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68556U - 一种二次顶出脱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次顶出脱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68556U
CN216968556U CN202122458588.3U CN202122458588U CN216968556U CN 216968556 U CN216968556 U CN 216968556U CN 202122458588 U CN202122458588 U CN 202122458588U CN 216968556 U CN216968556 U CN 2169685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jection
insert
ejection mechanism
ejector pin
lif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5858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小合
廖自彬
丘永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Winon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Winon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Winon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Winon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5858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685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685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685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包括:底板、第一顶出机构以及第二顶出机构;所述第一顶出机构用以实现待顶出产品的第一次顶出活动;所述第二顶出机构用以实现待顶出产品的第二次顶出活动;在第一次顶出活动时,所述第一顶出机构和所述第二顶出机构均被顶出,移动第一距离后,所述第一顶出机构停止顶出,所述第二顶出机构进行第二次顶出活动,直至将待脱模产品顶出。

Description

一种二次顶出脱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产品脱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次顶出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内对于胶位薄的产品的外观要求较严,在做大面积斜顶块顶出时一般采用大斜顶块加钩针方式顶出。但采用单一的大斜顶块加钩针的顶出方式,在产品胶位薄且要求严格的情况下,顶出时会有产品变形风险,且需延长注塑机的保压时间。
采用大斜顶块加钩针的顶出方式的动作原理为:注塑产品以一种斜顶顶出方式方便机械手的取出,进而完成脱模的顶出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可以解决现有的脱模装置在脱模胶位薄的产品时容易造成产品变形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包括:底板(100)、第一顶出机构(200)以及第二顶出机构(300);所述第一顶出机构(200) 包括通过镶针固定连接的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和第一外部顶出机构(220);所述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包括叠放的第一顶针底板(211)和第一顶针面板(212);所述第一外部顶出机构(220)包括第一顶出镶件(221)、活动镶件(222)和第一活动镶针(223);所述第一顶出机构(200)用以实现待顶出产品的第一次顶出活动,其顶出距离定义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顶出机构 (300)包括通过镶针固定连接的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和第二外部顶出机构(320);所述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包括叠放的第二顶针底板(311) 和第二顶针面板(312);所述第二外部顶出机构(320)包括第二顶出镶件(321) 和第二活动镶针(322);所述第二顶出机构(300)用以实现待顶出产品的第二次顶出活动,其顶出距离定义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顶出镶件(22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底板(100);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外部顶出机构(220),且抵接至所述第一顶出镶件(221),其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所述活动镶件(222)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远离所述第一顶出镶件(221)的一侧;所述第一活动镶针(223) 的一端抵接至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远离所述第一顶出镶件(221)的一侧;所述第二活动镶针(322)连接至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位于所述第二外部顶出机构(320)内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100)位于底部;所述第一顶针底板(211)设于所述底板(100)的上方;所述第一顶针面板(212)设于所述第一顶针底板(211) 的上方,所述第一顶针底板(211)的尺寸与所述第一顶针面板(212)的尺寸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针底板(311)设于所述第一顶针面板(212)的上方;所述第二顶针面板(312)设于所述第二顶针底板(311)的上方;所述第二顶针底板(311)的尺寸与所述第二顶针面板(312)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二顶针底板(311)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顶针面板(212)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顶出脱模装置还包括:方铁(400),围绕于所述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与所述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的外侧;所述方铁(400) 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方铁(410)与第二方铁(420);所述第一方铁(410) 围绕于所述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的外围;所述第二方铁(420)围绕于所述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的外围,且所述第二方铁(420)所围成的空腔的底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方铁(410)所围成的空腔的底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镶件(222)远离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的一侧设有第一弹簧(224);所述第一活动镶针(223)远离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 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弹簧(225);所述第二活动镶针(322)远离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的一侧设有第三弹簧(323)。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顶出机构(200)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活动镶件 (222)远离所述第一弹簧(224)的一侧卡接至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内;所述第一活动镶针(223)连接至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位于所述第一外部顶出机构(220)内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出镶件(221)向上顶出,所述第一顶针面板(212) 顶出所述第一距离,在所述第一弹簧(224)的作用下与所述活动镶件(222) 脱扣,此时,所述第一活动镶针(223)与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处于抵接状态。
进一步地,在进行第二次向上顶出时,所述第二顶出机构(300)向上顶出运动,在所述第二弹簧(225)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一活动镶针(223)脱离,且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与所述第一顶出镶件(221)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顶出脱模装置还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斜顶(510)以及第二斜顶(520);所述第一斜顶(510)和所述第二斜顶(520)各自通过一斜顶钩针(530)连接至所述第二顶出机构(300)。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顶出脱模装置还包括推板(600)与推板顶针(610);所述第一斜顶(510)以及所述第二斜顶(520)安装至所述推板(600)内,所述推板(600)通过所述推板顶针(610)连接至所述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后模仁(700)以及后模仁镶件(710);所述后模仁(700)设于所述推板(600) 与所述第二顶出机构(300)之间;所述后模仁镶件(710)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后模仁(700)内,其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斜顶(510)与所述第二斜顶(520) 之间,且所述后模仁镶件(710)与所述第一斜顶(510)、所述第二斜顶(520) 均为长条形;导柱(800),所述导柱(800)依次贯穿所述底板(100)、所述第一顶针底板(211)、所述第一顶针面板(212)、所述第二顶针底板(311)、所述第二顶针面板(312)以及所述第二斜顶(520);在第一次顶出时,所述推板(600)与所述第一斜顶(510)、所述第二斜顶(520)一起被顶出;在第二次顶出时,所述第一斜顶(510)和所述第二斜顶(520)被向上顶出,与所述推板(600)分离。
本申请的技术效果在于,采用二次顶出方式,在第一次顶出阶段推板随着产品一起顶出,此时产品处于被保护状态,在第二次顶出阶段才是产品真正的脱模过程,相当于减小了产品脱模所需移动的距离,产品所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减小,自然就降低了在挤压脱模过程中变形的风险,提高脱模的成功率,也无需喷涂脱模剂对其进行脱模,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二次顶出脱模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初始状态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第二外部顶出机构初始状态的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初始状态下的顶出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二次顶出脱模装置第一次顶出后的内部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第二外部顶出机构第一次顶出后的放大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二次顶出脱模装置第一次顶出后的顶出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二次顶出脱模装置第二次顶出后的内部结构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第二外部顶出机构第二次顶出后的放大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二次顶出脱模装置第二次顶出后的顶出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底板;200、第一顶出机构;300、第二顶出机构;400、方铁;600、推板;700、后模仁;800、导柱;
210、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20、第一外部顶出机构;211、第一顶针底板; 212、第一顶针面板;221、第一顶出镶件;222、活动镶件;223、第一活动镶针;224、第一弹簧;225、第二弹簧;
310、第二外部顶出机构;320、第二外部顶出机构;311、第二顶针底板; 312、第二顶针面板;321、第二顶出镶件;322、第二活动镶针;323、第三弹簧;3211、顶出镶针;
410、第一方铁;420、第二方铁;
510、第一斜顶;520、第二斜顶;530、斜顶钩针;
610、推板顶针;
710、后模仁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顶出脱模装置。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包括底板100、第一顶出机构200、第二顶出机构300、方铁400、斜顶、推板600、后模仁700 以及导柱800等部件。
本实施例所述二次顶出脱模装置用以实现胶位薄的超薄产品的脱模顶出,保证在整个脱模过程中产品完好无损,且不会出现产品变形等问题,提高脱模的良率以及成功率。
具体地,下文将对所述二次顶出脱模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包括底板100、第一顶出机构200、第二顶出机构300以及方铁400等部件。
底板100设于二次顶出脱模装置的底部,起到衬底以及支撑上方结构的作用。
第一顶出机构200设于底板100的上方,第一顶出机构200包括通过镶针固定连接的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和第一外部顶出机构220。其中,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可上下移动,第一外部顶出机构220位于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的外侧,用以实现顶出以及复位功能。第一顶出机构200用以实现待顶出产品的第一次顶出活动,其顶出距离定义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即为第一内部顶出机构 210在工作状态下所移动的距离。
第二顶出机构300设于第一顶出机构200的上方,第二顶出机构300包括通过镶针固定连接的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和第二外部顶出机构320。其中,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可上下移动,第二外部顶出机构320位于第二内部顶出机构 310的外侧,用以实现顶出以及复位功能。第二顶出机构300用以实现待顶出产品的第二次顶出活动,其顶出距离定义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即为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在工作状态下所移动的距离。
如图2~图4所示,这三幅图为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初始状态下的示意图,即为脱模之前的示意图。
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包括第一顶针底板211和第一顶针面板212。第一顶针底板211位于底板100的上方,第一顶针面板212设于第一顶针底板211的上方,第一顶针面板212与第一顶针底板211为两块大小尺寸相同的板体,第一顶针面板212和第一顶针底板211通过第一外部顶出机构220相连,参见附图2,第一外部顶出机构220的左上角与右下角为两个连接件即为镶针,用以实现第一外部顶出机构220与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的连接。同理,第二外部顶出机构320的左上角与右下角为两个连接件即为镶针,用以实现第二外部顶出机构320与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的连接。
第一外部顶出机构220包括第一顶出镶件221、活动镶件222、第一活动镶件223、第一弹簧224以及第二弹簧225。
第二外部顶出机构320包括第二顶出镶件321、第二活动镶件322以及第三弹簧323。
第一顶出镶件221的一端连接至底板100,在实现所述第一距离的顶出后第一顶出镶件221脱扣并复位,在第二次顶出活动中继续上顶,在完成所述第二距离的顶出后第一顶出镶件221再次脱扣并复位,完成两次顶出操作。
第二顶出镶件321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外部顶出机构220,其另一端抵接至第一顶出镶件221。第二顶出镶件321远离第一顶出镶件221的一侧具有一缺口,所述缺口用作卡接活动镶件222。
在初始状态下,活动镶件222的一端卡接至所述缺口内,其另一端设有第一弹簧224,此时,第一弹簧224处于拉伸状态。
第一活动镶针223设于活动镶件222的下方,第一活动镶针223的一端抵接至第二顶出镶件321的底部,其另一端设有第二弹簧225,此时,第二弹簧225 处于拉伸状态。
方铁400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方铁410和第二方铁420,第一方铁410围绕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第二方铁420围绕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第二方铁420 位于第一方铁410的上方,且第二方铁420所围成的空腔的底面积大于第一方铁 410所围成的空腔的底面积,即第二方铁420部分位于第一方铁410所围成的空腔上方,形成台阶状方铁。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在第一方铁410所围成的腔室内上下活动,第一顶针面板212的上表面到第二方铁420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距离的最大限值。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在第二方铁420所围成的腔室内上下移动。
第一斜顶510和第二斜顶520设于第二顶出机构300的上方,其中,第二斜顶520设于第二顶出机构300的上方,第一斜顶510设于第二斜顶520的上方,第一斜顶510和第二斜顶520各自通过斜顶钩针530连接至第二顶出机构300,来实现第一斜顶510与第二斜顶520的顶出。
推板600位于第二顶出机构300的上方,推板600通过推板顶针610连接至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用以实现推板600的顶出。
后模仁700设于第二顶出机构300的上方,后模仁700内设有后模仁镶件710,后模仁镶件710的一端卡接至后模仁700内,其另一端位于第一斜顶510和第二斜顶520之间(参见图4)。
导柱800依次贯穿底板100、第一顶针底板211、第一顶针面板212、第二顶针底板311、第二顶针面板312和第二斜顶520。导柱800起到支撑作用。
在初始状态下,将待顶出的产品放置于第一斜顶510和第二斜顶520之间,即附图4中的第一斜顶510和第二斜顶520之间的间隙内(图未示),也就是在后模仁镶件710的上方。此时,第一斜顶510、第二斜顶520、推板600和后模仁 700的上表面为齐平状态,即还未开始顶出。
如图5~图7所示,这三张附图所示的为第一次顶出活动之后的状态图。在第一次顶出之后,第一顶出机构200向上运动,其顶部抵接至第二方铁420的底部,第一顶出机构200的活动受限,此时,其所移动的距离即为前文所述的第一距离。此时,第二顶出镶件321与第一顶出镶件221顶部的底面相接,因为第一顶出镶件221的顶部具有一个斜面,此时第二顶出镶件321所受到的来自第一顶出镶件221的挤压力在随着第二顶出镶件321与第一顶出镶件221的接触点的移动而减小,由于第二顶出镶件321的一端通过顶出镶针3211连接至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该连接为可转动式连接,在第二弹簧225的作用下,通过第一活动镶针223将第二顶出镶件321的头部向右转动,此时,活动镶件222与第二顶出镶件321脱离(参见图6),同时第一弹簧224不再对活动镶件222施加弹力,实现活动镶件222与第二顶出镶件321的脱扣过程。
如图7所示,在第一次顶出活动后,第一斜顶510、第二斜顶520和推板600 均被顶出,其顶出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相等。此时推板600被一起顶出,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待顶出产品,防止产品出现变形等问题。
如图8至图10所示,这三张图所示的为第二次顶出活动之后的示意图。在第二次顶出之后,第二顶出机构300向上顶出,其活动距离为前文所述的第二距离,第二顶出镶件321向上移动,与第一顶出镶件221完全脱离(参见图9)。
如图10所示,第二次顶出完成后,第一斜顶510和第二斜顶520被继续顶出,而推板600则停留在原地,没有继续顶出,此时,位于第一斜顶510好额第二斜顶520之间的待顶出产品就被一起顶出,完全脱模。相当于产品的实际脱模只存在于第二次顶出阶段,第一次顶出阶段因为有推板600被一起推出,所以产品处于被保护状态,在第二次顶出阶段才是产品真正的脱模过程,相当于减小了产品脱模所需移动的距离,产品所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减小,自然就降低了在挤压脱模过程中变形的风险,提高脱模的成功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二次顶出脱模装置的技术效果在于,采用二次顶出方式,在第一次顶出阶段推板随着产品一起顶出,此时产品处于被保护状态,在第二次顶出阶段才是产品真正的脱模过程,相当于减小了产品脱模所需移动的距离,产品所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减小,自然就降低了在挤压脱模过程中变形的风险,提高脱模的成功率,也无需喷涂脱模剂对其进行脱模,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二次顶出脱模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00)、第一顶出机构(200)以及第二顶出机构(300);
所述第一顶出机构(200)包括通过镶针固定连接的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和第一外部顶出机构(220);所述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包括叠放的第一顶针底板(211)和第一顶针面板(212);所述第一外部顶出机构(220)包括第一顶出镶件(221)、活动镶件(222)和第一活动镶针(223);所述第一顶出机构(200)用以实现待顶出产品的第一次顶出活动,其顶出距离定义为第一距离;
所述第二顶出机构(300)包括通过镶针固定连接的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和第二外部顶出机构(320);所述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包括叠放的第二顶针底板(311)和第二顶针面板(312);所述第二外部顶出机构(320)包括第二顶出镶件(321)和第二活动镶针(322);所述第二顶出机构(300)用以实现待顶出产品的第二次顶出活动,其顶出距离定义为第二距离;
所述第一顶出镶件(22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底板(100);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外部顶出机构(220),且抵接至所述第一顶出镶件(221),其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所述活动镶件(222)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远离所述第一顶出镶件(221)的一侧;所述第一活动镶针(223)的一端抵接至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远离所述第一顶出镶件(221)的一侧;所述第二活动镶针(322)连接至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位于所述第二外部顶出机构(320)内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100)位于底部;
所述第一顶针底板(211)设于所述底板(100)的上方;
所述第一顶针面板(212)设于所述第一顶针底板(211)的上方,所述第一顶针底板(211)的尺寸与所述第一顶针面板(212)的尺寸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顶针底板(311)设于所述第一顶针面板(212)的上方;
所述第二顶针面板(312)设于所述第二顶针底板(311)的上方;
所述第二顶针底板(311)的尺寸与所述第二顶针面板(312)的尺寸相同;
所述第二顶针底板(311)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顶针面板(212)的尺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方铁(400),围绕于所述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与所述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的外侧;
所述方铁(400)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方铁(410)与第二方铁(420);
所述第一方铁(410)围绕于所述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的外围;
所述第二方铁(420)围绕于所述第二内部顶出机构(310)的外围,且所述第二方铁(420)所围成的空腔的底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方铁(410)所围成的空腔的底面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镶件(222)远离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的一侧设有第一弹簧(224);
所述第一活动镶针(223)远离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弹簧(225);
所述第二活动镶针(322)远离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的一侧设有第三弹簧(32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顶出机构(200)处于初始状态时,
所述活动镶件(222)远离所述第一弹簧(224)的一侧卡接至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内;
所述第一活动镶针(223)连接至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位于所述第一外部顶出机构(220)内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顶出镶件(221)向上顶出,所述第一顶针面板(212)顶出所述第一距离,在所述第一弹簧(224)的作用下与所述活动镶件(222)脱扣,此时,所述第一活动镶针(223)与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处于抵接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第二次向上顶出时,
所述第二顶出机构(300)向上顶出运动,在所述第二弹簧(225)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一活动镶针(223)脱离,且所述第二顶出镶件(321)与所述第一顶出镶件(221)脱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斜顶(510)以及第二斜顶(520);所述第一斜顶(510)和所述第二斜顶(520)各自通过一斜顶钩针(530)连接至所述第二顶出机构(30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顶出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推板(600)与推板顶针(610);所述第一斜顶(510)以及所述第二斜顶(520)安装至所述推板(600)内,所述推板(600)通过所述推板顶针(610)连接至所述第一内部顶出机构(210);
后模仁(700)以及后模仁镶件(710);所述后模仁(700)设于所述推板(600)与所述第二顶出机构(300)之间;
所述后模仁镶件(710)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后模仁(700)内,其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斜顶(510)与所述第二斜顶(520)之间,且所述后模仁镶件(710)与所述第一斜顶(510)、所述第二斜顶(520)均为长条形;
导柱(800),所述导柱(800)依次贯穿所述底板(100)、所述第一顶针底板(211)、所述第一顶针面板(212)、所述第二顶针底板(311)、所述第二顶针面板(312)以及所述第二斜顶(520);
在第一次顶出时,所述推板(600)与所述第一斜顶(510)、所述第二斜顶(520)一起被顶出;
在第二次顶出时,所述第一斜顶(510)和所述第二斜顶(520)被向上顶出,与所述推板(600)分离。
CN202122458588.3U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二次顶出脱模装置 Active CN2169685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58588.3U CN216968556U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二次顶出脱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58588.3U CN216968556U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二次顶出脱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68556U true CN216968556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44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58588.3U Active CN216968556U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二次顶出脱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685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968556U (zh) 一种二次顶出脱模装置
CN114770880B (zh) 一种注塑模具爆炸柯顶出机构
JP2958052B2 (ja) 複合成形用金型
CN110900963B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12979121U (zh) 顶出机构及采用该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
JPH07266344A (ja) 成形用金型
CN108724644B (zh) 斜顶多方向抽芯机构
CN220864679U (zh) 注塑模具的斜顶抽芯机构
CN217968185U (zh) 一种斜顶动模结构
CN214814183U (zh) 一种pos机壳成型机构
CN210679448U (zh) 一种具有二次顶出机构的双色模具
CN210100590U (zh) 一种可多方向顶出产品的模具及注塑机
CN219006903U (zh) 后模结构及模具
CN220973212U (zh) 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CN212097371U (zh) 斜脱模注塑模具
CN215750573U (zh) 强脱结构及注塑模具
JPS6360728A (ja) 絞り成形方法とその装置
CN212419568U (zh) 顶出装置及成型设备
JPH0511009B2 (zh)
CN218399270U (zh) 一种新型后模抽芯结构
CN209888076U (zh) 一种倒扣无痕顶出装置
CN213830166U (zh) 模具顶出结构及注塑模具
CN209832468U (zh) 一种软胶tpu手机套usb塞子脱倒扣模具结构
CN110026482B (zh) 机械式下脱板延时机构
CN211807505U (zh) 薄形斜顶倒扣脱模机构及其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6000 Floor 1-4, Factory No. 7, Factory No. 10, Factory No. 12, Floor 1-6, Factory No. 19, Dongpo Avenue, Dongpo Avenue, Yuanzhou Town, Boluo County,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1-5 floors

Patentee after: Huizhou Yingwa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100 buildings 1-4, 1, 10, 16 and 1-5, 19,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Yuanzhou Town, BOLUO County,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Yingwa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