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22763U - 一种烹饪器具内锅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器具内锅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22763U
CN216822763U CN202123436773.9U CN202123436773U CN216822763U CN 216822763 U CN216822763 U CN 216822763U CN 202123436773 U CN202123436773 U CN 202123436773U CN 216822763 U CN216822763 U CN 216822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sensor
cooking utensil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367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李信合
方宇佳
周定锋
薛敬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367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22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22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227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内锅及烹饪器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内锅及烹饪器具,包括本体以及在本体底部外侧敷设的导磁层,导磁层上对应于本体的高温区设置有测温留白区,测温留白区内去除导磁材料,用于在测温留白区贴合本体设置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内锅及烹饪器具,能够精确且无滞后的测量内锅的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器具内锅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内锅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常用的电磁加热的锅具通常采用钢包铝多层覆底材料制造,即内锅为铝材料,锅底压铸一层不锈钢或其他可用于电磁感应加热的导磁层,现有的多层内锅基本都是采用锅底全覆盖方式,即在锅底区域压铸整块不锈钢或其他可用于电磁感应加热的金属;或者锅底区域熔射形成一层导磁层,其中,熔射又称热喷涂或喷焊,其基本原理是将材料(粉末或线材)加热熔化,在气体带送高速下冲击附着于底材(或工件)表面、堆积、凝固形成膜厚或涂层,达到防腐蚀、防锈、耐磨、润滑、表面粗糙化、吸附、绝缘、绝热等目的;熔射是表面处理中的一项特殊处理技术,用途广泛。
现有的电磁加热锅具通常都具有温度检测功能,根据温度检测的结果控制电磁信号以防锅具干烧时温度过高时损坏。一般情况下,在锅底设置温度传感器对锅底的温度进行测量,内锅和温度传感器中间存在一层导磁层,当加热时,热量从内锅底传导到导磁层,再到温度传感器的热传导路径较长,导致温度传感器测温滞后,测量精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内锅及烹饪器具,能够精确且无滞后的测量内锅的温度。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烹饪器具内锅,包括本体以及在本体底部外侧敷设的导磁层,导磁层上对应于本体的高温区设置有测温留白区,测温留白区内去除导磁材料,用于在测温留白区内贴合本体设置温度传感器。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本体底部包括平面部以及环绕平面部四周连接设置的弧形部,弧形部用于与本体的侧壁连接,导磁层覆设平面部和弧形部。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测温留白区的几何中心与平面部的几何中心位置重合。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测温留白区的面积大于或者等于温度传感器的测温面。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导磁层为铁导磁层或者不锈钢导磁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以及上述的烹饪器具内锅,所述烹饪器具内锅设置于煲体内部,烹饪器具内锅锅底外侧还设置有线圈盘,线圈盘上盘绕设置有电磁线圈,在线圈盘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烹饪器具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穿过第一通孔在测温留白区与本体接触。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线圈盘具有用于容纳烹饪器具内锅锅底的凹腔,凹腔与烹饪器具内锅锅底相匹配的弧度。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线圈盘设置电磁线圈的另一侧还设施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内嵌设磁条,固定支架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同心的第二通孔,固定支架与煲体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温度传感器远离本体的一侧还设置有弹性件和支撑件,支撑件用于支撑弹性件,支撑件与固定支架的外侧面固定连接,以使弹性件在测温留白区与本体紧密接触。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烹饪器具还包括电源和与电源连接的控制器,电源用于给线圈盘上的电磁线圈通电,控制器还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控制电源的启闭。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内锅,包括本体以及在本体底部外侧敷设的导磁层,导磁层上对应于本体的高温区设置有测温留白区,测温留白区内去除导磁材料,用于在测温留白区贴合本体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测温面直接与本体的高温区接触,能够精确且无滞后的测量内锅的温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内锅中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爆炸示意图。
图标:100-烹饪器具内锅;110-本体;111-平面部;112-弧形部;120-导磁层;121-测温留白区;200-煲体;300-线圈盘;320-第一通孔;400-温度传感器;410-弹性件;420-支撑件;500-固定支架;510-磁条;520-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我们的生活中,电磁加热锅经常被用来烹饪各种食物,为了防止电磁加热锅温度过高而损坏,现有的电磁加热锅通常具有高温保护功能,当温度内锅温度过高时关闭电源,但是,为了能够形成涡流对内锅加热,内锅外侧底部设置有导磁层120,温度传感器400通过导磁层120与内锅本体110接触,导致热量从内锅本体110到导磁层120,再到温度传感器400的热传导路径较长,导致温度传感器400测温滞后,测量精度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内锅100,如图1、图2所示,包括本体110以及在本体110底部外侧敷设的导磁层120,导磁层120上对应于本体110的高温区设置有测温留白区121,测温留白区121内去除导磁材料,用于在测温留白区121内贴合本体110贴合设置温度传感器400。
需要说明的是,本体110的高温区是指在电磁感应加热时,温度最高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电磁加热锅的内锅的底部设置有盘绕的电磁线圈,电磁线圈通入交变电流后会根据电磁感应原理产生垂直于电磁线圈所在面的交变的磁场,当导磁层120位于交变磁场中时,因为切割交变磁场线而在导磁层120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得导磁层120的原子高速无规则的运动,原子之间相互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因为导磁层120设置于本体110的底部外侧,导磁层120产生的热能传导至本体110,以使位于本体110内的食材加热。
盘绕的电磁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具有中间较为密集,周边较为稀疏的特点,也就是说,电磁线圈中心位置的磁场强度较大,导致位于电磁线圈中心位置上方处的导磁层120的原子运动较为剧烈,导致产生的热量较多,使得位于电磁线圈中心位置上方处的本体110温度较高,也就是本体110的高温区。当本体110的高温区与温度传感器400直接接触时,温度传感器400能够测试本体110高温区的温度。
对于本体110及导磁层120的材料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对于本体110,只要是能够快速导热,且高温稳定性较高的材料即可,示例的,本使用新型实施使用铝材质做成本体110,因为铝材质的内锅不仅具有快速导热、高温稳定性好的优点,而且铝材质相对较轻且易于成型,还能够减轻烹饪者烹饪时的劳动强度。对于导磁层120,只要能够在交变磁场中能够产生涡流即可,可以是铁,可以是不锈钢,还可以陶瓷等其他导磁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内锅100,包括本体110以及在本体110底部外侧敷设的导磁层120,导磁层120上对应于本体110的高温区设置有测温留白区121,测温留白区121内去除导磁材料,用于在测温留白区121内贴合本体110贴合设置温度传感器400,温度传感器400的测温面直接与本体110的高温区接触,能够精确且无滞后的测量内锅的温度。
可选的,如图1、图2所示,本体110底部包括平面部111以及环绕平面部111四周连接设置的弧形部112,弧形部112用于与本体侧壁连接,导磁层120敷设平面部111和弧形部112。
为了使得本体110平滑圆润,通常将本体110底部设置为包括平面部111和弧形部112,弧形部112用于连接平面部111和侧壁。为了实现加热面积增大,加热更均匀,本实用新型在本体110底部的平面部111和弧形部112均敷设导磁层120,当电磁线圈产生交变磁场时,弧形部112也同样位于交变磁场中,当弧形部112被敷设导磁层120后,弧形部112的导磁层120位于交变磁场中,因为切割交变磁场线而在弧形部112的导磁层120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得弧形部112的导磁层120中的原子高速无规则的运动,原子之间相互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使得弧形部112发热,从而增大了加热面积,进而使得加热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如图1所示,测温留白区121的几何中心与平面部111的几何中心位置重合。
因为平面部111设置于本体110的底部,平面部111的几何中心即为本体110底部的几何中心,当测温留白区121的几何中心与平面部111的几何中心位置重合时,温度传感器400通过测温留白区121与本体110接触,也就是温度传感器400与本体110底部的几何中心接触,能够精确的测试内锅底部的温度。
其中,所述测温留白区121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温度传感器400的测温面,为了使得温度传感器400测量的温度信号能够反应本体110的真实温度,要使得温度传感器400的测温面完全与本体110接触,将测温留白区121的面积设置的等于温度传感器400的测温面,而在实际使用中,温度传感器400的测温面与测温留白区121的不能精确对准,所以可以将测温留白区121的面积设置的稍大,以使在温度传感器400稍有偏移时,测温面也能够与本体110接触。
可选的,导磁层120为铁导磁层120或者不锈钢导磁层120。
铁的导磁性较好,而且铁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的元素,比较容易获取,成本较低,本实用新型采取熔射工艺,将铁粉敷设于本体110的底部。需要说明的是,因为铁自身比较容易发生锈蚀现象,所以,通常在铁导磁层120外侧会再敷设一层保护层,保护层可以是铝层或者是防锈漆层,以达到良好的耐水腐蚀性能。采用铁导磁层能够节约成本,导磁性较好可以提高烹饪器具的发热效率。
不锈钢相对于铁来说,比较不容易生锈,而且具有一定的导磁性,也可以采用熔射工艺,将不锈钢敷设于本体110的底部。因为不锈钢不容易生锈,所以敷设不锈钢后即可,可以简化烹饪器具内锅100的生产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烹饪器具,如图3所示,包括煲体200以及上述的烹饪器具内锅100,所述烹饪器具内锅100设置于煲体200内部,烹饪器具内锅100的锅底外侧还设置有线圈盘300,线圈盘300上盘绕设置有电磁线圈,在线圈盘30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320,烹饪器具还包括温度传感器400,温度传感器400穿过第一通孔320在测温留白区121与本体110接触。
电磁线圈通入交变电流后,根据电磁感应原理产生垂直于电磁线圈所在面的交变磁场,导磁层120位于交变磁场中,切割交变磁场线而在导磁层120产生交变电流,即涡流,涡流使得导磁层120发热,进而将热量传递至本体110,以使位于本体110内的石材加热。温度传感器400与本体110接触检测本体110的温度,能够精确且无滞后的测量内锅的温度。
其中,线圈盘300用于固定电磁线圈,电磁线圈用于在通入交变电流时产生交变磁场,导磁层120切割磁场线产生涡流发热,为了使得导磁层120能够发出更多的热量,电磁线圈要尽可能的靠近导磁层120,而温度传感器400需要在测温留白区121与本体110接触,所以在线圈盘300上设置第一通孔320,温度传感区穿过第一通孔320与本体110接触。既满足了电磁线圈靠近导磁层120,也能满足温度传感器400与本体110直接接触。
可选的,如图3所示,线圈盘300具有用于容纳烹饪器具内锅100锅底的凹腔,凹腔与烹饪器具内锅100的锅底相匹配的弧度。
线圈盘300具有用于容纳内锅锅底的凹腔时,电磁线圈盘300绕设置于线圈盘300的一侧,使得电磁线圈所在的面呈现凹腔,这样电磁线圈与内锅锅底弧度走向一致,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线与内部可以很好的匹配,磁场线可以均匀的穿过内锅锅底,使得加热面积增大,使得位于本体110内的实物加热均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如图3所示,线圈盘300设置电磁线圈的另一侧还设施有固定支架500,固定支架500内嵌设磁条510,固定支架500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320同心的第二通孔520,固定支架500与煲体200固定连接。
固定支架500与煲体200固定连接以形成腔体,腔体内设置烹饪器具内锅100、电磁线圈和线圈盘300,固定支架500为内部含有多个孔洞的平面结构,多个孔洞内部设置有磁条510,使得磁条510嵌设于固定支架500内部,电磁线圈发出的磁场线向外散射,设置于电磁线圈另一侧的磁条510用于引导磁场线向烹饪器具内锅100方向集中,从而使得磁场强度增大,进而提高烹饪器具的发热强度。而且固定支架500与磁条510同层设置,还可以减小烹饪器具的体积。
可选的,如图3所示,温度传感器400远离本体110的一侧还设置有弹性件410和支撑件420,支撑件420用于支撑弹性件410,支撑件420与固定支架500的外侧面固定连接,以使弹性件410在测温留白区121与本体110紧密接触。
支撑件420与固定支架500固定连接,弹性件410设置于固定之间与温度传感器400之间,使得弹性件410处于压缩状态,具备一定的弹性势能,而支撑件420与固定支架500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弹性件410的弹性势能朝向温度传感器400,使得温度传感器400向上,从而与本体110紧密接触。弹性件410与本体110紧密接触使得温度传感器400测量的数据有效,而且测量的数据更接近本体110的真实温度,使得测量的数据更精确。
其中,弹性件410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可以是压簧,可以是弹片,也可以是扭簧,对于不同的弹性件410,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弹性件410的具体形式具体设定,示例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压簧作为弹性件410,将压簧的一端与支撑件420固定,另一端与温度传感器400固定,当烹饪器具内锅100放置于煲体200内时,本体110对温度传感器400施加一定的压力,而压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使得温度传感器400与本体110紧密接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电源和与电源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还与温度传感器400电连接,电源用于给线圈盘上的电磁线圈通电,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400的温度信号控制电源的启闭。
烹饪器具可以用于多种方式的烹饪,有时需要保温,控制器分别与电源和温度传感器400连接,当温度传感器400的温度信号高于高温阈值时,控制器控制电源关闭;当温度传感器400的温度信号低于低温阈值时,控制器控制电源开启,为电磁线圈通入交变电流。另外,当烹饪器具空锅干烧时,导致内部温度过高,当温度传感器400的温度信号高于某一特定高温时,控制器控制电源关闭,停止为电磁线圈通电。温度传感器400直接与本体110直接,测量本体110的温度,能够实时的测试本体110的温度,防止烹饪器具干烧而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内锅,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以及在本体底部的外侧覆设的导磁层,所述导磁层上对应于本体的高温区设置有测温留白区,所述测温留白区内去除导磁材料,用于在所述测温留白区内贴合本体设置温度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底部包括平面部以及环绕所述平面部四周连接设置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用于与所述本体的侧壁连接,所述导磁层覆设于所述平面部和所述弧形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留白区的几何中心与所述平面部的几何中心位置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留白区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测温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层为铁导磁层或者不锈钢导磁层。
6.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煲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内锅,所述烹饪器具内锅设置于所述煲体内部,所述烹饪器具内锅锅底外侧还设置有线圈盘,所述线圈盘上盘绕设置有电磁线圈,在所述线圈盘上设置有第一通孔,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测温留白区与本体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烹饪器具内锅锅底的凹腔,所述凹腔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锅底相匹配的弧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设置电磁线圈的另一侧还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内嵌设磁条,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同心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煲体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远离所述本体的一侧还设置有弹性件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固定支架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弹性件,以使所述弹性件在所述测温留白区与本体紧密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和与电源连接的控制器,所述电源用于给所述线圈盘上的电磁线圈通电,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控制电源的启闭。
CN202123436773.9U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烹饪器具内锅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6822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36773.9U CN216822763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烹饪器具内锅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36773.9U CN216822763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烹饪器具内锅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22763U true CN216822763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115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36773.9U Active CN216822763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烹饪器具内锅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227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54966B2 (ja) 調理器具の温度検出を可能にするホブ
WO2009146663A1 (zh) 一种厨具的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和控制方法及一种电磁炉
TWI495399B (zh) 可增加加熱範圍之電磁感應加熱裝置
CN102680128A (zh) 一种非接触式测温方法及利用该测温方法的装置
CN101484053B (zh) 能够通过烹调板检测温度的烹饪物件
CN216822763U (zh) 一种烹饪器具内锅及烹饪器具
KR20090026120A (ko) 전자조리기용 용기
CN108618562A (zh) 一种防干烧的智能炖煮器
CN201658229U (zh) 一种可用多种方式加热的陶瓷锅具
CN108347796A (zh) 一种低温烹饪用的电磁感应加热炊具
CN103596309A (zh) 高效电磁电热加热器及其制作方法
KR102016764B1 (ko) 다열 인덕션 레인지
CN201691660U (zh) 锅具
CN210249495U (zh) 一种具有双层真空保温锅套的电饭煲
CN206861632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炊具
CN109916993A (zh) 一种检测方法、装置、家电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scual et al. Self-protection systems for domestic induction heating based on ferromagnetic materials with low Curie temperature
JP2002051906A (ja) Ih調理器による加熱を可能にしたアルミ箔材料及びこのアルミ箔材料を用いて成形したアルミ箔材料製食品用容器
CN217154257U (zh) 一种节能智能电磁炉
CN212108522U (zh) 一种电磁炉锅体
CN109140543A (zh) 一种电磁加热炊具的降噪方法
CN211155145U (zh) 电磁炉锅具及电磁炉炊具
CN108338661A (zh) 一种智能炖煮器
CN208892179U (zh) 一种保温杯杯体及保温杯
CN207627025U (zh) 一种电磁炉锅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