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12087U - 第二吸气管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第二吸气管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12087U
CN216812087U CN202220342552.0U CN202220342552U CN216812087U CN 216812087 U CN216812087 U CN 216812087U CN 202220342552 U CN202220342552 U CN 202220342552U CN 216812087 U CN216812087 U CN 216812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ection
suction pipe
air suction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425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敦勇
蔡顺
殷田甜
张洋洋
黄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425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12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12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12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第二吸气管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所述第二吸气管结构用于压缩机的第二吸气孔,其中,第二吸气管结构包括第二吸气管和包压管,所述第二吸气管包括第二内部吸气管和第二外部吸气管,所述包压管套设于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相互靠近的一端的外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包压的方式进行连接,对于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的材质没有限制要求,这样可以将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可以设置为柔性的材质,这样对减小吸气管路的振动噪音有良好的效果,以提供一种既能够将第二吸气内管和第二吸气外管进行密封连接又能够减少震动噪音的第二吸吸气管结构。

Description

第二吸气管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第二吸气管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在全球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往复式压缩机作为制冷系统最大的能耗单元,现急需通过技术升级以提高能效系数COP和降低耗电量。
区别于传统的单吸气单排气压缩泵体机构基础上,新型的单气缸双独立吸气的泵体结构具有大幅提升往复式压缩机整体性能的能力,同时相应的增设吸气管,为了便于连通位于压缩机的壳体内部的缸体和外部冷凝流路,吸气管有位于压缩机壳体内部的吸气内管和设于压缩机壳体外部的吸气外管,吸气内管接通在压缩机缸体的第二吸气孔处,所以吸气外管和吸气内管之间的连接得保证气密性,并且其在吸气的过程中管道内的气体流速和压力的周期性变化,因此,会产生较大的气流压力脉动,产生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吸气管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旨在提供一种既能够将吸气内管和吸气外管进行密封连接又能够减少震动噪音的吸气管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吸气管结构,用于压缩机的第二吸气孔,所述吸气管结构包括:
吸气管,包括内部吸气管和外部吸气管;以及,
包压管,套设于所述内部吸气管和所述外部吸气管相互靠近的一端的外围。
可选地,所述内部吸气管和所述外部吸气管相互套接,所述内部吸气管和所述外部吸气管其中之一设置有内套接段,另一形成有与所述内套接段套接的外套接段。
可选地,所述包压管能够沿所述吸气管的长度方向可活动,以使得所述包压管能够干涉配合套设于所述外套接段的外围。
可选地,所述内套接段与所述外套接段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外套接段的材质为塑料;和/或,
所述包压管的材质为金属。
可选地,所述外套接段的内壁设有凹凸结构;和/或,
所述内套接段的外壁设有凹凸结构。
可选地,所述内套接段的外壁沿周向环设有凸筋。
可选地,所述凸筋的直径自所述内套接段靠近所述外套接段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外套接段的一端呈渐扩设置。
可选地,所述凸筋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凸筋沿所述内套接段的长度方向依次布设。
可选地,所述内套接段的长度为L,其中,5mm≤L≤50mm;和/或,
所述内套接段的内径为d1,其中,1mm≤d1≤9mm;和/或,
所述内套接段的外径为d2,其中,2mm≤d2≤10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
缸体,所述缸体的气缸盖设置有第一吸气孔,所述缸体的工作腔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吸气孔;
活塞组件,包括活动设于所述缸体内的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缸体的底部之间形成所述工作腔,所述活塞在活动行程中具有位于靠近所述缸体的气缸盖的上止点及远离所述缸体的气缸盖的下止点;以及,
如上述的第二吸气管结构,所述第二吸气管的一端与第二冷凝流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吸气孔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吸气管结构包括:
第二吸气管,包括第二内部吸气管和第二外部吸气管;以及,
包压管,套设于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相互靠近的一端的外围。
可选地,所述第二吸气孔与所述上止点的距离为L,所述上止点与所述下止点之间的距离为S,其中,0.5S<L。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上述的第二吸气管结构,所述第二吸气管结构包括:
第二吸气管,包括第二内部吸气管和第二外部吸气管;以及,
包压管,套设于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相互靠近的一端的外围。
可选地,所述制冷设备为冰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吸气管结构包括第二吸气管和包压管,所述第二吸气管包括第二内部吸气管和第二外部吸气管,所述包压管套设于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相互靠近的一端的外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包压管套设于第二内部吸气管和第二外部吸气管的外围,可以将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连通,而通过包压的方式进行连接,对于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的材质没有限制要求,这样可以将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可以设置为柔性的材质,这样对减小吸气管路的振动噪音有良好的效果,以提供一种既能够将第二吸气内管和第二吸气外管进行密封连接又能够减少震动噪音的第二吸气管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吸气管结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第二吸气管结构密封连接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压缩机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第二吸气管结构 200 压缩机
1 第二吸气管 3 缸体
11 第二内部吸气管 3a 工作腔
12 第二外部吸气管 31 第一吸气孔
2 包压管 32 第二吸气孔
111 外套接段 4 活塞组件
121 内套接段 41 活塞
12a 凹凸结构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 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区别于传统的单吸气单排气压缩泵体机构基础上,新型的单缸体双独立吸气的泵体结构具有大幅提升往复式压缩机整体性能的能力,设置补气装置对压缩机补气的同时,相应的增设第二吸气管,为了便于连通位于压缩机的壳体内部的缸体和外部冷凝回路,第二吸气管有位于压缩机壳体内部的第二吸气内管和设于压缩机壳体外部的第二吸气外管,第二吸气内管接通在压缩机缸体的第二吸气孔处,所以第二吸气外管和第二吸气内管之间的连接得保证气密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第二吸气管结构100,所述第二吸气管结构100用于压缩机200的第二吸气孔32,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吸气管结构100的具体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第二吸气管结构100包括第二吸气管1和包压管 2,所述第二吸气管1包括第二内部吸气管11和第二外部吸气管12,所述包压管2套设于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11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12相互靠近的一端的外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吸气管结构100包括第二吸气管1 和包压管2,所述第二吸气管1包括第二内部吸气管11和第二外部吸气管12,所述包压管2套设于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11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12相互靠近的一端的外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包压管2套设于第二内部吸气管11和第二外部吸气管12的外围,可以将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11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12连通,以提供一种既能够将第二吸气内管和第二吸气外管进行密封连接又能够减少震动噪音的第二吸气管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11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12相互靠近的一端邻近设置,或是抵接设置,然后通过所述包压管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11的端部密封,所述包压管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12的端部密封连接,这样通过所述包压管2实现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11 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12的连通;当然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11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12也可以是套接在一起,然后通过所述包压管2将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11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12的套接处进行包压,使得套接处的两个管段之间能够被所述包压管2压紧,形成密封连接,若通过焊接或是其它连接方式,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11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12的材质需要是金属材质,而通过包压的方式进行连接,对于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11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12的材质没有限制要求,这样可以将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11 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12可以设置为柔性的材质,这样对减小吸气管路的振动噪音有良好的效果。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11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 12相互套接,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11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12其中之一设置有内套接段121,另一形成有与所述内套接段121套接的外套接段111,在组装工艺中,只需要先将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11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12 先插接在一起,实现初步的定位和连接,然后将所述包压管2包压在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11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12的外围,这样由于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11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12两者已经套接在一起,使得冷媒的流动已经具有主要的流动的方向性,通过所述包压管2将所述外套接段111压紧在所述内套接段121的外壁,避免了所述外套接段111和所述内套接段121 之间的缝隙处漏气,相比于所述包压管2需要两端分别包压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11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12的连接端来说,所述包压管2两端单层的密封套接方式稳定性没有双层套接的密封效果和稳定性更好。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密封包压所述包压管2,所述包压管2可以是通过外部夹紧装置将所述包压管2包压在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11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12的外围,但是为了方便安装,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包压管2设置成活动的部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吸气管1的外周侧,所述包压管2能够沿所述第二吸气管1的长度方向可活动,当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11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12套接完成后,可以将所述包压管2活动至套接处,将所述包压管 2能够干涉配合套设于所述外套接段111的外围,当所述包压管2套设于所述外套接段111的时候,所述包压管2给所述外套接段111的周侧施加了径向方向的力,使得所述外套接段111能够抵紧于所述内套接段121的外壁,形成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套接段121与所述外套接段111过盈配合,因过盈配合,两个套接管段之间的间隙较小,这样使得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11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12之间能形成初步的密封结构,再通过所述包压管2进一步的将所述外套接段111进行干涉包压,使得所述密封结构的密封性更佳。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套接段111的材质为塑料,因塑料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延展性,可以将所述内套接段121的外径设置得略大于所述外套接段111的内径,在所述内套接段121套接到所述外套接段111时,所述外套接段111的直径相应发生弹性形变而增大,但是外套接段111具有恢复形变的弹力使得所述外套接段111能够裹紧于所述内套接段121的外壁,这样利用所述外套接段111本身的材料特性,使得密封性能有所提升,当然所述外套接段111的材质还可以是橡胶材质或是尼龙材质等其它弹性材质;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包压管2的材质为金属,因金属管也具有一定的弹性延展性能,同时具有较好的强度,可以将所述包压管2的内径设置得比所述外套接段111的外径设置得稍小,在与所述外套接段111干涉配合的时候,所述包压管2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够适配所述外套接段111的外径,并且对所述外套接段111的外周施加径向的压力,也可以使得密封性能得到提升。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套接段111的材质为塑料,所述包压管2的材质为金属,这样同时设置两个具有弹性延展性能的材质的管段配合,使得加工的工艺要求不需要过高,并且调节安装的时候,也更为方便,密封性能也更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为了使得所述外套接段111和所述内套接段121 套接的时候能够连接得更为稳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套接段111的内壁设有凹凸结构12a,这样通过设置凹凸结构12a,使得所述外套接段111的内壁与所述内套接段121之间的摩擦力更大,使得所述外套接段111相对所述内套接段121沿长度方向的活动的阻力增大,并且当所述外套接段111为塑料材质的时候,所述外套接段111的外壁面也相应的有所起伏变化,使得所述包压管2的内壁面与所述外套接段111的外壁之间的摩擦力也同步的增大;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套接段121的外壁设有凹凸结构12a,同理,使得所述外套接段111的内壁与所述内套接段121的外壁面之间的摩擦力也能够增大,并且当所述外套接段111为塑料材质的时候,所述外套接段111套紧于所述内套接段121时,其外壁面也相应的有所起伏变化,也会使得所述包压管2 的内壁面与所述外套接段111的外壁之间的摩擦力也同步的增大;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套接段111的内壁设有凹凸结构12a,所述内套接段121的外壁也设有凹凸结构12a,这样两个相互抵接的面都设置凹凸结构12a,使得所述外套接段111的内壁与所述内套接段121的外壁面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的增大,限位效果更佳。
具体地,所述凹凸结构12a可以是设置的粗糙磨砂面,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套接段121的外壁沿周向环设有凸筋,所述凸筋可以设置成空心的圆柱台的结构,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插装,所述凸筋的直径自所述内套接段121 靠近所述外套接段111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外套接段111的一端呈渐扩设置,也即将所述圆柱台在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11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12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的截面较小,相互远离的一端设置的截面较大,这样圆柱台的侧壁形成倾斜的导向面,使得所述内套接段121能够顺滑的插入安装到所述外套接段11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可将所述凸筋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凸筋沿所述内套接段121的长度方向依次布设,这样设置多个所述凸筋,使得凹凸结构12a更多,摩擦作用面更大,使得摩擦力更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包压管2的外周侧由多个在周向上呈相交设置的多个平面围合而成,形成棱柱状结构,使得操作者在套设所述包压管2的时候,可以在旋转所述包压管2时,防止手部相对所述包压管2的外表面滑动。
具体地,因所述内套接段121的内径和补气量相关,管径越大,单位时间内的补气量越大,管径越小,单位时间内的补气量越小,当然考虑到补气量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管径过大时,提供的气流量不是太充足的时候,会存在部分压力损失,为了使得补气量和补气压力得到均衡,请参阅图4,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套接段121的内径为d1,所述内套接段121的外径为d2,所述内套接段121的长度为L,其中,1mm≤d1≤9mm,2mm≤d2≤10mm, 5mm≤L≤50mm,这样不仅保证了进气量,而且也保证了所述内套接段121与所述外套接段111连接时相互适配,且所述内套接段121的长度保证在5mm 到50mm之间,可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200,图5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200的具体实施例。
以所述压缩机200用于冰箱的制冷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因冰箱在制冷过程中,高温高压冷媒冷媒气体自压缩机200输送至对应的冷冻室和冷藏室的蒸发器进行蒸发吸热,实现冷冻室和冷藏室的制冷,但是冷冻室和冷藏室设置的温度不一致,两者蒸发温度不一样,冷媒在冷冻室和冷藏室进行换热后的温度和压力不相同,并且现有技术中,压缩机200通过一个流路实现冷冻和冷藏的制冷功能,这样不管是冷冻室或是冷藏室需要进行制冷的时候,整个换热系统都需要参与到工作中,使得能耗消耗较大,能效比较低。
请参阅图6,所述压缩机200包括缸体3、活塞组件4和第二吸气管结构 100,所述缸体3的气缸盖上设置有第一吸气孔31,所述第一吸气孔31用以与第一冷凝流路连通;且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吸气孔32,所述第二吸气孔32 与第二冷凝流路连通,所述活塞组件4包括活动设于所述缸体3内的活塞41,所述活塞41与所述缸体3的底部之间形成所述工作腔3a,所述活塞41在活动行程中具有位于靠近所述缸体3的气缸盖的上止点及远离所述缸体3的气缸盖的下止点,所述第二吸气管结构100的一端与第二冷凝流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吸气孔32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200中,通过设置两个并联的流路,即冷冻冷凝流路和冷藏冷凝流路,即所述压缩机200 将压缩形成的高温高压冷媒可以合理的分配至冷冻流路和冷藏流路,因所述压缩机200压缩形成的高温高压冷媒经冷冻室对应的蒸发器后,其回至所述压缩机200时的温度较低,且压力较小,而所述压缩机200压缩形成的高温高压冷媒经冷藏室对应的蒸发器后,其回至所述压缩机200时的温度较高,且压力较大,将所述缸体3的工作腔3a同时连通所述第一吸气孔31及所述第二吸气孔32,以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吸气孔31对应的第一吸气流道,所述第二吸气孔32对应的第二吸气流道,这样将冷冻室回流的相对较低温较低压力的冷媒通过所述第一吸气孔31输送至所述压缩机200的所述缸体3内,而将冷藏室回流的相对较高温较高压力的冷媒通过所述第二吸气孔32输送至所述压缩机200,这样在所述缸体3对第一吸气孔31输送的冷媒气体压缩时,所述第二吸气孔32可以对所述工作腔3a内进行补气,从而提高了所述缸体3 的工作腔3a的吸气量,进而提高所述压缩机200的压缩能效,并且通过两个并联的流路来实现各自的工况条件,降低功率消耗。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200中使用了上述第二吸气管结构100,因此,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的实施例包括上述第二吸气管结构100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因在常规的压缩机中往往需要通过控制阀组来控制各个吸气孔的打开和关闭,当所述压缩机只有一个吸气孔时,则设置一个控制阀组;当所述压缩机有多个吸气孔时,一般会对应设置多个控制阀组,这样控制较为繁琐。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气孔32与所述上止点的距离为 L,所述上止点与所述下止点之间的距离为S,其中,0.5S<L。所述活塞41 在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吸气孔31及所述第二吸气孔32的开闭状态如下:
气缸的吸气行程,包括:
第一行程:所述活塞41自所述上止点向所述下止点活动,且距所述上止点的距离小于0.5S。在第一行程中,所述控制阀组开启,使得所述第一吸气孔31导通,且所述第二吸气孔32被所述活塞41遮挡。此时,所述缸体3的工作腔3a仅通过所述第一吸气孔31实现吸气。此时所述工作腔3a内的冷媒总量均来自于所述第一吸气孔31,即第一冷凝回路的冷媒。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活塞41在向靠近所述下止点的位置活动时,所述缸体3的工作腔3a的压缩空间增大,处于负压状态,便于外部的气流自所述第一吸气孔31进入所述缸体3的工作腔3a。而由于经由所述第一吸气孔31的气流压力小于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孔32的气流压力。故,在此活动行程中,通过所述活塞41将所述第二吸气孔32遮挡,以避免所述第二吸气孔32的气流阻碍所述第一吸气孔31的气流进入所述缸体3的工作腔3a。
第二行程:在所述活塞41自所述第一止点向所述第二止点活动,且距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大于0.5S。在第二行程中,所述活塞41未遮挡所述第二吸气孔32,使得所述第二吸气孔32连通所述缸体3的工作腔3a。此时,所述控制阀组按实际需求在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控制阀组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第一吸气孔31及所述第二吸气孔32同时向所述缸体3的工作腔3a输入气流。由于在第一行程中,所述缸体3的工作腔3a的空间内经由所述第一吸气孔31吸入了一定量的气流,使得压缩空间中具有一定的气流压力。故,在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孔32向所述缸体3的工作腔3a输入气流时,对所述第一吸气孔31的气流影响较小。且由于所述第二吸气孔32到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大于0.5S,也即到所述第一吸气孔31的距离大于0.5S,使得两者之间存在适宜的缓冲距离,减轻了所述第二吸气孔32的气流对所述第一吸气孔31气流的阻碍影响,提高压缩能效。在所述控制阀组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吸气孔32向所述缸体3的工作腔3a输入气流。此时补充至所述工作腔3a内的冷媒来自于所述第二吸气孔32,即第二冷凝回路的冷媒均回流至所述缸体3的工作腔3a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吸气孔32越靠近所述第一止点与所述第二止点的中点,所述第二吸气孔32开启时间早,并且关闭的时间晚,所述第二冷凝回路提供的高压冷媒时间长,补气量大;所述第二吸气孔32越靠近所述第二止点时,所述第二吸气孔32开启时间晚,并且关闭的时间早,所述第二冷凝回路提供的高压冷媒时间短,补气时间短,从而补气量也较少。在现实中,可以依据补气量的需求,来设置所述第二吸气孔 32的位置。
气缸的压缩行程,包括:
第三行程:所述活塞41自所述下止点向靠近所述上止点的方向活动,且距所述上止点大于0.5S。在第三行程中,所述控制阀组关闭,所述活塞41向靠近所述上止点的方向快速活动。此时,所述第二吸气孔32仍然向所述缸体 3的工作腔3a输入气流。此时补充至所述工作腔3a内的冷媒来自于所述第二吸气孔32。因此,在第三行程中,所述缸体3的工作腔3a中的气流被压缩时,尚不会过度阻碍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孔32输入所述缸体3的工作腔3a内的气流,使得所述缸体3在压缩行程中,仍可吸入气流。并且,由于所述缸体3 的工作腔3a中混合有来自所述第一吸气孔31及所述第二吸气孔32的气流,使得所述缸体3的工作腔3a中气流压力小于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孔32内的气流压力。
第四行程:所述活塞41自所述下止点向靠近所述上止点的方向活动,且距所述上止点的距离小于0.5S。在第四行程中,所述控制阀组仍关闭,且所述活塞41遮挡所述第二吸气孔32。此过程中,所述活塞41将所述缸体3的工作腔3a中的气流压缩成高压气流。并在所述活塞41活动至所述下止点时,所述缸体3的工作腔3a中的气流压力压缩到位。此时,连通所述缸体3的工作腔3a的输出管道的控制阀组从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以输出压缩好的高压气流。
所述压缩机200对应两个冷凝流路的工作线路为:
第一吸气流道中气流的流路为:所述第一冷凝流路→所述第一吸气孔 31→所述缸体3的工作腔3a。
所述第二吸气流道中气流流路为:所述第二冷凝流路→所述第二吸气孔 32→所述缸体3的工作腔3a。
且所述压缩机200还包括与所述缸体3的工作腔3a连通的内排管,所述内排管用以与排气外管连通,以将所述缸体3的工作腔3a内压缩好的高压气流自所述内排管排出至排气外管。
在具体现实中,所述第一冷凝流路对应的是冰箱冷冻室,因冷冻室所需的制冷量较大,所需的冷媒量较多,在工作工程中,其消耗掉的冷媒的压力也较多,而所述第二冷凝流路对应的是冰箱冷藏室,因冷藏室所需的制冷量较小,其消耗掉的冷媒的压力也较少,这样回流至所述第一吸气孔31内的压力是远小于所述第二吸气孔32的压力,但是第一冷凝流路的冷媒量较大,这样在所述压缩机200工作时,通过所述活塞41先在吸气的前大半段的吸气行程中主要是打开第一吸气孔31进行主吸气,能够吸入冷冻室对应的冷凝流路上的较大的冷媒量,在后面小半段的吸气行程中,所述第二吸气孔32与所述工作腔3a连通,第一吸气孔31关闭,所述第二吸气孔32开始补入高压冷媒气体,并在压缩阶段的前小半段行程继续补气,最后在压缩的后大半段行程中,所述第二吸气孔32关闭,所述活塞41将所述工作腔3a内的冷媒进行压缩,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吸气孔32距离所述上止点和所述下止点的距离,可以控制所述第二吸气孔32的进气量,即,因所述第二吸气孔32的位置设定,可以使得所述活塞41在往复运动的时候,来调整所述第二吸气孔32开闭的时长,从而实现调节所述第一吸气孔31和所述第二吸气孔32的流量配比。并且通过将所述第二吸气孔32设置于所述缸体3的侧壁上,且靠近下止点设置,从而使得所述压缩机200无需专门设置控制阀组来控制所述第二吸气孔32的开闭,而是在所述活塞41的活动行程中就能实现对所述第二吸气孔32 的自动开闭,结构设计巧妙,还节约了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6,所述上止点与所述下止点之间的距离为S,即所述上止点是指所述活塞41靠近所述缸体3的气缸盖的一端的端面运动至靠近所述缸体3的底壁的最近的距离时,所述活塞41靠近所述缸体3的底壁的一端所在的位置,所述下止点是指所述活塞41靠近所述缸体3的底壁的一端的端面运动至远离所述缸体3的气缸盖的最远的距离时,所述活塞41靠近所述缸体3的底壁的一端所在的位置。也即距离S为所述活塞41靠近所述缸体3的底壁的一端的端面两种极限状态下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吸气孔32与所述上止点的距离为L,也即,所述第二吸气孔32的中心线与所述上止点的距离为L。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压缩机20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制冷设备的压缩机200的详细结构可参照上述压缩机200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设备中使用了上述压缩机200,因此,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的实施例包括上述压缩机200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制冷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可以是空调,也可以是新风机,还可以是其他设备。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设备为冰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第二吸气管结构,用于压缩机的第二吸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气管结构包括:
第二吸气管,包括第二内部吸气管和第二外部吸气管;以及,
包压管,套设于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相互靠近的一端的外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二吸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相互套接,所述第二内部吸气管和所述第二外部吸气管其中之一设置有内套接段,另一形成有与所述内套接段套接的外套接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二吸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压管能够沿所述第二吸气管的长度方向可活动,以使得所述包压管能够干涉配合套设于所述外套接段的外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二吸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接段与所述外套接段过盈配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二吸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接段的材质为塑料;和/或,
所述包压管的材质为金属。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二吸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接段的内壁设有凹凸结构;和/或,
所述内套接段的外壁设有凹凸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二吸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接段的外壁沿周向环设有凸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二吸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凸筋沿所述内套接段的长度方向依次布设。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二吸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的直径自所述内套接段靠近所述外套接段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外套接段的一端呈渐扩设置。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二吸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接段的长度为L,其中,5mm≤L≤50mm;和/或,
所述内套接段的内径为d1,其中,1mm≤d1≤9mm;和/或,
所述内套接段的外径为d2,其中,2mm≤d2≤10mm。
1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缸体,所述缸体的气缸盖设置有第一吸气孔,所述缸体的工作腔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吸气孔;
活塞组件,包括活动设于所述缸体内的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缸体的底部之间形成所述工作腔,所述活塞在活动行程中具有位于靠近所述缸体的气缸盖的上止点及远离所述缸体的气缸盖的下止点;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第二吸气管结构,所述第二吸气管的一端与第二冷凝流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吸气孔连接。
12.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缩机。
CN202220342552.0U 2022-02-18 2022-02-18 第二吸气管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Active CN216812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42552.0U CN216812087U (zh) 2022-02-18 2022-02-18 第二吸气管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42552.0U CN216812087U (zh) 2022-02-18 2022-02-18 第二吸气管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12087U true CN216812087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41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42552.0U Active CN216812087U (zh) 2022-02-18 2022-02-18 第二吸气管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120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812087U (zh) 第二吸气管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04371667U (zh) 涡旋压缩机
CN216812091U (zh) 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6894805U (zh) 缓冲座、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05782032A (zh) 涡旋压缩机
CN217055529U (zh) 吸气管、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08980046B (zh) 一种泵体组件及压缩机
CN107956687B (zh) 压缩机及其运行控制方法、空调器
CN216812095U (zh) 一种连接管、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6812090U (zh) 吸气管、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7538949U (zh) 吸气管、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6894823U (zh)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7055530U (zh) 吸气管路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7055528U (zh) 吸气管、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6812094U (zh)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6812093U (zh) 吸气管、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08139618U (zh) 一种气缸及采用该气缸的低温制冷机
CN217055527U (zh) 一种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CN209654197U (zh) 一种压缩机机芯与排气管的连接结构
CN111928513A (zh) 一种新型脉冲管制冷机
CN216812089U (zh) 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6812096U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6894816U (zh) 开关结构、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16163919A (zh) 压缩气缸、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16163926A (zh) 吸气管路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