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81250U - 一种减震装置及减震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装置及减震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81250U
CN217081250U CN202122127055.7U CN202122127055U CN217081250U CN 217081250 U CN217081250 U CN 217081250U CN 202122127055 U CN202122127055 U CN 202122127055U CN 217081250 U CN217081250 U CN 217081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shock attenuation
cover plate
shock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2705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忠凯
王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Wup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Wup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Wup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Wup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2705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81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81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812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装置,涉及减震的技术领域,包括减震底座和用于盖设减震底座的减震盖板;在减震底座与减震盖板的边缘处还设有用于缓冲受力的减震组件;减震底座与减震盖板之间形成用于缓冲受力的减震空腔。减震装置主要包括减震底座和减震盖板,为了达到减震的目的,因此在减震底座和减震盖板之间设置减震组件,在受到力的冲击时,通过减震组件进行受力缓冲,进而达到减震的效果,该减震组件还具有封闭的作用,使其减震底座与减震盖板之间形成一个减震空腔,当受到冲击时,不仅可以通过减震组件来进行一定的缓冲,还可以通过减震空腔内压缩空气来进行一定的缓冲,通过减震组件和减震空腔协同作用,共同缓冲外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装置及减震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减震装置以及减震支架。
背景技术
支架主要起到支撑的作用,支架的适用范围广泛,车载支架或手机支架为其支架中的一种,现有的车载支架更多是用于夹持电子产品,便于人们操作,比如安装在车上,夹持手机,便于人们导航,或者夹持运动相机便于摄影等,不管是用于车载上还是手持或者其他方式,使用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晃动,进而影响其正常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减震装置,用以实现减震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支架,结合减震装置,实现支架减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减震底座和用于盖设所述减震底座的减震盖板;
在所述减震底座与所述减震盖板的边缘处还设有用于缓冲受力的减震组件;
所述减震底座与所述减震盖板之间形成用于缓冲受力的减震空腔。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减震底部边缘处贴合的缓冲垫圈,所述缓冲垫圈上设有帽体,所述缓冲垫圈与所述帽体顶部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减震盖板套设于所述凹槽内。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帽体包括帽顶部和帽柱,所述帽柱与所述缓冲垫圈连接,所述帽顶部与所述缓冲垫圈形成凹槽,所述减震盖板套设于帽柱上,且置于凹槽内。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帽体设有穿孔,所述缓冲垫圈设有通孔,所述穿孔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减震底座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件依次插入穿孔、通孔和安装孔。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垫圈、所述帽顶部和帽柱的厚度相同。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盖板上设有套设孔,以使所述减震盖板套设于所述凹槽内。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底座内壁还设有与所述帽体对应的空槽。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包括架板和所述的减震装置,所述架板的一端面连接减震装置,所述架板的另一端面设有用于夹持物体的夹持爪。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架板的一端还设有安装耳。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盖板的自由端部还连接有转接球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减震装置主要包括减震底座和减震盖板,该减震盖板能够盖住减震组件,为了达到减震的目的,因此在减震底座和减震盖板之间设置减震组件,在受到力的冲击时,通过减震组件进行受力缓冲,进而达到减震的效果,除此之外,该减震组件还具有封闭的作用,使其减震底座与减震盖板之间形成一个减震空腔,当受到冲击时,不仅可以通过减震组件来进行一定的缓冲,还可以通过减震空腔内压缩空气来进行一定的缓冲,通过减震组件和减震空腔协同作用,共同缓冲外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减震支架,通过设置有减震装置,在减震组件和减震空腔工作协作的情况下,对夹持的电子产品进行全方位的缓冲,从而减少电子产品在行驶过程中晃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支架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组件的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组件的侧视图;
图标:
100-减震装置,10-减震底座,11-空槽,20-减震盖板,21-套设孔,30-减震组件,31-缓冲垫圈,32-帽体,321-帽顶部,322-帽柱, 33-连接件,40-减震空腔,50-架板,51-夹持爪,52-安装耳,53-转接球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装置100,主要用于实现减震,该减震装置100 可以适用车载支架上或者是其他的物体上,起到减震的目的。
该减震装置100主要包括减震底座10和减震盖板20,该减震盖板20能够盖住减震底座10,为了达到减震的目的,因此在减震底座10和减震盖板 20之间设置减震组件30,在受到力的冲击时,通过减震组件30进行受力缓冲,进而达到减震的效果,除此之外,该减震组件30还具有封闭的作用,使其减震底座10与减震盖板20之间形成一个减震空腔40,当受到冲击时,不仅可以通过减震组件30来进行一定的缓冲,还可以通过减震空腔40内压缩空气来进行一定的缓冲,通过减震组件30和减震空腔40协同作用,共同缓冲外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本实施例进一步优化减震组件30,如图6~8中所示,该减震组件30只是其中所展示出的一种,并不局限于这种,该减震组件30包括与减震底部边缘处贴合的缓冲垫圈31,该缓冲垫圈31上设有帽体32,该缓冲垫圈31与帽体 32之间形成安装凹槽,并能将减震盖板20套设于凹槽内,具体是在减震盖板 20上开设套设孔21。
在此进一步说明,该减震组件30与减震底座10之间的连接可以是连接件33进行连接,也可以是通过粘接等方式进行连接,该连接方式不局限于一种,本实施例中优选为连接件33的方式连接,该连接件33可以是螺栓等,如图1~3所示。
该帽体32与缓冲垫圈31一体成型,帽体32可以是一整体,也可以是如图6~8中所示的分体式的,当帽体32为一整体时,既是缓冲垫圈31上都设有帽体32,其结构可以类似于数字7的字形,从而使其帽体32顶部与缓冲垫圈31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减震盖板20的凹槽,其凹槽的槽口可以向外或者是向内;除此之外还可以是类似T字型,其槽口四周都有。当为如图中所示的分体式的,既是缓冲垫上只有部分位置设有帽体32,该帽体32的结构同样可以是类似于数字7的字形或者是类型T字型,通过研究人员长期不断的测试,不管是帽体32的结构是一体式还是分体式,当帽体32的结构类似于T字型时,其缓冲的效果俱佳,为了节约材质,以及更实用,因此本实施例更优选为分体式T字型的帽体32结构。
进一步对T字型的帽体32结构进行描述,该T字型的帽体32呈空心结构,便于后续连接件33的安装以及减震,具体是在帽体32的中心处开设穿孔,该帽体32与缓冲垫圈31一体成型,该缓冲垫圈31上也设有与穿孔相同的通孔,该帽体32的结构包括帽顶部321和帽柱322,该帽柱322与缓冲垫圈31连接成型,该缓冲垫圈31、帽顶部321以及帽柱322的厚度相同,该减震盖板20上设有套设孔21,将其减震盖板20套设于帽体32上,具体是将减震盖板20套设在帽柱322上,既是减震盖板20套设在凹槽内,在受到一定冲击时,由于缓冲垫圈31、帽顶部321以及帽柱322的厚度相同,在其缓冲垫圈31的作用下,不管是从什么方向来的冲击力,都能得到全方位缓冲,其缓冲的效力都相同,从而提高缓冲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分体式的帽体32可以是2个,也可以是3个、4个,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增减。如图1~8中所示,该减震组件30的整体形状类似于菱形,选用的帽体32数量为4个,既是每个角设定一个,该减震组件30的形状还可以是三角形、多边形等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形状,具体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进行开设,在此不进行过多的列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给的减震装置100,除了用减震组件30将其减震外,还通过减震空腔40进行一定的减震,具体是减震盖板20和减震底座10之间形状的减震空腔40,既是减震组件30所支撑起的空腔,除此之外,还可以是在减震底座10上开设一定的槽体,使其连通,形成相应的减震空腔40,由于减震空腔40内存有一定量的空气,并且该减震空腔40在减震组件30的作用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密封,在受到一定冲击时,会使减震空腔40被压缩,由于有一定气体的存在,因此存在一定的缓冲作用。
另外,为了使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减震组件30的使用效果更好,因此还在减震底座10内壁上开设有空槽11,使其减震组件30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有地方进行收缩,本装置所提及到减震组件30选用硅胶材质,也是可以其他材质。
本实施例的大概工作流程如下:通过设置减震底座10、减震组件30和减震盖板20,将其减震装置100组装起来,使其形成减震空腔40,当减震组件 30受到一定方向的冲击时,通过减震组件30和减震空腔40对其进行共同缓冲减震,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该减震装置100结构简单,减震效果优异,实用性强,该减震装置100可以适用于多个减震环境中。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支架,该减震支架是用于夹持电子产品,可以是车载或者是手持等,该减震支架主要包括架板50和实施例1所提供的减震装置100,该架板50的一端面上设置减震装置100,该架板50的另一端设置夹持爪51,通过夹持爪51进行夹持电子产品,该电子产品可以是手机、运动相机等。
除此之外该减震架板50上还设有安装耳52,通过安装可以连接一种用于盖住支架的多功能帽。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减震支架,该减震盖板20上的自由端还设有转接球头53,用于连接支架杆体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大体的工作流程如下:
减震装置100固定安装于架板50上,将其电子产品通过夹持爪51进行夹持,通过转接球头53,将其连接在支架杆体上,该支架杆体可以安装在车载上,该车可以是机动车、电动车、自行车等等,在行驶过程中,当遇到不平顺的路面时,使其收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力时,在减震组件30和减震空腔40 的作用下,共同对夹持的电子产品进行减震,进而减少电子产品在行驶过程中的晃动等。
除此之外,本装置还可以通过连接耳安装多功能帽对支架进行遮阳、遮风、挡雨等。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减震支架,通过设置有减震装置100,在减震组件30和减震空腔40工作协作的情况下,对夹持的电子产品进行全方位的缓冲,从而减少电子产品在行驶过程中晃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减震底座和用于盖设所述减震底座的减震盖板;
在所述减震底座与所述减震盖板的边缘处还设有用于缓冲受力的减震组件;
所述减震底座与所述减震盖板之间形成用于缓冲受力的减震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减震底部边缘处贴合的缓冲垫圈,所述缓冲垫圈上设有帽体,所述缓冲垫圈与所述帽体顶部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减震盖板套设于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帽体包括帽顶部和帽柱,所述帽柱与所述缓冲垫圈连接,所述帽顶部与所述缓冲垫圈形成凹槽,所述减震盖板套设于帽柱上,且置于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垫圈、所述帽顶部和帽柱的厚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盖板上设有套设孔,以使所述减震盖板套设于所述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帽体设有穿孔,所述缓冲垫圈设有通孔,所述穿孔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减震底座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件依次插入套设孔、穿孔、通孔和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底座内壁还设有与所述帽体对应的空槽。
8.一种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
包括架板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减震装置,所述架板的一端面连接减震装置,所述架板的另一端面设有用于夹持物体的夹持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板的一端还设有安装耳。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盖板的自由端部还连接有转接球头。
CN202122127055.7U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减震装置及减震支架 Active CN217081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27055.7U CN217081250U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减震装置及减震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27055.7U CN217081250U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减震装置及减震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81250U true CN217081250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496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27055.7U Active CN217081250U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减震装置及减震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812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081250U (zh) 一种减震装置及减震支架
CN210601041U (zh) 一种氢能源车载用减震性好的气瓶
CN211314932U (zh) 一种变频隔振器
CN21798355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组件
CN216436040U (zh) 一种电动单车用缓震锂电池模组
CN212360638U (zh) 一种适用于大气走航监测车内的仪器减震结构
CN214368537U (zh) 一种汽车加油管的减震装置
CN210723134U (zh) 一种具有减震和散热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箱
CN213088601U (zh) 一种多级缓冲的电动车减震器
CN210073991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电动汽车用电池箱
CN216300962U (zh) 一种用于车载音响的底盖
CN218235948U (zh) 一种带有螺旋定心弹簧的减振器
CN210837894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蓄电池的减震结构
CN213151533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抗震支架
CN218119636U (zh) 一种运营屏
CN218463775U (zh) 一种悬浮减震车载支架
CN211879428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新能源电池箱
CN213685067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减震装置
CN209776212U (zh) 一种低噪音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12529281U (zh) 一种纯电动矿卡用电机悬置总成
CN212874669U (zh) 一种电动车用减振电池盒
CN214461410U (zh) 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建筑减震墙体
CN219192432U (zh) 骑行减震手机支架
CN220374425U (zh) 一种外装式车载北斗定位终端
CN212694339U (zh) 一种带有抗震装置的可移动人工智能计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