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11818U - 一种多重管道散热的汽车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重管道散热的汽车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11818U
CN216911818U CN202220041894.9U CN202220041894U CN216911818U CN 216911818 U CN216911818 U CN 216911818U CN 202220041894 U CN202220041894 U CN 202220041894U CN 216911818 U CN216911818 U CN 216911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water pipe
die holder
positioning cover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4189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ina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nyang Guangyao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nyang Guangyao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nyang Guangyao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4189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118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11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11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模具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多重管道散热的汽车模具,包括模座本体,所述模座本体两侧对应冷却通道位置处均一体成型有水管接头,所述水管接头的另一侧均螺纹连接有定位盖,且定位盖上连接有冷却液循环管,所述定位盖上一体成型有延伸至水管接头内侧的密封插头,所述密封插头和水管接头之间设置有防渗漏的防水气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模座两侧水管接头的连接处设置辅助密封组件,水管连接后通过高压气体压缩防水气囊,缩小管道内壁之间的缝隙,对于连接后的管道起到辅助密封的效果,防止产生渗水现象,同时在模座的内部设置多重散热通道,有效增强散热效果,散热针对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多重管道散热的汽车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重管道散热的汽车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模具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覆盖件模具,这类模具主要是冷冲模,广义上的“汽车模具”是制造汽车上所有零件的模具总称,例如,冲压模具、注塑模具、锻造模具、铸造蜡模、玻璃模具等,汽车车身上的的冲压件大体上分为覆盖件、梁架件和一般冲压件,汽车模具连续作业会产生高温,严重情况下会形成变形,影响作业,需要及时对模具进行降温,降温方式一般为风冷和水冷,现阶段的水冷降温方式能够满足其基本的使用需求,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1、水冷降温方式需要在模座上开设降温通道,在通道外部连接冷却液循环管,现阶段水管连接处的防渗漏效果不理想,密封性不佳,水管连接之后容易产生渗漏,进而影响使用效果。
2、其次,现阶段模座的内部没有针对性的开设降温通道,模座的中心位置容易产生高温,而现阶段的降温通道单一,不能够进行针对性的降温处理,降温效果不理想,进而影响降温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重管道散热的汽车模具,解决了现阶段模座降温方式不佳以及水管连接处容易产生渗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重管道散热的汽车模具,包括模座本体,所述模座本体两侧对应冷却通道位置处均一体成型有水管接头,所述水管接头的另一侧均螺纹连接有定位盖,且定位盖上连接有冷却液循环管,所述定位盖上一体成型有延伸至水管接头内侧的密封插头,所述密封插头和水管接头之间设置有防渗漏的防水气囊。
进一步地,所述水管接头外侧设置的支座上安装有用于向防水气囊充气的防渗漏冲压组件,所述防渗漏冲压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支座上的防护筒,且防护筒的内壁上螺纹连接有圆形气压密封板,所述圆形气压密封板一侧固定连接的气压推杆的末端设置有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筒的内壁上以及圆形气压密封板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密封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筒的下端一体成型有凸起,且凸起的出气端口与防水气囊的进气端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模座本体内对应水管接头位置处开设有与水管接头连通的冷却液分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模座本体内中心位置开设有与冷却液分流道相通的主散热通道,且模座本体内位于主散热通道的两侧开设有与冷却液分流道相通的辅散热通道。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重管道散热的汽车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水管接头和定位盖的密封插头之间设置防水气囊,定位盖连接之后通过防水气囊的方式加强密封,防水气囊内气压升高,降低连接处的空隙,最大程度上避免水分泄露,起到辅助密封的效果,解决了现阶段水管连接处密封性能不佳,容易产生渗水现象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模座本体的内部设置主散热通道和辅散热通道,其中主散热通道集中在模座本体的中心位置,能够对主要的高温位置进行散热,通过设置多种散热通道,能够有效的将热量带走,进而快速进行降温,解决了现阶段模座内降温通道单一,不能及时进行降温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水管接头和定位盖之间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渗漏冲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模座本体的内部剖面图。
图中:1、模座本体;2、水管接头;3、定位盖;4、冷却液循环管;5、防渗漏冲压组件;501、防护筒;502、圆形气压密封板;503、气压推杆;504、手柄;505、密封螺纹;506、凸起;6、密封插头;7、防水气囊;8、冷却液分流道;9、辅散热通道;10、主散热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多重管道散热的汽车模具,包括模座本体1,模座本体1两侧对应冷却通道位置处均一体成型有水管接头2,水管接头2的另一侧均螺纹连接有定位盖3,且定位盖3上连接有冷却液循环管4,定位盖3上一体成型有延伸至水管接头2内侧的密封插头6,密封插头6和水管接头2之间设置有防渗漏的防水气囊7;综上所述,组装时,将定位盖3螺纹连接在水管接头2的端部,实现管之间的连通,此时,定位盖3上一体成型的密封插头6插接在水管接头2的内侧,并且与防水气囊7相接,实现密封防护的效果;该方式能够实现水管接头2和定位盖3之间的密封效果,防水气囊7充气,缩小连接处的间隙,进而有效防止水的渗出,增加气密性。
如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管接头2外侧设置的支座上安装有用于向防水气囊7充气的防渗漏冲压组件5,防渗漏冲压组件5包括固定连接在支座上的防护筒501,且防护筒501的内壁上螺纹连接有圆形气压密封板502,圆形气压密封板502一侧固定连接的气压推杆503的末端设置有手柄504;需要对防水气囊7进行充气时,用手旋转手柄504,使得气压推杆503带动圆形气压密封板502旋转,圆形气压密封板502螺纹连接在防护筒501的内壁上,圆形气压密封板502的位置下降,继而进行气体的压缩,以此增加防水气囊7内部的气压,防水气囊7压力增强,减少密封插头6和水管接头2连接处的间隙,以此方式水的渗出,防水气囊7采用耐磨抗压材质制成,有效保证使用效果。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筒501的内壁上以及圆形气压密封板502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密封螺纹505,通过设置密封螺纹505,使得圆形气压密封板502可转动连接在防护筒501的内部,连接处的气密性强,防止漏气。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筒501的下端一体成型有凸起506,且凸起506的出气端口与防水气囊7的进气端口连接,通过设置凸起506,使得防护筒501内的压缩气体能够进入到防水气囊7,起到气体流通的作用。
如图1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座本体1内对应水管接头2位置处开设有与水管接头2连通的冷却液分流道8,通过设置冷却液分流道8,能够进行冷却液的风流,方便冷却液后续的流通。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座本体1内中心位置开设有与冷却液分流道8相通的主散热通道10,且模座本体1内位于主散热通道10的两侧开设有与冷却液分流道8相通的辅散热通道9,工作时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分流道8流入到主散热通道10和辅散热通道9,实现冷却液的流通,及时的将模具内部的温度带走,通过在模座本体1内中心位置开设主散热通道10,能够对集中产热的区域进行有效降温,主散热通道10的密集性高,能够进行有效的散热,而一侧设置的辅散热通道9密集性低,可进行针对性的散热处理,该方式改善了散热方式,通过设置多重的散热管道进行有效的降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多重管道散热的汽车模具,包括模座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座本体(1)两侧对应冷却通道位置处均一体成型有水管接头(2),所述水管接头(2)的另一侧均螺纹连接有定位盖(3),且定位盖(3)上连接有冷却液循环管(4),所述定位盖(3)上一体成型有延伸至水管接头(2)内侧的密封插头(6),所述密封插头(6)和水管接头(2)之间设置有防渗漏的防水气囊(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重管道散热的汽车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接头(2)外侧设置的支座上安装有用于向防水气囊(7)充气的防渗漏冲压组件(5),所述防渗漏冲压组件(5)包括固定连接在支座上的防护筒(501),且防护筒(501)的内壁上螺纹连接有圆形气压密封板(502),所述圆形气压密封板(502)一侧固定连接的气压推杆(503)的末端设置有手柄(5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重管道散热的汽车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筒(501)的内壁上以及圆形气压密封板(502)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密封螺纹(50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重管道散热的汽车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筒(501)的下端一体成型有凸起(506),且凸起(506)的出气端口与防水气囊(7)的进气端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重管道散热的汽车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座本体(1)内对应水管接头(2)位置处开设有与水管接头(2)连通的冷却液分流道(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重管道散热的汽车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座本体(1)内中心位置开设有与冷却液分流道(8)相通的主散热通道(10),且模座本体(1)内位于主散热通道(10)的两侧开设有与冷却液分流道(8)相通的辅散热通道(9)。
CN202220041894.9U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多重管道散热的汽车模具 Active CN2169118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41894.9U CN216911818U (zh)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多重管道散热的汽车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41894.9U CN216911818U (zh)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多重管道散热的汽车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11818U true CN216911818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55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41894.9U Active CN216911818U (zh)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多重管道散热的汽车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118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20948A (zh) * 2023-03-29 2023-04-28 常州希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冲压模具的配套降温冷却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20948A (zh) * 2023-03-29 2023-04-28 常州希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冲压模具的配套降温冷却机构
CN116020948B (zh) * 2023-03-29 2023-06-23 常州希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冲压模具的配套降温冷却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911818U (zh) 一种多重管道散热的汽车模具
CN213321407U (zh) 一种便于快速冷却的水循环塑胶模具
CN209525631U (zh) 一种用于水冷散热器的活塞减压结构以及水冷散热器
CN207960891U (zh) 一种车用水冷空气压缩机
CN108311672A (zh) 一种用于铝合金车轮低压铸造的水冷模具
CN213235624U (zh) 一种带有冷却功能的油缸
CN210525766U (zh) 一种密封冷却一体式注塑模具
CN208276155U (zh) 一种用于铝合金车轮低压铸造的水冷模具
CN206352983U (zh) 一种新型结构式铝散热器
CN208034244U (zh) 一种机床超高压密封结构
CN207245819U (zh) 一种带有冷却结构的排气管
CN214684141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进水阀模具
CN218053924U (zh) 一种吹瓶模组
CN110931679A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托盘集成结构
CN216938358U (zh) 一种散热性好的高真空压铸排气块
CN213257031U (zh) 一种可快速冷却的铸铝模具
CN212445959U (zh) 一种塑胶模具用冷却装置
CN207470288U (zh) 放气装置及汽车冷却系统
CN220856674U (zh) 一种新能源侧面冷却板成型结构
CN208993457U (zh) 一种散热器结构
CN217462508U (zh) 一种液氧液氮生产用增压器
CN211116297U (zh) 气缸盖组件及发动机
CN219571604U (zh) 一种ⅳ型气瓶端部及转接头密封结构
CN218765886U (zh) 一种新型汽车水箱气密性检测工装
CN216950559U (zh) 商用车冷却模块密封型油孔垫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9

Address after: 102400 Dongyan Village South, Liangxiang District,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China Auto Part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2000 group 1, Gaoqiao, danbei Town, Danyang City,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anyang Guangyao mould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