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42927U - 预埋结构、内饰总成及客车 - Google Patents

预埋结构、内饰总成及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42927U
CN216942927U CN202220165568.9U CN202220165568U CN216942927U CN 216942927 U CN216942927 U CN 216942927U CN 202220165568 U CN202220165568 U CN 202220165568U CN 216942927 U CN216942927 U CN 216942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ior trim
plate
space
embedded
pip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655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科
林伟民
唐烨
李�浩
龚立权
侯金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Guangtong Automobile Co Ltd
Gree Altairnano New Ener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Guangtong Automobile Co Ltd
Gree Altairnano New Ener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Guangtong Automobile Co Ltd, Gree Altairnano New Energy Inc filed Critical Zhuhai Guangto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6556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42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42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429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埋结构、内饰总成及客车。客车包括内饰总成,内饰总成包括内饰元件、连接件以及预埋结构,预埋结构包括管体、预埋板以及隔板,预埋板位于管体内部并与管体的内壁固定连接,隔板位于管体内部并固定在预埋板上,隔板的一侧形成有用于供线束通过的第一空间,隔板的另一侧形成有用于供内饰元件安装的第二空间,连接件依次穿过内饰元件、管体及预埋板并延伸至第二空间中。由于该预埋结构设置,能够在狭小的管体内部空间中区分供线束通过的第一空间和供内饰元件安装的第二空间,有效保护了狭小的管体内部空间中的线束,使线束不受内饰元件现场安装的破坏,避免其失效,同时提高了内饰元件的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预埋结构、内饰总成及客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埋结构、内饰总成及客车。
背景技术
目前,客车的车身基本都是由钣金件或者薄壁无缝钢管制成,大部分内饰元件无法直接安装在车身上,需要先在内饰元件的安装位置增加预埋结构,并采用连接件将内饰元件与预埋结构固定安装。
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客车中各种电子设备涌现,这使得客车的线束数量大大增加,而车身内部空间比较有限,现场安装内饰元件过程中经常发生连接件与线束干涉的情况,尤其是部分窗立柱位置,因需容纳车身顶棚到车身底盘的线束,同时还需在窗立柱上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扶手座等内饰元件,此时如若没有进行合理避让,极易在现场安装过程中破坏线束,从而导致线束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埋结构、内饰总成及客车,旨在解决现场安装内饰元件过程中连接件与线束干涉,导致线束失效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埋结构,预埋结构包括管体、预埋板以及隔板,所述预埋板位于所述管体内部并与所述管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管体内部并固定在所述预埋板上,所述隔板的一侧形成有用于供线束通过的第一空间,所述隔板的另一侧形成有用于供内饰元件安装的第二空间。
可选地,所述管体、所述预埋板和所述隔板的延伸方向相同。
可选地,所述隔板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及第三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三主体相对于所述第二主体朝向靠近所述管体的内壁的方向折弯设置。
可选地,所述隔板为折弯板;或
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二主体及所述第三主体焊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隔板垂直于所述预埋板设置,且所述隔板的侧端与所述预埋板焊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隔板至少部分结构平行于所述预埋板设置,且所述隔板的顶端和所述隔板的底端分别与所述预埋板焊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预埋板与所述管体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内饰总成,内饰总成包括内饰元件、连接件以及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埋结构,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内饰元件、所述管体及所述预埋板并延伸至所述第二空间中。
可选地,所述内饰元件为扶手座,所述连接件为螺栓。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了一种客车,客车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内饰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上述预埋结构,包括管体、固定在管体内壁上的预埋板以及固定在预埋板上的隔板,通过隔板的分隔,将管体内部空间区分为供线束通过的第一空间和供内饰元件安装的第二空间,利用第二空间将内饰元件与管体和预埋板进行固定安装。该预埋结构,能够在狭小的管体内部空间中区分供线束通过的第一空间和供内饰元件安装的第二空间,有效保护了狭小的管体内部空间中的线束,使线束不受内饰元件现场安装的破坏,避免其失效,同时提高了内饰元件的安装效率。此外,该预埋结构整体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上述客车的内饰总成,除了包括由管体、固定在管体内壁上的预埋板及固定在预埋板上的隔板组成的预埋结构以外,还包括内饰元件以及连接件,在现场安装内饰元件时,将连接件依次穿过内饰元件、管体及预埋板并延伸至第二空间中,以将内饰元件与管体和预埋板固定安装,而线束通过在第一空间中。由于该预埋结构设置,能够在狭小的管体内部空间中区分供线束通过的第一空间和供内饰元件安装的第二空间,有效保护了狭小的管体内部空间中的线束,使线束不受内饰元件现场安装的破坏,避免其失效,同时提高了内饰元件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饰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内饰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及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管体;
20、预埋板;
30、隔板;
200、内饰元件;
300、连接件;
400、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客车内饰总成的预埋结构,如图1所示,预埋结构包括管体10、预埋板20以及隔板30,管体10为上下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预埋板20位于管体10内部并与管体10的内壁固定连接,隔板30位于管体10内部并固定在预埋板20上,隔板30的一侧形成有第一空间,线束400通过在第一空间中且自管体10的上下两端开口穿出,隔板30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二空间,客车内饰总成还包括内饰元件200以及连接件300,连接件300依次穿过内饰元件200、管体10及预埋板20并延伸至第二空间中,以将内饰元件200固定安装在管体10和预埋板20上。
上述客车的内饰总成,包括内饰元件200、连接件300以及预埋结构,预埋结构由管体10、固定在管体10内壁上的预埋板20及固定在预埋板20上的隔板30组成,通过隔板30的分隔,将管体10内部空间区分为供线束400通过的第一空间和供内饰元件200安装的第二空间,利用第二空间将内饰元件200与管体10和预埋板20进行固定安装。于是,在现场安装内饰元件200时,将连接件300依次穿过内饰元件200、管体10及预埋板20并延伸至第二空间中,以将内饰元件200与管体10和预埋板20固定安装,而线束400通过在第一空间中。由于该预埋结构设置,能够在狭小的管体10内部空间中区分供线束400通过的第一空间和供内饰元件200安装的第二空间,有效保护了狭小的管体10内部空间中的线束400,使线束400不受内饰元件200现场安装的破坏,避免其失效,同时提高了内饰元件200的安装效率。此外,该预埋结构整体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0为截面形状呈矩形的无缝钢管,管体10的上下两端具有矩形开口,第一空间中有线束400通过,且线束400自管体10上下两端的矩形开口穿出,预埋板20与管体10长度方向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内饰元件200安装在管体10的外表面,并通过延伸至第二空间中的连接件300将内饰元件200固定安装在管体10和预埋板20上。由于管体10采用截面形状呈矩形的无缝钢管,不仅整体结构强度较高,而且方便管体10内部的预埋板20和管体10外部的内饰元件200的安装,另外,通过预埋板20起到安装位置加厚的作用,保证内饰元件200在预埋结构上安装稳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管体10的形状和材质不限于上述。
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0、预埋板20和隔板30的延伸方向相同。具体地,管体10、预埋板20和隔板30均在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如此,使预埋结构整体结构设置更加合理,通过隔板30的分隔作用,狭小的管体10内部空间中的线束400得到了保护。而且,在本实施例中,预埋板20和隔板30的延伸长度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预埋板20为直板,其中,预埋板20为钢板。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30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及第三主体,第一主体和第三主体相对于第二主体朝向靠近管体10的内壁的方向倾斜设置。即预埋结构的隔板30的上下两端均有一定角度的倾斜,进而与管体10的内壁形成斜角过渡,于是在布线时,通过隔板30上下两端的斜角过渡可以引导线束400通过第一空间,从而使得线束400顺利通过隔板30位置,解决了预埋结构对线束400的阻碍问题,而且通过隔板30实现对内饰元件200安装位置附近线束400的保护。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和第三主体相对于第二主体倾斜角度相同。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隔板30为折弯板,其中,隔板30为钢板。即隔板30是采用一块钢板折弯制成。通过采用一块钢板折弯的方式一体加工形成隔板30,方便隔板30的生产加工,只需要将钢板的上下两端折弯即可。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及第三主体焊接连接,其中,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及第三主体均为钢板。即隔板30是采用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及第三主体三块钢板顺次焊接连接制成。通过采用三块钢板焊接连接的方式加工形成隔板30,生产加工同样比较方便,只需要将三块钢板顺次焊接连接即可,且两端的两块钢板与中间的钢板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当然,具体采用一块钢板折弯或者多块钢板顺次焊接连接制成隔板30,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30垂直于预埋板20设置,且隔板30的侧端与预埋板20焊接连接。具体地,隔板30的其中一个侧端与预埋板20的表面先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组成整体结构,再整体塞入管体10内部并与管体10的内壁固定连接。因隔板30垂直于预埋板20设置,可将管体10内部空间左右区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中有线束400通过,连接件300依次穿过内饰元件200、管体10及预埋板20并延伸至第二空间中,以将内饰元件200固定安装在管体10和预埋板20上,此时,通过隔板30的分隔作用,狭小的管体10内部空间中的线束400得到了保护,同时提高了内饰元件200的安装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预埋板20与管体10焊接连接。于是,当隔板30的其中一个侧端与预埋板20的表面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组成整体结构后,再整体塞入管体10内部,然后将预埋板20焊接在管体10一侧的内壁上,这时完成了整个预埋结构的生产加工。另外,由于隔板30与预埋板20、预埋板20与管体10均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方便管体10、预埋板20、隔板30三者之间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内饰元件200为扶手座,连接件300为螺栓。具体地,管体10和预埋板20上对应位置均开设有螺纹孔,在内饰元件200现场安装时,连接件300依次穿过内饰元件200、管体10上的螺纹孔及预埋板20上的螺纹孔并延伸至第二空间中,进而通过连接件300将内饰元件200固定安装在管体10和预埋板20上,即通过螺栓将扶手座固定安装在管体10和预埋板20上,通过隔板30的分隔,防止螺栓与线束400干涉导致线束400破坏失效,实现对扶手座安装位置附近线束400的保护。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内饰元件200安装稳固,可在内饰元件200两侧分别通过两个连接件300与管体10和预埋板20进行固定安装。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客车内饰总成的预埋结构,如图2所示,预埋结构包括管体10、预埋板20以及隔板30,管体10为上下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预埋板20位于管体10内部并与管体10的内壁固定连接,隔板30位于管体10内部并固定在预埋板20上,隔板30的一侧形成有第一空间,线束400通过在第一空间中且自管体10的上下两端开口穿出,隔板30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二空间,客车内饰总成还包括内饰元件200以及连接件300,连接件300依次穿过内饰元件200、管体10及预埋板20并延伸至第二空间中,以将内饰元件200固定安装在管体10和预埋板20上。
上述客车的内饰总成,包括内饰元件200、连接件300以及预埋结构,预埋结构由管体10、固定在管体10内壁上的预埋板20及固定在预埋板20上的隔板30组成,通过隔板30的分隔,将管体10内部空间区分为供线束400通过的第一空间和供内饰元件200安装的第二空间,利用第二空间将内饰元件200与管体10和预埋板20进行固定安装。于是,在现场安装内饰元件200时,将连接件300依次穿过内饰元件200、管体10及预埋板20并延伸至第二空间中,以将内饰元件200与管体10和预埋板20固定安装,而线束400通过在第一空间中。由于该预埋结构设置,能够在狭小的管体10内部空间中区分供线束400通过的第一空间和供内饰元件200安装的第二空间,有效保护了狭小的管体10内部空间中的线束400,使线束400不受内饰元件200现场安装的破坏,避免其失效,同时提高了内饰元件200的安装效率。此外,该预埋结构整体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0为截面形状呈矩形的无缝钢管,管体10的上下两端具有矩形开口,第一空间中有线束400通过,且线束400自管体10上下两端的矩形开口穿出,预埋板20与管体10长度方向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内饰元件200安装在管体10的外表面,并通过延伸至第二空间中的连接件300将内饰元件200固定安装在管体10和预埋板20上。由于管体10采用截面形状呈矩形的无缝钢管,不仅整体结构强度较高,而且方便管体10内部的预埋板20和管体10外部的内饰元件200的安装,另外,通过预埋板20起到安装位置加厚的作用,保证内饰元件200在预埋结构上安装稳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管体10的形状和材质不限于上述。
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0、预埋板20和隔板30的延伸方向相同。具体地,管体10、预埋板20和隔板30均在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如此,使预埋结构整体结构设置更加合理,通过隔板30的分隔作用,狭小的管体10内部空间中的线束400得到了保护。而且,在本实施例中,预埋板20和隔板30的延伸长度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预埋板20为直板,其中,预埋板20为钢板。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30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及第三主体,第一主体和第三主体相对于第二主体朝向靠近管体10的内壁的方向倾斜设置。即预埋结构的隔板30的上下两端均有一定角度的倾斜,进而与管体10的内壁形成斜角过渡,于是在布线时,通过隔板30上下两端的斜角过渡可以引导线束400通过第一空间,从而使得线束400顺利通过隔板30位置,解决了预埋结构对线束400的阻碍问题,而且通过隔板30实现对内饰元件200安装位置附近线束400的保护。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和第三主体相对于第二主体倾斜角度相同。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隔板30为折弯板,其中,隔板30为钢板。即隔板30是采用一块钢板折弯制成。通过采用一块钢板折弯的方式一体加工形成隔板30,方便隔板30的生产加工,只需要将钢板的上下两端折弯即可。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及第三主体焊接连接,其中,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及第三主体均为钢板。即隔板30是采用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及第三主体三块钢板顺次焊接连接制成。通过采用三块钢板焊接连接的方式加工形成隔板30,生产加工同样比较方便,只需要将三块钢板顺次焊接连接即可,且两端的两块钢板与中间的钢板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当然,具体采用一块钢板折弯或者多块钢板顺次焊接连接制成隔板30,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30至少部分结构平行于预埋板20设置,且隔板30的顶端和隔板30的底端分别与预埋板20焊接连接。具体地,隔板30的顶端和隔板30的底端分别与预埋板20的两端先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组成整体结构,且隔板30的第二主体平行于预埋板20设置,再整体塞入管体10内部并与管体10的内壁固定连接。因隔板30的第二主体平行于预埋板20设置,可将管体10内部空间前后区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中有线束400通过,连接件300依次穿过内饰元件200、管体10及预埋板20并延伸至第二空间中,以将内饰元件200固定安装在管体10和预埋板20上,此时,通过隔板30的分隔作用,狭小的管体10内部空间中的线束400得到了保护,同时提高了内饰元件200的安装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预埋板20与管体10焊接连接。于是,当隔板30的顶端和隔板30的底端分别与预埋板20的两端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组成整体结构后,再整体塞入管体10内部,然后将预埋板20焊接在管体10一侧的内壁上,这时完成了整个预埋结构的生产加工。另外,由于隔板30与预埋板20、预埋板20与管体10均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方便管体10、预埋板20、隔板30三者之间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内饰元件200为扶手座,连接件300为螺栓。具体地,管体10和预埋板20上对应位置均开设有螺纹孔,在内饰元件200现场安装时,连接件300依次穿过内饰元件200、管体10上的螺纹孔及预埋板20上的螺纹孔并延伸至第二空间中,进而通过连接件300将内饰元件200固定安装在管体10和预埋板20上,即通过螺栓将扶手座固定安装在管体10和预埋板20上,通过隔板30的分隔,防止螺栓与线束400干涉导致线束400破坏失效,实现对扶手座安装位置附近线束400的保护。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内饰元件200安装稳固,可在内饰元件200两侧分别通过两个连接件300与管体10和预埋板20进行固定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预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10);
预埋板(20),位于所述管体(10)内部并与所述管体(10)的内壁固定连接;以及
隔板(30),位于所述管体(10)内部并固定在所述预埋板(20)上,所述隔板(30)的一侧形成有用于供线束(400)通过的第一空间,所述隔板(30)的另一侧形成有用于供内饰元件(200)安装的第二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0)、所述预埋板(20)和所述隔板(30)的延伸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0)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及第三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三主体相对于所述第二主体朝向靠近所述管体(10)的内壁的方向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0)为折弯板;或
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二主体及所述第三主体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0)垂直于所述预埋板(20)设置,且所述隔板(30)的侧端与所述预埋板(20)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0)至少部分结构平行于所述预埋板(20)设置,且所述隔板(30)的顶端和所述隔板(30)的底端分别与所述预埋板(20)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板(20)与所述管体(10)焊接连接。
8.一种内饰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饰元件(200)、连接件(300)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埋结构,所述连接件(300)依次穿过所述内饰元件(200)、所述管体(10)及所述预埋板(20)并延伸至所述第二空间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饰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元件(200)为扶手座,所述连接件(300)为螺栓。
10.一种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内饰总成。
CN202220165568.9U 2022-01-20 2022-01-20 预埋结构、内饰总成及客车 Active CN216942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65568.9U CN216942927U (zh) 2022-01-20 2022-01-20 预埋结构、内饰总成及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65568.9U CN216942927U (zh) 2022-01-20 2022-01-20 预埋结构、内饰总成及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42927U true CN216942927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16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65568.9U Active CN216942927U (zh) 2022-01-20 2022-01-20 预埋结构、内饰总成及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429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054222A1 (en) Junction box and connector
CN216942927U (zh) 预埋结构、内饰总成及客车
US20030071473A1 (en)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instrument panel-side connector and vehicle body-side connector
JP2010062800A (ja) 車載用マイクロホン装置
CN213973881U (zh) 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及汽车
CN209921223U (zh) 一种汽车a柱内线束对接结构
WO2020241510A1 (ja) 電子制御装置用ブラケット
CN211493943U (zh) 线束固定支架及车辆
CN214929490U (zh) 车用线束固定架及车辆
CN209748102U (zh) 新能源电机线束支架及其在电机端盖上的安装结构
CN220314918U (zh) 布线支架和车辆
CN220604859U (zh) 线束隔离板和电池模组
CN211790468U (zh) 一种线线对接线束插接件的固定支架装置
CN214929493U (zh) 线束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3619501B (zh) 车用组合式控制器模块固定装置
CN218431125U (zh) 一种汽车线束固定对接支架
CN215793593U (zh) 线束固定支架、线束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9584118U (zh) 传感器线束支架总成和车辆
CN219838520U (zh) 电线束安装支架及客车
CN219497261U (zh) 一种汽车内部多媒体显示屏结构
TR2022003778A2 (tr) Akü bağlanti parçasi
CN217086682U (zh) 信号采集组件及电池装置
CN214798654U (zh) 一种汽车用线束固定支架
CN212338422U (zh) 一种拉索系统金属管夹
CN216414106U (zh) 编码器和具有其的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