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28414U - 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28414U
CN216928414U CN202220645324.0U CN202220645324U CN216928414U CN 216928414 U CN216928414 U CN 216928414U CN 202220645324 U CN202220645324 U CN 202220645324U CN 216928414 U CN216928414 U CN 216928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iron core
movable iron
movabl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4532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习环宇
游一民
桑仲庆
赵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2064532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284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28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2841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触器,包括:壳体,设置有静触头;电磁机构,包括线圈组件和活动铁芯,线圈组件设置在壳体内,线圈组件形成有通道;活动铁芯活动设于通道内,活动铁芯靠近静触头的一端设置有动触头,活动铁芯能够基于线圈组件的通电状态带动动触头向靠近或者远离静触头的方向移动;磁吸保持件,设置于壳体,磁吸保持件用于向活动铁芯施加磁吸力。本申请较好地改善了向电磁机构中的线圈组件持续通电的问题,从而能够达到降低线圈组件的电能损耗的效果;另外,采用磁吸保持件产生的磁力来吸引活动铁芯并维持活动铁芯的状态,因此能够较好地改善或避免现有方案中在长期通电情况下因电压波动导致接触头处产生的接触头处弹振或者烧蚀情况。

Description

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具有电磁机构的保护开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触器。
背景技术
接触器的工作原理为:当接触器内部的线圈或者线圈组件通电后能够产生磁场,从而使得活动铁芯带动触头完成闭合或者断开动作。
现有的接触器采用低电压吸持的运行策略,依靠线圈长期持续不断的通电来维持活动铁芯的动作状态。在长期通流的情况下,线圈由于电阻和电感的存在,会持续消耗能量并产生热量。由于线圈需要长时间消耗能量,因此较难满足节约电能的指标。另外,当通入线圈中的电压存在波动时,线圈产生的磁力难以维持活动铁芯的动作状态,从而导致相互接触的触头之间产生弹振或烧蚀情况,最后影响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器,其能够较好地解决现有接触器存在电能损耗大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弹振或烧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接触器,包括:
壳体,设置有静触头;
电磁机构,包括线圈组件和活动铁芯,所述线圈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线圈组件形成有通道;所述活动铁芯活动设于所述通道内,所述活动铁芯靠近所述静触头的一端设置有动触头,所述活动铁芯能够基于所述线圈组件的通电状态带动所述动触头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静触头的方向移动;
磁吸保持件,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磁吸保持件用于向所述活动铁芯施加磁吸力。
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分别带动所述活动铁芯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静触头的方向移动。
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线圈骨架,所述线圈骨架形成有所述通道,且所述线圈骨架的外侧形成有环绕所述通道的安装槽;
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分别环绕所述通道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二线圈位于所述第一线圈的底部区域。
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磁吸保持件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分别均匀分布在所述活动铁芯的侧面。
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设置有收容槽,所述磁吸保持件位于所述收容槽内。
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磁吸保持件为永磁铁;和/或,所述收容槽的槽口处设置有密封组件。
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收容槽的槽口处设置有密封组件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板和紧固件,所述密封板覆盖所述收容槽的槽口,且所述密封板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壳体。
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灭弧室外壳和磁轭外壳,所述灭弧室外壳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磁轭外壳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相互连通;
所述静触头安装于所述灭弧室外壳,所述动触头位于所述灭弧室外壳内,所述电磁机构设置于所述磁轭外壳内,所述磁吸保持件嵌在所述磁轭外壳的壳壁内。
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的截面积小于所述活动铁芯的截面积,且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有缓冲块;
所述接触器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动触头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缓冲块与所述活动铁芯连接;
其中,所述缓冲块与所述动触头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
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铁芯的底部设置有装配槽,所述磁轭外壳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装配槽相对应的安装座;
其中,所述接触器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装配槽并与所述活动铁芯连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申请中,接触器在使用时,电磁机构中的线圈组件通电,线圈组件产生的磁力能够使得活动铁芯在线圈组件中的通道中向靠近或者远离静触点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活动铁芯上设置的动触头与壳体上的静触头接触或者分离。当动触头与静触头闭合或者分离时,线圈组件断电,此时磁吸保持件对活动铁芯产生的磁力能够维持活动铁芯的状态。本申请中采用了磁吸保持件产生的磁力来吸引活动铁芯以维持活动铁芯的状态,相比于现有中采用向电磁机构中的线圈组件持续通电来维持活动铁芯状态的方案而言,一方面可以降低线圈组件的电能损耗,另一方面能够改善或避免现有方案中在长期通电情况下因电压波动导致接触头处产生的接触头处弹振或者烧蚀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壳体;110、收容槽;120、密封组件;121、密封板;
122、紧固件;130、灭弧室外壳;131、第一开口;140、磁轭外壳;
141、第二开口;1411、缓冲块;1412、第一弹性件;143、安装座;
200、静触头;300、动触头;
400、电磁机构;410、线圈组件;411、第一线圈;412、第二线圈;
420、活动铁芯;421、装配槽;430、线圈骨架;431、通道;
432、安装槽;500、磁吸保持件;600、连杆;700、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申请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是本申请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有的接触器在使用时需要线圈持续通电来维持活动铁芯的工作状态,这种方案存在电能损耗大的问题,且电压波动时导致接触头出现弹振或者烧蚀情况,这影响了接触器的使用寿命。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接触器,以解决现有的接触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参阅图1所示,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的接触器包括壳体100、电磁机构400和磁吸保持件 500,其中壳体100设置有静触头200;电磁机构400包括线圈组件410和活动铁芯420,其中线圈组件410设置在壳体100内,线圈组件410形成有通道 431;活动铁芯420活动设于线圈组件410的通道431内,活动铁芯420靠近静触头200的一端设置有动触头300,活动铁芯420能够基于线圈组件410的通电状态带动动触头300向靠近或者远离静触头200的方向移动;磁吸保持件500设置于壳体100,其中磁吸保持件500用于向活动铁芯420施加磁吸力。
在本实施例中,接触器在使用时,电磁机构400中的线圈组件410通电,线圈组件410产生的磁力能够使得活动铁芯420在线圈组件410中的通道431 中向靠近或者远离静触点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活动铁芯420上设置的动触头 300与壳体100上的静触头200接触或者分离。当动触头300与静触头200闭合或者分离时,线圈组件410断电,此时磁吸保持件500对活动铁芯420产生的磁力能够维持活动铁芯420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线圈组件410包括至少一个线圈,通过向线圈施加不同方向的电流,使得线圈产生的磁力带动活动铁芯420在线圈组件410的通道431 内沿不同方向移动,最后实现设置在活动铁芯420上的动触头300与静触头 200接触或者分离的动作。当线圈组件410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可以向一部分线圈中通入正向电流,另一部分线圈中通入反向电流,从而实现活动铁芯 420在线圈组件410的通道431内沿不同方向移动。磁吸保持件500可以选择本身具有磁性的磁性件,例如可以选择永磁铁。线圈组件410通电时,线圈组件410向活动铁芯420产生的磁力能够克服磁吸保持件500施加于活动铁芯 420的作用力,而线圈组件410通电完毕后,磁吸保持件500向活动铁芯420 施加的磁力能够维持活动铁芯420的状态,例如保持活动铁芯420靠近静触头 200的状态或者远离静触头200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方案相比现有的方案而言,较好地改善了现有方案中向电磁机构400中的线圈组件410持续通电的问题,从而能够达到降低线圈组件410 的电能损耗的效果;另外,本实施例中采用了磁吸保持件500产生的磁力来吸引活动铁芯420并维持活动铁芯420的状态,因此能够较好的改善或避免现有方案中在长期通电情况下因电压波动导致接触头处产生的弹振或者烧蚀情况,从而提高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所示,线圈组件410包括第一线圈411和第二线圈412,其中第一线圈411和第二线圈412分别带动活动铁芯420沿靠近或者远离静触头200的方向移动。例如,当第一线圈411通电时,第一线圈411产生的磁力带动活动铁芯420移动,从而使得活动铁芯420上设置的动触头300 与壳体100上的静触头200接触;当第二线圈412通电时,第二线圈412产生的磁力使得活动铁芯420上设置的动触头300远离静触头200。当然,第一线圈411和第二线圈412的通电方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
设置第一线圈411和第二线圈412的好处是,能够简化电路。具体地,如果线圈组件410采用单个线圈控制活动铁芯420的在通道431内的移动,活动铁芯420相对磁吸保持件500的距离不同,线圈组件410需要克服磁吸保持件 500施加在活动铁芯420的磁力大小也不同,因此在完成活动铁芯420的移动方向时需要向线圈组件410中通入不同大小的电压,这增加了电路设计的难度。而采用第一线圈411和第二线圈412的设计思路,通过独立的两套控制电路能够降低电路的设计的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线圈411的表面和第二线圈412的表面均设置有绝缘层,其中绝缘层包括绝缘纸和绝缘膜,通过设置绝缘层能够较好地防止第一线圈411和第二线圈412发生短路。
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所示,线圈组件410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00的线圈骨架430,其中线圈组件410形成有通道431,且线圈骨架430 的外侧形成有环绕通道431的安装槽432;第一线圈411和第二线圈412分别环绕通道431设置在安装槽432内,且第二线圈412位于第一线圈411的底部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一方面线圈骨架430形成的通道431能够便于活动铁芯 420移动,另一方面线圈骨架430上形成的安装槽432能够限制第一线圈411 和第二线圈412的移动。而将第一线圈411和第二线圈412分别绕线圈骨架 430的通道431设置,其目的是使得第一线圈411和第二线圈412产生的磁力能够更好地施加在活动铁芯420上。
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所示,磁吸保持件500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分别均匀分布在活动铁芯420的侧面。磁吸保持件500的数量以及分布均影响了磁吸保持件500施加在活动铁芯420的磁力的均匀性,因此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磁吸保持件500能够实现施加在活动铁芯420上的磁力更加均匀,从而确保了磁吸保持件500维持活动铁芯420状态的稳定性。
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所示,壳体100设置有收容槽110,其中磁吸保持件500位于收容槽110内。当磁吸保持件500直接设置在壳体100的外部上时,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例如电磁干扰或者杂物覆盖在磁吸保持件500 的表面,从而导致磁吸保持件500施加于活动铁芯420的磁力降低。为此在壳体100上设置的收容槽110能够保护磁吸保持件500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保证磁吸保持件500施加于活动铁芯420上的磁力的稳定性。另外,将磁吸保持件500设置在收容槽110内,这也方便对磁吸保持件500进行更换。
进一步地,参阅图1所示,收容槽110的槽口处设置有密封组件120。其中密封组件120用于密封收容槽110的槽口以防止磁吸保持件500从收容槽 110落出同时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到收容槽110内,从而降低磁吸保持件500 的磁性。
更进一步地,参阅图1所示,在收容槽110的槽口处设置有密封组件120 时,密封组件120包括密封板121和紧固件122,其中密封板121覆盖收容槽 110的槽口,磁吸保持件500的一端固定于密封板121,且密封板121通过紧固件122固定于壳体100。通过将磁吸保持件500的一端固定于密封板121 上,同时通过紧固件122将密封板121固定于壳体100上时,能够更进一步地确保磁吸保持件500在壳体100上的位置稳定性,从而保证磁吸保持件500施加于活动铁芯420上的磁力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紧固件122可以为螺钉。
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2所示,壳体100包括灭弧室外壳130和磁轭外壳 140,其中灭弧室外壳130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第一开口131,磁轭外壳140 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第二开口141,第二开口141与第一开口131相互连通;静触头200安装于灭弧室外壳130,动触头300位于灭弧室外壳130内,电磁机构400设置于磁轭外壳140内,磁吸保持件500嵌在磁轭外壳140的壳壁内。在动触头300与接触头接触时,会产生电弧,电弧的产生会给接触器的使用带来用电安全性的问题,为此将动触头300和静触头200设置在灭弧室能够较好地达到灭弧的效果,其中灭弧室外壳130一般可以采用陶瓷材质结构。
为了防止线圈组件410中产生的磁通量外泄,因此将线圈组件410收容至壳体100的磁轭外壳140内。而磁吸保持件500设置在磁轭外壳140上是为了确保磁吸保持件500能够对线圈组件410的通道431内的活动铁芯420产生磁力。需要说明的是,磁轭外壳140可以采用电工纯铁等铁磁材料制造而成。
进一步地,参阅图2所示,灭弧室外壳130中的第一开口131的截面积小于活动铁芯420的截面积,且第二开口141处设置有缓冲块1411;接触器还包括连杆600,连杆600的一端与动触头300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开口131 和缓冲块1411与活动铁芯420连接;另外在缓冲块1411与动触头300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412。
在本实施例中,灭弧室的外壳的第一开口131的截面积小于活动铁芯420 的截面积其作用是防止位于磁轭外壳140内的活动铁芯420进入到灭弧室的外壳内,从而造成磁短路。
接触器中设置的连杆600,其作用是当动触头300的结构较难穿过灭弧室的外壳的第一开口131进入到磁轭外壳140的第二开口141与活动铁芯420连接时,连杆600能够连接活动铁芯420与动触头300。同时为了避免位于磁轭外壳140内的活动铁芯420与灭弧室的外壳的第一开口131之间发生碰撞导致活动铁芯420损坏,为此设置在第二开口141处的缓冲块1411能够减缓活动铁芯420与第一开口131之间的冲击力。
另外,在缓冲块1411与动触头300之间设置的第一弹性件1412能够提高动触头300的移动速度,同时也能降低电能损耗。例如,当第一线圈411通电后使得活动铁芯420移动,位于活动铁芯420上的动触头300与静触头200接触,此时第一弹性件1412为压缩状态,第一线圈411停止通电后,此时磁吸保持件500对活动铁芯420施加磁力维持活动铁芯420当前的状态;当需要动触头300与静触头200分离时,向第二线圈412施加与第一线圈411相反的电压,此时第二线圈412施加在磁吸保持件500上的磁力与第一弹性件1412恢复的作用力方向相同,因此第一弹性件1412能够起到提高动触头300回弹的效果,同时需要第二线圈412施加在活动铁芯420上的作用力也减少,也即需要通入至第二线圈412上的电压也能够降低,从而降低了电能损耗。第一弹性件1412可以为弹簧,当第一弹性件1412为弹簧时,弹簧套设在连杆600的外壁。
另外,磁吸保持件500可以对应于第一线圈411,这种设计的好处是,接触器在初始情况下,第一弹性件1412能够维持动触头300与静触头200保持分离的状态。当需要活动铁芯420与静铁芯接触时,第一线圈411通电,从而使得活动铁芯420带动动触头300与静触头200接触,在活动铁芯420远离第二开口141的过程中,活动铁芯420与磁轭外壳140之间的气隙减小,此时磁吸保持件500作用于活动铁芯420上的作用力更大,并带动活动铁芯420上的动触头300向静触头200移动,进而缩短动触头300与静触头200的在实现相互接触时所需要的时间,提高接触器的响应效率;而当需要动触头300与静触头200分离时,此时可以向第二线圈412中通入反向电流,在活动铁芯420远离第二开口141的过程中,活动铁芯420与磁轭外壳140之间的气隙增大,此时磁吸保持件500作用于活动铁芯420上的作用力减小,第二线圈412施加于活动铁芯420上的作用力以及第一弹性件1412恢复弹性形变的作用力能够使得动触头300与静触头200更快的分离。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2所示,活动铁芯420的底部设置有装配槽 421,磁轭外壳140的底部设置有与装配槽421相对应的安装座143;其中,接触器还包括第二弹性件700,第二弹性件700的一端与安装座143连接,另一端伸入装配槽421并与活动铁芯420连接。第二弹性件700的功能与第一弹性件1412的功能相似,均是为了提高动触头300的回弹速度,同时使得施加在第二线圈412上的作用力也减少,从而达到降低电能的损耗。设置在磁轭外壳140的底部的安装座143用于固定第二弹性件700,第二弹性件700可以为弹簧。安装座143的结构可以为长条或者圆柱形,当第二弹性件700套设固定于安装座143上时,安装座143能够为第二弹性件700提供导向的作用,进而避免第二弹性件700施加于活动铁芯420的作用力方向发生改变,最后影响动触头300与静触头200相互接触的准确性。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申请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申请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置有静触头;
电磁机构,包括线圈组件和活动铁芯,所述线圈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线圈组件形成有通道;所述活动铁芯活动设于所述通道内,所述活动铁芯靠近所述静触头的一端设置有动触头,所述活动铁芯能够基于所述线圈组件的通电状态带动所述动触头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静触头的方向移动;
磁吸保持件,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磁吸保持件用于向所述活动铁芯施加磁吸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分别带动所述活动铁芯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静触头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线圈骨架,所述线圈骨架形成有所述通道,且所述线圈骨架的外侧形成有环绕所述通道的安装槽;
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分别环绕所述通道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二线圈位于所述第一线圈的底部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保持件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分别均匀分布在所述活动铁芯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收容槽,所述磁吸保持件位于所述收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保持件为永磁铁;和/或,所述收容槽的槽口处设置有密封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容槽的槽口处设置有密封组件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板和紧固件,所述密封板覆盖所述收容槽的槽口,所述磁吸保持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密封板,且所述密封板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灭弧室外壳和磁轭外壳,所述灭弧室外壳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磁轭外壳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相互连通;
所述静触头安装于所述灭弧室外壳,所述动触头位于所述灭弧室外壳内,所述电磁机构设置于所述磁轭外壳内,所述磁吸保持件嵌在所述磁轭外壳的壳壁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截面积小于所述活动铁芯的截面积,且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有缓冲块;
所述接触器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动触头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缓冲块与所述活动铁芯连接;
其中,所述缓冲块与所述动触头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铁芯的底部设置有装配槽,所述磁轭外壳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装配槽相对应的安装座;
其中,所述接触器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装配槽并与所述活动铁芯连接。
CN202220645324.0U 2022-03-23 2022-03-23 接触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9284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45324.0U CN216928414U (zh) 2022-03-23 2022-03-23 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45324.0U CN216928414U (zh) 2022-03-23 2022-03-23 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28414U true CN216928414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29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4532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928414U (zh) 2022-03-23 2022-03-23 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284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4757A (zh) * 2020-12-07 2021-04-06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一种断路器操动机构分合闸状态保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4757A (zh) * 2020-12-07 2021-04-06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一种断路器操动机构分合闸状态保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19213B2 (ja) 直流リレー
JP7223119B2 (ja) 直流リレー
US20180061600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5560058B2 (ja) 電磁継電器
US8410878B1 (en) Contact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ic switch using contact device
EP2557583A1 (en) Contact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ic switch using same
JP7076633B2 (ja) 直流リレー
WO2022057606A1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配电盒、动力电池总成与车辆
CN216928414U (zh) 接触器
KR102388586B1 (ko) 직류 릴레이
US20120175344A1 (en) Magnetic contactor
CN113035648B (zh) 触头装置及电磁开关
KR102606007B1 (ko) 직류 릴레이
CN108550503B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
CN116438618A (zh) 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
JP2002208338A (ja) 電磁継電器
EP2859571B1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relay including a ferromagnetic or magnetic armature having a tapered portion
CN113838709B (zh) 一种双稳态机车车载电磁继电器
CN107527772B (zh) 低压三相双稳态永磁空气开关
CN221125758U (zh) 具有灭弧结构的继电器
CN220829914U (zh) 一种基于电磁斥力分闸的常闭型高压直流接触器
CN220856445U (zh) 高抗短路性能防卡滞继电器
CN212783257U (zh) 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
CN219716599U (zh) 一种吸合保持双线圈自切换大吸力电磁铁
CN213242404U (zh) 接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7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