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95327U - 一种下料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粉末热压成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料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粉末热压成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95327U
CN217495327U CN202221211440.8U CN202221211440U CN217495327U CN 217495327 U CN217495327 U CN 217495327U CN 202221211440 U CN202221211440 U CN 202221211440U CN 217495327 U CN217495327 U CN 217495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sliding plate
plate
product
chu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1144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耀弘
朱贤东
葛小林
刘万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gimi Ningb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gimi Ningb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gimi Ningb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gimi Ningb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1144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95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95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953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下料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粉末热压成型设备,包括: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以及驱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相向运动以对产品进行夹持或相背运动以将产品松开的的驱动件;滑移机构,所述滑移机构用于推动所述夹持机构向产品方向滑移或向远离产品方向滑移。本申请具有减小产品掉落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下料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粉末热压成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料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粉末热压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粉末热压成型工艺是将已经完成冷压成型的磁性坯体,经过绕线工艺,再经过填料、检测、搬运等一系列工作,然后在加热条件下,施加一定压力进而成型得到具有一定形状和结构的产品的工艺过程,而可对粉末进行热压成型工艺的设备就是粉末热压成型设备。
目前在粉末热压成型后,模具的顶杆会将产品顶出,此时需要用下料装置将产品取下,相关技术中下料装置包括气缸和设置于气缸活塞杆上的吸盘,气缸驱使吸盘向产品方向移动,吸盘对产品进行吸取后,气缸回程带动吸盘移动,当吸盘位于料斗上方时关闭气阀,产品落入料斗内,完成下料。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在气缸回程时,可能因产品较重,吸盘内的吸力不足以对产品进行支撑,导致产品掉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减小产品掉落几率,本申请提供一种下料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粉末热压成型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下料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下料装置,包括:
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以及驱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相向运动以对产品进行夹持或相背运动以将产品松开的的驱动件;
滑移机构,所述滑移机构用于推动所述夹持机构向产品方向滑移或向远离产品方向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料时滑移机构驱使夹持机构向产品方向滑移,当夹持机构滑移至产品上方时,驱动件驱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相向运动从而对产品进行夹持,滑移机构驱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向远离产品方向移动,当产品位于料斗上时,驱动件驱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从而松开产品,完成下料。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对产品进行夹持固定,减小产品掉落的几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设置于驱动件输出端的第一滑动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板上的第一夹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滑动板和第一夹头,驱动件驱动第一滑动板向第二夹持组件方向移动,第一夹头随着第一滑动板的移动而移动,随着第一夹头的移动将产品夹持于第一夹头和第二夹持组件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设置于驱动件输出端且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板上侧的第二滑动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板上的第二夹头,所述第一滑动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夹头滑移的滑动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滑动板、第一夹头、第二滑动板和第二夹头,驱动件驱动第一滑动板向第二滑动板方向移动,第一夹头随着第一滑动板的移动向第二夹头方向移动,驱动件驱动第二滑动板向第一滑动板方向移动,第二夹头随着第二滑动板的移动而向第一夹头方向移动,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同时对产品进行夹持,使产品的夹持更加稳定,从而减小产品掉落的几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夹头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板上,所述第二夹头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动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长时间使用可能会损坏,该方案通过将第一夹头可拆卸连接于第一滑动板,第二夹头可拆卸连接于第二滑动板上,第一夹头或第二夹头损坏时可直接从第一滑动板或第二欢滑动板上拆卸,方便了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的更换。
可选的,所述第一夹头靠近所述第二夹头的一端开设有供产品放置的第一夹槽,所述第二夹头靠近所述第一夹头的一端开设有供产品放置的第二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第一夹头上设置第一夹槽,在第二夹头上设置第二夹槽,产品可被夹持于第一夹槽和第二夹槽内,第一夹槽和第二夹槽可对产品底部进行抵接,减小了产品掉落的风险。
可选的,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支撑板,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均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夹头和所述第二夹头滑移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设置支撑板,且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均位于支撑板上,减小了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晃动的风险,从而减小产品掉落的几率。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第一滑动板上开设有供所述导向块滑移的第一滑移孔,所述第二滑动板上开设有供所述导向块滑移的第二滑移孔,所述第一滑移孔和所述第二滑移孔均沿所述支撑板长度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驱动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滑移时,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可能发生偏移,导致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发生偏移,对产品夹持不稳。该方案通过设置导向块,且在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上分别开设供导向块滑移第一滑移孔和第二滑移孔,使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的滑移更加稳定,从而减小产品掉落的风险。
可选的,所述第一滑动板远离所述第二滑动板的一端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撑板固定,所述压块限制所述第一滑动板和所述第二滑动板沿所述支撑板高度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压块,压块通过螺栓与支撑板固定,压块可限制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沿支撑板高度方向移动,使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的移动更加稳定,从而减小产品掉落的风险。
可选的,还包括校对机构,所述校对机构包括用于校准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的第一校准机构和用于校准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的第二校准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校队机构,第一校准机构可对第一夹持机构进行校准,第二校准机构可对第二夹持机构进行校准,方便了下料装置的使用。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粉末热压成型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粉末热压成型设备,安装了上述的下料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成型后的产品从粉末成型设备上取下。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一种下料装置通过设置夹持机构和滑移机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对产品进行夹持固定,减小产品掉落的几率;
2.一种下料装置通过设置导向块和压块,使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的移动更加稳定,从而减小产品掉落的风险;
3.一种下料装置通过设置校对机构,第一校准机构可对第一夹持机构进行校准,第二校准机构可对第二夹持机构进行校准,方便了下料装置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夹持机构的剖视图;
图3是夹持机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校对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滑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夹持机构;11、支撑板;111、通孔;12、第一夹持组件;121、第一滑动板;1211、第一滑移孔;1212、第一连接槽;1213、第一穿透槽;122、第一连接条;1221、第一插槽;123、第一夹头;1231、第一夹槽;13、第二夹持组件;131、第二滑动板;1311、第二滑移孔;1312、第二连接槽;1313、第二穿透槽;132、第二连接条;1321、第二插槽;1322、压块;133、第二夹头;1331、第二夹槽;14、导向块;2、滑移机构;21、滑移驱动件;211、连接孔;22、导向组;221、滑轨;222、滑块;2221、滑移孔;23、连接件;231、第一连接板;232、第二连接板;233、连接柱;234、支撑块;3、驱动件;31、第一滑移驱动件;311、第一推动板;312、第一固定板;3121、第一嵌设槽;32、第二滑移驱动件;321、第二推动板;3211、第二嵌设槽;322、第二固定板;4、校对机构;41、连接块;411、连接滑槽;412、第一螺孔;413、第一导向孔;414、第二螺孔;415、第二导向孔;42、第一校准机构;421、第一滑动块;4211、第一导向螺孔;422、第一校准块;423、第一推动螺栓;43、第二校准机构;431、第二滑动块;4311、第二导向螺孔;432、第二校准块;433、第二推动螺栓;5、固定条;6、盖合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下料装置。
参照图1,一种下料装置包括夹持机构1和滑移机构2,通过滑移机构2带动夹持机构1向产品方向移动,夹持机构1对产品进行夹持后,滑移机构2带动夹持机构1向远离产品方向移动,完成下料,夹持机构1对产品进行夹持,减小产品掉落的几率。
参照图2和图3,夹持机构1包括支撑板11、第一夹持组件12、第二夹持组件13和驱动件3。第一夹持组件12、第二夹持组件13和驱动件3均安装于支撑板11上,驱动件3驱使第一夹持组件12相向运动以对产品进行夹持或相背运动以将产品松开。
支撑板11中部开设有通孔111。驱动件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滑移驱动件21和第二滑移驱动件32,第一滑移驱动件21和第二滑移驱动件32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板11的通孔111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移驱动件21和第二滑移驱动件32优选设置为气缸。
参照图3,第一夹持组件12包括第一滑动板121、第一连接条122和第一夹头123。
参照图2和图3,第一滑移驱动件21气杆上设置有第一推动板311,第一滑动板121和第一滑移驱动件21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板312,第一固定板312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滑动板121远离支撑板11的一端,第一固定板312上开设有供第一推动板311插入的第一嵌设槽3121,且第一固定板312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推动板311上。第一滑移驱动件21驱使第一滑动板121沿支撑板11长度方向滑移。第一滑动板121靠近支撑板11的一端开设有供第一连接条122插入的第一连接槽1212,第一连接条122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滑动板121靠近支撑板11的一端,第一连接条122设置有多条且沿支撑板11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第一连接条122远离支撑板1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插槽1221,第一夹头123过盈插接于第一插槽1221内,第一夹头123也可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连接条122上,第一滑动板121上开设有供第一夹头123穿过的第一穿透槽1213。第一夹头123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夹头123沿连接第一连接条122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第二夹持组件13包括第二滑动板131、第二连接条132和第二夹头133。第二滑动板131位于第一滑动板121远离支撑板11的一端。第二滑移驱动件32气杆上设置有第二推动板321,第二滑动板131和第二滑移驱动件32之间设置有第二固定板322,第二固定板322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滑动板131远离支撑板11的一端,第二固定板322上开设有供第二推动板321插入的第二嵌设槽3211,且第二固定板322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推动板311上。第二滑移驱动件32驱使第二滑动板131沿支撑板11长度方向滑移。第二滑动板131远离第一滑动板121的一端开设有供第二连接条132插入的第二连接槽1312,第二连接条132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滑动板131远离第一滑动板121的一端,第二连接条132设置有多条且沿支撑板11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第二连接条132远离支撑板1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插槽1321,第二夹头133过盈插接于第二插槽1321内,第二滑动板131上开设有供第二夹头133穿过的第二穿透槽1313,第二夹头133依次穿过第二穿透槽1313和第一穿透插槽,第二夹头133也可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连接条132上。第二夹头133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夹头133沿连接第一连接条122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参照图2,第一夹头123和第二夹头133均穿过通孔111。第一夹头123靠近第二夹头133的一端开设有供产品放置第一夹槽1231,第二夹头133靠近第一夹槽1231的一端开设有供产品放置第二夹槽1331。多个第一夹头123和多个第二夹头133配合,可对对个产品进行夹持,提高了下料效率。
第一滑移驱动件21驱使第一滑动板121向第二滑移驱动件32方向移动,第一夹头123随着第二滑动板131的移动而向第二夹头133方向移动。第二滑移驱动件32驱使第二滑动板131向第一滑移驱动件21方向移动,第一夹头123随着第二滑移板的移动而向第一夹头123方向移动。随着第一夹头123和第二夹头133的相互靠近,产品被夹持于第一夹槽1231和第二夹槽1331之间。第一夹槽1231和第二夹槽1331对产品底部进行抵接,减小产品掉落的风险。多个第一夹头123和多个第二夹头133可对多个产品进行夹持下料,提高了下料的效率。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夹头133为板状且固定不动,第一滑移驱动件21驱使第一夹头123向第二夹头133方向移动将产品进行夹持。或第一夹头123为板状且固定不动,第二滑移驱动件32驱使第二夹头133向第一夹头123方向移动将产品进行夹持。
参照图3,支撑板11靠近第一滑动板121的一端通过螺栓设置有导向件,导向件包括两块导向块14,两导向块14沿支撑板1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滑动板121靠近支撑板11的一端开设有供导向块14滑移的第一滑移孔1211,第一滑移孔1211沿支撑板11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滑移孔1211贯穿第一滑动板121远离支撑板11的一端。第二滑动板131靠近支撑板11的一端开设有供导向块14滑移的第二滑移孔1311,第二滑移孔1311沿支撑板11长度方向设置,第二滑移孔1311贯穿第二滑动板131远离支撑板11的一端。通过设置第导向块14,使得第一滑动板121和第二滑动板131只能沿支撑板11长度方向滑移,使第一滑动板121和第二滑动板131的滑移更加稳定。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导向件优选设置两组,两组导向件分别设置于通孔111的两侧。若仅设置一组导向件,可能存在滑移时单边卡死的可能。通过设置两组导向件,两组导向件同时对第一滑动板121和第二滑动板131进行导向,减小卡死的风险,使第一滑动板121和第二滑动板131的滑移更加稳定。
参照图3,第二滑动板131远离第一滑动板121的一端设置有两压块1322,两压块1322分别设置于通孔111的两侧。两压块1322分别抵接通孔111两侧的导向块14。压块1322通过螺栓固定于导向块14上。导向块14对第一滑动板121和第二滑动板131进行限位,限制第一滑动板121和第二滑动板131沿支撑板11高度移动,从而使第一滑动板121和第二滑动板131的滑移更加稳定。
参照图4,支撑板11上还设置有校对机构4。校对机构4优选设置两组,两组校对机构4分别沿支撑板1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两组校对机构4分别位于通孔111两侧。
校对机构4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板11上端的连接块41、用于校准第一滑动板121的第一校准机构42和用于校准第二滑动板131的第二校准机构43。
参照图4,第一校准机构42包括第一滑动块421、第一校准块422和第一推动螺栓423,连接块41上开设有连接滑槽411,连接滑槽411朝向通孔111方向开设,第一滑动块421滑移连接于连接滑槽411内,第一校准块422一体设置于第一滑动块421靠近第一滑动板121的一端。连接块41于连接滑槽411槽底开设有第一螺孔412,第一螺孔412贯穿至连接块41远离通孔111的侧壁,第一推动螺栓423螺纹连接于第一螺孔412内,且第一推动螺栓423靠近通孔111的一端抵接第一滑动块421。转动第一推动螺栓423,由于第一推动螺栓423螺纹连接于第一螺孔412内,第一推动螺栓423向第一滑动块421方向移动,第一推动螺栓423推动第一滑动块421向第一滑动板121方向移动,第一校准块422随着第一滑动块421的移动而移动,第一校准块422推动第一滑动板121,从而对第一滑动板121进行校准。
第一滑动块421上开设有第一导向螺孔4211,第一滑动块421于连接滑槽411槽底开设有第一导向孔413,第一导向孔413与第一导向螺孔4211同轴设置。第一导向螺孔4211内螺纹连接有第一导向螺栓,第一导向螺栓穿过第一导向孔413。第一导向螺栓直径于第一导向孔413直径相同。通过第一导向螺栓和第一导向孔413配合,使得第一滑动块421只能沿第一滑动板121方向滑移。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螺栓优选设置两个,两第一导向螺栓分别位于第一推动螺栓423的两侧,两第一导向螺栓分别为第一滑动块421提供导向作用,减小第一滑动块421偏移的风险。
参照图4,第二校准机构43包括第二滑动块431、第二校准块432和第二推动螺栓433,第二滑动块431滑移连接于连接槽内且位于第一滑动块421的一侧。第二校准块432一体设置于第二滑动块431靠近第二滑动板131的一端。连接块41于连接槽槽底开设有第二螺孔414,第二螺孔414贯穿至连接块41远离通孔111的侧壁,第二推动螺栓433螺纹连接于第二螺孔414内,且第二推动螺栓433靠近通孔111的一端抵接第二滑动块431。转动第二推动螺栓433,第二推动螺栓433推动第二滑动块431向第二滑动板131方向移动,第二校准块432随着第二滑动块431的移动而移动,第二校准块432推动第二滑动板131,从而对第二滑动板131进行校准。
第二滑动块431上开设有第二导向螺孔4311,第二滑动板131于连接滑槽411槽底开设有第二导向孔415,第二导向孔415于第二导向螺孔4311同轴设置。第二导向螺孔4311内螺纹连接有第二导向螺栓,第二导向螺栓穿过第二导向孔415。第二导向螺栓直径于第二导向孔415直径相同。通过第二导向螺栓和第二导向孔415配合,使得第二滑动块431只能沿第二滑动板131方向滑移。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螺栓优选设置两个,两第二导向螺栓分别位于第二推动螺栓433的两侧,两第二导向螺栓分别为第二滑动块431提供导向作用,减小第二滑动块431偏移的风险。
参照图5,滑移机构2包括导向组22和滑移驱动件21。导向组22设置于支撑板11远离第一滑动板121的一端。导向组22设置有两组且位于通孔111的两侧。
导向组22包括两块滑块222和滑轨221,两滑块222设置于支撑板11底壁且沿支撑板11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滑块222上开设有滑移孔2221。滑块222滑移插接于滑移孔2221内。滑块222可沿滑轨221长度方向滑移。
参照图5,滑轨221远离滑块222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条5,固定条5沿滑轨221长度方向设置。滑移驱动件21设置于固定条5侧壁,在本实施例中滑移驱动件21优选设置为油缸,油缸缸体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条5侧壁,油缸活塞杆通过连接件23与支撑台侧壁。
连接件23包括第一连接板231、第二连接板232和连接柱233。第一连接板231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板11侧壁,第二连接板232通过螺栓垂直固定于第一连接板231远离支撑板11的一端。连接柱233竖直穿过第二连接板232,油缸活塞杆上开设有供连接柱233穿过的连接孔211,连接柱233垂直于活塞杆的长度方向插入连接孔211中实现第二连接板232与油缸沿活塞杆的轴向固定。
参照图5,第一连接板231和第二连接板23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两块支撑块234,支撑块234分别设置于连接柱233的两侧,支撑块234对第一连接板231和第二连接板232进行支撑,加强了第一连接板231和第二连接板232之间的连接强度。减小了油缸拉动时第一连接板231和第二连接板232断裂的风险。
滑移驱动件21带动滑块222沿滑轨221长度方向移动,支撑台随着滑块222的滑移而滑移,当支撑台滑至产品上方时,夹持机构1对产品进行夹持,滑移驱动件21带动滑块222向远离产品的方向移动。
滑移驱动件21也可设置两组,两组滑移驱动件21分别设置于支撑台两侧,两滑移驱动件21同时带动支撑板11滑移,使支撑板11的滑移更加稳定。
第二滑动板131远离第一滑动板121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盖合板6,盖合板可对第一滑动板121和第二滑动板131进行覆盖,减小在下料过程中杂质掉落产品上的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下料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下料时,滑移驱动件21驱使支撑板11向产品方向移动,当支撑板11滑移至产品上方时,第一滑移驱动件21驱使第一滑动板121向第二滑移驱动件32方向移动,第二滑移驱动件32驱使第二滑动板131向第一滑移驱动件21方向移动,随着第一夹头123和第二夹头133的相互靠近,产品被夹持于第一夹槽1231和第二夹槽1331之间。随后滑移驱动件21驱使支撑板11沿远离产品的方向移动,当支撑板11位于落料桶上时,第一滑移驱动件21驱使第一滑动板121向远离第二滑移驱动件32的方向移动,第二滑移驱动件32驱使第二滑动板131向远离第一滑移驱动件21的方向移动,使第一夹头123和第二夹头133之间的间隙扩大,产品掉落至落料桶内,完成落料。
除此之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粉末热压成型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下料装置,支撑板11滑移设置于设备本体上,当产品热压成型后,设备顶杆将产品顶出,滑移装置驱动支撑板11向产品方向移动,当支撑板11位于产品上侧时,第一夹头123和第二夹头133将产品进行夹持,滑移装置驱动支撑板11向远离产品的方向移动,完成下料。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机构(1),所述夹持机构(1)包括第一夹持组件(12)、第二夹持组件(13)以及驱使第一夹持组件(12)和第二夹持组件(13)相向运动以对产品进行夹持或相背运动以将产品松开的驱动件(3);
滑移机构(2),所述滑移机构(2)用于推动所述夹持机构(1)向产品方向滑移或向远离产品方向滑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2)包括设置于驱动件(3)输出端的第一滑动板(12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板(121)上的第一夹头(1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13)包括设置于驱动件(3)输出端且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板(121)上侧的第二滑动板(131)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板(131)上的第二夹头(133),所述第一滑动板(121)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夹头(133)滑移的第一穿透槽(12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头(123)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板(121)上,所述第二夹头(133)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动板(13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头(123)靠近所述第二夹头(133)的一端开设有供产品放置的第一夹槽(1231),所述第二夹头(133)靠近所述第一夹头(123)的一端开设有供产品放置的第二夹槽(133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1)还包括支撑板(11),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2)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13)均位于所述支撑板(11)上,所述支撑板(11)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夹头(123)和所述第二夹头(133)滑移的通孔(1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1)上设置有导向块(14),所述第一滑动板(121)上开设有供所述导向块(14)滑移的第一滑移孔(1211),所述第二滑动板(131)上开设有供所述导向块(14)滑移的第二滑移孔(1311),所述第一滑移孔(1211)和所述第二滑移孔(1311)均沿所述支撑板(11)长度方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板(121)远离所述第二滑动板(131)的一端设置有压块(1322),所述压块(1322)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撑板(11)固定,所述压块(1322)限制所述第一滑动板(121)和所述第二滑动板(131)沿所述支撑板(11)高度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校对机构(4),所述校对机构(4)包括用于校准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2)的第一校准机构(42)和用于校准所述第二夹持组件(13)的第二校准机构(43)。
10.一种粉末热压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下料装置。
CN202221211440.8U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下料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粉末热压成型设备 Active CN217495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11440.8U CN217495327U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下料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粉末热压成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11440.8U CN217495327U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下料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粉末热压成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95327U true CN217495327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53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11440.8U Active CN217495327U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下料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粉末热压成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953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81168B (zh) 电梯板式制动器自动化装配线
US6106446A (en) Automatic tool changing machine
CN109500343A (zh) 一种多工位智能压铆机
CN217495327U (zh) 一种下料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粉末热压成型设备
CN110539172A (zh) 一种抛光棒自动组装设备
CN214691995U (zh) 磁铁分离装置
KR102449678B1 (ko) 판지 코일 보호기 시스템
CN210232122U (zh) 一种电子接插件自动冲切组装设备
CN113770784B (zh) 工件进给装置
CN214651583U (zh) 一种香水压盖平头机用送盖夹持装置
US7003870B2 (en) Apparatus for inserting a handle part into a mold for blow molding a bottle
CN211196884U (zh) 防伪标签贴合线上的供料装置
CN209970018U (zh) 门把手自动插销设备
CN109649716B (zh) 一种支架连带插针包装设备
CN209157617U (zh) 磁钢压合装置
CN110961545A (zh) 一种应用于充电头铜片快速冲压的送料机械手
CN112338469A (zh) 扣具自动组合机
CN219906054U (zh) 一种夹持装置
CN214263647U (zh) 一种汽车中冷器扁管翅片插入工装
CN210167253U (zh) 磁棒线圈的引脚张开机构
CN217344649U (zh) 一种全自动两头铣边设备的进料结构
CN218619315U (zh) 一种芯片离型纸用多层储料机构
CN214383101U (zh) 一种高稳定夹具装置
CN218016890U (zh) 一种自动的装钉装置
CN220717663U (zh) 一种快速焊钉成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