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52171U - 凹面电磁炉及其电磁线圈组件 - Google Patents

凹面电磁炉及其电磁线圈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52171U
CN208952171U CN201821367748.5U CN201821367748U CN208952171U CN 208952171 U CN208952171 U CN 208952171U CN 201821367748 U CN201821367748 U CN 201821367748U CN 208952171 U CN208952171 U CN 208952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ave surface
electromagnetic oven
platform
insulating layer
magnetic str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6774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鹏
刘文亮
曹玲玲
赖明亮
阮守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Xin Jing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Xin Jing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Xin Jing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Xin Jing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6774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52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52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521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 Magnetic Treatment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凹面电磁炉及其电磁线圈组件;该电磁线圈组件(3)包括平台线圈部(31)以及螺旋上升绕制的螺旋线圈部(32);平台线圈部(31)与螺旋线圈部(32)电性连接;平台线圈部(31)包括多层盘状线圈件,该多层盘状线圈件层叠电连接设置,并形成平台。本实用新型的凹面电磁炉及其电磁线圈组件设计巧妙,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凹面电磁炉及其电磁线圈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加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凹面电磁炉及其电磁线圈组件。
背景技术
我国烹饪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圆底锅为最常用的烹饪器具之一。近现代,随着电能在烹饪领域的应用,诞生了许多烹饪用电器设备,其中,电磁炉因无需明火加热,热效率高等优点而普遍应用于家庭厨房中。电磁炉通常为平面电磁炉;为适用我国传统的圆底锅,相关厂商研制出凹面电磁炉。然而,现有的凹面电磁炉存在加热位置不适当的问题;具体来说,平面电磁炉采用平绕的电感线圈,线圈中心的磁感应强度最小,沿径向逐渐增大,过了峰值后,沿径向逐渐减小,见于《平板式感应加热线圈磁场的分布特性》(薛萍,孙浩等,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5);与此同时,由线圈磁感应所产生的涡流会以相应方式分布在对应锅体上,这样,平绕的电感线圈会在被加热的锅体中心产生加热不良的盲区。凹面电磁炉的加热也存在与该平面电磁炉相同的问题。凹面电磁炉加热对应的圆底锅时,会出现圆底锅的中心凹部还没热,其中上方的周沿已经很热的现象。因圆底锅中心凹部位于锅具最低点,油量较少时,圆底锅中心凹部不直接受热,油温需要靠锅具周沿的温度传递过来,所以,相比于平面电磁炉,凹面电磁炉的加热效果不令人满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凹面电磁炉及其电磁线圈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磁线圈组件,该电磁线圈组件包括平台线圈部以及螺旋上升绕制的螺旋线圈部;平台线圈部与螺旋线圈部电性连接;
平台线圈部包括多层盘状线圈件;该多层盘状线圈件层叠电连接设置,并形成平台。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电磁线圈组件中,所述平台呈蜂窝状,每层盘状线圈件为采用交叉绕制方式自锁形成的环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凹面电磁炉,包括用于在通电时产生交变磁场以使处于该交变磁场中的导体制品发热、如上所述的电磁线圈组件、与所述电磁线圈组件连接以用于形成LC谐振电路的谐振电容器;
凹面电磁炉还包括位于电磁线圈组件上方的凹面支撑体,平台线圈部设置在凹面支撑体凹部下方;螺旋线圈部沿着凹面支撑体外周面螺旋上升绕制;
凹面电磁炉还包括设置在凹面支撑体下方并轴向插设于平台线圈部中的磁芯。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凹面电磁炉中,电磁线圈组件与凹面支撑体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采用云母片或者绝缘布;凹面支撑体和第一绝缘层紧贴设置,电磁线圈组件紧贴第一绝缘层设置。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凹面电磁炉中,凹面支撑体采用微晶玻璃板、陶瓷板或者玻璃板。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凹面电磁炉中,凹面电磁炉包括共面的多条第一磁条,该多条第一磁条绕磁芯轴向呈放射状设置,并且该多条第一磁条位于平台线圈部的下方;
第一磁条与平台线圈部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第二绝缘层采用云母片或者绝缘布。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凹面电磁炉中,凹面电磁炉还包括多条第二磁条,该多条第二磁条绕磁芯轴向呈放射状设置,并且第二磁条沿凹面支撑体的轴截面设置,并位于螺旋线圈部下方。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凹面电磁炉中,第二磁条与螺旋线圈部之间设置有第三绝缘层;第三绝缘层采用云母片或者绝缘布。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凹面电磁炉中,凹面电磁炉还包括壳体;该壳体顶面开设有容纳孔,从而在容纳孔的周缘处形成限制部;壳体上形成有位于限制部下方的多个安装架;凹面电磁炉还包括用于支撑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的凹形保护外框;每一安装架通过螺杆与保护外框的周缘部连接;凹面电磁炉还包括螺纹连接在螺杆上、用于将保护外框的周缘部与安装架锁死固定,以使保护外框通过力的传递将凹面支撑体的周缘部抵压在限制部底面上的螺母;保护外框和凹面支撑体配合将其间的第二磁条、第三绝缘层、螺旋线圈部以及第一绝缘层夹紧固定。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凹面电磁炉中,保护外框和凹面支撑体还配合将其间的第一磁条、第二绝缘层、平台线圈部以及第一绝缘层夹紧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凹面电磁炉及其电磁线圈组件对凹面电磁炉的电磁线圈组件的形状进行设计,使得位于凹面电磁炉凹部处的平台线圈部采用多层盘状线圈件层叠电连接设置,并使位于凹面电磁炉凹面外周面处的螺旋线圈部自与平台线圈部的连接处沿着凹面电磁炉的凹形外周面螺旋上升绕制设置;通过这种设计,使得凹面电磁炉所产生的热量集中在其凹部处,并逐步向上传递。本实用新型的凹面电磁炉设计巧妙,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凹面电磁炉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凹面电磁炉的结构爆炸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凹面电磁炉的另一结构爆炸图;
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凹面电磁炉的截面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所示的凹面电磁炉的电磁线圈组件、第二磁条以及第一磁条的布置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所示的凹面电磁炉的电磁线圈组件的平台线圈部绕制结构图;
图7示出了图1所示的凹面电磁炉的磁力线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凹面电磁炉存在加热位置不适当的问题,当采用现有凹面电磁炉对圆底锅进行加热时,会出现圆底锅的凹部还没热,其中上方的周沿已经很热的现象,这会影响烹饪效果。本实用新型就该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思路是:对凹面电磁炉的电磁线圈组件的形状进行设计,使得位于凹面电磁炉凹部处的平台线圈部采用多层盘状线圈件层叠电连接设置,并使位于凹面电磁炉凹面外周面处的螺旋线圈部自与平台线圈部的连接处沿着凹面电磁炉的凹形外周面螺旋上升绕制设置;通过这种设计,使得凹面电磁炉所产生的热量集中在其凹部处,并逐步向上传递。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更为清楚,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6所示,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凹面电磁炉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凹面电磁炉的结构爆炸图;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凹面电磁炉的另一结构爆炸图;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凹面电磁炉的截面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1所示的凹面电磁炉的电磁线圈组件、第二磁条以及第一磁条的布置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1所示的凹面电磁炉的电磁线圈组件的平台线圈部绕制结构图。电磁线圈组件3包括平台线圈部31以及螺旋上升绕制的螺旋线圈部32;平台线圈部31与螺旋线圈部32电性连接;平台线圈部31包括多层盘状线圈件,该多层盘状线圈件层叠电连接设置,并形成平台。当对电磁线圈组件3通以交变电流时,通过采用平台线圈部31,可以在其垂直上方形成一个感应加热的位置,从而避免现有凹面电磁炉无法对圆底锅中心凹部加热的问题。这里,平台整体采用蜂窝绕制,减少电容效应,提高高频性能。同时,每层盘状线圈件为采用交叉绕制方式自锁形成的稳定环状结构。凹面电磁炉包括用于在通电时产生交变磁场以使处于该交变磁场中的导体制品10发热、如上所述的电磁线圈组件3、与所述电磁线圈组件3连接以用于形成LC谐振电路的谐振电容器(图中未示出);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凹面电磁炉还包括位于电磁线圈组件3上方的凹面支撑体1,平台线圈部31设置在凹面支撑体1凹部下方;螺旋线圈部32沿着凹面支撑体1外周面螺旋上升绕制。螺旋线圈部32紧贴凹面支撑体1外周面密绕。电磁线圈组件3使导体制品10发热的现象是采用了涡流发热原理,具体来说,当电磁线圈组件3通电后,导体制品10内部产生感应的涡流电流,并由此产生电阻热。在这一过程中,电磁线圈组件3实现了对导体制品10的非接触式加热。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流过电磁线圈组件3的电流为脉冲电流或者交变电流。进一步地,导体制品10通常采用圆底锅;在使用时,圆底锅支撑设置在凹面支撑体1上;如图7所示,图7示出了图1所示的凹面电磁炉的磁力线分布示意图。由于螺旋线圈部32沿着凹面支撑体1外周面螺旋上升绕制,一般采用单层平绕方式,其磁力线分布具有以下特点:越靠近线圈,磁感应强度越大,而在线圈内部圆心处磁感应强度最小;其体现的效果就是电磁线圈组件3的中央部分不会对圆底锅锅底产生涡流热。同时,由于平台线圈部31采用多层盘状线圈件层叠电连接设置,这样,其磁力线向中央集中,这样,电磁线圈组件3的中央部分会对圆底锅锅底产生对应集中的涡流热;这样,通过多层绕制设置的平台线圈部31,能够重点对圆底锅的凹部进行加热,以使凹面电磁炉所产生的热量集中在圆底锅凹部,并逐步向上传递。
进一步地,凹面支撑体1采用微晶玻璃板;可以理解,凹面支撑体1还可以采用陶瓷板、玻璃板等。此外,为了保证电磁线圈组件3的绝缘良好,电磁线圈组件3与凹面支撑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2采用云母片或者绝缘布,在这里,云母片或者绝缘布的厚度采用0.1mm-0.8mm,绝缘布优选耐温超过200℃。在这里,凹面支撑体1和第一绝缘层2紧贴设置,电磁线圈组件3(尤其是螺旋线圈部32)紧贴第一绝缘层2设置,从而使凹面电磁炉在使用时,圆底锅与电磁线圈组件3之间的距离更小,进而增大圆底锅的电磁感应面积。
进一步地,凹面电磁炉还包括设置在凹面支撑体1下方并轴向插设于平台线圈部31中的磁芯8。具体来说,磁芯8插设于由多层盘状线圈件层叠设置所形成的平台中部。在这里,磁芯8采用圆柱形,可以理解,还可以采用棱柱形,或者类似形状;其材料通常使用铁氧体,也可采用多层矽钢片或者坡莫合金等高导磁率材料;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磁芯8截面直径为6mm~20mm,其长度与平台线圈部31的高度适配,可以高出平台线圈部5mm~15mm,这样能够便于磁芯8散热;平台线圈部31通常绕制2~5层,平台线圈31绕制宽度在20mm~100mm,如图2所示。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凹面电磁炉包括共面的多条第一磁条7,该多条第一磁条7绕磁芯8轴向呈放射状设置,并且该多条第一磁条7位于平台线圈部31的下方。当圆底锅距离线圈表面越近,磁感应强度越强,但当圆底锅渐渐远离线圈表面,因磁力线逐步向四周扩散,电磁线圈组件3的中央部分磁感应强度逐步减小,体现的效果是锅体离底部越远,电磁线圈组件3中央不加热部分越大。通过中央增加磁条,使磁力线更集中,可以减弱距离带来的影响。
在这里,第一磁条7通常使用铁氧体制造,也可采用多层矽钢片或者坡莫合金等高导磁率材料制造。进一步地,第一磁条7与平台线圈部31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6。第二绝缘层6采用云母片或者绝缘布,在这里,云母片或者绝缘布的厚度采用0.2mm-1.0mm,绝缘布优选耐温超过200℃。第一磁条7的数量一般为3~8块。
进一步地,凹面电磁炉还包括多条第二磁条5,该多条第二磁条5绕磁芯8轴向呈放射状设置,并且第二磁条5大致上沿凹面支撑体1的轴截面设置,并位于螺旋线圈部32下方;在这里,第二磁条5通常使用铁氧体制造,也可采用多层矽钢片或者坡莫合金等高导磁率材料制造。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磁条5与螺旋线圈部32之间设置有第三绝缘层4。第三绝缘层4采用云母片或者绝缘布,在这里,云母片或者绝缘布的厚度采用0.2mm-1.0mm,绝缘布优选耐温超过200℃。第一磁条7的数量一般为3~8块。
进一步地,凹面电磁炉还包括壳体13;该壳体13顶面开设有容纳孔,从而在容纳孔的周缘处形成限制部11;壳体13上形成有位于限制部11下方的安装架131;凹面电磁炉还包括用于支撑第一磁条7和第二磁条5的凹形保护外框9;保护外框9的周缘部外翻形成紧固层91;该保护外框9通常采用铝、铜或耐150℃以上高温的塑胶材料制成。在这里,通过第一磁条7和第二磁条5、第二绝缘层6以及第三绝缘层4,实现保护外框9和电磁线圈组件3之间的隔电和隔磁。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外框9上设置有供第一磁条7嵌入的第一定位槽91,以及供第二磁条5嵌入的第二定位槽92。同时,电磁线圈组件3支撑在第一磁条7和第二磁条5上,进而支撑在保护外框9上。安装架131通过螺杆12与紧固层91连接;凹面电磁炉还包括螺纹连接在螺杆12上、用于将紧固层91与安装架131锁死固定,以使保护外框9通过力的传递将凹面支撑体1的周缘部抵压在限制部11底面上的螺母14;保护外框9和凹面支撑体1配合将其间的第二磁条5、第三绝缘层4、螺旋线圈部32以及第一绝缘层2夹紧固定。保护外框9和凹面支撑体1还配合将其间的第一磁条7、第二绝缘层6、平台线圈部31以及第一绝缘层2夹紧固定,保护外框9和凹面支撑体1通过力的作用即将电磁线圈组件3夹紧固定,防止电磁线圈组件3发生变形而散掉。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限制部11向下翘起,以使凹面支撑体1能够更紧密地与其底面相贴;壳体13可以采用金属或耐热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凹面电磁炉及其电磁线圈组件对凹面电磁炉的电磁线圈组件的形状进行设计,使得位于凹面电磁炉凹部处的平台线圈部采用多层盘状线圈件层叠电连接设置,并使位于凹面电磁炉凹面外周面处的螺旋线圈部自与平台线圈部的连接处沿着凹面电磁炉的凹形外周面螺旋上升绕制设置;通过这种设计,使得凹面电磁炉所产生的热量集中在其凹部处,并逐步向上传递。本实用新型的凹面电磁炉设计巧妙,实用性强。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电磁线圈组件(3)包括平台线圈部(31)以及螺旋上升绕制的螺旋线圈部(32);平台线圈部(31)与螺旋线圈部(32)电性连接;
平台线圈部(31)包括多层盘状线圈件;该多层盘状线圈件层叠电连接设置,并形成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呈蜂窝状,每层盘状线圈件为采用交叉绕制方式自锁形成的环状结构。
3.一种凹面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在通电时产生交变磁场以使处于该交变磁场中的导体制品(10)发热、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线圈组件(3)、与所述电磁线圈组件(3)连接以用于形成LC谐振电路的谐振电容器;
凹面电磁炉还包括位于电磁线圈组件(3)上方的凹面支撑体(1),平台线圈部(31)设置在凹面支撑体(1)凹部下方;螺旋线圈部(32)沿着凹面支撑体(1)外周面螺旋上升绕制;
凹面电磁炉还包括设置在凹面支撑体(1)下方并轴向插设于平台线圈部(31)中的磁芯(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凹面电磁炉,其特征在于,电磁线圈组件(3)与凹面支撑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2);第一绝缘层(2)采用云母片或者绝缘布;凹面支撑体(1)和第一绝缘层(2)紧贴设置,电磁线圈组件(3)紧贴第一绝缘层(2)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凹面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凹面支撑体(1)采用微晶玻璃板、陶瓷板或者玻璃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凹面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凹面电磁炉包括共面的多条第一磁条(7),该多条第一磁条(7)绕磁芯(8)轴向呈放射状设置,并且该多条第一磁条(7)位于平台线圈部(31)的下方;
第一磁条(7)与平台线圈部(31)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6);第二绝缘层(6)采用云母片或者绝缘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凹面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凹面电磁炉还包括多条第二磁条(5),该多条第二磁条(5)绕磁芯(8)轴向呈放射状设置,并且第二磁条(5)沿凹面支撑体(1)的轴截面设置,并位于螺旋线圈部(32)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凹面电磁炉,其特征在于,第二磁条(5)与螺旋线圈部(32)之间设置有第三绝缘层(4);第三绝缘层(4)采用云母片或者绝缘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凹面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凹面电磁炉还包括壳体(13);该壳体(13)顶面开设有容纳孔,从而在容纳孔的周缘处形成限制部(11);壳体(13)上形成有位于限制部(11)下方的安装架(131);凹面电磁炉还包括用于支撑第一磁条(7)和第二磁条(5)的凹形保护外框(9);保护外框(9)的周缘部外翻形成紧固层(91);安装架(131)通过螺杆(12)与紧固层(91)连接;凹面电磁炉还包括螺纹连接在螺杆(12)上、用于将紧固层(91)与安装架(131)锁死固定,以使保护外框(9)通过力的传递将凹面支撑体(1)的周缘部抵压在限制部(11)底面上的螺母(14);保护外框(9)和凹面支撑体(1)配合将其间的第二磁条(5)、第三绝缘层(4)、螺旋线圈部(32)以及第一绝缘层(2)夹紧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凹面电磁炉,其特征在于,保护外框(9)和凹面支撑体(1)还配合将其间的第一磁条(7)、第二绝缘层(6)、平台线圈部(31)以及第一绝缘层(2)夹紧固定。
CN201821367748.5U 2018-08-15 2018-08-15 凹面电磁炉及其电磁线圈组件 Active CN208952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67748.5U CN208952171U (zh) 2018-08-15 2018-08-15 凹面电磁炉及其电磁线圈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67748.5U CN208952171U (zh) 2018-08-15 2018-08-15 凹面电磁炉及其电磁线圈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52171U true CN208952171U (zh) 2019-06-07

Family

ID=66735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67748.5U Active CN208952171U (zh) 2018-08-15 2018-08-15 凹面电磁炉及其电磁线圈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521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8709C (zh) 感应加热装置
US5866884A (en) High efficiency induction cooking-range
US4453067A (en) Induction heating coil
EP2048914B1 (en) A cooking device having an induction heating element
CN106923685B (zh) 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8952171U (zh) 凹面电磁炉及其电磁线圈组件
KR20170138304A (ko) 유도 가열 장치
AU689535B2 (en) Induction heating element
CN202524586U (zh) 小功率高能效电磁线圈盘
CN102595668B (zh) 电磁炉线圈盘及锅具
CN107995714B (zh) 一种线圈盘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JPH10223365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0899097U (zh) 一种变压器、电容和电感接合形成串联谐振电路的结构
CN105982562B (zh) 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207006263U (zh) 一种异形线盘电磁炉
CN207624533U (zh) 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多股线线圈结构
CN206628349U (zh) 一种新型变压器
JP2011003490A (ja) 誘導加熱装置
CN207926956U (zh) 线圈盘组件及加热器具
CN106923643B (zh) 烹饪器具和内锅
CN106923645B (zh) 烹饪器具
CN208892179U (zh) 一种保温杯杯体及保温杯
CN104219808A (zh)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和电磁加热装置
CN209300856U (zh) 线圈盘及具有其的烹饪设备
CN203618159U (zh) 一种电磁加热电热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