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29902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29902U
CN217329902U CN202221164521.7U CN202221164521U CN217329902U CN 217329902 U CN217329902 U CN 217329902U CN 202221164521 U CN202221164521 U CN 202221164521U CN 217329902 U CN217329902 U CN 2173299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heating device
cooking appliance
wind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645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银军
沈术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645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299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29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299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壳、承载面板、加热装置以及风扇,所述底壳与所述承载面板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底壳上开设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所述风扇的扇叶的最高面高于所述加热装置的最低面,所述风扇的扇叶的最低面低于所述加热装置的最低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可使烹饪器具内部的散热性能达到最佳,从而提升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现代厨房革命的产物,它无需明火或无需传导式加热而能够直接在锅底产生热量,因此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电磁炉无油烟、可移动、方便快捷,成为现代家庭厨房的必备品。使用时,电磁线盘中通入交变电流,通过整流元件(如硅整流器)把220V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通过LC谐振在电磁线盘中产生高频磁场,利用铁质锅具切割交变磁力线,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量。
电磁炉内部具有复杂的电路设计,其线圈盘以及电源板上均具有大量的电子元器件,这些电子元器件工作时发热量很大,所以电磁炉的散热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使用寿命,而使用寿命也是用户选购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中,发热量最大的当属线圈盘,其辐射向电源板的热量极大,若散热能力不足,则会影响电磁炉的整体使用寿命,但是,现有技术中,电磁炉内部设计并未达到最优,电磁炉的散热性能也未能达到最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通过对加热装置和风扇的位置进行优化,可使烹饪器具内部的散热性能达到最佳,从而提升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壳、承载面板、加热装置以及风扇;
所述底壳与所述承载面板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底壳上开设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
所述风扇的扇叶的最高面高于所述加热装置的最低面,所述风扇的扇叶的最低面低于所述加热装置的最低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对加热装置和风扇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优化,使得风扇的扇叶分别有部分处于加热装置的最低面的上下方,合理的分配了风扇吹向加热装置的风力,能很好的给加热装置降温的同时能够带走加热装置下方产生的热流,起到更好的降温效果,提升烹饪器具内部的散热能力,从而提升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烹饪器具还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用于隔离所述容置腔内的风道。
通过挡风板可将风道进行隔离,使气流能集中吹向需要散热的元器件,提升烹饪器具内部的散热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分隔板;
所述分隔板将所述风道分隔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
通过分隔板可调整吹向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风量,合理分配风扇的风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烹饪器具的散热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烹饪器具还包括:挡风筋;
所述挡风筋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挡风筋横向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风扇之间,所述挡风筋与所述分隔板之间具有出风间隙。
由于挡风筋的存在,风扇产生的风力可通过出风间隙更加强劲且行程更短的吹向加热装置,从而进一步提升对加热装置的散热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筋的宽度介于50mm-60mm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扇的扇叶的最低面低于所述加热装置的最低面的距离与所述风扇的扇叶的最高面高于所述加热装置的最低面的距离的比值介于0.7-0.8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风扇之间的间距介于25mm-30mm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装置的最低面与所述底壳的内底面之间具有风道间隙。
风道间隙可使加热装置与底壳的内底面之间保持一定间距,便于加热装置的散热,并且可避免底壳受高温影响产生形变甚至损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间隙的高度介于15mm-20mm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扇与所述底壳的内底面之间形成有进风间隙。
通过进风间隙,可对风扇产生的气流进行聚拢,增大风量,进一步提升烹饪器具的散热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内部结构的一视角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内部结构的一视角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烹饪器具;
10-容置腔;
11-风道;
12-第一风道;
13-第二风道;
14-出风间隙;
15-风道间隙;
16-进风间隙;
17-挡风筋;
110-底壳;
111-进风口;
112-出风口;
120-承载面板;
130-加热装置;
140-风扇;
150-电源板;
151-电源线;
160-显示板;
170-上盖;
180-挡风板;
190-分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烹饪器具可以为电磁炉、电陶炉等一系列需要对机体内部进行散热的厨房用具。
下面以电磁炉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做进一步阐述。
电磁炉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产生涡旋电流,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
电磁炉内部具有复杂的电路设计,其线圈盘、电源板以及显示板上均具有大量的电子元器件,这些电子元器件工作时发热量很大,所以电磁炉的散热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使用寿命,而使用寿命也是用户选购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现有技术中,电磁炉内部设计并未达到最优,电磁炉的散热性能也未能达到最大,以至于限制了电磁炉的使用寿命。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对加热装置和风扇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进行优化,使电磁炉内部的散热性能达到最佳,从而提升电磁炉的使用寿命。
下面参考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可以包括:底壳110、承载面板120、加热装置130以及风扇140。
底壳110上端开口,承载面板120架设在开口处,承载面板120与底壳110围合形成容置腔10,加热装置130和风扇140被配置在容置腔10中,加热装置130用于实现烹饪器具100的加热功能,当烹饪器具100为电磁炉时,加热装置130可采用线圈盘,风扇140用于对电磁炉内部进行散热,防止机体内部高温烧毁烹饪器具100。承载面板120上可放置锅具等,加热装置130可对承载面板120上放置的锅具进行加热。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的结构不限于上述举例,例如图2中,烹饪器具100还可以包括上盖170,上盖170架设在底壳110上端开口处后,承载面板120再设置在上盖170上。在本实施例中,对烹饪器具100常规结构设置不做限制,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
实际运用中,底壳110一般采用塑胶材料制成,承载面板120可以是陶瓷板或者微晶玻璃板等。本实施例对底壳110以及承载面板120的材料不做具体限制。
继续参考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还可以包括:显示板160以及电源板150,显示板160及电源板150均被配置在容置腔10中,显示板160可显示烹饪器具100工作时的温度、时间、功率等功能参数,并透过承载面板120供使用者参考,显示板160上还可设置触控按键、按钮等供使用者对烹饪器具100进行调节。电源板150用于对风扇140、加热装置130以及显示板160等提供电能和进行控制,电源板150通过电源线151与外界电源进行连接。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的内部结构的一视角图,参考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壳110上开设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风扇140设置在进风口111处,以使经进风口111进入烹饪器具100内部的冷风能更大程度地通过风扇140,通过风扇140对大量的冷风进行加速,以提高对加热装置130和电源板150等发热元器件的散热效率。当然,本实施例并不排除将风扇140设置在远离进风口111的位置的其他实施方式。
风扇140通过进风口111吸入气流对烹饪器具100内部进行散热,例如图3中,风扇140通过进风口111吸入气流对烹饪器具100中的加热装置130和电源板150进行散热,然后通过出风口112将换热后的气流吹出机体外。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中,风扇140的扇叶的最高面被配置为高于加热装置130的最低面,风扇140的扇叶的最低面被配置为低于加热装置130的最低面,即图4中,风扇140的扇叶的最高面与加热装置130的最低面之间具有高度差A,风扇140的扇叶的最低面与加热装置130的最低面之间具有高度差B。其中,风扇140的扇叶的最低面低于加热装置130的最低面的距离B和风扇140的扇叶的最高面高于加热装置130最低面的距离A的比值可介于0.7-0.8之间,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其比值可采用0.75。
可以理解的是,在烹饪器具100中,例如在电磁炉中,发热量最大的当属加热装置130,其自身热量与其辐射向电源板150等元器件的热量极大,若散热能力不足,则会影响电磁炉的整体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对加热装置130和风扇140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优化,使得风扇140的扇叶分别有部分处于加热装置130的最低面的上下方,合理的分配了风扇140吹向加热装置130的风力,能很好的给加热装置130降温的同时能够带走加热装置130下方产生的热流,起到更好的降温效果,提升烹饪器具100内部的散热能力,从而提升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寿命。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止于此,继续参考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可以包括:挡风板180,挡风板180将烹饪器具100内部需要散热的元器件和风扇140围合,或者挡风板180与底壳110配合将烹饪器具100内部需要散热的元器件和风扇140围合,并留有开口指向出风口112,例如图3所示,挡风板180与底壳110配合将风扇140、加热装置130以及电源板150围合,并留有开口指向出风口112,风扇140吹向加热装置130和电源板150的气流给加热装置130及电源板150散热后从出风口112吹出。其气流流经的路径即为风道11,挡风板180可对风道11进行隔离,使气流能集中吹向需要散热的元器件,提升烹饪器具100内部的散热效率。
继续参考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可以包括:分隔板190,分隔板190可将风道11分隔为第一风道12和第二风道13,例如图3中,分隔板190呈“V”型,“V”尖端指向风扇140,两翼将风道11分隔为第一风道12和第二风道13,加热装置130位于第一风道12中,电源板150位于第二风道13中。需要说明的是,分隔板190的形状不限于上述举例,只需起到将风道11分隔为两个或者多个分支风道即可。
容易理解的是,通过调整分隔板190的位置,可调整风扇140吹向第一风道12和第二风道13的风量。在设计时,可根据烹饪器具100内部各元器件的具体散热需求设置分隔板190的位置,合理分配风扇140的风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烹饪器具100的散热能力。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的内部结构的一视角图,参考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可以包括:挡风筋17,挡风筋17位于第一风道12内,挡风筋17横向设置在加热装置130与风扇140之间,并且挡风筋17与分隔板190之间具有出风间隙14,由于挡风筋17的存在,风扇140产生的风力可通过出风间隙14更加强劲且行程更短的吹向加热装置130,从而进一步提升对加热装置130的散热能力。
其中,挡风筋17的宽度C,即挡风筋17在加热装置130与风扇140之间的横向设置宽度,介于50mm-60mm之间,例如50mm、55mm、60mm等。
需要说明的是,挡风筋17的形状不限于图3和图5中所示的弧形,还可以是直板形等。
在实际运用中,为了保证挡风板180、分隔板190及挡风筋17的稳固性,可以将挡风板180、分隔板190和挡风筋17的底部固定在底壳110的内底面上。可以理解的是,挡风板180、分隔板190及挡风筋17与底壳110的内底面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挡风板180、分隔板190及挡风筋17与底壳110的内底面之间可以通过卡槽等可以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以便于挡风板180、分隔板190及挡风筋17的拆卸与更换,再例如,挡风板180、分隔板190及挡风筋17与底壳110的内底面还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一体件,这样可以增大挡风板180、分隔板190及挡风筋17与底壳110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挡风板180、分隔板190及挡风筋17更加稳固。
继续参考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对风扇140和加热装置130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进行优化,将加热装置130与风扇140之间的间距D设置在25mm-30mm之间,使加热装置130靠近风扇140的同时又不造成干涉。
继续参考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30的最低面与底壳110的内底面之间具有风道间隙15,该风道间隙15可使加热装置130与底壳110的内底面之间保持一定间距,便于加热装置130的散热,并且可避免底壳110受高温影响产生形变甚至损坏。其风道间隙15的高度可根据烹饪器具100的功率和能效确定,烹饪器具100的功率和能效越大,风道间隙15的高度越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道间隙15的高度E可设置在15mm-20mm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调整风扇140在烹饪器具100内部的竖直高度,使风扇140与底壳110的内底面之间形成进风间隙16(如图4所示),进风间隙16可对风扇140产生的气流进行聚拢,增大风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在风扇140的下方形成有效的聚风空间,风扇140的最低面与底壳110的内底面之间的距离,即进风间隙16的高度F不小于7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调整加热装置130与风扇140的距离,使两者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对加热装置130和风扇140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进行优化;同时,通过调整加热装置130和风扇140的在烹饪器具100内部的高度,对加热装置130和风扇140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优化。从而使烹饪器具100内部得到合理布置,使烹饪器具100内部的散热性能达到最佳,可提升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的设计过程中,可首先根据烹饪器具100的功率和能效要求,设置加热装置130在烹饪器具100内部的高度。然后将加热装置130靠近风扇140,同时使得加热装置130与风扇140之间不造成相互干涉,风扇140与加热装置130之间的距离设置为25mm-30mm之间。同时设置加热装置130与风扇140之间的挡风筋17的宽度,该宽度介于50mm-60mm之间,使得风扇140产生的风力能从出风间隙14更加强劲并行程更短的吹向加热装置130。再调整风扇140在烹饪器具100内部的高度,使风扇140的下方形成聚风空间,增大风量,并使得风扇140的扇叶分别有部分在加热装置130最低面的上下方,使风扇140吹向加热装置130的风力得到合理分配,对加热装置130进行散热的同时能够带走加热装置130下方产生的热流,起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通过对加热装置130和风机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优化及风道的优化,使烹饪器具100内部的散热性能达到最佳,从而提升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10)、承载面板(120)、加热装置(130)以及风扇(140);
所述底壳(110)与所述承载面板(120)围合形成容置腔(10),所述加热装置(130)和所述风扇(140)设置于所述容置腔(10)中,所述底壳(110)上开设有进风口(111)以及出风口(112);
所述风扇(140)的扇叶的最高面高于所述加热装置(130)的最低面,所述风扇(140)的扇叶的最低面低于所述加热装置(130)的最低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风板(180);
所述挡风板(180)用于隔离所述容置腔(10)内的风道(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隔板(190);
所述分隔板(190)将所述风道(11)分隔为第一风道(12)和第二风道(13),所述加热装置(130)位于所述第一风道(1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风筋(17);
所述挡风筋(17)位于所述第一风道(12)内,所述挡风筋(17)横向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130)与所述风扇(140)之间,所述挡风筋(17)与所述分隔板(190)之间具有出风间隙(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筋(17)的宽度介于50mm-60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140)的扇叶的最低面低于所述加热装置(130)的最低面的距离与所述风扇(140)的扇叶的最高面高于所述加热装置(130)的最低面的距离的比值介于0.7-0.8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130)与所述风扇(140)之间的间距介于25mm-30m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130)的最低面与所述底壳(110)的内底面之间具有风道间隙(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间隙(15)的高度介于15mm-20mm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140)与所述底壳(110)的内底面之间形成有进风间隙(16)。
CN202221164521.7U 2022-05-13 2022-05-13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73299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64521.7U CN217329902U (zh) 2022-05-13 2022-05-13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64521.7U CN217329902U (zh) 2022-05-13 2022-05-13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29902U true CN217329902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52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64521.7U Active CN217329902U (zh) 2022-05-13 2022-05-13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299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48767B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7329902U (zh) 烹饪器具
CN218162922U (zh) 电磁加热设备
CN217540829U (zh) 烹饪器具
CN217356979U (zh) 烹饪器具底壳及烹饪器具
CN214906080U (zh) 烹饪器具
CN211399901U (zh) 电磁炉
CN209310060U (zh) 电磁炉
CN209310058U (zh) 电磁炉
CN217329898U (zh) 烹饪器具的外壳及烹饪器具
CN209310057U (zh) 电磁炉
CN207279715U (zh) 电磁炉
CN215226844U (zh) 烹饪器具的锅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12471920A (zh) 烹饪器具
CN202066071U (zh) 一种具有新型导风结构的电磁炉
CN219140845U (zh) 一种电磁炉
CN212057413U (zh) 电磁炉
CN210601759U (zh) 厨具
CN218544531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219920875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208475391U (zh) 电磁炉
CN215647461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5062253U (zh) 电磁加热装置
CN210425143U (zh) 电磁炉
CN212565904U (zh) 一种具有高性能散热结构的薄型电磁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