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34074U - 汽车用塑封器件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用塑封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34074U
CN217334074U CN202221044714.9U CN202221044714U CN217334074U CN 217334074 U CN217334074 U CN 217334074U CN 202221044714 U CN202221044714 U CN 202221044714U CN 217334074 U CN217334074 U CN 2173340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p
plastic package
metal wire
electrode plate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47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成军
王成森
倪亮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ejie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ejie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ejie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ejie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47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340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340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340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r Materials For Encapsulating Or Co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用塑封器件,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汽车用塑封器件包括芯片、电极片、引脚端和金属线,电极片焊接在芯片的表面、且与芯片电连接;引脚端间隔设置在芯片的一侧;金属线的一端焊接到电极片的表面,金属线的另一端焊接到引脚端;其中,芯片、电极片、金属线和引脚端依次电连接。这样,芯片通过电极片和金属线与引脚端电连接,通过电极片能够提高的芯片的散热能力以及浪涌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电极片与引脚端间隔设置、且二者通过金属线电连接,使产品整体的应力较小,产品的可靠性较好、失效的风险较低,提高产品的良率。

Description

汽车用塑封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用塑封器件。
背景技术
目前,芯片的表面与引脚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在芯片烧结后,在芯片的表面直接进行键合工艺,将芯片的表面与引脚端连接,但是,这种连接方式会造成产品散热能力差、浪涌能力差,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
第二,在芯片的表面增加电极片,电极片与引脚端焊接,这样,增加了电极片可以提升产品的散热能力,产品浪涌能力满足要求,但是,由于电极片、芯片和引脚端焊接成一体后,整体应力较大,对产品的可靠性造成影响,存在产品失效的风险,造成产品的失效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塑封器件,其能够整体应力较小、产品的良率高,而且散热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用塑封器件,汽车用塑封器件包括:
芯片;
电极片,焊接在芯片的表面、且与芯片电连接;
引脚端,间隔设置在芯片的一侧;
金属线,金属线的一端焊接到电极片的表面,金属线的另一端焊接到引脚端;
其中,芯片、电极片、金属线和引脚端依次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塑封器件的有益效果包括:
1.芯片通过电极片和金属线与引脚端电连接,通过电极片能够提高的芯片的散热能力以及浪涌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
2.电极片与引脚端间隔设置、且二者通过金属线电连接,使产品整体的应力较小,产品的可靠性较好、失效的风险较低,提高产品的良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汽车用塑封器件还包括:
散热片,设置在芯片的底部。
这样,芯片底部通过设置散热片,可以进一步提高芯片的散热能力,提高浪涌能力。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散热片、芯片和电极片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
这样,芯片的上下两侧都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整体的结构尺寸也较小,结构紧凑。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散热片与芯片之间设置有第一焊料层。
这样,散热片与芯片之间连接强度较高,而且二者之间的电性连接效果较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芯片与电极片之间设置有第二焊料层。
这样,芯片与电极片之间连接强度较高,而且二者之间的电性连接效果较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汽车用塑封器件还包括:
塑封外壳,塑封外壳将散热片、芯片、金属线和引脚端连成一体。
这样,汽车用塑封器件通过塑封外壳使产品一体化,内部零件稳定性好,连接可靠性得到进一步保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塑封外壳对芯片、电极片和金属线完全包裹,塑封外壳对散热片和引脚端部分包裹。
这样,产品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得到了保证,而且整体尺寸较小。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极片上连接金属线的表面与引脚端上连接金属线的表面等高。
这样,金属线的两端不具有高度差,减少金属线弯折的程度和内应力,提高金属线与电极片和引脚端连接的稳定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极片的顶面连接金属线,引脚端的顶面连接金属线。
这样,金属线与电极片和引脚端焊接方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塑封外壳采用环氧塑封料制成。
这样,塑封外壳成本低,塑封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塑封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汽车用塑封器件;1-散热片;2-第一焊料层;3-芯片;4-第二焊料层;5-电极片;6-金属线;7-引脚端;8-塑封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用塑封器件100,汽车用塑封器件100包括散热片1、第一焊料层2、芯片3、第二焊料层4、电极片5、金属线6、引脚端7和塑封外壳8。
散热片1、芯片3和电极片5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这样,芯片3的上下两侧都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整体的结构尺寸也较小,结构紧凑。
其中,散热片1设置在芯片3的底部。这样,芯片3底部通过设置散热片1,可以提高芯片3的散热能力,提高浪涌能力。
散热片1与芯片3之间设置有第一焊料层2。这样,散热片1与芯片3之间连接强度较高,而且二者之间的电性连接效果较好。
芯片3与电极片5之间设置有第二焊料层4。这样,芯片3与电极片5之间连接强度较高,而且二者之间的电性连接效果较好。
电极片5焊接在芯片3的表面、且与芯片3电连接;引脚端7间隔设置在芯片3的一侧;金属线6的一端焊接到电极片5的表面,金属线6的另一端焊接到引脚端7;这样,芯片3、电极片5、金属线6和引脚端7依次电连接,通过电极片5能够提高的芯片3的散热能力以及浪涌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使产品整体的应力较小,产品的可靠性较好、失效的风险较低,提高产品的良率。
塑封外壳8将散热片1、芯片3、金属线6和引脚端7连成一体。这样,汽车用塑封器件100通过塑封外壳8使产品一体化,内部零件稳定性好,连接可靠性得到进一步保证。其中,塑封外壳8采用环氧塑封料制成。这样,塑封外壳8成本低,塑封效果好。
优选地,电极片5上连接金属线6的表面与引脚端7上连接金属线6的表面等高。这样,金属线6的两端不具有高度差,减少金属线6弯折的程度和内应力,提高金属线6与电极片5和引脚端7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电极片5的顶面连接金属线6,引脚端7的顶面连接金属线6。这样,金属线6与电极片5和引脚端7焊接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塑封器件100的有益效果包括:
1.芯片3通过电极片5和金属线6与引脚端7电连接,通过电极片5能够提高的芯片3的散热能力以及浪涌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
2.电极片5与引脚端7间隔设置、且二者通过金属线6电连接,使产品整体的应力较小,产品的可靠性较好、失效的风险较低,提高产品的良率。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用塑封器件的制造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散热片1与引脚端7放置在烧结治具中、并定位,盖上烧结治具的盖板。
步骤二:在框架载片台上依次放置第一焊料层2、芯片3进行组装,其中,根据芯片3的版面大小,选择大小合适的第一焊料层2进行组装。
这样,芯片3底部通过设置散热片1,可以提高芯片3的散热能力,提高浪涌能力。散热片1与芯片3之间设置有第一焊料层2。这样,散热片1与芯片3之间连接强度较高,而且二者之间的电性连接效果较好。
步骤三:在芯片3上方放置第二焊料层4,其中,根据芯片3的版面大小,选择大小合适的第二焊料层4进行组装。
步骤四:在芯片3上放置电极片5,将组装好产品的烧结治具传送至真空烧结炉中进行真空烧结,烧结好后产品装入料盒。
这样,芯片3与电极片5之间设置有第二焊料层4,芯片3与电极片5之间连接强度较高,而且二者之间的电性连接效果较好。通过电极片5能够提高的芯片3的散热能力以及浪涌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
步骤五:将烧结好产品进行键合工艺,将电极片5与引脚端7用金属线6进行连接。
这样,电极片5与引脚端7间隔设置、且二者通过金属线6电连接,使产品整体的应力较小,产品的可靠性较好、失效的风险较低,提高产品的良率。
步骤六:将键合好产品使用环氧塑封料对产品进行热固性模具塑封固化,形成塑封外壳8。
这样,汽车用塑封器件100通过塑封外壳8使产品一体化,内部零件稳定性好,连接可靠性得到进一步保证。其中,塑封外壳8采用环氧塑封料制成。这样,塑封外壳8成本低,塑封效果好。
步骤七:将塑封固化的产品进行切筋成形并分散。
步骤八:将产品进行高温存储、TC试验、回流焊等工序,剔除早期失效品。
步骤九:将产品进行表面处理,产品测试编带,包装发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塑封器件100的有益效果包括:
1.芯片3通过电极片5和金属线6与引脚端7电连接,通过电极片5能够提高的芯片3的散热能力以及浪涌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
2.电极片5与引脚端7间隔设置、且二者通过金属线6电连接,使产品整体的应力较小,产品的可靠性较好、失效的风险较低,提高产品的良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用塑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用塑封器件包括:
芯片(3);
电极片(5),焊接在所述芯片(3)的表面、且与所述芯片(3)电连接;
引脚端(7),间隔设置在所述芯片(3)的一侧;
金属线(6),所述金属线(6)的一端焊接到所述电极片(5)的表面,所述金属线(6)的另一端焊接到所述引脚端(7);
其中,所述芯片(3)、所述电极片(5)、所述金属线(6)和所述引脚端(7)依次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塑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用塑封器件还包括:
散热片(1),设置在所述芯片(3)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塑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1)、所述芯片(3)和所述电极片(5)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用塑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1)与所述芯片(3)之间设置有第一焊料层(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用塑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3)与所述电极片(5)之间设置有第二焊料层(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塑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用塑封器件还包括:
塑封外壳(8),所述塑封外壳(8)将所述散热片(1)、所述芯片(3)、所述金属线(6)和所述引脚端(7)连成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用塑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封外壳(8)对所述芯片(3)、所述电极片(5)和所述金属线(6)完全包裹,所述塑封外壳(8)对所述散热片(1)和所述引脚端(7)部分包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塑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5)上连接所述金属线(6)的表面与所述引脚端(7)上连接所述金属线(6)的表面等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用塑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5)的顶面连接所述金属线(6),所述引脚端(7)的顶面连接所述金属线(6)。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用塑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封外壳(8)采用环氧塑封料制成。
CN202221044714.9U 2022-04-29 2022-04-29 汽车用塑封器件 Active CN2173340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4714.9U CN217334074U (zh) 2022-04-29 2022-04-29 汽车用塑封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4714.9U CN217334074U (zh) 2022-04-29 2022-04-29 汽车用塑封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34074U true CN217334074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50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4714.9U Active CN217334074U (zh) 2022-04-29 2022-04-29 汽车用塑封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340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96830B1 (en) Stackable low-profile lead frame package
US20060278970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stacke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0429075B (zh) 高密度多侧面引脚外露的封装结构及其生产方法
CN103915405A (zh) 半导体器件和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CN107910313B (zh) 一种新型半导体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及电子产品
CN217334074U (zh) 汽车用塑封器件
CN102315135A (zh) 芯片封装及其制作工艺
TW381326B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lead frame therefor
US776810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ries connection of two die or chips in single electronics package
US9590126B2 (en) Solar cell assembly II
CN115188722A (zh) 一种用于半导体芯片封装的结构
US10333015B2 (en) Solar cell assembly I
CN212182316U (zh) 一种无载体的半导体叠层封装结构
CN217334075U (zh) 半导体器件
CN112786567A (zh) 一种半导体功率模组及半导体功率模组的封装方法
CN107221519B (zh) 一种系统级封装模块
CN218730936U (zh) 三维封装结构
CN210429794U (zh) 一种半导体模块及封装结构
CN213583770U (zh) 半导体分立器件封装结构
CN214411193U (zh) 一种封装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7280757U (zh) 用于小型表面安装器件的半导体封装结构
CN211295085U (zh) 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
CN216624261U (zh) 一种金属连接件及半导体产品
CN212209477U (zh) 一种应力均匀的引线框架
CN220627806U (zh) 一种新型封装结构的功率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