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02747U - 一种漏电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漏电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02747U
CN216902747U CN202123339198.0U CN202123339198U CN216902747U CN 216902747 U CN216902747 U CN 216902747U CN 202123339198 U CN202123339198 U CN 202123339198U CN 216902747 U CN216902747 U CN 216902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switching
inner handle
output terminal
inpu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391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增强
潘万军
李自强
叶心凌
乔嗣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391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02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02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027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漏电断路器,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漏电断路器,包括方形壳体、保护极和可断开中性极,方形壳体沿第一方向划分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保护极位于第一腔室内,可断开中性极位于第二腔室内;保护极包括第一按钮、第一内手柄、第一合分闸机构、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一输出端子;可断开中性极包括第二按钮、第二内手柄、第二合分闸机构、第二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均并排设置于方形壳体的表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将各结构集成于方形壳体内,空间利用率高,内部结构对称,体积小,能够安装于较小的空间内。

Description

一种漏电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
背景技术
漏电断路器是电路中漏电电流超过预定值时能自动动作的开关,主要用于当发生人身触电或漏电时,能迅速切断电源,保障人身安全,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有的漏电断路器还兼有过载、短路保护功能,可以作为不频繁接通、分断和转换电源之用。
现有的断路器大多采用螺钉接线,接线位置设置在断路器的两端,占用的空间较大,且断路器上方手柄为摇杆式,活动时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此外,断路器下方用于固定的卡扣需要占用断路器的额外空间,使得断路器的整体体积较大,无法安装于内部空间较小的配电盒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电断路器,结构紧凑、体积较小,能够安装于较小的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漏电断路器,其包括方形壳体、保护极和可断开中性极,方形壳体沿第一方向划分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保护极位于第一腔室内,可断开中性极位于第二腔室内;保护极包括第一按钮、第一内手柄、第一合分闸机构、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一输出端子,第一按钮经第一内手柄驱动第一合分闸机构合闸或分闸,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一输出端子分别与第一合分闸机构连接以形成第一导电回路;可断开中性极包括第二按钮、第二内手柄、第二合分闸机构、第二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第二按钮经第二内手柄驱动第二合分闸机构合闸或分闸,第二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分别与第二合分闸机构连接以形成第二导电回路;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并排设置在方形壳体的第一表面上,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分别并排设置在方形壳体的第二表面上,第二表面和第一表面相对设置。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一按钮与第一内手柄之间通过第一连杆转动连接,第一内手柄和第一合分闸机构之间通过第二连杆转动连接;第二按钮与第二内手柄之间通过第三连杆转动连接,第二内手柄和第二合分闸机构之间通过第四连杆转动连接。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均为平板按钮,平板按钮的表面在合闸状态下与方形壳体的表面平行。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平板按钮的旋转角度为5°-30°。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平板按钮在分闸状态下表面的最高点与平板按钮在合闸状态下表面的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8mm。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均为船型按钮,船型按钮包括相互连接的船型本体和延伸部,船型本体转动设置在方形壳体内,延伸部与内手柄连接,船型本体的船身位置设有凹陷部,凹陷部伸出于方形壳体的第一表面,延伸部位于船型本体上与凹陷部相对的一侧。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保护极还包括用于使第一合分闸机构分闸的短路保护脱扣器和过载保护器,第一合分闸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动触头组件和第一静触头组件,第一输入端子与第一静触头组件连接,第一输出端子通过过载保护器与第一动触头组件连接,第一动触头组件位于方形壳体内沿第二方向上的一侧,过载保护器远离第一输出端子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动触头组件的中部,过载保护器发热弯曲,驱动第一动触头组件向远离第一静触头组件的方向运动,短路保护脱扣器和第一动触头组件沿第二方向依次分布,第一按钮、第一内手柄、短路保护脱扣器、第一静触头组件和输入端子沿第三方向依次分布;可断开中性极还包括用于使第二合分闸机构分闸的漏电保护脱扣器,第二合分闸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动触头组件和第二静触头组件,第二输入端子与第二静触头组件连接,第二输出端子与第二动触头组件连接;短路保护脱扣器和漏电保护脱扣器、第一动触头组件和第二动触头组件、第一静触头组件和第二静触头组件分别沿第一方向依次分布,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保护极还包括第一灭弧室和第一引弧板,第一灭弧室通过第一引弧通道与第一合分闸机构连通,第一按钮、第一内手柄、第一合分闸机构、第一灭弧室和第一引弧板沿第三方向依次分布,第一灭弧室和第一引弧板位于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一输出端子之间;可断开中性极还包括第二灭弧室、第二引弧板和零序电流互感器,第二灭弧室通过第二引弧通道与第二合分闸机构连通,第二按钮、第二内手柄、第二合分闸机构和第二灭弧室沿第三方向依次分布,第二输入端子、零序电流互感器、第二灭弧室、第二引弧板和第二输出端子沿第二方向依次分布;第一导电回路和第二导电回路分别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还包括线路板,线路板位于保护极和可断开中性极之间;可断开中性极还包括用于判断合分闸机构工作状态的信号输出机构,信号输出机构包括设置在线路板上的信号端口、第一弹簧、第一导电针和第二导电针,信号端口位于方形壳体的第一表面的边缘,信号端口和第二按钮沿第二方向依次分布,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导电针连接、另一端在自然状态下与第二导电针接触,第二合分闸机构合闸,第二按钮驱动第一弹簧与第二导电针分离。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还包括线路板,线路板位于保护极和可断开中性极之间;可断开中性极还包括漏电测试机构,漏电测试机构包括试验按钮、第二弹簧、第三导电针和第四导电针,试验按钮位于方形壳体的第一表面的边缘,第二按钮和试验按钮沿第二方向依次分布,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三导电针连接、另一端在自然状态下与试验按钮接触,试验按钮伸入方形壳体内部,试验按钮驱动第二弹簧与第四导电针接触;第一输入端子通过电阻与第四导电针连接,第二输出端子通过第二合分闸机构与第二弹簧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包括方形壳体、保护极和可断开中性极,方形壳体沿第一方向划分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保护极位于第一腔室内,可断开中性极位于第二腔室内;保护极包括第一按钮、第一内手柄、第一合分闸机构、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一输出端子,第一按钮经第一内手柄驱动第一合分闸机构合闸或分闸,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一输出端子分别与第一合分闸机构连接以形成第一导电回路;可断开中性极包括第二按钮、第二内手柄、第二合分闸机构、第二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第二按钮经第二内手柄驱动第二合分闸机构合闸或分闸,第二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分别与第二合分闸机构连接以形成第二导电回路;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并排设置在方形壳体的第一表面上,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分别并排设置在方形壳体的第二表面上,第二表面和第一表面相对设置。上述漏电断路器将各结构集成于方形壳体内,空间利用率高,内部结构对称,体积小,能够安装于较小的空间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中保护极在分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中保护极在合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中可断开中性极在分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中可断开中性极在合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中第一按钮在两种状态下的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的漏电测试电路的原理图。
图标:100-漏电断路器;101-方形壳体;102-保护极;103-可断开中性极;110a-第一按钮;110b-第二按钮;121a-第一连杆;121b-第二连杆;122a-第三连杆;122b-第四连杆;131a-第一动触头组件;132a-第一静触头组件;131b-第二动触头组件;132b-第二静触头组件;141a-第一输入端子;142a-第一输出端子;141b-第二输入端子;142b-第二输出端子;151-线路板;152-信号端口;153-第一弹簧;154-第一导电针;155-第二导电针;156-试验按钮;157-第二弹簧;158-第三导电针;159-第四导电针;161-短路保护脱扣器;162-过载保护器;164-漏电保护脱扣器;165-零序电流互感器;171-第一内手柄;172-第二内手柄;181a-第一灭弧室;182a-第一引弧板;181b-第二灭弧室;182b-第二引弧板;190-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漏电断路器100,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方形壳体101、保护极102和可断开中性极103,方形壳体101沿第一方向划分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保护极102位于第一腔室内,可断开中性极103位于第二腔室内。
漏电断路器100包括方形壳体101、保护极102和可断开中性极103,方形壳体101具有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分别为第一方向A(宽度方向)、第二方向B(长度方向)和第三方向C(高度方向),方形壳体101沿第一方向A划分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中,保护极102位于第一腔室内,可断开中性极103位于第二腔室内。
如图3和图4所示,保护极102包括第一按钮110a、第一内手柄171、第一合分闸机构、第一输入端子141a和第一输出端子142a,第一按钮110a经第一内手柄171驱动第一合分闸机构合闸或分闸,第一输入端子141a和第一输出端子142a分别与第一合分闸机构连接以形成第一导电回路。
第一输入端子141a和第一输出端子142a分别与第一合分闸机构连接以形成第一导电回路,第一按钮110a和第一内手柄171驱动连接,第一内手柄171和第一合分闸机构驱动连接,如此,能够通过外力驱动第一按钮110a,使得第一按钮110a经第一内手柄171驱动第一合分闸机构进行合闸或分闸,实现第一导电回路的接通或断开。第一按钮110a在转动时,能够驱动第一内手柄171转动,第一内手柄171进而带动第一合分闸机构转动,实现保护极102的合闸或分闸。具体地,如图3所示,此时保护极102处于分闸状态,如图4所示,此时保护极102处于合闸状态。在需要合闸时,如图3所示,驱动第一按钮110a逆时针转动,第一按钮110a带动第一内手柄171逆时针转动,第一内手柄171进而带动第一合分闸机构顺时针转动,直至如图4所示位置,实现保护极102的合闸;在需要分闸时,如图4所示,驱第一按钮110a顺时针转动,第一按钮110a带动第一内手柄171顺时针转动,第一内手柄171进而带动第一合分闸机构逆时针转动,直至如图3所示位置,实现保护极102的分闸。
如图5和图6所示,可断开中性极103包括第二按钮110b、第二内手柄172、第二合分闸机构、第二输入端子141b和第二输出端子142b,第二按钮110b经第二内手柄172驱动第二合分闸机构合闸或分闸,第二输入端子141b和第二输出端子142b分别与第二合分闸机构连接以形成第二导电回路。
第二输入端子141b和第二输出端子142b分别与第二合分闸机构连接以形成第二导电回路,第二按钮110b和第二内手柄172驱动连接,第二内手柄172和第二合分闸机构驱动连接,如此,能够通过外力驱动第二按钮110b,使得第二按钮110b经第二内手柄172驱动第二合分闸机构进行合闸或分闸,实现第二导电回路的接通或断开。第二按钮110b在转动时,能够驱动第二内手柄172转动,第二内手柄172进而带动第二合分闸机构转动,实现可断开中性极103的合闸或分闸。具体地,如图5所示,此时可断开中性极103处于分闸状态,如图6所示,此时可断开中性极103处于合闸状态。在需要合闸时,如图5所示,驱动第二按钮110b逆时针转动,第二按钮110b带动第二内手柄172逆时针转动,第二内手柄172进而带动第二合分闸机构顺时针转动,直至如图6所示位置,实现可断开中性极103的合闸;在需要分闸时,如图6所示,驱第二按钮110b顺时针转动,第二按钮110b带动第二内手柄172顺时针转动,第二内手柄172进而带动第二合分闸机构逆时针转动,直至如图5所示位置,实现可断开中性极103的分闸。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按钮110a和第二按钮110b并排设置在方形壳体101的第一表面上,第一输入端子141a和第二输入端子141b、第一输出端子142a和第二输出端子142b分别并排设置在方形壳体101的第二表面上,第二表面和第一表面相对设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布设保护极102时,可以使第一按钮110a和第一内手柄171均位于方形壳体101的一侧(第一表面),第一输入端子141a和第一输出端子142a位于方形壳体101相对的另一侧(第二表面),第一按钮110a、第一内手柄171、第一合分闸机构和第一输出端子142a沿第三方向C依次排布,第一输入端子141a和第一输出端子142a沿第二方向B依次排布。示例地,第一按钮110a和第一内手柄171均位于方形壳体101上侧的中部(用户侧),且第一内手柄171位于第一按钮110a的正下方,第一输入端子141a和第一输出端子142a均位于方形壳体101下侧的边缘,且第一输入端子141a位于第一输出端子142a的左侧,第一合分闸机构与第一内手柄171并排设置并位于第一腔室的右上侧。如此,能够使得保护极102形成后进后出的接线形式,有效减小漏电断路器100在高度方向的尺寸,同时,第一输入端子141a和第一输出端子142a均采用卡接的接线形式,还能够减小漏电断路器100在长度方向的尺寸,便于实现漏电断路器100的小型化。
如图5和图6所示,在布设可断开中性极103时,可以使第二按钮110b和第二内手柄172均位于方形壳体101的一侧(第一表面),第二输入端子141b和第二输出端子142b位于方形壳体101相对的另一侧(第二表面),第二按钮110b、第二内手柄172、第二合分闸机构和第二输出端子142b沿第三方向C依次排布,第二输入端子141b和第二输出端子142b沿第二方向B依次排布。示例地,第二按钮110b和第二内手柄172均位于方形壳体101上侧的中部(用户侧),且第二内手柄172位于第二按钮110b的正下方,第二输入端子141b和第二输出端子142b均位于方形壳体101下侧的边缘,且第二输入端子141b位于第二输出端子142b的左侧,第二合分闸机构与第二内手柄172并排设置并位于第二腔室的右上侧。如此,能够使得可断开中性极103形成后进后出的接线形式,有效减小漏电断路器100在高度方向的尺寸,同时,第二输入端子141b和第二输出端子142b均采用卡接的接线形式,还能够减小漏电断路器100在长度方向的尺寸,便于实现漏电断路器100的小型化。方形壳体101可以为正方体,也可以为长方体,漏电断路器100整体呈方形结构,更加节省安装空间。
可选的,方形壳体101用于固定第一输入端子141a、第一输出端子142a、第二输入端子141b和第二输出端子142b的一侧密封设置。如此,一方面可以增加正负极之间的电气绝缘性能,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方形壳体101强度。
可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按钮110a与第一内手柄171之间通过第一连杆121a转动连接,第一内手柄171和第一合分闸机构之间通过第二连杆121b转动连接。
第一按钮110a、第一内手柄171和第一合分闸机构均转动设置于方形壳体101,第一连杆121a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按钮110a和第一内手柄171转动连接,如此,第一按钮110a可以通过第一连杆121a驱动第一内手柄171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同理,第二连杆121b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内手柄171和第一合分闸机构转动连接,如此,在第一内手柄171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合分闸机构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进而实现合闸或分闸。
如图3中的虚线所示,第一按钮110a、第一连杆121a、第一内手柄171、第二连杆121b和第一合分闸机构共同形成双四连杆结构,第一按钮110a只需旋转较小的角度(10°-40°),即可实现第一合分闸机构的正常分合操作,并使第一合分闸机构中的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的开距l1满足漏电断路器100的设计要求,有利于第一合分闸机构中动、静触头间的电气隔离。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按钮110b与第二内手柄172之间通过第三连杆122a转动连接,第二内手柄172和第二合分闸机构之间通过第四连杆122b转动连接。
第二按钮110b、第二内手柄172和第二合分闸机构均转动设置于方形壳体101,第三连杆122a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按钮110b和第二内手柄172转动连接,如此,第二按钮110b可以通过第三连杆122a驱动第二内手柄172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同理,第四连杆122b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内手柄172和第二合分闸机构转动连接,如此,在第二内手柄172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合分闸机构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进而实现合闸或分闸。
如图5中的虚线所示,第二按钮110b、第三连杆122a、第二内手柄172、第四连杆122b和第二合分闸机构共同形成双四连杆结构,第二按钮110b只需旋转较小的角度(10°-40°),即可实现第二合分闸机构的正常分合操作,并使第二合分闸机构中的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的开距l2满足漏电断路器100的设计要求,有利于第二合分闸机构中动、静触头间的电气隔离。
可选的,第一按钮110a和第二按钮110b均为平板按钮,平板按钮的表面在合闸状态下与方形壳体101的表面平行,如此,可以减小操作合分闸所需的空间,并使漏电断路器100的体积更小。
可选的,如图7所示,平板按钮的旋转角度为5°-30°。
当第一按钮110a和第二按钮110b均为平板按钮时,第一按钮110a和第二按钮110b的旋转角度均为5°-30°。以第一按钮110a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按钮110a在分闸状态时表面处于倾斜状态,在合闸状态时表面处于水平状态。第一按钮110a在分闸状态时表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按钮110a在合闸状态时表面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5°-30°。如此,在操作第一按钮110a合分闸的过程中,在第三方向C上所需的空间较小,减小了漏电断路器100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有利于漏电断路器100的小型化。
可选的,平板按钮在分闸状态下表面的最高点与平板按钮在合闸状态下表面的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d为3-8mm,如此,在操作第一按钮110a或第二按钮110b合分闸的过程中,在第三方向C上所需的空间较小,减小了漏电断路器100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有利于漏电断路器100的小型化。
可选的,第一按钮110a和第二按钮110b均为船型按钮,船型按钮包括相互连接的船型本体和延伸部,船型本体转动设置在方形壳体101内,延伸部与内手柄连接,船型本体的船身位置设有凹陷部,凹陷部伸出于方形壳体101的第一表面,延伸部位于船型本体上与凹陷部相对的一侧。
第一按钮110a和第二按钮110b还可以为船型按钮,船型按钮包括船型本体和连接在船型本体下表面的延伸部,船型本体上表面的中部凹陷设置,形成中间低两端高的船型结构。船型本体转动设置于方形壳体101,其上表面位于方形壳体101外部,以供合分闸操作,下表面与延伸部固定连接,延伸部与第一内手柄171或第二内手柄172连接,船型本体通过延伸部驱动第一内手柄171或第二内手柄17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合分闸机构或第二合分闸机构合、分闸。示例地,延伸部连接在船型本体下表面的中部。
可选的,如图5和图6所示,还包括线路板151,线路板151位于保护极102和可断开中性极103之间;可断开中性极103还包括用于判断合分闸机构工作状态的信号输出机构,信号输出机构包括设置在线路板151上的信号端口152、第一弹簧153、第一导电针154和第二导电针155,信号端口152位于方形壳体101的第一表面的边缘,信号端口152和第二按钮110b沿第二方向依次分布,第一弹簧153的一端与第一导电针154连接、另一端在自然状态下与第二导电针155接触,第二合分闸机构合闸,第二按钮110b驱动第一弹簧153与第二导电针155分离。
线路板151位于第二腔室内,保护极102和可断开中性极103之间。第一导电针154和第二导电针155分别通过线路板151内的铜丝与信号端口152实现电连接,第一弹簧153为使第一导电针154和第二导电针155电连接或断开的媒介,使形成的信号电路导通或断开。如图5所示,可断开中性极103处于分闸状态时,第一弹簧153的一端与第一导电针154固定连接、另一端在自然状态(不受外力的状态)下与第二导电针155接触,此时,信号电路导通,信号端口152将可断开中性极103的分闸信号输出到控制台;如图6所示,可断开中性极103处于合闸状态时,第一弹簧153的一端与第一导电针154固定连接、另一端在第二按钮110b的驱动下与第二导电针155分离,此时,信号电路断开,信号端口152将可断开中性极103的合闸信号输出到控制台。
布设时,可以使信号端口152位于方形壳体101上部的边缘,第二按钮110b的左侧,并使信号端口152露出于方形壳体101的外部;线路板151与第二合分闸机构沿第一方向A依次排布;第一导电针154、第一弹簧153和第二导电针155均位于线路板151上,其中,第二导电针155位于方形壳体101上部,线路板151上接近第二按钮110b的位置,第一导电针154位于第二导电针155的下方,第一弹簧153位于第一导电针154的左侧,第一弹簧153用于与第二导电针155接触的端部延伸至第二按钮110b的下方,如此,第二按钮110b逆时针转动时,即可下压该端部。
可选的,信号端口152内设有地址线,用以判断合分闸信号属于哪一个漏电断路器100。
可选的,如图5和图6所示,还包括线路板151,线路板151位于保护极102和可断开中性极103之间;可断开中性极103还包括漏电测试机构,漏电测试机构包括试验按钮156、第二弹簧157、第三导电针158和第四导电针159,试验按钮156位于方形壳体101的第一表面的边缘,第二按钮110b和试验按钮156沿第二方向依次分布,第二弹簧157的一端与第三导电针158连接、另一端在自然状态下与试验按钮156接触,试验按钮156伸入方形壳体101内部,试验按钮156驱动第二弹簧157与第四导电针159接触;第一输入端子141a通过电阻190与第四导电针159连接,第二输出端子142b通过第二合分闸机构与第二弹簧157连接。
请结合图8,线路板151位于第二腔室内,保护极102和可断开中性极103之间。第三导电针158和第四导电针159分别与线路板151电连接,第二弹簧157为使第三导电针158和第四导电针159电连接或断开的媒介,为漏电测试电路的一个断点;保护极102的第一输入端子141a通过电阻190与第四导电针159电连接,可断开中性极103的第二输出端子142b通过第二合分闸机构与第二弹簧157电连接,第二合分闸机构为漏电测试电路的另一个断点。漏电测试电路分别从第一输入端子141a和第二输出端子142b取电,只有当漏电断路器100合闸时,按压试验按钮156,才可以使漏电测试电路导通。
布设时,可以使试验按钮156位于方形壳体101上部,第二按钮110b的右侧,并使试验按钮156露出于方形壳体101的外部;线路板151与第二合分闸机构沿第一方向A依次排布;第三导电针158、第二弹簧157和第四导电针159均位于线路板151上,其中,第四导电针159位于测试按钮的下方、第二合分闸机构的上方,第二弹簧157位于测试按钮的右侧,第二腔室的右上角,第三导电针158位于第二弹簧157的下方,第二弹簧157用于与第四导电针159接触的端部延伸至试验按钮156的下方,如此,按压试验按钮156时,即可下压该端部。
可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保护极102还包括用于使第一合分闸机构分闸的短路保护脱扣器161和过载保护器162,第一合分闸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和第一静触头组件132a,第一输入端子141a与第一静触头组件132a连接,第一输出端子142a通过过载保护器162与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连接,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位于方形壳体101内沿第二方向上的一侧,过载保护器162远离第一输出端子142a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的中部,过载保护器162发热弯曲,驱动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向远离第一静触头组件132a的方向运动,短路保护脱扣器161和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沿第二方向依次分布,第一按钮110a、第一内手柄171、短路保护脱扣器161、第一静触头组件132a和输入端子沿第三方向依次分布。
第一输入端子141a与第一静触头组件132a连接,第一输出端子142a则通过过载保护器162与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连接,如此,在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与第一静触头组件132a接触时,第一导电回路接通;在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与第一静触头组件132a分离时,第一导电回路断开。在布设保护极102时,可以将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设置在方形壳体101的右上角,第一静触头组件132a设置在方形壳体101的中部,且第一静触头组件132a和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沿第二方向B依次排布。短路保护脱扣器161设置在方形壳体101的中部,第一内手柄171和第一静触头组件132a之间,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的左侧,过载保护器162和第一内手柄171分别设置在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相对的两侧,且过载保护器162位于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和第一输出端子142a之间,以提高布局的合理性。过载保护器162上端受热弯曲后推动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向远离第一静触头组件132a的方向运动,过载保护器162的上端提高至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的中部,使得力臂变短,并进一步压缩了漏电断路器100在高度方向的空间。示例地,过载保护器162通过软连接线与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和第一输出端子142a连接。
如图5和图6所示,可断开中性极103还包括用于使第二合分闸机构分闸的漏电保护脱扣器164,第二合分闸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动触头组件131b和第二静触头组件132b,第二输入端子141b与第二静触头组件132b连接,第二输出端子142b与第二动触头组件131b连接;短路保护脱扣器161和漏电保护脱扣器164、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和第二动触头组件131b、第一静触头组件132a和第二静触头组件132b分别沿第一方向依次分布,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第二输入端子141b与第二静触头组件132b连接,第二输出端子142b则与第二动触头组件131b连接,如此,在第二动触头组件131b与第二静触头组件132b接触时,第二导电回路接通;在第二动触头组件131b与第二静触头组件132b分离时,第二导电回路断开。在布设可断开中性极103时,可以将第二动触头组件131b设置在方形壳体101的右上角,与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并排的位置,第二静触头组件132b设置在方形壳体101的中部,与第一静触头组件132a并排的位置。漏电保护脱扣器164设置在壳体中部,第二内手柄172和第二静触头组件132b之间,第二动触头组件131b的左侧,与短路保护脱扣器161并排的位置。第一合分闸机构和第二合分闸机构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物料通用性更高。
可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保护极102还包括第一灭弧室181a和第一引弧板,第一灭弧室181a通过第一引弧通道与第一合分闸机构连通,第一按钮110a、第一内手柄171、第一合分闸机构、第一灭弧室181a和第一引弧板182a沿第三方向依次分布,第一灭弧室181a和第一引弧板182a位于第一输入端子141a和第一输出端子142a之间。
在布设保护极102时,可以使得第一按钮110a、第一内手柄171、第一合分闸机构、第一灭弧室181a和第一引弧板182a沿第三方向C依次排布,第一输入端子141a、第一灭弧室181a和第一输出端子142a沿第二方向B依次排布,第一合分闸机构和第一引弧板182a共同形成了跑弧通道,使第一合分闸机构中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的电弧沿跑弧通道顺利进入第一灭弧室181a。示例地,第一灭弧室181a位于第一输入端子141a的右侧,短路保护脱扣器161的下方,第一引弧板182a在方形壳体101的底部沿第二方向B延伸至靠近第一输出端子142a的位置,第一引弧板182a的端部上抬,以靠近第一合分闸机构的动触头。
如图5和图6所示,可断开中性极103还包括第二灭弧室181b、第二引弧板和零序电流互感器165,第二灭弧室181b通过第二引弧通道与第二合分闸机构连通,第二按钮110b、第二内手柄172、第二合分闸机构和第二灭弧室181b沿第三方向依次分布,第二输入端子141b、零序电流互感器165、第二灭弧室181b、第二引弧板182b和第二输出端子142b沿第二方向依次分布;第一导电回路和第二导电回路分别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165,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方形壳体101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互连通,连通处第二腔室内设有零序电流互感器165,第一腔室内的第一导电回路和第二腔室内的第二导电回路分别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165。在布设可断开中性极103时,可以使得第二按钮110b、第二内手柄172、第二合分闸机构和第二灭弧室181b沿第三方向C依次排布,第二输入端子141b、零序电流互感器165、第二灭弧室181b、第二引弧板182b和第二输出端子142b沿第二方向B依次排布,第二合分闸机构和第二引弧板182b共同形成了跑弧通道,使第二合分闸机构中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的电弧沿跑弧通道顺利进入第二灭弧室181b。示例地,第二灭弧室181b位于第二合分闸机构中静触头的右侧、动触头的下方,第二引弧板182b位于第二灭弧室181b和第二输出端子142b之间,第二引弧板182b的端部靠近第二合分闸机构的动触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壳体(101)、保护极(102)和可断开中性极(103),所述方形壳体(101)沿第一方向划分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保护极(102)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可断开中性极(103)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所述保护极(102)包括第一按钮(110a)、第一内手柄(171)、第一合分闸机构、第一输入端子(141a)和第一输出端子(142a),所述第一按钮(110a)经所述第一内手柄(171)驱动所述第一合分闸机构合闸或分闸,所述第一输入端子(141a)和所述第一输出端子(142a)分别与所述第一合分闸机构连接以形成第一导电回路;
所述可断开中性极(103)包括第二按钮(110b)、第二内手柄(172)、第二合分闸机构、第二输入端子(141b)和第二输出端子(142b),所述第二按钮(110b)经所述第二内手柄(172)驱动所述第二合分闸机构合闸或分闸,所述第二输入端子(141b)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子(142b)分别与所述第二合分闸机构连接以形成第二导电回路;
所述第一按钮(110a)和所述第二按钮(110b)并排设置在所述方形壳体(101)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输入端子(141a)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子(141b)、所述第一输出端子(142a)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子(142b)分别并排设置在所述方形壳体(101)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钮(110a)与所述第一内手柄(171)之间通过第一连杆(121a)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内手柄(171)和所述第一合分闸机构之间通过第二连杆(121b)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按钮(110b)与所述第二内手柄(172)之间通过第三连杆(122a)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内手柄(172)和所述第二合分闸机构之间通过第四连杆(122b)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钮(110a)和所述第二按钮(110b)均为平板按钮,所述平板按钮的表面在合闸状态下与所述方形壳体(101)的表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按钮的旋转角度为5°-3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按钮在分闸状态下表面的最高点与所述平板按钮在合闸状态下表面的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8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钮(110a)和所述第二按钮(110b)均为船型按钮,所述船型按钮包括相互连接的船型本体和延伸部,所述船型本体转动设置在所述方形壳体(101)内,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内手柄连接,所述船型本体的船身位置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伸出于所述方形壳体(101)的第一表面,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船型本体上与所述凹陷部相对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极(102)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第一合分闸机构分闸的短路保护脱扣器(161)和过载保护器(162),所述第一合分闸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和第一静触头组件(132a),所述第一输入端子(141a)与所述第一静触头组件(132a)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子(142a)通过所述过载保护器(162)与所述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连接,所述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位于所述方形壳体(101)内沿第二方向上的一侧,所述过载保护器(162)远离所述第一输出端子(142a)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的中部,所述过载保护器(162)发热弯曲,驱动所述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向远离所述第一静触头组件(132a)的方向运动,所述短路保护脱扣器(161)和所述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一按钮(110a)、所述第一内手柄(171)、所述短路保护脱扣器(161)、所述第一静触头组件(132a)和所述输入端子沿第三方向依次分布;
所述可断开中性极(103)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第二合分闸机构分闸的漏电保护脱扣器(164),所述第二合分闸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动触头组件(131b)和第二静触头组件(132b),所述第二输入端子(141b)与所述第二静触头组件(132b)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子(142b)与所述第二动触头组件(131b)连接;
所述短路保护脱扣器(161)和所述漏电保护脱扣器(164)、所述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和所述第二动触头组件(131b)、所述第一静触头组件(132a)和所述第二静触头组件(132b)分别沿第一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极(102)还包括第一灭弧室(181a)和第一引弧板,所述第一灭弧室(181a)通过第一引弧通道与所述第一合分闸机构连通,所述第一按钮(110a)、所述第一内手柄(171)、所述第一合分闸机构、所述第一灭弧室(181a)和所述第一引弧板(182a)沿第三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一灭弧室(181a)和所述第一引弧板(182a)位于所述第一输入端子(141a)和所述第一输出端子(142a)之间;
所述可断开中性极(103)还包括第二灭弧室(181b)、第二引弧板和零序电流互感器(165),所述第二灭弧室(181b)通过第二引弧通道与所述第二合分闸机构连通,所述第二按钮(110b)、所述第二内手柄(172)、所述第二合分闸机构和所述第二灭弧室(181b)沿第三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二输入端子(141b)、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165)、所述第二灭弧室(181b)、所述第二引弧板(182b)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子(142b)沿第二方向依次分布;
所述第一导电回路和所述第二导电回路分别穿过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165),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路板(151),所述线路板(151)位于所述保护极(102)和所述可断开中性极(103)之间;
所述可断开中性极(103)还包括用于判断所述合分闸机构工作状态的信号输出机构,所述信号输出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线路板(151)上的信号端口(152)、第一弹簧(153)、第一导电针(154)和第二导电针(155),所述信号端口(152)位于所述方形壳体(101)的第一表面的边缘,所述信号端口(152)和所述第二按钮(110b)沿第二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一弹簧(15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针(154)连接、另一端在自然状态下与所述第二导电针(155)接触,所述第二合分闸机构合闸,所述第二按钮(110b)驱动所述第一弹簧(153)与所述第二导电针(155)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路板(151),所述线路板(151)位于所述保护极(102)和所述可断开中性极(103)之间;
所述可断开中性极(103)还包括漏电测试机构,所述漏电测试机构包括试验按钮(156)、第二弹簧(157)、第三导电针(158)和第四导电针(159),所述试验按钮(156)位于所述方形壳体(101)的第一表面的边缘,所述第二按钮(110b)和所述试验按钮(156)沿第二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二弹簧(157)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导电针(158)连接、另一端在自然状态下与所述试验按钮(156)接触,所述试验按钮(156)伸入所述方形壳体(101)内部,所述试验按钮(156)驱动所述第二弹簧(157)与所述第四导电针(159)接触;
所述第一输入端子(141a)通过电阻(190)与所述第四导电针(159)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子(142b)通过所述第二合分闸机构与所述第二弹簧(157)连接。
CN202123339198.0U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漏电断路器 Active CN216902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39198.0U CN216902747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漏电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39198.0U CN216902747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漏电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02747U true CN216902747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209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39198.0U Active CN216902747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漏电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027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902747U (zh) 一种漏电断路器
CN211208317U (zh) 隔离真空断路器
CN210805670U (zh) 一种新型断路器设备
CN216902752U (zh) 一种漏电断路器
CN216902754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3936096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6902753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1150471U (zh) 液磁断路器
CN112053889B (zh) 一种具有隔离功能的真空断路器
CN219553546U (zh) 一种断路器
CN221125814U (zh) 一种基于无弧开关的电气保护设备
CN219873377U (zh) 断路器
CN219553558U (zh) 一种断路器双断点机构及断路器
CN206163445U (zh) 一种用于漏电断路器的外壳
CN202282273U (zh) 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引弧装置
CN217158089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CN216902765U (zh) 一种脱扣机构及断路器
CN216902722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7280489U (zh) 一种高压开关柜的转换开关
CN214012878U (zh) 断路器的灭弧系统
CN216054546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9738886U (zh) 一种防爆断路器旋钮式机构
CN216957820U (zh) 一种穹门形铆接线圆角开关
CN213691927U (zh) 一种双极断路器和具有该双极断路器的配电箱
CN220796612U (zh) 指示机构及漏电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