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87722U - 一种单头内绕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头内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87722U
CN217087722U CN202123412713.3U CN202123412713U CN217087722U CN 217087722 U CN217087722 U CN 217087722U CN 202123412713 U CN202123412713 U CN 202123412713U CN 217087722 U CN217087722 U CN 2170877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plate
winding
arm
axis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1271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启发
黄安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Nide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Nide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Nide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Nide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1271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877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877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877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头内绕机,包括底板、U轴电机、绕线圆盘骨架,在底板上设置有绕线摆臂组件,绕线摆臂组件包括竖直放置的第五固定板、绕线臂、驱动绕线臂从竖直状态进行水平状态旋转的摆臂翻转电机,第五固定板上设置有竖直放置的第六固定板,摆臂翻转电机的输出连接有旋转接头,旋转接头上转动连接有摆杆,摆杆的另一端与绕线臂的下端转动连接,绕线臂的上端连接有水平放置的连接臂,在连接臂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绕线叉嘴的叉嘴支架,在第六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将垂直的绕线臂进行压紧的压紧块,压紧块为L型结构,且压紧块与第六固定板正面配合构成用于夹紧绕线臂的夹口;本实用新型能够适应对粗线的缠绕,避免断线。

Description

一种单头内绕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刷电机的绕线设备,尤其是一种能绕较粗铜线的单头内绕机。
背景技术
无刷直流电机由电动机主体和驱动器组成,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无刷电机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虽短,但是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完善得到了迅猛发展。已在航模、医疗器械、家用电器、电动车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深圳、长沙、上海等地形成初具规模产业链。如深圳伟业电机、长沙科达等一批专业厂商,在技术上不断推进行业发展。近几年来,无刷电机成为在模型领域里快速发展的一种动力。由于产量和价格的原因,过去几年无刷电机多使用在中高档航空模型中,现在由于机械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无刷电机的生产成本下降许多,目前它正进入模型领域的各个层面,从电动遥控车到电动遥控船再到电动模型飞机,无处不在。
从结构上,无刷电机和有刷电机有相似之处,也有转子和定子,只不过和有刷电机的结构相反;无刷电机的转子是永磁磁钢,连同外壳一起和输出轴相连,定子是绕组线圈,去掉了有刷电机用来交替变换电磁场的换向电刷,故称之为无刷电机。
无刷电机很重要的一个生产环节就是定子绕线,常采用人工半自动操作的内绕机进行绕线,导致工作效率低而且人工成本相对较高,且绕线时,无法针对比较粗的线进行绕线,同时无法对绕线臂进行90度旋转,而导致后期取定子时相对困难,故此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头内绕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加工效率低、人工成本高、无法适应粗线绕线以及后期取定子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头内绕机,包括底板,在底板的下方设置有U轴电机,所述U轴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底板后连接有用于放置定子的绕线圆盘骨架,在底板上设置有绕线摆臂组件,所述绕线摆臂组件包括竖直放置的第五固定板、绕线臂、驱动绕线臂从竖直状态进行水平状态旋转的摆臂翻转电机,所述第五固定板上设置有竖直放置的第六固定板,所述摆臂翻转电机固定在第六固定板侧边,所述摆臂翻转电机的输出连接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上转动连接有摆杆,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与绕线臂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绕线臂的上端连接有水平放置的连接臂,在连接臂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绕线叉嘴的叉嘴支架,在第六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将垂直的绕线臂进行压紧的压紧块,所述压紧块为L型结构,且所述压紧块与第六固定板正面配合构成用于夹紧绕线臂的夹口,第五固定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驱动绕线摆臂组件实现Z轴方向移动的Z轴驱动机构、驱动绕线摆臂组件实现X轴方向移动的X轴驱动机构以及驱动绕线摆臂组件实现Y轴方向移动的Y轴驱动机构。
作为优选,为了使得操作更加方便,实现自动化绕线功能,在所述的X轴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的X轴电机以及沿X轴方向沿伸的两根X轴导轨,在两根X轴导轨上滑动连接有一块第一固定板,在第一固定板上垂直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的Y轴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二固定板侧边的Y轴电机以及两根Y轴导轨,所述Y轴导轨固定在第一固定板上,在两根Y轴导轨上滑动连接有一块第三固定板,在第三固定板上固定有连接支架,所述的Z轴驱动机构包括Z轴电机以及两根Z轴线性滑轨,所述Z轴电机设置在连接支架下方的背面,两根Z轴线性滑轨设置在连接支架的正面,所述Z轴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位于连接支架内的传动轮,在连接支架内部的上方设置有辅助轮,所述传动轮与辅助轮之间配合有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与第五固定板之间通过第四连接板连接,所述X轴电机驱动第一固定板在X轴导轨上沿X轴方向来回移动,所述Y轴电机驱动第三固定板在Y轴导轨上沿Y轴方向来回移动,所述Z轴电机驱动第五固定板在Z轴线性滑轨上沿Z轴方向来回移动。
作为优选,为了方便安装,所述摆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在第六固定板内,且第一旋转轴贯穿第一固定板后与所述绕线臂的下端连接,在第六固定板的前端设置有将第一轴承压合在第六固定板内的第一压盖,在连接臂的上方设置有导线夹。
作为优选,能够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在第六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液压缓冲器,在第六固定板的侧边设置有远离夹口开口的第二液压缓冲器。
作为优选,为了使得移动时更加稳定,所述X轴电机的输出连接有第一滚珠丝杆,所述第一滚珠丝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丝杆座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第一滚珠丝杆上的第一丝杆螺母上固定有第一螺母座,所述第一螺母座套于第一滚珠丝杆外并与第一固定板的底部连接,在第一固定板的底部设置有与X轴导轨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Y轴电机的输出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有第二滚珠丝杆,所述第二滚珠丝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丝杆座固定在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二滚珠丝杆上的第二丝杆螺母上固定有第二螺母座,所述第二螺母座套于第二滚珠丝杆外并与第三固定板的底部连接,在第三固定板的底部设置有与Y轴导轨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五固定板的背面设置有滑动连接在Z轴线性滑轨上的第三滑块。
作为优选,提高安全性,在第五固定板的侧边设置有接触片,在连接支架上设置有与接触片配合后实现停电的上触发开关以及与接触片配合后实现停电的下触发开关。
作为优选,为了方便安装,所述的连接支架为框型结构,所述的辅助轮转动连接在一个第二旋转轴上,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两端均固定有一块定位板,两个定位板固定在所述的连接支架上。
作为优选,为了方便后期拆卸,同时实现对定子的固定作用,在绕线圆盘骨架的上口沿环形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限位柱,在绕线圆盘骨架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夹紧定子的夹紧组件,所述的夹紧组件包括安装在绕线圆盘骨架上的夹紧支架,在夹紧支架上转动连接有压紧杆,所述压紧杆的上端设置有与定子相抵的压块,在底板的两侧设置有气缸支架,在气缸支架上固定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后能够与压紧杆的下端相抵,在底板上还设置有剪线气缸,所述剪线气缸上连接有气动剪线嘴。
作为优选,为了使得线在传输时具有一定的张力,方便传输,在连接支架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固定线的张力器。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连接板上固定有第七固定板,在第七固定板上固定有带第一凹槽的第八固定板,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七固定板配合构成用于插接传动皮带的安装通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为了适应粗线绕线,通过将垂直的绕线臂卡紧在压紧块的夹口内,此时压紧块会卡紧绕线臂,这样能够防止由于线过粗时,由于拉力过大,而导致绕线臂产生微变形而擦伤铜线,进一步方便对较粗的线进行绕线的作用;
2、当每绕完定子上的一槽后,通过驱动摆臂翻转电机伸出,带动下方的摆杆摆动,最终摆杆另一端带动绕线臂旋转,从夹口中移出,并从原来的垂直状态改成水平装置,最终使得摆臂组件旋转90°,使线头可以挂在定子外部,避免影响定子的取下;
3、而且实现自动化绕线,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以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单头内绕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无安装剪线气缸、气动剪线嘴、气缸支架以及第一气缸时从后往前看时的的结构立体图;
图3为图2无安装时第三固定板以及连接支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一种单头内绕机在无安装剪线气缸、气动剪线嘴、气缸支架、第一气缸、绕线圆盘骨架以及第三固定板时从后往前看时的的结构立体图;
图5为图4将第一固定板以及其中一根Y轴导轨与其他设备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A处放大图;
图7为绕线摆臂组件的正面结构立体图;
图8为图7中绕线臂、摆杆以及第一旋转轴与其他部件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绕线摆臂组件的背面结构立体图;
图10为图9中摆杆与其他部件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八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板1、U轴电机2、X轴电机3、绕线圆盘骨架4、第一固定板5、第二固定板6、Y轴电机7、Y轴导轨8、X轴导轨9、第三固定板10、第五固定板11、连接支架12、Z轴电机13、Z轴线性滑轨14、传动轮15、辅助轮16、传动皮带17、摆臂翻转电机18、第六固定板19、旋转接头20、摆杆21、连接臂22、绕线叉嘴24、叉嘴支架23、压紧块25、夹口26、第一旋转轴27、第一轴承28、第一压盖29、导线夹30、第一液压缓冲器31、第二液压缓冲器32、第一滚珠丝杆33、第一丝杆座34、第一丝杆螺母35、第一螺母座36、第一滑块37、第一联轴器38、第二滚珠丝杆39、第二丝杆座41、第二丝杆螺母40、第二螺母座42、第二滑块43、第三滑块44、接触片45、上触发开关46、下触发开关47、第二旋转轴48、定位板49、限位柱50、夹紧支架51、压紧杆52、压块53、气缸支架54、第一气缸55、剪线气缸56、气动剪线嘴57、张力器60、第七固定板61、第一凹槽62、第八固定板63、安装通槽64、第四连接板65、绕线臂6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单头内绕机,包括底板1,在底板1的下方设置有U轴电机2,所述U轴电机2的输出轴贯穿底板1后连接有用于放置定子的绕线圆盘骨架4,在底板1上设置有绕线摆臂组件,所述绕线摆臂组件包括竖直放置的第五固定板11、绕线臂66、驱动绕线臂66从竖直状态进行水平状态旋转的摆臂翻转电机18,所述第五固定板11上设置有竖直放置的第六固定板19,所述摆臂翻转电机18固定在第六固定板19侧边,所述摆臂翻转电机18的输出连接有旋转接头20,所述旋转接头20上转动连接有摆杆21,所述摆杆21的另一端与绕线臂66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绕线臂66的上端连接有水平放置的连接臂22,在连接臂2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绕线叉嘴24的叉嘴支架23,在第六固定板19上设置有用于将垂直的绕线臂66进行压紧的压紧块25,所述压紧块25为L型结构,且所述压紧块25与第六固定板19正面配合构成用于夹紧绕线臂66的夹口26,在第五固定板11与底板1之间设置有驱动绕线摆臂组件实现Z轴方向移动的Z轴驱动机构、驱动绕线摆臂组件实现X轴方向移动的X轴驱动机构以及驱动绕线摆臂组件实现Y轴方向移动的Y轴驱动机构。
作为优选,为了使得操作更加方便,实现自动化绕线功能,所述的X轴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底板1上的X轴电机3以及沿X轴方向沿伸的两根X轴导轨9,在两根X轴导轨9上滑动连接有一块第一固定板5,在第一固定板5上垂直连接有第二固定板6,所述的Y轴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二固定板6侧边的Y轴电机7以及两根Y轴导轨8,所述Y轴导轨8固定在第一固定板5上,在两根Y轴导轨8上滑动连接有一块第三固定板10,在第三固定板10上固定有连接支架12,所述的Z轴驱动机构包括Z轴电机13以及两根Z轴线性滑轨14,所述Z轴电机13设置在连接支架12下方的背面,两根Z轴线性滑轨14设置在连接支架12的正面,所述Z轴电机13的输出轴连接有位于连接支架12内的传动轮15,在连接支架12内部的上方设置有辅助轮16,所述传动轮15与辅助轮16之间配合有传动皮带17,所述传动皮带17与第五固定板11之间通过第四连接板65连接,所述X轴电机3驱动第一固定板5在X轴导轨9上沿X轴方向来回移动,所述Y轴电机7驱动第三固定板10在Y轴导轨8上沿Y轴方向来回移动,所述Z轴电机13驱动第五固定板11在Z轴线性滑轨14上沿Z轴方向来回移动。
作为优选,为了方便安装,所述摆杆2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旋转轴27,所述第一旋转轴27通过第一轴承28连接在第六固定板19内,且第一旋转轴27贯穿第一固定板5后与所述绕线臂66的下端连接,在第六固定板19的前端设置有将第一轴承28压合在第六固定板19内的第一压盖29,在连接臂22的上方设置有导线夹30。
作为优选,能够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在第六固定板19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液压缓冲器31,在第六固定板19的侧边设置有远离夹口26开口的第二液压缓冲器32。
作为优选,为了使得移动时更加稳定,所述X轴电机3的输出连接有第一滚珠丝杆33,所述第一滚珠丝杆3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丝杆座34固定在底板1上,所述第一滚珠丝杆33上的第一丝杆螺母35上固定有第一螺母座36,所述第一螺母座36套于第一滚珠丝杆33外并与第一固定板5的底部连接,在第一固定板5的底部设置有与X轴导轨9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37,所述Y轴电机7的输出通过第一联轴器38连接有第二滚珠丝杆39,所述第二滚珠丝杆39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丝杆座41固定在第一固定板5上,所述第二滚珠丝杆39上的第二丝杆螺母40上固定有第二螺母座42,所述第二螺母座42套于第二滚珠丝杆39外并与第三固定板10的底部连接,在第三固定板10的底部设置有与Y轴导轨8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43,所述第五固定板11的背面设置有滑动连接在Z轴线性滑轨14上的第三滑块44。
作为优选,提高安全性,在第五固定板11的侧边设置有接触片45,在连接支架12上设置有与接触片45配合后实现停电的上触发开关46以及与接触片45配合后实现停电的下触发开关47,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当接触片45插入到上触发开关46时,此时控制设备停电处理,当接触片45靠近下触发开关47时,此时控制设备停电处理,最终实现对绕线嘴进行上下位置的设定,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作为优选,为了方便安装,所述的连接支架12为框型结构,所述的辅助轮16转动连接在一个第二旋转轴48上,所述第二旋转轴48的两端均固定有一块定位板49,两个定位板49固定在所述的连接支架12上。
作为优选,为了方便后期拆卸,同时实现对定子的固定作用,在绕线圆盘骨架4的上口沿环形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限位柱50,在绕线圆盘骨架4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夹紧定子的夹紧组件,所述的夹紧组件包括安装在绕线圆盘骨架4上的夹紧支架51,在夹紧支架51上转动连接有压紧杆52,所述压紧杆52的上端设置有与定子相抵的压块53,在底板1的两侧设置有气缸支架54,在气缸支架54上固定有第一气缸55,所述第一气缸55的活塞杆伸出后能够与压紧杆52的下端相抵,在底板1上还设置有剪线气缸56,所述剪线气缸56上连接有气动剪线嘴57。
作为优选,为了使得线在传输时具有一定的张力,方便传输,在连接支架12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固定线的张力器60。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连接板65上固定有第七固定板61,在第七固定板61上固定有带第一凹槽62的第八固定板63,所述第一凹槽62与第七固定板61配合构成用于插接传动皮带17的安装通槽64。
本结构由X/Y/Z/U四组轴组成,并由后期与本装置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各个电器设备回到原点位置,并给出控制信号,首先将线放置在对应的绕线盘上,先经过张力器60进行张力调节,然后穿过导线夹30后将线头固定在绕线叉嘴24上,将定子放置在绕线圆盘骨架4上进行固定,此时启动设备,控制运动,X轴、Y轴上前后左右运动分别起到排线、工作原点的找位作用,同时由Z轴带动绕线叉嘴24上下运动,最终实现给定子绕线,同时U轴电机2能够实现正反旋转使得Z轴上下移动配合绕线叉嘴24从产品槽型进行上下移动,并确保与Z轴配合,同时本申请需要说明的是具体旋转角度与定子产品的绕线方式图有关(即槽数、跨多少槽),而这属于后期控制部分的程序设置,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故此不做具体描述。具体工作原理:开机复位,由后期连接的控制器检查各轴是否到原位,人工将线放置到剪线气缸处,剪线的同时加线头固定住(如何的固定的方式也属于常规技术故此不做具体描述),设备各个坐标回原点(所谓原点可以在控制器对应的屏幕上进行任意选定,同时根据产品特性,选择适合产品绕线的点为原点(置于绕线点的具体原点确定也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故此不做具体描述)),然后人工上料,通过两侧的夹紧组件将定子夹紧在绕线圆盘骨架4内,将定子固定在绕线圆盘骨架4的上料模具上,并按启动按钮,X、Y走相应坐标,U轴配合左右旋转进行挂初始钩,然后根据客户提供绕线示意图进行绕组的过程,在绕线时,本实用新型为了适应粗线绕线,通过将垂直的绕线臂66卡紧在压紧块25的夹口26内,此时压紧块25会卡紧绕线臂66,这样能够防止由于线过粗时,由于拉力过大,而导致绕线臂产生微变形而擦伤铜线,进一步方便对较粗的线进行绕线的作用,同时本实用新型实现当每绕完定子上的一槽后,通过驱动摆臂翻转电机18伸出,带动下方的摆杆21摆动,最终摆杆21另一端带动绕线臂66旋转,从夹口26中移出,并从原来的垂直状态改成水平装置,最终使得摆臂组件旋转90°,使线头可以挂在定子外部,避免影响定子的取下,然后绕线完成后,U轴回到原点位置,保证两侧的第一气缸刚好与压紧杆52对齐,然后第一气缸55伸出顶向压紧杆52,保证压紧杆52下端靠近绕线圆盘骨架4,此时让上方压紧定子的压块53松开,并通过剪线气缸56伸出靠近线头,然后由气动剪线嘴57工作进行剪线,最后由人工取出定子的过程。
因此本结构具有以下技术优点:1、为了适应粗线绕线,通过将垂直的绕线臂66卡紧在压紧块25的夹口26内,此时压紧块25会卡紧绕线臂66,这样能够防止由于线过粗时,由于拉力过大,而导致绕线臂产生微变形而擦伤铜线,进一步方便对较粗的线进行绕线的作用;2、当每绕完定子上的一槽后,通过驱动摆臂翻转电机18伸出,带动下方的摆杆21摆动,最终摆杆21另一端带动绕线臂66旋转,从夹口26中移出,并从原来的垂直状态改成水平装置,最终使得摆臂组件旋转90°,使线头可以挂在定子外部,避免影响定子的取下;3、而且实现自动化绕线,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以及安全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单头内绕机,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在底板(1)的下方设置有U轴电机(2),所述U轴电机(2)的输出轴贯穿底板(1)后连接有用于放置定子的绕线圆盘骨架(4),在底板(1)上设置有绕线摆臂组件,所述绕线摆臂组件包括竖直放置的第五固定板(11)、绕线臂(66)、驱动绕线臂(66)从竖直状态进行水平状态旋转的摆臂翻转电机(18),所述第五固定板(11)上设置有竖直放置的第六固定板(19),所述摆臂翻转电机(18)固定在第六固定板(19)侧边,所述摆臂翻转电机(18)的输出连接有旋转接头(20),所述旋转接头(20)上转动连接有摆杆(21),所述摆杆(21)的另一端与绕线臂(66)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绕线臂(66)的上端连接有水平放置的连接臂(22),在连接臂(2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绕线叉嘴(24)的叉嘴支架(23),在第六固定板(19)上设置有用于将垂直的绕线臂(66)进行压紧的压紧块(25),所述压紧块(25)为L型结构,且所述压紧块(25)与第六固定板(19)正面配合构成用于夹紧绕线臂(66)的夹口(26),在第五固定板(11)与底板(1)之间设置有驱动绕线摆臂组件实现Z轴方向移动的Z轴驱动机构、驱动绕线摆臂组件实现X轴方向移动的X轴驱动机构以及驱动绕线摆臂组件实现Y轴方向移动的Y轴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头内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X轴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底板(1)上的X轴电机(3)以及沿X轴方向沿伸的两根X轴导轨(9),在两根X轴导轨(9)上滑动连接有一块第一固定板(5),在第一固定板(5)上垂直连接有第二固定板(6),所述的Y轴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二固定板(6)侧边的Y轴电机(7)以及两根Y轴导轨(8),所述Y轴导轨(8)固定在第一固定板(5)上,在两根Y轴导轨(8)上滑动连接有一块第三固定板(10),在第三固定板(10)上固定有连接支架(12),所述的Z轴驱动机构包括Z轴电机(13)以及两根Z轴线性滑轨(14),所述Z轴电机(13)设置在连接支架(12)下方的背面,两根Z轴线性滑轨(14)设置在连接支架(12)的正面,所述Z轴电机(13)的输出轴连接有位于连接支架(12)内的传动轮(15),在连接支架(12)内部的上方设置有辅助轮(16),所述传动轮(15)与辅助轮(16)之间配合有传动皮带(17),所述传动皮带(17)与第五固定板(11)之间通过第四连接板(65)连接,所述X轴电机(3)驱动第一固定板(5)在X轴导轨(9)上沿X轴方向来回移动,所述Y轴电机(7)驱动第三固定板(10)在Y轴导轨(8)上沿Y轴方向来回移动,所述Z轴电机(13)驱动第五固定板(11)在Z轴线性滑轨(14)上沿Z轴方向来回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头内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2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旋转轴(27),所述第一旋转轴(27)通过第一轴承(28)连接在第六固定板(19)内,且第一旋转轴(27)贯穿第一固定板(5)后与所述绕线臂(66)的下端连接,在第六固定板(19)的前端设置有将第一轴承(28)压合在第六固定板(19)内的第一压盖(29),在连接臂(22)的上方设置有导线夹(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头内绕机,其特征在于:在第六固定板(19)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液压缓冲器(31),在第六固定板(19)的侧边设置有远离夹口(26)开口的第二液压缓冲器(32)。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单头内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电机(3)的输出连接有第一滚珠丝杆(33),所述第一滚珠丝杆(3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丝杆座(34)固定在底板(1)上,所述第一滚珠丝杆(33)上的第一丝杆螺母(35)上固定有第一螺母座(36),所述第一螺母座(36)套于第一滚珠丝杆(33)外并与第一固定板(5)的底部连接,在第一固定板(5)的底部设置有与X轴导轨(9)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37),所述Y轴电机(7)的输出通过第一联轴器(38)连接有第二滚珠丝杆(39),所述第二滚珠丝杆(39)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丝杆座(41)固定在第一固定板(5)上,所述第二滚珠丝杆(39)上的第二丝杆螺母(40)上固定有第二螺母座(42),所述第二螺母座(42)套于第二滚珠丝杆(39)外并与第三固定板(10)的底部连接,在第三固定板(10)的底部设置有与Y轴导轨(8)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43),所述第五固定板(11)的背面设置有滑动连接在Z轴线性滑轨(14)上的第三滑块(4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头内绕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五固定板(11)的侧边设置有接触片(45),在连接支架(12)上设置有与接触片(45)配合后实现停电的上触发开关(46)以及与接触片(45)配合后实现停电的下触发开关(47)。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单头内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支架(12)为框型结构,所述的辅助轮(16)转动连接在一个第二旋转轴(48)上,所述第二旋转轴(48)的两端均固定有一块定位板(49),两个定位板(49)固定在所述的连接支架(12)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所述的一种单头内绕机,其特征在于:在绕线圆盘骨架(4)的上口沿环形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限位柱(50),在绕线圆盘骨架(4)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夹紧定子的夹紧组件,所述的夹紧组件包括安装在绕线圆盘骨架(4)上的夹紧支架(51),在夹紧支架(51)上转动连接有压紧杆(52),所述压紧杆(52)的上端设置有与定子相抵的压块(53),在底板(1)的两侧设置有气缸支架(54),在气缸支架(54)上固定有第一气缸(55),所述第一气缸(55)的活塞杆伸出后能够与压紧杆(52)的下端相抵,在底板(1)上还设置有剪线气缸(56),所述剪线气缸(56)上连接有气动剪线嘴(5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单头内绕机,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支架(12)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固定线的张力器(60)。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单头内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板(65)上固定有第七固定板(61),在第七固定板(61)上固定有带第一凹槽(62)的第八固定板(63),所述第一凹槽(62)与第七固定板(61)配合构成用于插接传动皮带(17)的安装通槽(64)。
CN202123412713.3U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单头内绕机 Active CN2170877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12713.3U CN217087722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单头内绕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12713.3U CN217087722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单头内绕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87722U true CN217087722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40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12713.3U Active CN217087722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单头内绕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877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49431U (zh) 定子嵌线机械手机构
CN208231227U (zh) 一种智能锁螺丝机
CN217087722U (zh) 一种单头内绕机
CN212163110U (zh) 新型多轴三工位内绕机
CN114389419A (zh) 一种单头内绕机
CN217788190U (zh) 一种应用于磁环电感绕线机的夹线旋转机构
CN207657185U (zh) 自动缠绕式包胶装置
CN215528822U (zh) 用于电机改造的磁瓦贴附装置
CN115995930A (zh) 一种电机定子线圈自动绕线装置
CN215036227U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加工用打磨装置
CN214959201U (zh) 一种发电机生产用线圈辅助绕制装置
CN217643098U (zh) 一种分块三工位内绕机
CN208890598U (zh) 风扇电机定子绕线自动翻转装置
CN205342371U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油泵泵体组件精密装配机
CN208656597U (zh) 一种全自动电机转子定位装配机
CN110752727B (zh) 应用于电机转子绕线的全自动排线构件
CN217643102U (zh) 一种四头内绕机的绕线叉嘴机构
CN112700963A (zh) 一种自动化高效绕线机
CN209545393U (zh) 一种半铁芯定子绕线机的定子夹具机构
CN220985496U (zh) 电机定子自动绕线机
CN2420779Y (zh) 一种新型定子绕线机
CN218919008U (zh) 一种半自动卷绕机的卷绕机构
CN219124076U (zh) 云台马达电机制造用绕线机
CN201466820U (zh) 直驱式工业缝纫机空芯转子伺服电机
CN216980325U (zh) 扁线自动挂线机旋转定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