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98464U - 一种减震自行车鞍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自行车鞍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98464U
CN217198464U CN202220161486.7U CN202220161486U CN217198464U CN 217198464 U CN217198464 U CN 217198464U CN 202220161486 U CN202220161486 U CN 202220161486U CN 217198464 U CN217198464 U CN 217198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addle
connecting cylinder
sides
sadd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614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njin Boks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njin Boks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njin Boks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njin Boks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6148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984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98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984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自行车鞍座,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鞍座本体,所述支撑板顶部的两侧和鞍座本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两个同侧所述固定架之间设置有弹簧减震器,所述弹簧减震器的底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吊环,同一横向平面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和吊环的一侧均通过开设开口共同套设有固定螺栓,所述支撑板的顶部通过开口固定连接有连接筒,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该减震自行车鞍座,通过在标杆的前部设置指示板,使得弹簧减震器减震性能下降后,能够通过指示板在指示槽内部浮动的位置,来方便人员及时发现弹簧减震器是否减震弹性疲劳,同时在固定架和吊环的内部共同套设固定螺栓,使得弹簧减震器能够便于更换拆卸。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自行车鞍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减震自行车鞍座。
背景技术
自行车分类较广,山地自行车就是其中的一种,山地自行车常用于参加一些比赛项目,为了给骑手提供保护,通常会在鞍座的底部增加一些性能较好的减震弹簧减震器,随着自行车频繁的使用,由于现有的自行车鞍座缺乏提示装置,导致弹簧减震器减震性能下降后骑手无法及时发现,从而导致骑手在骑行比赛过程中鞍座无法为骑手提供较好的减震缓冲防护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自行车鞍座,解决了缺乏提示设施致使鞍座内部的弹簧减震器其性能下降后骑手无法及时发现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减震自行车鞍座,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鞍座本体,所述支撑板顶部的两侧和鞍座本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两个同侧所述固定架之间设置有弹簧减震器,所述弹簧减震器的底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吊环,同一横向平面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和吊环的一侧均通过开设开口共同套设有固定螺栓,所述支撑板的顶部通过开口固定连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内腔的前部和后部的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标杆,所述标杆的一端贯穿连接筒并延伸至连接筒的顶部,所述标杆延伸至连接筒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鞍座本体的底部,所述标杆的前部且位于连接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指示板,所述指示板的前部贯穿连接筒并延伸至连接筒的外部,所述连接筒的前部开设有与指示板相适配的指示槽。
优选的,所述鞍座本体内腔的后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螺纹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型板,所述支撑板内腔的底部且位于L型板的正下方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同一横向平面所述限位杆的顶部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于L型板的底部,所述L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透气孔,所述鞍座本体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透气孔相适配的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鞍座本体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通风口。
优选的,所述鞍座本体的两侧均开设有疏风口。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贯穿鞍座本体并延伸至鞍座本体的前部,所述螺纹杆延伸至鞍座本体前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
优选的,所述连接筒的底端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有车体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车体支撑杆的表面设置有防锈蚀圈垫。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自行车鞍座。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减震自行车鞍座,通过在标杆的前部设置指示板,使得弹簧减震器减震性能下降后,能够通过指示板在指示槽内部浮动的位置,来方便人员及时发现弹簧减震器是否减震弹性疲劳,同时在固定架和吊环的内部共同套设固定螺栓,使得弹簧减震器能够便于更换拆卸。
(2)该减震自行车鞍座,通过在挡板的顶部开设第一透气孔和在鞍座本体的顶部开设第二透气孔,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骑行运动时,能够通过转动螺纹杆,使得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相重叠,进而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避免人员骑行时因臀部出汗而引起不适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筒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鞍座本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鞍座本体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鞍座本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鞍座本体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中:1、支撑板;2、鞍座本体;3、固定架;4、弹簧减震器;5、吊环;6、固定螺栓;7、连接筒;8、滑槽;9、滑块;10、标杆;11、指示板;12、指示槽;13、螺纹杆;14、螺纹套;15、L型板;16、限位槽;17、限位杆;18、挡板;19、第一透气孔;20、第二通气孔;21、通风口;22、疏风口;23、旋钮;24、车体支撑杆;25、防锈蚀圈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减震自行车鞍座,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顶部设置有鞍座本体2,支撑板1顶部的两侧和鞍座本体2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3,两个同侧固定架3之间设置有弹簧减震器4,弹簧减震器4的底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吊环5,同一横向平面固定架3的两侧和吊环5的一侧均通过开设开口共同套设有固定螺栓6,支撑板1的顶部通过开口固定连接有连接筒7,连接筒7内腔的前部和后部的均开设有滑槽8,滑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9,两个滑块9之间固定连接有标杆10,标杆10的一端贯穿连接筒7并延伸至连接筒7的顶部,标杆10延伸至连接筒7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鞍座本体2的底部,标杆10的前部且位于连接筒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指示板11,指示板11的前部贯穿连接筒7并延伸至连接筒7的外部,连接筒7的前部开设有与指示板11相适配的指示槽12。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骑手骑行时的舒适感,鞍座本体2内腔的后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3,螺纹杆13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14,螺纹套14设置有若干个,螺纹套1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型板15,支撑板1内腔的底部且位于L型板15的正下方开设有限位槽16,限位槽1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17,同一横向平面限位杆17的顶部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于L型板15的底部,L型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18,挡板18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透气孔19,鞍座本体2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透气孔19相适配的第二通气孔20,第二通气孔20设置有若干个,鞍座本体2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通风口21。
进一步的,为了增强鞍座本体2空气流通,鞍座本体2的两侧均开设有疏风口22。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工作人员转动螺纹杆13,螺纹杆13的一端贯穿鞍座本体2并延伸至鞍座本体2的前部,螺纹杆13延伸至鞍座本体2前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23。
进一步的,为了给鞍座本体2添加支撑,连接筒7的底端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有车体支撑杆24。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车体支撑杆24和连接筒7的连接处发生雨水锈蚀,车体支撑杆24的表面设置有防锈蚀圈垫25。
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使用时,骑手坐在鞍座本体2的顶部,随着自行车在各种路段行驶,鞍座本体2内部的弹簧减震器4会随着人的重力进行不断张紧和收缩,弹簧减震器4收缩和张紧的同时会带动鞍座本体2进行上下移动,鞍座本体2带动标杆10在连接筒7的内部进行上下移动,标杆10移动的同时还会带动指示板11在指示槽12的范围内进行上下浮动,当自行车使用完后,骑手可以观测指示板11在指示槽12的位置,若指示板11处于指示槽12内腔的顶部则弹簧减震器4性能完好,若指示板11处于指示槽12内腔的中下部则需要人工进行更换弹簧减震器4,更换弹簧减震器4时只需要转动固定螺栓6即可,固定螺栓6转动脱离后吊环5和固定架3会脱离固定配合,进而方便跟换弹簧减震器4,当需要将鞍座本体2调节至透气模式时,骑手只需要通过旋钮23转动螺纹杆13即可,螺纹杆13转动后其表面的螺纹套14会进行移动,螺纹套14移动后会通过L型板15带动挡板18移动,挡板18移动后其顶部的第一透气孔19会与鞍座本体2的第二通气孔20相重叠,通过第一透气孔19和第二通气孔20的重叠,能够为鞍座本体2提供通风换气的作用,避免骑手在骑行时因臀部出汗过多而引起不适感的隐患。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减震自行车鞍座,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顶部设置有鞍座本体(2),所述支撑板(1)顶部的两侧和鞍座本体(2)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3),两个同侧所述固定架(3)之间设置有弹簧减震器(4),所述弹簧减震器(4)的底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吊环(5),同一横向平面所述固定架(3)的两侧和吊环(5)的一侧均通过开设开口共同套设有固定螺栓(6),所述支撑板(1)的顶部通过开口固定连接有连接筒(7),所述连接筒(7)内腔的前部和后部的均开设有滑槽(8),所述滑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9),两个所述滑块(9)之间固定连接有标杆(10),所述标杆(10)的一端贯穿连接筒(7)并延伸至连接筒(7)的顶部,所述标杆(10)延伸至连接筒(7)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鞍座本体(2)的底部,所述标杆(10)的前部且位于连接筒(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指示板(11),所述指示板(11)的前部贯穿连接筒(7)并延伸至连接筒(7)的外部,所述连接筒(7)的前部开设有与指示板(11)相适配的指示槽(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本体(2)内腔的后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3),所述螺纹杆(13)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14),所述螺纹套(14)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螺纹套(1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型板(15),所述支撑板(1)内腔的底部且位于L型板(15)的正下方开设有限位槽(16),所述限位槽(1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17),同一横向平面所述限位杆(17)的顶部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于L型板(15)的底部,所述L型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18),所述挡板(18)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透气孔(19),所述鞍座本体(2)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透气孔(19)相适配的第二通气孔(20),所述第二通气孔(20)设置有若干个,所述鞍座本体(2)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通风口(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本体(2)的两侧均开设有疏风口(2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3)的一端贯穿鞍座本体(2)并延伸至鞍座本体(2)的前部,所述螺纹杆(13)延伸至鞍座本体(2)前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7)的底端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有车体支撑杆(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震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支撑杆(24)的表面设置有防锈蚀圈垫(25)。
CN202220161486.7U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减震自行车鞍座 Active CN217198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61486.7U CN217198464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减震自行车鞍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61486.7U CN217198464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减震自行车鞍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98464U true CN217198464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92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61486.7U Active CN217198464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减震自行车鞍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984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198464U (zh) 一种减震自行车鞍座
CN103523142B (zh) 一种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
CN206704359U (zh) 一种可快速调节的自行车车座
CN210858893U (zh) 一种三轮摩托车排气消声器的减震悬挂结构
CN207106025U (zh) 一种减震车轮
CN206092772U (zh) 一种可手动调节的汽车减震器
CN206984212U (zh)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自行车
CN105416487A (zh) 一种可减震的自行车架
CN207697885U (zh) 一种自行车鞍座调整结构
CN204871418U (zh) 一种一体式自行车车架
CN207826429U (zh) 一种双轮体感电动平衡车
CN201597671U (zh) 自行车或电瓶车用鞍管避震装置
CN207292284U (zh) 一种电动车减震装置
CN208101576U (zh) 一种自带减震的自行车轮毂
CN207034060U (zh) 一种汽车底盘传动轴减震器装置
CN207961399U (zh) 一种用于自动人行道的舒适度控制系统
CN208813427U (zh) 一种勾爪前倾45度的山地车前叉
CN204623708U (zh) 一种减震自行车车架
CN206485476U (zh) 技巧攀爬摩托车车架
CN205026043U (zh) 一种赛车差速器壳体总成装置
CN220332414U (zh) 一种汽车空气悬挂用连接结构
CN205440635U (zh) 一种减震自行车
CN206125310U (zh) 一种电动车用前避震器
CN211335408U (zh) 一种耐磨的碳纤维山地车轮圈
CN215043402U (zh) 一种高强度铝合金自行车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