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74803U - 一种减震前轮总成及具有其的代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前轮总成及具有其的代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74803U
CN217374803U CN202220639240.6U CN202220639240U CN217374803U CN 217374803 U CN217374803 U CN 217374803U CN 202220639240 U CN202220639240 U CN 202220639240U CN 217374803 U CN217374803 U CN 217374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fork
front wheel
rocker arm
fork shaft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392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Brightway Innov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ightway Innov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ghtway Innov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ightway Innov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392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74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74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74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前轮总成及具有其的代步装置,所述减震前轮总成,包括:前轮;前叉主体;前叉轴,设于所述前叉主体上,并且可相对所述前叉主体转动;一对摇臂组件,设于所述前轮的两侧,用于连接所述前轮与所述前叉轴;限位结构,被构造为限定所述摇臂组件相对所述前叉主体的摆动幅度;其中,在所述前叉轴的径向方向上,所述前叉轴与所述前叉主体之间设有减震件。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前轮总成及具有其的代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滑板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前轮总成及具有其的代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出行工具也越来越多样化,电动滑板车由于具有折叠速度快、体积小、随身携带方便、在比较拥挤的路面也能穿梭行驶等优点,深受大消费者的喜爱。
现有的滑板车不具备前轮减震功能,在路况较差路面上行驶滑板车颠簸厉害,极大的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震前轮总成及具有其的代步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前轮总成,包括:前轮;前叉主体;前叉轴,设于所述前叉主体上,并且可相对所述前叉主体转动;一对摇臂组件,设于所述前轮的两侧,用于连接所述前轮与所述前叉轴;限位结构,被构造为限定所述摇臂组件相对所述前叉主体的摆动幅度;其中,在所述前叉轴的径向方向上,所述前叉轴与所述前叉主体之间设有减震件。
优选地,上述的减震前轮总成,所述前叉主体上设有安装腔,所述前叉轴沿所述安装腔的轴向方向贯穿其分布,所述减震件包覆于所述前叉轴的外圆周壁上并且收容于所述安装腔内。
优选地,上述的减震前轮总成,所述前叉轴的外侧套设有套筒件,所述套筒件的内壁与所述前叉轴的外圆周壁之间设有所述减震件;其中,所述套筒件固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减震件被填充于所述套筒件内。
优选地,上述的减震前轮总成,所述套筒件与所述前叉轴同轴设置。
优选地,上述的减震前轮总成,所述摇臂组件包括摇臂,所述摇臂的一端部与所述前轮的轮轴固定连接,所述摇臂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前叉轴固定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减震前轮总成,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滑块和限位槽,所述滑块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所述滑块和所述限位槽其中一者设于所述前叉主体上,其中另一者设于所述摇臂上;其中,所述限位槽为弧形槽。
优选地,上述的减震前轮总成,所述前叉主体上设有所述滑块,所述摇臂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处设有替换件,所述替换件上设有所述限位槽。
优选地,上述的减震前轮总成,所述前轮的轮轴和所述前叉轴分别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摇臂连接,其中,所述摇臂组件还包括盖设于所述摇臂的外侧面上的装饰盖,所述装饰盖被构造为从外侧遮盖所述紧固件。
优选地,上述的减震前轮总成,所述前叉轴通过一对端盖组件设于所述前叉主体上,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端盖和轴承,其中,所述端盖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前叉轴的端部穿设的通孔,所述轴承的内圈固设于所述前叉轴上,所述轴承的外圈固设于所述通孔处,所述端盖固设于所述前叉主体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代步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减震前轮总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中的减震件能够通过自身形变吸收因颠簸而产生的震动,进而起到较好的减震作用,具有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好的优点,从而有效避免因滑板车颠簸而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前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摇臂与装饰盖之间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前叉主体与摇臂组件之间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摇臂与替换件之间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装饰盖与装饰片之间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前叉主体与端盖组件之间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7进一步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减震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前轮总成,在一种示意性的场景中,所述减震前轮总成可以用于滑板车。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举例中所述减震前轮总成被用于滑板车,仅是所述减震前轮总成一种可行的适用场景。在其他可行且不可被明确排除的场景中,所述减震前轮总成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代步车。
下文将主要以所述减震前轮总成用于滑板车为场景进行阐述。但基于上文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因此而受到限定。
滑板车在路况较差的路面上行驶时,前轮总成颠簸厉害,不仅极大的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还会影响滑板的行进方向,影响滑板车的操控性能。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所述的减震前轮总成。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前轮总成包括前轮200、前叉主体100、摇臂组件400以及限位结构,其中,前叉主体100上转动设有前叉轴310,摇臂组件400用于连接前轮200和前叉轴310,摇臂组件400在前叉轴310的作用下能够相对前叉主体100转动,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摇臂组件400相对前叉主体100的摆动幅度。
关于摇臂组件400的设置数量,在本实施例中,摇臂组件400可以只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一对。优选的,摇臂组件400设有一对,分别设于前轮200的两侧。前轮200通过位于其两侧的摇臂组件400与前叉轴310连接,由此,连接更为稳定、可靠。
为了减少路面颠簸对滑板车性能的影响,所述减震前轮总成还包括减震件320。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所示,在前叉轴310的径向方向上,前叉轴310与前叉主体100之间设有上述减震件320。
减震件320采用减震材料制成,例如,橡胶、硅胶等材料。当减震件320采用上述材料后,具有较好的弹性形变能力,能够通过自身形变吸收因颠簸而产生的震动,进而起到较好的减震作用,具有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好的优点,从而有效避免因滑板车颠簸而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感。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并结合图8所示,前叉主体100上设有安装腔110,前叉轴310沿安装腔110的轴向方向贯穿其分布。其中,前叉轴310具有延伸至安装腔110外侧的第一端部311和第二端部312,上述第一端部311和第二端部312分别与摇臂组件400连接。
关于减震件320的设置方式,减震件320包覆于前叉轴310的外圆周壁上并且收容于安装腔110内,具有安装结构简单的优点。
为了实现模块化安装,前叉轴310的外侧还套设有套筒件330,套筒件330的内壁与前叉轴310的外圆周壁之间设有上述减震件320,减震件320被填充于套筒件330内。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前叉轴310、减震件320和套筒件330形成了减震组件300,在将上述减震组件300安装于前叉主体100上时,只需将套筒件330固设于安装腔110内即可,安装方便。
优选的,套筒件330与前叉轴310同轴设置,由此,能够使得减震件320在周向方向上的厚度一致,从而使得上述减震件320在受到外力时,各个部分的受力均匀。其中,减震件320呈套筒状。
关于套筒件330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套筒件330通过过盈的方式设于安装腔110内,套筒件330采用过盈的连接方式不仅能够简化安装结构,还能够减少零件数量,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稳定可靠的优点。
关于前叉轴310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8所示,前叉轴310通过一对端盖组件500设于前叉主体100上,端盖组件500包括端盖510和轴承520。端盖510固设于前叉主体100上,端盖510上设有用于供前叉轴310的端部穿设的通孔512。轴承520为滚动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和外圈之间可相对转动。轴承520的内圈固设于前叉轴310上,轴承520的外圈固设于通孔512处,其中,轴承520的内圈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设于前叉轴310上,轴承520的外圈同样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设于通孔512处。
在本实施例中,端盖510通过螺栓或是螺钉固设于前叉主体100上,并且位于安装腔110的两端部处。前叉轴310的第一端部311和第二端部312分别穿过端盖510的通孔512后延伸至端盖510的外侧。
当滑板车在路面上行进时,路面与前轮200之间因颠簸产生的冲击力首先传递至前轮200,再由前轮20通过摇臂组件400传递给减震组件300的前叉轴310,此时,前叉轴310相对套筒件330发生转动,减震件320发生形变,从而全部吸收或是部分吸收上述冲击力以达到减震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示,前轮200包括轮轴210和前轮本体220,其中,前轮本体220转动设于轮轴210上,轮轴210具有位于前轮本体220相对两侧的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上述一对摇臂组件400的其中之一用于连接轮轴210的第三端部与前叉轴310的第一端部311,其中另一用于连接轮轴210的第四端部与前叉轴310的第二端部312。
考虑到位于前轮200两侧的摇臂组件400的连接结构相同,现只针对一侧的摇臂组件400为例进行阐述。
请参阅图3、图4和图9所示,摇臂组件400包括摇臂410,摇臂410的一端部与轮轴210的第三端部固定连接,摇臂410的另一端部与前叉轴310的第一端部311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轮轴210的第三端部和前叉轴310的第一端部311分别通过紧固件600与摇臂410连接。上述紧固件600为螺母,轮轴210的第三端部和前叉轴310的第一端部311上分别设有与螺母配合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示,为了防止轮轴210的第三端部与摇臂41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轮轴210的第三端部上设有止转面211。其中,摇臂410的一端部上设有与上述止转面211配合的第一连接孔412,第一连接孔412为非圆孔,从而能够有效防止轮轴210与摇臂41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请参阅图9所示,为了防止前叉轴310的第一端部311与摇臂41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第一端部311上设有方形限位部3111,上述方形限位部3111在第一端部311的周向方向上凸设于第一端部311的外圆周面上。其中,摇臂410的另一端部上设有与上述方形限位部3111配合的第二连接孔413,第二连接孔413为防控,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前叉轴310与摇臂41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可以理解地,上述方形限位部3111还可以为三角形限位部或是其他多边形限位部,当然,还可以为椭圆形限位部等。
为了避免从外部看到上述紧固件600,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摇臂组件400还包括盖设于摇臂410的外侧面上的装饰盖430,装饰盖430被构造为从外侧遮盖紧固件600,由此,所述减震前轮总成从外观上比较美观大方,并且能够避免摇臂410和紧固件600直接裸露于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长摇臂410和紧固件6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所示,上述装饰盖430通过第一连接螺栓440与摇臂410连接,装饰盖430上卡设有用于遮盖上述第一连接螺栓440的端部的装饰片431。
关于限位结构,请参阅图4和图5所示,限位结构包括滑块511和限位槽421,滑块511与限位槽421相配合,其中,限位槽421为弧形槽,滑块511滑动设于限位槽421内。
滑块511和限位槽421其中一者设于前叉主体100上,其中另一者设于摇臂410上。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所示,端盖组件500的端盖510上设有上述滑块511,滑块511固设于端盖510的外侧壁上,也就是说,滑块511通过端盖组件500设于前叉主体100上。上述限位槽421设于摇臂410上。
考虑到滑块511与限位槽421之间为滑动摩擦,滑块511和限位槽421很容易磨损。为了减小滑块511与限位槽421之间的摩擦,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示,摇臂410上设有定位孔411,定位孔411处设有替换件420,替换件420上设有限位槽421。替换件420采用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制成,从而减小滑块511与限位槽421之间的摩擦。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4所示,减震前轮总成还包括挡泥板700,挡泥板700通过支架710安装于摇臂组件400上。具体而言,挡泥板700通过支架710可拆卸设于摇臂410上,其中,支架710通过第二连接螺栓450设于摇臂410上。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代步装置(图中未示意),所述代步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减震前轮总成。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减震前轮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轮;
前叉主体;
前叉轴,设于所述前叉主体上,并且可相对所述前叉主体转动;
一对摇臂组件,设于所述前轮的两侧,用于连接所述前轮与所述前叉轴;
限位结构,被构造为限定所述摇臂组件相对所述前叉主体的摆动幅度;
其中,在所述前叉轴的径向方向上,所述前叉轴与所述前叉主体之间设有减震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前轮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叉主体上设有安装腔,所述前叉轴沿所述安装腔的轴向方向贯穿其分布,所述减震件包覆于所述前叉轴的外圆周壁上并且收容于所述安装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前轮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叉轴的外侧套设有套筒件,所述套筒件的内壁与所述前叉轴的外圆周壁之间设有所述减震件;
其中,所述套筒件固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减震件被填充于所述套筒件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前轮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件与所述前叉轴同轴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前轮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摇臂组件包括摇臂,所述摇臂的一端部与所述前轮的轮轴固定连接,所述摇臂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前叉轴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前轮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滑块和限位槽,所述滑块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所述滑块和所述限位槽其中一者设于所述前叉主体上,其中另一者设于所述摇臂上;
其中,所述限位槽为弧形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前轮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叉主体上设有所述滑块,所述摇臂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处设有替换件,所述替换件上设有所述限位槽。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前轮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轮的轮轴和所述前叉轴分别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摇臂连接,其中,所述摇臂组件还包括盖设于所述摇臂的外侧面上的装饰盖,所述装饰盖被构造为从外侧遮盖所述紧固件。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震前轮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叉轴通过一对端盖组件设于所述前叉主体上,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端盖和轴承,其中,所述端盖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前叉轴的端部穿设的通孔,所述轴承的内圈固设于所述前叉轴上,所述轴承的外圈固设于所述通孔处,所述端盖固设于所述前叉主体上。
10.一种代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前轮总成。
CN202220639240.6U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减震前轮总成及具有其的代步装置 Active CN217374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9240.6U CN217374803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减震前轮总成及具有其的代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9240.6U CN217374803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减震前轮总成及具有其的代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74803U true CN217374803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102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39240.6U Active CN217374803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减震前轮总成及具有其的代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748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14688B2 (en) Shock absorber spring retention structure of remote control car
CN217374803U (zh) 一种减震前轮总成及具有其的代步装置
CN109577766B (zh) 车门限位器、车门及车辆
CN109263403B (zh) 一种椭圆型驱动轮
CN209756675U (zh) 悬架结构及车辆
CN116812055A (zh) 一种减震前轮总成及具有其的代步装置
CN201283981Y (zh) 中管定位单避震前叉
CN216300703U (zh) 车辆以及用于车辆的后悬挂组件
CN211684563U (zh) 拉杆总成
CN111927852B (zh) 一种强震动反馈的微悬浮面板安装结构
CN209359833U (zh) 一种用于行李箱上的双避震轮组
CN214325299U (zh) 一种滑板车悬架及具有该滑板车悬架的滑板车
CN202180847U (zh) 一种汽车转向球销
CN209955653U (zh) 一种减震车轮
CN219857474U (zh) 玩具车辆及其减震机构
CN216580860U (zh) 一种电动车的前叉减震装置
CN205311325U (zh) 具有减震功能的卧式驱动总成
CN204586400U (zh) 摆臂球销及车辆
CN217945422U (zh) 一种带有减震机构的自行车
CN205859068U (zh) 一种张紧轮
WO2021184258A1 (zh) 一种滑柱总成及应用其的车辆
CN212890780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的前减震结构
KR20200043830A (ko) 삼륜차량의 후륜 진동 및 충격 감쇄장치
CN218882790U (zh) 一种带有金属缓冲环的关节轴承
CN216834132U (zh) 一种刹车把手及电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12

Address after: 100000 room 018, floor 8, building 6, yard 33, Xierqi Middle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Ltd.

Patentee after: Tantu innov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1, building 6, No. 2888, Wuzhong Avenue, Yuexi street, Wuzh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215000

Patentee before: Tantu innov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