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2095U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62095U
CN218662095U CN202223117009.XU CN202223117009U CN218662095U CN 218662095 U CN218662095 U CN 218662095U CN 202223117009 U CN202223117009 U CN 202223117009U CN 218662095 U CN218662095 U CN 2186620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plate
reinforcement
body structure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170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殿轮
郭洪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1700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620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620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620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结构和车辆,所述车身结构,包括:车身本体、安装套筒和加强板组件,车身本体上设有朝向车体底部延伸的凸台,其中,凸台的内侧形成有第一加强空间;安装套筒设置在凸台的底部;加强板组件设置在安装套筒的底部,其中,加强板组件上设有通孔,通孔与安装套筒上的内孔位置对应的设置,加强板组件与凸台之间形成第二加强空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结构能够提高车身整体结构强度,稳定性更好效果。

Description

车身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地板总成是为乘员提供了载体即生存空间,并在正面及侧面碰撞中吸收和传递产生的能量,从而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及车辆零部件的完好,与隔音件一起隔离噪音,并为内外饰、动力附件、电气等系统零部件提供安装点。现针对非承载式车型,由于车身重量较大,且对于越野性要求,对车身的刚度和强度、安全性能等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对于非承载式汽车,通过多对车身悬置总成来连接车架和车身,以确保相对位置,并将冲击力传递到车身上的制件,所以对车身上悬置的安装点刚度和安装部位钣金总成强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有非承载式车型悬置安装处强度较差,容易出现耐久变形的问题,导致车辆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身结构,可以应用在车辆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身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身结构,包括车身本体、安装套筒和加强板组件,车身本体上设有朝向车体底部延伸的凸台,其中,凸台的内侧形成有第一加强空间;安装套筒设置在凸台的底部;加强板组件设置在安装套筒的底部,其中,加强板组件上设有通孔,通孔与安装套筒上的内孔位置对应的设置,加强板组件与凸台之间形成第二加强空间。
进一步地,加强板组件包括多个加强板,多个加强板层叠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加强板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地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其中,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依次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板固定在车身本体的前横梁上,且第一加强板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与车身本体的门槛梁端部的底面连接。
进一步地,车身本体的底部还设有地板,地板分别与车身本体的前横梁和车身本体的门槛梁连接,其中,第二加强板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分别与地板的底面和门槛梁的底面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加强板和地板之间形成第三加强空间,和/或第二加强板、地板和车身本体的门槛梁之间共同形成第三加强空间。
进一步地,第三加强板设置在第二加强板的顶部且位于安装套筒的底部,第三加强板还与车身本体的门槛梁的侧面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分别在与安装套筒对应的位置处依次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形成通孔。
进一步地,车身结构还包括:第四加强板,第四加强板设置在车身本体的门槛梁和车身本体的前横梁的内侧并分别与门槛梁和前横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结构、车身悬置装置和车架,车身结构通过车身悬置装置与车架连接,车身结构为上述的车身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身结构与车身悬置装置连接位置处出现变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结构在车身本体前横梁的底部设置了一个朝向底部车架延伸凸出的凸台,将与车身悬置装置连接的安装套筒固定在该凸台的底部,同时在该凸台的底部还设置了加强板组件与安装套筒连接,或该加强板组件直接与车身悬置装置进行连接,从而分担车身悬置装置对凸台的冲击力,减小了凸台受到的外力,进一步,为了提高加强板组件与凸台形成的整个结构的强度,凸台向下延伸形成了第一加强空间,加强板组件同样向下延伸与凸台之间形成了第二加强空间,第一加强空间和第二加强空间沿竖直方向分布,上述形成的多腔体结构能够在有限增重的基础上大大提高整体结构强度,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车身结构的仰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车身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前横梁;11、凸台;12、第一加强空间;20、门槛梁;30、加强板组件;31、通孔;32、第二加强空间;33、第一加强板;34、第二加强板;35、第三加强板;40、地板;41、第三加强空间;50、安装套筒;60、第四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方案以及特征。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申请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申请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实用新型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申请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结构,包括车身本体、安装套筒50和加强板组件30,车身本体上设有朝向车体底部延伸的凸台11,其中,凸台11的内侧形成有第一加强空间;安装套筒50设置在凸台11的底部;加强板组件30设置在凸台11的底部,其中,加强板组件30上设有通孔31,通孔31与安装套筒50上的内孔位置对应的设置,加强板组件30与凸台11之间形成第二加强空间32。
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本体上还设有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前横梁10和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的门槛梁20,门槛梁20和前横梁10垂直设置,其中,前横梁10的端部设有朝向底部延伸的凸台11,凸台11上设有用于安装车身悬置装置的安装套筒50。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以车辆正常放置时为标准,为了防止车身结构与车身悬置装置连接位置处出现变形的问题,在车身本体前横梁10的底部设置了一个朝向底部车架延伸凸出的凸台11,将与车身悬置装置连接的安装套筒50固定在该凸台11的底部,同时在该凸台11的底部还设置了加强板组件30与安装套筒50连接,或该加强板组件30直接与车身悬置装置进行连接,从而分担车身悬置装置对凸台11的冲击力,减小了凸台11受到的外力,进一步,为了提高加强板组件30与凸台11形成的整个结构的强度,凸台11向下延伸形成了第一加强空间12,加强板组件30同样向下延伸与凸台11之间形成了第二加强空间32,第一加强空间12和第二加强空间32沿竖直方向分布,上述形成的多腔体结构能够在有限增重的基础上大大提高整体结构强度,稳定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加强板组件30包括多个加强板,多个加强板沿竖直方向层叠设置,相邻的两个加强板之间紧密贴合,多个加强板层叠相比相同厚度的单独加强板结构强度更高。
根据一种实施例,多个加强板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地第一加强板33、第二加强板34和第三加强板35,其中,第一加强板33、第二加强板34和第三加强板35依次焊接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强度更高,此外,第一加强板33或第三加强板35采用补丁板成型工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加强板,使各个加强板分别与不同的结构进行连接,最终多个加强板在进行焊接连接,从而加强了整个车身结构的整体强度,各个加强板具体连接方式如下:
第一加强板33固定在前横梁10上,包覆在前横梁10的底面和两个侧面上,第一加强板33沿车身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其中,第一加强板33的一端朝向前横梁10的中间位置延伸,另一端延伸至与门槛梁20端部的底面连接。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前横梁10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加强板33,以分别与车辆左右两侧的门槛梁20连接。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加强板33铺设在前横梁10的底部,且第一加强板33的长度大于前横梁10的长度,前横梁10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左、右两侧的门槛梁20的侧面,而第一加强板3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左、右门槛梁20的底面且与底面连接。
车身本体的底部还设有地板40,地板40分别与前横梁10和门槛梁20连接,其中,第二加强板34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分别与地板40的底面和门槛梁20的底面连接,第二加强板34设置在第一加强板33的顶部,第二加强板34从而实现了第一加强板33、地板40和门槛梁20之间的连接。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加强板34和地板40之间形成第三加强空间41。第二加强板34相对地板40向下延伸并形成了第三加强空间41,第三加强空间41与第一加强空间12沿车身长度方向上排列分布。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加强板34、地板40和门槛梁20之间共同形成第三加强空间41。
第三加强板35设置在第二加强板34的顶部且位于安装套筒50的底部,第三加强板35还与门槛梁20的侧面连接。车身结构还包括:第四加强板60,第四加强板60设置在门槛梁20和前横梁10的内侧并分别与门槛梁20和前横梁10连接,其中,前横梁10与门槛梁20垂直设置,第四加强板60贴合在前横梁10和门槛梁20的内侧,第三加强板35贴合在门槛梁20的侧面以及安装套筒50的底面,且第三加强板35位于第二加强板34的顶部。
第一加强板33、第二加强板34和第三加强板35分别在与安装套筒50对应的位置处依次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形成通孔31,该通孔31位置与安装套筒50的内孔同轴设置,以使车身悬置装置依次穿过通孔31和内孔与车身固定连接。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本体底部还设有悬置总成固定安装板,固定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以使悬置总成上的螺母通过固定安装板拧紧在车身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结构、车身悬置装置和车架,车身结构通过车身悬置装置与车架连接,车身结构为上述的车身结构,上述的车身结构加强了与车身悬置装置连接处的强度,从而避免了变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结构将与车身悬置装置连接位置处设置为多腔体结构并对对加强板组件30采用三层钣金焊接,提升车身悬置装置安装点位刚度和总成结构强度,从而提升车身总成刚强度和模态;
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结构第二加强板34沿车身长度方向加长延伸与周边的门槛梁20搭接,提升前排乘员侧面碰撞的保护距离,提升前排乘员安全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结构的第一加强板33采用补丁板工艺,分区域进行补强,实现减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本体,所述车身本体上设有朝向车体底部延伸的凸台(11),其中,所述凸台(11)的内侧形成有第一加强空间(12);
安装套筒(50),所述安装套筒(50)设置在所述凸台(11)的底部;加强板组件(30),所述加强板组件(30)设置在所述安装套筒(50)的底部,其中,所述加强板组件(30)上设有通孔(31),所述通孔(31)与所述安装套筒(50)上的内孔位置对应的设置,所述加强板组件(30)与所述凸台(11)之间形成第二加强空间(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组件(30)包括多个加强板,多个所述加强板层叠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强板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地第一加强板(33)、第二加强板(34)和第三加强板(35),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板(33)、所述第二加强板(34)和所述第三加强板(35)依次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33)固定在所述车身本体的前横梁(10)上,且所述第一加强板(33)沿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车身本体的门槛梁(20)端部的底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本体的底部还设有地板(40),所述地板(40)分别与所述车身本体的前横梁(10)和所述车身本体的门槛梁(20)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加强板(34)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分别与所述地板(40)的底面和所述门槛梁(20)的底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34)和所述地板(40)之间形成第三加强空间(41),和/或所述第二加强板(34)、所述地板(40)和所述车身本体的门槛梁(20)之间共同形成第三加强空间(4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板(35)设置在所述第二加强板(34)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安装套筒(50)的底部,所述第三加强板(35)还与所述车身本体的门槛梁(20)的侧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33)、所述第二加强板(34)和所述第三加强板(35)分别在与所述安装套筒(50)对应的位置处依次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形成所述通孔(31)。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结构还包括:
第四加强板(60),所述第四加强板(60)设置在所述车身本体的门槛梁(20)和所述车身本体的前横梁(10)的内侧并分别与所述门槛梁(20)和所述前横梁(10)连接。
10.一种车辆,包括车身结构、车身悬置装置和车架,所述车身结构通过所述车身悬置装置与所述车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结构。
CN202223117009.XU 2022-11-23 2022-11-23 车身结构和车辆 Active CN2186620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17009.XU CN218662095U (zh) 2022-11-23 2022-11-23 车身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17009.XU CN218662095U (zh) 2022-11-23 2022-11-23 车身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62095U true CN218662095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39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17009.XU Active CN218662095U (zh) 2022-11-23 2022-11-23 车身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620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10968B2 (en) Floor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11351890B2 (en) Seat crossmember and vehicle floor structure having the same
US10442467B2 (en) Central part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11235810B2 (en) Vehicle rear structure
KR20210076430A (ko) 차량 플로어구조
CN207826349U (zh) 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车身
CN10920446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028438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前围板横梁及中通道结构
CN218662095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2766496U (zh) 一种门槛加强支架及车身下部加强总成结构
CN211167108U (zh) 后车体焊接总成
CN111845956B (zh) 一种车辆门槛结构及车辆
CN215590859U (zh) 一种汽车门槛梁结构及汽车
CN211223612U (zh) 一种新型车身后围结构
CN111572649B (zh) 白车身结构
CN116101384A (zh) 车辆地板系统
CN100519310C (zh) 一种可伸缩顶汽车前底板的布置结构
CN111098937B (zh) 一种后地板结构及车辆
KR102621715B1 (ko) 차량용 격벽구조
CN109204507B (zh) 车身横梁和车辆
CN215475359U (zh) 接头结构、车架和车辆
CN219883953U (zh) 一种重卡前舱框架结构及车辆
CN214930075U (zh) 后纵梁加强结构和车身总成
CN104787124A (zh) 一种轿车备胎盆支撑板及后地板梁架总成
CN217835804U (zh) 车辆的中通道总成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