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78260U - 牵引装置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牵引装置和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78260U CN217778260U CN202222131120.8U CN202222131120U CN217778260U CN 217778260 U CN217778260 U CN 217778260U CN 202222131120 U CN202222131120 U CN 202222131120U CN 217778260 U CN217778260 U CN 2177782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reinforcing plate
- hook body
- tow hook
-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4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牵引装置和具有其的汽车,所述牵引装置包括:横梁连接板、拖钩本体、加强板,所述横梁连接板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前后相对布置;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板部固定连接,并设于所述第一板部上背离所述第二板部的一侧;所述拖钩本体依次穿过所述加强板、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且所述拖钩本体与所述第二板部和所述加强板均固定连接。通过应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横梁连接板及拖钩本体的结构强度,利于提高牵引稳定性,利于提高牵引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牵引装置和具有该牵引装置的汽车。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牵引装置的拖车钩贯穿横纵梁连接板的内外板并焊接连接,当拖车钩处于牵引工况时,外板与拖车钩的焊缝容易出现开裂失效问题,降低牵引性能,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牵引装置,可以提高横梁连接板及拖钩本体的结构强度,利于提高牵引稳定性,利于提高牵引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包括前述的牵引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装置,包括:横梁连接板、拖钩本体、加强板,所述横梁连接板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前后相对布置;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板部固定连接,并设于所述第一板部上背离所述第二板部的一侧;所述拖钩本体依次穿过所述加强板、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且所述拖钩本体与所述第二板部和所述加强板均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装置,通过在横梁连接板上设置加强板,且加强板与横梁连接板和拖钩本体均固定连接,可以提高横梁连接板及拖钩本体的结构强度,利于提高牵引稳定性,利于提高牵引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牵引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板部的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拖钩本体与所述第一板部间隙配合或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板的厚度为2-5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拖钩本体与所述第二板部焊接连接,所述拖钩本体与所述加强板焊接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板上设有焊孔,所述加强板的周缘与所述第一板部焊接,所述焊孔的周缘与所述第一板部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板上设有间隔开的多个定位孔,所述焊孔设于多个所述定位孔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拖钩本体插装于所述定位孔内,并与所述定位孔的周缘焊接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板部的外表面形状一致,以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板部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包括前述的牵引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通过在汽车上应用前述的牵引装置,可以提高牵引的可靠性及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牵引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示出了第二板部、加强板和牵引部)。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牵引装置;1、第一板部;2、第二板部;3、拖钩本体;31、牵引部;4、横梁上板;5、横梁下板;6、加强板;601、定位孔;602、焊孔。
具体实施方式
当车辆自身出现故障、陷入泥潭等状况需要其他车辆牵引,或者其他车辆受困需要去牵引救援时会用到牵引装置。牵引装置一般是通过螺接或者焊接连接于车架上,焊接式拖车钩承受牵引力较小且与车架焊接部位容易开裂,当拖车钩失效后,不易修复和更换。
相关技术中,牵引装置的拖车钩贯穿横纵梁连接板的内外板并焊接连接,当拖车钩处于牵引工况时,外板与拖车钩的焊缝容易出现开裂失效问题,降低牵引性能,存在安全隐患。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牵引装置,在横梁连接板的第一板部上固定连接加强板,以加强拖钩本体与横梁连接板的连接强度,提高牵引性能,且结构简单,易于构造。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装置100,包括:横梁连接板、加强板6和拖钩本体3,横梁连接板包括第一板部1和第二板部2,第一板部1和第二板部2前后相对布置。加强板6与第一板部1固定连接,且加强板6设于第一板部1上的背离第二板部2的一侧。拖钩本体3依次穿过加强板6、第一板部1和第二板部2且拖钩本体3与第二板部2和加强板6均固定连接,利于提高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装置100,通过在横梁连接板上设置加强板6,且加强板6与横梁连接板和拖钩本体3均固定连接,可以提高横梁连接板与拖钩本体3配合的结构强度,利于提高牵引稳定性,利于提高牵引装置100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耐用性。另外,将拖钩本体3与加强板6相连,在拖钩本体3受到拉力时,能够避免第一板部1产生形变影响横梁连接板的结构强度。
具体而言,结合图1和图2,第二板部2与第一板部1相连,且第二板部2位于第一板部1的后侧。结合图1,拖钩本体3与横梁连接板插接并固定连接,可以提高拖钩本体3与横梁连接板配合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牵引装置100还包括加强板6,加强板6固定连接于横梁连接板的前侧,由此可以提高横梁连接板的结构强度,且拖钩本体3与加强板6固定连接,利于提高拖钩本体3与加强板6连接部分的稳定性,还可以提高拖钩本体3与横梁连接板连接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牵引稳定性。当然,上述描述仅是基于附图进行的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其中,在牵引时,拖钩本体3与第一板部1配合的位置受到的牵引力较大。为此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板部1上连接加强板6可以提高第一板部1的结构强度,加强板6与拖钩本体3固定连接,可以减少牵引时拖钩本体3与第一板部1或加强板6之间出现开裂的情况,从而提高牵引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装置100,在不改变第一板部1的情况下,通过在第一板部1上增加加强板6,可以提高拖钩本体3与横梁连接板连接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牵引装置100的结构强度,利于降低制造成本,降低开模成本,节约材料。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板6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一板部1的厚度,可以提高加强板6本身的结构稳定性,由此,加强板6与第一板部1固定连接后,第一板部1的厚度变为第一板部1叠加加强板6的总厚度,可以提高横梁连接板的结构强度。
其中,可以将拖钩本体3与第一板部1间隙配合,可以提高拖钩本体3活动的灵活性,便于制造和装配,利于减小制造和安装误差,利于降低成本。当然,也可以将第一板部1与拖钩本体3过盈配合;或者可以在第一板部1上设置弹性结构,可以为拖钩本体3提供缓冲,提高牵引稳定性。
另外,还可以将拖钩本体3与第一板部1固定连接,也就是说,拖钩本体3可以与第一板部1、第二板部2和加强板6均为固定连接,可以提高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拖钩本体3与第一板部1和加强板6均直接固定连接,利于提高结构稳定性,且利于简化装配结构。其中,在拖钩本体3与第一板部1和加强板6均固定连接时,能够有效地提高拖钩本体3与加强板6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在拖钩本体3与第一板部1不直接连接、并与加强板6固定连接时,可以将加强板6的厚度设置成大于第一板部1的厚度,同样能够有效提高拖钩本体3的连接强度。
更为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板6的厚度为2-5毫米,以便于装配且利于提高结构强度,例如加强板6的厚度可以为3毫米或4毫米等。具体而言,一般情况下,第一板部1的厚度为2.5毫米,第二板部2的厚度为3毫米,由于仅设置第一板部1时,第一板部1的厚度相对较低,拖钩本体3与第一板部1连接时容易出现开裂的问题,因此,通过在第一板部1前侧固定连接一个厚度大于第一板部1的加强板6,可以加强第一板部1的整体结构强度,进而提升拖钩本体3附近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加强板6的厚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即加强板6的厚度可以小于2毫米也可以大于5毫米。举例而言,当需要较大的牵引力时或者需要牵引的车辆重量较大时,可以使用厚度较大的加强板6。当牵引装置100应用于小型车辆的或者牵引重量较轻的物体时,可以使用厚度较小的加强板6。
结合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拖钩本体3与第二板部2焊接连接,拖钩本体3与加强板6焊接连接,以提高连接强度,且便于加工。也就是说,拖钩本体3与横梁连接板连接时,分别与横梁连接板前后方向的两端焊接连接,以提高连接稳定性。具体地,拖钩本体3与第二板部2插接并焊接连接,在第一板部1与拖钩本体3间隙配合或焊接连接,拖钩本体3与加强板6焊接连接。
当然,也可以是,拖钩本体3与第二板部2、第一板部1或加强板6螺接连接。
结合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板6上设有焊孔602,加强板6的周缘与第一板部1焊接,焊孔602的周缘与第一板部1焊接。具体地,第一板部1可以与加强板6的外周焊接连接,加强板6的中间区域可以通过焊孔602进行塞焊连接,提高加强板6与第一板部1连接的稳定性。
结合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板6上设有定位孔601,拖钩本体3插装于定位孔601内,并与定位孔601的周缘焊接连接,可以提高加强板6与拖钩本体3连接的结构强度,提高牵引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板6上设有间隔开的多个定位孔601,以便于拖钩本体3与加强板6连接。其中,焊孔602设于多个定位孔601之间,可以提升拖钩本体3与加强板6连接区域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板6沿左右方向上间隔设有两个定位孔601,其中,拖钩本体3可以被构造出“U”形,U形的拖钩本体3的两个开口端与横梁连接板连接,封闭端用于连接拉绳等结构。装配时,拖钩本体3穿过对应的定位孔601与加强板6连接,且在定位孔601处将拖钩本体3与加强板6焊接连接。
更为具体地,拖钩本体3包括牵引部31和连杆部,牵引部31呈中部前凸的弧形,牵引部3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杆部,连杆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定位孔601的直径可以设置成大于或等于连杆部的直径,如此设置可以便于装配,且便于填充焊料,提高焊接效果。其中,定位孔601的直径与连杆部的直径的差值可以设置成不小于1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板6为一体成型结构,便于制造,利于提高制作精度,从而提高加强板6与第一板部1的配合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板6与第一板部1的外表面形状一致,以适于贴合第一板部1,提高配合效果。
结合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装置100,牵引装置100还包括横梁,横梁包括横梁上板4和横梁下板5,横梁上板4和横梁下板5沿上下方向扣合连接,横梁连接板连接于横梁上。另外,横梁的左右两端均可以连接横梁连接板,并可以通过横梁连接板连接纵梁。其中,至少一个横梁连接板上连接有拖钩本体3,且该横梁连接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加强板6。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装置100,通过在横梁连接板的前侧增加一个加强板6,提升了拖钩本体3附近区域的结构强度,降低了拖钩本体3焊缝处的应力,以避免焊缝处出现开裂现象,从而提升了牵引装置100的牵引性及使用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包括前述的牵引装置100,通过在汽车上应用前述的牵引装置100,可以提高牵引的可靠性及使用安全性,以实现牵引或被牵引的目的。
另外,参照附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采用了原有结构中3毫米厚的第二板部2和2.5毫米厚的第一板部1,在原有结构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第一板部1的前侧增加一块3mm厚的加强板6,加强板6与第一板部1随型,且与第一板部1满焊一圈加中间开设焊孔602并塞焊进行连接,拖钩本体3与加强板6进行焊接,提高了拖钩本体3与横梁连接板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降低了拖钩本体3焊缝处的应力,致使焊缝不易出现开裂,提升了牵引装置100的牵引性能及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梁连接板,所述横梁连接板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前后相对布置;
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板部固定连接,并设于所述第一板部上背离所述第二板部的一侧;
拖钩本体,所述拖钩本体依次穿过所述加强板、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且所述拖钩本体与所述第二板部和所述加强板均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板部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钩本体与所述第一板部间隙配合或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的厚度为2-5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钩本体与所述第二板部焊接连接,所述拖钩本体与所述加强板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上设有焊孔,所述加强板的周缘与所述第一板部焊接,所述焊孔的周缘与所述第一板部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上设有间隔开的多个定位孔,所述焊孔设于多个所述定位孔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拖钩本体插装于所述定位孔内,并与所述定位孔的周缘焊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板部的外表面形状一致,以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板部贴合。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牵引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31120.8U CN217778260U (zh) | 2022-08-12 | 2022-08-12 | 牵引装置和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31120.8U CN217778260U (zh) | 2022-08-12 | 2022-08-12 | 牵引装置和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78260U true CN217778260U (zh) | 2022-11-11 |
Family
ID=83905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131120.8U Active CN217778260U (zh) | 2022-08-12 | 2022-08-12 | 牵引装置和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778260U (zh) |
-
2022
- 2022-08-12 CN CN202222131120.8U patent/CN2177782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778260U (zh) | 牵引装置和汽车 | |
CN106275109B (zh) | 一种备胎坑及加强结构 | |
EP1445126A1 (en) | Trailer coupling and drawbeam | |
CN211280524U (zh) | 一种特种车辆及其汽车拖钩装置 | |
CN211731303U (zh) | 汽车后防撞梁总成 | |
CN213008364U (zh) | 一种摩擦焊牵引横梁总成及应用该总成的车辆 | |
US20200079430A1 (en) | Rear portion structure of vehicle | |
CN217455554U (zh) | 一种拖车钩安装结构 | |
CN217396122U (zh) | 后拖车杠组件和车辆 | |
US20020180243A1 (en) | Vehicle rear body structure | |
CN213473291U (zh) | 纵梁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3434360B (zh) | 汽车横向稳定杆的纵向支撑架 | |
CN211252286U (zh) | 一种三排座椅横梁总成 | |
CN209938720U (zh) | 一种带牵引装置的横梁总成 | |
CN217598254U (zh) | 拖车钩总成和车辆 | |
CN212605466U (zh) | 一种汽车后轮罩内板加强件装置 | |
CN212667488U (zh) | 一种汽车全框副车架 | |
CN212267628U (zh) | 一种钢铝副车架结构 | |
CN214823646U (zh) | 车身后轮罩总成及车身后部结构 | |
CN212637074U (zh) | 后减震器安装板及后减震器安装总成 | |
CN217319944U (zh) | 一种前拖车结构 | |
CN216580026U (zh) | 一种前束控制杆支架、副车架及车辆 | |
CN217320529U (zh) | 一种前地板总成结构 | |
CN213534642U (zh) | 一种汽车后排安全带下固定结构 | |
CN218257595U (zh) | 车辆拖挂接口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