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60283U - 一种车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60283U
CN217260283U CN202221099047.4U CN202221099047U CN217260283U CN 217260283 U CN217260283 U CN 217260283U CN 202221099047 U CN202221099047 U CN 202221099047U CN 217260283 U CN217260283 U CN 217260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beam
longitudinal
frame
longitudinal beams
longitudinal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9904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华
王健宇
刘扬
刘豹
于宁
孙海波
王继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9904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602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60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602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车架及车辆。车架包括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纵梁和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纵梁,第二纵梁的一端与第一纵梁的一端部分叠合,第二纵梁沿长度方向相对第一纵梁的位置可调节且与第一纵梁可拆卸连接;第一前横梁连接两个第一纵梁的另一端;第一后横梁连接两个第二纵梁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架中的第二纵梁沿长度方向相对第一纵梁的位置可调节且可拆卸连接,以实现在装配车架时车辆对不同轴距的需求,降低了车架的加工和装配的难度,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架的零部件少,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可靠性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加工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车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的底盘车架是汽车的主要部件之一,底盘车架的结构可直接影响汽车的构造。汽车底盘车架一般都是由横梁与纵梁组成的,横梁架在两纵梁之间,横梁与纵梁铆接或焊接成汽车底盘车架。
近年来,随着国内商用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细分市场的不断涌现,要求主机厂快速设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其中车架的轴距作为车辆的重要参数,也出现了不同的需求。但是在现有技术中,车架的轴距固定,在装配时不能实现车辆对不同轴距的需求,提高了车架的制造难度和装配难度。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车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及车辆,车架轴距可调节,可靠性高,降低了车架的制造难度和装配难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车架,包括:
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纵梁;
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纵梁,所述第二纵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的一端部分叠合,所述第二纵梁沿长度方向相对所述第一纵梁的位置可调节且与所述第一纵梁可拆卸连接;
第一前横梁,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纵梁的另一端;
第一后横梁,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纵梁的另一端。
作为上述的车架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截面均为U形结构,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中的一个插接于另一个内,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相互叠合的部分沿长度方向对应设有多个连接孔,通过连接件穿设连接孔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
作为上述的车架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前横梁的截面为U形结构,所述第一前横梁端部的两个侧板与所述第一纵梁的两个侧板可拆卸连接。
作为上述的车架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后横梁包括长方形的后横梁板和沿所述后横梁板周向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纵梁的两个侧板和底板可拆卸连接。
作为上述的车架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第一纵梁之间设有第二前横梁,所述第二前横梁的截面呈U形结构且朝向所述第一前横梁设置,所述第二前横梁端部的两个侧板与所述第一纵梁的两个侧板可拆卸连接。
作为上述的车架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第一纵梁之间设有第一中横梁,所述第一中横梁包括两个中部连接的第一中横梁本体,两个所述第一中横梁本体的两端均朝向同一方向弯折设有第一中横梁连接板,所述第一中横梁连接板与所述第一纵梁的底板可拆卸连接。
作为上述的车架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包括由所述第一纵梁向所述第二纵梁依次设置的第二中横梁、后簧前横梁和后簧后横梁,所述第二中横梁的两端、所述后簧前横梁的两端和所述后簧后横梁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可拆卸连接。
作为上述的车架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中横梁包括截面呈U形结构的第二中横梁本体,所述第二中横梁本体的两端的两个侧板上均设有第二中横梁连接板,所述第二中横梁连接板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可拆卸连接。
作为上述的车架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后簧前横梁和所述后簧后横梁均包括截面呈U形结构的后横梁本体,所述后横梁本体的两端均设有呈U形结构的后横梁连接板,所述后横梁连接板的侧板与所述后横梁本体的侧板连接,所述后横梁连接板的底板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可拆卸连接。
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架中的第二纵梁沿长度方向相对第一纵梁的位置可调节且可拆卸连接,以实现在装配车架时车辆对不同轴距的需求,降低了车架的加工和装配的难度,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架的零部件少,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可靠性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簧前横梁或后簧后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前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后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纵梁;2、第二纵梁;3、第一前横梁;4、第一后横梁;5、第二前横梁;6、第一中横梁;
11、连接孔;
41、后横梁板;42、连接板;
61、第一中横梁本体;62、第一中横梁连接板;
71、第二中横梁;711、第二中横梁本体;712、第二中横梁连接板;72、后簧前横梁;721、后横梁本体;722、后横梁连接板;73、后簧后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针对现有技术中,车架的轴距固定,在装配时不能实现车辆对不同轴距的需求,提高了车架的制造难度和装配难度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架及车辆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具体地,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架包括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纵梁1和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纵梁2,每个第一纵梁1对应连接一个第二纵梁2,第二纵梁2的一端与第一纵梁1的一端部分叠合,第二纵梁2沿长度方向相对第一纵梁1的位置可调节且与第一纵梁1可拆卸连接,以实现在装配车架时车辆对不同轴距的需求,降低了车架的加工和装配的难度。两个第一纵梁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前横梁3,两个第二纵梁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后横梁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架的零部件少,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可靠性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加工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的截面均为U形结构,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中的一个插接于另一个内,形成抽拉式的装配形式,第一纵梁1与第二纵梁2不易分离,便于调节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的相对位置。在安装时,两个第一纵梁1的U形槽相对朝向内侧设置。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相互叠合的部分沿长度方向对应设有多个连接孔11,通过连接件穿设连接孔11可拆卸连接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根据实际装配需要调节车架的轴距,调节好后,固定第二纵梁2相对第一纵梁1的位置,降低了车架的制造难度和装配难度,提高了车架使用的灵活性。在本实施例中,车架轴距变化的尺寸为50mm的整倍数。
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的材质均为高强度钢板,通过提高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的屈服强度,降低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的厚度,从而实现轻量化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由第一纵梁1向第二纵梁2依次设置的第二中横梁71、后簧前横梁72和后簧后横梁73,第二中横梁71的两端、后簧前横梁72的两端和后簧后横梁73的两端均与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可拆卸连接。设置三处连接点,提高了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连接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叠合的长度设置连接点的个数,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4所示,第二中横梁71包括截面呈U形结构的第二中横梁本体711,第二中横梁本体711的两端的两个侧板上均设有第二中横梁连接板712,第二中横梁连接板712与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可拆卸连接。第二中横梁连接板712与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通过螺栓连接,连接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第二中横梁连接板712通过铆接的方式与第二中横梁本体711连接,连接结构强度高,易于操作,且第二中横梁连接板712与第二中横梁本体711分体设置,便于加工第二中横梁71。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中横梁连接板712呈L形结构,第二中横梁连接板712的竖板与第一纵梁1的底板可拆卸连接。
为了实现轻量化设计,第二中横梁本体711上开设有减重孔,减重孔的大小及数量根据车架所需的结构强度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参见图1和图5所示,后簧前横梁72和后簧后横梁73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截面呈U形结构的后横梁本体721,后横梁本体721的两端均设有呈U形结构的后横梁连接板722,后横梁连接板722的侧板与后横梁本体721的侧板连接,后横梁连接板722的底板与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可拆卸连接。设置U形结构的后横梁连接板722能有效承受板簧支架传递的冲击载荷,提高了整个车架可靠和耐久的性能。
后横梁连接板722的侧板通过铆接的方式与后横梁本体721的侧板连接,连接结构强度高,易于操作,且后横梁本体721与后横梁连接板722分体设置,便于加工后簧前横梁72和后簧后横梁73。
为了实现轻量化设计,后横梁本体721和后横梁连接板722上会适当开设减重孔,减重孔的大小及数量根据车架所需的结构强度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后横梁连接板722的侧板呈三角形形状,在保证与后横梁本体721连接强度的基础上,以进一步降低后簧前横梁72和后簧后横梁73的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6所示,第一前横梁3的截面为U形结构,第一前横梁3端部的两个侧板与第一纵梁1的两个侧板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第一前横梁3的端部插接于第一纵梁1的U形槽内,第一前横梁3的侧板与第一纵梁1的侧板叠合的部分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车架的轻量化设计,在保证车架结构强度的前提下,第一前横梁3上设有减重孔。且第一前横梁3一体冲压成型,加工成本低。
结合图1和图7所示,第一后横梁4包括长方形的后横梁板41和沿后横梁板41周向设置的连接板42,连接板42与第二纵梁2的两个侧板和底板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第一后横梁4的连接板42插接于第二纵梁2的U形槽内,连接板42与第二纵梁2的侧板叠合的部分通过螺栓连接。
第一后横梁4为轻量化结构,一体冲压成型形成连接板42,后横梁板41上设有减重孔,以降低第一后横梁4的重量,实现轻量化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6所示,两个第一纵梁1之间设有第二前横梁5,以进一步提高车架的结构强度。第二前横梁5的截面呈U形结构且朝向第一前横梁3设置,第二前横梁5端部的两个侧板与第一纵梁1的两个侧板可拆卸连接。
第二前横梁5的结构与第一前横梁3的结构相同,第二前横梁5的端部插接于第一纵梁1的U形槽内,第二前横梁5的侧板与第一纵梁1的侧板叠合的部分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车架的轻量化设计,在保证车架结构强度的前提下,第二前横梁5上设有减重孔。且第二前横梁5一体冲压成型,加工成本低。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8所示,两个第一纵梁1之间设有第一中横梁6,第一中横梁6相较第二前横梁5远离第一前横梁3设置。第一中横梁6包括两个中部连接的第一中横梁本体61,两个第一中横梁本体61的两端均朝向同一方向弯折设有第一中横梁连接板62,第一中横梁连接板62与第一纵梁1的底板可拆卸连接。两个第一中横梁本体61的端部间隔设置,以为第一中横梁连接板62提供空间,第一中横梁连接板62通过螺栓与第一纵梁1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架的整体结构简单,能按照轴距需求装配不同的车架,安装方便,结构稳定性好。横梁设置的个数以及横梁的结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的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的长度进行设置,确保车架的结构强度即可。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架。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纵梁(1);
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纵梁(2),所述第二纵梁(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1)的一端部分叠合,所述第二纵梁(2)沿长度方向相对所述第一纵梁(1)的位置可调节且与所述第一纵梁(1)可拆卸连接;
第一前横梁(3),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纵梁(1)的另一端;
第一后横梁(4),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纵梁(2)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1)和所述第二纵梁(2)的截面均为U形结构,所述第一纵梁(1)和所述第二纵梁(2)中的一个插接于另一个内,所述第一纵梁(1)和所述第二纵梁(2)相互叠合的部分沿长度方向对应设有多个连接孔(11),通过连接件穿设连接孔(1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纵梁(1)和所述第二纵梁(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横梁(3)的截面为U形结构,所述第一前横梁(3)端部的两个侧板与所述第一纵梁(1)的两个侧板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横梁(4)包括长方形的后横梁板(41)和沿所述后横梁板(41)周向设置的连接板(42),所述连接板(42)与所述第二纵梁(2)的两个侧板和底板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纵梁(1)之间设有第二前横梁(5),所述第二前横梁(5)的截面呈U形结构且朝向所述第一前横梁(3)设置,所述第二前横梁(5)端部的两个侧板与所述第一纵梁(1)的两个侧板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纵梁(1)之间设有第一中横梁(6),所述第一中横梁(6)包括两个中部连接的第一中横梁本体(61),两个所述第一中横梁本体(61)的两端均朝向同一方向弯折设有第一中横梁连接板(62),所述第一中横梁连接板(62)与所述第一纵梁(1)的底板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由所述第一纵梁(1)向所述第二纵梁(2)依次设置的第二中横梁(71)、后簧前横梁(72)和后簧后横梁(73),所述第二中横梁(71)的两端、所述后簧前横梁(72)的两端和所述后簧后横梁(73)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纵梁(1)和所述第二纵梁(2)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横梁(71)包括截面呈U形结构的第二中横梁本体(711),所述第二中横梁本体(711)的两端的两个侧板上均设有第二中横梁连接板(712),所述第二中横梁连接板(712)与所述第一纵梁(1)和所述第二纵梁(2)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簧前横梁(72)和所述后簧后横梁(73)均包括截面呈U形结构的后横梁本体(721),所述后横梁本体(721)的两端均设有呈U形结构的后横梁连接板(722),所述后横梁连接板(722)的侧板与所述后横梁本体(721)的侧板连接,所述后横梁连接板(722)的底板与所述第一纵梁(1)和所述第二纵梁(2)可拆卸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架。
CN202221099047.4U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车架及车辆 Active CN2172602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9047.4U CN217260283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车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9047.4U CN217260283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车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60283U true CN217260283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83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99047.4U Active CN217260283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车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602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260283U (zh) 一种车架及车辆
CN110588781B (zh) 一种高形态多用模块化后副车架
CN210793364U (zh) 一种汽车后座椅安装横梁
CN217705967U (zh) 一种微型汽车的悬架平台
CN212401377U (zh) 一种汽车后纵梁接头、后纵梁及汽车
CN209904507U (zh) 一种电机悬置支架
CN102019828A (zh) 一种汽车后桥控制臂座
CN220905133U (zh) 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8929587U (zh) 车身悬置总成安装结构和车辆
CN110843916A (zh) 一种汽车车身后副车架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16546364U (zh) 一种一体式车架梁体及车架总成
CN219635317U (zh) 车辆的副车架及车辆
CN217260338U (zh) 一种后副车架托臂安装结构
CN220114701U (zh) 前风档上横梁总成
CN220948218U (zh) 车身后地板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1731561U (zh) 前副车架及车辆
CN218367367U (zh) 快换支架及电动汽车快换总成
CN216331427U (zh) 一种商用车用传动轴支承角板
CN217022663U (zh) 一种用于安装v推结构的轻量化第五横梁
CN215553547U (zh) 副车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1457784U (zh) 一种底盘结构
CN210191140U (zh) 一种动力电池后部安装结构
CN218198495U (zh) 连接结构和车辆
CN211494232U (zh) 一种改善工艺后副车架
CN213921214U (zh) 一种专用车用的副车架骨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