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09182U - 一种多发热件的雾化芯及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发热件的雾化芯及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09182U
CN217309182U CN202220862961.3U CN202220862961U CN217309182U CN 217309182 U CN217309182 U CN 217309182U CN 202220862961 U CN202220862961 U CN 202220862961U CN 217309182 U CN217309182 U CN 2173091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atomizing core
electrode
oil inlet
atom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629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玉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wel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we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wel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we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629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091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091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091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发热件的雾化芯及雾化器,所述雾化芯包括雾化芯外罩及设置在所述雾化芯外罩内的发热件支架,所述发热件支架轴向穿设有多个发热腔,每一所述发热腔内设置一发热件,每一所述发热件均向下伸出有接线引脚,每一发热件的接线引脚可分别接入电路使得所述多个发热件单独工作或同时工作;所述发热件支架于每一所述发热腔的侧壁径向穿设有第一进油孔,所述雾化芯外罩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二进油孔,每一所述第二进油孔分别与一所述第一进油孔连通。本实用新型使得单个雾化芯就具有多发热件而获得多发热雾化效果,无需在雾化器内配置多个雾化芯。

Description

一种多发热件的雾化芯及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发热件的雾化芯及雾化器。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如电子烟中,一般分为雾化器和主机两部分,主机内设置有控制电路及电池,雾化器内设置有雾化芯,雾化芯内设置有发热件对液体进行雾化。
现有的雾化芯一般只配有一个发热件,这样导致想要获得多发热效果时,雾化器内需要设置多个雾化芯,这样导致雾化器的体积大,结构复杂。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发热件的雾化芯,旨在使得单个雾化芯就具有多发热件而获得多发热雾化的效果,无需在雾化器内配置多个雾化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发热件的雾化芯,包括雾化芯外罩及设置在所述雾化芯外罩内的发热件支架,其中,所述发热件支架轴向穿设有多个发热腔,每一所述发热腔内设置一发热件,每一所述发热件均向下伸出有接线引脚,每一发热件的接线引脚可分别接入电路使得所述多个发热件单独工作或同时工作;
所述发热件支架于每一所述发热腔的侧壁径向穿设有第一进油孔,所述雾化芯外罩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二进油孔,每一所述第二进油孔分别与一所述第一进油孔连通。
其中,所述发热件支架的下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每一所述发热腔的下端连通。
其中,所述发热件支架下端的外壁设置有插接台阶,所述雾化芯外罩下端的内壁与所述插接台阶的外壁插接连接。
其中,所述发热件支架于两相邻所述发热腔之间的侧壁还径向穿设有第三进油孔以连通两相邻所述发热腔,对应地,所述雾化芯外罩的侧壁还开设有第四进油孔与所述第三进油孔连通。
其中,所述发热件支架的中心还开设有连通孔将多个所述发热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雾化器,其中,包括前述的雾化芯,还包括油仓壳体、底座及雾化芯支架;
所述雾化芯容置于所述油仓壳体内,所述雾化芯支架及底座分别密封安装于所述油仓壳体的顶部及底部,且所述雾化芯支架及底座分别连接所述雾化芯的上端及下端。
其中,所述底座包括中空的密封座及电极座,所述密封座的上端连接所述雾化芯的下端,所述密封座的下端安装所述电极座,所述密封座的外壁与所述油仓壳体的内壁紧配合;
所述电极座穿设有多个电极孔,每一电极孔安装有一电极,所述电极为正电极或负电极,其中一正电极与一负电极组成一电极组使得所述电极座上形成有多个电极组,每一所述发热件的接线引脚连接其中一电极组,多个所述电极组使得所述多个发热件单独工作或同时工作。
其中,所述雾化芯支架的上端还设置有吸嘴。
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方式)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本实用新型的多发热件的雾化芯,通过在雾化芯的发热件支架内设置多个发热腔来分别容置多个发热件,每一发热件均向下伸出有接线引脚,每一发热件的接线引脚可分别接入电路使得雾化芯内的多个发热件单独工作或同时工作,这样本实用新型的单个雾化芯就具有多发热雾化效果,结合电路控制可以选择单个发热件工作,多个发热件同时工作或者依次轮换工作等多发热模式选,且使得雾化器无需安装多个雾化芯即可获得多发热雾化效果,简化结构,节省成本,减小雾化器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发热件的雾化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发热件支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6为图4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7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电极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结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2为图10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3为多个发热件与电极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雾化芯,1-雾化芯外罩,11-第二进油孔,12-第四进油孔,2-发热件支架,21-发热腔,22-进气口,23-第一进油孔,24-插接台阶,25-第三进油孔,26-连通孔,3-发热件,31-接线引脚,200-雾化器,4-油仓壳体,5-底座,51-密封座,52-电极座,521-电极孔,522-进气孔,523-引脚孔,6-雾化芯支架,61-吸嘴,7-电极组,71-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请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发热件的雾化芯100,包括雾化芯外罩1及设置在所述雾化芯外罩1内的发热件支架2。雾化芯外罩1中空且上下两端开口设置。
所述发热件支架2轴向穿设有多个发热腔21,每一所述发热腔21内设置一发热件3,每一所述发热件3均向下伸出有接线引脚31,每一发热件31的接线引脚可分别接入电路使得所述多个发热件3单独工作或同时工作。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支架21的下端开设有进气口22,所述进气口22与每一所述发热腔21的下端连通,外界空气从发热件支架2下端的进气口22进入发热腔21,然后向下运动从发热件支架2的上端排出至吸嘴。发热腔21内气体被吸力向上吸出,气体向上运动带走发热腔21内由发热件3加热油液而产生的烟雾。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3为发热丝或者发热管或者发热片。本实施例中,发热件3外设置有导油棉。
所述发热件支架2于每一所述发热腔21的侧壁径向穿设有第一进油孔23,所述雾化芯外罩1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二进油孔11,每一所述第二进油孔11分别与一所述第一进油孔23连通。这样,雾化器油仓内的烟油依次通过第二进油孔11、第一进油孔23进入发热腔21进行加热雾化。
本实用新型雾化芯100的发热件支架2由于分别设置有多个发热腔21用于分别安装多个发热件3,且每一发热件3均向下伸出有接线引脚31,每一发热件31的接线引脚均独立接入电路,这样可以使得每一发热件均可单独工作,同时在电路的控制下,还可以使得多个发热件3同时工作,或者多个发热件3依次轮换工作等方式来实现本实用新型雾化芯100的多发热工作模式。这样本实用新型的单个雾化芯100就具有多发热雾化的效果,使得现有雾化器想要实现多发热雾化效果时无需安装多个雾化芯100,简化结构,节省了成本,同时减小了现有多发热效果雾化器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单个雾化芯100内的发热件支架2分别设置有多个独立的发热腔21来容置每一发热件3,这样一方面能独立安装并牢固支撑发热件3,另一方面避免多个发热件3工作时相互之间的干扰,延长使用寿命。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发热件支架2下端的外壁设置有插接台阶24,所述雾化芯外罩1下端的内壁与所述插接台阶24的外壁插接连接。插接连接便于发热件支架2与雾化芯外罩1的组装。
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6,所述发热件支架2于两相邻所述发热腔21之间的侧壁还径向穿设有第三进油孔25以连通两相邻所述发热腔21,对应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雾化芯外罩1的侧壁还开设有第四进油孔12与所述第三进油孔25连通。第一进油孔23与第二进油孔11组成发热腔21的一个进油通路,而第三进油孔25与第四进油孔12组成发热腔21的另一个进油通路,两个进油通路使得每个发热腔21进油量更大,进油速度更快,雾化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发热件支架2的中心还开设有连通孔26将多个所述发热腔21连通。这样使得多个发热腔21之间的油路连通,在多个雾化腔同时工作时,雾化更加均匀。
请继续参考图7至图9,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雾化器200,包括上述的雾化芯100,还包括油仓壳体4、底座5及雾化芯支架6。所述雾化芯100容置于所述油仓壳体4内,所述雾化芯支架6及底座5分别密封安装于所述油仓壳体4的顶部及底部,且所述雾化芯支架6及底座5分别连接所述雾化芯100的上端及下端。油仓壳体4用于容置雾化芯100并用于存储烟油,使得雾化芯100浸泡在烟油中,烟油通过第二进油孔11、第一进油孔23进入到雾化芯100的发热腔21内进行加热雾化。雾化芯支架6及底座5一方面用于密封油仓壳体4的两端,另一方面用于支撑安装雾化芯100的两端。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雾化芯支架6的上端还设置有吸嘴61。吸嘴61内穿设有气道用于穿过雾化芯支架6与雾化芯100的雾化芯外罩1上端的开口连通。吸嘴61用于抽吸出雾化芯100内雾化后的烟雾,本实施例中,吸嘴61与雾化芯支架6可以是一体结构。
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200的底座5包括中空的密封座51及电极座52,所述密封座51的上端连接所述雾化芯100的下端,所述密封座51的下端安装所述电极座52,所述密封座51的外壁与所述油仓壳体4的内壁紧配合。即密封座51的整个外壁插入到油仓壳体4内的下端将油仓壳体4的下端密封,同时,密封座51的上端安装雾化芯100的下端,密封垫座51的下端安装电极座52。密封座51及电极座52均中空设置使得气体得以进入,同时便于发热件3的接线引脚31的穿设。
具体地,如图10至图13所示,所述电极座52穿设有多个电极孔521,每一电极孔521安装有一电极71,所述电极71为正电极或负电极,其中一正电极与一负电极组成一电极组7使得所述电极座52上形成有多个电极组7,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形成有两个电极组7,以分别连接两个发热件3。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极座52上还可以形成3个,4个,5个等多个电极组7,以对应连接3个,4个,5个等发热件。图13中,两个发热件3向下伸出设置有4个接线引脚31,其中两个接线引脚31共用一个电极71,该电极71可以是负电极,则另两个电极71为正电极;或该电极71可以是正电极,则另两个电极71为负电极。
本实用新型雾化器200内每一所述发热件3的接线引脚31连接其中一电极组7,多个所述电极组7使得所述多个发热件3单独工作或同时工作。如图13中所示,左边的发热件3的两个接线引脚31分别连接左边的电极71与右边的电极71组成的电极组7,右边的发热件3的两个接线引脚31分别连接后边的电极71与右边的电极71组成的另一个电极组7。电极71的底部接入电路后,通过电路控制,左右两边的发热件3可单独工作,或同时工作,或者轮换工作。
如图12所示,电极座52上设置有进气孔522用于进气,同时在电极孔521的附件还设置有引脚孔523,引脚孔523用于安装接线引脚31,接线引脚31插入引脚孔523后可通过焊接连接在电极71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多发热件的雾化芯100及雾化器200,通过在雾化芯100的发热件支架2内设置多个发热腔21来分别容置多个发热件3,每一发热件3均向下伸出有接线引脚31,每一发热件3的接线引脚31可分别接入电路使得雾化芯100内的多个发热件3单独工作或同时工作,这样本实用新型的单个雾化芯100就具有多发热雾化效果,结合电路控制可以选择单个发热件工作,多个发热件同时工作或者依次轮换工作等多发热模式,且使得雾化器200无需安装多个雾化芯即可获得多发热雾化效果,简化了结构,节省了生产及使用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多发热件的雾化芯,包括雾化芯外罩及设置在所述雾化芯外罩内的发热件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件支架轴向穿设有多个发热腔,每一所述发热腔内设置一发热件,每一所述发热件均向下伸出有接线引脚,每一发热件的接线引脚可分别接入电路使得所述多个发热件单独工作或同时工作;
所述发热件支架于每一所述发热腔的侧壁径向穿设有第一进油孔,所述雾化芯外罩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二进油孔,每一所述第二进油孔分别与一所述第一进油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发热件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支架的下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每一所述发热腔的下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发热件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支架下端的外壁设置有插接台阶,所述雾化芯外罩下端的内壁与所述插接台阶的外壁插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发热件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支架于两相邻所述发热腔之间的侧壁还径向穿设有第三进油孔以连通两相邻所述发热腔,对应地,所述雾化芯外罩的侧壁还开设有第四进油孔与所述第三进油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发热件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支架的中心还开设有连通孔将多个所述发热腔连通。
6.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还包括油仓壳体、底座及雾化芯支架;
所述雾化芯容置于所述油仓壳体内,所述雾化芯支架及底座分别密封安装于所述油仓壳体的顶部及底部,且所述雾化芯支架及底座分别连接所述雾化芯的上端及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中空的密封座及电极座,所述密封座的上端连接所述雾化芯的下端,所述密封座的下端安装所述电极座,所述密封座的外壁与所述油仓壳体的内壁紧配合;
所述电极座穿设有多个电极孔,每一电极孔安装有一电极,所述电极为正电极或负电极,其中一正电极与一负电极组成一电极组使得所述电极座上形成有多个电极组,每一所述发热件的接线引脚连接其中一电极组,多个所述电极组使得所述多个发热件单独工作或同时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支架的上端还设置有吸嘴。
CN202220862961.3U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多发热件的雾化芯及雾化器 Active CN2173091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62961.3U CN217309182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多发热件的雾化芯及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62961.3U CN217309182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多发热件的雾化芯及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09182U true CN217309182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47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62961.3U Active CN217309182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多发热件的雾化芯及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091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46937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1672454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2772996A (zh) 主机、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281426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7309182U (zh) 一种多发热件的雾化芯及雾化器
CN218942274U (zh) 一种具有平衡通气结构的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1234530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组件
CN210017863U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234530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19146766U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1838771A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214854355U (zh) 主机、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4854366U (zh) 气溶胶发生装置的气路结构
CN215347019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0642446U (zh) 电子烟的供电组件及电子烟
CN220675136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9088402U (zh) 一种具有内外换气结构的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19069474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8185261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293009U (zh) 一种电连接结构及双油仓电子烟弹
CN218126970U (zh) 换弹式电子雾化器
CN220211968U (zh) 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6255468U (zh) 一种底部注油的烟弹
CN220157600U (zh) 雾化装置和雾化器
CN218682014U (zh) 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