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63920A - 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63920A
CN116163920A CN202210155280.8A CN202210155280A CN116163920A CN 116163920 A CN116163920 A CN 116163920A CN 202210155280 A CN202210155280 A CN 202210155280A CN 116163920 A CN116163920 A CN 1161639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air suction
cavity
suction hole
compression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552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坤
张洋洋
宋东东
黄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5528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6392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5993 priority patent/WO202315532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163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639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12Casings; 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Fluid connections
    • F04B39/122Cylinder bloc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027Pulsation and noise damp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12Casings; 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Fluid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12Casings; 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Fluid connections
    • F04B39/123Flui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压缩气缸包括缸体、活塞组件及缓冲结构,缸体包括开设于其内部的工作腔,工作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吸气孔,且侧壁设置有第二吸气孔;活塞组件包括活动设于工作腔内的活塞,活塞在活动行程中具有位于工作腔底部的第一止点及远离工作腔底部的第二止点;以及,缓冲结构具有缓冲腔,缓冲腔连通第二吸气孔,且连通有第二吸气内管,第二吸气内管用以连通第二吸气外管。本方案提高压缩气缸的压缩能效、降低功率消耗,且通过缓冲腔降低了第二吸气流道中的气流脉动,提高压缩气缸的整体性能。

Description

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碳排放的限制升级,制冷行业对节能减排要求不断提高。压缩机作为制冷系统的最核心部件和耗能大件,需要对其的制冷性能和能效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现有往复式压缩机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其性能水平的提升也趋于瓶颈。单吸气单排气压缩泵体机构已十分成熟,但面临未来对压缩机的性能大幅提升的要求,仍缺乏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技术进步。而双吸气压缩机可以有效提高制冷系统能效、降低功率消耗,但是其基本结构造成了第二吸气流道气流脉动较大,影响压缩机的整体能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双吸气压缩机的基本结构造成了第二吸气流道的气流脉动较大,影响压缩机的整体能效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气缸,包括:
缸体,包括开设于其内部的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吸气孔,且侧壁设置有第二吸气孔;
活塞组件,包括活动设于所述工作腔内的活塞,所述活塞在活动行程中具有位于所述工作腔底部的第一止点及远离所述工作腔底部的第二止点;以及,
缓冲结构,具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连通所述第二吸气孔,且连通有第二吸气内管,所述第二吸气内管用以连通第二吸气外管。
可选地,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座,所述缓冲座与所述缸体一体设置;
其中,所述缓冲座开设有所述缓冲腔。
可选地,所述第二吸气孔设于所述缓冲腔靠近所述缸体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座,所述缓冲座包括:
座体,开设有所述缓冲腔,所述缓冲腔一侧开口设置;以及,
盖体,盖设于所述缓冲腔的开口端,且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座体。
可选地,所述盖体设有连通所述缓冲腔的进气孔,所述第二吸气内管一端伸入所述进气孔,且焊接于所述盖体。
可选地,所述盖体包括:
主体部;以及,
延伸部,自所述主体部的周缘向同一侧延伸设置,以与所述主体部围合形成一侧开口的扩充腔,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缓冲腔的开口端,以使得所述扩充腔与所述缓冲腔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盖体与所述座体中的一个设有螺接件,另一个设有配合件,所述螺接件与所述配合件相配合,使得所述盖体可拆卸地紧固于所述座体。
可选地,所述缓冲腔的形状为圆柱形、半球形或圆锥形。
可选地,所述第二吸气孔与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为L,所述第一止点与所述第二止点之间的距离为S,其中,0.5S<L。
可选地,所述第二吸气孔与所述缓冲腔均沿远离所述工作腔的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二吸气孔连通于所述缓冲腔靠近所述工作腔的一端。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气缸。
可选地,所述压缩机的排量为V0,所述缓冲腔的体积为V1,V1/V0≤10。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可选地,所述制冷设备为冰箱。
本发明提供的压缩气缸中,所述工作腔同时连通所述第一吸气孔及所述第二吸气孔,以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吸气孔对应的第一吸气流道、及所述第二吸气孔对应的第二吸气流道同时向所述工作腔补气,提高了所述工作腔的吸气量,进而提高所述压缩气缸的压缩能效、降低功率消耗。
具体地,本方案中设有缓冲结构,其中,所述缓冲腔连通所述第二吸气内管及所述第二吸气孔,而所述第二吸气内管连通所述第二吸气外管。如此,使得所述第二吸气外管中的冷媒在流经所述第二吸气内管后进入所述缓冲腔,并自与所述缓冲腔连通的所述第二吸气孔进入所述工作腔室。从而,本方案通过所述缓冲腔降低了第二吸气流道中的气流脉动,提高所述压缩气缸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压缩气缸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压缩气缸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缸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压缩气缸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压缩机的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压缩机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511410130000031
Figure BDA000351141013000004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双吸气压缩机包括气流压力较低的第一吸气流道、及气流压力较高的第二吸气流道,可以有效提高制冷系统能效、降低功率消耗,但是其基本结构造成了第二吸气流道气流脉动较大,影响压缩机的整体能效。
需要说明的是,气流脉动,也即气流压力脉动,会造成压缩机管路的振动问题,其成因是往复式压缩机气缸间歇性的吸气与排气,造成管道内的气体流速和压力的周期性变化。较大的气流压力脉动会给压缩机运转造成不利影响,破坏安全阀的严密性,造成管道和设备的很大振动,尤其是气流经过管道弯头、阀门等处,较大的压力不均匀度将成为管道振动的主要激振力,在管道各连接处产生的振动应力,可能成为整个结构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双吸气压缩机的基本结构造成了气流压力较高的第二吸气流道的气流脉动较大,影响压缩机的整体能效的技术问题。图1至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压缩气缸及压缩机的具体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的压缩气缸100包括缸体1、活塞组件2及缓冲结构3,所述缸体1包括开设于其内部的工作腔1a,所述工作腔1a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吸气孔1b,且侧壁设置有第二吸气孔1c;所述活塞组件2包括活动设于所述工作腔1a内的活塞21,所述活塞21在活动行程中具有位于所述工作腔1a底部的第一止点及远离所述工作腔1a底部的第二止点;以及,所述缓冲结构3具有缓冲腔3a,所述缓冲腔3a连通所述第二吸气孔1c,且连通有第二吸气内管4,所述第二吸气内管4用以连通第二吸气外管230。
本发明提供的压缩气缸100中,所述工作腔1a同时连通所述第一吸气孔1b及所述第二吸气孔1c,以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吸气孔1b对应的第一吸气流道、及所述第二吸气孔1c对应的第二吸气流道同时向所述工作腔1a补气,提高了所述工作腔1a的吸气量,进而提高所述压缩气缸100的压缩能效、降低功率消耗。
具体地,本方案中设有缓冲结构3,其中,所述缓冲腔3a连通所述第二吸气内管4及所述第二吸气孔1c,而所述第二吸气内管4连通所述第二吸气外管230。如此,使得所述第二吸气外管230中的冷媒在流经所述第二吸气内管4后进入所述缓冲腔3a,并自与所述缓冲腔3a连通的所述第二吸气孔1c进入所述工作腔1a室。从而,本方案通过所述缓冲腔3a的容积起到能量储存作用,降低了第二吸气流道中的气流脉动,提高所述压缩气缸100的整体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塞组件2还包括曲轴22及连杆23,所述曲轴22与所述连杆23一端传动连接,所述连杆23远离所述曲轴22的一端与所述活塞21传动连接。从而,所述曲轴22在电机的驱动下带动所述连杆23活动,进而带动所述活塞21在所述工作腔1a内进行往复运动,以完成吸入气流及压缩气流的动作。
此外,所述缓冲腔3a的形状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腔3a的形状为圆柱形、半球形或圆锥形。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结构3包括缓冲座31,所述缓冲座31开设有所述缓冲腔3a。所述缓冲座31的设置形式不做限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座31与所述缸体1分体设置,以便于对所述缓冲座31进行拆换;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座31设于所述第二吸气内管4上,便于所述缓冲座31的装配;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座31设于所述缸体1,且与所述缸体1一体设置。如此,在加工时,将所述缸体1与所述缓冲座31一体成型,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保证了所述缓冲腔3a与所述工作腔1a连接的的密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缓冲腔3a减轻气流脉动的效果与其到所述工作腔1a的距离成反比。也即,气流自所述缓冲腔3a流至所述工作腔1a的距离越长,则所述缓冲腔3a减轻气流脉动的效果越弱;而气流自所述缓冲腔3a流至所述工作腔1a的距离越短,则所述缓冲腔3a减轻气流脉动的效果越强。
故,为缩短气流自所述缓冲腔3a流至所述工作腔1a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气孔1c设于所述缓冲腔3a靠近所述缸体1的一侧。如此,所述第二吸气一端设于所述吸气腔的侧壁,另一端设于所述缓冲腔3a靠近所述缸体1的一侧,使得所述第二吸气孔1c的距离尽可能缩短,进而提高所述缓冲腔3a减轻气流脉动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结构3包括缓冲座31,所述缓冲座31包括座体311及盖体312,所述座体311开设有所述缓冲腔3a,所述缓冲腔3a一侧开口设置;所述盖体312盖设于所述缓冲腔3a的开口端,且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座体311。本方案中,将所述缓冲腔3a开口设置,且对应设置盖体312。在正常使用时,将所述盖体312盖封于所述缓冲腔3a的开口端,以实现所述缓冲腔3a的密封;而在异常情况下,可将所述盖体312自所述座体311上拆卸,便于对所述缓冲腔3a的内部进行检修维护,排除异常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所述缓冲结构3包括缓冲座31,所述缓冲座31与所述缸体1一体设置,其中,所述缓冲座31设有所述缓冲腔3a”,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体311与所述缸体1一体设置,所述缓冲腔3a的开口位于其背对所述缸体1的一侧,以便于检修人员查看所述缓冲腔3a内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312设有连通所述缓冲腔3a的进气孔312a,所述第二吸气内管4一端伸入所述进气孔312a,且焊接于所述盖体312。本方案中,将所述第二吸气内管4伸入所述进气孔312a,以连通所述缓冲腔3a,并将所述第二吸气内管4与所述盖体312焊接。如此,一方面提高所述第二吸气内管4与所述盖体312的连接牢靠度,另一方面使得所述盖体312与所述第二吸气内管4成为一体,便于零部件的集成,简化装配步骤。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及图5,所述盖体312包括主体部3121及延伸部3122。所述延伸部3122自所述主体部3121的周缘向同一侧延伸设置,以与所述主体部3121围合形成一侧开口的扩充腔312b,所述延伸部3122远离所述主体部312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缓冲腔3a的开口端,以使得所述扩充腔312b与所述缓冲腔3a相连通。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缓冲腔3a的容积与其减轻气流脉动的效果成正比。也即,所述缓冲腔3a的容积越大,其减轻气流脉动的效果越强;所述缓冲腔3a的容积越小,且减轻气流脉动的效果越弱。本方案中,在所述盖体312上形成所述扩充腔312b,并将所述扩充腔312b与所述缓冲腔3a相连通,以起到扩充缓冲容积的效果,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压缩气缸100减轻气流脉动的效果,且本方案结构简单、节省成本,便于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312与所述座体311可拆卸地实现方式不做限制。可以是在所述盖体312与所述座体311中一个中设有磁体,而另一个的材质为可磁吸材质,以使得所述盖体312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座体311,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体312与所述座体311中的一个设有螺接件,另一个设有配合件,所述螺接件与所述配合件相配合,使得所述盖体312可拆卸地紧固于所述座体31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螺接件包括设于所述盖体312外周的外螺纹,所述配合件包括设于所述缓冲腔3a侧壁的内螺纹,通过所述盖体312外周的外螺纹与所述缓冲腔3a侧壁的内螺纹配合,实现所述盖体312与所述座体311的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体312沿靠近所述座体311的方向贯设有通孔312c,所述紧固件包括穿设于所述通孔312c的紧固螺钉313,所述配合件包括设于所述缓冲腔3a底壁的螺纹孔311a,所述紧固螺钉313与所述螺纹孔311a配合,使得所述盖体312紧固于所述座体311。如此,既实现了所述盖体312与所述座体311的拆卸连接,同时在所述第二吸气内管4焊接于所述盖体312时,所述盖体312与所述座体311的拆卸连接不会对所述第二吸气内管4造成干涉,且结构简单,节省成本。
进一步地,为提高所述盖体312与所述座体311之间的密封性能,避免所述缓冲腔内的气流自所述盖体312与所述座体311之间溢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体312与所述缓冲腔3a的开口端之间设有密封件314,通过所述密封件314使得所述盖体312与所述缓冲腔3a的开口端之间密封性得到保障。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密封件314的设置形式不做限制,可以是密封溶胶,将所述密封溶胶涂抹于所述盖体312与所述座体311的连接处,待密封溶胶凝固后对所述盖体312与所述座体311实现密封;还可以是缠绕于所述盖体312与所述座体311的连接处的密封胶带,也可以是其他形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314为密封垫片。具体地,为进一步地提高所述盖体312与所述座体311之间的密封性能,所述缓冲腔3a的开口端还设有沉孔,所述密封件314设于所述沉孔。如此,一方面便于所述盖体312与所述缓冲腔3a的开口端对齐安装,另一方面提高所述缓冲腔3a的密封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在常规的压缩气缸100中往往需要通过控制阀组来控制各个吸气孔的打开和关闭,当所述压缩气缸100只有一个吸气孔时,则设置一个控制阀组;当所述压缩气缸100有多个吸气孔时,一般会对应设置多个控制阀组,这样控制较为繁琐。因此,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气孔1c与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为L,所述第一止点与所述第二止点之间的距离为S,其中,0.5S<L。
在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所述第二吸气孔1c靠近所述第二止点设置,从而使得所述压缩机200无需专门设置控制阀组来控制所述第二吸气孔1c的开闭,而是在所述活塞21的活动行程中就能实现对所述第二吸气孔1c的自动开闭,结构设计巧妙,还节约了成本。
此外,以所述压缩气缸100用于冰箱的制冷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地,用于冰箱的压缩机。因冰箱在制冷过程中,高温高压冷媒冷媒气体自压缩机输送至对应的冷冻室和冷藏室的蒸发器进行蒸发吸热,实现冷冻室和冷藏室的制冷,但是冷冻室和冷藏室设置的温度不一致,两者蒸发温度不一样,冷媒在冷冻室和冷藏室进行换热后的温度和压力不相同,并且现有技术中,压缩机通过一个流路实现冷冻和冷藏的制冷功能,这样不管是冷冻室或是冷藏室需要进行制冷的时候,整个换热系统都需要参与到工作中,使得能耗消耗较大,能效比较低。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两个并联的流路,即冷冻冷凝流路和冷藏冷凝流路,即压缩机将压缩形成的高温高压冷媒可以合理的分配至冷冻流路和冷藏流路,因压缩机压缩形成的高温高压冷媒经冷冻室对应的蒸发器后,其回至压缩机时的温度较低,且压力较小,而压缩机压缩形成的高温高压冷媒经冷藏室对应的蒸发器后,其回至压缩机时的温度较高,且压力较大,将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1a同时连通所述第一吸气孔1b及所述第二吸气孔1c,以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吸气孔1b对应的第一吸气流道,所述第二吸气孔1c对应的第二吸气流道,这样将冷冻室回流的相对较低温较低压力的冷媒通过所述第一吸气孔1b输送至压缩机的所述缸体1内,而将冷藏室回流的相对较高温较高压力的冷媒通过所述第二吸气孔1c输送至压缩机,这样在所述缸体1对第一吸气孔1b输送的冷媒气体压缩时,所述第二吸气孔1c可以对所述工作腔1a内进行补气,从而提高了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1a的吸气量,进而提高压缩机的压缩能效,并且通过两个并联的流路来实现各自的工况条件,降低功率消耗。
因在常规的压缩机中往往需要通过控制阀组来控制各个吸气孔的打开和关闭,当压缩机只有一个吸气孔时,则设置一个控制阀组;当压缩机有多个吸气孔时,一般会对应设置多个控制阀组,这样控制较为繁琐。因此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气孔1c与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为L,所述第一止点与所述第二止点之间的距离为S,其中,0.5S<L。所述活塞21在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吸气孔1b及所述第二吸气孔1c的开闭状态如下:
压缩气缸100的吸气行程,包括:
第一行程:所述活塞21自所述第一止点向所述第二止点活动,且距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小于0.5S。在第一行程中,所述控制阀组开启,使得所述第一吸气孔1b导通,且所述第二吸气孔1c被所述活塞21遮挡。此时,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1a仅通过所述第一吸气孔1b实现吸气。此时所述工作腔1a内的冷媒总量均来自于所述第一吸气孔1b,即第一冷凝回路的冷媒。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活塞21在向靠近所述第二止点的位置活动时,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1a的压缩空间增大,处于负压状态,便于外部的气流自所述第一吸气孔1b进入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1a。而由于经由所述第一吸气孔1b的气流压力小于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孔1c的气流压力。故,在此活动行程中,通过所述活塞21将所述第二吸气孔1c遮挡,以避免所述第二吸气孔1c的气流阻碍所述第一吸气孔1b的气流进入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1a。
第二行程:在所述活塞21自所述第一止点向所述第二止点活动,且距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大于0.5S。在第二行程中,所述活塞21未遮挡所述第二吸气孔1c,使得所述第二吸气孔1c连通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1a。此时,所述控制阀组按实际需求在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控制阀组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第一吸气孔1b及所述第二吸气孔1c同时向所述缸体的工作腔输入气流。由于在第一行程中,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1a的空间内经由所述第一吸气孔1b吸入了一定量的气流,使得压缩空间中具有一定的气流压力。故,在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孔1c向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1a输入气流时,对所述第一吸气孔1b的气流影响较小。且由于所述第二吸气孔1c到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大于0.5S,也即到所述第一吸气孔1b的距离大于0.5S,使得两者之间存在适宜的缓冲距离,减轻了所述第二吸气孔1c的气流对所述第一吸气孔1b气流的阻碍影响,提高压缩能效。在所述控制阀组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吸气孔1c向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1a输入气流。此时补充至所述工作腔1a内的冷媒仅来自于所述第二吸气孔1c,即第二冷凝回路的冷媒均回流至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1a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吸气孔1c越靠近所述第一止点与所述第二止点的中点,所述第二吸气孔1c开启时间早,并且关闭的时间晚,所述第二冷凝回路提供的高压冷媒时间长,补气量大;所述第二吸气孔1c越靠近所述第二止点时,所述第二吸气孔1c开启时间晚,并且关闭的时间早,所述第二冷凝回路提供的高压冷媒时间短,补气时间短,从而补气量也较少。在现实中,可以依据补气量的需求,来设置所述第二吸气孔1c的位置。
压缩气缸100的压缩行程,包括:
第三行程:所述活塞21自所述第二止点向靠近所述第一止点的方向活动,且距所述第一止点大于0.5S。在第三行程中,所述控制阀组关闭,所述活塞21向靠近所述第一止点的方向快速活动。此时,所述第二吸气孔1c仍然向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1a输入气流。此时补充至所述工作腔1a内的冷媒来自于所述第二吸气孔1c。因此,在第三行程中,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1a中的气流被压缩时,尚不会过度阻碍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孔1c输入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1a内的气流,使得所述缸体1在压缩行程中,仍可吸入气流。并且,由于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1a中混合有来自所述第一吸气孔1b及所述第二吸气孔1c的气流,使得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1a中气流压力小于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孔1c内的气流压力。
第四行程:所述活塞21自所述第二止点向靠近所述第一止点的方向活动,且距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小于0.5S。在第四行程中,所述控制阀组仍关闭,且所述活塞21遮挡所述第二吸气孔1c。此过程中,所述活塞21将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1a中的气流压缩成高压气流。并在所述活塞21活动至所述第二止点时,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1a中的气流压力压缩到位。此时,连通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1a的输出管道的控制阀组从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以输出压缩好的高压气流。
其对应两个冷凝流路的工作线路为:
第一吸气流道中气流的流路为:所述第一冷凝流路→所述第一吸气孔1b→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1a。
所述第二吸气流道中气流流路为:所述第二冷凝流路→所述第二吸气孔1c→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1a。
且压缩机还包括与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1a连通的内排管5,所述内排管5用以与排气外管240连通,以将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1a内压缩好的高压气流自所述内排管5排出至排气外管240。
在具体现实中,所述第一冷凝流路对应的是冰箱冷冻室,因冷冻室所需的制冷量较大,所需的冷媒量较多,在工作工程中,其消耗掉的冷媒的压力也较多,而所述第二冷凝流路对应的是冰箱冷藏室,因冷藏室所需的制冷量较小,其消耗掉的冷媒的压力也较少,这样回流至所述第一吸气孔1b内的压力是远小于所述第二吸气孔1c的压力,但是第一冷凝流路的冷媒量较大,这样在压缩机工作时,通过所述活塞21先在吸气的前大半段的吸气行程中主要是打开第一吸气孔1b进行主吸气,能够吸入冷冻室对应的冷凝流路上的较大的冷媒量,在后面小半段的吸气行程中,所述第二吸气孔1c与所述工作腔1a连通,第一吸气孔1b关闭,所述第二吸气孔1c开始补入高压冷媒气体,并在压缩阶段的前小半段行程继续补气,最后在压缩的后大半段行程中,所述第二吸气孔1c关闭,所述活塞21将所述工作腔1a内的冷媒进行压缩,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吸气孔1c距离所述第一止点和所述第二止点的距离,可以控制所述第二吸气孔1c的进气量,即,因所述第二吸气孔1c的位置设定,可以使得所述活塞21在往复运动的时候,来调整所述第二吸气孔1c开闭的时长,从而实现调节所述第一吸气孔1b和所述第二吸气孔1c的流量配比。并且通过将所述第二吸气孔1c设置于所述缸体1的侧壁上,且靠近第二止点设置,从而无需专门设置控制阀组来控制所述第二吸气孔1c的开闭,而是在所述活塞21的活动行程中就能实现对所述第二吸气孔1c的自动开闭,结构设计巧妙,还节约了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止点与所述第二止点之间的距离为S。即所述第一止点是指所述活塞21靠近所述工作腔1a底部的一端的端面运动至靠近所述缸体1的底壁的最近的距离时,所述活塞21靠近所述缸体1的底壁的一端所在的位置;所述第二止点是指所述活塞21靠近所述缸体1的底壁的一端的端面运动至远离所述工作腔1a底部的最远的距离时,所述活塞21靠近所述缸体1的底壁的一端所在的位置。也即距离S为所述活塞21靠近所述缸体1的底壁的一端的端面两种极限状态下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吸气孔1c与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为L,也即,所述第二吸气孔1c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为L。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吸气孔1c与所述缓冲腔3a均沿远离所述工作腔1a的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二吸气孔1c连通于所述缓冲腔3a靠近所述工作腔1a的一端。如此,使得所述缓冲腔3a可呈横腔设置,从而所述缓冲腔3a整体离所述第二吸气孔1c的距离稍远,以能够使得其吸气过热相对可以少一些。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缓冲结构3包括缓冲座31,所述缓冲座31与所述缸体1一体设置;所述缓冲座31开设有所述缓冲腔3a”的方案。相对于所述缓冲腔3a呈竖腔设置时,所述第二吸气孔1c需要打斜孔,操作相对困难。本方案中,所述缓冲腔3a呈横腔设置,以便于所述第二吸气孔1c的加工定位。同时,所述缓冲座31包括座体311及盖312体,所述座体311开设有所述缓冲腔3a,所述缓冲腔3a远离所述工作腔1a的一端开口设置;所述盖体312盖设于所述缓冲腔3a3a的开口端,且可拆地固定于所述座体311,以进一步地便于所述第二吸气孔1c的开孔操作。
此外,请参阅图6及图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压缩机200,所述压缩机200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压缩气缸10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压缩机200的压缩气缸100的详细结构可参照上述压缩气缸100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由于在本发明的压缩机200中使用了上述压缩气缸100,因此,本发明压缩机200的实施例包括上述压缩气缸100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200包括壳体210、第一吸气外管220及第二吸气外管230,所述第一吸气外管220及所述第二吸气外管230设于所述壳体210外,且连通所述壳体210的内腔。所述压缩气缸100设于所述壳体210的内腔中,其中,所述第二吸气内管4连接于所述第二吸气外管230设于所述壳体210上的一端,以形成第二吸气流道,所述第一吸气外管220对应形成第一吸气流道。
如此,第一吸气流道中气流的流路为:所述第一冷凝流路→所述第一吸气外管220→所述壳体210内腔→所述第一吸气孔1b→所述工作腔1a。
所述第二吸气流道中气流流路为:所述第二冷凝流路→所述第二吸气外管230→所述第二吸气内管4→所述缓冲腔3a→所述第二吸气孔1c→所述工作腔1a。
且所述压缩气缸100还包括与所述工作腔1a连通的内排管5,所述内排管5用以与排气外管240连通,以将所述工作腔1a内压缩好的高压气流自所述内排管5排出至排气外管240。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所述缓冲腔3a减轻气流脉动的效果与所述缓冲腔3a的容积成正比,然而当所述缓冲腔3a的容积过大时,一方面增大了所述压缩机200的体积,不利于所述压缩机200集成度的提高,另一方面会减缓所述第二吸气外管230内的气流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内管4及所述缓冲腔3a流向所述工作腔1a。故,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200的排量为V0,所述缓冲腔3a的体积为V1,V1/V0≤10。如此,在保证所述缓冲腔3a具有良好的减轻气流脉动的效果的同时,提高所述压缩的集成度,减小所述压缩机200的体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压缩机200的排量指所述活塞21一次往复运动排出的气体体积。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压缩机20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制冷设备的压缩机200的详细结构可参照上述压缩机200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由于在本发明的制冷设备中使用了上述压缩机200,因此,本发明制冷设备的实施例包括上述压缩机200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制冷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可以是空调,也可以是新风机,还可以是其他设备。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设备为冰箱。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压缩气缸,其特征在于,包括:
缸体,包括开设于其内部的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吸气孔,且侧壁设置有第二吸气孔;
活塞组件,包括活动设于所述工作腔内的活塞,所述活塞在活动行程中具有位于所述工作腔底部的第一止点及远离所述工作腔底部的第二止点;以及,
缓冲结构,具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连通所述第二吸气孔,且连通有第二吸气内管,所述第二吸气内管用以连通第二吸气外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座,所述缓冲座与所述缸体一体设置;
其中,所述缓冲座开设有所述缓冲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气孔设于所述缓冲腔靠近所述缸体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座,所述缓冲座包括:
座体,开设有所述缓冲腔,所述缓冲腔一侧开口设置;以及,
盖体,盖设于所述缓冲腔的开口端,且可拆地固定于所述座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设有连通所述缓冲腔的进气孔,所述第二吸气内管一端伸入所述进气孔,且焊接于所述盖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
主体部;以及,
延伸部,自所述主体部的周缘向同一侧延伸设置,以与所述主体部围合形成一侧开口的扩充腔,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缓冲腔的开口端,以使得所述扩充腔与所述缓冲腔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座体中的一个设有螺接件,另一个设有配合件,所述螺接件与所述配合件相配合,使得所述盖体可拆地紧固于所述座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的形状为圆柱形、半球形或圆锥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气孔与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为L,所述第一止点与所述第二止点之间的距离为S,其中,0.5S<L。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气孔与所述缓冲腔均沿远离所述工作腔的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二吸气孔连通于所述缓冲腔靠近所述工作腔的一端。
1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气缸。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排量为V0,所述缓冲腔的体积为V1,V1/V0≤10。
13.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压缩机。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为冰箱。
CN202210155280.8A 2022-02-18 2022-02-18 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Pending CN1161639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55280.8A CN116163920A (zh) 2022-02-18 2022-02-18 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PCT/CN2022/095993 WO2023155329A1 (zh) 2022-02-18 2022-05-30 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55280.8A CN116163920A (zh) 2022-02-18 2022-02-18 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63920A true CN116163920A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18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55280.8A Pending CN116163920A (zh) 2022-02-18 2022-02-18 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63920A (zh)
WO (1) WO202315532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29960A (en) * 1996-04-30 1998-11-03 Tecumseh Products Company Suction inlet for rotary compressor
CN203717292U (zh) * 2013-11-04 2014-07-16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活塞压缩机及其气缸的吸气口总成
CN104314814A (zh) * 2014-11-10 2015-01-28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低背压旋转式压缩机
CN206860402U (zh) * 2017-06-22 2018-01-09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组件和具有其的冰箱
CN109974345A (zh) * 2019-03-04 2019-07-05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补气式压缩机及压缩循环系统
CN113606138B (zh) * 2021-09-16 2023-05-02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静涡旋盘结构及包括其的压缩机
CN216894805U (zh) * 2022-02-18 2022-07-05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缓冲座、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6812091U (zh) * 2022-02-18 2022-06-24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55329A1 (zh) 2023-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069208C (en) Refrigeration compressor having a contoured piston
US20060045762A1 (en) Suction muffler for compressor
CN216894805U (zh) 缓冲座、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6812091U (zh) 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US10167860B2 (en) Hermetic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N116163920A (zh) 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JP2006144729A (ja) 密閉型圧縮機
CN116163918A (zh) 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16163919A (zh) 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7055527U (zh) 一种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CN216812094U (zh)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7055529U (zh) 吸气管、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6812095U (zh) 一种连接管、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6812097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JP5315178B2 (ja) 密閉形圧縮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CN216812092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08330652U (zh) 一种半封闭中间补气双缸活塞制冷压缩机
KR100728342B1 (ko) 리니어 압축기의 유로구조
CN116163921A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7055530U (zh) 吸气管路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6894816U (zh) 开关结构、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6812089U (zh) 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6812088U (zh) 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6812096U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16163923A (zh) 一种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