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09703U - 一种电饭煲组件和电饭煲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饭煲组件和电饭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09703U
CN208909703U CN201820858718.8U CN201820858718U CN208909703U CN 208909703 U CN208909703 U CN 208909703U CN 201820858718 U CN201820858718 U CN 201820858718U CN 208909703 U CN208909703 U CN 208909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r
electric cooker
metal layer
meta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5871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劲平
齐飞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Zhongji cross frequenc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Sinohit Technology Co Ltd Mutual Frequenc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Sinohit Technology Co Ltd Mutual Frequency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Sinohit Technology Co Ltd Mutual Frequency
Priority to CN20182085871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09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09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09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饭煲组件,包括:所述内胆底部设有通孔;所述内胆包括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与磁感组相匹配以加热所述内胆中的被加热物体;所述电饭煲本体为非金属电饭煲本体。利用电磁感应加热技术,提高了加热效率,使用更加便捷,使得电饭煲本体可以不使用尾线,避免了尾线带来的使用不便。同时采用“蒸+煮”的方式,使得米饭颗粒饱满。并且利用了内胆带有通孔的特点,解决了淘米水倒不干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饭煲,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饭煲组件和电饭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饭煲组件和一种电饭煲。
背景技术
电饭煲为了追求美妙的口味,模仿“柴火饭”,大多是在内胆的形状以及加热方式上做改进。
目前最受欢迎的加热方式也是IH加热。IH电饭煲,相对于传统的加热盘热传导式电饭煲,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突破,但还是存在加热效率低(不超过60%)、成本偏高的问题,并且金属内胆的电饭煲做出的米饭并不具有木桶饭等天然材质所带来的优质口味,也无法满足人们的口食欲。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饭煲组件和电饭煲,实现了基于天然非金属材质电饭煲本体的米饭蒸煮,解决了现有金属内胆造成的米饭质量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饭煲组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内胆底部设有通孔;
所述内胆包括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与磁感组相匹配以加热所述内胆中的被加热物体;所述电饭煲本体为非金属电饭煲本体。
其中,所述内胆为纯金属的金属内胆。
其中,所述内胆为合金金属内胆。
其中,所述内胆包括所述金属层和内胆层;所述金属层设于所述内胆层表面,所述金属层中金属的相对磁导率小于10,所述金属层的厚度小于50微米。
其中,所述金属层为金属镀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饭煲,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如上文所述的电饭煲组件;
设于所述电饭煲组件下方,与电源相连的加热底座;所述加热底座中包括磁感组。
其中,所述加热底座与所述电饭煲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加热底座设有感应开关组件,用于感应到所述电饭煲置于所述加热底座上时闭合开关。
其中,所述加热底座还包括:
与电源相连,用于根据设定频率的交流电信号与所述金属层、所述磁感组和所述加热底座中的谐振器形成谐振状态的发射电路。
其中,所述发射电路包括整流电路、驱动电路、控制电路、逆变电路、温控电路以及所述谐振器;
其中所述整流电路与输入电源相连;所述谐振器与所述磁感组串联形成发射谐振体;所述发射谐振体与整流电路、逆变电路依次串联;所述逆变电路、驱动电路、控制电路依次串联。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饭煲组件,包括:所述内胆底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通过淘米水;所述内胆包括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与磁感组相匹配以加热所述内胆中的被加热物体;所述电饭煲本体为非金属电饭煲本体。利用电磁感应加热技术,提高了加热效率,使用更加便捷,使得电饭煲本体可以不使用尾线,避免了尾线带来的使用不便。同时采用“蒸+煮”的方式,使得米饭颗粒饱满。并且利用了内胆带有通孔的特点,解决了淘米水倒不干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饭煲,具有上述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饭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饭煲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饭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包括电饭煲本体1,内胆2,内胆内表面的金属层3,以及内胆底部的通孔4,该电饭煲组件具体如下:
内胆2底部设有通孔4;
内胆2包括金属层3;金属层3与磁感组相匹配以加热内胆2中的被加热物体;电饭煲本体1为非金属电饭煲本体1。
内胆2的底面设有通孔4,不仅可以流尽淘米水,避免未净的食物影响口感,经实验证明还可以提高金属层3的加热效率。可以理解的是,通孔4大小应小于米粒等食物的大小。优选的,通孔4的分布位置可以适当沿内胆2壁向上延伸,甚至布满整个内胆2,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淘米水流尽的速度,提高用户体验,还可以在煮饭时使得电饭煲煲体内的蒸汽在内部全方位传递,实现“蒸”米饭,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使米饭更香甜。因为内胆2设有通孔4,因此电饭煲本体1中至少与内胆2的接触面,即内表面应当是封闭的,在使用时,当淘米水流尽后,可以先将内胆2置于电饭煲本体1中,然后在电饭煲本体1中盛放蒸煮所需要的水。
内胆2可以为非金属内胆2,例如可以为搪瓷、紫砂、陶瓷甚至特定的竹制材料等。这样不会影响内胆2表面的金属层3的磁感应发热过程。当然,内胆2也可以包括金属层3,即由内胆2层和金属层3相结合,应当明确的是,金属层3应置于内胆2内表面。
此外,对于过滤装置100的金属种类亦不作限定。可以为纯金属,亦可以为金属合金。通常而言,应选用导磁率较高的金属,例如铁、不锈钢等,典型的例如304不锈钢,或者医疗钢(18-10不锈钢等)。但是,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过滤装置100还可以使用导磁性低的金属,相对磁导率小于10的金属或合金,例如金、铂金等。经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层的厚度超薄时,磁导率发生相反方向的变化,因此对于铝等相对磁导率较低的金属,亦可以应用至本实用新型。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相当磁导率小于10,实际上本申请针对的很多金属相对磁导率接近1,例如金属铂略大于1,银、铜等均小于1,只有合金的相对磁导率通常大于1。
金属层3的材质组成可以是一种金属材料,如金、铝、铜等,也可以为由几种金属组合而成的合金材料。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于其他在特定情况下同样可产生涡流的相对磁导率低的金属或者合金,例如金、银、铜、铝或其合金等。进一步的,金属层3的材质、厚度等参数的选取也应根据进行大量实验择优。经实验测试,铝箔在磁感组工作频率为30Khz,厚度在10微米左右效率最高,产生涡流效果最明显,则金属铝层作为金属层3时应当尽可能使其厚度为10um左右。经试验论证,对于相对磁导率较低的金属或合金,例如相对磁导率小于10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金属层3的厚度均为50微米以内时方可产生最佳发热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金属层3与内胆2的结合方式亦不作限定。可以将金属层3镀于内胆2表面。当然,还可以利用其它方法或工艺,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此外,内胆2包括金属层3,还可以是内胆2整体由金属构成,即金属内胆。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金属层3的材质默认为食品级金属,对于不适宜用于食品的金属例如银等,虽然其可实现加热功能,但因其属于重金属,对于人体危害较大,因此不可应用至本实用新型。
本申请可以利用紫砂等天然非金属材质作为电饭煲本体1,使得米饭等被加热物体口感更佳,同时利用通孔4使得淘米水更易流尽,提升被加热物体品质,用户体验感更佳。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饭煲,参见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饭煲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
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电饭煲组件;
设于电饭煲本体1底部,内胆2下方,与电源相连的加热底座5;加热底座5中包括磁感组。
加热底座5用于与金属层3相反应,以使金属层3表面形成感应涡流并发热,进而起到蒸煮的作用。加热底座5主要由磁感组构成,可以包括多个磁感组。在此对于磁感组具体的参数不作限定,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不同的金属,其对应的最佳磁感组工作功率可能不同,应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验及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设定。
磁感组与金属层3相匹配,采用的是物体之间固有频率相互影响这一特点。该磁感组由铜导线及导磁材料组成,铜导线具体包括线材、线径、电感量、内阻、品质因数等参数,导磁材料最主要的参数即为导磁率,而这里面提的导磁材料的材质主要为铁氧体材质,如锰锌铁氧体、镍锌铁氧体等,当然还可以为其他材质,如非晶、纳米晶等。具体的匹配方法可以为:将针对金属层3的材质、结构以及磁感组与金属层3之间的距离,和想要达到的功能参数,统一对磁感组的各个参数以及金属层3对磁感组的各个参数的影响度进行设计,使磁感组与金属层3之间固有频率影响度最大,形成闭环高效能量传递系统。
加热底座5需要设于电饭煲本体1下方,可以与电饭煲本体1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可以分别在电饭煲本体1底部和加热底座5顶部设置卡扣,或是使用螺栓对二者进行可拆卸的连接,在此对于具体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市场需求以及从安全性角度出发进行相应的选择设定。
当然,加热底座5还可以与电饭煲本体1不进行物理连接。甚至还可以参见图2所示,将加热底座5单独做成底座,嵌于桌体或置于桌体下表面,二者之间无需任何连接,使用时将电饭煲本体1置于加热底座5上方即可。
进一步,当加热底座5和电饭煲本体1无明显的物理连接结构设计时,加热底座5还可设有感应开关组件,用于感应到所述电饭煲置于加热底座5上时闭合开关。当然,还可以使用其他形式的开关,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底座5还可以置于电饭煲本体1内部,即与电饭煲一体,设于内胆2下方即可。上述方法都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电饭煲的蒸煮功能。此外,还可以利用二次谐振体以增加电磁感应的距离,只需将二次谐振体置于金属层3和加热底座5之间的任一位置即可,例如可设于电饭煲本体1中金属层3的下方等,在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加热底座5的大小与电饭煲本体底部大小无关,只需其和内胆底部大小相适应,通常略大于内胆底面积。
进一步,加热底座5还可以包括:
与电源相连,用于根据设定频率的交流电信号与金属层3、磁感组和谐振器形成谐振状态的发射电路。
其中,发射电路包括整流电路、驱动电路、控制电路、逆变电路、温控电路以及谐振器;
其中整流电路与输入电源相连;谐振器与磁感组串联形成发射谐振体;发射谐振体与整流电路、逆变电路依次串联;逆变电路、驱动电路、控制电路依次串联。
发射电路与电源相连,用于根据设定频率的交流电信号与金属层3、磁感组和谐振器形成谐振状态。该发射电路可以是常用的标准发射电路,也可以为基于互频磁能加热的特殊电路模块。
金属层3与磁感组形成感应涡流发热的过程采用了“互频”技术,“互频”技术是基于“互频非辐射原理”的一种加热技术。所谓“互频非辐射原理”,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物体之间自然形成内动力机理闭环系统,根据固有频率变化率自动响应,影响前后固有频率正弦波形产生叠加,形成增量变化率。“互频”现象本质为反应了物体之间感知、认知、交流的正弦波叠加状态及其自然、生物双重波动属性。基于上述“互频非辐射原理”,在一定条件下,金属的厚度超薄时,磁导率发生相反方向的变化。
在此对发射电路的具体谐振方式不作限定,可以为串联谐振,亦可以为并联谐振。
当采用串联谐振时,发射电路可以包括整流电路、驱动电路、控制电路、逆变电路、温控电路以及谐振器。其中整流电路与输入电源相连,谐振器与磁感组串联形成发射谐振体。发射谐振体与整流电路、逆变电路依次串联,逆变电路、驱动电路、控制电路依次串联。
温控电路的作用是控制电饭煲加热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影响使用安全和温度过低导致的使用故障等问题。
控制电路包括变频控制单元,用以调控磁感组的工作频率。
变频控制单元用于调控交流电信号的频率,调控的工作频率范围应视具体的应用场景而定。通常来说,考虑到最优的工作效率,工作频率的范围小于200kHz。应当理解的是,在此对于具体的工作频率不作限定。
当然,还可以采用并联谐振,在此不作过多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由上述串联谐振的电路类比到并联谐振电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饭煲组件,包括电饭煲本体和内胆,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内胆底部设有通孔;
所述内胆包括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与磁感组相匹配以加热所述内胆中的被加热物体;所述电饭煲本体为非金属电饭煲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为纯金属的金属内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为合金金属内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包括所述金属层和内胆层;所述金属层设于所述内胆层表面,所述金属层中金属的相对磁导率小于10,所述金属层的厚度小于5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饭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为金属镀层。
6.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饭煲组件;
设于所述电饭煲组件下方,与电源相连的加热底座;所述加热底座中包括磁感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底座与所述电饭煲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底座设有感应开关组件,用于感应到所述电饭煲置于所述加热底座上时闭合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底座还包括:
与电源相连,用于根据设定频率的交流电信号与所述金属层、所述磁感组和所述加热底座中的谐振器形成谐振状态的发射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电路包括整流电路、驱动电路、控制电路、逆变电路、温控电路以及所述谐振器;
其中所述整流电路与输入电源相连;所述谐振器与所述磁感组串联形成发射谐振体;所述发射谐振体与所述整流电路、所述逆变电路依次串联;所述逆变电路、所述驱动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依次串联。
CN201820858718.8U 2018-06-04 2018-06-04 一种电饭煲组件和电饭煲 Active CN208909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58718.8U CN208909703U (zh) 2018-06-04 2018-06-04 一种电饭煲组件和电饭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58718.8U CN208909703U (zh) 2018-06-04 2018-06-04 一种电饭煲组件和电饭煲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09703U true CN208909703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693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58718.8U Active CN208909703U (zh) 2018-06-04 2018-06-04 一种电饭煲组件和电饭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097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4244A (zh) * 2018-06-04 2018-11-16 长春中际互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组件和电饭煲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4244A (zh) * 2018-06-04 2018-11-16 长春中际互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组件和电饭煲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45368U (zh) 烹饪器具
CN208909703U (zh) 一种电饭煲组件和电饭煲
Geetha et al. An overview of designing an induction heating system for domestic applications
CN201363799Y (zh) 一种带有发热件的陶瓷或玻璃容器
CN202234770U (zh) 一种电磁海鲜蒸柜
CN203088715U (zh) 分体式电压力锅
CN208158928U (zh) 一种电饭煲
CN201658229U (zh) 一种可用多种方式加热的陶瓷锅具
CN108158388A (zh) 一种可加热器皿及一种可加热器皿组件
CN108814244A (zh) 一种电饭煲组件和电饭煲
CN201409427Y (zh) 一种底部电磁加热的多功能豆浆机
CN201044519Y (zh) 螺线管式电磁加热线圈
CN102595668B (zh) 电磁炉线圈盘及锅具
CN201775466U (zh) 一种可同时用于电磁炉和微波炉的火锅
CN208671332U (zh) 一种热水器
CN208892179U (zh) 一种保温杯杯体及保温杯
CN209644665U (zh) 一种电磁热水壶组件及电磁热水壶
CN208113009U (zh)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CN203387708U (zh) 一种超薄电磁线盘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08435214U (zh) 烹饪设备
CN204839087U (zh) 一种适用电磁炉使用的铜质炭火锅
CN102118894A (zh) 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产生加热效应的容器
CN209661233U (zh) 一种具有优化导热结构的立体隐形加热石锅
CN208808143U (zh) 一种可加热器皿及一种可加热器皿组件
CN203618159U (zh) 一种电磁加热电热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26

Address after: Xinluo Avenue high tech Zone of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000 No. 1166 orsus No. 3 building, twenty-five floor room 2528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Zhongji cross frequenc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30000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Hi-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Bocai Road and Xueyuan Street Intersection High-tech CBD Qile Yi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lock Office 11 Building 15, 1515-1517

Patentee before: Changchun sinohit Technology Co. Ltd. mutual frequ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