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78513U -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78513U
CN217178513U CN202123435335.0U CN202123435335U CN217178513U CN 217178513 U CN217178513 U CN 217178513U CN 202123435335 U CN202123435335 U CN 202123435335U CN 217178513 U CN217178513 U CN 2171785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ring
inner ring
ring fire
burner
fir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3533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雄
苑善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iyang Haier Intelligent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Intelligent Cooking Appliances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Intelligent Cooking Appliances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Intelligent Cook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3533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785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785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785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属于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解决空气难以补充至外环火孔处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具包括燃烧器,燃烧器包括炉头、外环火盖以及导流件,炉头包括外环座和外环引射管,外环座的内侧围设成的空间内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与水平面平行,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通道;导流件设置在连接板的上方,导流件的底部具有第一导流面,第一导流面用于将来自第一通道的空气引导至外环火孔。通过上述设置,第一导流面将来自第一通道的空气引导至外环火孔处,以增加外环火孔处的空气量,使外环火孔处的燃气可以充分燃烧,从而提高了燃气的利用率,且增大了燃烧器的火力。

Description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属于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燃气灶具上一般都设置有燃烧器,燃烧器是使天然气和空气以一定方式混合喷出并燃烧的装置。
相关技术中,燃烧器包括炉头、内环火盖、外环火盖以及点火针,炉头包括炉头本体、内环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炉头本体上具有外环腔体和内环腔体,外环腔体围设在内环腔体外,外环腔体与外环引射管连通,外环腔体的顶部具有外环燃气出口;内环腔体与内环引射管连通,内环腔体的顶部具有内环燃气出口。外环火盖上具有外环火孔,外环火孔设置在外环火盖的内侧,外环火盖覆盖在外环燃气出口上,以使燃气从外环火孔流出,并被点火针点燃。内环火盖上具有内环火孔,内环火盖覆盖在内环燃气出口上,以使燃气从内环火孔流出,并被点火针点燃。
然而,由于空气难以流向外环火盖的内侧,导致空气难以补充至外环火孔处,燃气难以充分燃烧,进而导致燃气灶具的火力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空气难以补充至外环火孔处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包括:炉头、外环火盖以及导流件,所述炉头包括外环座和外环引射管,所述外环座的轴线与水平面垂直,所述外环座内具有外环腔体,所述外环腔体的底部与所述外环引射管连通,所述外环腔体的顶部具有外环出气口;所述外环火盖的内侧设置有外环火孔,所述外环火盖覆盖在所述外环座的顶部,且所述外环火孔与所述外环出气口连通;所述外环座的内侧围设成的空间内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水平面平行,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通道;所述导流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上方,所述导流件的底部具有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通道的空气引导至所述外环火孔。
在上述燃烧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流面为曲面,且所述第一导流面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第一导流面的内部向外增大。
在上述燃烧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环火盖的内侧具有第二导流面和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导流面位于所述第一斜面的底部,所述外环火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斜面上,所述第二导流面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导流面的空气引导至所述外环火孔。
在上述燃烧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导流面为曲面,且所述第二导流面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内部向外增大。
在上述燃烧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流面朝向所述导流件的外部凸出,所述第二导流面朝向所述外环火盖的内部凹陷。
在上述燃烧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炉头还包括内环座和内环引射管,所述内环座的轴线与水平面垂直,所述内环座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且所述内环座与所述外环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环座内具有内环腔体,所述内环腔体的底部与所述内环引射管连通,所述内环腔体的顶部具有内环出气口;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内环火盖,所述内环火盖上设置有内环火孔,所述内环火盖覆盖在所述内环座的顶部,且所述内环火孔与所述内环出气口连通;所述导流件呈环状,所述导流件套设在所述内环座的外围。
在上述燃烧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环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贯穿所述外环座,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外环腔体之间具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用于将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外环腔体隔开;所述第二通道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上方,所述导流件的顶部具有第三导流面,所述第三导流面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二通道的空气引导至所述内环火孔。
在上述燃烧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导流面为曲面,所述第三导流面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第三导流面的内部向外减小。
在上述燃烧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环座的内侧围设成第三通道;所述内环火盖的内侧具有第四导流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四导流面位于所述第二斜面的底部,所述内环火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斜面上,所述第四导流面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三通道的空气引导至所述内环火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具,包括上述燃烧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具包括燃烧器,燃烧器包括炉头、外环火盖以及导流件,炉头包括外环座和外环引射管,外环座的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外环座内具有外环腔体,外环腔体的底部与外环引射管连通,外环腔体的顶部具有外环出气口;外环火盖的内侧设置有外环火孔,外环火盖覆盖在外环座的顶部,且外环火孔与外环出气口连通;外环座的内侧围设成的空间内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与水平面平行,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通道;导流件设置在连接板的上方,导流件的底部具有第一导流面,第一导流面用于将来自第一通道的空气引导至外环火孔。通过上述设置,第一导流面将来自第一通道的空气引导至外环火孔处,以增加外环火孔处的空气量,使外环火孔处的燃气可以充分燃烧,从而提高了燃气的利用率,且增大了燃烧器的火力。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中炉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中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A-A向的剖视图。
附图中:
100、燃烧器; 200、面板;
110、炉头; 120、外环火盖;
130、内环火盖; 140、导流件;
150、点火针; 160、感应针;
111、外环座; 112、外环出气口;
113、第二通道; 114、内环座;
115、内环出气口; 116、第三通道;
117、外环引射管; 118、内环引射管;
119、连接板; 1110、第一通道;
121、外环火孔; 122、第二导流面;
123、第一斜面; 131、内环火孔;
132、第四导流面; 133、第二斜面;
134、点火孔; 135、感应孔;
141、第一导流面; 142、第三导流面。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的燃烧器包括炉头、内环火盖、外环火盖以及点火针,炉头包括炉头本体、内环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炉头本体上具有外环腔体和内环腔体,外环腔体围设在内环腔体外,外环腔体与外环引射管连通,外环腔体的顶部具有外环燃气出口;外环火盖上具有外环火孔,外环火孔设置在外环火盖的内侧,外环火盖覆盖在外环燃气出口上,以使燃气从外环火孔流出,并被点火针点燃。
内环腔体与内环引射管连通,内环腔体的顶部具有内环燃气出口;内环火盖上具有内环火孔,内环火盖覆盖在内环燃气出口上,以使燃气从内环火孔流出,并被点火针点燃。
外环火孔设置在外环火盖的内侧,可以使外环火孔处的火焰朝向外环火盖的中心聚拢;相同的,内环火孔设置在内环火盖的内侧,可以使内环火孔处的火焰朝向内环火盖的中心聚拢,从而提高对火焰热能的利用率。
然而,外环火孔设置在外环火盖的内侧,外部空气容易流向外环火孔的外侧,但是难以流向外环火孔处,导致补充至外环火孔处的空气减少,外环火孔处的燃气燃烧不充分,限制了燃烧器的火力。
同样的,内环火孔设置在内环火盖的内侧,外部空气难以流向内环火孔处,导致补充至内环火孔处的空气减少,内环火孔处的燃气燃烧不充分,也限制了燃烧器的火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具,通过在连接板上开设第一通道,并在第一通道的上方设置导流件,第一通道底部的空气沿第一通道及导流件底部的第一导流面流向外环火孔处,以增加外环火孔处的空气量,使外环火孔处的燃气可以充分燃烧,从而增大了燃烧器的火力。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具包括面板200及燃烧器100,面板200用于设置在橱柜的台面上,面板200与水平面平行,燃烧器100固定在面板200上,燃烧器100与面板200可以通过紧固螺栓连接。
如图2所示,燃烧器100包括炉头110、外环火盖120、内环火盖130、点火针150以及导流件140;如图3所示,炉头110包括外环座111、内环座114、外环引射管117以及内环引射管118,外环座111和内环座114可以均呈环状,外环座111和内环座114的轴线均与水平面垂直,且外环座111和内环座114的轴线可以共线,外环座111围设在内环座114的外围。
外环座111内具有外环腔体,外环腔体的底部与外环引射管117连通,外环腔体的顶部具有外环出气口112,外环出气口112可以为多个,多个外环出气口112可以环绕外环座111的轴线等圆心角的布置。
内环座114内具有内环腔体,内环腔体的底部与内环引射管118连通,内环腔体的顶部具有内环出气口115,内环出气口115可以呈环状,内环出气口115的轴线可以与内环座114的轴线共线。
继续参照图2,外环火盖120的内侧设置有外环火孔121,外环火孔121可以为圆柱形孔,外环火孔121的轴线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且外环火孔121的底端较外环火孔121的顶端更远离内环座114,以使外环火孔121处的火焰向内聚拢,以提高对火焰热能的利用率。
外环火孔121可以为多个,多个外环火孔121环绕外环座111的轴线等圆心角的布置。外环火盖120覆盖在外环座111的顶部,且外环火孔121与外环出气口112连通。来自外环引射管117的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进入外环腔体,并从外环出气口112流向外环火孔121。
内环火盖130上设置有内环火孔131,内环火孔131可以设置在内环火盖130的内侧,也可以设置在内环火盖130的外侧,内环火孔131可以为圆柱形孔,内环火孔131可以为多个,多个内环火孔131环绕内环座114的轴线等圆心角的布置。
内环火盖130覆盖在内环座114的顶部,且内环火孔131与内环出气口115连通。来自内环引射管118的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进入内环腔体,并从内环出气口115流向内环火孔131。
继续参照图2和图4,点火针150可以设置在内环火盖130和外环火盖120之间,具体的,连接板119上可以设置有第一通孔,导流件140上可以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轴线共线,且第一通孔的轴线与水平面垂直。点火针150穿设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点火针150具有点火端,点火端向上设置。内环火盖130的外侧设置有点火孔134,点火孔134与内环出气口115连通,点火端靠近点火孔134设置,点火针150用于产生火花,以点燃点火孔134处的燃气,并间接点燃内环火孔131和外环火孔121处的燃气。
燃烧器100还可以包括感应针160,感应针160可以设置在内环火盖130和外环火盖120之间,具体的,连接板119上可以设置有第三通孔,导流件140上可以设置有第四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的轴线共线,且第三通孔的轴线与水平面垂直。感应针160穿设在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内,感应针160具有感应端,感应端向上设置。内环火盖130的外侧还设置有感应孔135,感应孔135与内环出气口115连通,感应端靠近感应孔135设置,感应针160用于检测火焰,并在熄火时关闭燃气,以保护用户安全。
继续参照图3,外环座111和内环座114之间通过连接板119连接,连接板119与水平面平行,连接板119上开设有第一通道1110,第一通道1110用于使连接板119下方的空气向上补充至连接板119上方的内环座114和外环座111之间。
导流件140设置在连接板119的上方,导流件140可以设置在连接板119的顶部,也可以与连接板119之间间隔的设置。导流件140的底部具有第一导流面141,第一导流面141用于将来自第一通道1110的空气引导至外环火孔121处,以增加外环火孔121处的空气量,使外环火孔121处的燃气可以充分燃烧,从而提高了燃气的利用率,且增大了燃烧器100的火力。
本实施例中的燃烧器100,包括炉头110、外环火盖120以及导流件140,炉头110包括外环座111和外环引射管117,外环座111的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外环座111内具有外环腔体,外环腔体的底部与外环引射管117连通,外环腔体的顶部具有外环出气口112;外环火盖120的内侧设置有外环火孔121,外环火盖120覆盖在外环座111的顶部,且外环火孔121与外环出气口112连通;外环座111的内侧围设成的空间内设置有连接板119,连接板119与水平面平行,连接板119上开设有第一通道1110;导流件140设置在连接板119的上方,导流件140的底部具有第一导流面141,第一导流面141用于将来自第一通道1110的空气引导至外环火孔121。通过上述设置,第一导流面141将来自第一通道1110的空气引导至外环火孔121处,以增加外环火孔121处的空气量,使外环火孔121处的燃气可以充分燃烧,从而提高了燃气的利用率,且增大了燃烧器100的火力。
如图5所示,导流件140可以呈环状;如图6所示,导流件140可以套设在内环座114的外围。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导流面141可以为曲面,且第一导流面141与连接板119之间的距离沿导流件140的径向向外增大。
第一导流面141可以朝向导流件140的外部凸出(如图5和图6所示),也可以朝向导流件140的内部凹陷。优选的,第一导流面141朝向导流件140的外部凸出,这样第一导流面141的外边缘的延长面朝向外环火孔121延伸,可以提高第一导流面141的导流效果。
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导流面141可以为斜面,第一导流面141与连接板119之间的距离沿导流件140的径向向外增大,以将来自第一通道1110的空气引导至外环火孔121处。
继续参照图2、图4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环火盖120的内侧具有第二导流面122和第一斜面123,第二导流面122和第一斜面123可以呈环状,第二导流面122位于第一斜面123的底部,即第一斜面123较第二导流面122更靠近外环火盖120的顶部。第一斜面123与连接板119之间的距离沿外环火盖120的径向向外逐渐增大,且第二导流面122与连接板119之间的距离也沿外环火盖120的径向向外逐渐增大,第一斜面123的底端与第二导流面122的顶端连接。外环火孔121设置在第一斜面123上,第二导流面122用于将来自第一导流面141的空气引导至外环火孔121处。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导流面122为曲面,第二导流面122可以朝向外环火盖120的内部凹陷(如图6所示),第二导流面122也可以朝向外环火盖120的外部凸出,只要能将来自第一导流面141的空气引导至外环火孔121处即可。
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导流面122也可以为斜面,只要能将来自第一导流面141的空气引导至外环火孔121处即可。
继续参照图6,在第一导流面141和第二导流面122均为曲面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导流面141朝向导流件140的外部凸出,第二导流面122朝向外环火盖120的内部凹陷,这样第一导流面141的外边缘的延长面朝向第二导流面122延伸,且第二导流面122的外边缘的延长面朝向外环火孔121延伸,从第一导流面141的末端流出的空气的流向与从第二导流面122的末端流出的空气的流向大致相同,均为斜向上远离内环座114的方向,这样可减小空气在流动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从第一通道1110引导至外环火孔121处的空气量。
继续参照图1-3、以及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面板200上方的外环座11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通道113,第二通道113贯穿外环座111,第二通道113可以沿外环座111的径向延伸,第二通道113与外环腔体之间具有分隔板,分隔板用于将第二通道113与外环腔体隔开。第二通道113可以为多个,示例性的,第二通道113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等,多个第二通道113环绕外环座111的轴线等圆心角的布置,多个第二通道113可以使从外环座111的外围进入外环座111的内侧的空气量增加。
第二通道113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连接板119的上方,这样从第二通道113进入外环座111内侧的空气位于连接板119的上方,进一步增加了连接板119上方的空气量。
继续参照图5和图6,导流件140的顶部具有第三导流面142,第三导流面142用于将来自第二通道113的空气引导至内环火孔131处,以对内环火孔131处的空气进行补充。
第一导流面141和第三导流面142的外边缘相交,第一导流面141和第三导流面142的交线为圆,该圆在第二通道113上的投影位于第二通道113竖直方向的中部的下方,这样既可以使来自第二通道113的空气沿第三导流面142流向内环座114,又可以使来自第一通道1110的空气沿第一导流面141流向外环火孔121,同时增加了内环火孔131和外环火孔121处的空气量。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三导流面142为曲面,第三导流面142与连接板119之间的距离沿导流件140的径向向外减小,第三导流面142可以朝向导流件140的外部凸出(如图5和图6所示),也可以朝向导流件140的内部凹陷,只要能将来自第二通道113的空气引导至内环火孔131处即可。
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三导流面142为斜面,第三导流面142与连接板119之间的距离沿导流件140的径向向外减小,以使来自第二通道113的空气沿第三导流面142流向内环火孔131处。
继续参照图2-4,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环座114的内侧围设成第三通道116;内环火盖130的内侧具有第四导流面132和第二斜面133,第四导流面132和第二斜面133可以呈环状,第四导流面132位于第二斜面133的底部,即第二斜面133较第四导流面132更靠近内环火盖130的顶部。第二斜面133与连接板119之间的距离沿内环火盖130的径向向外逐渐增大,且第四导流面132与连接板119之间的距离也沿内环火盖130的径向向外逐渐增大,第二斜面133的底端与第四导流面132的顶端连接。内环火孔131设置在第二斜面133上,第四导流面132用于将来自第三通道116的空气引导至内环火孔131。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四导流面132可以为曲面,第四导流面132可以朝向内环火盖130的内部凹陷,第四导流面132也可以朝向内环火盖130的外部凸出。优选的,第四导流面132朝向内环火盖130的内部凹陷,这样第四导流面132的顶端的延长面朝向内环火孔131延伸,可以提高第四导流面132的导流效果。
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第四导流面132可以为斜面,第四导流面132的底端较顶端更靠近内环座114的轴线,以使来自第三通道116的空气沿第四导流面132流向内环火孔131处,以提高内环火孔131处的空气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具包括面板200和设置在面板200上的燃烧器100,燃烧器100包括炉头110、外环火盖120以及导流件140,炉头110包括外环座111和外环引射管117,外环座111的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外环座111内具有外环腔体,外环腔体的底部与外环引射管117连通,外环腔体的顶部具有外环出气口112;外环火盖120的内侧设置有外环火孔121,外环火盖120覆盖在外环座111的顶部,且外环火孔121与外环出气口112连通;外环座111的内侧围设成的空间内设置有连接板119,连接板119与水平面平行,连接板119上开设有第一通道1110;导流件140设置在连接板119的上方,导流件140的底部具有第一导流面141,第一导流面141用于将来自第一通道1110的空气引导至外环火孔121。通过上述设置,第一导流面141将来自第一通道1110的空气引导至外环火孔121处,以增加外环火孔121处的空气量,使外环火孔121处的燃气可以充分燃烧,从而提高了燃气的利用率,且增大了燃烧器100的火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外环火盖以及导流件,所述炉头包括外环座和外环引射管,所述外环座的轴线与水平面垂直,所述外环座内具有外环腔体,所述外环腔体的底部与所述外环引射管连通,所述外环腔体的顶部具有外环出气口;
所述外环火盖的内侧设置有外环火孔,所述外环火盖覆盖在所述外环座的顶部,且所述外环火孔与所述外环出气口连通;
所述外环座的内侧围设成的空间内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水平面平行,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通道;所述导流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上方,所述导流件的底部具有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通道的空气引导至所述外环火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为曲面,且所述第一导流面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第一导流面的内部向外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的内侧具有第二导流面和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导流面位于所述第一斜面的底部,所述外环火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斜面上,所述第二导流面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导流面的空气引导至所述外环火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面为曲面,且所述第二导流面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内部向外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朝向所述导流件的外部凸出,所述第二导流面朝向所述外环火盖的内部凹陷。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还包括内环座和内环引射管,所述内环座的轴线与水平面垂直,所述内环座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且所述内环座与所述外环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环座内具有内环腔体,所述内环腔体的底部与所述内环引射管连通,所述内环腔体的顶部具有内环出气口;
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内环火盖,所述内环火盖上设置有内环火孔,所述内环火盖覆盖在所述内环座的顶部,且所述内环火孔与所述内环出气口连通;
所述导流件呈环状,所述导流件套设在所述内环座的外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贯穿所述外环座,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外环腔体之间具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用于将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外环腔体隔开;
所述第二通道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上方,所述导流件的顶部具有第三导流面,所述第三导流面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二通道的空气引导至所述内环火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流面为曲面,所述第三导流面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第三导流面的内部向外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座的内侧围设成第三通道;所述内环火盖的内侧具有第四导流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四导流面位于所述第二斜面的底部,所述内环火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斜面上,所述第四导流面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三通道的空气引导至所述内环火孔。
10.一种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CN202123435335.0U 2021-12-30 2021-12-30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Active CN2171785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35335.0U CN217178513U (zh) 2021-12-30 2021-12-30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35335.0U CN217178513U (zh) 2021-12-30 2021-12-30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78513U true CN217178513U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34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35335.0U Active CN217178513U (zh) 2021-12-30 2021-12-30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785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85883B (zh) 内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7178513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15723201U (zh) 一种燃烧器以及灶具
CN107327845B (zh)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结构及燃气灶
CN210179620U (zh) 一种大功率灶具燃烧器
CN211739075U (zh) 一种燃气炉的燃气燃烧器
CN219571916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5982532U (zh) 一种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220249988U (zh) 一种上进风高效灶具燃烧器
CN217356879U (zh) 带有引射混合系统的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9014317U (zh) 燃气灶
CN218883967U (zh) 炉头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15216238U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燃烧器火盖的燃烧器
CN220017441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9222509U (zh) 燃气灶
CN213019631U (zh) 一种外火稳定的火盖及炉头
CN217423240U (zh) 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9222413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9913047U (zh) 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炉头、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215831914U (zh) 一种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2673209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218721486U (zh) 灶具燃烧器及包括其的灶具
CN214223099U (zh) 上进风燃烧器
CN221258838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219222407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2

Address after: 265200 intersection of Fushan road and Zhujiang Road, Laiy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Yant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aiyang Haier intelligent Kitchen Appliance Co.,Ltd.

Patentee after: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000 Haier Industrial Park, 236 qianwangang Roa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INTELLIGENT COOKING APPLIANCES CO., LTD.

Patentee before: Haier Smart Hom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