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01329U - 锁舌机构、锁扣组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锁舌机构、锁扣组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01329U
CN217001329U CN202220132221.4U CN202220132221U CN217001329U CN 217001329 U CN217001329 U CN 217001329U CN 202220132221 U CN202220132221 U CN 202220132221U CN 217001329 U CN217001329 U CN 2170013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locking piece
lock
latch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322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bl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Shanghai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Nobl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Shanghai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bl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Shanghai Branch filed Critical Nobl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Shanghai Branch
Priority to CN20222013222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013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01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013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锁舌机构、锁扣组件和车辆,所述锁舌机构包括:锁舌壳,所述锁舌壳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穿孔;锁止件,所述锁止件与所述锁舌壳相连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锁止件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活动,所述锁止件上设有锁钩,所述锁止件在所述锁止位置时,所述锁钩穿过所述第一穿孔伸出所述容纳腔外,所述锁止件在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锁钩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锁舌机构,通过设置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活动的锁止件,实现了锁止件在解锁位置时锁钩位于锁舌壳内,避免了装配过程中锁钩刮擦周围环境件,延长了锁舌机构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难度,提高了锁舌匹配装入的手感,避免误判假判的情况。

Description

锁舌机构、锁扣组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锁舌机构、锁扣组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插入支架同时得解锁锁舌,插入时需要按压解锁按钮并同步插入支座,动作复杂不符合用户使用习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锁舌机构,所述锁舌机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锁舌机构的锁扣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锁扣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锁舌机构,包括:锁舌壳,所述锁舌壳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锁舌壳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穿孔;锁止件,所述锁止件与所述锁舌壳相连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锁止件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活动,所述锁止件上设有锁钩,所述锁止件在所述锁止位置时,所述锁钩穿过所述第一穿孔伸出所述容纳腔外,所述锁止件在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锁钩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锁舌机构,通过设置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活动的锁止件,实现了锁止件在锁止位置时锁钩伸出容纳腔外,且锁止件在解锁位置时锁钩位于锁舌壳内,避免了装配过程中锁钩刮擦周围环境件,延长了锁舌机构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难度,提高了锁舌匹配装入的手感,避免了误判假判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件在所述锁止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之间可转动,所述锁舌壳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锁止件上形成有触动部,所述触动部适于在锁座的触动下驱动所述锁止件由所述解锁位置转动至所述锁止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舌机构还包括:解锁键,所述解锁键设于所述锁舌壳上;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解锁键和所述锁止件相连,所述解锁键在被按压时通过驱动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锁止件由所述锁止位置活动至所述解锁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件绕第一轴线在所述锁止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之间可转动,所述传动件包括:摆杆,所述摆杆绕所述第一轴线可转动与所述锁止件相连,所述摆杆相对于所述锁止件可转动;压环,所述压环为弹性件,所述压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摆杆和所述锁止件相连,所述压环构造成所述锁止件在所述锁止位置时具有始终驱动所述锁止件处于所述锁止位置的力,且所述锁止件在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压环具有始终驱动所述锁止件处于所述解锁位置的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摆杆包括第一杆体,所述锁止件包括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压环为Ω环,所述压环的周向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摆杆绕所述第一轴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所述摆杆通过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转动驱动所述锁止件在所述锁止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之间转动;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摆杆和所述锁舌壳相连,当所述摆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复位件具有使所述摆杆从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转动的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还包括: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滑动板的一端连接所述解锁键且另一端与所述摆杆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摆杆上形成有第一凸起,所述滑动板上形成有第二凸起,所述滑动板与所述摆杆通过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抵接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板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由所述滑动板的朝向所述摆杆的一侧表面凹陷形成,所述摆杆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凹槽在所述摆杆的转动方向上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板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解锁键被按压时驱动所述滑动板由所述第三位置移动至所述第四位置,所述传动件还包括: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复位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滑动板和所述锁舌壳之间,所述第二复位件具有推动所述滑动板从所述第四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的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锁扣组件,包括:锁座,所述锁座形成有锁扣腔,所述锁座上形成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锁扣腔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锁舌机构,所述锁舌机构可抽出地设于所述锁扣腔内,当所述锁舌机构完全插入所述锁扣腔内且所述锁止件在所述锁止位置时,所述锁钩穿过所述第一穿孔伸入所述第二穿孔内并与所述第二穿孔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舌壳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锁止件上形成有触动部,所述锁座内形成有位于所述锁扣腔内的触动凸起,当所述锁舌机构插入所述锁扣腔内时,所述触动凸起适于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触动部相接触以推动所述锁止件由所述解锁位置转动至所述锁止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锁扣组件,通过设置在锁座上设置第二穿孔,当锁舌机构完全插入锁扣腔内且锁止件在锁止位置时,锁钩穿过第一穿孔伸入第二穿孔内并与第二穿孔卡接,实现了锁止件在解锁位置时锁钩位于锁舌壳内,避免了装配过程中锁钩刮擦锁座,延长了锁扣组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难度,提高了锁舌机构1匹配装入的手感,避免了误判假判的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的锁扣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锁扣组件,提高了车辆的产品性能和质量,并且结构简单,便于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经济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扣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锁扣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锁扣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锁扣组件的爆炸图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的锁扣组件的剖视图的示意图,其中,锁止件位于解锁位置;
图6为图1中所示的锁扣组件的剖视图的示意图,其中,锁止件的锁钩伸入第一穿孔;
图7为图1中所示的锁扣组件的剖视图的示意图,其中,锁止件位于锁止位置;
图8为图1中所示的锁扣组件的剖视图的示意图,其中,锁止件由锁止位置向解锁位置转动;
图9为图1中所示的锁扣组件的剖视图的示意图,其中,锁止件转动至解锁位置;
图10为图1中所示的锁扣组件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舌结构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所示的锁舌结构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所示的锁舌结构的侧视图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中所示的锁座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锁扣组件;1001、锁舌机构;
10、锁舌壳;101、容纳腔;102、第一穿孔;103、第一通孔;
20、锁止件;201、触动部;202、锁钩;203、第二杆体;
30、解锁键;
40、传动件;401、摆杆;4011、第一杆体;4012、第一凸起;
402、压环;403、第一复位件;
404、滑动板;4041、凹槽;4042、第二凸起
405、第二复位件;406、第三复位件;
50、锁座;501、锁扣腔;502、第二穿孔;503、触动凸起;
60、固定销;70、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1-图14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锁舌机构1001。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锁舌机构1001,包括:锁舌壳10和锁止件20。
具体地,锁舌壳10内形成有容纳腔101,锁舌壳10上形成有与容纳腔101连通的第一穿孔102,锁止件20与锁舌壳10相连,并且锁止件20位于容纳腔101内,锁止件20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活动,锁止件20上设有锁钩202,锁止件20在锁止位置时,锁钩202穿过第一穿孔102伸出容纳腔101外,锁止件20在解锁位置时,锁钩202位于容纳腔101内。由此,锁舌机构1001的结构设计巧妙,使用时便于操作。
参照图4所示,容纳腔101形成于锁舌壳10内,锁舌壳10上形成有第一穿孔102,第一穿孔102与容纳腔101连通,锁止件20设在容纳腔101内,锁止件20具有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并且锁止件20在锁止位置(如图7所示锁止件20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如图5所示锁止件20在解锁位置)之间可活动,锁止件20在锁止位置时,锁钩202穿过第一穿孔102并且伸出容纳腔101外,锁止件20在解锁位置时,锁钩202位于容纳腔101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舌机构1001,通过设置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活动的锁止件20,实现了锁止件20在锁止位置时锁钩202伸出容纳腔101外,且锁止件20在解锁位置时锁钩202位于锁舌壳10内,避免了装配过程中锁钩202刮擦周围环境件,延长了锁舌机构1001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难度,提高了锁舌匹配装入的手感,避免了误判假判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锁止件20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转动,参照图5-图9所示,锁舌壳10上形成有与容纳腔101连通的第一通孔103,锁止件20上形成有触动部201,触动部201适于在锁座50的触动下驱动锁止件20由解锁位置转动至锁止位置。也就是说,当锁座50触动锁止件20的触动部201,锁止件20被驱动从解锁位置转动至锁止位置。由此,触动部201与锁座之间设计巧妙,操作难度低,便于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锁舌机构1001还包括:解锁键30和传动件40,解锁键30设于锁舌壳10上,传动件40的两端分别与解锁键30和锁止件20相连,解锁键30在被按压时通过驱动传动件40带动锁止件20由锁止位置活动至解锁位置。也就是说,当按压解锁键30,传动件40被驱动同时带动锁止件20从锁止位置转动至解锁位置。由此,解锁键30驱动传动件40的设计简单且巧妙,整体结构简单,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难度,提升了匹配装入的手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锁止件20绕第一轴线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转动,传动件40包括:摆杆401和压环402,摆杆401绕第一轴线可转动与锁止件20相连,摆杆401相对于锁止件20可转动,压环402为弹性件,压环402的两端分别与摆杆401和锁止件20相连,压环402构造成锁止件20在锁止位置时具有始终驱动锁止件20处于锁止位置的力,且锁止件20在解锁位置时,压环402具有始终驱动锁止件20处于解锁位置的力。由此,传动件40的结构组成简单,压环402的设计巧妙,从而在不改变锁止件20的位置时,能够使得锁止件20始终处于当前位置,整体结构牢靠,故障率低。
参照图5所示,锁止件20和摆杆401均绕第一轴线转动,锁止件20与摆杆401通过固定销60可相对转动连接,压环402的左端与摆杆401相连,压环402的右端与锁止件20相连,当锁止件20在锁止位置时,压环402始终驱动锁止件20位于锁止位置,当锁止件20在解锁位置时,压环402始终驱动锁止件20位于解锁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摆杆401包括第一杆体4011,锁止件20包括第二杆体203,第一杆体4011和第二杆体203平行且间隔设置,压环402为Ω环,压环402的周向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杆体4011和第二杆体203。参照图5所示,第一杆体4011和第二杆体203平行且间隔设置,压环402的左端与第一杆体4011相连,压环402的右端与第二杆体203相连。由此,Ω环使用巧妙,使得锁止件20在解锁位置时不伸出容纳腔101,避免了装配过程中锁钩202刮擦周围环境件,整体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和维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图9所示,摆杆401绕第一轴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摆杆401通过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驱动锁止件20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摆杆401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驱动锁止件20由锁止位置转动至解锁位置。也就是说,摆杆401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带动锁止件20从锁止位置转动至解锁位置,锁止件20位于解锁位置后,摆杆401从第二位置转动回第一位置。由此,简化了锁止件20的解锁方式,降低了用户的操作难度。
进一步地,传动件40包括第一复位件403,参照图12所示,第一复位件403的两端分别与摆杆401和锁舌壳10相连,当摆杆401位于第二位置,第一复位件403具有使摆杆401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转动的力。由此,第一复位件403的设计巧妙,能够使得摆杆401始终具有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的力,结构牢靠,不易发生故障。
优选地,第一复位件403为扭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传动件40还包括:滑动板404,滑动板404可活动地设于容纳腔101内,且滑动板404的一端连接解锁键30且另一端与摆杆401相连。参照图12所示,滑动板404的左端连接解锁键30,滑动板404的右端连接摆杆401。由此,设计滑动板404简化了传动件40的整体构造,从而简化了锁舌机构1001的结构,降低了锁舌机构1001的装配难度,且提高了结构的整体牢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1所示,摆杆401上形成有第一凸起4012,滑动板404上形成有第二凸起4042,滑动板404与摆杆401通过第一凸起4012与第二凸起4042抵接相连。也就是说,摆杆401由滑动板404驱动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滑动板404的第二凸起4042驱动摆杆401的第一凸起4012,从而使得摆杆401绕第一轴线发生转动。由此,第一凸起4012和第二凸起4042设计巧妙,简化了滑动板404与摆杆401之间的连接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滑动板404上形成有凹槽4041,凹槽4041由滑动板404的朝向摆杆401的一侧表面凹陷形成,摆杆401的至少部分与凹槽4041在摆杆401的转动方向上相对。参照图11所示,当摆杆401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摆杆401的第一杆体4011转动至凹槽4041内。由此,设置凹槽4041避免了第一杆体4011与滑动板404产生碰撞,并且凹槽4041起到了限位的作用,避免了摆杆401在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转动的角度过大,影响锁舌机构1001的内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滑动板404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移动,解锁键30被按压时驱动滑动板404由第三位置移动至第四位置,传动件40还包括:第二复位件405,第二复位件40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滑动板404和锁舌壳10之间,第二复位件405具有推动滑动板404从第四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的力。由此,第二复位件405的设计巧妙,能够使得滑动板404始终具有从第四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的力,且结构简单,不易发生故障。
参照图5所示,第二复位件405的左端与锁舌壳10相连,第二复位件405的右端与滑动板404相连,按压解锁键30驱动滑动板404从第三位置(如图5所示滑动板404在第三位置)移动至第四位置(如图8所示滑动板404在第四位置),滑动板404从第三位置至第四位置第二复位件被压缩,当放开解锁键30时滑动板404由第二复位件驱动从第四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件40还包括第三复位件406,第三复位件406的两端分别连接与解锁键30和传动件40连接,当按压解锁键30时第三复位件406被压缩,此时第三复位件406具有推动解锁键30从第五位置(如图8所示解锁键30在第五位置)移动至第六位置(如图5所示解锁键30在第六位置)的力。由此,第三复位件406设置巧妙,降低了锁舌机构1001的使用难度,且减少了生产成本。
优选地,第三复位件406为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板70与锁舌壳10固定连接并限定出滑动通道,滑动板404可移动的设在滑动通道内。由此,避免了滑动板404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跳动,保证了锁舌机构1001的结构稳定性。
下面将参考图1-图14所示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锁舌机构1001。
如图4所示,锁舌机构1001包括:锁舌壳10、锁止件20、解锁键30和传动件40,传动件40包括:摆杆401、压环402、第一复位件403、滑动板404、第二复位件405和第三复位件406。
具体地,锁舌壳10形成有容纳腔101,锁止件20、解锁键30和传动件40具设在容纳腔101内,锁止件20和摆杆401均绕第一轴线转动,锁止件20与摆杆401通过固定销60可相对转动连接,压环402的左端与摆杆401的第一杆体4011相连,压环402的右端与锁止件20的第二杆体203相连,滑动板404的左端连接解锁键30,滑动板404的右端连接摆杆401,第一复位件403的两端分别与摆杆401和锁舌壳10相连,第二复位件40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滑动板404和锁舌壳10之间,滑动板404上形成有凹槽4041和第二凸起4042,摆杆401上形成有第一凸起4012,第一凸起4012和第二凸起4042抵接,第三复位件406的两端分别连接与解锁键30和传动件40连接。
其中,压环402为Ω环,第一复位件403为扭簧,第二复位件405为弹簧,第三复位件406为弹簧。
在解锁位置时,锁止件20的锁钩202始终位于锁舌壳10的容纳腔101内,锁止件20上形成有触动部201,当锁座50触动锁止件20的触动部201,锁止件20被驱动从解锁位置转动至锁止位置,此时锁止件20的锁钩202穿过第一穿孔102伸出容纳腔101外。
下面将参考附图1-图14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锁扣组件100。
如图1-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锁扣组件100,包括:锁座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锁舌机构1001。
具体地,锁座50形成有锁扣腔501,锁座上形成有第二穿孔502,第二穿孔502与锁扣腔501连通,锁舌机构1001可抽出地设于锁扣腔501内,当锁舌机构1001完全插入锁扣腔501内且锁止件20在锁止位置时,锁钩202穿过第一穿孔102伸入第二穿孔502内并与第二穿孔502卡接。由此,锁扣组件100的结构简单,降低了使用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扣组件100,通过设置在锁座上设置第二穿孔502,当锁舌机构1001完全插入锁扣腔501内且锁止件20在锁止位置时,锁钩202穿过第一穿孔102伸入第二穿孔502内并与第二穿孔502卡接,实现了锁止件20在解锁位置时锁钩202位于锁舌壳10内,避免了装配过程中锁钩202刮擦锁座,延长了锁扣组件100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难度,提高了锁舌机构1001匹配装入的手感,避免了误判假判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锁舌壳10上形成有与容纳腔101连通的第一通孔103,锁止件20上形成有触动部201,锁座50内形成有位于锁扣腔501内的触动凸起503,当锁舌机构1001插入锁扣腔501内时,触动凸起503适于穿过第一通孔103与触动部201相接触以推动锁止件20由解锁位置转动至锁止位置。由此,触动凸起503设置巧妙,锁座50整体结构简单。
参考图1-图14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的锁扣组件100的工作原理:
如图5-图7所示,锁止件20为锁止过程。
图5中锁舌壳10插入锁座50中,锁止件20处于解锁位置,此时压环402的施力方向为右侧,从而保持锁止件20的锁钩202位于容纳腔101内;图6中锁座50的触动凸起503触动锁止件20的触动部201,锁止件20被驱动从解锁位置向锁止位置转动,同时压环402的施力方向变为左侧,由于压环402的施力方向改变,锁止件20的锁钩202伸入第一穿孔102;图7中锁止件20位于锁止位置,锁止件20的锁钩202伸出锁舌壳10的第一穿孔102并伸入锁座50的第二穿孔502中,此时压环402持续保持左侧施力。
如图8-图9所示,锁止件20为解锁过程,需要用户按压解锁键30。
图8中按压解锁键30从而驱动滑动板404由第三位置移动至第四位置,摆杆401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第一复位件403和第二复位件405被压缩,锁止件20被带动从锁止位置向解锁位置转动,同时压环402的施力方向变为右侧,锁钩202向容纳腔101内转动;图9中释放解锁键30,滑动板404由第四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压环402持续保持右侧施力,锁止件20位于解锁位置,从而保持锁止件20的锁钩202位于容纳腔101内,第一复位件403驱动摆杆401从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锁扣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锁扣组件100,提高了车辆的产品性能和质量,并且结构简单,便于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经济可靠。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锁舌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舌壳,所述锁舌壳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锁舌壳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穿孔;
锁止件,所述锁止件与所述锁舌壳相连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锁止件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活动,所述锁止件上设有锁钩,所述锁止件在所述锁止位置时,所述锁钩穿过所述第一穿孔伸出所述容纳腔外,所述锁止件在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锁钩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在所述锁止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之间可转动,所述锁舌壳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锁止件上形成有触动部,所述触动部适于在锁座的触动下驱动所述锁止件由所述解锁位置转动至所述锁止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舌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解锁键,所述解锁键设于所述锁舌壳上;
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解锁键和所述锁止件相连,所述解锁键在被按压时通过驱动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锁止件由所述锁止位置活动至所述解锁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绕第一轴线在所述锁止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之间可转动,所述传动件包括:
摆杆,所述摆杆绕所述第一轴线可转动与所述锁止件相连,所述摆杆相对于所述锁止件可转动;
压环,所述压环为弹性件,所述压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摆杆和所述锁止件相连,所述压环构造成所述锁止件在所述锁止位置时具有始终驱动所述锁止件处于所述锁止位置的力,且所述锁止件在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压环具有始终驱动所述锁止件处于所述解锁位置的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包括第一杆体,所述锁止件包括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压环为Ω环,所述压环的周向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绕所述第一轴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所述摆杆通过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转动驱动所述锁止件在所述锁止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之间转动;
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摆杆和所述锁舌壳相连,当所述摆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复位件具有使所述摆杆从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转动的力。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还包括: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滑动板的一端连接所述解锁键且另一端与所述摆杆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上形成有第一凸起,所述滑动板上形成有第二凸起,所述滑动板与所述摆杆通过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抵接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由所述滑动板的朝向所述摆杆的一侧表面凹陷形成,所述摆杆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凹槽在所述摆杆的转动方向上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解锁键被按压时驱动所述滑动板由所述第三位置移动至所述第四位置,所述传动件还包括: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复位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滑动板和所述锁舌壳之间,所述第二复位件具有推动所述滑动板从所述第四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的力。
11.一种锁扣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座,所述锁座形成有锁扣腔,所述锁座上形成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锁扣腔连通;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锁舌机构,所述锁舌机构可抽出地设于所述锁扣腔内,当所述锁舌机构完全插入所述锁扣腔内且所述锁止件在所述锁止位置时,所述锁钩穿过所述第一穿孔伸入所述第二穿孔内并与所述第二穿孔卡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锁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壳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锁止件上形成有触动部,所述锁座内形成有位于所述锁扣腔内的触动凸起,当所述锁舌机构插入所述锁扣腔内时,所述触动凸起适于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触动部相接触以推动所述锁止件由所述解锁位置转动至所述锁止位置。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锁扣组件。
CN202220132221.4U 2022-01-18 2022-01-18 锁舌机构、锁扣组件和车辆 Active CN2170013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32221.4U CN217001329U (zh) 2022-01-18 2022-01-18 锁舌机构、锁扣组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32221.4U CN217001329U (zh) 2022-01-18 2022-01-18 锁舌机构、锁扣组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01329U true CN217001329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91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32221.4U Active CN217001329U (zh) 2022-01-18 2022-01-18 锁舌机构、锁扣组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013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3123A (zh) * 2022-01-18 2022-03-25 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锁舌机构、锁扣组件和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3123A (zh) * 2022-01-18 2022-03-25 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锁舌机构、锁扣组件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94403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KR100209446B1 (ko) 차량잠금래치
EP1946959B1 (en) Latch device for vehicle seat
CN217001329U (zh) 锁舌机构、锁扣组件和车辆
JP2001182409A (ja) アンチセフト機構付車両ドアラッチ装置におけるワンモーション開扉機構
US20120167643A1 (en) Cylinder lock, clutch device and unlocking device comprising thereof
MXPA04011183A (es) Montaje de resorte para manija de puerta.
JP3974355B2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CN114233123A (zh) 锁舌机构、锁扣组件和车辆
JP4142325B2 (ja) ロック装置
JP3635408B2 (ja)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JP2007533513A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CN112012596B (zh) 把手总成
CN211776535U (zh) 一种静音锁
JP3751179B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CN110469195B (zh) 一种静音锁
CN114076480A (zh) 可更换门面的冰箱门
CN217631788U (zh) 锁体拨桃组件
CN211529822U (zh) 一种按钮开关
JP3546336B2 (ja) 自転車用リング錠
CN114649154B (zh) 开关机构以及电动工具
JP3174541B2 (ja) プッシュラッチ装置
CN217080016U (zh) 锁体和电子锁
CN115030608B (zh) 一种安全锁及行李箱
JP4048136B2 (ja) シリンダ錠のクリック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