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6473U - 安全带滑动组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滑动组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96473U
CN217396473U CN202220373648.3U CN202220373648U CN217396473U CN 217396473 U CN217396473 U CN 217396473U CN 202220373648 U CN202220373648 U CN 202220373648U CN 217396473 U CN217396473 U CN 217396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flexible
slide
sliding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7364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东彦
刘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7364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964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96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96473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4812 priority patent/WO2023160382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0Anchoring devic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e.g. in he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4Anchoring devices secured to the side, door, or roof of the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带滑动组件和车辆,其中,所述安全带滑动组件包括:上饰板,所述上饰板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相连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在远离所述第一导轨的方向上朝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倾斜;以及,滑板,所述滑板包括相连接的固定段和柔性段,所述固定段和所述柔性段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并且,所述柔性段能够滑动至所述第二导轨并产生形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倾斜设置的第二导轨和滑板的柔性段相互配合,能够为滑板的滑动增加结构空间的同时,降低外观面面差,改善外观质量,提高设计自由度。

Description

安全带滑动组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带滑动组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安全带滑板通过卡接或者其它方式固定在上饰板的背面,并且安全带滑板可以相对上饰板上下滑动。传统安全带滑板相对上饰板的运动轨迹是固定的,此种固定轨迹的滑板,当滑板处于上极限位置时,滑板的下边界比上饰板与下饰板/侧围之间的分缝高;当滑板在下极限位置时,滑板的下边界会比上饰板与下饰板/侧围之间的分缝低。
由于上饰板与下饰板,或者上饰板与侧围之间对接时,在对接处两个结构是部分重叠的,该重叠部分的厚度相对未重叠部分较大,因此为了避免滑板与重叠部分干涉,故而滑板与重叠部分之间距离较远,相应地,滑板与上饰板未重叠的部分之间的距离也较远,该结构空间的限制,会导致滑板与上饰板的面差大,影响外观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安全带滑动组件和车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带滑动组件,包括:
上饰板,所述上饰板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相连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在远离所述第一导轨的方向上朝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倾斜;以及,
滑板,所述滑板包括相连接的固定段和柔性段,所述固定段和所述柔性段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并且,所述柔性段能够滑动至所述第二导轨并产生形变。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段包括相连接的加强骨架以及柔性层。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骨架嵌入所述柔性层内部。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骨架与所述柔性层粘接;或者,所述柔性层为软胶层,所述加强骨架与所述柔性层一体注塑成型。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骨架包括沿所述滑板滑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根加强筋条。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段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背离或者面向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侧面设有变形凹槽。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设有多个所述变形凹槽,多个所述变形凹槽沿所述滑板的滑动方向间隔分布,相邻两个所述变形凹槽之间形成凸部,所述柔性段的加强筋条对应所述凸部设置,每一根所述加强筋条对应一个所述凸部。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轨为弧形导轨。
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上饰板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离;
所述安全带滑动组件还包括下饰板,所述下饰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所述上饰板具有与所述下饰板重叠的重叠区域,所述第一导轨设置在所述重叠区域外,所述第二导轨设置在所述重叠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安全带滑动组件,所述安全带滑动组件包括:
上饰板,所述上饰板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相连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在远离所述第一导轨的方向上朝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倾斜;以及,
滑板,所述滑板包括相连接的固定段和柔性段,所述固定段和所述柔性段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并且,所述柔性段能够滑动至所述第二导轨并产生形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滑板设置柔性段,可以实现柔性变形,当滑板的下端即柔性段滑动至倾斜设置的第二导轨时,通过柔性段自身的变形,能够适应从第一导轨切换到相对倾斜设置的第二导轨上滑动,实现安全带滑板运动轨迹的变化。当柔性段在第二导轨上朝远离第一导轨的方向滑动时,该柔性段相对上饰板的第一表面逐渐朝内倾斜,即远离第一表面,如此,可以避免柔性段与第一表面以及第一表面上设置的其它结构干涉,保证柔性段的顺畅滑动。倾斜设置的第二导轨和滑板的柔性段相互配合,能够为滑板的滑动增加结构空间的同时,降低外观面面差,改善外观质量,提高设计自由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传统方案中的一种安全带滑动组件从内侧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滑板处于上极限位置;
图2为传统方案中的一种安全带滑动组件从内侧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滑板处于下极限位置;
图3为传统方案中的一种安全带滑动组件的剖切示意图,剖切位置沿图1中的A-A处,实线表示滑板处于下极限位置,虚线表示滑板呈处于上极限位置;
图4为传统方案中的一种安全带滑动组件从外面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B处的剖切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滑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滑板从另一角度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滑板的剖切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滑板和上饰板组装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滑板和上饰板组装后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滑板滑动至下极限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安全带滑动组件从外面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滑板滑动至下极限位置时,滑板与上饰板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4B为传统方案中的滑板滑动至下极限位置时,滑板与上饰板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10′ 上饰板 20/20′ 滑板 201 第一侧面
11 第一表面 21 固定段 202 变形凹槽
12 第二表面 22 柔性段 203 凸部
13 第二导轨 221 加强骨架 204 滑槽
222 柔性层 30/30′ 下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则“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或名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和/或”,则其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如图1至图5所示,发明人在实践中发现,车辆中的安全带滑板20′与上饰板10′之间的面差较大,导致外观品质较差。
究其原因在于,上饰板10′需要与其它结构例如下饰板30′或者侧围对接,在对接处两个结构是部分重叠的,以上饰板10′与下饰板30′对接为例,下饰板30′与上饰板10′层叠设置,并设置在上饰板10′的外侧面,且靠近上饰板10′的下端设置,如此下饰板30′的上端与上饰板10′的下端在内外方向上是重叠的,下饰板30′的上端面作为两者的分缝线。同时,在该重叠部分,为了保证上饰板10′和下饰板30′相互连接,两者之间会设置一些连接结构,这部分连接结构同样也会占用部分空间。
图1中所示是安全带滑板20′的上极限位置,从图1中可以看出,安全带滑板20′处于上极限位置时,滑板20′的下边界位于分缝线的上方。图2中所示是安全带滑板20′的下极限位置,从图2中可以看出,安全带滑板20′处于下极限位置时,滑板20′的下边界位于分缝线的下方。图3是安全带滑板20′处于上、下极限位置时的剖切示意图,剖切位置沿图1中的A-A处,实线表示下极限位置,虚线为上极限位置,从图3中可以看到,上、下极限时,滑板20′轨迹均在一个面上。此种固定轨迹的滑板20′,当滑板20′的下边界在下极限位置比分缝线低时,由于结构空间限制,为了避免滑板20′与重叠部分和连接结构干涉,因此滑板20′需要相对上饰板10′的内表面靠里设置,如此会导致滑板20′与上饰板10′的面差大,影响外观品质。
请结合参考图6至图13,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带滑动组件,可有效减小滑板20与上饰板10之间的面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带滑动组件,包括:上饰板10和滑板20。
上饰板10具有相背离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1设有相连的第一导轨(图未示出)和第二导轨13,第二导轨13在远离第一导轨的方向上朝背离第一表面11的方向倾斜。示例性的,以图13中的方位为例,第一表面11为内表面,第二表面12为外表面。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13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导轨的下端连接第二导轨13的上端,第二导轨13自上向下朝内倾斜,该第二导轨13的上端靠近第一表面11,第二导轨13的下端远离第一表面11。
请结合参考图6至图8,滑板20包括相连接的固定段21和柔性段22,固定段21和柔性段22分别与第一导轨滑动配合,并且,柔性段22能够滑动至第二导轨13并产生形变。以图中的方位为例,固定段21的下端与柔性段22的上端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滑板20设置柔性段22,可以实现柔性变形,当滑板20的下端即柔性段22滑动至倾斜设置的第二导轨13时,通过柔性段22自身的变形,能够适应从第一导轨切换到相对倾斜设置的第二导轨13上滑动,实现安全带滑板20运动轨迹的变化。当柔性段22在第二导轨13上朝远离第一导轨的方向滑动时,该柔性段22相对上饰板10的第一表面11逐渐朝内倾斜,即远离第一表面11,如此,可以避免柔性段22与第一表面11以及第一表面11上设置的其它结构干涉,保证柔性段22的顺畅滑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第二导轨13和滑板20的柔性段22相互配合,能够为滑板20的滑动增加结构空间的同时,降低外观面面差,改善外观质量,提高设计自由度。
图12所示为滑板20滑动至下极限位置时滑板20的状态示意图,图12中实线表示的是变轨迹后的滑板20结构,虚线表示采用传统导轨未改变轨迹的滑板20结构。从图12中可以看出,当采用本申请的第二导轨13和可以变形的滑板20后,当滑板20运动至下极限位置时,可以相对第一表面11朝内翘起,避免干涉,结构空间更加充裕。
图14A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滑板20运动至下极限位置时,滑板20与上饰板10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14B表示传统滑板20运动至下极限位置时,滑板20与上饰板10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从图14A和图14B中可以看出,滑板20与上饰板10在具有相同面差的前提下,当采用本申请变轨迹的滑板20后,结构空间更充裕,可以增加设计自由度。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第一导轨可以与第一表面11平行或者大体平行,第一导轨可以是直线轨道。第二导轨13同样可以是直线轨道。示例性的,第二导轨13为弧形导轨,弧形导轨向第一表面11凹陷形成圆弧状。弧形的第二导轨13与第一导轨光滑过渡连接,因此能够引导柔性段22顺畅滑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上饰板10采用塑料结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13可以与上饰板10一体注塑成型。当然,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13也可以分别与上饰板10分体设置,再通过卡接或者螺钉连接等方式与上饰板10固定。
当滑板20处于上极限位置时,滑板20与第一导轨配合,即固定段21和柔性段22均与第一导轨配合;当滑板20从上极限位置向下极限位置运动时,滑板20朝下滑动,柔性段22逐渐进入第二导轨13,而固定段21始终在第一导轨滑动。当然,其它实施例中,固定段21也可以设置为柔性材质而能够发生形变,故可以滑动至第二导轨13。
柔性段22指的是能够产生形变的结构,柔性段22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软胶、泡棉等,软胶可以是PS、ABS、AS、PVC、EVA、POE、TPES或者硅胶等等。当柔性段22变换轨迹从第一导轨滑向第二导轨13时,柔性段22产生弹性变形以适应相对第一导轨倾斜的第二导轨13,当柔性段22从第二导轨13回到第一导轨时,柔性段22可恢复弹性变形。
如图7和图9所示,柔性段22可以仅包括柔性层222,当然,为了避免柔性段22过度变形,保证柔性段22具有一定的强度,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段22包括相连接的加强骨架221以及柔性层222。柔性层222可以产生形变,加强骨架221起到结构加强的效果。柔性层222和加强骨架221可以是层叠设置,或者加强骨架221嵌入柔性层222内部,使得柔性层222包裹加强骨架221设置。示例性的,加强骨架221嵌入柔性层222内部,因此柔性段22的表面产生形变,内部则通过加强骨架221进行支撑。
加强骨架221和柔性层222之间的连接方式具有多种,加强骨架221和柔性层222的一种可实现的固定方式是,加强骨架221与柔性层222粘接。具体地,加强骨架221与柔性层222之间可以采用胶水或者双面胶等进行粘接。柔性段22可以具有多层柔性层222,加强骨架221设置在相邻两层柔性层222之间,从而被两层柔性层222包裹在内。当然,其它实施例中,加强骨架221也可以设置在柔性层222的外侧面,并显露在外。
加强骨架221和柔性层222的另一种可实现的固定方式是,柔性层222为软胶层,加强骨架221与柔性层222一体注塑成型。本实施例中,柔性层222采用塑胶注塑成型,加强骨架221作为嵌件与柔性层222一体注塑成型。示例性的,加强骨架221嵌入到柔性层222内部。柔性层222和加强骨架221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使得柔性层222和加强骨架221两者之间无需安装,避免了两者之间断裂脱离。
加强骨架22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塑胶或者金属。加强骨架22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杆状、块状、片状等。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加强骨架221包括沿滑板20滑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根加强筋条。由于相邻两根加强筋条之间是具有间隔的,因此该间隔相当于可以为柔性段22提供一定的变形空间,保证柔性段22在与第二导轨13对接时能够顺利变形并实现顺畅滑动。同时,设置多根加强筋条后,又可以对柔性层222起到结构加强作用,避免柔性层222由于材质较软而产生过度变形脱离第一导轨或者第二导轨13。
进一步地,柔性段22具有沿滑板20滑动方向延伸的第一侧面201,第一侧面201背离或者面向第一表面11,第一侧面201设有变形凹槽202,变形凹槽202可以在柔性段22产生形变时为柔性段22提供变形空间,避免柔性段22扭曲脱离第二导轨13。变形凹槽202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长条状、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变形凹槽20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当设置多个变形凹槽202时,多个变形凹槽202可以沿滑板20的滑动方向间隔分布,或者,多个变形凹槽202呈矩形阵列状排布等等。
示例性的,多个变形凹槽202沿滑板20的滑动方向间隔分布,相邻两个变形凹槽202之间形成凸部203,因此沿滑板20的滑动方向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凸部203,本实施例中,凸部203呈长条状,其长度方向与滑动方向垂直。柔性段22的加强筋条对应凸部203设置,每一根加强筋条对应一个凸部203。通过将加强筋条设置在凸部203对应的位置,凸部203壁厚较大,可以更好包裹加强筋条。凸部203两侧的变形凹槽202则可以为柔性段22提供一定的变形空间,当柔性段22被挤压时,相邻两个凸部203之间的距离可以被压缩减小。
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段21与柔性段22一体注塑成型。例如,固定段21可以采用硬质塑胶结构,柔性段22的柔性层222采用软质塑胶结构,两者一体注塑成型。或者,固定段21与柔性段22之间还可以采用插接、卡扣连接、螺钉连接、粘接等方式固定。
固定段21和柔性段22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长条板状或者正方形板状,示例性的,固定段21呈长方形板状,其长度方向沿滑动方向;柔性段22呈长方形板状,其长度方向垂直于滑动方向,其宽度方向沿滑动方向。
为了保证滑板20滑动更加平稳,因此可以对应滑板20设置两个轨道,两个轨道在垂直于滑动方向上间隔设置,每一个轨道均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13。进一步地,滑板20上还可以设置滑槽204与轨道对接。
进一步地,安全带滑动组件还包括下饰板30,下饰板30设置在第二表面12,上饰板10具有与下饰板30重叠的重叠区域,第一导轨设置在重叠区域外,第二导轨13设置在重叠区域。通过在该重叠区域设置第二导轨13,使得滑板20滑动到重叠区域时,能够朝远离第一表面11的方向滑动,避免与重叠区域干涉,从而可以增加滑板20的滑动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安全带滑动组件,安全带滑动组件的滑板20与安全带连接。安全带滑动组件的具体结构请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安全带滑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饰板,所述上饰板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相连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在远离所述第一导轨的方向上朝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倾斜;以及,
滑板,所述滑板包括相连接的固定段和柔性段,所述固定段和所述柔性段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并且,所述柔性段能够滑动至所述第二导轨并产生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滑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段包括相连接的加强骨架以及柔性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滑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骨架嵌入所述柔性层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滑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骨架与所述柔性层粘接;或者,所述柔性层为软胶层,所述加强骨架与所述柔性层一体注塑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滑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骨架包括沿所述滑板滑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根加强筋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滑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段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背离或者面向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侧面设有变形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带滑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设有多个所述变形凹槽,多个所述变形凹槽沿所述滑板的滑动方向间隔分布,相邻两个所述变形凹槽之间形成凸部,所述柔性段的加强筋条对应所述凸部设置,每一根所述加强筋条对应一个所述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滑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为弧形导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安全带滑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饰板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离;
所述安全带滑动组件还包括下饰板,所述下饰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所述上饰板具有与所述下饰板重叠的重叠区域,所述第一导轨设置在所述重叠区域外,所述第二导轨设置在所述重叠区域。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安全带滑动组件。
CN202220373648.3U 2022-02-23 2022-02-23 安全带滑动组件和车辆 Active CN217396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3648.3U CN217396473U (zh) 2022-02-23 2022-02-23 安全带滑动组件和车辆
PCT/CN2023/074812 WO2023160382A1 (zh) 2022-02-23 2023-02-07 安全带滑动组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3648.3U CN217396473U (zh) 2022-02-23 2022-02-23 安全带滑动组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96473U true CN217396473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36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73648.3U Active CN217396473U (zh) 2022-02-23 2022-02-23 安全带滑动组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96473U (zh)
WO (1) WO202316038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0382A1 (zh) * 2022-02-23 2023-08-31 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带滑动组件和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13801B2 (ja) * 1990-09-05 1999-06-28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ョルダーアジャスタ
JPH0653329U (ja) * 1993-01-06 1994-07-19 河西工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プレートの構造
JP4171143B2 (ja) * 1999-08-31 2008-10-22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
JP5895708B2 (ja) * 2012-05-25 2016-03-30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ピラートリム構造
CN204055704U (zh) * 2014-07-18 2014-12-31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及汽车
CN206537251U (zh) * 2017-02-27 2017-10-0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带的调节板按钮结构及车辆
CN207481798U (zh) * 2017-11-07 2018-06-12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立柱内饰板和车辆
CN209938525U (zh) * 2019-04-16 2020-01-14 沈阳金杯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器
CN217396473U (zh) * 2022-02-23 2022-09-09 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带滑动组件和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0382A1 (zh) * 2022-02-23 2023-08-31 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带滑动组件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60382A1 (zh) 2023-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64433B2 (en) Clip for attaching cover member and structure for attaching the cover member
US9597949B2 (en) Glass run for automobile
CN217396473U (zh) 安全带滑动组件和车辆
US20090071077A1 (en) Automotive glass run
MX2014011260A (es) Corredera para cristal.
KR20010062079A (ko) 윈도우 몰딩
CN107089123A (zh) 内密封条和使用该内密封条的车用门的密封构造
CN102310820B (zh) 车辆用内装构件
JP2004098768A (ja) 車両用インナーベルトモール、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US6969111B2 (en) Sealing structure of sliding roof of motor vehicle
US5228738A (en) Windshield glass molding for vehicles
WO2023169446A1 (zh) 包边结构及车辆
EP0367524A2 (en) Window molding member for automobiles
JP3795355B2 (ja) 車両用ルーフモール
CN213322604U (zh) 安装有嵌件的玻璃总成
CN212715788U (zh) 一种集成拼扣式装饰线条
JP5755090B2 (ja) 車両用のモール
CN217259514U (zh) 一种车窗导向结构和车窗系统
JP2003040042A5 (zh)
CN218112329U (zh) 无框车门密封结构及汽车
CN218085033U (zh) 一种零面差车门系统
CN217952622U (zh) 一种防凝露及变形的导风板和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WO2023046023A1 (zh) 带有装饰件的车窗总成
KR20200093118A (ko) 경량화된 일체형 윈도채널조립체
CN218750219U (zh) 车窗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