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6122U - 后拖车杠组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拖车杠组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96122U
CN217396122U CN202221273989.XU CN202221273989U CN217396122U CN 217396122 U CN217396122 U CN 217396122U CN 202221273989 U CN202221273989 U CN 202221273989U CN 217396122 U CN217396122 U CN 217396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welded
connecting piece
reinforcing
ba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7398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涛
张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7398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96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96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961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拖车杠组件和车辆,后拖车杠组件包括:第一横梁;配合件,配合件设置于第一横梁的下方且设置有拖钩穿孔,拖钩配合在拖钩穿孔内且和配合件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横梁相互焊接且第一连接件设置有容纳槽,配合件配合在容纳槽内,第一连接件和配合件相互焊接;第一加强件,第一加强件设置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横梁的连接处,第一加强件的一侧和第一连接件相互焊接且另一侧和第一横梁相互焊接。配合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横梁之间相互焊接,这样使得后拖车杠为一体结构,从而提升后拖车杠组件的整体结构稳定性,从而增强整体的拖拽强度。

Description

后拖车杠组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拖车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拖车杠组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拖车杠是安装在汽车尾部,可以用来拖拽拖车,游艇,房车等的连接件,目前常用的拖车杠是焊接在汽车尾部,然后通过接插管和后车的插管连接。在实际应用当中,需要将抛锚的汽车拖回修理间时,将拖车杠挂上挂钩,连接至拖车。后拖车杠通常与后保险杠为整体结构,小方管通过螺栓连接在后拖车杠横梁上。
相关技术中,后拖车杠与后保险杠为一体式结构,任一损坏都需要对整体进行重装维修,增加维修成本,并且后拖车杠小方管只用四个螺栓进行连接,强度相对较低,不利于拖拽较重物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后拖车杠组件,配合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横梁之间相互焊接,这样使得后拖车杠为一体结构,从而提升后拖车杠组件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后拖车杠组件,包括:第一横梁;配合件,所述配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下方且设置有拖钩穿孔,拖钩配合在所述拖钩穿孔内且和所述配合件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横梁相互焊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容纳槽,所述配合件配合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配合件相互焊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拖车杠组件,配合件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在第一横梁上,这样使得后拖车杠组件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以及配合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横梁之间相互焊接,这样使得后拖车杠为一体结构,进一步地提升后拖车杠组件的整体结构稳定性,从而增强整体的拖拽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拖车杠组件还包括: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设置于所述配合件的前侧,所述第二加强件和所述第一横梁相互焊接且和所述第一连接件相互焊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侧设置有翻边且所述翻边朝向下方弯折设置,所述第二加强件上设置有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和所述翻边相对设置且和所述翻边相互焊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加强件上设置有第一焊接孔,所述第一焊接孔和所述第一横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焊接孔的边缘处和所述第一横梁相互焊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两侧设置有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朝向远离所述容纳槽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加强部和所述第一横梁相互焊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容纳槽的底边设置有第二焊接孔且侧边设置有第三焊接孔,所述第二焊接孔的边缘和所述配合件相互焊接,所述第三焊接孔的边缘和所述配合件相互焊接;和/或,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侧设置有第四焊接孔,所述第四焊接孔的边缘和所述第一横梁相互焊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拖车杠组件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横梁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一侧和所述第一连接件相互焊接且另一侧和所述第一横梁相互焊接;所述第一加强件包括:加强主体和第三加强部,所述第三加强部设置于所述加强主体的两侧且朝向远离所述加强主体的一侧延伸,所述加强主体和所述第三加强部之间设置有加强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拖车杠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一横梁相互焊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和车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拖车杠组件还包括:第二横梁和第三加强件,所述第二横梁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上侧,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相互焊接,所述第三加强件焊接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架和所述后拖车杠组件,所述后拖车杠组件和所述车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拖车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拖车杠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拖车杠组件的仰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配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后拖车杠组件;
10、第一横梁;
20、配合件;21、拖钩穿孔;22、螺栓;23、第一插接孔;24、第四加强部;
30、第一连接件;31、容纳槽;32、翻边;33、第二加强部;34、第二焊接孔;35、第三焊接孔;36、第四焊接孔;37、第二插接孔;
40、第一加强件;41、加强主体;42、第三加强部;43、加强斜面;
50、第二加强件;51、第一加强部;52、第一焊接孔;
60、第二连接件;61、螺栓穿孔;62、减重孔;63、第三插接孔;
70、第二横梁;80、第三加强件;90、拖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拖车杠组件100,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后拖车杠组件100的车辆。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拖车杠组件100包括:第一横梁10、配合件20、第一连接件30和第一加强件40。
其中,如图4所示,配合件20设置于第一横梁10的下方,并且配合件20上设置有拖钩穿孔21,拖钩90配合在拖钩穿孔21内,并且拖钩90和配合件20固定连接。也就是说,配合件20上设置有拖钩穿孔21,这样可以将拖钩90固定在拖钩穿孔21内,从而实现拖钩90和后拖车杠组件100之间的固定配合。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配合件20上设置有第一插接孔23,在第一连接件30上设置有第二插接孔37,以及在拖钩90上设置有第四插接孔,这样可以通过销轴依次穿过第二插接孔37、第一插接孔23、第四插接孔来实现拖钩90和配合件20之间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第一连接件30和配合件20上设置有螺栓穿孔,以及在拖钩90上设置有螺栓孔,这样可以通过螺栓22穿过螺栓穿孔后和螺栓孔螺纹配合来实现拖钩90和配合件20之间的固定,这样可以提升拖钩90和后拖车杠组件100之间的连接强度。
此外,如图4所示,配合件20朝向拖钩90的端部设置有第四加强部24,通过设置第四加强部24可以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颠簸导致配合件20边缘受损,进而可以增大配合件20与拖钩90之间的连接强度,提升整体的抗疲劳破坏性能。其中,第四加强部24为加强板,加强板围设配合件20的端部。
以及,结合图1-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30和第一横梁10相互焊接,并且第一连接件30设置有容纳槽31,配合件20配合在容纳槽31内,第一连接件30和配合件20相互焊接。也就是说,配合件20配合在第一连接件30设置的容纳槽31内,并且第一连接件30和配合件20之间相互焊接,这样可以实现第一连接件30和配合件20之间的固定连接。以及,第一连接件30还与第一横梁10进行焊接,这样可以实现第一连接件30和第一横梁10之间的固定连接,以及,配合件20、第一连接件30和第一横梁10之间通过焊接形成为一体,这样可以提升后拖车杠组件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从而增强整体的拖拽强度。
此外,结合图1-图和图6所示,第一加强件40设置于第一连接件30和第一横梁10的连接处,第一加强件40的一侧和第一连接件30相互焊接,并且第一加强件40的另一侧和第一横梁10相互焊接。也就是说,第一加强件40与第一连接件30以及第一横梁10搭接,将配合件20包裹起来,防止在拖拽过程中造成配合件20的疲劳破坏。具体地,第一加强件40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进行焊接,以及第一加强件40还与第一横梁10进行焊接,这样可以提升后拖车杠组件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由此,配合件20通过第一连接件30固定在第一横梁10上,以及配合件2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加强件40,这样使得后拖车杠组件100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以及配合件20、第一连接件30、第一加强件40和第一横梁10之间相互焊接,这样使得后拖车杠为一体结构,进一步地提升后拖车杠组件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从而增强整体的拖拽强度。
此外,结合图2和图3所示,后拖车杠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加强件50,第二加强件50设置于配合件20的前侧,第二加强件50和第一横梁10相互焊接,并且第二加强件50和第一连接件30相互焊接。其中,第二加强件50设置在配合件20的后侧,并且第二加强件50不仅和第一横梁10焊接,还和第一连接件30进行焊接,这样可以提升第二加强件50的连接稳定性,从而在进行拖拽工作时,第二加强件50可以起到与第一横梁10和第一连接件30相互配合提供与拖拽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提升后拖车杠组件100的稳定性,增强了配合件20的抗拉能力。
此外,结合图2和图5所示,第一连接件30的两侧设置有翻边32,并且翻边32朝向下方弯折设置,第二加强件50上设置有第一加强部51,第一加强部51和翻边32相对设置,并且第一加强部51和翻边32相互焊接。其中,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加强件50连接时,第一连接件30的后侧边缘和第二加强件50之间相互焊接,这样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30的后侧边缘的相对长度来提升第二加强件50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的连接强度,如此,在第一连接件30的两侧设置有翻边32,这样使得第一连接件30的后侧边缘的相对长度更长,并且在第二加强件50对应翻边32的位置处设置第一加强部51,这样可以方便翻边32和第一加强部51之间的焊接,从而可以提升第二加强件50的结构强度。
以及,翻边32朝向下方弯折设置,这样使得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加强件50之间的焊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加强件50的焊接,另一部分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翻边32和第一加强部51的焊接,这样使得第二加强件50不仅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进行焊接,还可以在上下方向上进行焊接,从而可以提升第二加强件50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翻边32朝向下方弯折设置,还可以提升后拖车杠组件100在受到颠簸时后拖车杠组件100纵向搭接强度,同时防止应力在第一连接件30与第二加强件50的焊道在左右方向上的末端造成应力集中。
如图2所示,第二加强件50上设置有第一焊接孔52,第一焊接孔52和第一横梁10相对设置,第一焊接孔52的边缘处和第一横梁10相互焊接。如此,通过在第二加强件50上设置第一焊接孔52,这样在第二加强件50和第一横梁10进行焊接时,第一焊接孔52的内侧边缘处可以和第一横梁10进行焊接,也就是说,这样可以提升第二加强件50和第一横梁10之间的焊道长度,从而可以提升第二加强件50和第一横梁10之间的连接强度。
此外,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件30两侧设置有第二加强部33,第二加强部33朝向远离容纳槽31的一侧延伸,第二加强部33和第一横梁10相互焊接。具体地,第二加强部33和翻边32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并且第二加强部33形成为方形结构,这样在进行拖拽时,使得力不会沿着第一连接件30的边缘一直传递,对第一连接件30受到的力起到发散作用,防止应力集中造成结构破坏。
并且,通过第二加强部33还可以增加第一连接件30和第一横梁10之间的焊道的长度,从而提升第一连接件30和第一横梁10之间的连接强度,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整体结构,增强整体的拖拽强度。
如图5所示,容纳槽31的底边设置有第二焊接孔34,并且容纳槽31的侧边设置有第三焊接孔35,第二焊接孔34的边缘和配合件20相互焊接,第三焊接孔35的边缘和配合件20相互焊接。如此设置,通过第二焊接孔34和第三焊接孔35可以提升第一连接件30和配合件20之间的焊道的实际长度,这样可以提升第一连接件30和配合件2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增强整体的拖拽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件30的两侧设置有第四焊接孔36,第四焊接孔36的边缘和第一横梁10相互焊接。也就是说,通过第四焊接孔36可以提升第一连接件30和第一横梁10之间的焊道的实际长度,这样可以提升第一连接件30和第一横梁1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增强整体的拖拽强度。
此外,如图6所示,第一加强件40包括:加强主体41和第三加强部42,第三加强部42设置于加强主体41的两侧,并且第三加强部42朝向远离加强主体41的一侧延伸,加强主体41和第三加强部42之间设置有加强斜面43。也就是说,在加强主体41和第三加强部42之间设置一个加强斜面43,通过设置加强斜面43可以起到在拖拽过程中防止第一加强件40产生应力集中的作用,在进行拖拽受力时,拖拽应力形成在加强斜面43的末端,并沿左右方向发散,这样可以提升整体结构拖拽性能。
结合图1-图3和图7所示,后拖车杠组件10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60,第二连接件60设置于第一横梁10的两端,第二连接件60和第一横梁10相互焊接,第二连接件60和车架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后拖车杠组件100和车架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60进行固定连接。
具体地,在第二连接件60上设置有第三插接孔63,第一横梁10插接在第三插接孔63内,并且第一横梁10和第二连接件60进行焊接,这样使得后拖车杠组件100形成为一体式结构,这样可以增强后拖车杠组件100的整体强度。以及,在第二连接件60上设置有螺栓穿孔61,以及在车架上设置有螺栓孔,螺栓在穿过螺栓穿孔61后和螺栓孔进行螺纹连接,这样可以实现第二连接件60和车架之间的固定连接。以及,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为可拆卸式,这样可以方便后拖车杠组件100的拆装,即,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进行选装,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降低了售后维修的成本。
参照图6所示,螺栓穿孔61为三个,这样可以通过三个螺栓来将第二连接件60和车架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样可以提升第二连接件60和车架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其中一个螺栓穿孔61设置成长圆孔,防止因制造工艺误差造成搭接时螺栓不能正常通过螺栓孔,增强结构的安装方便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二连接件60上设置有减重孔62,可以达到减轻后拖车杠组件100的整体重量的作用。
此外,结合图1和图2所示,后拖车杠组件100还包括:第二横梁70和第三加强件80,第二横梁70设置于第一横梁10的上侧,第一横梁10和第二横梁70之间相互焊接,第三加强件80焊接在第二连接件60和第二横梁70之间。如此设置,在第一横梁10的上方还设置有第二横梁70,第一横梁10和第二横梁70之间相互配合,从而可以提升后拖车杠组件100的整体强度,并且,第一横梁10和第二横梁70均与第二连接件60进行固定连接,这样不仅可以实现第一横梁10和第二连接件60的连接,还可以实现第二横梁70与第二连接件60的连接,从而提升了后拖车杠组件100的整体强度。其中,第二横梁70的外径小于第一横梁10的外径,这样可以降低后拖车杠组件100的生产成本。
以及,在第二加强件50焊接时,第二加强件50不仅可以与第一横梁10进行焊接,而且可以与第二横梁70进行焊接,从而可以提升第二加强件50的连接强度。
以及,在第二横梁70和第二连接件60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件80,第三加强件80的一侧和第二横梁70进行焊接,并且第三加强件80的另一侧和第二连接件60进行焊接,这样可以提升后拖车杠组件100抗横向挤压能力,同时增强了整体结构安装后的稳定性,提升了后拖车杠组件100的性能。其中,第三加强件80可以为三角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架和后拖车杠组件100,后拖车杠组件100和车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如此设置,车架和后拖车杠组件100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60进行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即,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进行选装,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降低了售后维修的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后拖车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横梁;
配合件,所述配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下方且设置有拖钩穿孔,拖钩配合在所述拖钩穿孔内且和所述配合件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横梁相互焊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容纳槽,所述配合件配合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配合件相互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拖车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设置于所述配合件的前侧,所述第二加强件和所述第一横梁相互焊接且和所述第一连接件相互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拖车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侧设置有翻边且所述翻边朝向下方弯折设置,所述第二加强件上设置有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和所述翻边相对设置且和所述翻边相互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拖车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件上设置有第一焊接孔,所述第一焊接孔和所述第一横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焊接孔的边缘处和所述第一横梁相互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拖车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两侧设置有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朝向远离所述容纳槽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加强部和所述第一横梁相互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拖车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底边设置有第二焊接孔且侧边设置有第三焊接孔,所述第二焊接孔的边缘和所述配合件相互焊接,所述第三焊接孔的边缘和所述配合件相互焊接;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侧设置有第四焊接孔,所述第四焊接孔的边缘和所述第一横梁相互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拖车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横梁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一侧和所述第一连接件相互焊接且另一侧和所述第一横梁相互焊接;
所述第一加强件包括:加强主体和第三加强部,所述第三加强部设置于所述加强主体的两侧且朝向远离所述加强主体的一侧延伸,所述加强主体和所述第三加强部之间设置有加强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拖车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一横梁相互焊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和车架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拖车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横梁和第三加强件,所述第二横梁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上侧,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相互焊接,所述第三加强件焊接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拖车杠组件,所述后拖车杠组件和所述车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CN202221273989.XU 2022-05-25 2022-05-25 后拖车杠组件和车辆 Active CN217396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73989.XU CN217396122U (zh) 2022-05-25 2022-05-25 后拖车杠组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73989.XU CN217396122U (zh) 2022-05-25 2022-05-25 后拖车杠组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96122U true CN217396122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45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73989.XU Active CN217396122U (zh) 2022-05-25 2022-05-25 后拖车杠组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961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06467B2 (en) Structure of rear portion of car body
US8371602B1 (en) Collapsible vehicle tow loop
US20160214450A1 (en) Trailer hitch
CN213473291U (zh) 纵梁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JP2007126079A (ja) 自動車
CN217396122U (zh) 后拖车杠组件和车辆
EP2819911B1 (en) Connecting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vehicle sub-frame and a vehicle body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CN217374043U (zh) 拖车钩安装结构、拖车钩连接组件和车辆
US20130277945A1 (en) Swept torsion hitch tube
CN113771562B (zh) 一种用于电动客车的拖车结构
JP3815263B2 (ja) トレーラヒッチ取付け構造
JP2007099031A (ja) トーイングヒッチメンバ
CN218257595U (zh) 车辆拖挂接口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CN104364095B (zh) 带有力分配支架的拖曳装置的附接
CN217778260U (zh) 牵引装置和汽车
CN210555122U (zh) 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以及全地形车
CN217319944U (zh) 一种前拖车结构
CN209566750U (zh) 一种拖车杠
CN215244193U (zh) 拖车杠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7598254U (zh) 拖车钩总成和车辆
CN219406367U (zh) 后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CN217320529U (zh) 一种前地板总成结构
CN214492425U (zh) 拖车连接装置和全地形车
CN218287893U (zh) 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7455554U (zh) 一种拖车钩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