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21839U - 车辆后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后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21839U
CN215621839U CN202122127916.1U CN202122127916U CN215621839U CN 215621839 U CN215621839 U CN 215621839U CN 202122127916 U CN202122127916 U CN 202122127916U CN 215621839 U CN215621839 U CN 2156218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late
vehicle
protection
gu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2791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飞
周小翔
海航
高建兵
赵林
张云凯
尤征宇
陈来生
沈卫东
蒋平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 Ltd
Nantong CIMC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 Ltd
Nantong CIMC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 Ltd, Nantong CIMC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2791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218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218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218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后防护装置,设置于车辆的车架上,车辆后防护装置包括支撑臂、防护板及防护架;支撑臂连接在车架后端的下表面;支撑臂沿竖向延伸;防护板固设于车架后端,防护板朝向车架的一侧面贴合车架的后侧面及支撑臂的后侧面;防护板的上端朝向车架方向上延伸出折弯部,折弯部下表面与车架相贴合;防护架设置于防护板背离支撑臂一侧面的底端,防护架沿车架横向方向延伸。当车辆后部受到冲击时,防护架首先受力,并将受到的冲击力缓冲减小后传递到防护板上,防护板将减小后的冲击力传递到支撑臂上,再通过支撑臂、斜支撑以及车架构成的三角缓冲结构减缓该冲击力,提高车辆的载荷承受能力,增加车辆后防护装置的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车辆后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后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生产制造过程中,通常在车辆的前后部加装防护装置,一方面,加强车辆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能够使得车辆在追尾时,有效的减少车辆的损失。
然而,市面上的车辆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大多数车辆的防护装置采用整体焊接式的槽型钢或矩形钢,少部分使用铝合金材质的也是使用规则壁厚的槽型材或矩形材。此种后防护装置面积较大,重量较大,厂商为减重不得不将板材的厚度减薄。并且,由于后防护装置上需要开设装配灯具的装配孔,其进一步降低了后防护装置的结构强度,使得后防护装置的结构强度较差,安全隐患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较高、安全性较好的车辆后防护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后防护装置,设置于车辆的车架上,车辆后防护装置包括支撑臂、防护板及防护架;支撑臂连接在所述车架后端的下表面;所述支撑臂沿竖向延伸;防护板固设于所述车架后端,所述防护板朝向所述车架的一侧面贴合所述车架的后侧面及所述支撑臂的后侧面;所述防护板的上端朝向所述车架方向上延伸出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下表面与所述车架相贴合;防护架设置于所述防护板背离所述支撑臂的一面,所述防护架位于所述防护板的底端,所述防护架沿所述车架横向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尾灯安装在所述防护板上,并位于所述防护架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架向后超出所述防护板的后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架上表面设置有凸设有防滑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架的后端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沿所述车架横向方向延伸;所述防护板连接在所述横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梁沿竖向间隔为多个,多个所述横梁的横向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所述车架的后端和所述支撑架的后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上端,所述横梁的上表面和所述车架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横梁的上表面抵接于所述折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板上设置有紧固件,所述横梁与所述防护架对应设置,所述紧固件连接所述横梁、所述防护板、及所述防护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架与所述支撑臂之间设置有斜支撑,所述斜支撑前后方向上倾斜设置,所述斜支撑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臂,所述斜支撑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车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架包括固定在所述防护板后侧面的前板、从所述前板向后凸设的支撑板、连接在所述支撑板后端的后板、以及连接在所述后板和所述前板之间的装饰板;所述装饰板于所述后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所述支撑板沿竖向间隔设置为多个;所述支撑板沿竖向方向的厚度大于所述装饰板沿竖向的厚度;所述后板沿纵向的厚度大于所述前板沿纵向的厚度。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车辆后防护装置安装于车辆车架上,支撑臂凸设于车架后端的下表面,防护板贴合于车架的后侧及支撑臂的后侧,防护板上端的折弯部贴合于车架的上表面,以加强车辆后防护装置的结构稳定性。防护板背离车架的一侧设置有防护架,当车辆受到撞击时,首先撞击防护架,防护架受力并减缓冲击力后,再将冲击力力通过防护板及支撑臂减缓后传递到车架上,提高车辆的抗冲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辆后防护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辆后防护装置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辆后防护装置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4是图3中A-A处的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车辆后防护装置实施例防护架的横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车架;110、左纵梁;120、右纵梁;200、支撑臂;300、斜支撑;400、防护板;410、折弯部;420、尾灯;500、防护架;510、前板;520、后板;530、支撑板;540、装饰板;541、防滑部;600、横梁;610、横板;620、加强板;700、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以车辆使用时的状态为参考,确定下文的前、后、上、下、左、右方向,以车辆的长度方向为下文的纵向方向,以车辆的宽度方向为下文的横向方向。
本实用新型车辆后防护装置能够运用于罐式车、搅拌车、厢式货车、自卸车、平板式货车等车辆上。本实用新型以罐式车为例进行说明。
在生产制造中,为了节约成本,车辆的后防护装置结构强度较低,在追尾过程中,罐式车被撞击后,后侧车辆容易破坏前侧车辆的后防护装置,并冲入罐式车的下侧,加剧双方的损失,更甚者将损害驾驶者的生命安全。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辆后防护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辆后防护装置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后防护装置,设置于车辆的车架100上。车辆后防护装置包括设置于车架100下端的支撑臂200、用于连接车架100及支撑臂200的斜支撑300、设置于车架100后端的防护板400、以及设置于防护板400后测的防护架500。防护板400的前侧表面贴合车架100的后侧面及支撑臂200的后侧面,防护板400的上端朝前凸设有折弯部410,折弯部410的底面贴合车架100,以加强车辆后防护装置的结构强度,减小车辆受冲击时的冲击力;防护架500位于防护板400的下端,以加强车辆后防护装置下端的结构强度,当后侧车辆追尾前侧车辆时,后侧车辆撞击前侧车辆,前侧车辆的车辆防护装置能够有效的减小车辆撞击产生的冲击力,并阻止后侧车辆冲入前侧车辆的下部,以进一步减小损失。
在本实施例中,车架100位于车辆的下部,其用于支撑车辆后防护装置,以承受车辆被撞击时的冲击力。车架100包括左纵梁110和右纵梁120,左纵梁110的后侧面和右纵梁120的后侧面分别抵接于防护板400的前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臂200设置于车架100后端的下表面,支撑臂200后端抵接防护板400的前端。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臂200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臂200设置为两个,两个支撑臂分别固定于左纵梁110和右纵梁120上。
在本实施例中,车架100和支撑臂200之间设置有斜支撑300,斜支撑300沿前后方向上倾斜设置,斜支撑300的一端连接车架100,另一端连接支撑臂200,以使车架100、支撑臂200、斜支撑300构成三角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斜支撑300与支撑臂200之间具有45°夹角,以使得车架100、支撑臂200、斜支撑300构成等腰直角三角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防护板400设置于车架100的后端,防护板400的前侧面贴合车架100的后侧面以及支撑架200的后侧面,以扩大车辆后防护装置的抗冲击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板400上端朝前凸设有折弯部410,折弯部410的下表面与车架100相贴合,使得防护板400与折弯部410形成夹角,以加强车辆后防护装置的结构强度。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辆后防护装置实施例的后视图。图4是图3中A-A处的截面图。
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车架100的后端上设置有横梁600,横梁600与防护板400的前侧面相抵接,以加强车辆后防护装置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600包括与防护板400相抵接的横板610、以及设置于横板610前侧面的加强板620,加强板620向前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板620垂直于横板610,使加强板620与横板610之间形成直角,以加强横梁600与防护板400的结构强度,从而加强车辆后防护装置的载荷承受能力。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横板610沿车辆横向方向的两端分别抵接左纵梁110及右纵梁120,加强板620的左右两端分别抵接左纵梁110和右纵梁120,以加强横梁600与车架100结合后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板620为两个,其分别设置于横板610的上下两端。横梁600位于车架100的上端,该横梁上方的加强板620抵接折弯部410的下表面,以加强防护板400、车架100、折弯部410结合后的结构强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横梁600设置于支撑臂200的后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横梁600为多个,其分别设置于车架100与支撑臂200的后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横梁600为多个,横梁600沿横向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车架100的后端和支撑架200的后端,以加强车架100、支撑架200、以及防护板400的结构强度。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车辆后防护装置实施例防护架的横截面图。
参阅图1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防护架500设置于防护板400底端的后侧面上,防护架500沿车辆横向方向在防护板400上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架500包括固定在防护板400后侧面的前板510、从前板510向后凸设的支撑板530、连接在支撑板530后端的后板520,以及连接在前板510和后板520之间的装饰板540;装饰板540分别设置于后板520的上下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530沿竖向间隔设置为多个,以加强支撑架500的结构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530沿竖向方向的厚度大于装饰板540沿竖向的厚度,后板520沿纵向的厚度大于前板510沿纵向的厚度,当防护架500受到冲击时,后板520首先受到冲击,后板520配合支撑板530,以较厚的厚度来承受并减缓撞击瞬间产生的冲击力,以加强防护架500的载荷承受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架500后板520上下两端分别向后凸出有弧形受力结构,该弧形的受力结构能够在承受冲击力时,与后板520、支撑板530一起承受并减缓冲击力,以加强防护架500的载荷承受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架500上表面凸设有防滑部541,以加强防护架500的防滑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中,防护板400的后侧于防护架500的上方,设置有尾灯420,防护架500向后超出防护板400。当前侧车辆受到后侧车辆冲击时,首先受到冲击的是防护架500,当防护架500受到冲击力损坏后,冲击力才开始损伤防护板400以及尾灯520。因此,当冲击力较小时,仅仅是防护架500受到损坏,而尾灯420不会受损。
在本实施例中,防护板400上还设置有紧固件700,紧固件700设置于车架100的后端,其用于连接并固定横梁600及防护板400。在一些实施例中,紧固件700设置于支撑臂200的后端,其连接并固定横梁600、防护板4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紧固件700设置于支撑臂200的后端,其连接并固定横梁600、防护板400及防护架500。
参阅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中,当车辆受到冲击后,防护架500的后板520首先受到撞击的冲击力,并在冲击力通过支撑板520和装饰板540时,受到一定缓冲减小,减小后的冲击力再通过前板510传递到防护板400上。防护板400受到防护架500传递到的冲击力后,将其均匀的传递到支撑臂200上。支撑臂200受力后,通过支撑臂200、斜支撑300以及车架100组成的三角结构,进一步减缓受到的冲击力,从而提高车辆后部的载荷承受能力,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当车辆受到的冲击过大,支撑臂200和斜支撑300受力弯曲时,防护板400受到的冲击力转变为向下的拉力,由于折弯部410下端与车架100贴合,防护板400受到的拉力传递到折弯部410,折弯部410与车架100相贴合以对抗该防护板400的拉力。
在本实用新型中,车辆后防护装置设置于车辆后侧的车架100上,当车辆后部受到冲击时,防护架500首先受力,并将受到的冲击力缓冲减小后均匀的传递到防护板400上,防护板400将减小后的冲击力传递到支撑臂200上,再通过支撑臂200、斜支撑300以及车架100构成的三角缓冲结构,进一步减缓该冲击力,以提高车辆的载荷承受能力,从而增加车辆后防护装置的结构强度,提高车辆安全性能。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后防护装置,设置于车辆的车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后防护装置包括:
支撑臂,其连接在所述车架后端的下表面;所述支撑臂沿竖向延伸;
防护板,其固设于所述车架后端,所述防护板朝向所述车架的一侧面贴合所述车架的后侧面及所述支撑臂的后侧面;所述防护板的上端朝向所述车架方向上延伸出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下表面与所述车架相贴合;
防护架,其设置于所述防护板背离所述支撑臂的一面,所述防护架位于所述防护板的底端,所述防护架沿所述车架横向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上安装有尾灯,所述尾灯位于所述防护架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架向后超出所述防护板的后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架上表面设置有凸设有防滑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后端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沿所述车架横向方向延伸;所述防护板连接在所述横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沿竖向间隔为多个,多个所述横梁的横向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所述车架的后端和所述支撑架的后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上端,所述横梁的上表面和所述车架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横梁的上表面抵接于所述折弯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上设置有紧固件,所述横梁与所述防护架对应设置,所述紧固件连接所述横梁、所述防护板、及所述防护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与所述支撑臂之间设置有斜支撑,所述斜支撑前后方向上倾斜设置,所述斜支撑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臂,所述斜支撑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车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架包括固定在所述防护板后侧面的前板、从所述前板向后凸设的支撑板、连接在所述支撑板后端的后板、以及连接在所述后板和所述前板之间的装饰板;所述装饰板于所述后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所述支撑板沿竖向间隔设置为多个;所述支撑板沿竖向方向的厚度大于所述装饰板沿竖向的厚度;所述后板沿纵向的厚度大于所述前板沿纵向的厚度。
CN202122127916.1U 2021-09-03 2021-09-03 车辆后防护装置 Active CN2156218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27916.1U CN215621839U (zh) 2021-09-03 2021-09-03 车辆后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27916.1U CN215621839U (zh) 2021-09-03 2021-09-03 车辆后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21839U true CN215621839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06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27916.1U Active CN215621839U (zh) 2021-09-03 2021-09-03 车辆后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218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66515B2 (en) Deformable component carrier
JP4771677B2 (ja)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JP4207904B2 (ja) 車両端部構造
US4090721A (en) Apparatus acting reinforcingly in collisions to protect rearwardly placed fuel tanks in vehicles from deformation damages
WO2006080543A1 (ja) 車体構造
CN210882348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门槛梁
CN115107490B (zh) 电池包安装结构及汽车
WO2012081176A1 (ja) 車両の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
JP4035292B2 (ja) オフセット衝突性に優れたバンパー補強材
JP4099781B2 (ja) 車両の牽引フック配置構造
CN215621839U (zh) 车辆后防护装置
JP2010120512A (ja) 耐座屈特性に優れた車両用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
JP4647805B2 (ja) 自動車用サイドステップ
JP2000203461A (ja) 車体構造
CN111994174B (zh) 分段式后地板总成及汽车
JP3345272B2 (ja) 車両用牽引フックの構造
CN214001565U (zh) 前防撞横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430307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6269122U (zh) 一种前防撞梁与前保上横梁连接结构
JP3992408B2 (ja) エネルギー吸収部材
CN221660844U (zh)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支架、汽车碰撞加强装置及汽车
CN217730585U (zh) 车辆地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616556U (zh) 前保险杠的中支架及具有其的前保险杠总成和车辆
CN216269525U (zh) 一种汽车纵梁及其应用的副车架、汽车
CN216232561U (zh) 后副车架结构、横拉杆安装部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429, Chenggang Road, Chongchuan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000

Patentee after: NANTONG CIMC ENERGY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

Patentee after: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226000 155 Chenggang Road, Gangzha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TONG CIMC ENERGY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

Patentee before: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