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33884U - 离心风轮组件和包含该离心风轮组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离心风轮组件和包含该离心风轮组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33884U
CN217233884U CN202121266215.XU CN202121266215U CN217233884U CN 217233884 U CN217233884 U CN 217233884U CN 202121266215 U CN202121266215 U CN 202121266215U CN 217233884 U CN217233884 U CN 217233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wheel
centrifugal wi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ervancy diversion
whee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662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澎钰
续真杰
孙慧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662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33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33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33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4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心风轮组件和包含该离心风轮组件的空调器。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降噪手段中缺少对离心风轮进行降噪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轮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中盘上的导流构件,导流构件朝向风轮主体的进风口,以便将进入风轮主体的气流导向多个叶片,导流构件上设置有多个导流结构,多个导流结构沿导流构件的周向间隔分布。通过多个导流结构能够将进入风轮主体的气流分割,可以明显地降低紊流及涡流剧烈程度,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噪声,同时提高离心风机的效率。

Description

离心风轮组件和包含该离心风轮组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离心风轮组件和包含该离心风轮组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风机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离心的风机因为优点有很多,也越来越普及。
以空调器为例,现有空调器的室内机中安装的风机大多为离心风机,空调器在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其中,离心风机的噪声为内机的主要噪声,目前降噪主要针对风道、转速、结构振动等进行优化,而对离心风轮本身的降噪手段相对缺乏。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降噪手段中缺少对离心风轮进行降噪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风轮组件,包括相连的风轮主体和中盘,所述风轮主体包括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沿所述中盘的周向分布,所述离心风轮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盘上的导流构件,所述导流构件朝向所述风轮主体的进风口,以便将进入所述风轮主体的气流导向多个所述叶片,所述导流构件上设置有多个导流结构,多个所述导流结构沿所述导流构件的周向间隔分布。
在上述离心风轮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构件的内部具有腔室,所述导流构件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腔室连通的吸声孔,所述离心风轮组件还包括环形柱,所述环形柱位于所述腔室内且所述环形柱的一端与所述导流构件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环形柱的另一端与所述中盘密封连接,所述导流构件与所述中盘密封连接。
在上述离心风轮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离心风轮组件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隔板位于所述腔室内,所述隔板与所述导流构件的内壁、所述环形柱的外壁以及所述中盘密封连接。
在上述离心风轮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隔板的数量与所述导流结构的数量相同,且所述隔板与所述导流构件的连接处位于相邻的两个导流结构之间。
在上述离心风轮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构件的横截面积沿进风方向逐渐增大。
在上述离心风轮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结构的数量设置为三个至八个。
在上述离心风轮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构件的厚度设置为0.2mm至1mm,所述吸声孔的直径设置为0.2mm至1mm。
在上述离心风轮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吸声孔的面积之和与所述导流构件的总面积的比例范围设置为1%至5%。
在上述离心风轮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构件的高度介于0.8倍至1.1倍的所述中盘至所述风轮本体的端面距离。
在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离心风轮组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离心风轮组件的中盘上设置导流构件,导流构件朝向风轮主体的进风口,以便对进入风轮主体的气流进行导向,并且,导流构件上设置有多个导流结构,多个导流结构沿导流构件的周向间隔分布。通过多个导流结构能够将进入风轮主体的气流分割,明显地降低紊流及涡流剧烈程度,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噪声,同时提高离心风机的效率。
进一步地,导流构件的内部具有腔室,导流构件上设置有多个与腔室连通的吸声孔,离心风轮组件还包括环形柱,环形柱位于腔室内且环形柱的一端与导流构件的内壁密封连接,环形柱的另一端与中盘密封连接,导流构件与中盘密封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在导流构件的内部形成吸声结构,从而能够进一步地提高降噪效果。
更进一步地,导流构件还包括隔板,隔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隔板位于腔室内,隔板与导流构件的内壁、环形柱的外壁以及中盘密封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调整了腔室的体积,能够改变吸声结构吸声特性,从而实现最佳降噪效果。
再进一步地,导流构件的横截面积沿进风方向逐渐增大。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作用在导流构件表面的气流的稳定性,进而能够防止导流构件表面的气流产生涡流或者紊流,有效地降低噪声。
又进一步地,多个吸声孔的面积之和与导流构件的总面积的比例范围设置为1%至5%。通过这样地设置,能够使吸声结构达到最佳的效果,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噪声。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的空调器由于采用了上述离心风轮组件,进而具备了上述离心风轮组件所具备的技术效果,相比于改进前的空调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在运行时,噪声更小,用户体验更佳。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轮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轮组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构件、环形柱与隔板的组合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构件、环形柱与隔板的组合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列表:
1、叶片;2、中盘;3、导流构件;31、导流结构;32、腔室;4、环形柱;5、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面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顶”、“底”、“内”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中指出的,现有的降噪手段中缺少对离心风轮进行降噪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风轮组件及包含该离心风轮组件的空调器,旨在通过在离心风轮主体上设置有导流构件,并且在导流构件上设置多个导流结构,在风轮运行时,通过多个导流结构将进入风轮的气流分割,降低紊流及涡流剧烈程度,从而能够实现降噪的效果。
首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轮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轮组件的俯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轮组件包括相连的风轮主体和中盘2,其中,风轮主体包括多个叶片1,多个叶片1沿中盘2的周向分布。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叶片1可以仅包括一组叶片,该组叶片朝向气流进风口的方向上设置,该组叶片沿中盘2的周向方向均匀地设置在中盘2上;或者,多个叶片1也可以包括两组叶片,即为第一组叶片和第二组叶片,与此同时,第一组叶片和第二组叶片分别设置在中盘2的两侧,且均沿中盘2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且第一组叶片和第二组叶片可以相互错开设置,等等,这种对叶片1的具体设置形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然优选地,多个叶片1设置为第一组叶片和第二组叶片,以便使更多的空气能够流入离心风轮内,从而增大离心风轮的风量。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轮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中盘2上的导流构件3,导流构件3朝向风轮主体的进风口,以便将进入风轮主体的气流导向多个叶片1,提高了离心风轮的效率。其中,导流构件3上设置有多个导流结构31,多个导流结构31沿导流构件3的周向间隔分布。通过这样的设置,气流进入风轮主体后,会被多个导流结构31分隔,降低紊流、涡流剧烈程度,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噪声,提高客户的体验度。
需要说明的是,导流构件3与中盘2可以以一体成型方式固定连接,或者导流构件3也可以以分体的方式与离心风轮组件的中盘2固定连接。当然优选地,导流构件3与离心风轮组件的中盘2以一体成型方式固定连接,操作简单,便于增加导流构件3的稳定性,保证了导流构件3的降噪效果。
优选地,如图1所示,导流构件3的横截面积沿进风方向逐渐增大。即导流构件3近似呈锥台形,从图上看为,导流构件3顶端(远离中盘2的一端)的直径小于导流构件3底端(与中盘2连接的一端)的直径。需要说明的是,导流构件3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化,能够保证作用在导流构件3表面的气流的稳定性,防止导流构件3表面的气流产生涡流或紊流,有效地降低了气动噪声,增加了客户的满意度。
优选地,如图1所示,靠近风轮中盘2的导流构件3底端的直径设置为小于风轮主体直径的65%,导流构件3顶端的直径设置为小于风轮主体直径的20%。进一步优选地,导流构件3设置的高度介于0.8倍至1.1倍的中盘2至风轮主体的端面距离,由此使得导流构件3的导流效果最佳,进而减少气流的涡流或紊流,提高了降噪效果。
优选地,如图1所示,导流结构31沿导流构件3的径向方向突出设置,也就是说,相邻的两个导流结构31之间设置有向轴线方向凹陷的凹陷区域,其中,凹陷区域形成的凹陷面可以为平面,或者还可以为平滑的曲面;需要说明的是,平滑的曲面的方向与风轮旋转的方向相同。优选地,凹陷面设置为平滑的曲面,由此便于降低导流构件3对气流产生的阻力,可以使气流通过导流构件3时有效地分流至风轮的叶片1,可以保证气流不乱有条理,提高导流构件3的导流效率。
优选地,如图1所示,导流结构31的数量设置为三个至八个,导流结构31沿导流构件3的周向均匀地分布。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结构31设置为六个,发明人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发现,当导流结构31的数量为六个时,导流构件3的降噪效果最佳。
接着参阅图3和图4,其中,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构件、环形柱与隔板的组合示意图一;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构件、环形柱与隔板的组合示意图二。
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导流构件3的内部具有腔室32,导流构件3上设置有多个与腔室32连通的吸声孔(图中未图示),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轮组件还包括环形柱4,环形柱4位于腔室32内,并且环形柱4的一端与导流构件3的内壁密封连接,环形柱4的另一端与中盘2密封连接,导流构件3也与中盘2密封连接。即在导流构件3的内部形成吸声结构,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进一步降低噪声。
需要说明的是,环形柱4设置在导流构件3顶面的中心位置,且环形柱4延伸方向与中盘2垂直设置,也就是说,环形柱4的一端固定于导流构件3的内侧顶壁,环形柱4的另一端与导流构件3的底面相平齐,由此使得,环形柱4与导流构件3的端面均抵接于中盘2上,确保导流构件3与环形柱4形成的腔室32的密闭性,保证导流构件3的降噪效果。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环形柱4的截面形状可以设置为多边形,或者还可以设置为圆形。优选地,环形柱4的截面设置为圆形,也就是说,环形柱4设置为衬套。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通过环形柱4与电机轴套的固定连接,即环形柱4起到两个作用,一是与导流构件3和中盘2形成吸声结构,二是起到连接电机轴套,起到动力传递的作用。
进一步优选地,吸声孔(图中未图示)形成的直径与导流构件3形成的厚度相适应,示例性地,导流构件3的厚度设置为0.2mm至1mm,与之对应的,吸声孔的直径设置为0.2mm至1mm。与此同时,多个吸声孔的面积之和与导流构件3的总面积的比例范围优选地设置为1%至5%,且多个吸声孔均匀分布。由此,有利于吸声孔的降噪效果达到最佳,提高了客户的体验度。
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轮组件还包括隔板5,隔板5的数量至少为两个,隔板5位于导流构件3的腔室32内,隔板5与导流构件3的内壁、环形柱4的外壁以及中盘2密封连接。由此,可以有效调整腔室32的体积,从而改变吸声结构的吸声特征,进而提高降噪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隔板5与导流构件3及环形柱4可以为一体方式固定连接,或者还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再或者,还可以通过定位槽与定位柱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等等。与此同时,隔板5的底面与导流构件3及环形柱4的底面平齐,进一步确保被分隔的腔室的密闭性。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隔板5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三个,或者也可以设置为四个,再或者还可以设置为六个,等等,这种对隔板5的具体数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然优选地,隔板5的数量设置为六个,结构简单,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导流构件3的吸声特征与叶片1匹配,实现最佳的降噪效果。
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隔板5的数量与导流结构31的数量相同。并且,隔板5与导流构件3的连接处位于相邻的两个导流结构31之间。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离心风轮组件。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离心风轮组件,包括相连的风轮主体和中盘,所述风轮主体包括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沿所述中盘的周向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轮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盘上的导流构件,所述导流构件朝向所述风轮主体的进风口,以便将进入所述风轮主体的气流导向多个所述叶片,所述导流构件上设置有多个导流结构,多个所述导流结构沿所述导流构件的周向间隔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构件的内部具有腔室,所述导流构件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腔室连通的吸声孔,所述离心风轮组件还包括环形柱,所述环形柱位于所述腔室内且所述环形柱的一端与所述导流构件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环形柱的另一端与所述中盘密封连接,所述导流构件与所述中盘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轮组件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隔板位于所述腔室内,所述隔板与所述导流构件的内壁、所述环形柱的外壁以及所述中盘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数量与所述导流结构的数量相同,且所述隔板与所述导流构件的连接处位于相邻的两个导流结构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构件的横截面积沿进风方向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的数量设置为三个至八个。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构件的厚度设置为0.2mm至1mm,所述吸声孔的直径设置为0.2mm至1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心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吸声孔的面积之和与所述导流构件的总面积的比例范围设置为1%至5%。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构件的高度介于0.8倍至1.1倍的所述中盘至所述风轮主体的端面距离。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轮组件。
CN202121266215.XU 2021-06-07 2021-06-07 离心风轮组件和包含该离心风轮组件的空调器 Active CN217233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6215.XU CN217233884U (zh) 2021-06-07 2021-06-07 离心风轮组件和包含该离心风轮组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6215.XU CN217233884U (zh) 2021-06-07 2021-06-07 离心风轮组件和包含该离心风轮组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33884U true CN217233884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17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66215.XU Active CN217233884U (zh) 2021-06-07 2021-06-07 离心风轮组件和包含该离心风轮组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33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9223B (zh) 一种消声高效离心风机
CN104145118A (zh) 螺旋浆式风扇、流体输送装置以及成形用模具
CN105526691B (zh) 导风组件及轴流柜机
CN110905858A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1059051U (zh) 一种管道风机
CN207349143U (zh) 一种消声高速离心风机
CN108019363B (zh) 风机装置及烟机
CN217233884U (zh) 离心风轮组件和包含该离心风轮组件的空调器
CN211648507U (zh) 一种高效吸尘器风机总成及其吸尘器
CN201687736U (zh) 贯流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7339260B (zh) 助推流离心风机
CN110319038A (zh) 一种高效干湿两用风机
CN211501080U (zh) 一种进风门结构和干燥风机
CN109595198B (zh) 一种风机叶轮
CN208057515U (zh) 一种导流圈、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CN212157584U (zh) 空调器进风结构、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
CN201843824U (zh) 贯流风叶
CN217401261U (zh) 一种离心风机及吸油烟机
CN213540834U (zh) 低噪离心风轮
CN218033556U (zh) 一种低成本高效型净化器
CN212079737U (zh) 叶片、叶轮、风机及油烟机
CN219827251U (zh) 一种离心式管道风机
CN210343846U (zh) 离心风机的叶轮、离心风机和吸油烟机
CN218033368U (zh)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CN218882590U (zh) 一种静音扇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