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56504U - 一种气体发生器的供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体发生器的供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56504U
CN217356504U CN202220408592.0U CN202220408592U CN217356504U CN 217356504 U CN217356504 U CN 217356504U CN 202220408592 U CN202220408592 U CN 202220408592U CN 217356504 U CN217356504 U CN 2173565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as
pressure
low
branch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0859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行龙
牛雪峰
卫鹏鹏
张�杰
张备
徐贝贝
赵斌
李立超
冯利卫
袁川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Jigang Stee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Jigang Stee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Jigang Stee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Jigang Stee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0859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565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565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565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30Use of alternative fuels, e.g. biofuel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发生器的供气系统,解决了使用罗茨风机对RX气体发生器进行供气时,罗茨风机经常发生故障,导致为RX气体发生器进行供气时的气压经常出现不稳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供气端、第二供气端和低压输气主管;第一供气端和第二供气端相互并联连接在低压输气主管上。第一供气端供气时,采用空气压缩机和储气罐作为供气主体,储气罐能够保证第一供气端的供气稳定,使得第一供气端的输气气压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波动。而当第一供气端出现故障时,第二供气端能够作为紧急气源,采用罗茨风机直接向气体发生器供气,提高了为气体发生器进行供气的气压稳定性,降低气体发生器停机时长,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气体发生器的供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气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气体发生器的供气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为周期炉制备惰性气体时,RX气体发生器使用罗茨风机产生压缩空气进行供气时,罗茨风机经常出现故障,导致向RX气体发生器进行供气的供气压力不稳,进而导致RX气体发生器向周期炉进行供气的气压不稳,对周期炉内的PF值稳定性造成了极大影响,不仅会对生产产品的质量造成极大隐患,而且由于经常需要停工检修,浪费了很多生产工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使用罗茨风机对RX气体发生器进行供气时,罗茨风机经常发生故障,导致为RX气体发生器进行供气时的气压经常出现不稳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气体发生器的供气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体发生器的供气系统,包括第一供气端、第二供气端和低压输气主管;
第一供气端包括从前到后依次管道连接的空气压缩机、第一气体干燥装置和储气系统,储气系统的出气口与第一低压进气支管的前端连接,第一低压进气支管上设有第八阀门、减压阀和第一气压表,第八阀门位于第一气压表和减压阀的后方;
第一低压进气支管的后端与低压输气主管连接;
第二供气端包括从前向后依次管道连接的罗茨风机、第二空气干燥装置,第二空气干燥装置的出气口与第二低压进气支管的前端连接,第二低压进气支管上设有第九阀门和第二气压表,第九阀门位于第二气压表的后方;
第二低压进气支管的后端与低压输气主管连接,第二低压进气支管与第一低压进气支管相互并联。
优选的,储气系统包括有储气罐,储气罐的进气口与第一气体干燥装置的出气口管道连接,储气罐的出气口与第一低压进气支管的前端连接。
优选的,储气系统包括有至少两个储气罐;
第一气体干燥装置的出气口与输气干管的前端连接,输气干管的后端设有用以密封的盲板;
所有的储气罐相互并联,所有的储气罐的进气口分别通过一一对应的进气支管与输气干管连接,所有的储气罐的储气口分别通过一一对应的低压输气次级支管与第一低压进气支管连接;
每个储气罐所连接的进气支管和低压输气次级支管上均设有阀门,以使每个储气罐均能实现独立进气和输气。
优选的,第一气体干燥装置的出气口设有作为储气系统的进气总阀门的第一阀门。
优选的,每个储气罐上均设有一个第三气压表。
优选的,低压输气主管上设有气体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装置采用两个并联的第一供气端和第二供气端向气体发生器进行供气。
第一供气端供气时,采用空气压缩机和储气罐作为供气主体,储气罐能够保证第一供气端的供气稳定,使得第一供气端的输气气压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波动。
而当第一供气端出现故障时,第二供气端能够作为紧急气源,采用罗茨风机直接向气体发生器供气,提高了为气体发生器进行供气的气压稳定性,降低气体发生器停机时长,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储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空气压缩机,2、第一气体干燥装置,3、第一输气干管,4、第一阀门,5、第一三通接头,6、第一进气支管,7、第二阀门,8、第一储气罐,9、第二输气干管,10、第二三通接头,11、第三阀门,12、第二储气罐,13、第三三通接头,14、第四阀门,15、第三储气罐,16、第一低压进气支管,17、第五阀门,18、第六阀门,19、第四三通接头,20、第七阀门,21、第五三通接头, 22、第八阀门,23、减压阀,24、第一气压表,25、罗茨风机,26、第二气体干燥装置,27、第二低压进气支管,28、第九阀门,29、第二气压表,30、第六三通接头,31、气体过滤器,32、低压输气主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气体发生器的供气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供气端、第二供气端和低压输气主管32。第一供气端和第二供气端相互并联连接在低压输气主管32上。
第一供气端,包括从前到后依次管道连接的空气压缩机1、第一气体干燥装置2和储气系统。
为了提高第一供气端供气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储气系统包括三个相互并联的储气罐:第一储气罐8、第二储气罐12和第三储气罐15。
储气系统的具体连接方式如下,第一气体干燥装置2的出气口通过法兰与第一输气干管3的前端密封连接。第一输气干管3上设有第一阀门4,第一阀门4为储气系统的进气总阀门。第一输气干管3的后端通过法兰连接有第一三通接头5。
第一三通接头5的另外两个接口分别与第一进气支管6的前端和第二输气干管9的前端通过法兰连接。
第一进气支管6上设有第二阀门7,第一进气支管6的后端通过法兰与第一储气罐8的进气口连接。
第一储气罐8的出气口与第一低压输气次级支管的前端法兰连接,第一低压输气次级支管上设有第五阀门17,第一低压输气次级支管与的后端第一低压进气支管16的前端法兰连接。
第二输气干管9上从前向后依次设有第二三通接头10和第三三通接头13。
第二三通接头10的剩余端口通过法兰与第二进气支管的前端连接,第二进气支管上设有第三阀门11,第二进气支管的后端通过法兰与第二储气罐12的进气口连接。
第二储气罐12的出气口与第二低压输气次级支管的前端法兰连接,第二低压输气次级支管上设有第六阀门18,第二低压输气次级支管与的后端第一低压进气支管16的通过第四三通接头19连接。
第三三通接头13的其中一个剩余端口通过法兰与第三进气支管的前端连接,第三进气支管上设有第四阀门14,第四阀门14的后端通过法兰与第三储气罐15的进气口连接。
第三三通接头13另一个剩余端口处设置盲板进行密封,后期可根据情况新增或去除储气罐。
第三储气罐15的出气口与第三低压输气次级支管的前端法兰连接,第三低压输气次级支管上设有第七阀门20,第三低压输气次级支管与的后端第一低压进气支管16的通过第五三通接头21连接。
使用时,第一储气罐8、第二储气罐12和第三储气罐15相互并联,
为了能够对第一储气罐8、第二储气罐12和第三储气罐15气压进行实时监控,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储气罐8、第二储气罐12和第三储气罐15上均设有一个第三气压表。
第五三通接头的剩余端口与第一低压进气支管16的前端法兰连接。第一低压进气支管16上从前向后依次设有减压阀23、第一气压表24和第八阀门22。
第八阀门22为储气系统的输气总阀门。第八阀门22位于减压阀23、第一气压表24的后方,是为了使减压阀23、第一气压表24与第二供气端相互独立。
空气压缩机1输送到储气罐内的气体压力一般为0.8MP,而RX气体发生器需要的气体压力为0.1MP,因此,需要采用减压阀23对第一供气端的供气压力进行调节,使第一供气端的输气压力降为0.1MP。
第一低压进气支管16的后端与低压输气主管32连接。
第二供气端,包括从前向后依次管道连接的罗茨风机25、第二空气干燥装置26。第二空气干燥装置26的出气口与第二低压进气支管27的前端连接,第二低压进气支管27上设有第二气压表29和第九阀门28。
罗茨风机25的输出气压基本为0.1MP,因此无需在第二供气端设置减压阀继续进行气压的调节。
第九阀门28作为第二供气端的输气总阀门,第二气压表29位于第九阀门28的前方,是为了使第二气压表29仅用以监控第二供气端的供气压力,不会与第一供气端的供气压力发生混淆。
第二低压进气支管27的后端与低压输气主管32连接,第二低压进气支管27与第一低压进气支管16相互并联。
为了提高输送到气体发生器的低压空气的洁净度,本实施例在低压输气主管32上设有气体过滤器31。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气体干燥装置2和第二气体干燥装置26均采用的是冷干机。
为了提高本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本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7、第三阀门11、第三阀门14、第五阀门17、第五阀门18、第七阀门20、第八阀门22、第九阀门28均为电磁阀;
第一气压表24、第二气压表28、第三气压表均为数字气压表。
工作原理:(1)在使用时,低压输气主管32的末端与RX空气发生器的进气口连接。
空气压缩机1、第一气体干燥装置2、罗茨风机25、第二空气干燥装置、电磁阀和数字气压表分别与PLC控制器(或气体发生器的控制系统)控制连接,此控制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第一供气端为常用供气端,第二供气端为备用供气端。
第一供气端供气前:空气压缩机1排出的压缩空气经第一气体干燥装置2干燥后注入第一储气罐8、第二储气罐12和第三储气罐15内,当第一储气罐8、第二储气罐12和第三储气罐15上安装的第三气压表的气压达到预定数值时,空气压缩机1、第一气体干燥装置2、储气罐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处的电磁阀均关闭。
第一供气端供气时:从第一储气罐8、第二储气罐12和第三储气罐15依次向第一低压进气支管16输气,同时,空气压缩机1为空罐状态的储气灌依次进行补气,确保第一供气端为气体发生器供气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当某一储气罐发生故障,导致第一气压表22监测的第一低压进气支管16内的气压持续降低或发生波动时,PLC控制器控制内部存有压缩空气的储气罐的出气口处的电磁阀打开,进行补气,以使第一低压进气支管16内的气压稳定。
第二供气端紧急供气:当三个储气罐全部打开为第一低压进气支管16供气时,第一气压表22监测的第一低压进气支管16内的气压仍然持续降低或发生波动,PLC控制器控制第八阀门22关闭,以关闭第一供气端,同时PLC控制器控制第九阀门28打开,第二供气端开始紧急供气,第二气压表29实时监测第二低压进气支管27内的气压稳定性。
待第一供气端的故障排除后,第二供气端关闭,重新启用第一供气端。
实施例2:一种气体发生器的供气系统,本实施例中的储气系统包括两个相互并联设置的储气罐。其它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一种气体发生器的供气系统,本实施例中的储气系统包括一个储气罐,储气罐的进气口与第一气体干燥装置2的出气口管道连接,储气罐的出气口与第一低压进气支管16的前端连接。其它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一种气体发生器的供气系统,本实施例中,阀门和气压表不再与PLC控制器控制连接。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7、第三阀门11、第三阀门14、第五阀门17、第五阀门18、第七阀门20、第八阀门22、第九阀门28均为普通手动阀门。第一气压表24、第二气压表28、第三气压表均为普通气压表。其它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受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气体发生器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供气端、第二供气端和低压输气主管(32);
第一供气端包括从前到后依次管道连接的空气压缩机(1)、第一气体干燥装置(2)和储气系统,储气系统的出气口与第一低压进气支管(16)的前端连接,第一低压进气支管(16)上设有第八阀门(22)、减压阀(23)和第一气压表(24),第八阀门(22)位于第一气压表(24)和减压阀(23)的后方;
第一低压进气支管(16)的后端与低压输气主管(32)连接;
第二供气端包括从前向后依次管道连接的罗茨风机(25)、第二空气干燥装置(26),第二空气干燥装置(26)的出气口与第二低压进气支管(27)的前端连接,第二低压进气支管(27)上设有第九阀门(28)和第二气压表(29),第九阀门(28)位于第二气压表(29)的后方;
第二低压进气支管(27)的后端与低压输气主管(32)连接,第二低压进气支管(27)与第一低压进气支管(16)相互并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发生器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储气系统包括有储气罐,储气罐的进气口与第一气体干燥装置(2)的出气口管道连接,储气罐的出气口与第一低压进气支管(16)的前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气体发生器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储气系统包括有至少两个储气罐;
第一气体干燥装置(2)的出气口与输气干管的前端连接,输气干管的后端设有用以密封的盲板;
所有的储气罐相互并联,所有的储气罐的进气口分别通过一一对应的进气支管与输气干管连接,所有的储气罐的储气口分别通过一一对应的低压输气次级支管与第一低压进气支管(16)连接;
每个储气罐所连接的进气支管和低压输气次级支管上均设有阀门,以使每个储气罐均能实现独立进气和输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体发生器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气体干燥装置(2)的出气口设有作为储气系统的进气总阀门的第一阀门(4)。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体发生器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储气罐上均设有一个第三气压表。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所述的一种气体发生器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低压输气主管(32)上设有气体过滤器(31)。
CN202220408592.0U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气体发生器的供气系统 Active CN2173565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08592.0U CN217356504U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气体发生器的供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08592.0U CN217356504U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气体发生器的供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56504U true CN217356504U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45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08592.0U Active CN217356504U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气体发生器的供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565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356504U (zh) 一种气体发生器的供气系统
CN204647852U (zh) 压缩机干气密封用氮气供给系统及具有其的甲醇装置
CN106870945B (zh) 一种具有多级安全保护功能的天然气调压橇装装置
CN107270127B (zh) 一种干气密封增压系统
CN210601032U (zh) 新型快速启动的液化天然气卸车系统
CN112066256A (zh) 一种带保护装置的天然气调压站系统
CN213177710U (zh) 天然气调压箱应急输入系统
RU11588U1 (ru) Система откачки газа из участка магистрального трубопровода
CN210459388U (zh) 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
CN208901089U (zh) 一种天然气调压计量装置
CN112984378A (zh) 一种工业园区天然气安全输送系统
CN211710008U (zh) 一种易检修防漏气的吹瓶机气路结构
CN212563588U (zh) 一种动力站压缩空气节能控制系统
CN114215613B (zh) 一种凝汽式汽轮机用蒸汽密封系统
CN216079329U (zh) 压缩机站管路自动切换系统
CN212338918U (zh) 带保护装置的天然气调压站系统
CN218409523U (zh) 一种高纯气体自动充装设备
CN219754609U (zh) 一种小汽轮机的轴封装置
CN218376776U (zh) 一种化工用真空泵真空集中收集装置
CN219587726U (zh) 中央真空设备
CN219063110U (zh) 超高纯气体分配供气系统
CN216202535U (zh) 压缩机的密封气管路组件及压缩机
CN219713412U (zh) 一种具有双燃料的窑炉供气系统
CN219654781U (zh) 一种9h级双燃料联合循环机组燃气密封水供应系统
CN221004729U (zh) 一种氧氮双压输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