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23201U - 一种燃烧器以及灶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烧器以及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23201U
CN215723201U CN202121218002.XU CN202121218002U CN215723201U CN 215723201 U CN215723201 U CN 215723201U CN 202121218002 U CN202121218002 U CN 202121218002U CN 215723201 U CN215723201 U CN 215723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outer ring
inner ring
burner
ring f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1800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汉臣
刘伟
高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Kitchen and Bath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Kitchen and Bath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Kitchen and Bath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Kitchen and Bath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1800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23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23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23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燃烧器以及灶具,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燃烧器的炉头和引射管在加工时,加工工序较多,成本较高的问题。所述燃烧器包括炉头,所述炉头内形成有混气腔和引射通道,所述引射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混气腔连通,所述引射通道的另一端用于与供气管路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用于采用气体燃烧进行直火加热。

Description

一种燃烧器以及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器以及灶具。
背景技术
燃气灶具作为常用的厨房用具,因为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成为家庭必备用具。
燃气灶具的重要部件为燃烧器,燃烧器包括有炉头和引射管,炉头内形成有混气腔室,引射管连接于炉头上,引射管的一端与混气腔室连通,另一端与供气管路连通,燃气通过引射管进入混气腔室内,并与混气腔室内的空气混合,以供燃烧。
但是,现有的炉头和引射管为分体式结构,需要分别使用不同模具进行加工,加工工序较多,导致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以及灶具,能够减少加工工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包括:
炉头,所述炉头内形成有混气腔和引射通道,所述引射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混气腔连通,所述引射通道的另一端用于与供气管路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由于在炉头内设置了引射通道,该引射通道一端与炉头内的混气腔连通,另一端用于连通供气管路,从而不需要在炉头上另外连接引射管,即将引射管与炉头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因此,能够节省炉头的加工模具和加工工序,以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炉头包括上体和下体,所述上体朝向所述下体的面向远离所述下体的方向凹陷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槽体和第一凹槽,所述下体朝向所述上体的面向远离所述上体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二槽体和第二凹槽;
其中,所述上体和所述下体相互扣合固定,所述第一槽体与所述第二槽体共同形成所述混气腔,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共同形成所述引射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体包括第一外环槽体和第一内环槽体,所述第二槽体包括第二外环槽体和第二内环槽体,所述第一外环槽体和所述第二外环槽体相互扣合形成外环火混气腔,所述第一内环槽体和所述第二内环槽体相互扣合形成内环火混气腔;
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外环凹槽和第一内环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第二外环凹槽和第二内环凹槽,所述第一外环凹槽和所述第二外环凹槽相互扣合形成外环火引射通道,所述第一内环凹槽和所述第二内环凹槽相互扣合形成内环火引射通道;
其中,所述外环火混气腔与所述外环火引射通道连通,所述内环火混气腔与所述内环火引射通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体上开设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外环火混气腔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内环火混气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环火混气腔为圆弧结构,且所述外环火引射通道的轴线沿所述圆弧结构的切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环火引射通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外环火混气腔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环火混气腔为圆环结构,所述内环火引射通道的轴线沿所述圆环结构的切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体和所述下体之间设置有预定位结构,所述预定位结构用于阻止所述上体与所述下体沿水平方向相对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孔和定位柱,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定位柱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上体上,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定位柱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下体上,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内。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灶具,包括如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灶具,由于其包括如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燃烧器,因此,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取得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灶具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炉头的第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炉头的第二视角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炉头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
图7为图5的B-B剖视图;
图8为图7的C区域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10、燃烧器;100、火盖;110、外环火孔;120、内环火孔;200、炉头;210、混气腔;211、外环火混气腔、212、内环火混气腔;220、引射通道;221、外环火引射通道;222、内环火引射通道;230、上体;231、第一槽体;2311、第一外环槽体;2312、第一内环槽体;232、第一凹槽;2321、第一外环凹槽;2322、第一内环凹槽;233、出气口;2331、第一出气口;2332、第二出气口;234、定位孔;240、下体;241、第二槽体;2411、第二外环槽体;2412、第二内环槽体;242、第二凹槽;2421、第二外环凹槽;2422、第二内环凹槽;243、定位柱;300、点火针;20、面板;3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器以及灶具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灶具,本申请对该灶具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例如,该灶具可以为天然气灶,也可以为煤气灶。
如图1所示,上述灶具包括燃烧器10、面板20以及底座30,底座30可以放置于台面上,也可以嵌入灶台内。面板20固定于底座30上,面板20上开设有安装孔,燃烧器10设置于该安装孔内。通过供气管路向燃烧器10提供燃气,点燃燃气后,即可在燃烧器10上产生火焰,从而对锅具底部进行加热,并进行烹饪。
如图2所示,上述燃烧器10包括火盖100、点火针300以及炉头200,火盖100设置于炉头200上方,火盖100上设置有火孔,炉头200内形成有混气腔210和引射通道220,炉头200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混气腔210连通的出气口233,引射通道220的一端与混气腔210连通,引射通道220的另一端用于连通供气管路,通过点火针300点燃炉头200内的燃气,从而在火盖100上产生火焰,用于烹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10,由于在炉头200内设置了引射通道220,该引射通道220一端与炉头200内的混气腔210连通,另一端用于连通供气管路,从而不需要在炉头200上另外连接引射管,即将引射管与炉头200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因此,能够节省炉头200的加工模具和加工工序,以降低生产成本。
为降低加工难度,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炉头200包括上体230和下体240,上体230朝向下体240的面向远离下体240的方向凹陷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槽体231和第一凹槽232,下体240朝向上体230的面向远离上体230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二槽体241和第二凹槽242;其中,如图5、图6、图7所示,上体230和下体240相互扣合固定,第一槽体231和第二槽体241共同形成上述混气腔210,第一凹槽232和第二凹槽242共同形成上述引射通道220。将炉头200分为上体230和下体240,并且在上体230和下体240上分别形成槽体和凹槽,从而当上体230和下体240相互扣合固定时,上体230和下体240之间即可形成相互连通的混气腔210以及引射通道220。
另外,将炉头200分为上体230和下体240,在铸造时,便于在上体230或者下体240上形成槽体和凹槽等凹陷结构,有利于降低加工难度。
并且,出气口233设置于上体230上,混气腔210内混合的燃气和空气通过出气口233流动至火盖100处,并由点火针300点燃,从而在火盖100上的火孔中形成火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槽体231包括第一外环槽体2311和第一内环槽体2312,第二槽体241包括第二外环槽体2411和第二内环槽体2412,如图6、图7所示,第一外环槽体2311和第二外环槽体2411相互扣合形成外环火混气腔211,第一内环槽体2312和第二内环槽体2412相互扣合形成内环火混气腔212。通过在炉头200内形成两个混气腔210,即外环火混气腔211和内环火混气腔212,从而分别对应火盖100组件中的外环火孔110和内环火孔120。
并且,如图3、图4所示,第一凹槽232包括第一外环凹槽2321和第一内环凹槽2322,第二凹槽242包括第二外环凹槽2421和第二内环凹槽2422,如图6、图7所示,第一外环凹槽2321与第二外环凹槽2421相互扣合形成外环火引射通道221,第一内环凹槽2322和第二内环凹槽2422相互扣合形成内环火引射通道222。
其中,外环火混气腔211与外环火引射通道221连通,内环火混气腔212与内环火引射通道222连通。通过在炉头200上形成两个混气腔210和两个引射通道220,从而分别对应火盖100组件上的外环火孔110和内环火孔120,以提高燃烧器10的进气量。
在此基础上,如图2、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上体230上开设的出气口233包括第一出气口2331和第二出气口2332,火盖100上的火孔包括外环火孔110和内环火孔120,第一出气口2331与外环火混气腔211连通,第二出气口2332与内环火混气腔212连通,第一出气口2331和第二出气口2332的轴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通过第一出气口2331使外环火混气腔211内的混合气体流动至外环火孔110处,通过第二出气口2332使内环火混气腔212内的混合气体流动至内环火孔120处,从而分别为外环火和内环火提供燃气,以产生外环火焰和内环火焰。
由于内环火孔120一般设置于火盖100的中心区域,外环火孔110绕内环火孔120分布形成圆环区域,因此,如图3、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外环火混气腔211可以设置为圆弧结构,圆弧结构可以与外环火孔110形成的圆环区域对应设置。从而使外环火混气腔211内的混合气体,通过第一出气口流动至火盖100,并直接到达对应外环火孔110的位置,当气体被点燃时,即可在外环火孔110处产生外环火焰。
另外,将外环火混气腔211设置为圆弧结构,仅对应外环火孔110形成的圆环区域的部分区域设置外环火混气腔211,在保证能够为外环火提供充足的燃气,以供燃烧的同时,还能够节省炉头200上的空间,使炉头200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为提高燃气的流动速率,如图3、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外环火引射通道221的轴线沿外环火混气腔211形成的圆弧结构的切向设置。这样一来,当燃气通过外环火引射通道221进入外环火混气腔211内时,能够沿着外环火混气腔211的内壁平滑的流动,其流动路径不需要经过较大角度的弯折,从而能够减小燃气流动时的能量损失,即提高燃气的流动速率,有利于保证外环火稳定燃烧。
并且,本申请提供的外环火引射通道221与外环火混气腔211之间的连通位置不唯一,外环火引射通道221可以连通于外环火混气腔211沿其圆周方向的中部区域,即通过外环火引射通道221进入外环火混气腔211内的燃气,在进入外环火混气腔211内以后,分别向两个方向流动,以充满外环火混气腔211。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外环火混气腔211沿其圆周方向的中部区域是指,沿圆周方向的两端之间的任意位置,因此,不能理解为按圆周长度计算后的中间位置。
或者,如图3、图4所示,也可以将外环火引射通道221连通于外环火混气腔211的端部(沿圆周方向的两端中的任意一端),以使通过外环火引射通道221进入外环火混气腔211内的燃气,沿一个方向流动即可,这样一来,能够避免燃气在流动的时候分流,避免其中一部分燃气的流动路径需要经过一次弯折,进一步减少燃气流动时的能量损失,从而进一步提高燃气的流动速率,并为外环火提供充足的燃气,以确保外环火的燃烧效率。
在此基础上,如图3、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内环火混气腔212设置为圆环结构,内环火混气腔212形成圆环结构可以与内环火孔120形成的区域对应设置,从而使内环火混气腔212内的混合气体,通过第二出气口流动至火盖100,并直接到达对应内环火孔120的位置,当气体被点燃时,即可在内环火孔120处产生内环火焰。
并且,如图3、图4所示,为提高内环火混气腔212内的气体流动速率,可以使内环火引射通道222的轴线沿内环火混气腔212形成的圆弧结构的切向设置,这样一来,当燃气通过内环火引射通道222进入内环火混气腔212内时,能够沿着内环火混气腔212的内壁平滑的流动,其流动路径不需要经过弯折,从而减小燃气流动时的能量损失,即提高燃气的流动速率,能够确保内环火稳定燃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外环火混气腔211形成的圆弧结构的圆心与内环火混气腔212形成的圆环结构的圆心重合,并且内环火混气腔212形成的圆环结构的半径小于外环火混气腔211形成的圆弧结构的半径,能够使内环火混气腔212与内环火孔120对应设置,外环火混气腔211与外环火对应设置,从而使整体结构更加合理紧凑。
为便于炉头200的上体230与下体240的定位安装,如图3、图4、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体230和下体240之间设置有预定位结构,预定位结构用于阻止上体230和下体240沿水平方向相对移动。通过预定位结构能防止上体230和下体240在安装时相互错位,以确保上体230上的第一槽体231(包括第一外环槽体2311和第一内环槽体2312)和下体240上的第二槽体241(第二外环槽体2411和第二内环槽体2412),以及上体230上的第一凹槽232(包括第一外环凹槽2321和第一内环凹槽2322)和下体240上的第二凹槽242(包括第二外环凹槽2421和第二内环凹槽2422)能够对应扣合,从而能够在炉头200内部形成混气腔210(包括外环火混气腔211和内环火混气腔212)和引射通道220(包括外环火引射通道221和内环火引射通道222)。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4以及图8所示,本申请提供的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孔234和定位柱243,定位孔234和定位柱243中的一个设置于上体230上,定位孔234和定位柱243中的另一个设置于下体240上,定位柱243插入定位孔234内。通过定位孔234和定位柱243相互插接,从而实现上体230与下体240之间定位扣合,有利于降低安装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定位孔234和定位柱243可以均设置一个,也可以均设置多个,并且多个定位孔234和多个定位柱243一一对应设置,当定位孔234和定位柱243设置有多个时,可以使多个定位柱243和多个定位孔234在炉头200上分散设置,从而能够保证整体平衡。因此,本申请对于定位孔234和定位柱243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
并且,当定位孔234和定位柱243仅设置一个时,可以通过改变定位孔234和定位柱243的横截面形状来实现定位,例如,定位孔234和定位柱243的横截面均设置为正方形,将定位柱243插入定位孔234内时,定位柱243的侧壁与定位孔234的内壁相互贴合,以防止定位孔234和定位柱243之间绕其轴线发生相对转动,从而能够实现定位。
在此基础上,本申请提供的炉头200的上体230和下体240之间的固定方式不唯一,可以通过焊接固定,也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还可以通过将插入定位孔234内的定位柱243的自由端进行墩粗形成头部,使该头部的横截面积增大(即铆接),从而固定上体230和下体240。因此,本申请对于炉头200的上体230和下体240之间的固定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头,所述炉头内形成有混气腔和引射通道,所述引射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混气腔连通,所述引射通道的另一端用于与供气管路连通;
所述炉头包括上体和下体,所述上体朝向所述下体的面向远离所述下体的方向凹陷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槽体和第一凹槽,所述下体朝向所述上体的面向远离所述上体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二槽体和第二凹槽;
其中,所述上体和所述下体相互扣合固定,所述第一槽体与所述第二槽体共同形成所述混气腔,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共同形成所述引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包括第一外环槽体和第一内环槽体,所述第二槽体包括第二外环槽体和第二内环槽体,所述第一外环槽体和所述第二外环槽体相互扣合形成外环火混气腔,所述第一内环槽体和所述第二内环槽体相互扣合形成内环火混气腔;
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外环凹槽和第一内环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第二外环凹槽和第二内环凹槽,所述第一外环凹槽和所述第二外环凹槽相互扣合形成外环火引射通道,所述第一内环凹槽和所述第二内环凹槽相互扣合形成内环火引射通道;
其中,所述外环火混气腔与所述外环火引射通道连通,所述内环火混气腔与所述内环火引射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体上开设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外环槽体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内环槽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混气腔为圆弧结构,且所述外环火引射通道的轴线沿所述圆弧结构的切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引射通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外环火混气腔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火混气腔为圆环结构,所述内环火引射通道的轴线沿所述圆环结构的切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体和所述下体之间设置有预定位结构,所述预定位结构用于阻止所述上体与所述下体沿水平方向相对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孔和定位柱,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定位柱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上体上,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定位柱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下体上,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内。
9.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CN202121218002.XU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燃烧器以及灶具 Active CN215723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18002.XU CN215723201U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燃烧器以及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18002.XU CN215723201U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燃烧器以及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23201U true CN215723201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33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18002.XU Active CN215723201U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燃烧器以及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232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1842A (zh) * 2022-06-16 2022-08-26 迅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型炉头、燃烧器及完全上进风燃气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1842A (zh) * 2022-06-16 2022-08-26 迅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型炉头、燃烧器及完全上进风燃气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39693B (zh) 一种全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
WO2016145746A1 (zh)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CN215723201U (zh) 一种燃烧器以及灶具
CN109000230B (zh) 燃烧器
CN211060115U (zh) 一种分段式高效燃烧器及灶具
CN109000244A (zh) 燃烧器
CN210688220U (zh) 燃烧器的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EP3591289B1 (en) A dual circuit burner, a gas burner arrangement and a gas stove
CN109737403B (zh) 一种悬浮式三腔铝炉头
CN109000239B (zh) 燃烧器
CN109000231B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110906326B (zh) 一种燃烧器
CN217356879U (zh) 带有引射混合系统的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4406062U (zh) 分火器组件、燃烧器和灶具
CN217178513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17423240U (zh) 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5723211U (zh) 一种三环火灶具燃烧器
CN215723208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212319713U (zh) 燃烧器和具有燃烧器的灶具
CN218544432U (zh) 底座及灶具燃烧器
CN219014316U (zh) 一种具有分体式分气座结构的红外燃烧器
CN220321298U (zh) 燃烧器和燃烧灶
CN221054999U (zh) 燃烧器和灶具
CN213713056U (zh) 一种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8001499U (zh) 一种分体式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