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55122U - 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以及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以及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55122U
CN210555122U CN201920822505.4U CN201920822505U CN210555122U CN 210555122 U CN210555122 U CN 210555122U CN 201920822505 U CN201920822505 U CN 201920822505U CN 210555122 U CN210555122 U CN 210555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tch
terrain vehicle
mounting plate
mounting
to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225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大华
徐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70630447&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10555122(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225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55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55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551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以及全地形车,所述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以及全地形车包括:拖挂件,所述拖挂件设置有拖挂孔;上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连接在所述拖挂件的上表面,所述上安装板横向设置且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下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连接在所述拖挂件的下表面,所述下安装板横向设置且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由此,通过对拖挂装置的安装结构进行调整,能够有效地将受力分散,从而能够避免应力集中的问题,进而能够增加拖挂装置的强度,防止拖挂装置与车架的连接安装位置断裂,增强拖挂装置与车架的连接稳定性。

Description

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以及全地形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以及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拖挂装置是许多车辆的重要组成部件,例如,货车,拖拉机等。拖挂装置设置在车架上,用以拖挂货箱或者其它装载货物的部件,从而能够满足车辆装载货物的需求。
相关技术中,拖挂装置的形式通常为一个起安装作用的U型钣金件加一个方管组成,或者拖挂装置直接是一个铸件,上述的两种形式都只设有两个安装孔,并且两个安装孔的距离较近,上述两种形式的两颗螺栓从上往下通过安装孔将拖挂装置装配在车架底部,因此,当拖挂装置工作时,拖挂装置会频繁受到较大的冲击和拖拽力,并且拖挂装置的受力点较为集中,局部受力大,长此以往,易导致拖挂装置与车架的连接安装位置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该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能够避免应力集中,并且其强度较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还提出了一种全地形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包括:拖挂件,所述拖挂件设置有拖挂孔;上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连接在所述拖挂件的上表面,所述上安装板横向设置且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下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连接在所述拖挂件的下表面,所述下安装板横向设置且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由此,通过对拖挂装置的安装结构进行调整,能够有效地将受力分散,从而能够避免应力集中的问题,进而能够增加拖挂装置的强度,防止拖挂装置与车架的连接安装位置断裂,增强拖挂装置与车架的连接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安装板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拖挂件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横向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还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弯折设置且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一固定部朝横向斜上方弯折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横向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向其上方延伸的所述第二固定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下安装板包括:第三固定部、第二连接部和第四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拖挂件的下表面,所述第三固定部的横向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还连接所述第四固定部,所述第四固定部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弯折设置且设置有所述第二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固定部之间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四固定部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三固定部朝横向斜下方弯折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横向另一端又分别连接有向其上方延伸的所述第四固定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左下纵梁、右下纵梁、左竖梁和右竖梁,所述左下纵梁和所述右下纵梁横向间隔设置,所述左竖梁连接在所述左下纵梁的后端,所述右竖梁连接在所述右下纵梁的后端,所述左竖梁和所述右竖梁横向间隔设置;所述上安装板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分别对应所述左竖梁和所述右竖梁,所述下安装板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分别对应所述左下纵梁和所述右下纵梁;多个紧固件,多个所述紧固件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以将所述拖挂装置固定在所述左下纵梁、所述右下纵梁、所述左竖梁和所述右竖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左下纵梁和所述右下纵梁之间设置有底板,所述紧固件将所述拖挂件的底壁前端和所述底板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拖挂装置10;
拖挂件11;第三安装孔111;拖挂孔112;
上安装板12;第一固定部121;第一连接部122;第二固定部123;第一安装孔1231;第一加强筋124;
下安装板13;第三固定部131;第二连接部132;第四固定部133;第二安装孔1331;第二加强筋134;
螺母20;车架30;左下纵梁31;右下纵梁32;左竖梁33;右竖梁34;底板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10,该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10能够避免应力集中,并且其强度较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10,包括:拖挂件11、上安装板12、下安装板13。
如图1和图2所示,拖挂件11设置有拖挂孔112,拖挂孔112设置在拖挂件11的两个侧面上,拖挂件11的底面较其顶面的长度长,拖挂件11底面的前段设置有两个安装孔,其能够将拖挂件11与车辆固定连接,从而增强拖挂件11与车辆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上安装板12连接在拖挂件11的上表面,上安装板12横向设置,并且其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231,上安装板12呈正U形,上安装板12的两端向上延伸,使用紧固件分别穿过两个第一安装孔1231将上安装板12与车架30连接,能够增强其与车架30连接的稳定性,将第一安装孔1231设置为两个,能够将安装孔的受力分散,将两个第一安装孔1231分别设置在上安装板12的两端,能够增大安装孔的距离,避免应力集中,横向即为图中的左右方向。
如图2所示,下安装板13连接在拖挂件11的下表面,下安装板13横向设置,并且其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331,下安装板13的中间部分为向下弯折的板状,下安装板13的两端与中间部分方向相反,其向上延伸,使用紧固件分别穿过两个第二安装孔1331将下安装板13与车架30连接,能够增强其与车架30连接的稳定性,将第二安装孔1331设置为两个,能够将安装孔的受力分散,将两个第二安装孔1331分别设置在下安装板13的两端,能够增大安装孔的距离,避免应力集中。
将拖挂装置10设置为此种结构,拖挂装置10的上下两个安装板分别设置在拖挂件11的上下表面,拖挂装置10的上下两个安装板分别通过两个安装孔与车架30相连,并且拖挂件11也通过两个安装孔与车辆相连,通过增设安装孔,能够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
由此,通过对拖挂装置10的安装结构进行调整,能够有效地将受力分散,从而能够避免应力集中的问题,进而能够增加拖挂装置10的强度,防止拖挂装置10与车架30的连接安装位置断裂,增强拖挂装置10与车架30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上安装板12包括:第一固定部121、第一连接部122和第二固定部123,第一固定部121固定连接在拖挂件11的上表面,第一固定部121的横向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部122,第一连接部122还连接第二固定部123,第二固定部123相对第一连接部122弯折设置且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231。上安装板12呈正U形,第一固定部121、第一连接部122和第二固定部123为平板结构,第一固定部121的上方设置有减重孔,能够减轻上安装板12的重量,第一固定部121的宽度比拖挂件11上表面的宽度略宽,第一固定部121的横向两端分别连接有向斜上方延伸的第一连接部122,两个第一连接部122的横向另一端又分别连接有向其上方延伸的第二固定部123,将上安装板12设置为此种结构,能够增大两个第一安装孔1231的距离,从而能够有效地将受力分散,进而能够避免应力集中。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122和第一固定部121之间的连接处,以及第一连接部122和第二固定部123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24。第一连接部122和第一固定部121的连接处设置有两个间隔的第一加强筋124,第一连接部122与第二固定部123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个第一加强筋124,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124能够增强第一连接部122与第一固定部121连接处以及第一连接部122与第二固定部123连接处的强度,能够防止其变形及断裂。
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122相对第一固定部121朝横向斜上方弯折设置,第一连接部122的横向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向其上方延伸的第二固定部123。将第一连接部122设置为朝横向斜上方弯折,能够增大两个第一安装孔1231的距离,从而能够有效地将受力分散,避免应力集中,还能够配合车架30的尺寸,进而与车架30顺利连接。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下安装板13包括:第三固定部131、第二连接部132和第四固定部133,第三固定部131固定连接在拖挂件11的下表面,第三固定部131的横向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连接部132,第二连接部132还连接第四固定部133,第四固定部133相对第二连接部132弯折设置且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331。第三固定部131、第二连接部132和第四固定部133为平板结构,第三固定部131的宽度比拖挂件11下表面的宽度略宽,第三固定部131的横向两端分别连接有向斜下方延伸的第二连接部132,两个第二连接部132的横向另一端又分别连接有向其上方延伸的第四固定部133,将下安装板13设置为此种结构,能够增大两个第二安装孔1331的距离,从而能够有效地将受力分散,进而能够避免应力集中。
第二连接部132相对第三固定部131朝横向斜下方弯折设置,第二连接部132的横向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向其上方延伸的第四固定部133。将第二连接部132设置为朝横向斜下方弯折,能够增大两个第二安装孔1331的距离,从而能够有效地将受力分散,避免应力集中,还能够配合车架30的尺寸,进而与车架30顺利连接。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部132和第三固定部131之间的连接处,以及第二连接部132和第四固定部133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34。第二连接部132和第三固定部131的连接处设置有两个间隔的第二加强筋134,第二连接部132与第四固定部133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个第二加强筋134,通过设置第二加强筋134能够增强第二连接部132与第三固定部131连接处以及第二连接部132与第四固定部133连接处的强度,能够防止下安装板13变形及断裂。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拖挂件11构造为方管,拖挂件11的纵向前端面为斜面以露出拖挂件11的底壁,拖挂件11的底壁前端设置有第三安装孔111。拖挂件11的底壁长于其上壁,拖挂件11的底壁的前段设置有两个第三安装孔111,拖挂件11底壁的前端与车辆接触并固定连接,通过在拖挂件11底壁的前段增设两个第三安装孔111,能够增强拖挂件11与车辆的连接稳定性,并且能够分散受力,从而避免应力集中的现象。纵向即为图中的前后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第一安装孔1231、第二安装孔1331和第三安装孔111处均设置有焊接螺母20。使用焊接螺母20将拖挂装置10与全地形车连接,能够增强强度,从而增强其与全地形车的连接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车,其包括:车架30、上述实施例的拖挂装置10与多个紧固件。车架30包括:左下纵梁31、右下纵梁32、左竖梁33和右竖梁34,左下纵梁31和右下纵梁32横向间隔设置,左竖梁33连接在左下纵梁31的后端,右竖梁34连接在右下纵梁32的后端,左竖梁33和右竖梁34横向间隔设置。上安装板12的两个第一安装孔1231分别对应左竖梁33和右竖梁34,下安装板13的两个第二安装孔1331分别对应左下纵梁31和右下纵梁32。多个紧固件用于穿过第一安装孔1231和第二安装孔1331,以将拖挂装置10固定在左下纵梁31、右下纵梁32、左竖梁33和右竖梁34上。左下纵梁31与右下纵梁32的位置限定了下安装板13的长度,下安装板13的长度应与左下纵梁31与右下纵梁32之间的距离相匹配,左竖梁33与右竖梁34的位置限定了上安装板12的长度,上安装板12的长度应与左竖梁33与右竖梁34之间的距离相匹配。通过拖挂装置10与车辆的此种安装形式,并且通过使用多个紧固件,能够增强拖挂装置10与车辆的连接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左下纵梁31和右下纵梁32之间设置有底板40,紧固件将拖挂件11的底壁前端和底板40固定,能够增强拖挂件11与车辆的连接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其特征在于,
拖挂件,所述拖挂件设置有拖挂孔;
上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连接在所述拖挂件的上表面,所述上安装板横向设置且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下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连接在所述拖挂件的下表面,所述下安装板横向设置且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板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拖挂件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横向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还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弯折设置且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一固定部朝横向斜上方弯折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横向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向其上方延伸的所述第二固定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装板包括:第三固定部、第二连接部和第四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拖挂件的下表面,所述第三固定部的横向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还连接所述第四固定部,所述第四固定部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弯折设置且设置有所述第二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固定部之间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四固定部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三固定部朝横向斜下方弯折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横向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向其上方延伸的所述第四固定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挂件构造为方管,所述拖挂件的纵向前端面为斜面以露出所述拖挂件的底壁,所述拖挂件的底壁前端设置有第三安装孔。
9.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左下纵梁、右下纵梁、左竖梁和右竖梁,所述左下纵梁和所述右下纵梁横向间隔设置,所述左竖梁连接在所述左下纵梁的后端,所述右竖梁连接在所述右下纵梁的后端,所述左竖梁和所述右竖梁横向间隔设置;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拖挂装置,所述上安装板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分别对应所述左竖梁和所述右竖梁,所述下安装板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分别对应所述左下纵梁和所述右下纵梁;
多个紧固件,多个所述紧固件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以将所述拖挂装置固定在所述左下纵梁、所述右下纵梁、所述左竖梁和所述右竖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纵梁和所述右下纵梁之间设置有底板,所述紧固件将所述拖挂件的底壁前端和所述底板固定。
CN201920822505.4U 2019-05-31 2019-05-31 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以及全地形车 Active CN210555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2505.4U CN210555122U (zh) 2019-05-31 2019-05-31 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以及全地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2505.4U CN210555122U (zh) 2019-05-31 2019-05-31 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以及全地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55122U true CN210555122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30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22505.4U Active CN210555122U (zh) 2019-05-31 2019-05-31 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以及全地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551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71677B2 (ja)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JP4531422B2 (ja) 車両用バンパリィンフォース
US8870224B2 (en) Engine cradle with deflector device
JP2003160068A (ja) けん引フック取付構造
US6402179B1 (en) Lightweight towing cross member for a vehicle
EP1380444A1 (en) A tow bar beam structure
US7549668B2 (en) Integral hitch and beam
CN205632664U (zh) 一种重型汽车牵引横梁装置总成
CN210555122U (zh) 全地形车的拖挂装置以及全地形车
CN213473291U (zh) 纵梁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JP2011016404A (ja) 牽引用フックブラケットの取り付け構造
CN113771562B (zh) 一种用于电动客车的拖车结构
JP6258385B2 (ja) 車両用バンパ構造
JP3815263B2 (ja) トレーラヒッチ取付け構造
US20050173893A1 (en) Pintle mount
CN217396122U (zh) 后拖车杠组件和车辆
CN216331253U (zh) 拖车钩
CN217553608U (zh) 拖车钩及车辆
CN211106795U (zh) 一种牵引座总成及牵引车
CN215621839U (zh) 车辆后防护装置
CN218536239U (zh) 尾端结构件和车辆
CN218558489U (zh) 一种限位块总成以及牵引车
CN218463423U (zh) 车辆的拖车钩总成以及车辆
JP2019137078A (ja) 牽引フック取付構造
CN218172404U (zh) 一种前地板总成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0

Address after: 311102 No. 116 Wuzhou Road, Yuh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Linpi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67, No.18, Xinya Road, Wujin national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003

Patentee before: Segwa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