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12094U -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12094U
CN216812094U CN202220342933.9U CN202220342933U CN216812094U CN 216812094 U CN216812094 U CN 216812094U CN 202220342933 U CN202220342933 U CN 202220342933U CN 216812094 U CN216812094 U CN 2168120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ction
compressor
cylinder
ai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4293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斌
张洋洋
黄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4293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120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120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120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气缸、活塞组件和第二吸气管,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气缸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吸气孔,其侧壁设置有第二吸气孔;活塞组件包括活动设于所述气缸内的活塞,所述第二吸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吸气孔连通,且与所述第二吸气孔的外端之间通过粘胶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吸气管与第二吸气孔的外端之间通过粘胶固定,粘胶方式既有密封又有装配变形小的优势,并且粘胶形成的粘接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第二吸气管的震动,从而减小压缩机的第二吸气管震动。

Description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在全球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往复式压缩机作为制冷系统最大的能耗单元,现急需通过技术升级以提高能效系数COP和降低耗电量。
区别于传统的单吸气单排气压缩泵体机构基础上,新型的单气缸双独立吸气的泵体结构具有大幅提升往复式压缩机整体性能的能力,第二吸气管作为双吸气式压缩机新增的关键部件,第二吸气管用于输送高压的冷媒气体,在高压气体经第二吸气管的时候相应的也会产生剧烈震动,而第二吸气管与气缸之间的连接方式的不当,会导致第二吸气管漏气、震动变大、疲劳断裂的现象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压缩机,旨在减小压缩机的第二吸气管震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
壳体;
气缸,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气缸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吸气孔,其侧壁设置有第二吸气孔;
活塞组件,包括活动设于所述气缸内的活塞,以及,
第二吸气管,所述第二吸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吸气孔连通,且与所述第二吸气孔的外端之间通过粘胶固定。
优选地,所述气缸的外壁设有一凹槽,所述第二吸气孔设于所述凹槽的底部;
所述第二吸气管的一端对所述凹槽适配。
优选地,所述第二吸气管与所述第二吸气孔之间的粘接层的厚度大于0.01mm。
优选地,所述第二吸气管与所述第二吸气孔之间的粘接层包括高分子胶或金属胶。
优选地,所述第二吸气管包括偏离所述气缸的支架设置的避让段。
优选地,所述避让段与所述气缸的支架间的间隙大于1mm。
优选地,所述第二吸气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吸气内管、柔性管和第二吸气外管。
优选地,所述壳体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吸气管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吸气管对应所述通孔的周向环绕有弹性凸筋,且所述弹性凸筋密封抵接于所述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吸气管的管壁套设有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或橡胶套。
优选地,所述活塞在活动行程中具有位于所述内腔的第一止点及远离所述内腔的第二止点,所述第二吸气孔与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为L,所述第一止点与所述第二止点之间的距离为S,其中,0.5S<L。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如上文所述的压缩机。
优选地,所述制冷设备为冰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吸气管与第二吸气孔的外端之间通过粘胶固定,粘胶方式既有密封又有装配变形小的优势,并且粘胶形成的粘接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第二吸气管的震动,从而减小压缩机的第二吸气管震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压缩机 10 气缸
11 第二吸气孔 20 第二吸气管
12 凹槽 21 避让段
13 支架 22 第二吸气内管
23 柔性管 24 第二吸气外管
25 弹性凸筋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目前,在全球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往复式压缩机作为制冷系统最大的能耗单元,现急需通过技术升级以提高能效系数COP和降低耗电量。
区别于传统的单吸气单排气压缩泵体机构基础上,新型的单气缸双独立吸气的泵体结构具有大幅提升往复式压缩机整体性能的能力,第二吸气管作为双吸气式压缩机新增的关键部件,第二吸气管用于输送高压的冷媒气体,在高压气体经第二吸气管的时候相应的也会产生剧烈震动,而第二吸气管与气缸之间的连接方式的不当,会导致第二吸气管漏气、震动变大、疲劳断裂的现象的发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100,图1至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100的具体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2,所述压缩机100包括壳体、气缸10、活塞组件和第二吸气管20;
所述气缸10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气缸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吸气孔,其侧壁设置有第二吸气孔11;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动设于所述气缸10内的活塞,所述第二吸气管2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吸气孔11连通,且与所述第二吸气孔11的外端之间通过粘胶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气流脉动,也即气流压力脉动,会造成压缩机100管路的震动问题,其成因是往复式压缩机100气缸10间歇性的吸气与排气,造成管道内的气体流速和压力的周期性变化。较大的气流压力脉动会给压缩机100运转造成不利影响,破坏安全阀的严密性,造成管道和设备的很大震动,尤其是气流经过管道弯头、阀门等处,较大的压力不均匀度将成为管道震动的主要激振力,在管道各连接处产生的震动应力,可能成为整个结构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
双吸气式压缩机100,在压缩机100的吸气过程中,通过活塞在气缸10内的运动,造成气缸10内的压力低于压缩机100回气管路中冷媒的压力,从而使压缩机100的吸气阀片打开,低压的冷媒进入从第一吸气孔进入气缸10内,在该过程中,当活塞端面的位置未运动到第二吸气孔11时,低压气体吸入压缩腔,压缩机100吸气,而当活塞端面运动到越过第二吸气孔11时,将第二吸气孔11与压缩腔连通,此时冷媒从第二吸气孔11向所述气缸10内流入,从而导致第二吸气管20内的气体流速和压力的周期性变化,造成管道的震动。
假使采用传统的连接方式连接第二吸气孔11的外端与所述第二吸气管20,例如卡接,螺纹连接等,第二吸气管20其自身的震动,会导致卡接件的缝隙变大,直至卡接失效,第二吸气管20漏气、震动变大、疲劳断裂的现象的发生,亦或者采用螺纹连接方式,由于第二吸气管20其自身的震动,会导致螺纹松动的现象发生,从而导致螺纹连接失效,第二吸气管20漏气、震动变大、疲劳断裂的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吸气管20与第二吸气孔11的外端之间通过粘胶固定,粘胶方式既有密封又有装配变形小的优势,并且粘胶形成的粘接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第二吸气管20的震动,从而减小压缩机100的第二吸气管20震动。
进一步的,所述气缸10的外壁设有一凹槽12,所述第二吸气孔11设于所述凹槽12的底部;所述第二吸气管20的一端对所述凹槽12适配,通过在所述气缸10的外壁设有一凹槽12,对应的将第二吸气孔11设于所述凹槽12的底部,所述所述第二吸气管20的一端粘接于所述凹槽12,从而在粘接的过程中,所述凹槽12可以存储一定的粘接剂,提升粘胶固定的效果。当然,为了进一步的提升粘胶的固定的效果,还可以在所述第二吸气孔11和所述凹槽12之间设置一定的间隙,从而增加粘接剂存储量,亦或者,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二吸气孔11和所述凹槽12之间设置一定的台阶,从而增大所述第二吸气孔11和所述凹槽12之间的粘胶面积,当然,对应的还可以是增大所述第二吸气管20对应所述凹槽12的横截面,从而增大所述第二吸气孔11和所述凹槽12之间的粘胶面积,提升粘胶的固定的效果。
此外,为了保证粘胶固定的效果,所述第二吸气管20与所述第二吸气孔11之间的粘接层的厚度大于0.01mm,从而防止粘接层的厚度过薄,导致所述第二吸气管20与所述第二吸气孔11之间的粘胶固定的效果较差。当然,厚度也不是约厚越好,太厚了粘接层亦会发生断裂导致第二吸气管20漏气、震动变大、疲劳断裂的现象的发生,因此,粘接层的厚度也应小于10mm。
并且,形成粘接层的粘接剂可以有很多种选择,由于压缩机100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温度,因此选择粘接剂应该能够耐100℃以上的温度,优选的,所述粘接剂为高分子胶或金属胶,所述第二吸气管20与所述第二吸气孔11之间的粘接层包括高分子胶或金属胶,高分子胶或金属胶具有高温下不失效的性能,从而能够有有效的保障压缩机100在100℃以上的温度下的运行。
此外,气缸10在压缩机100的壳体内是设置有支架13的,而所述第二吸气管20是震动,为了防止所述第二吸气管20在震动的过程中与所述气缸10的支架13发出碰撞,从而导致噪音增加、第二吸气管20断裂的现象发生,所述第二吸气管20包括偏离所述气缸10的支架13设置的避让段21,从而在所述第二吸气管20在震动的过程中避让所述气缸10的支架13。当然所述第二吸气管20震动一般不会特别剧烈,因此,所述避让段21与所述气缸10的支架13间的间隙大于1mm,此时既可以防止绝大部分的震动的产生,并且,为了合理的运用壳体内的空间,不让所述第二吸气管20与所述气缸10的支架13之间留有过多的空隙,所述避让段21与所述气缸10的支架13间的间隙也应小于于100mm,并且设置了所述避让段2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长所述第二吸气管20的长度,从而延长震动传递的路径,将震动的能量分散,可以有效的防止第二吸气管20疲劳断裂现象的发生。
为了让所述第二吸气管20自身能够起到一定的调节震动的作用,所述第二吸气管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吸气内管22、柔性管23和第二吸气外管24,通过在所述第二吸气内管22和所述第二吸气外管24之间设置所述柔性管23,柔性管23因其自身的可柔性伸缩和活动性,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减缓震动。
进一步的,为了减缓震动,所述壳体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吸气管20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吸气管20对应所述通孔的周向环绕有弹性凸筋25,且所述弹性凸筋25密封抵接于所述通孔,通过所述弹性凸筋25与所述通孔的抵接,在震动的过程中,弹性凸筋25能够提供与震动反向的弹力,从而可以减缓震动。并且,在某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00的壳体内是遍布有高压的冷媒的,此时压缩机100壳体内的压力高于压缩机100壳体外的压力,所述弹性凸筋25会在内外的压力差下贴紧所述通孔,从而对所述通孔进行密封。
为了进一步的减缓所述第二吸气管20的震动,所述第二吸气管20的管壁套设有弹性件,从而在震动的过程中,所述弹性件可以提供与震动反向的弹力,从而可以减缓震动,为了使得所述弹性件易于得到,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或橡胶套。
具体地,因在常规的压缩机100中往往需要通过控制阀组来控制各个吸气孔的打开和关闭,当所述压缩机100只有一个吸气孔时,则设置一个控制阀组;当所述压缩机100有多个吸气孔时,一般会对应设置多个控制阀组,这样控制较为繁琐。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气孔11与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为L,所述第一止点与所述第二止点之间的距离为S,其中,0.5S<L。所述活塞在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吸气孔及所述第二吸气孔11的开闭状态如下:
气缸10的吸气行程,包括:
第一行程:所述活塞自所述第一止点向所述第二止点活动,且距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小于0.5S。在第一行程中,所述控制阀组开启,使得所述第一吸气孔导通,且所述第二吸气孔11被所述活塞遮挡。此时,所述缸体的工作腔仅通过所述第一吸气孔实现吸气。此时所述工作腔内的冷媒总量均来自于所述第一吸气孔,即第一冷凝回路的冷媒。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活塞在向靠近所述第二止点的位置活动时,所述缸体的工作腔的压缩空间增大,处于负压状态,便于外部的气流自所述第一吸气孔进入所述缸体的工作腔。而由于经由所述第一吸气孔的气流压力小于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孔11的气流压力。故,在此活动行程中,通过所述活塞将所述第二吸气孔11遮挡,以避免所述第二吸气孔11的气流阻碍所述第一吸气孔的气流进入所述缸体的工作腔。
第二行程:在所述活塞自所述第一止点向所述第二止点活动,且距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大于0.5S。在第二行程中,所述活塞未遮挡所述第二吸气孔11,使得所述第二吸气孔11连通所述缸体的工作腔。此时,所述控制阀组按实际需求在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控制阀组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第一吸气孔及所述第二吸气孔11同时向所述缸体的工作腔输入气流。由于在第一行程中,所述缸体的工作腔的空间内经由所述第一吸气孔吸入了一定量的气流,使得压缩空间中具有一定的气流压力。故,在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孔11向所述缸体的工作腔输入气流时,对所述第一吸气孔的气流影响较小。且由于所述第二吸气孔11到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大于0.5S,也即到所述第一吸气孔的距离大于0.5S,使得两者之间存在适宜的缓冲距离,减轻了所述第二吸气孔11的气流对所述第一吸气孔气流的阻碍影响,提高压缩能效。在所述控制阀组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吸气孔11向所述缸体的工作腔输入气流。此时补充至所述工作腔内的冷媒来自于所述第二吸气孔11,即第二冷凝回路的冷媒均回流至所述缸体的工作腔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吸气孔11越靠近所述第一止点与所述第二止点的中点,所述第二吸气孔11开启时间早,并且关闭的时间晚,所述第二冷凝回路提供的高压冷媒时间长,补气量大;所述第二吸气孔11越靠近所述第二止点时,所述第二吸气孔11开启时间晚,并且关闭的时间早,所述第二冷凝回路提供的高压冷媒时间短,补气时间短,从而补气量也较少。在现实中,可以依据补气量的需求,来设置所述第二吸气孔11的位置。
气缸10的压缩行程,包括:
第三行程:所述活塞自所述第二止点向靠近所述第一止点的方向活动,且距所述第一止点大于0.5S。在第三行程中,所述控制阀组关闭,所述活塞向靠近所述第一止点的方向快速活动。此时,所述第二吸气孔11仍然向所述缸体的工作腔输入气流。此时补充至所述工作腔内的冷媒来自于所述第二吸气孔11。因此,在第三行程中,所述缸体的工作腔中的气流被压缩时,尚不会过度阻碍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孔11输入所述缸体的工作腔内的气流,使得所述缸体在压缩行程中,仍可吸入气流。并且,由于所述缸体的工作腔中混合有来自所述第一吸气孔及所述第二吸气孔11的气流,使得所述缸体的工作腔中气流压力小于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孔11内的气流压力。
第四行程:所述活塞自所述第二止点向靠近所述第一止点的方向活动,且距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小于0.5S。在第四行程中,所述控制阀组仍关闭,且所述活塞遮挡所述第二吸气孔11。此过程中,所述活塞将所述缸体的工作腔中的气流压缩成高压气流。并在所述活塞活动至所述第二止点时,所述缸体的工作腔中的气流压力压缩到位。此时,连通所述缸体的工作腔的输出管道的控制阀组从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以输出压缩好的高压气流。
其对应两个冷凝流路的工作线路为:
第一吸气流道中气流的流路为:所述第一冷凝流路→所述第一吸气孔→所述缸体的工作腔。
所述第二吸气流道中气流流路为:所述第二冷凝流路→所述第二吸气孔11→所述缸体的工作腔。
且所述压缩机100还包括与所述缸体的工作腔连通的内排管,所述内排管用以与排气外管连通,以将所述缸体的工作腔内压缩好的高压气流自所述内排管排出至排气外管。
在具体现实中,所述第一冷凝流路对应的是冰箱冷冻室,因冷冻室所需的制冷量较大,所需的冷媒量较多,在工作工程中,其消耗掉的冷媒的压力也较多,而所述第二冷凝流路对应的是冰箱冷藏室,因冷藏室所需的制冷量较小,其消耗掉的冷媒的压力也较少,这样回流至所述第一吸气孔内的压力是远小于所述第二吸气孔11的压力,但是第一冷凝流路的冷媒量较大,这样在所述压缩机100工作时,通过所述活塞先在吸气的前大半段的吸气行程中主要是打开第一吸气孔进行主吸气,能够吸入冷冻室对应的冷凝流路上的较大的冷媒量,在后面小半段的吸气行程中,所述第二吸气孔11与所述工作腔连通,第一吸气孔关闭,所述第二吸气孔11开始补入高压冷媒气体,并在压缩阶段的前小半段行程继续补气,最后在压缩的后大半段行程中,所述第二吸气孔11关闭,所述活塞将所述工作腔内的冷媒进行压缩,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吸气孔11距离所述第一止点和所述第二止点的距离,可以控制所述第二吸气孔11的进气量,即,因所述第二吸气孔11的位置设定,可以使得所述活塞在往复运动的时候,来调整所述第二吸气孔11开闭的时长,从而实现调节所述第一吸气孔和所述第二吸气孔11的流量配比。并且通过将所述第二吸气孔11设置于所述缸体的侧壁上,且靠近第二止点设置,从而使得所述压缩机100无需专门设置控制阀组来控制所述第二吸气孔11的开闭,而是在所述活塞的活动行程中就能实现对所述第二吸气孔11的自动开闭,结构设计巧妙,还节约了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止点与所述第二止点之间的距离为S。即所述第一止点是指所述活塞靠近所述工作腔底部的一端的端面运动至靠近所述缸体的底壁的最近的距离时,所述活塞靠近所述缸体的底壁的一端所在的位置。所述第二止点是指所述活塞靠近所述缸体的底壁的一端的端面运动至远离所述工作腔底部的最远的距离时,所述活塞靠近所述缸体的底壁的一端所在的位置。也即距离S为所述活塞靠近所述缸体的底壁的一端的端面两种极限状态下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吸气孔11与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为L,也即,所述第二吸气孔11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为L。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如上文所述的压缩机100。具体的,所述制冷设备可以是冰柜、空调等用到压缩机100的制冷设备,在此不做限定,优选的,所述制冷设备为冰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
壳体;
气缸,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气缸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吸气孔,其侧壁设置有第二吸气孔;
活塞组件,包括活动设于所述气缸内的活塞,以及,
第二吸气管,所述第二吸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吸气孔连通,且与所述第二吸气孔的外端之间通过粘胶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的外壁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吸气孔设于所述凹槽的底部;
所述第二吸气管的一端对所述凹槽适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气管与所述第二吸气孔之间的粘接层的厚度大于0.01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气管与所述第二吸气孔之间的粘接层包括高分子胶或金属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气管包括偏离所述气缸的支架设置的避让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段与所述气缸的支架间的间隙大于1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气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吸气内管、柔性管和第二吸气外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吸气管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吸气管对应所述通孔的周向环绕有弹性凸筋,且所述弹性凸筋密封抵接于所述通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气管的管壁套设有弹性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或橡胶套。
1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CN202220342933.9U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2168120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42933.9U CN216812094U (zh)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42933.9U CN216812094U (zh)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12094U true CN216812094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40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42933.9U Active CN216812094U (zh)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120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46454B1 (en) Suction muffler for compressor
JPH11173267A (ja) 圧縮機の吸入マフラー
MY134396A (en) High-low pressure dome type compressor
CN216812094U (zh)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6894823U (zh)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6894805U (zh) 缓冲座、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6812091U (zh) 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7055529U (zh) 吸气管、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6812090U (zh) 吸气管、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6812095U (zh) 一种连接管、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6812097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6812093U (zh) 吸气管、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6812087U (zh) 第二吸气管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7538949U (zh) 吸气管、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7055530U (zh) 吸气管路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6812092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16163918A (zh) 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KR20010059259A (ko) 체크밸브 겸용 소음기
CN116163926A (zh) 吸气管路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16163922A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16163920A (zh) 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16163919A (zh) 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16163921A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7055527U (zh) 一种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CN216894816U (zh) 开关结构、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