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07656U - 炸桶及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炸桶及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07656U
CN216907656U CN202121389315.1U CN202121389315U CN216907656U CN 216907656 U CN216907656 U CN 216907656U CN 202121389315 U CN202121389315 U CN 202121389315U CN 216907656 U CN216907656 U CN 216907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ying
air
barrel
frying barrel
oil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893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天水
张建华
杨保民
曹江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893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07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07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07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炸桶及空气炸锅,炸桶用于空气炸锅,炸桶的内底壁上构造有接油槽,接油槽由炸桶的底壁向上或向下变形形成。在该方案中,炸桶的底部通过炸桶底壁的变形形成了接油槽,这就使得炸桶本身就具有了收集多余油脂的功能。该种结构,由于不需要设置单独的接油盘,因而减少了用户的清洗工作量,降低了产品的加工成本。同时,该种结构由于不需要进行接油盘的单独装拆,因而既简化了用户使用本产品时的操作量,又解决了用户经常忘记装接油盘的问题,从而降低了油脂进入到热管区域而污染热管的风险。同时,在炸桶用于下进风的空气炸锅时,还可通过烤盘、匀热盘与接油槽形成进风腔。

Description

炸桶及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炸桶及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气炸锅,均是在炸桶底部单独设置一个接油盘来收集食物烹饪过程中多余的油脂,而额外设置一个接油盘不仅会增大用户的清洗工作量,也会增加产品加工成本,且单独的接油盘每次在使用时都需要用户进行拆装,这也增大了用户的工作量,且也经常出现用户忘记装接油盘而导致油脂没有被过滤掉的现象发生,而油脂没有被及时过滤掉,不仅会使烹饪的食材油腻,且也存在油脂从通风通道进入到热管区域而对热管造成污染的巨大风险。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对多余的油脂进行收集过滤的且成本低、零部件少、清洗方便、操作工序少的空气炸锅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炸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炸桶的空气炸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炸桶,用于空气炸锅,炸桶的内底壁上构造有接油槽,接油槽由炸桶的底壁向上或向下变形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炸桶,炸桶的底部通过炸桶底壁的变形形成了接油槽,这就使得炸桶本身就具有了收集多余油脂的功能。在使用时可将烤盘等安装在接油槽的上方。该种结构,由于不需要设置单独的接油盘,因而减少了用户的清洗工作量,降低了产品的加工成本。同时,该种结构由于不需要进行接油盘的单独装拆,因而既简化了用户使用本产品时的操作量,又解决了用户经常忘记装接油盘的问题,从而降低了油脂进入到热管区域而污染热管的风险。同时,在炸桶用于下进风的空气炸锅时,还可通过烤盘、匀热盘等安装在接油槽的槽口处,以通过烤盘、匀热盘等与接油槽之间形成进风腔,这样在送入炸桶内的空气便可先进入接油槽内,然后由接油槽穿过槽口处的烤盘、匀热盘等而流动到炸桶的中上部,这样便能够对食材进行充分加热。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炸桶的底壁向下凹陷,以形成接油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炸桶的底壁向下凹陷形成了接油槽。即接油槽是通过炸桶底壁向下凹陷形成的。该种设置,通过炸桶底壁向下的凹陷形成了接油槽,并不会额外占据炸桶原来内部的空间,这就在形成接油槽时,扩大了炸桶的可用容积,提高了炸桶的容量。
进一步地,接油槽为弧形凹槽、梯形凹槽和锥形凹槽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油槽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设置成弧形、梯形或锥形等,当然,接油槽的形状也可以是多种形状的组合,比如接油槽的底部是弧形,中上部是矩形或梯形。
进一步地,接油槽为圆弧形凹槽,圆弧形凹槽的弧形半径大于等于5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油槽为圆弧形凹槽,且圆弧形凹槽的弧形半径大于等于50mm,这样就在炸桶的底部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大凹槽,从而能够确保炸桶对多余油脂的收集能力。同时,该种结构,使得炸桶的底部比较平滑,因而非常方便清洗。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接油槽的槽口所在端面上形成有支撑面,食材盛放件能够通过支撑面支撑安装在炸桶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接油槽的槽口处设置有支撑面,食材盛放件可通过支撑面支撑安装在炸桶内,比如,可将炸桶的内底壁的边缘保持不动,而只将炸桶的内底壁的中部区域向下凹陷形成接油槽。该种设置在形成接油槽的同时,还兼顾了烤盘等在炸桶内的安装问题,这样便不用额外设置安装烤盘等的结构,因而简化了炸桶的整体结构。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炸桶的内壁上设置有由上至下减小的变截面,食材盛放件能够支撑安装在变截面的任一高度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炸桶的内壁上形成有由上至下减小的变截面,比如,阶梯面、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的倾斜平面。安装时,可将烤盘、烤架、炸篮等食材盛放件安装在阶梯面的阶梯处,或者将烤盘、烤架、炸篮等食材盛放件直接卡在倾斜平面的任一高度位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接油槽的宽度与约等于炸桶底壁的宽度。进一步地,接油槽为圆弧形槽时,圆弧形槽的圆弧所对应的弦长等于炸桶内壁之间的宽度,也即接油槽从炸桶侧壁的一侧延伸至炸桶侧壁的另一侧,也即炸桶的整个底壁均被构造成了接油槽。
进一步地,炸桶为圆筒形,接油槽的内壁面为球形面。这样能够使接油槽沿各个方向的截面均为圆弧形,使得接油槽的内壁面更加光滑,这样就使得接油槽更好清洗。
进一步地,接油槽的槽口形状与炸桶的底壁形状大小一致。这样使得整个炸桶的结构比较匀称,因而使得炸桶更好加工。
在另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中,炸桶的内底壁上设置有凸起,接油槽由凸起与炸桶的内壁围成,凸起由炸桶的底壁向上弯折形成,食材盛放件能够通过凸起支撑安装在炸桶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炸桶的底壁向内弯折形成了一个凸起,这样就使得炸桶的内底壁上、炸桶侧壁与凸起之间形成了接油槽。使用时,可将烤盘等结构直接安装在该凸起上,以实现炸桶对烤盘等的支撑安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炸桶的底壁的厚度一致。
在该技术方案中,炸桶的底壁的厚度一致,也就是说,本申请中在通过改变炸桶底壁的形状而形成接油槽时,并没有改变底壁的厚度,底壁的厚度始终是一致的,这与在炸桶底壁上设置凸筋的方案不一样,因为设置凸筋实际上是增大了底壁的厚度,这样导致炸桶的加工工艺更复杂,成本更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炸桶上设置有把手。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炸桶上设有把手,通过设置把手方便了炸桶的移动,此外,把手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起到防烫的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炸桶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第一通风孔位于炸桶对应接油槽的部位上;和/或炸桶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孔,第二通风孔位于炸桶的中上部。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炸桶对应接油槽的部位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通过第一通风孔使得炸桶能够通过接油槽进行进出风。炸桶的中上部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孔,使得炸桶也可以通过中上部位置进行进出风。在实际过程中,可根空气炸锅的形式,合理设置炸桶的进出风结构,比如在炸桶的顶部设置有热风模块时,可直接通过炸桶顶部的敞口进行进出风,而在空气炸锅的热风模块设置在炸桶下方或侧部时,可在炸桶对应接油槽的部位上设置第一通风孔,炸桶的中上部上设置第二通风孔,以使炸桶内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实现循环流通。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外壳;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炸桶,安装在外壳上;热风模块,安装在外壳内,热风模块包括与炸桶连通的加热腔、设置在加热腔内的加热装置以及将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热空气送入到炸桶内的风机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包括外壳、炸桶和热风模块。其中,外壳内设置有安装热风模块等的空间。炸桶安装在外壳上,与外壳为分离式设计,用于容纳食材,形成烹饪空间。热风模块用于加热空气,并将热空气送至炸桶内,以加热炸桶内的食材。具体而言,热风模块包括加热腔、用于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及用于送风的风机组件。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包括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炸桶,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还包括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炸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炸桶与加热腔之间设置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用于使加热腔和炸桶底部的接油槽连通,第二风道用于使加热腔和炸桶的中上部连通。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中的一个为炸桶的进风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中的另一个为炸桶的回风风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炸桶与加热腔之间设置有专门用于回风和进风的两个通道,即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这样就实现了进风和回风的隔离,减少了进风和回风之间的相互干扰,使得炸桶与加热腔之间的热空气能够按照一定的路线循环流动,这样便能够提高热风模块的加热效率,提高产品的能源利用率。
进一步地,加热腔位于炸桶的下方,第一风道为进风道,这样可以从炸桶的底部进风,且可以缩短底部的进风距离。
进一步地,空气炸锅还包括涡壳,第二风道由涡壳构造形成,涡壳的一端与加热腔连通,涡壳的另一端与炸桶连通;风机组件位于涡壳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气炸锅还包括涡壳,风机组件安装在涡壳内。通过涡壳可形成第二风道,且涡壳和风机组件的配合能够提高热空气的循环流通效率,对风向进行精确引导。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风机组件包括电机,电机为双向电机。电机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加热腔内的热风由第一风道进入到炸桶内,由第二风道回到加热腔。电机沿第二方向转动时,加热腔内的热风由第二风道进入到炸桶内,由第一风道回到加热腔。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机组件包括电机,该电机为双向电机,电机沿第一个方向转动时,热空气沿预设方向流动,电机沿另一个方向转动时,热空气反向流动。这样通过电机的正反转可以改变炸桶内的风向,使得空气能够从食材的两面对食材进行加热。在实际过程中,可合理设置电机的工作模式,以使电机正转反转交替进行,这样便能够确保食材加热的均匀性,确保食材的口感。
进一步地,风机组件为贯流风机,贯流风机外设置有涡壳,通过贯流风机和涡壳的配合使得电机双向转动时,均可保证有充足的风量。进一步地,涡壳设置有涡舌,涡舌能够进一步优化涡壳的风道,使涡壳的导风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涡壳与炸桶连通的一端内设置有导流分隔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涡壳与炸桶连通的一端内设置有导流分隔板。导流分隔板在下出风而中上部回风时,能够对空气进行进一步引导,以使其能够沿预设轨迹快速回到涡壳,以进行下一次的循环流动。此外,导流分隔板的存在能够将涡壳的入口段沿上下方向分隔成两个通道,其中,上通道用于回流炸桶靠近顶部位置的空气,下通道用于回流炸桶下半段的空气。尤其是在炸桶的进口通道位于涡壳的另一侧时,导流分隔板能够使得空气在流动到顶部之前便可从下通道回流,具体而言,由于下通道的存在,炸桶远离涡壳一侧的空气会在下通道的作用下往靠近涡壳的方向倾斜,然后由下通道实现回流,而不会在惯性作用下直接流动到炸桶的顶部,这样就调节了热空气在炸桶内的流动路线,从而一方面可加快空气的循环效率,另一方面使得更多的热空气能够流经涡壳侧的食材表面完成对食材的加热,这样就弥补了涡壳侧的食材容易加热不足的问题。在具体设计时,可合理设置涡壳与炸桶的连通位置,使经过食材后的空气能够快速从下通道回流,以减少流动到烹饪腔顶部的空气。
进一步地,导流分隔板与涡壳为一体式结构。这样可以确保涡壳的强度,当然,导流分隔板也可为单独设置在涡壳的结构。
进一步地,贯流风机包括风轮,风轮的风叶为Y形扇叶或类Y形扇叶。Y形扇叶或类Y形扇叶能够使出风更均匀。
更进一步地,Y形扇叶或类Y形扇叶的长段的长度为3mm-30mm,Y形扇叶或类Y形扇叶的短段的长度为2mm-28mm。
其中,Y形或类Y形风叶可以看成是由左右两边的两段组成的,即Y形的上部分的左侧那一笔画与下部分的竖条构成的整体为一段,即风叶的长段,而Y形的上部分的右侧那一笔画为另一段,即风叶的短段。
在另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空气炸锅,加热腔位于炸桶的顶部,风机组件将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热空气由炸桶的顶部送入到炸桶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腔位于炸桶顶部,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空气直接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由炸桶的顶部进入到炸桶内,这种空气炸锅为上出风式,一般地,可利用上盖形成加热腔,然后将加热装置等安装在上盖上。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匀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炸桶,12接油槽,2加热腔,3加热装置,4风机组件,5涡壳,52涡舌,54导流分隔板,6烤盘,7第一风道,8匀热盘,82过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炸桶1和空气炸锅。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炸桶1,炸桶1的内底壁上构造有接油槽12。接油槽12由炸桶1的底壁向上或向下变形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炸桶1,炸桶1的底部通过炸桶1的底壁的变形形成了接油槽12,这就使得炸桶1本身就具有了收集多余油脂的功能。在使用时可将烤盘6等安装在接油槽12的上方。该种结构,由于不需要设置单独的接油盘,因而减少了用户的清洗工作量,降低了产品的加工成本。同时,该种结构由于不需要进行接油盘的单独装拆,因而既简化了用户使用本产品时的操作量,又解决了用户经常忘记装接油盘的问题,从而降低了油脂进入到热管区域而污染热管的风险。同时,在炸桶1用于下进风的空气炸锅时,还可通过烤盘、匀热盘等安装在接油槽12的槽口处,以通过烤盘6、匀热盘8等与接油槽12之间形成进风腔,这样在送入炸桶1内的空气便可先进入接油槽12内,然后由接油槽12穿过槽口处的烤盘6、匀热盘8等而流动到炸桶1的中上部,这样便能够对食材进行充分加热。
下面结合两个具体实施例来对炸桶1的结构进行介绍: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提供的用于空气炸锅的炸桶,如图1所示,炸桶1的底壁向下凹陷形成了接油槽12。即接油槽12是通过炸桶1的底壁向下凹陷形成的。该种设置,通过炸桶1底壁向下的凹陷形成了接油槽12,并不会额外占据炸桶1原来内部的空间,这就在形成接油槽12时,扩大了炸桶1的可用容积,提高了炸桶1的容量。同时,在炸桶1用于下进风的空气炸锅时,还可通过烤盘、匀热盘等安装在接油槽12的槽口处,以通过烤盘6、匀热盘8等与接油槽12之间形成进风腔,这样在送入炸桶1内的空气便可先进入接油槽12内,然后由接油槽12穿过槽口处的烤盘6、匀热盘8等而流动到炸桶1的中上部,这样便能够对食材进行充分加热。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接油槽12为弧形凹槽。在另一实施例中,接油槽12为梯形凹槽或锥形凹槽。在又一实施例中,接油槽12为弧形凹槽、梯形凹槽和锥形凹槽这三种槽中任意两种槽的组合。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接油槽12为圆弧形凹槽,圆弧形凹槽的弧形半径大于等于50mm。
在该实施例中,接油槽12为圆弧形凹槽,且圆弧形凹槽的弧形半径大于等于50mm,这样就在炸桶1的底部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大凹槽,从而能够确保炸桶1对多余油脂的收集能力。同时,该种结构,使得炸桶1的底部比较平滑,因而非常方便清洗。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油槽12的槽口所在端面上形成有支撑面,食材盛放件能够通过支撑面支撑安装在炸桶1内。
在该实施例中,在接油槽12的槽口处设置有支撑面,食材盛放件可通过支撑面支撑安装在炸桶1内,比如,可将炸桶1的内底壁的边缘保持不动,而只将炸桶1的内底壁的中部区域向下凹陷形成接油槽12。该种设置在形成接油槽12的同时,还兼顾了烤盘6等在炸桶1内的安装问题,这样便不用额外设置安装烤盘6等的结构,因而简化了炸桶1的整体结构。
在另一实施例中,炸桶1的内壁上设置有由上至下减小的变截面,食材盛放件能够支撑安装在变截面的任一高度位置,也即食材盛放件能够安装在变截面的任一横截平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炸桶1的内壁上形成有由上至下减小的变截面,比如,阶梯面、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的倾斜平面。安装时,可将烤盘6、烤架、炸篮等食材盛放件安装在阶梯面的阶梯处,或者将烤盘6、烤架、炸篮等食材盛放件直接卡在倾斜平面的任一高度位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接油槽12的宽度与约等于炸桶1底壁的宽度。进一步地,接油槽12为圆弧形槽时,圆弧形槽的圆弧所对应的弦长等于炸桶1内壁之间的宽度,也即接油槽12从炸桶1侧壁的一侧延伸至炸桶1侧壁的另一侧,也即炸桶1的整个底壁均被构造成了接油槽12。
进一步地,炸桶1为圆筒形,接油槽12的内壁面为球形面。这样能够使接油槽12沿各个方向的截面均为圆弧形,使得接油槽12的内壁面更加光滑,这样就使得接油槽12更好清洗。
进一步地,接油槽12的槽口形状与炸桶1的底壁形状大小一致。这样使得整个炸桶1的结构比较匀称,因而使得炸桶1更好加工。
进一步地,炸桶1的底壁的厚度一致,也就是说,本申请中在通过改变炸桶1底壁的形状而形成接油槽12时,并没有改变底壁的厚度,底壁的厚度始终是一致的,这与在炸桶1底壁上设置凸筋的方案不一样,因为设置凸筋实际上是增大了底壁的厚度,这样导致炸桶1的加工工艺更复杂,成本更高。
进一步地,炸桶1上设有把手,通过设置把手方便了炸桶1的移动,此外,把手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起到防烫的功能。
进一步地,炸桶1对应接油槽12的部位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通过第一通风孔使得炸桶1能够通过接油槽12进行进出风。炸桶1的中上部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孔,使得炸桶1也可以通过中上部位置进行进出风。在实际过程中,可根空气炸锅的形式,合理设置炸桶1的进出风结构,比如在炸桶1的顶部设置有热风模块时,可直接通过炸桶1顶部的敞口进行进出风,而在空气炸锅的热风模块设置在炸桶1下方或侧部时,可在炸桶1对应接油槽12的部位上设置第一通风孔,炸桶1的中上部上设置第二通风孔,以使炸桶1内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实现循环流通。
实施例2(图中未示出)
在实施例2中提供的用于空气炸锅的炸桶,炸桶的底壁向内弯折形成了一个凸起,这样就使得炸桶的内底壁上、炸桶侧壁与凸起之间形成了接油槽。使用时,可将烤盘等结构直接安装在该凸起上,以实现炸桶对烤盘等的支撑安装。同时,在将实施例2中的炸桶用于下进风的空气炸锅时,还可通过烤盘、匀热盘等安装在接油槽的槽口处,以通过烤盘、匀热盘等与接油槽之间形成进风腔,这样在送入炸桶内的空气便可先进入接油槽内,然后由接油槽穿过槽口处的烤盘、匀热盘等而流动到炸桶1的中上部,这样便能够对食材进行充分加热。
进一步地,炸桶的底壁的厚度一致,也就是说,本申请中在通过改变炸桶底壁的形状而形成接油槽时,并没有改变底壁的厚度,底壁的厚度始终是一致的,这与在炸桶底壁上设置凸筋的方案不一样,因为设置凸筋实际上是增大了底壁的厚度,这样导致炸桶的加工工艺更复杂,成本更高。
进一步地,炸桶上设有把手,通过设置把手方便了炸桶的移动,此外,把手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起到防烫的功能。
进一步地,炸桶对应接油槽的部位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通过第一通风孔使得炸桶能够通过接油槽进行进出风。炸桶的中上部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孔,使得炸桶也可以通过中上部位置进行进出风。在实际过程中,可根空气炸锅的形式,合理设置炸桶的进出风结构,比如在炸桶的顶部设置有热风模块时,可直接通过炸桶顶部的敞口进行进出风,而在空气炸锅的热风模块设置在炸桶下方或侧部时,可在炸桶对应接油槽的部位上设置第一通风孔,炸桶的中上部上设置第二通风孔,以使炸桶内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实现循环流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外壳、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炸桶1、以及安装在外壳内的热风模块。其中,炸桶1安装在外壳上,与外壳为分离式设计,热风模块安装在外壳内,用于生热风,热风模块具体包括与炸桶1连通的加热腔2、设置在加热腔2内的加热装置3以及将加热装置3加热后的热空气送入到炸桶1内的风机组件4。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包括外壳、炸桶1和热风模块。炸桶1用于容纳食材,形成烹饪空间。热风模块用于加热空气,并将热空气送至炸桶1内,以加热炸桶1内的食材。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炸桶1,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还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炸桶1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两个具体实施例,来介绍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
实施例1(图中未示出)
实施例1中的空气炸锅,包括外壳、炸桶和热风模块。外壳用于形成容纳空间,以便能够将热风模块等集中安装在外壳内。炸桶用于容纳食材,形成烹饪空间。热风模块用于加热空气,并将热空气送至炸桶内,以加热炸桶内的食材。同时,加热腔位于炸桶顶部,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空气直接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由炸桶的顶部进入到炸桶内,这种空气炸锅为上出风式。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上盖组件和锅体组件,上盖组件盖装在锅体组件上,上盖组件上形成加热腔,加热腔内安装有加热装置。风机组件安装在上盖组件内,并位于加热装置的上方。风机组件为离心风机。风机组件用于将加热后的空气直接由炸桶的顶部送入到炸桶内。
进一步地,该空气炸锅还包括烤盘。烤盘安装在炸桶内,烤盘安装在接油槽的上方,将炸桶的内部沿上下方向分隔成了两个腔体,上部腔体主要用于烹饪,下部腔体用于接油或者回风。
进一步地,空气炸锅还包括如图3所示的匀热盘8。烤盘安装在匀热盘8的上方。即匀热盘8在烤盘下方,将空气均匀分散后,在吹到烤盘上,以对烤盘上的食材进行加热。
更进一步地,烤盘与匀热盘8相互平行设置。这样就使得匀热盘8排出的风能够对烤盘底部或烤盘正面的食材进行充分加热。
更进一步地,烤盘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烤盘能够拆卸地安装在炸桶内。通过设置多层烤盘可以同时实现更多量食材的同时加工。
进一步地,匀热盘8能够拆卸地安装在炸桶内。通过匀热盘8的拆卸可方便匀热盘8的维修和更换,当然也方便了匀热盘8的清洗。此外,在炸桶的底部可以打开的情况下,匀热盘8与炸桶也可为一体式结构,比如焊接成一体或一体加工成型。
进一步地,在设计空气炸锅时,考虑到烹饪的食材不同,也可将烤盘替换成烧烤架、或者炸篮。
在上述实施例中,空气炸锅还包括:储存装置,储存装置内储存有自清洁程序;处理器,与加热装置和风机组件连接,处理器执行自清洁程序时,能够对炸桶进行自清洁清洗。
在该些实施例中,空气炸锅具有自清洁模式,在产品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启动自清洁模式,以使空气炸锅自行完成深度清洁,避免产品在长时间使用后,风道内、加热腔等内的油污残留。
在上述实施例中,空气炸锅还包括电控板,电控板用于进行空气炸锅的综合控制,比如电控板可与风机组件和加热装置连接,以控制风机组件和加热装置的工作,当然,电控板还可用于控制空气炸锅的烹饪程序等。
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空气炸锅还包括电源线,电源线上设置有插头,通过将插头与市电连接,可使空气炸锅通电,这样就使得空气炸锅能够在通电后正常工作。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2中的空气炸锅,包括外壳、炸桶1和热风模块。炸桶1用于容纳食材,形成烹饪空间。热风模块用于加热空气,并将热空气送至炸桶1内,以加热炸桶1内的食材。同时,炸桶1与加热腔2之间设置有专门用于回风和进风的两个通道,即第一风道7和第二风道,这样就实现了进风和回风的隔离,减少了进风和回风之间的相互干扰,使得炸桶1与加热腔2之间的热空气能够按照一定的路线循环流动,这样便能够提高热风模块的加热效率,提高产品的能源利用率。
进一步地,加热腔2位于炸桶1的下方,空气炸锅还包括涡壳5,第二风道由涡壳5构造形成,涡壳5的一端与加热腔2连通,涡壳5的另一端与炸桶1连通;风机组件4位于涡壳5内。
在该实施例中,空气炸锅还包括涡壳5,风机组件4位安装在涡壳5内。通过涡壳5可形成第二风道,且涡壳5和风机组件4的配合能够提高热空气的循环流通效率,对风向进行精确引导。
进一步地,加热腔2位于炸桶1的下方,第一风道7为进风道,这样可以从炸桶1的底部进风,且可以缩短底部的进风距离。
在上述实施例中,风机组件4包括电机,电机为双向电机。电机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加热腔2内的热风由第一风道7进入到炸桶1内,由第二风道回到加热腔2。电机沿第二方向转动时,加热腔2内的热风由第二风道进入到炸桶1内,由第一风道7回到加热腔2。
在该实施例中,风机组件4包括电机,该电机为双向电机,电机沿第一个方向转动时,热空气沿预设方向流动,电机沿另一个方向转动时,热空气反向流动。这样通过电机的正反转可以改变炸桶1内的风向,使得空气能够从食材的两面对食材进行加热。在实际过程中,可合理设置电机的工作模式,以使电机正转反转交替进行,这样便能够确保食材加热的均匀性,确保食材的口感。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风机组件4为贯流风机,贯流风机外设置有涡壳5,通过贯流风机和涡壳5的配合使得电机双向转动时,均可保证有充足的风量。进一步地,涡壳5设置有涡舌52,涡舌52能够进一步优化涡壳5的风道,使涡壳5的导风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涡壳5与炸桶1连通的一端内设置有导流分隔板54。
在该实施例中,涡壳5与炸桶1连通的一端内设置有导流分隔板54。导流分隔板54在下出风而中上部回风时,能够对空气进行进一步引导,以使其能够沿预设轨迹快速回到涡壳5,以进行下一次的循环流动。此外,导流分隔板54的存在能够将涡壳5的入口段沿上下方向分隔成两个通道,其中,上通道用于回流炸桶1靠近顶部位置的空气,下通道用于回流炸桶1下半段的空气。尤其是在炸桶1的进口通道位于涡壳5的另一侧时,导流分隔板54能够使得空气在流动到顶部之前便可从下通道回流,具体而言,由于下通道的存在,炸桶1远离涡壳5一侧的空气会在下通道的作用下往靠近涡壳5的方向倾斜,然后由下通道实现回流,而不会在惯性作用下直接流动到炸桶1的顶部,这样就调节了热空气在炸桶1内的流动路线,从而一方面可加快空气的循环效率,另一方面使得更多的热空气能够流经涡壳5侧的食材表面完成对食材的加热,这样就弥补了涡壳5侧的食材容易加热不足的问题。在具体设计时,可合理设置涡壳5与炸桶1的连通位置,使经过食材后的空气能够快速从下通道回流,以减少流动到烹饪腔顶部的空气。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导流分隔板54与涡壳5为一体式结构。这样可以确保涡壳5的强度,当然,导流分隔板54也可为单独设置在涡壳5的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贯流风机包括风轮,风轮的风叶为Y形扇叶或类Y形扇叶。Y形扇叶或类Y形扇叶能够使出风更均匀。
更进一步地,Y形或类Y形风叶的长段的长度为3mm-30mm,Y形或类Y形风叶的短段的长度为2mm-28mm。
其中,Y形或类Y形风叶可以看成是由左右两边的两段组成的,如图2所示,即Y形的上部分的左侧那一笔画与下部分的竖条构成的整体为一段,即风叶的长段,而Y形的上部分的右侧那一笔画为另一段,即风叶的短段。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该空气炸锅还包括烤盘6。烤盘6安装在炸桶1内,烤盘6安装在接油槽12的上方,将炸桶1的内部沿上下方向分隔成了两个腔体,上部腔体主要用于烹饪,下部腔体用于进风和接油。
进一步地,空气炸锅还包括如图3所示的匀热盘8。烤盘6安装在匀热盘8的上方。即匀热盘8主要从底部对烤盘6进行加热。匀热盘8上设置有多个过风孔82,多个过风孔82用于使匀热盘8下方的空气能够均匀地作用到烤盘上。
更进一步地,烤盘6与匀热盘8相互平行设置。这样就使得匀热盘8排出的风能够对烤盘6底部或烤盘6正面的食材进行充分加热。
更进一步地,烤盘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烤盘6能够拆卸地安装在炸桶1内。通过设置多层烤盘6可以同时实现更多量食材的同时加工。
进一步地,匀热盘8能够拆卸地安装在炸桶1内。通过匀热盘8的拆卸可方便匀热盘8的维修和更换,当然也方便了匀热盘8的清洗。此外,在炸桶1的底部可以打开的情况下,匀热盘8与炸桶1也可为一体式结构,比如焊接成一体或一体加工成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多个过风孔82在匀热盘8上呈矩形阵列分布,匀热盘8沿第一方向设置有至少3个以上过风孔,沿第一方向的所有过风孔的出风面积从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第一方向为匀热盘的横向方向和匀热盘的竖向方向中的一个。匀热盘8沿第二方向设置有至少3个以上过风孔,沿第二方向的所有过风孔的出风面积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第一方向为匀热盘的横向方向和匀热盘的竖向方向中的一个。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过风孔82在匀热盘上呈矩形阵列分布,也即多个过风孔82在匀热盘上呈多列多排设置,该种分布方式,优先适用于矩形盘结构,且该种过风孔82的布置方式能够使匀热盘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的风量分布较为均匀,使得热空气能够均匀地分散到食材的不同部分,解决了现有方案中,热空气容易聚集在食材的局部,导致食材部分加热过度,部分加热不足的问题,从而最大程度地确保了食材在烹饪后的口感,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设计空气炸锅时,考虑到烹饪的食材不同,也可将烤盘6替换成烧烤架、或者炸篮。
在上述实施例中,空气炸锅还包括:储存装置,储存装置内储存有自清洁程序;处理器,与加热装置3和风机组件4连接,处理器执行自清洁程序时,能够对炸桶1进行自清洁清洗。
在该些实施例中,空气炸锅具有自清洁模式,在产品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启动自清洁模式,以使空气炸锅自行完成深度清洁,避免产品在长时间使用后,风道内、加热腔2等内的油污残留。
在上述实施例中,外壳与加热模块形成为一体式结构,其中,外壳内安装有风机组件4,风机组件4外设置有涡壳5,风机组件4为贯流风机。外壳与加热模块组装成整体并形成一个类L型的座体结构,炸桶1能够取放地安装在该座体结构的L型槽口处。炸桶1的底部设置有接口一,加热模块上设置有接口二。通过该接口一和接口二的插接配合,可使炸桶1安装在座体结构上以后,能够自动实现加热腔2与进风腔之间的连通。同时,炸桶1还设置有接口三,外壳上设置有接口四。通过该接口三和接口四的插接配合,可使炸桶1安装在座体结构上以后,能够自动实现涡壳5与烹饪腔之间的连通。
在上述实施例中,空气炸锅还包括电控板,电控板用于进行空气炸锅的综合控制,比如电控板可与风机组件4和加热装置3连接,以控制风机组件4和加热装置3的工作,当然,电控板还可用于控制空气炸锅的烹饪程序等。
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空气炸锅还包括电源线,电源线上设置有插头,通过将插头与市电连接,可使空气炸锅通电,这样就使得空气炸锅能够在通电后正常工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炸桶,用于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炸桶的内底壁上构造有接油槽,所述接油槽由所述炸桶的底壁向上或向下变形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炸桶,其特征在于,
所述炸桶的底壁向下凹陷,以形成所述接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炸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油槽为弧形凹槽、梯形凹槽和锥形凹槽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炸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油槽为圆弧形凹槽,所述圆弧形凹槽的弧形半径大于等于5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炸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油槽的槽口所在端面上形成有支撑面,食材盛放件能够通过所述支撑面支撑安装在所述炸桶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炸桶,其特征在于,
所述炸桶的内壁上设置有由上至下减小的变截面,食材盛放件能够支撑安装在所述变截面的任一高度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炸桶,其特征在于,
所述炸桶的内底壁上设置有凸起,所述接油槽由所述凸起与所述炸桶的内壁围成,所述凸起由所述炸桶的底壁向上弯折形成,食材盛放件能够通过所述凸起支撑安装在所述炸桶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炸桶,其特征在于,
所述炸桶的底壁的厚度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炸桶,其特征在于,
所述炸桶上设置有把手。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炸桶,其特征在于,
所述炸桶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位于所述炸桶对应所述接油槽的部位上;和/或
所述炸桶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位于所述炸桶的中上部。
11.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炸桶,安装在所述外壳上;
热风模块,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热风模块包括与所述炸桶连通的加热腔、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内的加热装置以及将所述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热空气送入到所述炸桶内的风机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炸桶与所述加热腔之间设置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用于使所述加热腔和所述炸桶底部的接油槽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用于使所述加热腔和所述炸桶的中上部连通,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中的一个为所述炸桶的进风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中的另一个为所述炸桶的回风风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腔位于所述炸桶的下方,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涡壳,所述第二风道由所述涡壳构造形成,所述涡壳的一端与所述加热腔连通,所述涡壳的另一端与所述炸桶连通;
所述风机组件位于所述涡壳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为双向电机;和/或
所述涡壳与所述炸桶连通的一端内设置有导流分隔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腔位于所述炸桶的顶部,所述风机组件将所述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热空气由所述炸桶的顶部送入到所述炸桶内。
CN202121389315.1U 2021-06-22 2021-06-22 炸桶及空气炸锅 Active CN216907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89315.1U CN216907656U (zh) 2021-06-22 2021-06-22 炸桶及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89315.1U CN216907656U (zh) 2021-06-22 2021-06-22 炸桶及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07656U true CN216907656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23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89315.1U Active CN216907656U (zh) 2021-06-22 2021-06-22 炸桶及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076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7077A1 (zh) * 2022-10-26 2024-05-02 深圳市虎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炸锅、空气炸烤设备、烹饪设备及其清洁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7077A1 (zh) * 2022-10-26 2024-05-02 深圳市虎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炸锅、空气炸烤设备、烹饪设备及其清洁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907656U (zh) 炸桶及空气炸锅
CN114847767B (zh) 一种立体热风循环的空气炸锅
CN216907659U (zh) 空气炸锅
CN218791882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8484375U (zh) 烹饪器具
CN216907657U (zh) 空气炸锅
CN215383350U (zh) 一种炸篮及烹饪器具
CN216907658U (zh) 空气炸锅
CN107343741B (zh) 利用热空气循环制备食物的装置
CN212661665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5650626U (zh) 一种无烟烤盘和无烟空气烤箱
CN217137675U (zh) 煎烤器具
CN218870095U (zh) 烹饪器具
CN219516023U (zh) 一种蒸汽空气炸锅
CN21573850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8791852U (zh) 一种热量反射加热式无烟烤盘
CN216932821U (zh) 一种具有蒸汽加湿功能的空气炸锅
CN217565764U (zh) 烹饪器具
CN216876031U (zh) 炸桶组件以及具有该炸桶组件的空气炸锅
CN221205142U (zh) 烹饪器具
CN215348348U (zh) 蒸汽烹饪容器
CN217447435U (zh) 煎烤组件和煎烤设备
CN220937760U (zh) 一种多用途的空气炸锅
CN213850219U (zh) 空气炸锅
CN221205131U (zh) 炸板和具有其的空气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