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93369U - 一种汽车地板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地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93369U
CN210793369U CN201921821479.XU CN201921821479U CN210793369U CN 210793369 U CN210793369 U CN 210793369U CN 201921821479 U CN201921821479 U CN 201921821479U CN 210793369 U CN210793369 U CN 2107933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vertical plate
tail end
flanging
floo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2147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芳芳
施科科
沈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2147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933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933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933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地板组件,包括两条纵梁、地板和尾端板;在每条所述纵梁与所述尾端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顶板、侧立板和侧支撑板;所述侧立板与所述侧支撑板连接呈L型,所述顶板连接在所述侧立板和侧支撑板的上方;所述顶板上与所述侧立板相对的边缘连接在所述纵梁上,所述顶板上与所述侧支撑板相对的边缘连接在所述尾端板上,所述侧立板上远离所述侧支撑板的边缘连接在所述尾端板上,所述侧支撑板上远离所述侧立板的边缘连接在所述纵梁上。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地板组件,通过在尾端板与纵梁上连接加强结构,形成关键的抗扭路径,因而可以提高整车扭转刚度。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地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地板组件。
背景技术
MPV、SUV及HB两厢车的共同点是乘客舱和行李舱在同一个厢体,无衣帽板结构的遮挡,可实现后排座椅的放倒放平以获得比三厢车更大的载物空间。但由于MPV、SUV及HB两厢车缺少普通三厢车所共有的C柱加强梁结构(角撑+上座椅加强梁+角撑+地板横梁),整车扭转刚度相对三厢车差,通常需要增大后纵梁、横梁截面,或者增大增多舱内角撑结构来满足结构要求。而无论是增大梁截面还是增大角撑结构,通常受总布置制约,还增加了重量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扭刚度好的汽车地板组件,其方便布置,并能够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汽车地板组件,包括两条纵梁、地板和尾端板;所述地板安装在两条所述纵梁上,所述尾端板连接在两条所述纵梁的后端上,所述地板的后端与所述尾端板连接;
在每条所述纵梁与所述尾端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结构;
所述加强结构位于所述纵梁的外侧,所述加强结构位于所述尾端板的前侧;
所述加强结构包括顶板、侧立板和侧支撑板;
所述侧立板与所述侧支撑板连接呈L型,所述顶板连接在所述侧立板和侧支撑板的上方;
所述顶板上与所述侧立板相对的边缘连接在所述纵梁上,所述顶板上与所述侧支撑板相对的边缘连接在所述尾端板上,所述侧立板上远离所述侧支撑板的边缘连接在所述尾端板上,所述侧支撑板上远离所述侧立板的边缘连接在所述纵梁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顶板上朝向所述侧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顶板第一翻边;
在所述侧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第一翻边;
所述顶板第一翻边与所述支撑板第一翻边焊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顶板上朝向所述侧立板的一端设置有顶板第二翻边;
在所述侧立板的顶部具有立板第一翻边;
所述顶板第二翻边与所述立板第一翻边焊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侧支撑板上朝向所述侧立板的一端具有支撑板第二翻边;
在所述侧立板上朝向所述侧支撑板的一端具有立板第二翻边;
所述支撑板第二翻边与所述立板第二翻边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侧立板上朝向所述尾端板的一端具有立板第三翻边;
所述立板第三翻边与所述尾端板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侧支撑板通过L型支架与所述纵梁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侧立板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插片。
进一步地,在所述顶板上设置有顶板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侧支撑板上设置有支撑板加强筋。
进一步地,在所述侧立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凸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地板组件,通过在尾端板与纵梁上连接加强结构,加强结构由顶板、侧立板和侧支撑板组成具有腔体的结构,形成关键的抗扭路径,因而可以提高整车扭转刚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地板组件,对于无完整C柱加强梁结构的MPV、SUV以及HB两厢车结构性能有显著提升作用,且该结构重量较轻,价格低廉,成型简单,易于制造,可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地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强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加强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侧支撑板与L型支架连接的示意图;
图5为侧立板与尾端板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地板组件,包括两条纵梁1、地板2和尾端板3。地板2安装在两条纵梁1上,尾端板3连接在两条纵梁1的后端上,地板的后端与尾端板连接。
在每条纵梁1与尾端板3之间设置有加强结构4。加强结构4位于纵梁1的外侧,加强结构4位于尾端板3的前侧。
加强结构4包括顶板41、侧立板42和侧支撑板43。
侧立板42与侧支撑板43连接呈L型,顶板41连接在侧立板42和侧支撑板43的上方。
顶板41上与侧立板42相对的边缘连接在纵梁1上,顶板41上与侧支撑板43相对的边缘连接在尾端板3上,侧立板42上远离侧支撑板43的边缘连接在尾端板3上,侧支撑板43上远离侧立板42的边缘连接在纵梁1上。
也即是,该汽车地板组件主要由两条纵梁1、地板2、尾端板3和加强结构4组成。
两条纵梁1沿着汽车的前后方向延伸,地板2安装在两条纵梁1上,该处所指的地板2可以为汽车后地板。
尾端板3焊接连接在两条纵梁的后端上,同时其与地板2的后端焊接连接。加强结构4焊接连接在纵梁1与尾端板3之间。每条纵梁4的外侧都设置有一个加强结构4。
加强结构4主要由顶板41、侧立板42和侧支撑板43组成具有腔体的结构。
侧立板42和侧支撑板43焊接连接呈L型,顶板41焊接连接在侧立板42和侧支撑板43的顶部上。
顶板41上朝向纵梁1的一端或边缘与纵梁1焊接连接,侧支撑板43朝向纵梁1的一端或边缘与纵梁1焊接连接,侧立板42朝向尾端板3的一端或边缘与尾端板3焊接连接,顶板41朝向尾端板3的一端或边缘与尾端板3焊接连接,从而形成腔体结构或盒体结构,其能够提高抗扭强度,优化抗扭路径,减轻结构重量,方便安装。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地板组件,通过在尾端板与纵梁上连接加强结构,加强结构由顶板、侧立板和侧支撑板组成具有腔体的结构,形成关键的抗扭路径,因而可以提高整车扭转刚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地板组件,对于无完整C柱加强梁结构的MPV、SUV以及HB两厢车结构性能有显著提升作用,且该结构重量较轻,价格低廉,成型简单,易于制造,可推广使用。
较佳地,如图2-3所示,在顶板41上朝向侧支撑板43的一端设置有顶板第一翻边411。在侧支撑板43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第一翻边431。顶板第一翻边411与支撑板第一翻边431焊接,方便将顶板41焊接在侧支撑板43上,并可以提高连接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较佳地,如图2-3所示,在顶板41上朝向侧立板42的一端设置有顶板第二翻边412。在侧立板42的顶部具有立板第一翻边421。顶板第二翻边412与立板第一翻边421焊接,方便将顶板41焊接在侧立板42上,并可以提高连接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较佳地,如图2-3所示,在侧支撑板43上朝向侧立板42的一端具有支撑板第二翻边432。在侧立板42上朝向侧支撑板43的一端具有立板第二翻边422。支撑板第二翻边432与立板第二翻边422焊接,方便将侧支撑板43与侧立板42焊接连接,并可以提高连接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较佳地,如图3和图5所示,侧立板42上朝向尾端板3的一端具有立板第三翻边423,立板第三翻边423与尾端板3焊接,方便将侧立板42与尾端板3焊接连接,并可以提高连接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较佳地,如图4所示,侧支撑板43通过L型支架5与纵梁1连接,L型支架5的一端与纵梁1焊接连接,其另一端与侧支撑板43焊接连接,方便将侧支撑板43安装在纵梁1上。
较佳地,如图2所示,在侧立板42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插片420,用于与底盘上的定位孔插接,方便安装。
较佳地,如图2所示,在顶板41上设置有顶板加强筋413,提高了顶板41的结构强度,提升了抗扭强度。
较佳地,如图2所示,侧支撑板43上设置有支撑板加强筋433,提高了侧支撑板43的结构强度,提升了抗扭强度。
较佳地,如图2所示,在侧立板4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凸部424,凹凸部424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提升侧立板42的刚度,提升其抗扭强度,还可以通过凹凸部424为周围安装零件提供避让空间,避免发生干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地板组件,通过在尾端板与纵梁上连接加强结构,其具有腔体的结构,形成关键的抗扭路径,因而可以提高整车扭转刚度。对于无完整C柱加强梁结构的MPV、SUV以及HB两厢车结构性能有显著提升作用,且该结构重量较轻,价格低廉,成型简单,易于制造,可推广使用。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地板组件,包括两条纵梁、地板和尾端板;所述地板安装在两条所述纵梁上,所述尾端板连接在两条所述纵梁的后端上,所述地板的后端与所述尾端板连接;
其特征在于,在每条所述纵梁与所述尾端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结构;
所述加强结构位于所述纵梁的外侧,所述加强结构位于所述尾端板的前侧;
所述加强结构包括顶板、侧立板和侧支撑板;
所述侧立板与所述侧支撑板连接呈L型,所述顶板连接在所述侧立板和侧支撑板的上方;
所述顶板上与所述侧立板相对的边缘连接在所述纵梁上,所述顶板上与所述侧支撑板相对的边缘连接在所述尾端板上,所述侧立板上远离所述侧支撑板的边缘连接在所述尾端板上,所述侧支撑板上远离所述侧立板的边缘连接在所述纵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地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板上朝向所述侧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顶板第一翻边;
在所述侧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第一翻边;
所述顶板第一翻边与所述支撑板第一翻边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地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板上朝向所述侧立板的一端设置有顶板第二翻边;
在所述侧立板的顶部具有立板第一翻边;
所述顶板第二翻边与所述立板第一翻边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地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支撑板上朝向所述侧立板的一端具有支撑板第二翻边;
在所述侧立板上朝向所述侧支撑板的一端具有立板第二翻边;
所述支撑板第二翻边与所述立板第二翻边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地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立板上朝向所述尾端板的一端具有立板第三翻边;
所述立板第三翻边与所述尾端板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地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板通过L型支架与所述纵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地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立板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插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地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板上设置有顶板加强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地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支撑板上设置有支撑板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地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立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凸部。
CN201921821479.XU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汽车地板组件 Active CN2107933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1479.XU CN210793369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汽车地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1479.XU CN210793369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汽车地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93369U true CN210793369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40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21479.XU Active CN210793369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汽车地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933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18648B2 (en) Motor vehicle rear
US8814248B2 (en) Motor vehicle body with reinforcing structure
US20120119542A1 (en) Car body with reinforcing structure
CN107487370B (zh) 车身侧围结构、c柱加强板和车辆
US20120119544A1 (en) Car body with reinforcing structure
JP2002542103A (ja) 自動車両用の耐荷重構造
RU2550401C2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кузова автомобиля
CN102795268B (zh) 后座椅安装部结构
CN110861715B (zh) 一种轻量化的汽车后侧围加强板总成及后侧围加强结构
CN215851491U (zh) 双环后部车身结构
CN110015344B (zh) 车身结构
US10723393B2 (en) Vehicle lower portion structure
CN114084229A (zh) 用于一体式车辆的柱-箱体纵梁-驾驶室后部的结构接头
CN102963436A (zh) 车辆用滑柱塔形支承加强结构
US11192587B2 (en) Vehicle support structure assembly and assembling method
EP3753815B1 (en) Vehicle side body structure
CN210793369U (zh) 一种汽车地板组件
US2827327A (en) Self-supporting bodies for automobiles
JP3181101B2 (ja)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US11299215B2 (en) Pickup truck sidewall structural assembly and structural support method
CN112441126B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CN211519679U (zh) 汽车备胎舱地板结构及包含其的车辆
US9580106B2 (en) Automotive frame rail reinforcing member to manage an offset, frontal applied load
US20200223493A1 (en) Structural joining part for sorb impact events
CN217804334U (zh) 一种副仪表板支架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