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对车辆内的空间要求越来越高,车内空间足够大,不仅可使驾乘人员乘坐更舒适和放松,另外,在日常出行和长途旅行过程也能增加实用性。大多数越野车以及中大型SUV由于其空间大、底盘高,上车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以解决上车难度大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侧围板、支架、固定件以及拉手;
所述支架包括本体以及从所述本体延伸的多个延伸板,所述多个延伸板均与所述侧围板连接;
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拉手固定在所述本体上。
可选的,所述本体包括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一边缘的第一折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二边缘的第二折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三边缘的第三折弯板;
所述多个延伸板中的第一延伸板与第一折弯板连接,所述多个延伸板中的第二延伸板与所述第二折弯板连接,所述多个延伸板中的第三延伸板与所述第三折弯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车辆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侧围板上,且所述加强板和所述支架分别位于所述侧围板的相背两面。
可选的,所述车辆还包括内饰板,所述内饰板覆盖在所述侧围板上,所述内饰板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拉手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本体连接。
可选的,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拉手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四安装孔,所述拉手的两端通过贯穿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的第二螺栓与所述支架连接。
可选的,所述拉手为U型把手,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架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拉手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固定件与两个支架连接。
可选的,所述车辆还包括侧气帘,所述侧气帘位于所述侧围板和所述内饰板之间。
可选的,所述侧围板、所述加强板和所述支架之间均采用焊接连接。
可选的,所述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侧围板、支架、固定件以及拉手,支架包括本体以及从本体延伸的多个延伸板,多个延伸板均与侧围板连接,固定件与本体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拉手固定在本体上。通过设置上述结构,通过在车辆上设置拉手,为驾乘人员坐上高底盘的车辆提供抓握位置,从而降低上车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手、支架与侧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强板与侧围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强板与侧围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架与侧围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架与侧围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述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手与侧围板的结构示意图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侧围板10、支架20、固定件以及拉手30;
所述支架20包括本体21以及从所述本体延伸的多个延伸板22,所述多个延伸板22均与所述侧围板10连接;
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本体21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拉手30固定在所述本体22上。
其中,该拉手30可设置在车辆车身A柱上部,具体的,可设置在主驾驶侧,驾驶员可通过抓握主驾驶侧的拉手30,从而安全且快速的上车,当然该拉手30还可设置在副驾驶侧,以使乘员抓握拉手30上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侧围板10、支架20、固定件以及拉手30,其中,支架20包括本体21以及从本体延伸的多个延伸板22,多个延伸板22均与侧围板10连接,固定件与本体21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拉手30固定在本体21上。通过设置上述结构,通过在车辆上设置拉手30,为驾乘人员坐上高底盘的车辆提供抓握位置,从而降低上车难度。
可选的,该拉手30还可设置在车辆顶棚上,在车辆处于颠簸或其他不平稳的行车工况时,驾乘人员可通过抓握该拉手30,从而提高在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可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本体21包括第一安装板211、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211的第一边缘的第一折弯板212、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211的第二边缘的第二折弯板21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211的第三边缘的第三折弯板214;
所述多个延伸板22中的第一延伸板与第一折弯板212连接,所述多个延伸板22中的第二延伸板与所述第二折弯板213连接,所述多个延伸板22中的第三延伸板与所述第三折弯板214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延伸板22分别与多个折弯板连接,以使多个延伸板22能与侧围板10贴合,从而提高支架20与侧围板10之间的稳固性。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本体21可为三角型结构,三个延伸板22分别位于该三角型结构的三个角部位置,且三个延伸板22均与侧围板10贴合,通过将三个延伸板22与侧围板10连接,从而提高支架与侧围板之间的稳固性。
可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车辆还包括加强板40,所述加强板40设置在所述侧围板10上,且所述加强板40和所述支架20分别位于所述侧围板10的相背两面。
本实施例中,在侧围板10上设置有加强板40,且加强板40与侧围板10贴合设置,以提高局部侧围板10的强度。另外,由于加强板40与支架20分别设置于侧围板10的相对两面上,从而可提高支架20与侧围板10之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选的,所述车辆还包括内饰板,所述内饰板覆盖在所述侧围板10上,所述内饰板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拉手30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支架20连接。
其中,侧围板10和覆盖在侧围板10上的内饰板构成车身侧围板,除了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外,还起着密封、隔音、隔热等作用。
本实施例中,拉手30穿过内饰板上的第一通孔与设置在侧围板10上的支架20连接,以对拉手30与支架20的连接位置进行遮挡,从而提高车身内装饰的美观性。
可选的,所述拉手30为U型把手,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架20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拉手30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固定件与两个支架20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把手为U型把手,驾乘人员可通过抓握该U型把手,从而提高上车方便性。
另外,通过设置两个固定件和两个支架20,以使U型把手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件与支架20连接,以使把手在侧围板10上的受力面积增大,从而提高把手在侧围板10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选的,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支架20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拉手3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四安装孔,所述拉手30的两端通过贯穿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的第二螺栓与所述支架20连接。
其中,支架20上的第三安装孔可为螺纹孔,把手上的第四安装孔也可为螺纹孔,且两个螺纹孔的孔径大小一致,第二螺栓具有与两个螺纹孔相适配的螺纹结构,通过螺纹之间的相互咬合,把手固定于支架20上。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把手还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支架20上,其中,焊接方法、焊点数量和间距应满足其最大承受荷载进行布置,对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选的,所述车辆还包括侧气帘50,所述侧气帘50位于所述侧围板10和所述内饰板之间。
其中,侧气帘50是装在车身侧面的安全气帘,用来保护前排驾乘人员在车辆各个方向发生猛烈碰撞时,对车内成员的有效保护。
可选的,所述侧围板10、所述加强板40和所述支架20之间采用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设置侧围板10、加强板40和支架20之间采用焊接连接,从而提高该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加强板40还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侧围板10上,其中,焊接方法、焊点数量和间距应满足其最大承受荷载进行布置,对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选的,所述支架20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支架的强度。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围板、支架、固定件以及拉手;
所述支架包括本体以及从所述本体延伸的多个延伸板,所述多个延伸板均与所述侧围板连接;
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拉手固定在所述本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一边缘的第一折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二边缘的第二折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三边缘的第三折弯板;
所述多个延伸板中的第一延伸板与第一折弯板连接,所述多个延伸板中的第二延伸板与所述第二折弯板连接,所述多个延伸板中的第三延伸板与所述第三折弯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侧围板上,且所述加强板和所述支架分别位于所述侧围板的相背两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内饰板,所述内饰板覆盖在所述侧围板上,所述内饰板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拉手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本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拉手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四安装孔,所述拉手的两端通过贯穿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的第二螺栓与所述支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为U型把手,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架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拉手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固定件与两个支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侧气帘,所述侧气帘位于所述侧围板和所述内饰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板、所述加强板和所述支架之间均采用焊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CN202221763378.3U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车辆 Active CN217495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63378.3U CN217495914U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63378.3U CN217495914U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95914U true CN217495914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41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63378.3U Active CN217495914U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959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87239B2 (en) Vehicle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the same
US6364401B1 (en)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for front pillar portion of automobile
JP2798960B2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2000153779A (ja)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US8033595B2 (en) Vehicle reinforcing structure
CN207826349U (zh) 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车身
CN106809286B (zh) 汽车前地板结构
CN203623797U (zh) 汽车驾驶室后围加强结构
CN213534875U (zh) 一种重型特种车用四开门驾驶室
JPH08175425A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217495914U (zh) 一种车辆
JP2000318645A (ja) 車体構造
CN110843932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08530251U (zh) 外水切固定装置及汽车
KR20200120164A (ko) 차량의 차체
CN205186312U (zh) 汽车前地板结构
JPH11291947A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WO2015076125A1 (ja) 車体後部構造
CN219192349U (zh) 一种前围加强件总成
CN218662095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1032751U (zh) 汽车a柱结构以及汽车
CN212473660U (zh) 侧围后上内板总成及车辆
CN210793369U (zh) 一种汽车地板组件
CN210391323U (zh) 一种前壁板支撑板
CN208396547U (zh) 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