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83602U - 衬套检测机构及衬套压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衬套检测机构及衬套压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83602U
CN217083602U CN202220590269.XU CN202220590269U CN217083602U CN 217083602 U CN217083602 U CN 217083602U CN 202220590269 U CN202220590269 U CN 202220590269U CN 217083602 U CN217083602 U CN 217083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driving
bush
press
gas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9026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章站
李佳乐
卢通
李旭
张艳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obo Rubber Prod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obo Rubber Prod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obo Rubber Prod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obo Rubber Prod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9026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83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83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836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衬套检测机构及衬套压装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衬套检测机构包括具有通孔的基准平台,以及分设在基准平台两侧的内径检测组件和高度检测组件,内径检测组件具有第一驱动部和内径检测部,内径检测部被驱使能够经通孔向衬套的内孔中插入,以进行衬套内径的检测。高度检测组件具有第二驱动部和高度检测部,高度检测部包括移动座、检验平台、检测单元,移动座与第二驱动部连接,检验平台滑动设于移动座上并与移动座之间设有弹簧,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弹簧长度变化量,以检测衬套的内径及高度是否合格。本实用新型的衬套检测机构,通过将衬套的内径及高度的检测集中在同一工位上进行检测,能够大大地提高检测效率,并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衬套检测机构及衬套压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衬套检测机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衬套检测机构的衬套压装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减震件主要是缓冲震动的作用,他能让汽车平顺行驶,让乘客不会轻易感受到颠簸,提高驾乘体验的舒适感和保护车体。在生产过程中,由橡胶注塑及硫化生产出轴套类产品完成后周转到铆压工位,与垫片或其它类半成品铆压后合成完整产品。经过高度检测、通止规检测等检验合格后进入主机厂装车。
现有技术中,在衬套的制造加工过程中,存在如下弊端:
一是,轴套注塑硫化完成后需要周转到铆压工位再加工,浪费时间;
二是,其它特定铆压和检测工位需要增加人员,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三是,检测工位采用人员手工抽检,不能有效保证产品质量,且现阶段使用抽检方法,存在不良品流出的风险;
四是,现有的压装设备为手动操作,自动化程度低且人可能过疲劳而有安全隐患,另外,加工设备与线体脱离,不能同步进行生产,浪费时间和人力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衬套检测机构,以利于提高衬套的检测效率及检测结果准确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衬套检测机构,用于检测衬套的内径及高度是否合格,包括具有通孔的基准平台,以及分设在所述基准平台两相对侧的内径检测组件和高度检测组件;
所述内径检测组件具有第一驱动部和内径检测部,所述内径检测部被所述第一驱动部驱使,能够经所述通孔向所述衬套的内孔中插入,以进行所述衬套内径的检测;
所述高度检测组件具有第二驱动部和高度检测部,所述高度检测部具有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部的驱动端上的移动座,滑动设置在所述移动座上且面对所述基准平台布置的检验平台,以及夹置在所述检验平台和所述移动座之间的弹簧,和用于检测所述弹簧长度变化量的检测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部采用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内径检测部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部的驱动端上的通止规检测棒。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部采用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单元采用固定在所述移动座上的位移传感器,且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端抵接在所述检验平台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衬套检测机构,通过设置在基准平台上的内径检测组件和高度检测组件,可对衬套的内径及高度进行检测,并且将衬套的内径及高度的检测集中在同一工位上进行检测,能够大大地提高检测效率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衬套压装装置,用于将轴套和垫片压装成衬套,并对压装成的所述衬套进行检测,包括机架,以及设于所述机架上的轴套上料机构、垫片上料机构、压装机构,和位于所述压装机构下游的如上所述的衬套检测机构;
所述轴套上料机构包括第三驱动部,以及被所述第三驱动部驱使的沿设定路径输送轴套的轴套上料部;
所述垫片上料机构包括垫片储料部,以及用于将所述垫片储料部中的垫片输送至所述压装机构上的垫片上料部;
所述压装机构包括轴套承载部、第四驱动部,以及被所述第四驱动部驱使的压装部,所述轴套承载部用于承载所述轴套上料机构输送的所述轴套,所述压装部上设有能够吸附所述垫片上料机构输送的所述垫片的垫片磁吸部,且在所述第四驱动部的驱使下,所述压装部能够将所述垫片压装于所述轴套上。
进一步的,所述垫片储料部包括升降组件,设于所述升降组件升降端的第五驱动部,以及由所述第五驱动部驱使而间歇性转动的转台,所述转台上设有用于存储所述垫片的多个储料单元,多个所述储料单元沿所述转台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旋转驱动装置,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相连的丝杠,以及沿所述机架高度方向滑动布置且螺接于所述丝杠上的连接块,所述第五驱动部连接在所述连接块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轴套移动机构和下料分拣机构;
所述轴套移动机构用于在所述轴套上料机构、所述压装机构、所述衬套检测机构和所述下料分拣机构之间传递所述轴套,所述下料分拣机构位于所述衬套检测机构的下游,并用于对所述衬套检测机构检测后的所述衬套进行分拣。
进一步的,所述轴套移动机构包括第六驱动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六驱动部驱动端上的抓取部,所述抓取部为间隔布置的两个,两个所述抓取部被所述第六驱动部驱使能够在第一抓取位置和第二抓取位置间往复移动,且在所述第一抓取位置时,两个所述抓取部分别位于所述轴套上料部和所述轴套承载部处,在所述第二抓取位置时,两个所述抓取部分别位于所述轴套承载部和所述下料分拣机构中的衬套中转承载部处。
本实用新型的衬套压装装置通过采用如上的衬套检测机构,不仅能够对压装的衬套进行全检,而且也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衬套压装装置能够实现产品的多工序一机完成,具有集成化程度高的特点,而且也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节约人工成本,并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衬套检测机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衬套检测机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衬套压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轴套上料机构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轴套上料机构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垫片储料部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垫片储料部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垫片储料部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垫片上料部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垫片上料部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压装机构的主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压装机构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轴套移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轴套移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下料分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11、基准平台;12、输送平台;19、龙门架;
2、轴套上料机构;23、第三驱动部;24、链轮;25、链条;26、定位座;
3、压装机构;30、压装部;31、第四驱动部;32、上压装平台;33、轴套承载部;34、定位套;35、定位销轴;38、平移驱动装置;39、输送台;
4、垫片储料部;41、旋转驱动装置;42、主动齿轮;43、从动齿轮;44、同步带;45、丝杠;46、第五驱动部;47、转台;48、储料单元;
5、衬套检测机构;111、通孔;50、检测单元;51、第二驱动部;52、移动座;53、检验平台;54、弹簧;55、连接柱;58、第一驱动部;59、通止规检测棒;
6、轴套移动机构;60、抓取部;61、第六驱动部;62、移动架;63、滑轨; 64、滑块;65、调节驱动部。
7、垫片上料部;70、垫片磁吸部;71、横向移动平台;72、竖向移动平台; 73、第七驱动部;74、第八驱动部;75、第九驱动部;721、垫片承载台;76、第十驱动部;
8、下料分拣机构;81、衬套中转承载部;82、第十一驱动部;83、第十二驱动部;84、移动块;88、第一导料槽;89、第二导料槽;
10、衬套;1001、轴套;1002、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衬套检测机构5,其用于检测衬套的内径及高度是否合格,在整体结构上,如图1和图2所示,该衬套检测机构5包括具有通孔111 的基准平台11,以及分设在基准平台11两相对侧的内径检测组件和高度检测组件。其中,内径检测组件具有第一驱动部58和内径检测部,内径检测部被第一驱动部58驱使,能够经通孔111向衬套10的内孔中插入,以进行衬套10内径的检测。而高度检测组件具有第二驱动部51和高度检测部,高度检测部具有连接在第二驱动部51的驱动端上的移动座52,滑动设置在移动座52上且面对基准平台11布置的检验平台53,以及夹置在检验平台53和移动座52之间的弹簧54,和用于检测弹簧54长度变化量的检测单元50。
如上结构中,通过设置在基准平台11两相对侧的内径检测组件和高度检测组件,能够对衬套10的内径及高度进行检测,并且将衬套10的内径及高度的检测集中在同一工位上进行检测,能够大大地提高检测效率,且也能够提高检测效果。
其中,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衬套10的结构如图3所示,该衬套10包括由橡胶注塑及硫化生产的轴套1001,以及压装在该轴套1001其一端部上的垫片1002,其中,垫片1002的材质优选为金属材质。本实施例的衬套检测机构5优选适于对如上所述的衬套10的参数,如内径和高度进行检测。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衬套检测机构5也适于需要对内径和高度检测的其他结构形式的衬套10。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基准平台11呈水平布置,而高度检测组件和内径检测组件则分设在基准平台11的上方和下方。具体结构上,参看图1和图2所示,基准平台11设于机架1的中间位置,其上设有通孔 111。待检测衬套10置于该基准平台11上,且衬套10的内孔与通孔111对正。
为便于内径检测部和高度检测部的导向移动,本实施例中,机架1上位于基准平台11的左右两侧设有滑轨63,滑轨63上对应内径检测部滑动设有滑动块,对应高度检测部设有移动座52和检验平台53。并且,机架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驱动高度检测部和内径检测部移动的第二驱动部51和第一驱动部58。上述的内径检测部固定在滑动块上,并与第一驱动部58的驱动端连接。
而高度检测部具体包括移动座52、检验平台53、弹簧54和检测单元50。其中,移动座52连接在第二驱动部51的驱动端上,检验平台53滑动设置在移动座52上,并面对基准平台11布置。移动座52和检验平台53之间通过连接柱55连接,其中,连接柱55的两端分别限位于移动座52和检验平台53上,并且,与此同时,在连接柱55的上套设有弹簧54,如此,使得检验平台53能够沿连接柱55的轴向进行移动以靠近或远离移动座52。
在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中的弹簧54初始状态处于压缩状态,如此可使得检测单元50的检测端能够保持抵接在检验平台53上,以便于通过检测端的移动量来反映弹簧54长度的变化量。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基准平台11也可呈竖直状态布置,此时,高度检测组件和内径检测组件则分设在基准平台11的左右两侧,在衬套10的固定上需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如此,也能够实现对衬套10的内径和高度进行检测。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内径检测部包括连接在第一驱动部51的驱动端上的通止规检测棒59。而检测单元50采用固定在移动座52 上的位移传感器,且检测单元50的检测端抵接在检验平台53上。
此外,本实施例中,鉴于气缸具有精度高、环境适用性好及反应灵敏的特点,上述的第一驱动部58和第二驱动部51均优选采用气缸,如此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利于提高检测效率。当然,第一驱动部58和第二驱动部 51还可采用其他能够进行直线驱动的装置,比如液压缸、电缸或直线电机等。
本实施例的衬套检测机构5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将待检测的衬套10放置于基准平台11上,并使得衬套10的内孔与通孔111对正。接着,第一驱动部 58驱动通止规检测棒59,使得通止规检测棒59向上移动,并经通孔111穿至衬套10的内孔中。然后,第二驱动部51驱动移动座52向下移动,并带动检验平台53下移,使得检验平台53与衬套10的上端面抵接,此时检验平台53在抵接衬套10上端面时,会向上移动一定的量,并压缩弹簧54,使得弹簧54具有一定压缩量。而位移传感器则用于检测弹簧54长度的变化量,通过弹簧54 长度的变化量而判定衬套10高度是否合格。
具体实施时,当通止规检测棒59顺利通过衬套内孔,第二驱动部51的驱动端移动至下限位置,检验平台53抵接在衬套10上端面。此时若弹簧54的长度变化量在预设范围内,则判定衬套10的内径和高度均为合格,若超出预设范围,则判定衬套10尺寸不合格。
当通止规检测棒59移动过程中,将衬套10顶起,此时,第二驱动部51 的驱动端移动过程中,检验平台53下移以顶推衬套10向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若弹簧54的长度变化量超出预设范围,则第二驱动部51停止驱动,并直接判定衬套10尺寸不合格。
当检验平台53在移动过程中,弹簧54的长度变化量没有超出预设范围,此时第二驱动部51继续驱动检验平台53下移,使得衬套10顶推在检验平台 53上,此时,弹簧54的长度变化量仍在预设范围内,则判定衬套10尺寸合格,若弹簧54长度变化量超出预设范围,则判定衬套10尺寸不合格。
其中需说明的是,驱动端的上限位置和下限位置具体以图2中示出的上下方向,位于远离基准平台11的位置为上限位置,靠近基准平台11的位置为下限位置。
本实施例的衬套检测机构5通过如上的内径检测组件和高度检测组件,可对衬套10的内径及高度进行检测,且检测结果较为准确。同时将内径检测组件和高度检测组件布置在同一工位进行,可大大地提高检测效率,并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衬套压装装置,用于将轴套1001和垫片1002压装成衬套10,并对压装成的衬套10进行检测。在整体结构上,如图4所示,并结合图5至图16所示,该衬套压装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设于机架1上的轴套上料机构2、垫片上料机构、压装机构3,和位于压装机构3下游的实施例一的衬套检测机构5。
其中,衬套检测机构5的具体结构参看实施例一中的描述。另外,轴套1001 上料机构2包括第三驱动部23,以及被第三驱动部23驱使的沿设定路径输送轴套1001的轴套上料部。垫片上料机构包括垫片储料部4,以及用于将垫片储料部4中的垫片1002输送至压装机构3上的垫片上料部7。而压装机构3包括轴套承载部33、第四驱动部31,以及被第四驱动部31驱使的压装部30,轴套承载部33用于承载轴套上料机构2输送的轴套1001,压装部30上设有能够吸附垫片上料机构输送的垫片1002的垫片磁吸部70,且在第四驱动部31的驱使下,压装部30能够将垫片1002压装于轴套1001上。
如上结构中,通过轴套上料机构2将轴套1001输送至压装机构3的轴套承载部33上,以及通过压装部30上的垫片磁吸部70将垫片上料机构中的垫片 1002吸附至轴套承载部33的上方,然后通过第四驱动部31驱使,使得压装部 30能够将垫片1002压装在轴套1001上,以压装成衬套10。
详细来讲,本实施例的轴套上料机构2,作为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其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输送平台12,以及设于该输送平台12上的呈环形的链条25组件,和用于驱动链条25组件运转的第三驱动部23。其中,第三驱动部23设在输送平台12的下方,且优选的,该第三驱动部23为电机。链条25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输送平台12上的多个链轮24,以及缠绕在链轮24 上的链条25,链条25上间隔设有多个用于盛放轴套1001的定位座26。另外,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一链轮24传动相连。通过电机驱动链轮24转动,使得链条 25运动,从而带动定位座26上的轴套1001进行输送。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中设定路径具体为链条25布置的结构形式,呈蜿蜒的环状布置。当然,设定路径还可采用其他布置方式,比如线性布置等。还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轴套上料机构2,第三驱动部23除了采用电机,以及轴套上料部采用链轮24的结构方式外,还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其他结构方式。
结合图7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垫片上料机构,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垫片上料机构包括垫片储料部4,以及用于将垫片储料部4中的垫片1002输送至压装机构3上的垫片上料部7。
具体来讲,本实施例的垫片储料部4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7至图9所示,该垫片储料部4具体包括设于机架1上的升降组件,设于升降组件升降端的第五驱动部46,以及由第五驱动部46驱使而间歇性转动的转台47,转台47上设有用于存储垫片1002的多个储料单元48,多个储料单元48沿转台47的周向间隔设置。
其中,第五驱动部46优选为凸轮分割器,以具有较高的转动及定位效果,而保证垫片1002输送的精准性。另外,该第五驱动部46的驱动端连接有转台 47,多个储料单元48具体包括沿转台47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储料立柱,待输送的垫片1002呈层叠状布置在储料立柱上。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多个储料立柱为均布设置的八个。如此可利用凸轮分割器的驱使,使得储料立柱上的垫片1002能够更为精准的被输送。
另外,升降组件包括设于机架1上的旋转驱动装置41,与旋转驱动装置41 的动力输出端相连的丝杠45,以及沿机架1高度方向滑动布置且螺接于丝杠45 上的连接块,第五驱动部46连接在连接块上。具体实施上,作为一种示例性结构,为利于旋转驱动装置41驱动丝杠45转动,本实施例中,在旋转驱动装置 41的驱动端设有主动齿轮42,而在丝杠45的靠近旋转驱动装置41的一端设有从动齿轮43,其中,主动齿轮42和从动齿轮43上缠绕有同步带44,通过设置的主动齿轮42、从动齿轮43及同步带44的传动结构,使得旋转驱动装置41驱动丝杠45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上述的传动结构形式外,主动齿轮42和从动齿轮43 也可直接啮合传动,通过旋转驱动装置41驱动主动齿轮42转动,并带动从动轮转动,从而实现丝杠45的转动,如此也是可行的。当然,还可以设置旋转驱动装置41直接与丝杠45的一端进行连接,如此也能够实现丝杠45的转动。并且,此处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旋转驱动装置41优选为电机。
在具体使用时,第五驱动部46驱动转台47转动,使得其一储料立柱上最上方的垫片1002移至待取区域,通过机械手或其他机构比如下述中将提及的垫片上料部7,将该储料立柱上的垫片1002取走。接着,第五驱动部46驱动转台47转动一定角度,使得与之相邻的另一储料立柱一至待取区域,然后通过机械手或其他机构,将此储料立柱上的垫片1002取走。如此循环,使得同一高度上的垫片1002依次取走。接着,升降组件运动,也即旋转驱动装置41驱动丝杠45转动,并带动与移动块84连接的第五驱动部46向上移动一定距离,然后对第二层的垫片1002进行上料。
本实施例的垫片上料部7的具体结构参看图10和图11所示,其包括设于机架1上的横向移动平台71,竖向移动平台72,以及设于横向移动平台71上的垫片磁吸部70,和设于竖向移动平台72上间距布置的两个垫片承载台721。
具体的,在机架1上设有第十驱动部76,横向移动平台71连接在第十驱动部76的驱动端,而能够承接第十驱动部76的驱动于机架1上滑动,且横向移动平台71上设有第七驱动部73,第七驱动部73的驱动端设有第八驱动部74,上述的垫片磁吸部70设于第八驱动部74的动力输出端。而竖向移动平台72 与横向移动平台71的移动方向正交设置。另外在机架1上还设有第九驱动部 75,该第九驱动部75的驱动端同样设有垫片磁吸部70。上述的设于竖向移动平台72上的两个垫片承载台721分别对应位于第八驱动部74和第九驱动部75 的下方,其中第九驱动部75上的垫片磁吸部70用来中转垫片1002,从而保证垫片1002供应及输送的顺畅。
此结构中,通过在第七驱动部73的驱使下,第八驱动部74能够沿机架1 的高度方向移动,使得垫片磁吸部70能够吸附垫片储料部4输送至待取区域的垫片1002,然后通过第八驱动部74旋转一定角度,以调整所吸附的垫片1002 位置,使之处于预定状态下的位置,然后通过第七驱动部73驱动,使得第八驱动部74下移,并使垫片磁吸部70释放该垫片1002至竖向移动平台72的其一垫片承载台721上。接着竖向移动平台72移动,使得两个垫片承载台721交替在第八驱动部74和第九驱动部75的下方移动,以实现垫片1002向下一工序的上料。
在此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七驱动部73和第九驱动部75优选为气缸,而第八驱动部74优选为旋转电机。当然也可根据驱动形式比如直线驱动或转动驱动,采用现有技术中其他的驱动装置,也是可行的。
本实施例的压装机构3,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2和图13所示,该压装机构3包括轴套承载部33、第四驱动部31,以及被第四驱动部31驱使的压装部30,轴套承载部33用于承载轴套上料机构2输送的轴套1001,压装部30上设有能够吸附垫片上料机构输送的垫片1002的垫片磁吸部70,且在第四驱动部31的驱使下,压装部30能够将垫片1002压装于轴套1001上。
具体来讲,在机架1上设有龙门架19,该龙门架19的底部上设有输送台 39,轴套承载部33通过滑块64与滑轨63的配合,并在平移驱动装置38的驱动下,能够移动地设于机架1上。该轴套承载部33具有位于输送台39两端的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处于第一工位时,下述中将提及的轴套移动机构6将轴套上料机构2中的轴套1001放置在轴套承载部33上,处于第二工位时,轴套承载部33上的轴套1001与垫片磁吸部70上的垫片1002进行压装。
其中,龙门架19的上方设有第四驱动部31,第四驱动部31的驱动端设有压装平台,压装部30设于所述压装平台的下方,且该压装部30上设有垫片磁吸部70,该垫片磁吸部70用于吸附垫片上料机构输送的垫片1002。通过第四驱动部31的驱动,使得压装部30向下移动,从而能够将垫片1002和轴套1001 压装于一体。
此外,为利于提高压装过程的定位效果,本实施例中,在轴套承载部33 的两侧设有定位销轴35,对应该定位销轴35,在上压装平台32上设有定位套 34,在压装部30下移过程中,定位套34与定位销轴35插装配合,从而使得压装部30上的垫片1002能够更精准的与下方的轴套1001进行压装。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第四驱动部31优选为气液增压缸,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直线驱动装置,比如直线电机等。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的衬套压装装置还包括设于机架1 上的轴套移动机构6和下料分拣机构8。其中,轴套移动机构6用于在轴套上料机构2、压装机构3、衬套检测机构5和下料分拣机构8之间传递轴套1001,而下料分拣机构8则具体位于衬套检测机构5的下游,并用于对衬套检测机构 5检测后的衬套10进行分拣。
具体来讲,参看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轴套移动机构6具体包括第六驱动部61,以及连接在第六驱动部61驱动端上的抓取部60,抓取部60 为间隔布置的两个,两个抓取部60被第六驱动部61驱使能够在第一抓取位置和第二抓取位置间往复移动,且在第一抓取位置时,两个抓取部60分别位于轴套上料部和轴套承载部33处,在第二抓取位置时,两个抓取部60分别位于轴套承载部33和下料分拣机构8中的衬套中转承载部81处。通过两个抓取部60 的移动抓取,使得衬套依次在轴套上料部、轴套承载部33及衬套中转承载部 81之间进行移动。
继续参看图14和图15所示,在机架1上设有第六驱动部61,第六驱动部 61的驱动端连接有移动架62,两个抓取部60具体间距设于移动架62的两端。为保证移动架62的平稳移动,本实施例中在机架1的下方设有滑轨63,对应的,移动架62上间距设有两个滑块64,两个滑块64嵌设滑动于滑轨63上。
此外,本实施例的抓取部60优选为现有技术中的气动夹爪。为调节两个抓取部60之间的间距,本实施例中,在移动架62上还设有调节驱动部65,该调节驱动部65优选为气缸,且该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其一抓取部60相连。如此,通过调节驱动部65的驱使,可使得两个抓取部60的间距能够调节。
如上结构中,通过设置的第六驱动部61的驱动,以及设置的两个抓取部 60,使得轴套1001能够在轴套上料部和轴套承载部33之间顺利且精准的进行输送。并且该轴套移动机构6也适用于在轴套承载部33和下料分拣机构8之间传递轴套1001。
本实施例的下料分拣机构8如图16所示,该下料分拣机构8主要包括设于机架1上的第十一驱动部82,设于第十一驱动部82驱动端的衬套中转承载部 81,以及设于机架1上的第十二驱动部83和设于第十二驱动部83驱动端的丝杠45,丝杠45上螺接有移动块84,该移动块84上设有用于抓取衬套10的抓取部60。其中,丝杠45的一端和第十二驱动部83的驱动端通过主动轮、从动轮和同步带44传动连接,从而在第十二驱动部83的驱动下,经同步带44的传动,带动丝杠45进行转动,从而实现移动块84沿丝杠45轴向进行移动。
此外,衬套中转承载部81上用于放置压装后衬套10,并通过第十一驱动部82的驱动将衬套中转承载部81上的衬套10输送至衬套检测机构5,以进行衬套10内径和高度的检测。待检测完后,抓取部60将检测后的衬套10夹取,并通过第十二驱动部83驱动,使得抓取部60能够移动至第一导料槽88或第二导料槽89处。具体实施时,可设置第一导料槽88为合格品通道,设置第二导料槽89为不合格品通道,此时合格的衬套10将从第一导料槽88输出,不合格的衬套10从第二导料槽89输出,从而顺利完成衬套10的分拣。
本实施例的衬套检测机构5,通过设置的轴套上料机构2、垫片上料机构、压装机构3,和位于压装机构3下游的实施例一的衬套检测机构5,以及设置的轴套移动机构6和下料分拣机构8,可实现轴套1001和垫片1002的输送,以及衬套10的压装和检测,同时也能够对压装的衬套10进行合格品和不合格品的分拣,从而能够实现产品的多工序一机完成,具有集成化程度高的特点,而且还能够节约人工成本,并能够对压装的衬套10进行全检,保证产品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衬套检测机构,用于检测衬套(10)的内径及高度是否合格,其特征在于:
包括具有通孔(111)的基准平台(11),以及分设在所述基准平台(11)两相对侧的内径检测组件和高度检测组件;
所述内径检测组件具有第一驱动部(58)和内径检测部,所述内径检测部被所述第一驱动部(58)驱使,能够经所述通孔(111)向所述衬套(10)的内孔中插入,以进行所述衬套(10)内径的检测;
所述高度检测组件具有第二驱动部(51)和高度检测部,所述高度检测部具有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部(51)的驱动端上的移动座(52),滑动设置在所述移动座(52)上且面对所述基准平台(11)布置的检验平台(53),以及夹置在所述检验平台(53)和所述移动座(52)之间的弹簧(54),和用于检测所述弹簧(54)长度变化量的检测单元(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部(58)采用气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套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径检测部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部(58)的驱动端上的通止规检测棒(5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驱动部(51)采用气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衬套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单元(50)采用固定在所述移动座(52)上的位移传感器,且所述检测单元(50)的检测端抵接在所述检验平台(53)上。
6.一种衬套压装装置,用于将轴套(1001)和垫片(1002)压装成衬套(10),并对压装成的所述衬套(10)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
包括机架(1),以及设于所述机架(1)上的轴套上料机构(2)、垫片上料机构、压装机构(3),和位于所述压装机构(3)下游的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衬套检测机构(5);
所述轴套上料机构(2)包括第三驱动部(23),以及被所述第三驱动部(23)驱使的沿设定路径输送轴套(1001)的轴套上料部;
所述垫片上料机构包括垫片储料部(4),以及用于将所述垫片储料部(4)中的垫片输送至所述压装机构(3)上的垫片上料部(7);
所述压装机构(3)包括轴套承载部(33)、第四驱动部(31),以及被所述第四驱动部(31)驱使的压装部(30),所述轴套承载部(33)用于承载所述轴套上料机构(2)输送的所述轴套(1001),所述压装部(30)上设有能够吸附所述垫片上料机构输送的所述垫片(1002)的垫片磁吸部(70),且在所述第四驱动部(31)的驱使下,所述压装部(30)能够将所述垫片(1002)压装于所述轴套(100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衬套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片储料部(4)包括升降组件,设于所述升降组件升降端的第五驱动部(46),以及由所述第五驱动部(46)驱使而间歇性转动的转台(47),所述转台(47)上设有用于存储所述垫片的多个储料单元(48),多个所述储料单元(48)沿所述转台(47)的周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衬套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旋转驱动装置(41),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41)的动力输出端相连的丝杠(45),以及沿所述机架(1)高度方向滑动布置且螺接于所述丝杠(45)上的连接块,所述第五驱动部(46)连接在所述连接块上。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衬套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上的轴套移动机构(6)和下料分拣机构(8);
所述轴套移动机构(6)用于在所述轴套上料机构(2)、所述压装机构(3)、所述检测机构和所述下料分拣机构(8)之间传递所述轴套(1001),所述下料分拣机构(8)位于所述衬套检测机构(5)的下游,并用于对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后的所述衬套(10)进行分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衬套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套移动机构(6)包括第六驱动部(61),以及连接在所述第六驱动部(61)驱动端上的抓取部(60),所述抓取部(60)为间隔布置的两个,两个所述抓取部(60)被所述第六驱动部(61)驱使能够在第一抓取位置和第二抓取位置间往复移动,且在所述第一抓取位置时,两个所述抓取部(60)分别位于所述轴套上料部和所述轴套承载部(33)处,在所述第二抓取位置时,两个所述抓取部(60)分别位于所述轴套承载部(33)和所述分拣机构(8)中的衬套中转承载部(81)处。
CN202220590269.XU 2022-03-17 2022-03-17 衬套检测机构及衬套压装装置 Active CN217083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90269.XU CN217083602U (zh) 2022-03-17 2022-03-17 衬套检测机构及衬套压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90269.XU CN217083602U (zh) 2022-03-17 2022-03-17 衬套检测机构及衬套压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83602U true CN217083602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50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90269.XU Active CN217083602U (zh) 2022-03-17 2022-03-17 衬套检测机构及衬套压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8360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45399A (zh) * 2023-02-13 2023-04-11 彭宗臣 一种衬套双工位往复检测工业机器人
CN116551063A (zh) * 2023-05-30 2023-08-08 嘉善卡固电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衬套铰孔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45399A (zh) * 2023-02-13 2023-04-11 彭宗臣 一种衬套双工位往复检测工业机器人
CN116551063A (zh) * 2023-05-30 2023-08-08 嘉善卡固电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衬套铰孔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CN116551063B (zh) * 2023-05-30 2023-11-03 嘉善卡固电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衬套铰孔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083602U (zh) 衬套检测机构及衬套压装装置
CN108787487A (zh) 锂电池检验机
CN111922697A (zh) 阀芯组装系统
CN111558540B (zh) 一种汽车曲轴的质检系统
CN113941854A (zh) 一种汽车锁体执行器自动组装生产线
CN116387937A (zh) 一种线束综合处理机
CN116809432A (zh) 一种滚子自动检测装置
CN111168390A (zh) 一种自动化生产和装配的旋翼组装设备
CN111928813B (zh) 阀芯组装方法
CN210108255U (zh) 一种电磁离合器平面度检测装置
CN110220443B (zh) 一种电磁离合器平面度检测装置
CN110907182A (zh) 一种用于马达测试装置的物料夹取机构
CN108663633A (zh) 锂聚合物电池检验机
CN113042930B (zh) 电枢片自动检测设备
CN213140534U (zh) 一种微型轴承径向游隙自动检测机
CN117124068A (zh) 单向器智能配装系统中的实时检测系统
CN113138136A (zh) 一种smd牢固性试验装置
CN116475640B (zh) 一种汽车部件自动化焊接机器人的上件装置
CN111591739A (zh) 一种汽车曲轴的质检输送装置
CN114918649B (zh) 一种碟簧轴承自动下料检测装置及其方法和组装设备
CN108693481B (zh) 一种锂电池的检验方法
CN114799866B (zh) 一种碟簧轴承自动组装设备及其组装方法
CN117506419B (zh) 一种能够对不良主体进行下料的弹性零件组装设备
CN111361190A (zh) 一种滚轮组件组装设备
CN220454567U (zh) 轴芯跳动测试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