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14288U - 双腔式吸油烟机 - Google Patents

双腔式吸油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14288U
CN216814288U CN202220189686.3U CN202220189686U CN216814288U CN 216814288 U CN216814288 U CN 216814288U CN 202220189686 U CN202220189686 U CN 202220189686U CN 216814288 U CN216814288 U CN 2168142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range hood
double
air inlet
fron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8968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董豪炳
马晓阳
于巍巍
黄文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8968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142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142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142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腔式吸油烟机,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双腔式吸油烟机的排油烟效果差等问题而设计。本实用新型双腔式吸油烟机包括:壳体,风机组件和导流板,导流板包括前侧边、后侧边以及位于前侧边和后侧边之间的分流凸棱,分流凸棱与前侧边之间的水平距离L5大于分流凸棱与后侧边之间的水平距离L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腔式吸油烟机基于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其内部气流运动规律,从而设计出适合双腔式吸油烟机的导流板结构,保证油烟能更顺畅地进入风机组件中,排油烟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双腔式吸油烟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腔式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吸油烟机是一种厨房电器,利用风机抽风的方法收集并排出烹饪时产生的油烟。现有吸油烟机的壳体底部通常设置有两个排气窗口,在壳体内安装有风机。风机通常包括前侧进风口和后侧进风口,前侧进风口和后侧进风口分别对应两个排气窗口。
现有吸油烟机中,通常前侧进风口与壳体内壁之间的距离较大,油烟更容易从前侧进风口排出;风机的电机等结构通常设置在靠近后侧进风口的位置处,而且后侧进风口与壳体内壁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所以位于后侧进风口处的油烟排出阻力变大,导致部分油烟会绕到前侧进风口处排出。
为了令烹饪时产生的油烟能更顺畅地进入风机,通常会在风机的底部设置导流装置。现有导流装置通常包括从底面向下凸出的分流部,从分流部向左右两侧分别形成向上凸出的曲面。分流部基本对准壳体底部的两个排气窗口中间的位置,目的是将从两个排气窗口进入的油烟分别导流至前侧进风口和后侧进风口,但因为前侧进风口和后侧进风口对油烟流动阻力的大小不同,导致分流部阻挡了需要绕到前侧进风口处排出的那部分油烟,反而降低了吸油烟机的工作效率,排油烟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腔式吸油烟机,能令更多的油烟从风机组件的前侧进风口排出,排油烟效果更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腔式吸油烟机,包括:壳体,其底部开设有第一排气窗口和第二排气窗口;风机组件,包括前侧进风口、后侧进风口和顶部排风口,所述前侧进风口和所述后侧进风口两者中的一者位于所述第一排气窗口的排气范围内,两者中的另一者位于所述第二排气窗口的排气范围内;以及,导流板,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排气窗口和所述第二排气窗口的上方;所述导流板包括与所述前侧进风口边缘相连接的前侧边、与所述后侧进风口边缘相连接的后侧边、以及位于所述前侧边和所述后侧边之间的分流凸棱,所述分流凸棱与所述前侧边之间的水平距离L5大于所述分流凸棱与所述后侧边之间的水平距离L4。
特别是,所述分流凸棱与所述前侧边之间设置有上凸的前侧曲面,和/或所述分流凸棱与所述后侧边之间置有上凸的后侧曲面。
特别是,所述前侧曲面和/或所述后侧曲面的形状由B样条曲线拟合得到。
特别是,所述双腔式吸油烟机还包括回油组件,所述回油组件包括内油道、外油道、聚油杯和集油管,所述聚油杯和所述集油管相连通;所述风机组件上设置有风机排油孔,所述内油道的一端连接所述风机排油孔,所述内油道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聚油杯;所述外油道位于所述导流板的底部且连通至所述聚油杯。
特别是,所述回油组件还包括外油道壳体,所述外油道位于所述外油道壳体中;所述外油道壳体上设置有外油道回油孔和/或外油道回油槽,所述外油道回油孔和/或所述外油道回油槽连通至所述外油道。
特别是,所述外油道壳体上还设置有V形安装槽,所述分流凸棱设置在所述V形安装槽中。
特别是,所述外油道壳体的底面呈倾斜状,所述外油道上远离所述聚油杯的一端高于靠近所述聚油杯的一端。
特别是,所述回油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油道端口边缘处的挡油板,所述挡油板抵接在所述风机组件上。
特别是,所述双腔式吸油烟机还包括消声组件,所述消声组件包括消声块和阻尼垫,所述消声块设置在所述导流板内,所述阻尼垫设置在所述前侧边和/或所述后侧边上。
特别是,所述消声块的内部设置有消音棉,所述消声块的外表面设置有消声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腔式吸油烟机基于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其内部气流运动规律,从而设计出适合双腔式吸油烟机的导流板结构,保证油烟能更顺畅地进入风机组件中,排油烟效率更高;通过回油组件将风机组件中的油滴快速排至壳体回油孔中,可以减少油滴在壁面处的堆积,提高回油效率,减少清洗次数,降低服务成本;通过设置消声组件来消除高速气流经过小孔时产生的啸叫声,通过降低声波传递来降低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双腔式吸油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风机组件和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风机组件和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导流板结构的B样条曲线拟合方法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导流板结构的B样条曲线拟合方法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导流板和消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外油道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外油道壳体沿垂直于轴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消声组件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中A-A向剖视图。
图中:
1、壳体;2、风机组件;3、导流板;4、回油组件;11、第一排气窗口;12、第二排气窗口;13、风机箱体;14、油槽;15、壳体回油孔;16、壳体油杯;21、前侧进风口;22、后侧进风口;23、顶部排风口;24、风机排油孔;31、前侧边;32、后侧边;33、分流凸棱;34、前侧曲面;35、后侧曲面;41、内油道;42、外油道;43、聚油杯;44、集油管;45、外油道壳体;46、外油道回油孔;47、外油道回油槽;48、挡油板;49、V形安装槽;51、消声块;52、阻尼垫;53、消音棉;54、消声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双腔式吸油烟机,用于排出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如图1至图3所示,该双腔式吸油烟机包括壳体1、风机组件2和导流板3。壳体1底部开设有第一排气窗口11和第二排气窗口12,烹饪中产生的油烟分别从第一排气窗口11和第二排气窗口12进入吸油烟机中。风机组件2包括前侧进风口21、后侧进风口22和顶部排风口23,前侧进风口21和后侧进风口22两者中一者位于第一排气窗口11的排气范围内,两者中的另一者位于第二排气窗口12的排气范围内。导流板3设置在风机组件2的下方且为位于第一排气窗口11和第二排气窗口12的上方,用于将从第一排气窗口11和第二排气窗口12进入吸油烟机中的油烟分别导流到前侧进风口21和后侧进风口22。
如图4所示,导流板3包括与前侧进风口21边缘相连接的前侧边31、与后侧进风口22边缘相连接的后侧边32、以及位于前侧边31和后侧边32之间的分流凸棱33,分流凸棱33与前侧边31之间的水平距离L5大于分流凸棱33与后侧边32之间的水平距离L4。即,相较于现有技术,分流凸棱33不再位于风机组件2的前侧进风口21和后侧进风口22的中间位置,而是朝后侧进风口22的方向偏一些,从而令更多的油烟流向前侧进风口21,充分利用前侧进风口21的排烟能力;仅有少部分的油烟通过后侧进风口22进入风机组件2中,不至于因为后侧进风口22的排气效率低而导致大量油烟在此处堆积。
分流凸棱33的这种偏心设计对油烟的分流效果,与流场模拟(运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气流在吸油烟机内部的流动特性)得到的仿真图(或称为流线图,可以表征气流的流动特点)中真实的油烟流动情况相吻合。让更多的油烟从前侧进风口21与壳体之间较宽的空间处进入风机组件2中,解决后侧进风口22因电机阻挡等原因导致的排气困难的问题,吸油烟机的整体排油烟效果更好。
导流板3的具体安装方式不限,能将油烟分流并降低油烟流动阻力即可。优选的,壳体1还包括呈长方体形状的风机箱体13,风机组件2设置在风机箱体13中且顶部排风口23连通至风机箱体13之外,导流板3也设置在风机箱体13中且导流板3的两端固定连接在风机箱体13上,安装结构更稳定,排油烟时不会因为导流板3的震动而产生明显的噪音。
为了尽可能减小对油烟流动的阻力,分流凸棱33与前侧边31之间设置有上凸的前侧曲面34,和/或分流凸棱33与后侧边32之间置有上凸的后侧曲面35。相较于平面结构,向上凸出(从吸油烟机的底部向上看,前侧曲面34和/或后侧曲面35为凹形结构)的曲面在准确引导油烟流动方向的同时不会对油烟产生过大的阻力,排油烟效率高,风机组件2的能耗低,排油烟过程中噪音小。
前侧曲面34和/或后侧曲面35的具体形状不限,能有助于油烟顺畅流动即可。优选的,前侧曲面34和/或后侧曲面35的形状由B样条曲线拟合得到,通过给定一组控制点而得到一条曲线,曲线的大致形状由这些点予以控制。即前侧曲面34和/或后侧曲面35的轮廓线条基于流动特性运用样条曲线拟合而成,提升了导流板3与吸油烟机的匹配度,降低了流动损失,提升了流动效果,增加了流动的高效性。
使用B样条曲线拟合的优选方法为:如图4所示,左侧弧线起点a,端点为与风机组件2连接的e点;右侧弧线起点a,另一侧端点为与风机组件2连接的点d。即,图中d点与e点为两侧端点,其位置固定,a点为分流凸棱33所在位置处。即,e点与d点水平设置,基于数值模拟得到结果选定a点的所在位置。通过比例转换,从风机组件2的底边起算,分流凸棱33的高度L1(a点与风机组件2底边之间的距离)优选为80mm-90mm。导流板3的前侧边31至后侧边32之间的水平长度为L6,同时进行尺寸转化,分流凸棱33与前侧边31之间的水平距离L5与L6的比值优选为0.62-0.64。
在使用B样条曲线进行拟合时多需明确控制点,本方案中用三点控制的B样条曲线进行外轮廓线拟合,以弧线ae为例,以a端为起点,基于流线流动方向,过a点做流线的切线,即射线ac,同理过e点做水平射线ec,两段射线交于c点,则c点为两段射线的交点(c则为移动控制点),则控制样条曲线的三个控制点明确为a、c和e。应用B样条曲线拟合曲线段ae,该拟合曲线分别与射线ec和射线ac相切,保证了很好的连续性,同时基于后续不同机型a点位置可以调节,确定流线切线方向后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法绘制边界轮廓线。以a点、e点和c点为控制点应用B样条曲线绘制导流板一侧曲线。
绘制右侧轮廓线abd,在型线设计时考虑到风机组件2的后侧进气拐角较大,为了更好地与流动特性相匹配,因此设计转折点b。设计型线时使轮廓型线通过b点,b点尺寸转化如下:b点与风机组件2底边之间的距离为L2,L2与L1的比值优选为0.41-0.43,b点与后侧边32之间的水平距离为L3,L3与L4的比值优选为0.48-0.52。图4中,直线fg过b点,为该转折区域流线方向,起始于a点,做a点右侧流线方向的切线射线af,与射线fg交于f点,由abf组成三个控制端绘制B样条曲线abf,同理绘制曲线bgd,由于fg为流线切线方向可以保证过b点的样条曲线连续,综上完成完整的外轮廓线设计,基于B样条曲线保证连接的光滑性,同时该设计考虑流动特征使得设计流线与实际流动特征更为匹配。
L5/L6的比值为0.62-0.64仅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不同型号的吸油烟机中以及不同的工作状态下,L5/L6可能有变化。当风机组件2仅前侧进风口21工作、其后侧进风口22关闭时,L5/L6优选为1。即,如图5所示,分流凸棱33彻底移动至与后侧边32相平齐的位置处,分流凸棱33与前侧边31之间整体均为曲面连接,将由第一排气窗口11和第二排气窗口12进入的油烟都导流到风机组件2的侧进风口21处。
此时使用B样条曲线拟合的优选方法为:a点和b点水平设置,bh连线呈竖直状,c点和d点为流线轨迹上两点转化而得,h点为固定点,具体视流线情况而定,分别过c点和d点做流线切线相交于f点,过c点的切线与过a点的切线相交于e点,过f点的切线与射线bh相交于g点。应用B样条曲线连接aec、cfd与dhg点,即实现连接。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3、图6以及图8所示,双腔式吸油烟机还包括回油组件4,回油组件4包括内油道41、外油道42、聚油杯43和集油管44,聚油杯43和集油管44相连通;风机组件2上设置有风机排油孔24,内油道41的一端连接风机排油孔24,内油道41的另一端连通至聚油杯43;外油道42位于导流板3的底部且连通至聚油杯43。风机排油孔24优选呈圆形,排油效率更高,加工更方便。聚油杯43优选固定连接在风机箱体13上,整体结构更稳定,震动噪音小。
壳体1包括油槽14、壳体回油孔15以及与壳体回油孔15连通的壳体油杯16,油槽14优选设置在壳体1的集烟腔上,多个壳体回油孔15依次设置在油槽14上。风机组件2的叶轮旋转时,油烟中的油滴会甩至风机组件2的蜗壳内壁面上,油滴沿风机排油孔24流至内油道41中,然后依次沿内油道41、聚油杯43、集油管44、油槽14和壳体回油孔15流入壳体油杯16中,实现高效回油,缩短了回油时长,可以减少油滴在沿途各处壁面上的堆积,能减少清洗次数,降低服务成本。
外油道42的具体结构不限,能将导流板3上凝结的油滴导流至聚油杯43即可。优选的,如图7和图8所示,回油组件4还包括外油道壳体45,外油道壳体45围合形成外油道42。外油道壳体45上设置有外油道回油孔46和/或外油道回油槽47,外油道回油孔46和/或外油道回油槽47连通至外油道42,即外油道回油孔46和/或外油道回油槽47将外油道壳体45的内侧与外侧连通在一起,油滴能通过外油道回油孔46和/或外油道回油槽47到达外油道42中,再依次经过外油道42、聚油杯43、集油管44、油槽14和壳体回油孔15流入壳体油杯16,实现导流板3上油滴的高效回油。
外油道回油孔46和外油道回油槽47各自的形状以及两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均不限,有利于回油即可。外油道回油孔46优选包括多个呈一定规律排布的矩形孔,加工效率高,油滴能顺畅地通过外油道回油孔46进入外油道壳体45中。外油道回油槽47优选地相对于外油道回油孔46更靠近外油道壳体45的中部,导流板3上凝结的油滴能更顺畅地经过外油道回油槽47进入外油道壳体45,回油效率更高。
为了降低安装难度,外油道壳体45上还设置有V形安装槽49,分流凸棱33设置在V形安装槽49中。导流板3外表面上凝结的油滴能直接流入外油道壳体45上的外油道回油孔46和外油道回油槽47中,回油效率高。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外油道壳体45的底面呈倾斜状,外油道42上远离聚油杯43的一端高于靠近聚油杯43的一端。在重力作用下,油滴快速地流向较低处的聚油杯43,提高回油速度,回油更彻底,减少粘在外油道42上的油滴。
为了避免油滴在排出风机排油孔24后不能顺畅进入内油道41中,如图6所示,回油组件4还包括设置在内油道41端口边缘处的挡油板48,挡油板48抵接在风机组件2的蜗壳外壁面上。挡油板48具备阻挡油滴向四周迸溅的作用,同时还具备支撑风机组件2的作用,而且还能通过反射声波传递来降低吸油烟机工作时的噪音。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双腔式吸油烟机还包括消声组件,如图6、图9和图10所示,消声组件包括消声块51和阻尼垫52,消声块51设置在导流板3内,阻尼垫52设置在前侧边31和/或后侧边32上。优选的,消声块51的底面形状与导流板3的底面形状相一致,从而令消声块51的底面能与导流板3充分贴合,消音降噪的效果更好;消声块51的两侧固定连接在导流板3的内壁面上,整体结构更稳定,避免因为吸油烟机工作时的震动而令消声块51和导流板3发生相对晃动。阻尼垫52优选紧密贴合在风机组件2的蜗壳外壁面上,降噪效果更好。
将消声块51设置在导流板3内是为了更接近回油组件4中各处用于通气以及回油的小孔,利用消声块51的消音降噪功能吸收小孔流动啸叫声,降低工作噪音,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消声块51的具体结构不限,能有效降低噪音即可。优选的,消声块51的内部设置有消音棉53,消声块51的外表面设置有消声孔54。消音棉53属于多孔性吸声材料,通过摩擦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散发掉,实现阻性消声。
综上所述,该双腔式吸油烟机基于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其内部气流运动规律,从而设计出适合双腔式吸油烟机的导流板3结构,保证油烟能更顺畅地进入风机组件2中,排油烟效率更高;通过回油组件4将风机组件2中的油滴快速排至壳体回油孔15中,可以减少油滴在壁面处的堆积,提高回油效率,减少清洗次数,降低服务成本;通过设置消声组件来消除高速气流经过小孔时产生的啸叫声,通过降低声波传递来降低噪声。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双腔式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其底部开设有第一排气窗口(11)和第二排气窗口(12);
风机组件(2),包括前侧进风口(21)、后侧进风口(22)和顶部排风口(23),所述前侧进风口(21)和所述后侧进风口(22)两者中的一者位于所述第一排气窗口(11)的排气范围内,两者中的另一者位于所述第二排气窗口(12)的排气范围内;以及,
导流板(3),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2)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排气窗口(11)和所述第二排气窗口(12)的上方;所述导流板(3)包括与所述前侧进风口(21)边缘相连接的前侧边(31)、与所述后侧进风口(22)边缘相连接的后侧边(32)、以及位于所述前侧边(31)和所述后侧边(32)之间的分流凸棱(33),所述分流凸棱(33)与所述前侧边(31)之间的水平距离L5大于所述分流凸棱(33)与所述后侧边(32)之间的水平距离L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式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凸棱(33)与所述前侧边(31)之间设置有上凸的前侧曲面(34),和/或所述分流凸棱(33)与所述后侧边(32)之间置有上凸的后侧曲面(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腔式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曲面(34)和/或所述后侧曲面(35)的形状由B样条曲线拟合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腔式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腔式吸油烟机还包括回油组件(4),所述回油组件(4)包括内油道(41)、外油道(42)、聚油杯(43)和集油管(44),所述聚油杯(43)和所述集油管(44)相连通;所述风机组件(2)上设置有风机排油孔(24),所述内油道(41)的一端连接所述风机排油孔(24),所述内油道(41)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聚油杯(43);所述外油道(42)位于所述导流板(3)的底部且连通至所述聚油杯(4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腔式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组件(4)还包括外油道壳体(45),所述外油道(42)位于所述外油道壳体(45)中;所述外油道壳体(45)上设置有外油道回油孔(46)和/或外油道回油槽(47),所述外油道回油孔(46)和/或所述外油道回油槽(47)连通至所述外油道(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腔式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油道壳体(45)上还设置有V形安装槽(49),所述分流凸棱(33)设置在所述V形安装槽(49)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腔式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油道壳体(45)的底面呈倾斜状,所述外油道(42)上远离所述聚油杯(43)的一端高于靠近所述聚油杯(43)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腔式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组件(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油道(41)端口边缘处的挡油板(48),所述挡油板(48)抵接在所述风机组件(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腔式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腔式吸油烟机还包括消声组件,所述消声组件包括消声块(51)和阻尼垫(52),所述消声块(51)设置在所述导流板(3)内,所述阻尼垫(52)设置在所述前侧边(31)和/或所述后侧边(3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腔式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块(51)的内部设置有消音棉(53),所述消声块(51)的外表面设置有消声孔(54)。
CN202220189686.3U 2022-01-24 2022-01-24 双腔式吸油烟机 Active CN2168142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89686.3U CN216814288U (zh) 2022-01-24 2022-01-24 双腔式吸油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89686.3U CN216814288U (zh) 2022-01-24 2022-01-24 双腔式吸油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14288U true CN216814288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65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89686.3U Active CN216814288U (zh) 2022-01-24 2022-01-24 双腔式吸油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142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52550U (zh) 油烟机
CN111022381B (zh) 一种导流降噪装置及应用有该导流降噪装置的吸油烟机
CN112539431A (zh) 一种吸油烟机
WO2019148991A1 (zh) 排烟装置
CN216814288U (zh) 双腔式吸油烟机
CN114216146A (zh) 双腔式吸油烟机
CN209026909U (zh) 一种具有降噪结构的吸油烟机
CN109780596B (zh) 一种降噪导流装置及应用有该降噪导流装置的吸油烟机
CN107990390B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2430967U (zh) 油烟机
CN212252751U (zh) 油烟机
CN201068900Y (zh) 一种双面进风的吸油烟机风机蜗壳
CN108980946B (zh) 吸油烟机
CN210832128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0801325U (zh) 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
CN110375345B (zh) 一种侧吸式吸油烟机
CN219795686U (zh) 降噪结构、蜗壳、出风罩、风机及集成灶
CN109595649B (zh) 一种近吸式吸油烟机
CN209819640U (zh) 油烟机
CN214275881U (zh) 油烟机
CN211233007U (zh) 油烟机风道结构和油烟机
CN215832007U (zh) 一种带降噪功能的油烟机蜗壳
CN220828875U (zh) 一种集成灶的消音结构
CN218862944U (zh) 一种风机系统及使用该风机系统的吸油烟机
CN217383053U (zh) 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