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06263U - 一种异形线盘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异形线盘电磁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06263U
CN207006263U CN201720838460.0U CN201720838460U CN207006263U CN 207006263 U CN207006263 U CN 207006263U CN 201720838460 U CN201720838460 U CN 201720838460U CN 207006263 U CN207006263 U CN 2070062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oven
drum
special
magnetic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3846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anhai Wubianwuj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anhai Wubianwuj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anhai Wubianwuj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anhai Wubianwuj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3846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062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062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0626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异形线盘电磁炉,包括第一电磁炉和第二电磁炉,第一电磁炉和第二电磁炉结构对称且并排设置,第一电磁炉和第二电磁炉的线盘均呈“D”型,第一电磁炉和第二电磁炉的线盘的直线部分外侧均设有屏蔽磁条,线盘采用双层交叉绕法,线盘的上侧设有若干个不对称分布的电磁磁条。本实用新型异形线盘电磁炉可使鸳鸯锅的两个部分可以单独加热和控制,并提高了异形线盘的电感量以及避免了共磁时的尖叫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异形线盘电磁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异形线盘电磁炉。
背景技术
传统电磁炉的线盘一般都为圆型,圆型线盘有3个好处:
1、同心圆生产加工容易,适合机械加工。
2、同心圆型线盘容易控制电感量,且在同等材料下,电感量较异形线盘盘大,且电磁磁条可以均匀分布。
3、同心圆电磁炉由于电磁炉本身产生高频磁力线为同一方向交变同心圆,整体切割锅具的穿透性强,磁场的利用率相对较高。
然而在利用传统的电磁炉加热鸳鸯锅时,却存在着鸳鸯锅的两部分不能独立控制加热,而且加热不均匀,有线盘的部位能达到100度,而没有线盘的部位却不能沸腾,会造成食物加热不充分。
为解决同一电磁炉在加热同一鸳鸯锅时无法单独控制的弊端,需要开发一种异形电磁炉,并使两个异形电磁炉共同加热一锅具。而设计异型电磁炉就必须解决非同心圆电磁线盘的电感量较低及共磁无法避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异形线盘电磁炉,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鸳鸯锅的两个部分可以单独加热和控制,并提高异形线盘的电感量以及避免共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异形线盘电磁炉,包括第一电磁炉和第二电磁炉,所述第一电磁炉和所述第二电磁炉结构对称且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电磁炉和所述第二电磁炉的线盘均呈“D”型,所述第一电磁炉和所述第二电磁炉的所述线盘的直线部分外侧均设有屏蔽磁条,所述线盘采用双层交叉绕法,所述线盘的上侧设有若干个不对称分布的电磁磁条。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磁炉和所述第二电磁炉均包括底壳、风扇、控制主板和面盖,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控制主板下侧,所述风扇和所述控制主板均设置在所述底壳内部,所述控制主板通过一固定支架与所述面盖连接,所述线盘设置在所述面盖的底面上,所述面盖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面盖上设有导热黑晶板。
优选地,所述面盖的底面上设有炉盘支架,所述线盘通过所述炉盘支架固定在所述面盖上,所述炉盘支架采用顺磁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底壳和所述面盖上均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屏蔽磁条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屏蔽磁条的长度为80mm。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磁炉和所述第二电磁炉通过连接片连接,所述连接片通过螺钉连接两个所述底壳的底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磁炉和所述第二电磁炉的热电均通过一外部控制器控制。
优选地,所述外部控制器包括微控制单元、显示屏、按键和光电耦合器,所述微控制单元通过所述光电耦合器与所述控制主板连接,所述控制主板用于控制所述线盘产生磁力线,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按键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第一电磁炉和所述第二电磁炉的档位,所述按键用于输入所需的档位,所述微控制单元能够产生矩形脉冲,不同档位单位时间内矩形脉冲的个数不同。
优选地,所述电磁磁条呈“D”形分布。
优选地,所述线盘包括上下两层线圈,两层所述线圈采用交叉绕法,使两层所述线圈产生的磁力线在同一时间节点有交叉点。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电磁炉,并将线盘设计为“D”型,使得在加热同一锅具时,尤其是对于鸳鸯锅,锅具的不同部分可以单独控制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线盘采用双层交叉绕法,且炉盘支架采用顺磁材料制成,使电感量不低于105uH,达到了加热锅具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电磁磁条呈不对称分布,解决了异形线盘作用在锅底的磁力线不平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使第一电磁炉和第二电磁炉接触较近的部分的线盘呈直线缠绕,因直线部分的线盘产生的磁力线同心圆较圆形的线盘产生的磁力线同心圆要小,并通过在两线盘的直线部分之间设置屏蔽磁条,从而避免了共磁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光电耦合器连接微控制单元和控制主板,并通过单位时间内矩形脉冲的个数控制控制主板,从而达到控制线盘所产生的磁力线的目的,降低了直接控制电磁炉的热电对外部控制器绝缘性能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异形线盘电磁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异形线盘电磁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异形线盘电磁炉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电磁炉和第二电磁炉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电磁炉和第二电磁炉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面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面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交叉绕法的详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外部控制器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微控制单元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电磁炉,2-第二电磁炉,3-连接片,4-线盘,5-屏蔽磁条,6-电磁磁条,7-底壳,8-风扇,9-控制主板,10-面盖,11-固定支架,12-导热黑晶板,13-炉盘支架,1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异形线盘电磁炉,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鸳鸯锅的两个部分可以单独加热和控制,并提高异形线盘的电感量以及避免共磁。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形线盘4电磁炉,包括第一电磁炉1和第二电磁炉2,第一电磁炉1和第二电磁炉2的上部为所需加热的锅具。第一电磁炉1和第二电磁炉2结构对称且并排设置,优选通过连接片3连接,也可采用其他机构固定第一电磁炉1和第二电磁炉2。第一电磁炉1和第二电磁炉2的线盘4均呈“D”型,第一电磁炉1和第二电磁炉2的线盘4的直线部分外侧均设有屏蔽磁条5,屏蔽磁条5的长度优选为80mm,线盘4采用双层交叉绕法,线盘4包括上下两层线圈,两层线圈采用交叉绕法,使两层线圈产生的磁力线在同一时间节点有交叉点。线盘4的上侧设有若干个不对称分布的电磁磁条6,电磁磁条6优选呈“D”形分布。
第一电磁炉1和第二电磁炉2均包括底壳7、风扇8、控制主板9和面盖10,底壳7的内部空间优选为与线盘4匹配的“D”型,连接片3通过螺钉连接两个底壳7的底面。风扇8设置在控制主板9下侧,风扇8和控制主板9均设置在底壳7内部,控制主板9通过一固定支架11与面盖10连接,面盖10的底面上设有炉盘支架13,线盘4通过炉盘支架13固定在面盖10上,炉盘支架13采用顺磁材料制成,面盖10设置在底壳7上,面盖10上设有导热黑晶板12。面盖10优选为与线盘4匹配的“D”型。底壳7和面盖10上均设有用于容纳屏蔽磁条5的凹槽14。
第一电磁炉1和第二电磁炉2的热电均通过一外部控制器控制。外部控制器包括微控制单元、显示屏、按键和光电耦合器,微控制单元通过光电耦合器与控制主板9连接,光电耦合器优选为PC817,控制主板9用于控制线盘4产生磁力线,显示屏和按键分别与微控制单元电连接,显示屏用于显示第一电磁炉1和第二电磁炉2的档位,按键用于输入所需的档位,微控制单元能够产生矩形脉冲,不同档位单位时间内矩形脉冲的个数不同。本实施例优选为8档,分别为单位时间内计1-9个脉冲个数(单位时间内1个脉冲为关闭状态)。
因单层线圈绕制成的线盘4达不到电感量L=105uH的要求,因此本申请的第一电磁炉1和第二电磁炉2的线盘4采用双层绕线,故必须采用双层线圈,双层线圈如果平行直绕,流经线圈的电流强度无法产生足够强大的同心圆磁力线,亦无法达到要求。所以在两组线圈的交叉处,采用交叉绕法。如图8所示。带有箭头的平行线分别代表上下两层线圈的导线,当上层线圈中通过交变电流时,会产生同心圆的磁力线,同样,下层线圈流过交变电流时,一样会产生同心圆磁力线,而如果没交叉绕法,如图8右侧部分所示,上下两层线圈所产生同心圆的磁力线因没有交叉点,磁力线会因时间空隙而抵消,所以不能使锅具加热。而在使用了交叉绕法后,则两导线在同一时间节点,两磁力线有交叉点,使锅具可以加热。如图8左侧部分所示,上述即为双层线圈的交叉绕法。
关于共磁无法避免,如图2所示,中间六个圆为两线盘4的磁力线示意简图,然而两个电磁炉若靠得太近,两者之间会产生共磁,如圆中斜线所示。那么在两个电磁炉作用于同一锅具的时候,共磁的这部在锅内会有零电流的现象。然而除了共磁的部分锅具的其它部分的交变磁力线是均匀的,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在有电流的部分是有热量产生的,并且Q值是随着电流的大小,时间而变化的。如果电流足够大,瞬间的Q值会急剧上升。而共磁的部分I=0,所以产生的Q0值也为零,然而Q与Q0却在实时变化。由于锅具都具有热膨胀性质,当其受热不均时,便会产生膨胀性不一致。在微观下,两者间的分子结构是有变化的,这种变化在表面上的表现即为尖叫声。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共磁无法避免。
本实施例使第一电磁炉1和第二电磁炉2接触较近的部分的线盘4呈直线缠绕,因直线部分的线盘4产生的磁力线同心圆较圆形的线盘4产生的磁力线同心圆要小,利用异形的磁力线将其统一频率而不使其在加热过程中有尖叫声,并通过在两线盘4的直线部分之间设置屏蔽磁条5,从而解决了传统电磁炉的共磁力线谐振不同步的技术难点,避免了共磁的产生。并将能效提高到最佳。
一般电磁炉的控制都是由电磁炉主体提供控制电源,外电不能对电磁炉主体进行控制。因为电磁炉使用的直流电不是纯线性的,而是频率很高的一种近似直流电,相对于大地来说电压超过300V,所以如果用外部电路直接控制如此高的热电,需要很高的耐压元件才能满足。本实施例通过使用光电耦合器连接微控制单元和控制主板9,并通过单位时间内矩形脉冲的个数控制控制主板9,从而达到控制线盘4所产生的磁力线的目的,降低了直接控制电磁炉的热电对外部控制器绝缘性能要求。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异形线盘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磁炉和第二电磁炉,所述第一电磁炉和所述第二电磁炉结构对称且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电磁炉和所述第二电磁炉的线盘均呈“D”型,所述第一电磁炉和所述第二电磁炉的所述线盘的直线部分外侧均设有屏蔽磁条,所述线盘采用双层交叉绕法,所述线盘的上侧设有若干个不对称分布的电磁磁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线盘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炉和所述第二电磁炉均包括底壳、风扇、控制主板和面盖,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控制主板下侧,所述风扇和所述控制主板均设置在所述底壳内部,所述控制主板通过一固定支架与所述面盖连接,所述线盘设置在所述面盖的底面上,所述面盖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面盖上设有导热黑晶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形线盘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的底面上设有炉盘支架,所述线盘通过所述炉盘支架固定在所述面盖上,所述炉盘支架采用顺磁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形线盘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和所述面盖上均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屏蔽磁条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形线盘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磁条的长度为80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形线盘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炉和所述第二电磁炉通过连接片连接,所述连接片通过螺钉连接两个所述底壳的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形线盘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炉和所述第二电磁炉的热电均通过一外部控制器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异形线盘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控制器包括微控制单元、显示屏、按键和光电耦合器,所述微控制单元通过所述光电耦合器与所述控制主板连接,所述控制主板用于控制所述线盘产生磁力线,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按键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第一电磁炉和所述第二电磁炉的档位,所述按键用于输入所需的档位,所述微控制单元能够产生矩形脉冲,不同档位单位时间内矩形脉冲的个数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线盘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磁条呈“D”形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线盘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盘包括上下两层线圈,两层所述线圈采用交叉绕法,使两层所述线圈产生的磁力线在同一时间节点有交叉点。
CN201720838460.0U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异形线盘电磁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062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38460.0U CN207006263U (zh)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异形线盘电磁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38460.0U CN207006263U (zh)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异形线盘电磁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06263U true CN207006263U (zh) 2018-02-13

Family

ID=61452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3846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06263U (zh)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异形线盘电磁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062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8118A (zh) * 2017-07-12 2017-10-10 深圳前海无边无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线盘电磁炉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8118A (zh) * 2017-07-12 2017-10-10 深圳前海无边无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线盘电磁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39030A (zh) 一种发热圈
CN208337924U (zh) 电磁加热模具
CN207006263U (zh) 一种异形线盘电磁炉
CN103517474A (zh) 一种能增强中心磁力的电磁炉线圈盘
CN205946229U (zh) 电磁炉及线圈盘
CN107238118A (zh) 一种异形线盘电磁炉
CN108601128A (zh) 电磁加热模具
CN202077214U (zh) 与电磁炉组合使用的立体加热装置
WO2017093168A1 (en) An inductive coil unit
CN103968664B (zh) 用于太阳能电池的感应烧结炉
CN208658964U (zh) 线圈盘及具有该线圈盘的电磁烹饪器具
CN203457340U (zh) 中频感应电炉用磁轭
CN203675355U (zh) 一种电磁感应聚能加热装置
CN206540192U (zh) 线圈盘及电磁炉
CN205425063U (zh) 烹饪器具和加热盘
CN202457810U (zh) 电磁炉锅具
CN206226761U (zh) 破壁机及其的加热控制电路
CN101153720A (zh) 一种无油烟电磁炉
CN208952171U (zh) 凹面电磁炉及其电磁线圈组件
CN204445471U (zh) 发热盘和烹饪器具
CN207926961U (zh) 线圈盘组件及加热器具
CN204970947U (zh) 一种铛锅一体设备
CN209481727U (zh) 一种精密特钢热处理炉管加热冷却防变形装置
CN205830077U (zh) 一种预防趋肤效应的方形电磁布线结构
CN220965206U (zh) 一种电磁薄板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3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