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98525U - 一种无缝钢管加工用退火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缝钢管加工用退火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98525U
CN216998525U CN202220334848.8U CN202220334848U CN216998525U CN 216998525 U CN216998525 U CN 216998525U CN 202220334848 U CN202220334848 U CN 202220334848U CN 216998525 U CN216998525 U CN 2169985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ealing
seamless steel
furnace body
smoke exhaust
material lo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3484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剑波
梁仲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Baofeng Special Material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feng Stee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feng Stee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feng Stee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3484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985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985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985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缝钢管加工用退火炉,包括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第一炉体设置有第一退火腔,第二炉体设置有第二退火腔第二炉体设置于第一炉体的右侧,第一退火腔的右侧与第二退火腔的左侧相接通,第一退火腔的腔口处设置有第一上料装置,第二退火腔的腔口处设置有第二上料装置,第一炉体的顶部和第二炉体的顶部均设置有排烟装置;减少整体退火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在相邻的第一上料通道的上端面上放置不同尺寸的无缝钢管进行退火,或者第一上料通道和第二上料通道上放置不同尺寸的无缝钢管,使不同尺寸在第一退火腔内进行有序的放置,减少不同尺寸的无缝钢管的相互干扰,防止由于干扰影响钢管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无缝钢管加工用退火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退火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缝钢管加工用退火炉。
背景技术
退火炉:是将金属机件放在不同的退火炉内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通常是自然冷却,有时是控制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目的是使经过铸造、锻轧、焊接或切削加工的材料或工件软化,降低硬度改善塑性和韧性,使化学成分均匀化,去除残余应力,或得到预期的物理性能。
目前,现有的退火炉通常为单个方向、单个退火腔进行加工退火,在加工退火时,整体退火时间长,工作效率慢,同时现有的退火炉对于不同尺寸的无缝钢管进行退火时,通常为将不存尺寸的无缝钢管无序放置于退火炉内,使无序放置的不同尺寸的无缝钢管互相干扰各自的退火作业,影响了钢管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缝钢管加工用退火炉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缝钢管加工用退火炉,包括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第一炉体设置有第一退火腔,第二炉体设置有第二退火腔第二炉体设置于第一炉体的右侧,第一退火腔的右侧与第二退火腔的左侧相接通,第一退火腔的腔口处设置有第一上料装置,第一上料装置用于将需要进行退火的无缝钢管传输至第一退火腔内作退火,第二退火腔的腔口处设置有第二上料装置,第二上料装置用于将需要进行退火的无缝钢管沿第二退火腔的长度方向传输至第一退火腔内作退火,第一炉体的顶部和第二炉体的顶部均设置有排烟装置。
优选的,第一上料装置包括若干个第一上料通道,每个第一上料通道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一上料辊,第一上料辊沿第一上料通道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每个第一上料通道置于每个第一上料辊的左侧均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
优选的,每个第一上料通道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支承座,每个第一驱动电机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安装座。
优选的,第二上料装置包括第二上料通道,第二上料通道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二上料辊,第二上料辊沿第二上料通道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第二上料通道置于每个第二上料辊的前端均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
优选的,第二上料通道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支承座,每个第二驱动电机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安装座。
优选的,排烟装置包括排烟风机、第一排烟管、第二排烟管,排烟风机设置于第一炉体的后端的顶部,排烟风机的排烟口与第一排烟管的一端相连接,第一排烟管的另一端与第一炉体相接通,第二排烟管的一端与第二炉体相接通,第二排烟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排烟管相接通。
优选的,第一炉体内设置有支撑隔板,支撑隔板的上端面用于供从第二炉体进入第一炉体的无缝钢管作支撑。
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减少整体退火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在相邻的第一上料通道的上端面上放置不同尺寸的无缝钢管进行退火,或者第一上料通道和第二上料通道上放置不同尺寸的无缝钢管,使不同尺寸在第一退火腔内进行有序的放置,减少不同尺寸的无缝钢管的相互干扰,防止由于干扰影响钢管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炉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炉体;11、第一退火腔;12、支撑隔板;2、第二炉体;21、第二退火腔;3、第一上料装置;31、第一上料通道;32、第一上料辊;33、第一驱动电机;34、第一支承座;35、第一安装座;4、第二上料装置;41、第二上料通道;42、第二上料辊;43、第二驱动电机;44、第二支承座;45、第二安装座;5、排烟装置;51、排烟风机;52、第一排烟管;53、第二排烟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本实施例中:
参照图1-2所示,一种无缝钢管加工用退火炉,包括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2,第一炉体1设置有第一退火腔11,第二炉体2设置有第二退火腔21第二炉体2设置于第一炉体1的右侧,第一退火腔11的右侧与第二退火腔21的左侧相接通,第二退火腔21的宽度等于第一退火腔11的宽度的1/3,第一炉体1的后端设置有供退火完成的无缝钢管离开第一退火腔11的第一退火出口,第一炉体1的左端设置有供第二炉体2进入第一炉体1内的无缝钢管离开第一退火腔11的第二退火出口,第二退火出口与置于自身的右端与第二炉体2相接通的位置相平行,
第一退火腔11的腔口处设置有第一上料装置3,第一上料装置3用于将需要进行退火的无缝钢管传输至第一退火腔11内作退火,第一上料装置3包括若干个第一上料通道31,第一上料通道31的数量至少为3个,每个第一上料通道31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一上料辊32,第一上料辊32的数量至少为第一上料辊32沿第一上料通道31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每个第一上料通道31置于每个第一上料辊32的左侧均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33,每个第一上料通道31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支承座34,每个第一驱动电机33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安装座35,当需要将相同尺寸的无缝钢管运输至第一退火腔11内进行退火时,将无缝钢管放置于第一上料通道31的上端面上,打开第一驱动电机33的开关,通过第一驱动电机33带动相对应的第一上料辊32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放置于第一上料通道31的上端面的无缝钢管朝向第一退火腔11内进行移动,当无缝钢管需要进行退火的部分进入第一退火腔11后,第一驱动电机33停止运行,直至完成对进入第一退火腔11的无缝钢管的退火工作,再次打开第一驱动电机33,使完成退火工作的无缝钢管从第一退火口离开,使下一段需要进行退火的无缝钢管进入第一退火腔11内进行退火,直至从完成整根无缝钢管从第一退火出口离开,完成对相同尺寸的无缝钢管的退火工作;当需要将不同尺寸的无缝钢管运输至第一退火腔11内进行退火时,先在每个第一上料通道31的上端面上放置相同尺寸的无缝钢管,使得相邻的第一上料通道31运输不同尺寸的无缝钢管,打开第一驱动电机33的开关,通过第一驱动电机33带动相对应的第一上料辊32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放置于第一上料通道31的上端面的无缝钢管朝向第一退火腔11内进行移动,当无缝钢管需要进行退火的部分进入第一退火腔11后,第一驱动电机33停止运行,直至完成对进入第一退火腔11的无缝钢管的退火工作,再次打开第一驱动电机33,使完成退火工作的无缝钢管从第一退火口离开,使下一段需要进行退火的无缝钢管进入第一退火腔11内进行退火,直至从完成整根无缝钢管从第一退火出口离开,完成不同尺寸的无缝钢管的退火工作,通过在相邻的第一上料通道31的上端面上放置不同尺寸的无缝钢管进行退火,使不同尺寸在第一退火腔11内进行有序的放置,减少不同尺寸的无缝钢管的相互干扰,防止由于干扰影响钢管的质量。
第二退火腔21的腔口处设置有第二上料装置4,第二上料装置4用于将需要进行退火的无缝钢管沿第二退火腔21的长度方向传输至第一退火腔11内作退火,第二上料装置4包括第二上料通道41,第二上料通道41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二上料辊42,第二上料辊42的数量至少为9个,第二上料辊42沿第二上料通道41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第二上料通道41置于每个第二上料辊42的前端均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43,第二上料通道41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支承座44,每个第二驱动电机43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安装座45,当需要将无缝钢管传输至第二退火炉内进行退火时,将无缝钢管放置于第二上料通道41的上端面上,打开第二驱动电机43的开关,通过第二驱动电机43带动相对应的第二上料辊42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放置于第二上料通道41的上端面的无缝钢管朝向第二退火腔21内进行移动,当无缝钢管需要进行退火的部分进入第二退火腔21后,第二驱动电机43停止运行,直至完成对进入第二退火腔21的无缝钢管的退火工作,再次打开第二驱动电机43,使完成退火工作的无缝钢管从第二退火口离开,使下二段需要进行退火的无缝钢管进入第二退火腔21内进行退火,直至从完成整根无缝钢管从第二退火出口离开,完成对第二退火腔21内的无缝钢管的退火工作
第一炉体1的顶部和第二炉体2的顶部均设置有排烟装置5,排烟装置5包括排烟风机51、第一排烟管52、第二排烟管53,排烟风机51设置于第一炉体1的后端的顶部,排烟风机51的排烟口与第一排烟管52的一端相连接,第一排烟管52的另一端与第一炉体1相接通,第二排烟管53的一端与第二炉体2相接通,第二排烟管53的另一端与第一排烟管52相接通,通过排烟风机51、第一排烟管52、第二排烟管53对第一炉体1、第二炉体2内产生的烟气进行排放,防止烟气堆积影响无缝钢管的退火效果。
第一炉体1内设置有支撑隔板12,支撑隔板12的上端面用于供从第二炉体2进入第一炉体1的无缝钢管作支撑,支撑隔板12将第一退火腔11分隔成第一退火空间和第二退火空间,第一退火空间供第一退火腔11内的无缝钢管进行移动和退火,第二退火空间供第二退火腔21内进入第一退火腔11的无缝钢管进行移动和退火,将第一退火腔11、第二退火腔21内的无缝钢管分隔在两个退火空间内,在进行退火时,不容易发生干扰和阻碍,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在使用时,当需要对相同尺寸的无缝钢管进行退火时,将无缝钢管放置于第一上料通道31的上端面和第二上料通道41的上端面上,打开第一驱动电机33和第二驱动电机43的开关,通过第一驱动电机33带动相对应的第一上料辊32进行转动、第二驱动电机43带动相对应的第二上料辊42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放置于第一上料通道31的上端面的无缝钢管朝向第一退火腔11内进行移动、带动放置于第二上料通道41的上端面的无缝钢管朝向第二退火炉进行移动,当无缝钢管需要进行退火的部分进入第一退火腔11、第二退火腔21后,第一驱动电机33、第二驱动电机43停止运行,直至完成对进入第一退火腔11、第二退火腔21的无缝钢管的退火工作,再次打开第一驱动电机33、第二驱动电机43,使第一退火腔11内完成退火工作的无缝钢管从第一退火口离开,并使第二退火腔21内完成退火工作的无缝钢管沿支撑隔板12的上端面移动,直至第二退火腔21内完成退火工作的无缝钢管从第二退火口离开,再将下一段需要进行退火的无缝钢管进入第一退火腔11、第二退火腔21内进行退火,直至从完成整根无缝钢管从第一退火出口、第二退火口离开,完成对相同尺寸的无缝钢管的退火工作,当需要对不同尺寸的无缝钢管进行退火时,先整理不同尺寸的无缝钢管的数量,当尺寸的数量≤3个时,可按照尺寸大小分别放置于相邻的第一上料通道31上,或者分别放置于相邻的第一上料通道31、第二上料通道41上,当尺寸的数量≥4时,可按照尺寸大小的分别放置于相邻的相邻的第一上料通道31、第二上料通道41上,防止不同尺寸的无缝钢管出现在同一个第一上料通道31/第二上料通道41上,打开第一驱动电机33、第二驱动电机43的开关,通过第一驱动电机33带动相对应的第一上料辊32进行转动、第二驱动电机43带动相对应的第二上料辊42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放置于第一上料通道31的上端面的无缝钢管朝向第一退火腔11内进行移动、带动放置于第二上料通道41的上端面的无缝钢管朝向第二退火炉进行移动,当无缝钢管需要进行退火的部分进入第一退火腔11、第二退火腔21后,第一驱动电机33、第二驱动电机43停止运行,直至完成对进入第一退火腔11、第二退火腔21的无缝钢管的退火工作,再次打开第一驱动电机33、第二驱动电机43,使第一退火腔11内完成退火工作的无缝钢管从第一退火口离开,并使第二退火腔21内完成退火工作的无缝钢管沿支撑隔板12的上端面移动,直至第二退火腔21内完成退火工作的无缝钢管从第二退火口离开,再将下一段需要进行退火的无缝钢管进入第一退火腔11、第二退火腔21内进行退火,直至从完成整根无缝钢管从第一退火出口、第二退火口离开,完成对相同尺寸的无缝钢管的退火工作,通过在第一退火腔11、第二退火腔21内同时进行对无缝钢管的退货工作,减少整体退火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在相邻的第一上料通道31的上端面上放置不同尺寸的无缝钢管进行退火,或者第一上料通道31和第二上料通道41上放置不同尺寸的无缝钢管,使不同尺寸在第一退火腔11内进行有序的放置,减少不同尺寸的无缝钢管的相互干扰,防止由于干扰影响钢管的质量。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无缝钢管加工用退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2),所述第一炉体(1)设置有第一退火腔(11),所述第二炉体(2)设置有第二退火腔(21)所述第二炉体(2)设置于第一炉体(1)的右侧,所述第一退火腔(11)的右侧与第二退火腔(21)的左侧相接通,所述第一退火腔(11)的腔口处设置有第一上料装置(3),所述第一上料装置(3)用于将需要进行退火的无缝钢管传输至第一退火腔(11)内作退火,所述第二退火腔(21)的腔口处设置有第二上料装置(4),所述第二上料装置(4)用于将需要进行退火的无缝钢管沿第二退火腔(21)的长度方向传输至第一退火腔(11)内作退火,所述第一炉体(1)的顶部和第二炉体(2)的顶部均设置有排烟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钢管加工用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装置(3)包括若干个第一上料通道(31),每个所述第一上料通道(31)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一上料辊(32),第一上料辊(32)沿第一上料通道(31)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每个所述第一上料通道(31)置于每个第一上料辊(32)的左侧均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缝钢管加工用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上料通道(31)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支承座(34),每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3)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安装座(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钢管加工用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料装置(4)包括第二上料通道(41),所述第二上料通道(41)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二上料辊(42),第二上料辊(42)沿第二上料通道(41)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所述第二上料通道(41)置于每个第二上料辊(42)的前端均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4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缝钢管加工用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料通道(41)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支承座(44),每个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3)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安装座(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钢管加工用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装置(5)包括排烟风机(51)、第一排烟管(52)、第二排烟管(53),所述排烟风机(51)设置于第一炉体(1)的后端的顶部,所述排烟风机(51)的排烟口与第一排烟管(5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排烟管(52)的另一端与第一炉体(1)相接通,所述第二排烟管(53)的一端与第二炉体(2)相接通,第二排烟管(53)的另一端与第一排烟管(52)相接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钢管加工用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炉体(1)内设置有支撑隔板(12),所述支撑隔板(12)的上端面用于供从第二炉体(2)进入第一炉体(1)的无缝钢管作支撑。
CN202220334848.8U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无缝钢管加工用退火炉 Active CN2169985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34848.8U CN216998525U (zh)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无缝钢管加工用退火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34848.8U CN216998525U (zh)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无缝钢管加工用退火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98525U true CN216998525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93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34848.8U Active CN216998525U (zh)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无缝钢管加工用退火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985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048383A (en) Furnace or like system for gas-supporting and treating flat work
CN216998525U (zh) 一种无缝钢管加工用退火炉
CN100366764C (zh) 辊底式连续淬火装置
CN110777246B (zh) 一种管材预热装置及其预热方法
CN112063821A (zh) 一种金属管表面热处理装置
US6147328A (en) Apparatus for the heat treatment of workpieces
JP6548620B2 (ja) 熱間プレス装置
JP2006063363A (ja) 熱処理設備
JP2018511485A (ja) 被加工物を熱間プレス成形するための方法、炉装置及び設備
EP0178182B1 (en) Furnace
US4518352A (en) Industrial oven with air recirculation for heat treating processes
US4664359A (en) Furnace for heat treating light alloy ingots
CN210657063U (zh) 一种高效全向加热式退火炉
CN111020132B (zh) 一种异型型钢的制备方法
CN210560602U (zh) 一种履带板连续托辊炉系统
JP2007003065A (ja) 双室炉及び鋼材の加熱方法
JP2003239016A (ja) 連続ガス焼入れ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217941385U (zh) 一种型材冷拔前的预处理加热装置
JP3501553B2 (ja) 中空鋼管の加熱設備
CN209923389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双模式退火炉
CN221036729U (zh) 一种轴承钢生产用的预热设备
JPS5835581B2 (ja) 移動炉床式加熱炉における材料の抽出方法及び抽出装置
JP4460910B2 (ja) ベーキング装置
EP1172621A1 (en) High-productivity steel heating furnace, particularly for rolling plants
CN219526727U (zh) 一种锌棒热处理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7 Ruiyang Avenue, Xiping Street Industrial Park, Songyang County, Lishui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3000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Baofeng Special Materials Co.,Ltd.

Address before: 217 Ruiyang Avenue, Xiping Street Industrial Park, Songyang County, Lishui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3000

Patentee before: BAOFENG STEEL GROUP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