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47710U - 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 - Google Patents
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147710U CN217147710U CN202221073555.5U CN202221073555U CN217147710U CN 217147710 U CN217147710 U CN 217147710U CN 202221073555 U CN202221073555 U CN 202221073555U CN 217147710 U CN217147710 U CN 2171477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 pipe
- conveying
- transfer mechanism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中转机构安装在机架上,将TB管从传送平台输送到下料机构,中转机构包括夹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与机架连接,夹持装置与第二输送装置连接,第二输送装置将夹持装置从传送平台输送到下料机构。本实用新型的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通过夹持装置夹持TB管,第二输送装置将所述夹持装置输送TB管;其中夹持装置用过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相对运动形成第二夹口夹持TB管,且第二夹持件与支架相对转动夹持TB管,相对于传统机械手取料通过上下运动以及左右夹取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夹持装置结构更为紧凑,占用空间小,结构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测试封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
背景技术
TB管即TUBE塑料管,塑料管里面装的是有半导体芯片,根据封装形式不同料管截面也不同。
现有的TB管在半导体测试封装过程中需要进行搬运,因测试机管子容量有限,需要人工频繁上料管,人工搬运输送TB管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下;此外,现有的机械手搬运TB管需要通过多个轴组件相对滑动,结构占用空间大,且中转输送效率低。故需要提供一种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TB 管在半导体测试封装过程中的TB管中转机构占用空间大,输送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安装在机架上,将TB管从传送平台输送到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机构包括:
夹持装置;以及
第二输送装置,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夹持装置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连接,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将所述夹持装置从所述传送平台输送到所述下料机构;
其中,所述夹持装置包括:
支架,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连接;
第一夹持件,与所述支架连接;以及
第二夹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件靠近所述传送平台一侧,所述第二夹持件中部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以及
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底端连接;
所述第二夹持件顶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之间相对运动形成第二夹口,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夹持件相对所述第一夹持件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夹口夹持TB管。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第三气缸,与所述支架连接;以及
鱼眼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三气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底端转动连接。
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三调节孔,所述第三调节孔长边与所述第三气缸可调节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三转动孔,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第三转动孔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三转动孔设置有若干组,若干所述第三转动孔沿竖直方向排列,若干所述第三转动孔与所述第三转轴可调节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
夹持端,设置在所述支架一侧顶端,所述夹持端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相对设置;
固定端,设置在所述支架一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支架通过紧固件连接;以及
连接部,将所述夹持端与所述固定端连接;
其中,所述固定端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为长条结构,所述固定端通过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支架可调节连接,从而使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的距离可调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
第二输送气缸,与所述支架连接;以及
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二输送气缸通过所述第二调节板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上设置有第三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板通过所述第三调节孔与所述机架可调节连接,所述第三调节孔长边所在直线与所述传送平台输送到下料机构方向所在直线平行。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料机构位于所述中转机构的上方,所述中转机构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一端,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将所述 TB管固定在上料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
夹持臂,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夹持臂相对设置形成第三夹口;
第四驱动组件,与两组所述夹持臂连接,所述第四驱动组件驱动两组所述夹持臂相对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三夹口夹持所述TB管。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四驱动组件包括:
第四气缸,与所述机架连接,
连接柱,横向设置,所述连接柱中部与所述第四气缸连接;以及
固定块,与所述机架连接,且所述固定块两侧分别通过第四转轴与两组所述夹持臂转动连接;
其中,两组所述夹持臂相对靠近的一端均设置有活动孔,所述连接柱两端通过活动孔分别于两组所述夹持臂活动连接,所述第四气缸驱动所述连接柱上下运动。从而使得所述连接柱带动两组所述夹持臂绕第四转轴相对转动,控制第三夹口的开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夹持臂包括:
驱动板,设置在所述夹持臂一端,所述第四转轴与所述驱动板转动连接,所述活动孔设置在所述驱动板上;以及
夹板,设置在所述夹持臂另一端,且所述夹板一端与所述驱动板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夹持缺口,两个夹持臂上的夹持缺口相对形成第三夹口;
其中,所述驱动板上还设置有第三限位槽,所述活动孔位于所述第三限位槽内,所述第三限位槽限定所述驱动板相对所述连接柱转动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驱动板与所述夹板之间可调节连接。
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定位安装板,第四气缸通过定位安装板与机架连接,
定位安装板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四安装孔,第四安装孔为长条结构,且第四气缸通过第四安装孔与所述机架沿竖直方向可调节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通过夹持装置夹持TB管,第二输送装置将所述夹持装置输送TB 管;其中夹持装置用过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相对运动形成第二夹口夹持TB 管,且第二夹持件与支架相对转动夹持TB管,相对于传统机械手取料通过上下运动以及左右夹取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夹持装置结构更为紧凑,占用空间小,结构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TB料管上料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TB料管上料机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中转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结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夹持装置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定位装置截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定位装置使用状态截面图。
附图标记:排列机构1、机架11、传送平台12、第一调节孔121、第一限位板122、第一条形孔1221、导向凸部1222、限高固定钣金123、限位装置13、第一限位柱131、第一气缸132、第二限位柱133、第二气缸134、第二安装板 135、翻转装置14、气夹组件141、翻转电机142、导料平台151、防护板152、第一滑动组件153、中转机构2、夹持装置21、支架211、第三调节孔2111、第三转动孔2112、第一夹持件212、夹持端2121、连接部2122、固定端2123、第三安装孔2123a、第二夹持件213、驱动组件214、第三气缸2141、鱼眼连杆 2142、第二输送装置22、第二输送气缸221、第二调节板222、第二调节孔2221、定位装置23、夹持臂231、驱动板2311、第三限位槽2311a、活动孔2311b、夹板2312、夹持缺口2312a、第四转轴2313、第四驱动组件232、第四气缸2321、连接柱2322、固定块233、定位安装板234、下料机构3,升降装置31、吸盘装置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实用新型术语中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请参照图1、图2和图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TB料管上料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TB料管上料机爆炸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结构立体图。
如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的优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的优选实施例为:一种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如下简称为中转机构,其应用在TB料管上料机中,如下对本实施例中的TB料管上料机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中的TB料管上料机应用在半导体测试封装作业中;且本实用新型中提出的TB料管用于装配具有引脚的芯片,实际应用过程中,料管按照封装类别装配有型号为SOP-8、以及DIP的芯片等。
TB料管上料机包括排列机构1、中转机构2以及下料机构3。其中,排列机构1包括机架11以及传送平台12;其中,传送平台12设置在机架11上,传送平台12用于传送TB管,以传送平台12的传送方向为第一方向。中转机构 2安装在机架11上,将TB管从传送平台12输送到下料机构3,中转机构2包括夹持装置21以及第二输送装置22;第二输送装置22与机架11连接,夹持装置21与第二输送装置22连接,第二输送装置22将夹持装置21从传送平台 12输送到下料机构3。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输送装置22运动轨迹上包括上料位以及下料位,当第二输送装置22位于上料位,夹持装置21从传送平台12上夹取 TB管;当第二输送装置22位于下料位,夹持装置21夹持TB管输送到与下料机构3对应位置,等待下料机构3取走TB管。然后下料机构3将若干TB管进行排列,形成待检测TB料管组,从而便于后续的检测机进行芯片检测作业。
夹持装置21包括支架211、第一夹持件212、第二夹持件213以及驱动组件214;支架211与第二输送装置22连接;第一夹持件212与支架211一侧连接;第二夹持件213设置在第一夹持件212靠近传送平台12一侧,且第二夹持件213与第一夹持件212相对设置,第二夹持件213中部与支架211转动连接。驱动组件214设置在支架211连接,驱动组件214与第二夹持件213底端连接。
其中,第二夹持件213顶端与第一夹持件212之间相对运动形成第二夹口,驱动组件214驱动第二夹持件213相对第一夹持件212运动,从而使得第二夹口夹持TB管。
第二夹口在运动过程中包括初始状态以及夹持状态,当第二夹口在初始状态时,第二夹持件213位于传送平台12所在平面下方,便于TB管道输送到第二夹口的位置;当第二夹口位于夹持状态时,第二夹持件213顶面位于传送平台12所在平面上方,便于配合第一夹持件212将TB管道进行夹持。
中转机构通过夹持装置夹持TB管,第二输送装置将所述夹持装置输送TB 管;其中夹持装置用过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相对运动形成第二夹口夹持TB 管,且第二夹持件与支架相对转动夹持TB管,相对于传统机械手取料通过上下运动以及左右夹取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夹持装置结构更为紧凑,占用空间小,结构实用性强。
结合图4、图5和图6,对夹持装置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结合图5,对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组件214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驱动组件214包括第三气缸2141以及鱼眼连杆2142;第三气缸2141与支架211连接;鱼眼连杆2142一端与第三气缸2141连接,鱼眼连杆2142另一端与第二夹持件213底端转动连接。通过第三气缸2141配合鱼眼连杆2142驱动第二夹持件213转动,结构设计精简,转动驱动夹持提升夹持装置21的稳定性。
支架211上设置有第三调节孔2111,第三调节孔2111长边与第三气缸2141 可调节连接,结构设计精简,镂空结构减少装置承重,且第三气缸2141的位置相对支架211可调节,便于调整第三气缸2141驱动第二夹持件213的转动行程,结构实用性强。
结合图5,对本实施例中的夹持装置21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施例中,支架211上设置有第三转动孔2112,第二夹持件213与第三转动孔2112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第三转动孔2112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第三转动孔2112沿竖直方向排列,若干第三转动孔2112与第三转轴可调节连接;结构设计精简,便于调整第二夹持件213的位置,使得第二夹口可夹持多种型号尺寸的TB管,结构实用性强。
对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夹持件212结构进行阐述:
第一夹持件212包括夹持端2121、固定端2123以及连接部2122;其中夹持端2121设置在支架211一侧顶端,夹持端2121与第二夹持件213相对设置;固定端2123设置在支架211一端,固定端2123与支架211通过紧固件连接;连接部2122将夹持端2121与固定端2123连接。其中,固定端2123设置有第三安装孔2123a,第三安装孔2123a为长条结构,固定端2123通过第三安装孔 2123a与支架211可调节连接,从而使第一夹持件212与第二夹持件213之间的距离可调节;进一步使得第二夹口的夹持最大宽度可调节,提升了结构的实用性。
结合图5,对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输送装置22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第二输送装置22包括第二输送气缸221以及第二调节板222;第二输送气缸221与支架211连接;第二输送气缸221通过第二调节板222与机架11连接,第二调节板222上设置有第二调节孔2221,第二调节板222通过第二调节孔 2221与第二输送气缸221可调节连接,第二调节孔2221长边所在直线与传送平台12输送到下料机构方向所在直线平行。第二调节孔2221使得第二输送气缸221沿第一方向的位置可调节,进一步提升第二输送装置22的输送行程。
结合图2和图4,对本实施例中的中转机构2其他结构进行阐述:
下料机构3位于中转机构2的上方,中转机构2还包括定位装置23,定位装置23设置在支架211一端。定位装置23用于将TB管固定在上料位,此外本实施例中的上料位与翻转装置14的第一翻转位重合。
结合图7-9,对本实施例中的定位装置23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施例中,定位装置23包括夹持臂231以及第四驱动组件232;夹持臂 231设置有两组,两组夹持臂231相对设置形成第三夹口;第四驱动组件232 与两组夹持臂231连接,第四驱动组件232驱动两组夹持臂231相对运动,从而使得第三夹口夹持TB管。
第四驱动组件232包括第四气缸2321、连接柱2322、以及固定块233;第四气缸2321与机架11连接;连接柱2322横向设置,连接柱2322中部与第四气缸2321连接;固定块233与机架11连接,且固定块233两侧分别通过第四转轴2313与两组夹持臂231转动连接。其中,两组夹持臂231相对靠近的一端均设置有活动孔2311b,连接柱2322两端通过活动孔2311b分别于两组夹持臂 231活动连接,第四气缸2321驱动连接柱2322上下运动。从而使得连接柱2322 带动两组夹持臂231绕第四转轴2313相对转动,控制第三夹口的开合,结构设计精巧,提升两组夹持臂231同步夹持的精准性,且便于将TB管进行居中对位,结构实用性强。
对本实施例中的夹持臂231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夹持臂231包括驱动板2311以及夹板2312;驱动板2311设置在夹持臂231 一端,第四转轴2313与驱动板2311转动连接,活动孔2311b设置在驱动板2311 上;夹板2312,设置在夹持臂231另一端,且夹板2312一端与驱动板2311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夹持缺口2312a,两个夹持臂231上的夹持缺口2312a相对形成第三夹口。
其中,驱动板2311上还设置有第三限位槽2311a,活动孔2311b位于第三限位槽2311a内,第三限位槽2311a限定驱动板2311相对连接柱2322转动的位置,提升定位装置23中第四驱动组件232驱动夹持臂231转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驱动板2311与夹板2312之间可调节连接,即夹持臂231的长度可延伸,夹持不同管径的TB管,结构实用性强。
此外,定位装置23还包括定位安装板234,第四气缸2321通过定位安装板234与机架11连接。定位安装板234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四安装孔,第四安装孔为长条结构,且第四气缸2321通过第四安装孔与机架11沿竖直方向可调节连接。此结构可进一步提升定位装置23的适用性,便于调整定位装置23 的上下位置,结构实用性强。
如下结合图1-3对本实施例中的排列机构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施例中的排列机构1还包括限位装置13、检测装置以及翻转装置14。传送平台12的运动轨迹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限定位以及第一翻转位。限位装置 13与机架11连接,限位装置13用于限定TB管在传送平台12上的位置。限位装置13相对传送平台12运动,将TB管限定在所述第一限定位;检测装置设置在限位装置13的第一方向一侧,用于检测所述TB管的正反。翻转装置14与机架11连接,翻转装置14用于将TB管翻转,限位装置13与翻转装置14沿第一方向排列。
传送平台12远离翻转装置14一侧还设置有导料平台151,导料平台151 远离传送平台12一端,与传送平台12所在平面之间的高度逐渐增大,导料平台151周边还竖直设置有防护板152;便于若干TB管的大批量输送,避免管道掉落,结构实用性强,防护板152与导料平台151之间可调节,相对设置的防护板152之间距离可调节,便于根据不同长度的TB管进行调节,结构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TB料管上料机用排列机构通过导料平台可大批量上料TB管,传送平台传送TB管,限位装置将传送平台上的TB管进行分隔限定;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TB管的正反;翻转装置将检测摆放不正确的TB管翻转,从而统一TB管的朝向,便于TB管的在半导体测试封装过程中的检测。机构流水线式作业提升了TB管的输送效率,设置有检测装置以及翻转装置,提升了排列机构输送摆放TB管的精准性,结构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装置设置第一限位柱以及第二限位柱,将若干TB管进行两次限位,将后面的管顶起,避免挤压;两次间隔有序限位,提升限位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且有效提升限位装置限定TB管位置的精准性。
对本实施例中的限位装置13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施例中,限位装置13包括第一限位柱131、第一气缸132、第二限位柱133、以及第二气缸134。第一限位柱131与传送平台12活动连接,第一限位柱131用于限定位于第一限定位的TB管位置;第一气缸132将机架11与第一限位柱131连接,第一气缸132驱动第一限位柱131相对传送平台12相对运动。结构设计精简,第一限位柱131的伸缩对TB管进行拦截,便于后续翻转装置14对管道进行翻转方向或者便于管道进行有序下料。
限位装置13将第二限位柱133设置在第一限位柱131远离翻转装置14一侧;第二气缸134与机架11连接,第二气缸134输出端与第二限位柱133连接,第二气缸134驱动第二限位柱133相对传送平台12运动。限位装置13设置第二限位柱133,将若干TB管进行初次限位,将后面的管顶起,避免挤压,两次间隔有序限位,提升限位装置13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且有效提升限位装置 13限定TB管位置的精准性。
进一步的,传送平台12上设置有第一调节孔121,第一调节孔121与第二限位柱133位置对应,第一调节孔121长边所在直线与第一方向所在直线平行;第二气缸134与机架11可调节连接。第二限位柱133的位置可调节,第二限位柱133和第一限位柱131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使得第一限定位的尺寸根据放置的TB管的尺寸可调节,结构实用性强。
此外,第二气缸134通过第二安装板135与机架11可调节连接,第二安装板135上竖直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气缸134与第二安装孔可调节连接。第二限位柱133的高度可调节,提升限位装置13结构的实用性,便于限定不同尺寸的TB管。
对本实施例中排列机构的其他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结合图2,本实施例中的传送平台1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122,第一限位板122位于第二限位柱133上方,第一限位板122与机架11连接。传送平台 1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122,第一限位板122限定待定位置TB管的位置,避免管道输送过程中混乱,提升结构使用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板122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1221,第一条形孔1221 长边所在直线与传送平台12所在平面垂直,第一限位板122与机架11通过第一条形孔1221可调节连接。第一限位板122沿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可调节,便于限定不同尺寸的TB管,提升结构的实用性。此外,第一限位板122远离第一限位柱131一侧设置有导向凸部1222,导向凸部1222远离第一限位柱131一侧与传送平台1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第一限位板122一端与传送平台12间设置有导向口,便于TB管的导向输送,结构实用性强。
进一步的,导料平台151通过第一滑动组件153与机架11连接,第一滑动组件153驱动导料平台151的升降,提升导料平台151结构的实用性。进一步的。传送平台12对应导料平台151的位置设置有入料缺口,导料平台151相对传送平台12的输送行程可调,结构实用性强。
对本实施例中的翻转装置14结构进行阐述:
本实施例中的翻转装置14包括气夹组件141以及翻转电机142;其中气夹组件141设置在第一翻转位,气夹组件141用于夹持TB管;翻转电机142设置在机架11上,翻转电机142与气夹组件141连接,翻转电机142驱动气夹组件 141转动,使得气夹组件141带动TB管翻转;翻转电机142驱动气夹组件141 翻转,结构设计精简,便于TB管结构的有序排放,结构实用性强。本实施例中的翻转电机142驱动气夹组件141可360°旋转。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TB料管上料机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的TB料管上料机应用在半导体测试封装作业中;且本实用新型中提出的TB料管用于装配具有引脚的芯片。且本实施例中对应的TB料管是有方向的,本实用新型中的TB料管上料机自动识别TB管方向、纠正方向再输送,便于后续的测试机对TB料管中的芯片进行检测。
一、排列机构将TB管输送到中转机构2。
1、导料平台151接收若干TB管,并输送到传送平台12。
导料平台151周边还竖直设置有防护板152,便于若干TB管的大批量输送,避免管道掉落,结构实用性强。在传送平台12上方靠近导料平台151一侧还设置有限高固定钣金123,限高固定钣金123与机架11连接,避免TB管堆积,提升传送平台12输送TB管的稳定性。
2、传送平台12将TB管输送到翻转装置14。
(1)本实施例中的传送平台12通过输送电机配合传送带进行传送,传送平台12的运动轨迹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限定位以及第一翻转位。
(2)限位装置13对若干TB管进行分隔;第一气缸132驱动第一限位柱 131将TB管进行拦截;第二气缸134驱动第二限位柱133对TB管后的其他TB 管进行阻拦。
(3)第一气缸132驱动第一限位柱131收纳,传送平台12从第一限定位往第一翻转位传送TB管。此外,TB管经过第一限定位后,第一气缸132驱动第一限位柱131将第二个TB管进行拦截;第二气缸134驱动第二限位柱133 对第二个TB管后的其他TB管进行阻拦。
(4)TB管输送到第一翻转位。
3、翻转装置14夹持翻转TB管。
本实施例中,机架11上设置有检测装置,可检测位于TB管摆放正反,本实施例中的检测装置可检测位于第一翻转位的TB管摆放正反。若摆放正确则翻转装置14不运行。若摆放不正确则翻转装置14中的翻转电机142驱动气夹组件141转动,使得气夹组件141带动TB管翻转,使得TB管摆放正确。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检测装置包括若干红外传感器。
二、中转机构2将TB管从排列机构输送到下料机构3。
1、中转机构2从传送平台12上料。
(1)首先,定位装置23将摆放正确的TB管进行定位。
驱动组件214中的两组夹持臂231相对设置形成第三夹口,第四驱动组件 232驱动两组夹持臂231相对运动,从而使得第三夹口夹持TB管,两组夹持臂231同步夹持,便于将TB管进行居中对位,居中定位后的TB管位于上料位。
(2)夹持装置21将位于上料位的TB管进行夹持。
夹持中的第二夹持件213顶端与第一夹持件212之间相对运动形成第二夹口,驱动组件214驱动第二夹持件213相对第一夹持件212运动,从而使得第二夹口夹持TB管;且支架211的顶端对TB管进行支撑。驱动组件214通过第三气缸2141配合鱼眼连杆2142驱动第二夹持件213转动,结构设计精简,转动驱动夹持提升夹持装置21的稳定性。
第二夹口在运动过程中包括初始状态以及夹持状态,当第二夹口在初始状态时,第二夹持件213位于传送平台12所在平面下方,便于TB管道输送到第二夹口的位置;当第二夹口位于夹持状态时,第二夹持件213顶面位于传送平台12所在平面上方,便于配合第一夹持件212将TB管道进行夹持。
2、中转机构2将TB管道从上料位输送到下料位。
中转机构2中的第二输送装置22通过第二输送气缸221驱动支架211带动夹持装置21往下料位输送,使得夹持装置21带动夹持的TB管道从上料位输送到下料位。
三、下料机构3下料。
本实施例中的下料机构3包括升降装置31以及吸盘装置32,吸盘装置32 通过升降装置31与机架11连接,升降装置31驱动吸盘装置32上下运动,吸盘装置32在运动轨迹上包括待定位、取料位以及放料位,其中待定位位于取料位上方。
1、吸盘装置32处于待定位,然后中转机构2将TB管道输送到下料位,此时TB管道位于吸盘装置32下方。
2、升降装置31驱动吸盘装置32移动到取料位,从而将位于中转机构2 下料位的TB管道进行吸附抓取。
3、升降装置31驱动吸盘装置32从取料位运动到放料位,下料机构3下料完成,下料机构3使得装配引脚芯片的若干TB管竖直方向输送下料。
本实施例中的TB料管上料机在下料机构处设置有检测器,检测器检测到若干TB管竖直排列堆积到设定高度,则暂停输送TB料管,避免料管堆积。
这样即完成了本优选实施例的TB料管上料机的工作过程。
本实施例中的TB料管上料机通过夹持装置转动夹持TB管,配合第二输送装置将TB管往下料机构输送,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下料机构中吸盘装置32 取料后,中转机构2同步往传送平台12进行取料;此机构设计精巧,相较于传统的机械臂三轴运行,只能单个完成整套中转操作,本实施例中下料机构只需垂直方向运送,且配合中转机构同步输送,进一步提升了TB管输送效率。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TB料管上料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应的测试机一般主机料槽高度能放置30-80支料管,即5-15分钟需要上料一次。本实用新型中的TB料管可根据使用者需求扩大料仓,使得设备一次能放80-300支料管进行输送,有效提升了上料机的输送TB料管容量,避免对应的测试机供料不足的问题;同时本实施例中的TB料管上料机为流水线式输送结构,不间断的自动化作业,有效提升半导体测试封装作业的产能,减轻人工作业负担。
综上,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安装在机架上,将TB管从传送平台输送到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机构包括:
夹持装置;以及
第二输送装置,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夹持装置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连接,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将所述夹持装置从所述传送平台输送到所述下料机构;
其中,所述夹持装置包括:
支架,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连接;
第一夹持件,与所述支架连接;以及
第二夹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件靠近所述传送平台一侧,所述第二夹持件中部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以及
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底端连接;
所述第二夹持件顶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之间相对运动形成第二夹口,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夹持件相对所述第一夹持件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夹口夹持TB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第三气缸,与所述支架连接;以及
鱼眼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三气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底端转动连接;
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三调节孔,所述第三调节孔长边与所述第三气缸可调节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三转动孔,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第三转动孔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三转动孔设置有若干组,若干所述第三转动孔沿竖直方向排列,若干所述第三转动孔与所述第三转轴可调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
夹持端,设置在所述支架一侧顶端,所述夹持端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相对设置;
固定端,设置在所述支架一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支架通过紧固件连接;以及
连接部,将所述夹持端与所述固定端连接;
其中,所述固定端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为长条结构,所述固定端通过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支架可调节连接,从而使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的距离可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
第二输送气缸,与所述支架连接;以及
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二输送气缸通过所述第二调节板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上设置有第三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板通过所述第三调节孔与所述机架可调节连接,所述第三调节孔长边所在直线与所述传送平台输送到下料机构方向所在直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位于所述中转机构的上方,所述中转机构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
夹持臂,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夹持臂相对设置形成第三夹口;
第四驱动组件,与两组所述夹持臂连接,所述第四驱动组件驱动两组所述夹持臂相对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三夹口夹持所述TB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驱动组件包括:
第四气缸,与所述机架连接,
连接柱,横向设置,所述连接柱中部与所述第四气缸连接;以及
固定块,与所述机架连接,且所述固定块两侧分别通过第四转轴与两组所述夹持臂转动连接;
其中,两组所述夹持臂相对靠近的一端均设置有活动孔,所述连接柱两端通过活动孔分别于两组所述夹持臂活动连接,所述第四气缸驱动所述连接柱上下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臂包括:
驱动板,设置在所述夹持臂一端,所述第四转轴与所述驱动板转动连接,所述活动孔设置在所述驱动板上;以及
夹板,设置在所述夹持臂另一端,且所述夹板一端与所述驱动板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夹持缺口;
其中,所述驱动板上还设置有第三限位槽,所述活动孔位于所述第三限位槽内,所述第三限位槽限定所述驱动板相对所述连接柱转动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与所述夹板之间可调节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73555.5U CN217147710U (zh) | 2022-05-06 | 2022-05-06 | 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73555.5U CN217147710U (zh) | 2022-05-06 | 2022-05-06 | 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147710U true CN217147710U (zh) | 2022-08-09 |
Family
ID=82666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073555.5U Active CN217147710U (zh) | 2022-05-06 | 2022-05-06 | 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147710U (zh) |
-
2022
- 2022-05-06 CN CN202221073555.5U patent/CN21714771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44289B (zh) | 一种自动上料机构 | |
CN113401651A (zh) | 一种半导体元件自动上料测试装置 | |
WO2019119801A1 (zh) | 电池片翻片装置及电池片翻片方法 | |
CN215923683U (zh) | 一种半导体元件自动上料测试装置 | |
KR20170037501A (ko) | 스파우트 부착용 자루의 공급장치 | |
JPH09289241A (ja) | ウェーハ搬送装置 | |
CN113479438A (zh) | 一种吊牌穿绳机构 | |
CN216633268U (zh) | 耳机零件组装载具自动运送设备 | |
CN115321162A (zh) | 一种床芯边框定位装置、方法及弹簧床垫生产线 | |
CN217147710U (zh) | Tb料管上料机用中转机构 | |
CN217147588U (zh) | Tb料管上料机用排列机构 | |
JP2006256744A (ja) | 容器整列装置 | |
CN211895073U (zh) | 一种用于视觉检测设备的自动送料装置 | |
KR101386063B1 (ko) | 컨베이어용 방향 정렬장치 | |
CN111747111A (zh) | 一种自动化板件方位判别上下料装置 | |
CN217774834U (zh) | 一种圆柱状零件同向理料下料装置 | |
CN116513684A (zh) | 一种具有支架可调式料库的上下料机器人 | |
CN216836072U (zh) | 检测装置 | |
CN210763059U (zh) | 一种磁铁上料装置 | |
CN207548042U (zh) | 空心圆柱件的上料装置 | |
CN112357548A (zh) | 物料自动定位输送设备及其输送方法 | |
CN114146933A (zh) | 一种电子产品电池用精准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
CN208412291U (zh) | 筒纱套膜整列设备 | |
CN213923052U (zh) | 物料自动定位输送设备 | |
CN219566696U (zh) | 多排引线框架电镀设备的引线框架上料、输送一体式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