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19185U - 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19185U
CN217319185U CN202221063579.2U CN202221063579U CN217319185U CN 217319185 U CN217319185 U CN 217319185U CN 202221063579 U CN202221063579 U CN 202221063579U CN 217319185 U CN217319185 U CN 217319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avity
mold
protective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6357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钧浩
侯盛兵
陈金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idali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idali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idali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idali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6357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19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19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1918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并提供了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下模板靠近上模板的一侧设置有型芯,所述型芯设置于所述下模板的中间上凹槽处,所述型芯的内部设置有适于对防护罩进行冷却的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的一侧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冷却腔的另一侧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冷却腔包括腔体,所述腔体的内侧设置有多条冷却道,所述冷却道的中间固定有适于分离水流的分流板;本实用新型能精确控制浇筑道的温度和型芯内冷却温度,提高透明防护罩的品质,同时提高生产产量,脱模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生产中,模具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它以其特定的形状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原材料成型。由于模具成型具有优质,高产,省料和低成本等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仪器仪表,家电,机械制造,石化,轻工日用品等工业部门,塑料模具是现代塑料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工艺装备,塑模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之一。
近年由于疫情的持续,用于防护的透明防护罩需求量很大,而生产透明防护罩的模具是否精密与产品的品质至关重要,现阶段,在将溶体进行注塑进行冷却时,冷却温度不能精确控制,容易造成产品收缩过快或者冷却过慢,影响生产产量和产品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精确控制型芯内冷却温度,提高透明防护罩的品质,同时提高生产产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下模板靠近上模板的一侧设置有型芯,所述型芯设置于所述下模板的中间上凹槽处,所述型芯的内部设置有适于对防护罩进行冷却的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的一侧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冷却腔的另一侧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冷却腔包括腔体,所述腔体的内侧设置有多条冷却道,所述冷却道的中间固定有适于分离水流的分流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模板靠近所述型芯的一侧设置有型腔,所述上模板与所述型腔的中间设置有适于溶体通过的浇筑道,所述型腔靠近所述浇筑道的外侧设置有适于对溶体进行加热保温的电磁加热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磁加热部件包括保温棉,所述保温棉包裹于所述浇筑道的外侧,所述保温棉的外侧设置有适于对所述浇筑道进行加热的加热线圈,所述加热线圈的外侧设置有适于防止辐射和绝缘的外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模板靠近所述浇筑道的外侧设置有适于拆装所述电磁加热部件的压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道设置于所述腔体靠近所述型腔的一侧,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冷却道连接,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腔体的侧面底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腔与所述进水管之间设置有适于自动进行冷却分流的分流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流部件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中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相互垂直设置,所述挡板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侧面齿接有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齿轮通过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一侧连接有适于转动所述传动轴的马达。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模板采用H型结构,所述下模板远离所述型芯的一侧设置有复位杆,所述复位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复位杆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中间设置有适于顶出脱模的顶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多个所述顶杆穿过所述下模板与所述型芯,且均匀分布于防护罩的底部,所述顶杆的顶部弧度与防护罩接触面弧度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模板的顶部设置有上模座,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上模板通过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下模板上部固定有型芯,在型芯的内部设置用于对注塑后的防护罩进行冷却的冷却腔,冷却腔的一侧连接进水管,冷水经过进水管并从分流板将冷却道分隔的下层流过,并流入腔体,初次降温后,在让冷水从分流板将冷却道分隔的上层流过,流入冷却腔,再从冷却腔通过出水管流出,使防护罩快速冷却成型,提高透明防护罩的品质,同时提高生产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磁加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分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模板;2-型腔;3-型芯;4-下模板;5-浇筑道;6-电磁加热部件;61-保温棉;62-加热线圈;63-外壳;7-冷却腔;71-腔体;72-冷却道;73-分流板;8-进水管;9-出水管;10-固定板;11-顶杆;12-复位杆;13-弹簧;14-压环;15-上模座;16-螺栓;17-分流部件;171-管体;172-隔板;173-挡板;174-
第一齿轮;175-第二齿轮;176-传动轴;177-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坐标系XYZ中,X轴正向代表的右方,X轴的反向代表左方,Y轴的正向代表前方,Y轴的反向代表后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同时,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个实施例”和“一个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实施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现阶段,在将溶体进行注塑进行冷却时,冷却温度不能精确控制,容易造成产品收缩过快或者冷却过慢,影响生产产量和产品质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4的靠近上模板的一侧设置有型芯3,所述型芯3固定于所述下模板4的中间上凹槽处,所述型芯3的内部设置有适于对防护罩进行冷却的冷却腔7,所述冷却腔7的一侧连接有进水管8,所述冷却腔7的另一侧连接有出水管9;所述冷却腔7包括腔体71,所述腔体71的内侧设置有多条冷却道72,所述冷却道72的中间设置有适于分离水道的分流板73。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型芯3的内部设置有适于对防护罩进行冷却的冷却腔7,所述冷却腔7的一侧连接有进水管8,所述冷却腔7的另一侧连接有出水管9;为了对模具进行冷却,加快产品成型脱模,在型芯3的内部设置冷却腔7,冷却腔7的一侧连接进水管8,进水管8的另一侧连接水式模温机,水式模温机控制水温并通过进水管8流入冷却腔7,再从冷却腔7通过出水管9流出,控制水温,防止水温过低使防护罩过快,造成产品尺寸偏差,水温过高会增加冷却时间,影响生产产量,腔体71用来存放冷却水,由于防护罩的结构特殊性,根据防护罩的外形和型面的设计,冷却道72的型面曲线与防护罩一致,根据防护罩的曲面落差进行在腔体71内的空间布置,分流板73对水道进行分层,在塑模时,为防止冷却过快造成防护罩收缩过快,造成尺寸有偏差,冷水先从分流板73将冷却道72分隔的下层流过,并流入腔体71,初次降温后,在让冷水从分流板73将冷却道72分隔的上层流过,上层靠近防护罩,冷却效果好,既防止冷却过快造成尺寸偏差,又能加快冷却速度,提高生产产量。
其中,冷却道72的形状根据防护罩的产品特性设计,分流板73分隔冷却道72,且与冷却道72的内壁侧面连接,冷却道72和分流板73具有很好的温度传导特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注模成型后,在型芯3的内部设置用于对注塑后的防护罩进行冷却的冷却腔7,冷却腔7的一侧连接进水管8,进水管8的另一侧连接水式模温机,冷水经过进水管8并从分流板73将冷却道72分隔的下层流过,并流入腔体71,初次降温后,在让冷水从分流板73将冷却道72分隔的上层流过,流入冷却腔7,再从冷却腔7通过出水管9流出,使防护罩快速冷却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板1靠近所述型芯3的一侧设置有型腔2,所述上模板1与所述型腔2的中间设置有适于溶体通过的浇筑道5,所述型腔2靠近所述浇筑道5的外侧设置有适于对溶体进行加热保温的电磁加热部件6。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上模板1与所述型腔2的中间设置有适于溶体通过的浇筑道5,所述型腔2靠近所述浇筑道5的外侧设置有适于对溶体进行加热保温的电磁加热部件6;上模板1连接型腔2,浇筑道5设置于上模板1和型腔2的中间,且贯穿上模板1和型腔2,浇筑道5便于溶体通过并进入模具内,为了使产品表面光泽度均匀,提高浇筑品质,在浇筑道5外侧设置电磁加热部件6,电磁加热部件6位于型腔2的中间,且包裹浇筑道5,电磁加热部件6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容器放置上面时,容器表面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容器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容器底部的载流子高速无规则运动,载流子与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上模板1和型腔2中间设置有浇筑道5,在浇筑道5与型腔2之间设置有电磁加热部件6,电磁加热部件6环绕浇筑道5,电磁加热部件6保持浇筑道5与型腔2的温度,溶体通过浇筑道5流入模具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上模板1靠近所述浇筑道5的外侧设置有适于拆装所述电磁加热部件6的压环14。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拆装电磁加热部件6,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在浇筑道5连接的浇注口和电磁加热部件6之间设置有压环14,压环14环绕浇筑道5设置,且设置于上模板1的中间,拆卸电磁加热部件6时,先拧出连接浇筑道5的浇筑口,取出压在电磁加热部件6上部的压环14,最后取出电磁加热部件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电磁加热部件6包括保温棉61,所述保温棉61包裹于所述浇筑道5的外侧,所述保温棉61的外侧设置有适于对所述浇筑道5进行加热的加热线圈62,所述加热线圈62的外侧设置有适于防止辐射和绝缘的外壳63。
需要说明的是,保温棉61锁定温度,降低损耗,同时具有绝缘防护效果,加热线圈62用于加热,通过断通控制温度,使温度保持在40度到80度之间,外壳63用来保护加热线圈62,由于电磁加热有一定的辐射,外壳63采用防辐射材质,为避免加热线圈62直接与型腔2接触,在型腔2与加热线圈62直接的外壳63采用绝缘材质,提升模具使用安全。
其中,保温棉61可以用陶瓷材质代替,陶瓷材质安全性高,导热效果良好,快速预热浇筑道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道72设置于所述腔体71靠近所述型腔2的一侧,所述进水管8与所述冷却道72连接,所述出水管9与所述腔体71的侧面底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道72设置于靠近腔体71的顶部,提高防护罩的冷却速度,冷却道72的一端与进水管8连接,进水管8设置于型腔2的一侧上部,便于冷水在腔体71内循环,冷却道72的另一端不与腔体71的内壁连接,冷水经过冷却道72直接流入腔体71内,最大化的吸收热量,出水管9连接腔体71的侧面底部,便于吸收热量的水从腔体71内流出,形成循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自动分流,在所述冷却腔7与所述进水管8之间设置有适于自动进行冷却分流的分流部件17,分流部件17减少进水管8的数量,同时控制多个冷却道72的分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分流部件17包括管体171,所述管体171的中间设置有隔板172,所述隔板17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挡板173,两个所述挡板173相互垂直设置,所述挡板173远离所述隔板17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齿轮174,所述第一齿轮174的侧面齿接有第二齿轮175,两个所述第二齿轮175通过传动轴176连接,所述传动轴176的一侧连接有适于转动所述传动轴176的马达177。
需要说明的是,管体171被隔板172分割为上下两个流道,上流道连接冷却道72的上层,下流道连接冷却道72的下层,挡板173用来放开或者阻断水流经过,第一齿轮174带动挡板173转动,第二齿轮175带动第一齿轮174进行转动,传动轴176用来连接马达177,并打动第二齿轮175转动,马达177为传动轴176的转动提供动力支持。
为了使一个流道打开时,另一个流道处于关闭状态,两个所述挡板173相互垂直设置,第一齿轮174转动90度时,上流道关闭,水流从下流道流入冷却道72的下层,第一齿轮174再次转动90度时,下流道关闭,水流从上流道流入冷却道72的上层,控制多个冷却道72的分流。
在本实施例中,马达177带动传动轴176转动,传动轴176带动两个第二齿轮175转动,两个第二齿轮175分别带动第一齿轮174转动,第一齿轮174带动挡板173旋转,实现管体171内的水流放开或者阻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板4采用H型结构,所述下模板4远离所述型芯3的一侧设置有复位杆12,所述复位杆12的外侧套设有弹簧13,所述复位杆12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的中间设置有适于顶出脱模的顶杆11。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固定板10与下模板4活动连接,型芯3内嵌于下模板4上部,复位杆12一端连接固定板10,一端与下模板4底部活动连接,固定板10顶起顶杆11,下模板4采用H型结构;所述下模板4远离所述型芯3的一侧设置有复位杆12,所述复位杆12的外侧套设有弹簧13,所述复位杆12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的中间设置有适于顶出脱模的顶杆11;下模板4用来固定型芯3,在下模板4的底部设置复位杆12,复位杆外侧套设有弹簧13,复位杆12的底部固定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用来固定顶杆11和复位杆12,为了便于脱模,在固定板10的上面均匀固定多个顶杆11,为了便于对顶杆11顶出防护罩进行脱模后的复位,在固定板10两侧固定有复位杆12,在复位杆12上套设弹簧13,弹簧13的回弹使复位杆12顶起下模板4,使顶杆11复位,保护模具,延长使用寿命。
其中,下模板4的下面连接有下模座,下模座带动下模板4上下移动,固定板10穿过下模座连接有顶升电机,顶升电机顶起固定板10,使复位杆12在下模板底部向上移动,弹簧13压缩,多个顶杆11顶起产品进行脱模,脱模完成后,顶升电机复位,弹簧13回弹使复位杆12复位,多个顶杆11复位,等待下次脱模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下模板4的下部连接下模座,下模座的底部设置有顶升机构,顶升机构穿过下模座并连接固定板10,固定板10上均匀分布多个顶杆11,顶杆11的顶部弧度与防护罩的顶出位置弧度相匹配,同时在固定板10的两侧设置复位杆12,复位杆12上套设弹簧13,顶升机构顶起固定板,使顶杆11穿过下模板4与型芯3,顶起防护罩,进行取模,弹簧13的回弹使复位杆12顶起下模板4,顶杆11复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7所示,多个所述顶杆11穿过所述下模板4与所述型芯3,且均匀分布于防护罩的底部,所述顶杆11的顶部弧度与防护罩接触面弧度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冷却后进行脱模,在固定板10上均匀设置多个顶杆11,为了保证顶出平衡,多个相对设置的顶杆11处于同一水平,为了顶出脱模时,不伤害防护罩,将顶杆11的顶部弧度与防护罩接触面弧度保持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板1的顶部设置有上模座15,所述上模座15与所述上模板1通过螺栓16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拆卸,在上模座15与上模板1之间通过螺栓16连接,通过拧出螺栓16,取下上模座15,便于拧下浇注口和浇筑道5,取出压环14和电磁加热部件6,便于后期维修更换。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4)靠近上模板的一侧设置有型芯(3),所述型芯(3)固定于所述下模板(4)的中间上凹槽处,所述型芯(3)的内部设置有适于对防护罩进行冷却的冷却腔(7),所述冷却腔(7)的一侧连接有进水管(8),所述冷却腔(7)的另一侧连接有出水管(9);所述冷却腔(7)包括腔体(71),所述腔体(71)的内侧设置有多条冷却道(72),所述冷却道(72)的中间固定有适于分离水流的分流板(7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靠近所述型芯(3)的一侧设置有型腔(2),所述上模板(1)与所述型腔(2)的中间设置有适于溶体通过的浇筑道(5),所述型腔(2)靠近所述浇筑道(5)的外侧设置有适于对溶体进行加热保温的电磁加热部件(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部件(6)包括保温棉(61),所述保温棉(61)包裹于所述浇筑道(5)的外侧,所述保温棉(61)的外侧设置有适于对所述浇筑道(5)进行加热的加热线圈(62),所述加热线圈(62)的外侧设置有适于防止辐射和绝缘的外壳(6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靠近所述浇筑道(5)的外侧设置有适于拆装所述电磁加热部件(6)的压环(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道(72)设置于所述腔体(71)靠近所述型腔(2)的一侧,所述进水管(8)与所述冷却道(72)连接,所述出水管(9)与所述腔体(71)的侧面底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7)与所述进水管(8)之间设置有适于自动进行冷却分流的分流部件(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件(17)包括管体(171),所述管体(171)的中间设置有隔板(172),所述隔板(17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挡板(173),两个所述挡板(173)相互垂直设置,所述挡板(173)远离所述隔板(17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齿轮(174),所述第一齿轮(174)的侧面齿接有第二齿轮(175),两个所述第二齿轮(175)通过传动轴(176)连接,所述传动轴(176)的一侧连接有适于转动所述传动轴(176)的马达(17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4)采用H型结构,所述下模板(4)远离所述型芯(3)的一侧设置有复位杆(12),所述复位杆(12)的外侧套设有弹簧(13),所述复位杆(12)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的中间设置有适于顶出脱模的顶杆(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顶杆(11)穿过所述下模板(4)与所述型芯(3),且均匀分布于防护罩的底部,所述顶杆(11)的顶部弧度与防护罩接触面弧度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的顶部设置有上模座(15),所述上模座(15)与所述上模板(1)通过螺栓(16)连接。
CN202221063579.2U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319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63579.2U CN217319185U (zh)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63579.2U CN217319185U (zh)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19185U true CN217319185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50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6357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319185U (zh)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191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S216914B2 (en) Injection device of the injection machine
CN102548730A (zh) 折流管及注塑模具的型芯冷却装置
CN215750254U (zh) 一种塑料制品成型模具用冷却装置
CN201900247U (zh) 一种用于制造电动后视镜电机端盖的压铸模具
US4172872A (en) Method of molding large-sized plastics
CN217319185U (zh) 一种用于透明防护罩的精密模具
CN212097308U (zh) 一种用于车灯塑料件的注塑模具
CN201108946Y (zh) 一种熔模铸造用多工位机械式蜡模压制装置
CN206898321U (zh) 一种叠箱装置
CN216442996U (zh) 一种汽车中控塑料件注塑成型模具
CN105252716A (zh) 一种塑料模具
CN210100534U (zh) 基于针阀式热流道的免剪浇电动车前挡泥板注塑模具
CN210791829U (zh) 具有大包围嵌入冷却镶块的汽车仪表台注塑模
CN210390025U (zh) 一种机械工程铸件注射成型模具
CN210231448U (zh) Led防水电源铝壳模具
CN207549300U (zh) 一种温度可控的注塑成型模具装置
CN206732095U (zh) 压铸模具及压铸装置
CN113211732A (zh) 一种具有防堵塞功能的注塑模具
CN205272495U (zh) 一种塑料模具
CN211074583U (zh) 一种高效的注塑模具
CN219191100U (zh) 一种带多模腔组件的注塑模具
CN215320389U (zh) 充电器塑料外壳成型模具
CN210705769U (zh) 一种可改善制品外观质量的模具
CN217196654U (zh) 一种易于散热的注塑模具
CN213440828U (zh) 塑料收纳柜拼装板防变形冷却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