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26956U - 线圈盘组件及加热器具 - Google Patents
线圈盘组件及加热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926956U CN207926956U CN201820239207.8U CN201820239207U CN207926956U CN 207926956 U CN207926956 U CN 207926956U CN 201820239207 U CN201820239207 U CN 201820239207U CN 207926956 U CN207926956 U CN 2079269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il
- panel component
- layer
- coil layer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 Cookers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圈盘组件及加热器具,线圈盘组件包括:基板;线圈层,设置在基板上,线圈层的厚度H的取值范围为:0.2mm≤H≤2.0mm;线圈层布置为螺旋状,线圈层每两圈金属线之间的间距A的取值范围为:H≤A≤1.5H。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盘组件,线圈层的厚度较薄,从而使得线圈盘组件整体轻薄,节省了产品的空间,进而实现加热器具的轻薄化;每两圈金属线之间的间距A随着线圈层厚度的不同而进行变化,既可避免每两圈金属线之间的间距过小,使得加工线圈层时的工艺控制难度减小,又可避免每两圈金属线之间的间距过大,会影响线圈层的每圈金属线的宽度而对线圈层的加热效率或对线圈层的温升造成不良影响,确保线圈层的工作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圈盘组件及一种加热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电磁方式加热的小家电的线圈都是采用绕制漆包线的方式制作,这种绕线工艺复杂容易出现跳线、刮伤、断线等制程不良,而且线圈的形式比较单一,为了配合线圈的绕制,需在搭载线圈的塑料基材上设置很多线槽,设计复杂,开模及改模周期长,成本高。多段电磁加热控制的线圈盘是几个部件组合起来的,整个线圈盘组件厚重,结构十分复杂,这对小家电的小型化及轻量化都是不利的。近年来,虽然也出现了新的技术,但由于材料经注塑后需要先进行激光活化后再金属化,制程复杂,成本昂贵,同时其技术制备的线圈由于厚度所限很难用于高频下的大功率加热场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线圈盘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加热器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圈盘组件,线圈盘组件包括:基板;线圈层,设置在基板上,线圈层的厚度H的取值范围为:0.2mm≤H≤2.0mm;线圈层布置为螺旋状,线圈层每两圈金属线之间的间距A的取值范围为:H≤A≤1.5H。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盘组件,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线圈层,其中,线圈层的厚度H的取值范围为0.2mm≤H≤2.0mm,使得线圈层的厚度较薄,从而使得线圈盘组件整体轻薄,节省了产品的空间,进而实现加热器具的轻薄化;线圈层布置为螺旋状,线圈层每两圈金属线之间的间距A的取值范围为:H≤A≤1.5H,线圈层的厚度H直接影响线圈层每两圈金属线之间的间距A,每两圈金属线之间的间距A随着线圈层厚度的不同而进行变化,既可避免每两圈金属线之间的间距过小,使得加工线圈层时的工艺控制难度减小,又可避免在线圈盘组件整体尺寸固定的情况下,每两圈金属线之间的间距过大,会影响线圈层的每圈金属线的宽度而对线圈层的加热效率或对线圈层的温升造成不良影响,确保线圈层的工作性能;并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圈盘组件,避免了传统的线圈盘组件的结构等对于线圈层的形状的限制,可根据加热器具的实际需要设置线圈层为多种形状,也可在需要局部加热处对线圈层的分布进行设计,使得线圈盘组件可具有各种分布形状,且能够针对局部加热器具进行加热,优化加热功能,避免加热的部位受到线圈盘组件结构的限制,提升线圈盘组件的适用性,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优选地,进一步设计线圈层的厚度设置H的取值范围为0.6mm≤H≤0.8mm,实现了超薄化线圈盘组件及加热器具的轻薄化,同时,既可避免第一金属线圈的厚度H小于0.6mm时线圈层阻抗过大而导致线圈层的负载功率高,发热量过大,影响线圈盘组件的性能,又能防止线圈层的厚度H大于0.8mm时,线圈层的感抗不匹配,无法满足温升程序,确保线圈盘组件的稳定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线圈盘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线圈层每两圈金属线之间的间距A的取值相等。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线圈层每两圈金属线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既可简化线圈层的加工工艺,便于线圈层的加工制造,又使得线圈层的金属线的排布整齐,使得线圈层通电后产生的磁场分布均匀,有效地提高线圈层的加热效率,确保线圈盘组件的工作性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线圈层的金属线的圈数为15圈至25圈。
在该技术方案中,线圈层的金属线的圈数优选为15圈至25圈,使得线圈盘组件在工作时的能效较高,保证能效在80%以上,同时可降低线圈层的温升,延长线圈盘组件的使用寿命,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基板为绝缘耐高温基板,线圈层焊接在基板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板为绝缘耐高温基板,可承受线圈层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线圈层优选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在基板上,焊接工艺突破了传统连接方式的强度,可保持原有基材80%的强度,为线圈盘组件后续的长期发热使用提供了保证;并且,通过合理地设计线圈层的形状分布,使得线圈层可根据实际的烹饪器具需求设置为多种形状,避免烹饪器具需要的加热区域与线圈层不匹配而导致线圈层产生的热量浪费,同时还可避免烹饪器具工作时热量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优化线圈盘组件的加热功能,使得线圈盘组件可适用于更多类型的烹饪器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基板为聚亚苯基硫醚基板;或基板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基板;或基板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基板为聚亚苯基硫醚基板、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基板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中的任一种,聚亚苯基硫醚基板、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基板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均绝缘耐高温,可承受由于线圈层通电后产生的高温,避免基板在承受高温时变形甚至破损而导致线圈盘组件短路,确保线圈盘组件的性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线圈层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线圈层重叠设置在基板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线圈层的数量优选为多个,使得线圈盘组件在达到需求的电感量的同时可减小每一个线圈层的面积,从而减小线圈盘组件的面积,进而减小加热器具的体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线圈层为铜线圈层或铝线圈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该技术方案中,线圈层优选为铜线圈层或铝线圈层,铜线圈层和铝线圈层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适用于线圈层的加工制造,且成本较低,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线圈盘组件的实际电阻、电感等需求,还可以相应地选择线圈层为金线圈层、银线圈层、镍线圈层甚至其他金属线圈层,此处不再针该方面具体情况作一一列举,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线圈盘组件还包括:绝缘层,绝缘层覆盖在线圈层的表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线圈层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层,防止线圈层中的任意两条金属线产生短路,提升线圈盘组件的稳定性,当设置多层线圈层时,绝缘层隔离在多层线圈层之间,起到绝缘作用,避免多层线圈层之间相互接触而产生短路,确保线圈盘组件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器具,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出的线圈盘组件。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器具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器具还包括:壳体,线圈盘组件安装在壳体上;温控装置,温控装置与线圈盘组件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器具包括壳体,线圈盘组件安装在壳体内,并与设置在壳体内的温控装置相连接,温控装置可对线圈盘组件的温度进行检测,避免线圈盘组件的温度过高而损坏,提升产品品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线圈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线圈盘组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线圈盘组件的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线圈盘组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基板,20线圈层,30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组件及加热器具。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线圈盘组件,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圈盘组件,线圈盘组件包括:基板10;线圈层20,设置在基板10上,线圈层20的厚度H的取值范围为:0.2mm≤H≤2.0mm;线圈层20布置为螺旋状,线圈层20每两圈金属线之间的间距A的取值范围为:H≤A≤1.5H。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盘组件,包括基板10和设置在基板10上的线圈层20,其中,线圈层20的厚度H的取值范围为0.2mm≤H≤2.0mm,使得线圈层20的厚度较薄,从而使得线圈盘组件整体轻薄,节省了产品的空间,进而实现加热器具的轻薄化;线圈层20布置为螺旋状,线圈层20每两圈金属线之间的间距A的取值范围为:H≤A≤1.5H,线圈层20的厚度H直接影响线圈层20每两圈金属线之间的间距A,每两圈金属线之间的间距A随着线圈层20厚度的不同而进行变化,既可避免每两圈金属线之间的间距过小,加工线圈层20时的工艺控制难度增大,又可避免在线圈盘组件整体尺寸固定的情况下,每两圈金属线之间的间距过大,会影响线圈层20的每圈金属线的宽度而对线圈层20的加热效率或对线圈层20的温升造成不良影响,确保线圈层20的工作性能;并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圈盘组件,避免了传统的线圈盘组件的结构等对于线圈层20的形状的限制,可根据加热器具的实际需要设置线圈层20为多种形状,也可在需要局部加热处对线圈层20的分布进行设计,使得线圈盘组件可具有各种分布形状,且能够针对局部加热器具进行加热,优化加热功能,避免加热的部位受到线圈盘组件结构的限制,提升线圈盘组件的适用性,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优选地,进一步设计线圈层20的厚度设置H的取值范围为0.6mm≤H≤0.8mm,实现了超薄化线圈盘组件及加热器具的轻薄化,同时,既可避免第一金属线圈的厚度H小于0.6mm时线圈层20阻抗过大而导致线圈层20的负载功率高,发热量过大,影响线圈盘组件的性能,又能防止线圈层20的厚度H大于0.8mm时,线圈层20的感抗不匹配,无法满足温升程序,确保线圈盘组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圈盘组件,可用于电磁炉等加热器具,线圈盘组件作为电磁炉等加热器具产生电磁感应的核心部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磁炉等加热器具的功率大小,同时线圈盘组件的厚度也制约了电磁炉等加热器具厚度的减小,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盘组件,线圈层20采用渐变螺旋线一体结构设计,优选采用单层紫铜铜片制作线圈层20,使得线圈层20的厚度大幅减小,可在0.2至2.0mm之间根据不同功能和参数进行调整,该制程制备的电磁炉等加热器具可大幅减薄产品结构,实现超薄“瘦身”的靓丽外观,电磁炉等加热器具的超薄化设计可节约资源,缩减运输成本,同时提高用户体验,因而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价值。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线圈层20每两圈金属线之间的间距A的取值相等。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线圈层20每两圈金属线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既可简化线圈层20的加工工艺,便于线圈层20的加工制造,又使得线圈层20的金属线的排布整齐,使得线圈层20通电后产生的磁场分布均匀,有效地提高线圈层20的加热效率,确保线圈盘组件的工作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线圈层20的金属线的圈数为15圈至25圈。
在该实施例中,线圈层20的金属线的圈数优选为15圈至25圈,使得线圈盘组件在工作时的能效较高,保证能效在80%以上,同时可降低线圈层20的温升,延长线圈盘组件的使用寿命,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基板10为绝缘耐高温基板,线圈层20焊接在基板10上。
在该实施例中,基板10为绝缘耐高温基板,可承受线圈层2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线圈层20优选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在基板10上,焊接工艺突破了传统连接方式的强度,可保持原有基材80%的强度,为线圈盘组件后续的长期发热使用提供了保证;并且,通过合理地设计线圈层20的形状分布,使得线圈层20可根据实际的烹饪器具需求设置为多种形状,避免烹饪器具需要的加热区域与线圈层20不匹配而导致线圈层20产生的热量浪费,同时还可避免烹饪器具工作时热量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优化线圈盘组件的加热功能,使得线圈盘组件可适用于更多类型的烹饪器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基板10为聚亚苯基硫醚基板;或基板10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基板;或基板10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基板10为聚亚苯基硫醚基板、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基板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中的任一种,聚亚苯基硫醚基板、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基板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均绝缘耐高温,可承受由于线圈层20通电后产生的高温,避免基板10在承受高温时变形甚至破损而导致线圈盘组件短路,确保线圈盘组件的性能。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线圈层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线圈层20重叠设置在基板10上。
在该实施例中,线圈层20的数量优选为多个,使得线圈盘组件在达到需求的电感量的同时可减小每一个线圈层20的面积,从而减小线圈盘组件的面积,进而减小加热器具的体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线圈层20为铜线圈层或铝线圈层。
在该实施例中,线圈层20优选为铜线圈层或铝线圈层,铜线圈层和铝线圈层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适用于线圈层20的加工制造,且成本较低,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线圈盘组件的实际电阻、电感等需求,还可以相应地选择线圈层20为金线圈层、银线圈层、镍线圈层甚至其他金属线圈层,此处不再针该方面具体情况作一一列举,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线圈盘组件还包括:绝缘层30,绝缘层30覆盖在线圈层20的表面。
在该实施例中,线圈层20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层30,防止线圈层20中的任意两条金属线产生短路,提升线圈盘组件的稳定性,当设置多层线圈层20时,绝缘层30隔离在多层线圈层20之间,起到绝缘作用,避免多层线圈层20之间相互接触而产生短路,确保线圈盘组件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器具,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出的线圈盘组件。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器具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加热器具还包括:壳体,线圈盘组件安装在壳体上;温控装置,温控装置与线圈盘组件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加热器具包括壳体,线圈盘组件安装在壳体内,并与设置在壳体内的温控装置相连接,温控装置可对线圈盘组件的温度进行检测,避免线圈盘组件的温度过高而损坏,提升产品品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线圈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线圈层的厚度H的取值范围为:0.2mm≤H≤2.0mm;
所述线圈层布置为螺旋状,所述线圈层每两圈金属线之间的间距A的取值范围为:H≤A≤1.5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层每两圈金属线之间的间距A的取值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层的金属线的圈数为15圈至25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为绝缘耐高温基板,所述线圈层焊接在所述基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为聚亚苯基硫醚基板;或
所述基板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基板;或
所述基板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层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线圈层重叠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层为铜线圈层或铝线圈层。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组件还包括:
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覆盖在所述线圈层的表面。
9.一种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具还包括:
壳体,所述线圈盘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与所述线圈盘组件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239207.8U CN207926956U (zh) | 2018-02-10 | 2018-02-10 | 线圈盘组件及加热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239207.8U CN207926956U (zh) | 2018-02-10 | 2018-02-10 | 线圈盘组件及加热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926956U true CN207926956U (zh) | 2018-09-28 |
Family
ID=63601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239207.8U Active CN207926956U (zh) | 2018-02-10 | 2018-02-10 | 线圈盘组件及加热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926956U (zh) |
-
2018
- 2018-02-10 CN CN201820239207.8U patent/CN20792695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754555U (zh) | 一种加热装置及烟具 | |
GB2350766A (en) | A modular induction-heated cooking hob, having reduced radiation and a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
TWM359170U (en) | Inductive cookware | |
WO2011079559A1 (zh) | 具有多个线圈的凹入加热面板电磁炉 | |
CN207926956U (zh) | 线圈盘组件及加热器具 | |
CN209003696U (zh) | 搅拌杯组件和食物料理机 | |
KR102455955B1 (ko) | 고주파유도가열코일을 적용한 조리용기의 제조방법 | |
WO2022050398A1 (ja) | コイル及び加熱装置 | |
CN201606925U (zh) | 一种多组线圈式凹盘电磁炉 | |
CN207926961U (zh) | 线圈盘组件及加热器具 | |
CN207427505U (zh) | 线圈盘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08063504U (zh) | 线圈盘组件及加热器具 | |
CN203734868U (zh) |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和电磁加热装置 | |
JP2011003490A (ja) | 誘導加熱装置 | |
CN201744764U (zh) | 一种新型涡流电烙铁 | |
CN202665192U (zh) | 电磁感应加热饭煲 | |
CN203099925U (zh) | 一种碳纤维电加热盘 | |
CN207427509U (zh) | 线圈盘组件及加热器具 | |
CN207006263U (zh) | 一种异形线盘电磁炉 | |
CN104219808A (zh) |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和电磁加热装置 | |
CN208952171U (zh) | 凹面电磁炉及其电磁线圈组件 | |
CN111202423A (zh) | 电饭煲锅体及电饭煲 | |
CN203618159U (zh) | 一种电磁加热电热锅 | |
CN200976687Y (zh) | 电磁炉加热线盘 | |
CN207831440U (zh) | 一种高效率升温散热电磁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