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92179U - 一种保温杯杯体及保温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温杯杯体及保温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92179U
CN208892179U CN201820858746.XU CN201820858746U CN208892179U CN 208892179 U CN208892179 U CN 208892179U CN 201820858746 U CN201820858746 U CN 201820858746U CN 208892179 U CN208892179 U CN 208892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cup
metal layer
magnetic induction
induction loop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5874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劲平
齐飞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mutual Frequenc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Sinohit Technology Co Ltd Mutual Frequenc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Sinohit Technology Co Ltd Mutual Frequency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Sinohit Technology Co Ltd Mutual Frequency
Priority to CN20182085874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92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92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921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保温杯杯体,包括:所述保温杯杯体的表面底侧设有金属层;其中,所述保温杯杯体被所述金属层覆盖的区域为非金属材质;所述金属层中的金属为相对磁导率小于10的金属;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50微米以内;所述金属层与磁感线圈相匹配,以使所述金属层形成感应涡流并发热。通过在保温杯杯体底部设置可与磁感线圈相匹配的金属层,使得保温杯置于磁感线圈的有效磁场范围内时即可实现无线感应加热和保温,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保温杯,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保温杯杯体及保温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温杯杯体及保温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家用电器越来越多,人们常用的保温杯便是其中之一。然而,现在的保温杯多以保温为主,但是保温功能再强也无法避免散热。同时,当利用保温杯冲泡茶叶等浸泡物时,水温若不够将给用户带来较差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温杯杯体和一种保温杯,解决现有的保温杯无法加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温杯杯体,包括:
所述保温杯杯体的表面底侧设有金属层;其中,所述保温杯杯体被所述金属层覆盖的区域为非金属材质;所述金属层中的金属为相对磁导率小于10 的金属;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50微米以内;所述金属层与磁感线圈相匹配,以使所述金属层形成感应涡流并发热。
其中,所述金属层为单一金属层。
其中,所述金属层为合金层。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保温杯,包括:
如上文所述的保温杯杯体;
与电源相连,内部包括磁感线圈的加热底座。
其中,所述保温杯还包括:
包含指示灯,用于隔热的托盘;所述指示灯在所述托盘位于所述加热底座上方时发亮。
其中,所述磁感线圈具体为基于互频磁能加热的磁感线圈。
其中,还包括:
包含指示灯,用于隔热的托盘;所述指示灯在所述托盘位于所述加热底座上方时发亮。
其中,所述保温杯还包括:
设于所述加热底座与所述保温杯杯体之间的二次谐振体。其中,所述托盘还包括:
用于调节加热功率的旋钮。
其中,所述磁感线圈包括与对应的谐振器串联或并联的驱动电感线圈。
其中,所述加热底座还包括:
与所述电源相连,用于根据设定频率的交流电信号与所述金属层、所述磁感线圈和所述谐振器形成谐振状态的发射电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保温杯杯体,包括:所述保温杯杯体的表面底侧设有金属层;其中,所述保温杯杯体被所述金属层覆盖的区域为非金属材质;所述金属层中的金属为相对磁导率小于10的金属;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50微米以内;所述金属层与磁感线圈相匹配,以使所述金属层形成感应涡流并发热。通过在保温杯杯体底部设置可与磁感线圈相匹配的金属层,使得保温杯置于磁感线圈的有效磁场范围内时即可实现无线感应加热和保温,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保温杯,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杯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杯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保温杯杯体的表面底侧设有金属层100;其中,保温杯杯体被金属层100 覆盖的杯底为非金属材质;金属层100中的金属为相对磁导率小于10的金属;金属层100的厚度为50微米以内;金属层100与磁感线圈相匹配,以使金属层100形成感应涡流并发热。
金属层100,用于以磁感线圈相匹配,置于磁场中的金属层100将会形成感应涡流并发热,进而起到加热和保温的作用。
金属层100需要置于保温杯底面表面,可以置于内表面,亦可以设于外表面。在此不限定金属层100与保温杯底面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电镀等。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保温杯杯体中至少被金属层100覆盖的区域需要为非金属材质,避免影响磁感线圈和金属层100之间的电磁感应加热过程。
此外,对于金属层100的金属种类亦不作限定。可以为纯金属,亦可以为金属合金,只要其相对磁导率小于10即可。经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层的厚度超薄时,磁导率发生相反方向的变化,因此对于铝等磁导率较低的金属或合金,可以将其应用至本实用新型。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相当磁导率小于10,实际上本申请针对的很多金属相对磁导率接近1,例如金属铂略大于1,银、铜等均小于1,只有合金的相对磁导率通常大于1。
金属层100的材质组成可以是一种金属材料,如金、铝、铜等,也可以为由几种金属组合而成的合金材料。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于其他在特定情况下同样可产生涡流的相对磁导率低的金属或者合金,例如金、铝或其合金,还有铂金等。进一步的,金属层100的材质、厚度等参数的选取也应根据进行大量实验择优。经实验测试,铝箔在磁感线圈工作频率为30Khz,厚度在10um左右效率最高,产生涡流效果最明显,则使用金属铝层时应当尽可能使其厚度为10um左右。经试验论证,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金属层100的厚度均为50um以内时方可产生最佳涡流效果。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金属层的材质在金属层100置于保温杯内表面时需要为食品级金属,对于不适宜用于食品的金属例如银等,虽然其可实现加热功能,但因其属于重金属,对于人体危害较大,因此不可直接与液体相接触。但此时可将金属层100设于保温杯内部或者保温杯底部外表面。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保温杯,参见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杯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保温杯杯体;
与电源相连,内部包括磁感线圈的加热底座。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保温杯还可以包括:
包含指示灯,用于隔热的托盘200;该指示灯在托盘位于加热底座上方时发亮。
加热底座,图2中未示出,可以嵌于桌体内部或者置于桌体下表面,其中主要包括磁感线圈,加热底座中每个磁感线圈的面积应与该保温杯杯底尺寸相适应,通常与保温杯杯体尺寸相同,当然也可适当略小或略大,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上文针对的是单独一个保温杯。加热底座还可以包括多组磁感线圈,此时,一个加热底座可同时对多个保温杯组件进行加热。当然,加热底座并非只能置于桌面下方或嵌于桌体内部,可以直接与保温杯杯体近距离甚至直接接触使用,在此不作限定。
托盘200的作用一是用来隔热,尤其是当金属层100置于保温杯底部外表面时加热的同时会对桌子加热。而是用于指示保温杯的位置,当加热底座置于桌面下方或嵌于桌体内部时,加热底座处于外表不可见状态,此时需要参照物以指示正确的位置。托盘200上的指示灯可以用于托盘位于加热底座上方时发亮,或者设置不同颜色的灯光以示不同状态,例如绿灯代表处于正确位置,红灯代表位置不够准确等,在此不作限定。
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磁感线圈具体为基于互频磁能加热的磁感线圈。
金属层100与磁感线圈形成感应涡流发热的过程采用了“互频”技术,“互频”技术是基于“互频非辐射原理”的一种加热技术。所谓“互频非辐射原理”,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物体之间自然形成内动力机理闭环系统,根据固有频率变化率自动响应,影响前后固有频率正弦波形产生叠加,形成增量变化率。“互频”现象本质为反应了物体之间感知、认知、交流的正弦波叠加状态及其自然、生物双重波动属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磁感线圈可以为常见的标准的线圈盘,也可以是基于互频磁能加热的特殊发射磁感线圈。这种特殊发射磁感线圈包括磁性材料模块和电感组,二者通过物理结合方式组合。电感组由一种铜材料制成,主要应用形式为丝包线或者漆包线,也是一种电磁线。磁性材料模块,是一种复合氧化物烧结体非金属磁性材料,又叫铁氧体磁性材料,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
本实施例通过在杯子内表面的底部设置金属层100,利用嵌于桌体或置于桌体下方的加热底座对金属层100实现感应加热。其中,杯底被金属层100 所覆盖的区域需要为非金属材质,以避免对金属层100的电磁感应加热过程产生干扰。
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优选的实施例,保温杯还可以包括:
设于加热底座与保温杯杯体之间的二次谐振体。
当桌体较厚时,可以在托盘中加热二次谐振体,用于提高电磁感应强度,实际上是增加了金属层100的受感应距离。当然还可以有其他提高电磁感应距离以实现提高电磁感应强度的装置,在此不作限定。
优选的,可以将二次谐振体设于托盘200内部,与托盘200形成一体式结构。
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托盘200还包括:
用于调节加热功率的旋钮。
在托盘上设置旋钮可使得用户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功率对保温杯进行加热,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磁感线圈包括与对应的谐振器串联或并联的驱动电感线圈。
可以理解的是,加热底座中还可以包括发射电路。发射电路与电源相连,用于根据设定频率的交流电信号与金属层100、磁感线圈和谐振器形成谐振状态。该发射电路可以是常用的标准发射电路,也可以为基于互频磁能加热的特殊电路模块。
在此对发射电路的具体谐振方式不作限定,可以为串联谐振,亦可以为并联谐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保温杯杯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保温杯杯体的表面底侧设有金属层;其中,所述保温杯杯体被所述金属层覆盖的区域为非金属材质;所述金属层中的金属为相对磁导率小于10的金属;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50微米以内;所述金属层与磁感线圈相匹配,以使所述金属层形成感应涡流并发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杯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为单一金属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杯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为合金层。
4.一种保温杯,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保温杯杯体;
与电源相连,内部包括磁感线圈的加热底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感线圈具体为基于互频磁能加热的磁感线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包含指示灯,用于隔热的托盘;所述指示灯在所述托盘位于所述加热底座上方时发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杯还包括:
设于所述加热底座与所述保温杯杯体之间的二次谐振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还包括:
用于调节加热功率的旋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感线圈包括与对应的谐振器串联或并联的驱动电感线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底座还包括:
与所述电源相连,用于根据设定频率的交流电信号与所述金属层、所述磁感线圈和所述谐振器形成谐振状态的发射电路。
CN201820858746.XU 2018-06-04 2018-06-04 一种保温杯杯体及保温杯 Active CN208892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58746.XU CN208892179U (zh) 2018-06-04 2018-06-04 一种保温杯杯体及保温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58746.XU CN208892179U (zh) 2018-06-04 2018-06-04 一种保温杯杯体及保温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92179U true CN208892179U (zh) 2019-05-24

Family

ID=66566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58746.XU Active CN208892179U (zh) 2018-06-04 2018-06-04 一种保温杯杯体及保温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921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28986U (zh) 一体化无油烟节能电磁炒锅
CN208892179U (zh) 一种保温杯杯体及保温杯
CN201363799Y (zh) 一种带有发热件的陶瓷或玻璃容器
CN2824773Y (zh) 陶瓷锅具
CN201316141Y (zh) 一种感应式锅具
CN201658229U (zh) 一种可用多种方式加热的陶瓷锅具
CN108158388A (zh) 一种可加热器皿及一种可加热器皿组件
CN109479348A (zh) 加热装置、其用途和工具
CN208158928U (zh) 一种电饭煲
CN102397003A (zh) 保温节能的电磁感应电热锅
CN208909703U (zh) 一种电饭煲组件和电饭煲
CN105737217A (zh) 多用电磁炉
CN210249495U (zh) 一种具有双层真空保温锅套的电饭煲
CN102118894A (zh) 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产生加热效应的容器
CN204427773U (zh) 厨房电热器具的加热容器及设有该加热容器的食品加工机
CN202069470U (zh) 一种电饭煲内锅
CN212178987U (zh) 电暖器
CN202335758U (zh) 保温节能的电磁感应电热锅
CN206094200U (zh) 一种保温型高能效电磁炉
CN201976279U (zh) 利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产生加热效应的容器
CN208693017U (zh) 烹饪器具的盖体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08952171U (zh) 凹面电磁炉及其电磁线圈组件
CN201219816Y (zh) 一种新型陶瓷煲
CN201557962U (zh) 电磁灶用非金属容器
CN205831615U (zh) 釜形聚能内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21

Address after: 250000 Shandong Province Zhangqiu District Shuangshan Street Office Mingshu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Mining Group Industrial Park Pioneer Road 2357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Building 236

Patentee after: Ji'nan mutual Frequenc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30000 High-tech CBD at the junction of Bocai Road and Xueyuan Street, Changchun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Jili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chun sinohit Technology Co. Ltd. mutual frequ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